高二年级家长会报告.doc_第1页
高二年级家长会报告.doc_第2页
高二年级家长会报告.doc_第3页
高二年级家长会报告.doc_第4页
高二年级家长会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年级家长会报告参考卢勤孩子你真棒第一部分:问题、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首先明确一下咱们这个班的基本情况:咱们高二年级总共六个班,文科理科各三个,咱们这个班是理科的特长班,孩子们大多数是原来高一时二四六三个班的,他们基础不好,习惯不好,成绩也暂时不好。尤其是刚入班的时候,很多学生身上带着好多毛病,抽烟、上网、谈恋爱,上课迟到,随便旷课,但是我又不想把这个班当作一个普通班来带,我总觉得这些孩子也同样可以成材,只是他们现在暂时表现不好而已。有的家长是能够感觉出来的,你的孩子来到高二三班之后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有些孩子在小学初中时曾被学校处分过,有的还不止一次,但是现在他们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进步。我们的家长有两种心理,一种是想让孩子变得更优秀一些,很好,我们慢慢来。还有一种心理,认为孩子一直成绩差,行为习惯也不好,没希望了,甚至一跟孩子交流就吵架,看到孩子就头疼。这是咱们这个班的多数家长共有的一种心理,尤其是男生的家长。从我接到的家长打来的电话来看,向我抱怨不知道如何管理孩子,或者说拿孩子没办法的占了大多数。也别着急,咱们慢慢来。所以家长们要把握两点:第一,别放弃,每个孩子都有成才的权利。第二,别着急,孩子的改变需要时间。尤其是对孩子抱着很高的期望的家长,更不能着急,千万不要以“爸爸妈妈都是为你好”为理由去逼孩子,否则,孩子一着急,一烦恼,他就不干了。这样家长的期望只能收到失望,甚至是无望。、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孩子已经长大了,就像小鸟一样,它的翅膀硬了是要飞的。但是家长不放心,生了男孩怕学坏,生了女孩怕受害,父母恨不得天天呆在孩子身边。但意想不到的伤害天天都在发生。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的女孩,更容易受到伤害。所以我们家长要教给孩子“四个学会”:1、学会防卫,防备他人对你的侵害;2、学会拒绝,对不良的诱惑,你需要理智的拒绝;3、学会辨别,对不良的误导尤其是女孩子对不良的性误导,你需懂得辨别;4、学会抑制,对自我的冲动,你需要抑制。在此,我想提醒父母,尤其是那些经济比较宽裕的家庭的父母,不要让孩子在金钱方面有优越感,让你的孩子变得普通一点、平凡一点,并不是虐待孩子,而是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空间。这至少在客观上能起到保护孩子的作用。、过分的溺爱,带来孩爱的无情。一位下岗女工,直到孩子喜欢吃虾,咬咬牙从菜市场买来虾,做好端上桌,看着孩子吃得津津有味,自己也舍不得动一下筷子。眼看着孩子吃晚饭,妈妈忍不住想尝一下剩下的虾别动,那是我的!13岁的孩子大声喊道。一位家境富裕的母亲,见女儿花钱大手大脚,就对女儿说:你不用着急花钱,爸爸和妈妈这些钱,以后还不都是你的?谁知女儿听了之后把眼睛瞪得圆圆的,厉声对妈妈说:我告诉你,从明天开始,你要省着花钱,这些钱都是我的了。一个贫困大学生回家找父母要零花钱,父母说:咱家哪有富裕的钱,你上学的钱还是跟别人借的。孩子很不领情地说:没钱干嘛要生我!过分的关心和溺爱,实际上就是剥夺了孩子遭受适当挫折、困难和学习关心爱护别人的权利。这样的孩子从小只会享受,不知奉献;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情感世界中只关注自己,不知体会别人。这样的孩子要他将来孝敬父母,是不现实的。人生下来就有两种基本需求:一是物质需求,二是精神需求。不少父母,对孩子的物质需求可以无限满足,对孩子的精神需求却很漠然,结果不仅给自己带来情感的折磨与痛苦,同时造成孩子心灵世界的恐慌,甚至形成人格方面的缺失,走上社会后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有的甚至走向反面。、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世界上最难懂的是孩子的心,时代变了,环境变了,孩子也变了,变得和在座的家长小的时候大不相同。读懂孩子的心,是一件困难的事。有一次,一位老师问学生,你们心目中的小康家庭是什么样的?有一个孩子答道:我把爸爸鼓励我,可他老不在家;我妈妈老挑剔我,可她老在家。他们俩换换工作,我们家就小康了。另一个孩子说道:我想发明一种药,让妈妈吃进去,光说好话不说坏话。还有一个孩子说:我想在父母房间里安个窃听器,听听他们在背后怎么说我!今天的孩子渴望被大人们读懂。很多家庭在物质上达到了小康,但在孩子的精神上却处于“饥饿”状态。孩子需要被理解、信任、肯定。他们需要的不是说教,而是人文关怀、或者说情感关怀;他们需要的不是物质的享受,而是能够抚慰他们心灵的沟通。那么我们的父母在现实中是怎么做的呢?一位母亲说:儿子上了中学后,一放学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来。我刚进去,儿子就等着眼睛说,你给我出去,你不出去我出去。母亲想不明白,自己带大的儿子怎么变得如此陌生。某市一位做妇联主任的母亲说:儿子本来很乖,可是子上了中学后,每天回到家就钻进自己的小屋,而且孩子自己的门口挂上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请勿打扰,谢谢合作。这是在自己家里啊!这说明什么?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方面的冲突渐趋突出。孩子处于青春期,他们有自己的秘密,不喜欢受到别人干涉。随着孩子的长大,承认对孩子的担心逐渐变成了不放心和不信任。于是就出现了过多的干涉。我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某市有一对夫妇,俩人都是高级工程师,国家重要科技人才。为了让儿子出国留学,他们对儿子管得非常严,很少让他自由活动。儿子十分苦闷,在大学期间认识了一个女孩,女孩出生在工人家庭,善良淳朴。俩人情投意合,互相帮助,男孩也变得开朗起来。但是男孩的妈妈发现后,非要让他跟女孩断绝关系。有一天妈妈在校门口将女孩堵住了,说道:你跟我儿子谈朋友,没门儿,你什么家庭,工人,我们家是高级知识分子,我儿子要出国留学,而你将来只能当工人,你跟我儿子交往,你没这个福分!女孩一气之下不跟男孩来往了。男孩直到妈妈再从中作梗也愤怒至极。在他过生日那天,妈妈很早下班回来,做了好多好吃的,满以为可以让儿子高兴高兴,可是儿子回到家却拿出皮带放在了妈妈的脖子上然后儿子去投案自首。在审案的时候,这个男孩痛苦地对审判员说:我长这么大就像狗一样在乞讨,在请求父母施舍,我从来没有过做人的尊严!大家想一想,这种惨剧是如何发生的?干涉,过多地干涉!试想,如果你的孩子,每天都在向你乞讨:给点时间吧,我想玩;给点钱吧,我想买点东西;给点自由吧,我想出去走走他们的身心能健康发展吗?还有些父母,最不能接受的是孩子跟异性交往,一旦发现马上如临大敌,一是一位得雅致、批评甚至责骂。对于青春期有逆反心理的孩子,这种粗鲁的干涉不仅无济于事,相反还会将孩子推向早恋。父母对孩子异性交往的压制,还会扭曲孩子对美好感情的认识。在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人心中,对异性的朦胧的感觉是非常美好的,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正确的引导,孩子们会非常珍惜这种感觉。、过多地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有一项调查,问:如果让爸爸妈妈给你一个承诺,你希望得到什么?结果是,57%的孩子是希望爸爸妈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并肯定自己。还有55%的孩子希望爸爸妈妈别老说别的孩子比自己强。而希望“玩的时间多一些”和“多给零花钱”之占到23%和11%。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被认可、求得正确评价的心理需求胜过对金钱和娱乐的渴望。同样还有一个对父母的调查:在跟孩子交谈时,您最爱说的三句话是什么?结果是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经济条件的父母们不约而同的写下了这样三句话:听话,好好学习,没出息。由此来看,我们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习惯上是给予指责。类似的话还有:你太笨了,太糟糕了,太不争气了等等。实际上,作为父母,如果一味的对孩子表示不满,评头论足、求全责备,那么你会痛心的发现,你给孩子带来的会是负面的影响。你一直告诉孩子说你不行,那么久而久之,他就真的认为自己不行了。另一项调查,问:孩子犯错误时,您对孩子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结果53%的父母回答:你看某某多好,你要有她一半就好了。在父母心里,常常觉得别人的孩子是天才,自己的孩子是蠢才;别人的孩子是金子,自己的孩子是沙子。我们总认为提醒孩子看到别人的成绩,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其实,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没有必要总去和别人的孩子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在它实际的基础上发展,而不应该成为别的孩子的复制品。一个孩子长大要经受人们无数次的评价,不管别人说什么,父母的评价永远是基石。所以,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永远不要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应该祝贺他、肯定他、鼓励他。第二部分:解决问题的方法1、成长永远比分数重要。很多家长给打来电话,问的第一句话往往是孩子这一段成绩怎么样,从没有家长问孩子这一段什么习惯改得怎么样。很显然我们的家长关注孩子的成绩远远比孩子本身要多。很多孩子一到考试就紧张,为什么?因为怕考砸了回到家挨训。有一个孩子考试失误,成绩不好,老师让他把试卷拿回家让家长签字。第二天老师问孩子,你的家长有什么反应呀?孩子沮丧地说: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男女混合双打”,过去是单打,现在是该出手时都出手了。瓦伦达是美国五十年代走钢丝的演员,一辈子走下来都很成功,但最后一次从钢丝上摔下来摔死了。为什么呢?以前走钢丝,他从不思前想后,只专注于脚下的每一步。而最后一次,他总在想:这是最后一次,千万不能失败。结果反而丢了性命。瓦伦达的失败,其实失败给了自己,生活往往是这样,父母把全部的希望系于孩子身上,最终什么也得不到。因为引领孩子成长的不是父母,而是孩子自己的心态。但这个心态往往要受到父母负面的影响。所以我们的父母应该懂得:家庭教育也要以人为本,多关注孩子的成长,少关注孩子的分数。成长永远比分数更重要。2、该放手时就放手。有一位母亲,孩子名叫李石波,在电视台作节目的时候,讲了一件发生在孩子四岁的时候的事。孩子自己要下楼去取牛奶,妈妈同意了,可是又不放心,就悄悄的跟在孩子身后。李石波走到楼下一回头,看见了跟在身后的妈妈,就哭了,而且很委屈得说到:妈妈,你信不过我!于是妈妈说到:妈妈是怕你一个人害怕,怕你摔到了,怕你从这件小事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天下的父母都是非常关心孩子的,但是这种关心造成的结果很不理想。从此之后,李石波做什么事都不再主动了。为什么呢?孩子天生并不胆小,都想独自做些事情,但是父母管得太多了,剥夺了孩子独自做事的权力,剥夺了孩子“行”的机会,孩子体验不到“行”的经历,就会慢慢丧失胆量,成为一个胆小的人。很多家长感到自己的孩子很失败,多数原因在于自己管得太多了。有一种现象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小孩子摔倒的时候,如果父母在身边,他就会哭;如果父母不在身边,他就会自己爬起来。所以说,父母的过分呵护,是孩子成长的阻力,会让原本认为“我能行”的孩子,变成“我不行”的孩子。3、学会享受孩子的爱。说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发生在一个6岁的孩子身上。一天这个六岁的儿子从幼儿园回来,兴奋得大喊道:妈妈,你快来看!正在厨房做饭的妈妈笑咪咪的走出来,问:看什么呀?只见儿子的两只小手捧在一起,小心翼翼的打开了:妈,这是“老坝子(幼儿园一个男孩的外号)”给我的银子,是他奶奶给他的!妈,这是打戒指用的,你也打一个吧,你就是不知道打扮自己!听了孩子的话,妈妈的眼睛热热的,它同样小心翼翼的结果儿子的银子,仔细的收藏起来。后来这位母亲说:虽然戒指没打成,但孩子的这份爱心一直温暖着我的心。第二个故事也跟戒指有关。一个做大学讲师的母亲讲的。儿子笑的时候,我带她住在奶奶家。平时我不给他零花钱,因为家里不宽裕。有一天有意给了他几毛钱,让他买点吃的。可是没想他自己什么也没买,却给我买了一个戒指。回到家儿子很兴奋:妈,我给你买了一个礼物,你看,戒指!母亲一看就生气了,指着儿子骂道:你呀,尽给我丢脸,买这么一个家戒指,还美呢!儿子一听,把头低下了,一句话也不敢说。妈妈心疼几毛钱,但没想到深深的伤了孩子的心。孩子们的爱常常表现在细微之处,它或许不像100分、奖状那样现实,但却是人生路上的丰碑,是父母辛苦付出后最殷实的收获。我们经常说孩子懒,其实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孩子干活的机会;我们经常说孩子冷漠,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孩子爱我们的机会。我们常常无意中淡漠了孩子的爱心,孩子的心灵世界由爱变成恨,又冷淡变成了荒漠,而此时我们的父母却全然不知,还在用自己精心调制的苦酒麻醉着自己的神经。爱是一个大口袋,装进去的是满足感,拿出来的是成就感、幸福感。一味向孩子施爱,孩子可能并不感觉甜,更不懂得去珍惜,一旦父母学会接受孩子的爱,孩子的价值就会得到体现,就会感到快乐。所以我们要学会接受孩子的爱。4、别跟孩子较劲。父母与孩子之间发生冲突,好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我曾经跟学生讲过:你们是处于青春期,而你们的父母正好处于更年期,青春期碰撞更年期,就容易出问题。所以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两个特殊生长时期的两代人,有着共同的需求:理解、尊重、沟通!要做到这些,关键在于父母和孩子之间要平等,而我们的父母往往放不下自己作为家长的架子。第三部分:孩子心灵成长的需要1、尊严。一个人的心灵世界是靠尊严来支撑的。我们要培养孩子从小就要有骨气、有尊严。尊严是人生的丰碑,尊严的丰碑树立起来,人生就会创造辉煌;尊严的丰碑一旦倒塌,心灵就会被践踏。贫困、残疾家庭出生的孩子需要尊严,那些学习差的孩子也需要尊严,有时候这些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生”需要的不是分数,而正是尊严。所以我们的父母要注意,孩子的表现再不好,也要给他尊严。2、宣泄。每个人心中都会产生不满,这种不满情绪要有发泄的渠道。好比气球,只充气不放气,迟早会爆炸。人如果不及时将不满情绪宣泄,同样会爆发。因为不良情绪在人的体内会产生毒素,还会助长癌细胞。发泄不良情绪的办法有三个:一是运动,运动可以消除心理疲劳,也可以疏解心中的不快。所以父母们不要过多限制孩子们运动的时间。二是释放,找个知心朋友谈心,聊一聊就可以把心中的不满和抑郁释放出来。所以有时候孩子上网交流或者打电话未必是坏事,只是时间要有节制。三是忍耐,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中国有些话说得很好:难管之理宜停,难为之人宜厚,难处之事宜缓,难成之功宜智。这就是劝人们不要过于钻牛角尖。那么我们的父母需要做什么呢?成年人有很多烦恼,想说给人听;孤独的孩子也一样,想把心事说出来,但找不到倾诉对象。所以父母们要学会耐心地听孩子诉说心灵。3、肯定。今天的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肯定!今天的孩子最缺少的是什么?肯定!孩子的心灵就像干涸的小树苗,渴望得到灌溉,这种灌溉不是知识的灌溉,而是渴望被肯定,渴望得到积极的评价。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是现代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父母若期望孩子成人成才成功,最佳的办法就是:永远做孩子的欣赏者,培养孩子的自信,欣赏孩子的才华。4、磨难。人不经磨难难成大器。孩子心灵的成长也需要磨难。没有经历过饥饿的人,不知道什么叫温饱;没有经历过寒冷的人,不知道什么叫温暖;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不知道什么叫幸福。“自古英雄多磨难”,世界上成绩卓著的人,都是身经磨砺,百炼成钢的。所以我们的父母要给孩子以经历磨难的机会。5、自由。一个人的思想在没有禁锢,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是自由奔放的,充满活力的。培养孩子,需要一个自由、宽松的发展空间。那些“很棒”的孩子,很有创造力的孩子,身边都有一个善解人意的妈妈,或者有一个本身就很有创造力的爸爸,也或者有一个很赏识他的创造才能,对他的奇思妙想很感兴趣的人。这样的孩子无疑是幸运的。所以我们的父母要学会给孩子松开翅膀,让他们自由飞翔!6、包容。包容能培养孩子的情怀,使他能够不回避错误又能善解人意。在包容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将极富于耐心。而父母的包容是孩子心灵的港湾。是孩子就可能会犯错误,父母要给他改错的机会。每个孩子都是在不断的犯错、认错、知错、改错中成长的。孩子犯了错误,要给他改正的机会。当一个人绝望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亲人的包容。爸爸妈妈永远是孩子心中最后的底线,家庭永远是浪迹天涯的游子最后的归宿。我们提倡包容孩子,是给孩子一个自省的机会,这对孩子人格的培养大有好处。这会使孩子拥有健康的心态和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