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藏 象 学 说,兰州大学 中西医结合研究所,第一节 藏象概说 第二节 脏腑 第三节 精、气、血、津液 第四节 体质,第一节 藏象概说,一、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二、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三、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第一节 藏象概说基本概念,藏象学说,是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脏腑系统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的学说。,第一节 藏象概说基本概念,藏,是指隐藏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即内脏。 象,一指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 二指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表 现于外的现象。,“有诸内,必形诸外”,第一节 藏象概说主要内容,脏腑:内脏的总称。 五脏:化生和储藏精气; 包括心、肝、脾、肺、肾。 六腑:受盛传化水谷和糟粕; 包括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多具有藏的功能; 包括胆、脉、脑、髓、骨、女子胞。,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 形态:实质性脏器; 功能:化生、贮藏人体的精气; 五脏藏神。 素问五脏别论“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实”,第二节 脏 腑五脏,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第二节 五 脏心,位置:位于胸腔之内,隔膜之上,两肺之间,脊柱之前,形似倒垂未开之莲花,外有心包护卫。,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主血脉、主神志、与小肠相表里。 (1)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节血液循行于脉中,周流全身的作用。,第二节 五 脏心,第二节 五 脏心,生理: 心气充沛 血液充盈 血液运行正常:脉象和缓、有力。 脉道通利 病理: 心气不足血脉空虚:脉细弱无力 血液亏虚 脉道不利血脉瘀阻:脉象细涩、结代。,(2) 心主神志,第二节 五 脏心,生理: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 病理:失眠、多梦、健忘、精神不振、谵妄、昏迷等。,2、心的系统连属 (在志、在体、在窍、在液) (1)心在志为喜:心的生理功能与情志的“喜”有关。 (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全身血脉都属于心,面部色泽能反映心气的盛衰。,第二节 五 脏心,第二节 五 脏心,2、心的系统连属 (3)心开窍于舌:指心的气血与舌相通,舌的正常功能有赖于心主血脉和主神的功能。通过对舌的观察,来了解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功能状态。 (4)心在液为汗:“血汗同源”。,【附】心包络 心包络,又称心包,是裹护在心脏外面的包膜,为心脏外围的组织,对心脏气保护作用。 经络学说:手厥阴经属于心包络,与手少阳三焦经相为表里。 温病学“热入心包”症候(病机)的形成。,第二节 五 脏心,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第二节 五 脏肺,位置:肺位于胸腔,居横膈之上,肺分为左、右肺,左肺有二叶,右肺有三叶,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1)主气,司呼吸,司呼吸 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具有呼吸功能。,第二节 五 脏肺,(2)主宣发和肃降,第二节 五 脏肺,1)主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向外布散的作用。,宣发功能失常,浊气不能顺畅排出,水谷精微和卫气不能正常输布:咳嗽、胸闷、鼻塞、喷嚏、无汗、易患感冒等。,2)主肃降:指肺气具有向下、向内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第二节 五 脏肺,肃降功能失常,清气吸入障碍,呼吸道难以保持通畅,而致呼吸短促、咳痰、咯血等。,(3)通调水道 是指肺通过宣发与肃降调节体内水液的运行、输布及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第二节 五 脏肺,肺的通调水道功能减退,可发生水液停聚而生痰、成饮、甚则水泛为肿等病变。,(4)肺朝百脉,主治节 1)肺朝百脉:指全身的血脉都会聚于肺,经肺呼吸、宣降进行气体交换后输送全身。 功能:助心行血。,第二节 五 脏肺,2)主治节:肺具有治理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生理功能的作用。 肺司呼吸,调节气体交换; 调节气机,调节气的升降出入; 助心行血,推动和调节血运; 调节水液代谢。,第二节 五 脏肺,2、肺的系统连属 (在志、在体、在窍、在液) 肺在志为悲忧:“悲忧”的情志活动与肺有关。 肺在液为涕:鼻为肺窍,涕为鼻黏膜分泌的黏液,有润泽鼻窍的作用。,第二节 五 脏肺,2、肺的系统连属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皮肤、毛、汗腺依赖肺所宣发的卫气和津液的温养和润泽。 肺开窍于鼻:鼻与喉相通而联于肺。发音与肺有关。,第二节 五 脏肺,第二节 五 脏肺,生理: 肺主气_输津于皮毛-皮毛润泽; 主宣发_宣发卫气于表-抗御外邪。 肺气调和输精于皮毛:皮肤致密,毫毛光泽,抗御外邪; 宣降正常窍道通畅: 呼吸通利,嗅觉灵敏,声音能彰。 病理: 肺气虚弱_卫表不固:皮毛枯槁,自汗,易感冒; 肺失宣降_鼻窍不通:鼻塞,流涕, 喉痒,音哑,嗅觉障碍。,1、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位置:脾位于中焦,在左膈之下,形如镰刀。,第二节 五 脏脾,主要生理功能: 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1)脾主运化 运:指转运,输送 化:指变化,消化 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以维持其生理功能。 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第二节 五 脏脾,素问经脉别论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2)主升清 升-指上升,向上转输 清-指精微物质 升清:指脾气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营养全身。同时脾气的升发具有固摄内脏,防止脏器下垂的作用。,第二节 五 脏脾,生理:水谷精微吸收和输布正常。 病理: 气血生化无源,头晕,乏力,腹泻。 内脏下垂:脱肛等。,(3)脾 统 血 是指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经脉中运行,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 生理:气固摄血液功能正常,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不发生出血。 病理:即脾不统血,出现各种出血,如便血、尿血、崩漏、肌衄等。,第二节 五 脏脾,2、脾的系统连属 (在志、在体、在窍、在液) 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四肢肌肉的壮实与功能的发挥与脾气的运化功能有关。 在志为思:“思”的情志活动与脾的运化、升清功能有关。,第二节 五 脏脾,2、脾的系统连属 (在志、在体、在窍、在液) 在液为涎:涎由脾气化生并转输布散。 开窍于口,其华在唇:饮食、口味与脾运化功能有关;口唇的色泽与脾气的健运、气血的充足与否有关。,第二节 五 脏脾,1、肝的主要生理功能,第二节 五 脏肝,位置:位于膈下,腹腔之右上方,右胁之内。,主要生理功能:肝主疏泄,肝藏血。,第二节 五 脏肝,(1)肝主疏泄 疏:疏通、疏导; 泄:发散、宣泄。 指肝具有主升、主动的生理特性,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1)调畅气机 指肝的主升、主动特性,能疏通、畅达气机,协调气血运行。 气机-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脏腑功能活动形式的概括。,第二节 五 脏肝,第二节 五 脏肝,肝主疏泄,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器官功能活动正常协调。,疏泄不及,疏泄太过,肝气郁结:闷闷不乐、悲忧欲哭、胸胁、两乳或少腹胀痛不适甚至剌痛或为积。,肝气上逆: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等。,血随气逆:吐血、咯血,甚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2)助脾运化,第二节 五 脏肝,饮食物消化吸收,纳运升降,3)调节情志 指肝的疏泄功能有调节精神、情志活动的作用。,第二节 五 脏肝,4)调节生殖功能 指男子的排精、女子的排卵和月经来潮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第二节 五 脏肝,(2) 肝藏血:是指肝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第二节 五 脏肝,2、肝的系统连属 (在志、在体、在窍、在液) 肝在志为怒:“怒”的情志变化与肝有关,怒易 伤肝;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易发怒。 在液为泪:泪有濡养,滋润和保护眼睛的作用。,第二节 五 脏肝,2、肝的系统连属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全身筋膜有赖肝血的滋养。 “爪为筋之余”,爪甲赖肝血营养,视爪甲之荣枯可测知肝血之盛衰。 开窍于目:指肝的经脉上联于目系,目的视物功能有赖于肝的疏泄和肝血的濡养。,第二节 五 脏肝,1、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位置:肾位于腰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腰者,肾之府”。 主要生理功能:肾藏精,主水,主纳气。,第二节 五 脏肾,(1)主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第二节 五 脏肾,肾精来源: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第二节 五 脏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即生殖之精,是构成生命的原始物质。,后天之精:来源于脾胃,即水谷精微和脏腑功能所化生的精微物质,及肺吸纳的清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精的主要生理功能: 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肾精决定机体的生、长、壮、老、已。齿、骨、发是观察肾中精气的外候。,第二节 五 脏肾,肾精不足,第二节 五 脏肾,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 肾中精气包括肾阴和肾阳两种相反相成的功能物质。 肾阳:主一身之阳,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起推动和温煦作用。 肾阴:主一身之阴,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具有滋养、濡润作用。,第二节 五 脏肾,第二节 五 脏肾,第二节 五 脏肾,(2) 肾主水 是指肾脏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津液代谢需要肾阴和肾阳的调节。 “肾阳为开”尿液生成排出; “肾阴为合”水液的重吸收。,第二节 五 脏肾,肾主纳气 指肾具有摄纳肺吸入之清气,防止呼吸表浅,调节呼吸的作用。,2、肾的系统连属 (在志、在体、在窍、在液) 在志为恐:恐惧、害怕的精神状态与肾有关。 在液为唾:唾为为肾精所化,有润泽口腔,帮助食物下咽的作用。 开窍于耳和二阴:听觉功能依赖于肾精的充养; 前阴的排尿和生殖功能,后阴的排泄粪便作用均与肾有关。,第二节 五 脏肾,2、肾的系统连属 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肾精有促进骨骼生长发育的功能。 肾精能化生骨髓,脑髓和脊髓。 “齿为骨之余”,齿由肾中精气所充养。 “发为血之余”,肾精能化血,血能养发。,第二节 五 脏肾,六腑:包括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 六腑的生理功能:受纳、运化水谷,传导糟粕。 共同的生理特点: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满。,第二节 脏 腑六腑,“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和”,一、胆的生理位置,第二节 六 腑胆,形态:胆为中空的囊状器官,内藏胆汁。,二、胆的生理功能 1、贮存、排泄胆汁,生理,第二节 六 腑胆,病理,第二节 六 腑胆,二、胆的生理功能 1、贮存、排泄胆汁,2.胆主决断:是指胆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作用。 病理:胆怯怕事,或数谋略而不决,善恐易惊,失眠多梦等。,第二节 六 腑胆,一、胃的生理位置,第二节 六 腑胃,脾与胃相表里。 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与腐熟水谷, 胃气以降为顺。,二、胃的主要功能 (1)受纳与腐熟水谷 受纳:接受、容纳 腐熟:初步消化,将食物变成食糜 (2)主通降 指胃具有使食糜向下输送至小肠、大肠和促使粪便排泄等生理作用。,第二节 六 腑胃,第二节 六 腑胃,病理:,一、小肠的生理位置,第二节 六 腑小肠,小肠位于腹腔,上端接幽门与胃相通,下端接阑门与大肠相连,迂回叠积于腹腔内。,灵枢肠胃说:“小肠后附脊,左环回周叠积,其注于回肠者,外附脐上”,二、小肠的生理功能 (1)受盛化物 受盛:接受、盛纳 化物:消化、化生,第三节 六 腑小肠,(2)泌别清浊 泌:分泌;别:分别 清:水谷精微 浊:食物糟粕,第二节 六 腑小肠,病理:,第二节 六 腑小肠,一、大肠的生理位置,位置:大肠位于腹中,上口通过阑门与小肠相接,下端连接肛门(魄门),包括结肠和直肠。大肠与肺相表里。,第二节 六 腑大肠,二、大肠的生理功能,第二节 六 腑大肠,传化糟粕、主津,病理状态,第二节 六 腑大肠,大 肠 功 能 失 常,部位:位于小腹部,上通于肾,下连尿道与外界直接相通。 膀胱与肾相表里。,第二节 六 腑膀胱,一、膀胱的生理位置,膀胱的开合受肾的气化作用调节。,第三节 六 腑膀胱,二、膀胱的生理功能,贮尿和排尿,病理,三焦为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第二节 六 腑三焦,一、三焦的生理位置,难经:“有名而无形”。,类经藏象类:“三焦者,确有一腑,盖居脏腑之外,躯壳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府也。”,灵枢本输将三焦称为“孤腑”。, 通行原气,第二节 六 腑三焦,二、三焦的生理功能, 运行水液,中藏经:“三焦者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素问:“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三焦部位划分及其各自的生理功能特点,第二节 六 腑三焦,上焦如雾:包括心、肺两脏和头面部。(膈之上) 中焦如沤:包括脾与胃。(膈之下,脐之上) 下焦如渎:包括小肠、大肠、肝、肾、膀胱、 女子胞、阴部等。(脐以下至二阴),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 女子胞。,第二节 脏 腑奇恒之腑,形态上多属中空而与腑相似,在功能上则“藏精气而不泻”而与脏相似,既区别于脏,又不同于腑,故把它们称作“奇恒之腑”。,部位:灵枢海论:“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腑”。,第二节 奇恒之腑脑,脑的主要生理功能,第二节 奇恒之腑脑,主宰生命及精神活动: 素问:“头者,精明之府。” 本草纲目:“脑为元神之府”。,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狂燥易怒、甚或昏愦等。,主感觉运动:人的视、听、嗅、触等感觉和 运动功能。,脑的主要生理功能,视物不清、嗅觉不灵、感觉迟钝、运动乏力、懈怠安卧以及头晕、目眩、耳鸣等。,第二节 奇恒之腑脑,女子胞又称胞宫、胞脏、子宫、子脏等,是女性的生殖器官(男子之胞则为”精室”),第二节 奇恒之府女子胞,部位:女子胞位于小腹部,膀胱之后,直肠之前,通过阴道与外界相通。,形态:倒梨形,其大小、形态、位置随年龄以及妊娠而变化。,女子胞的主要生理功能,第二节 奇恒之府女子胞,主月经:受肾精支配,与心、肝、脾功能有关, 与冲、任二脉有关。,病理:月经不调,如闭经、月经量过多 或过少,甚或崩漏。,主孕育胎儿,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研究各自生理功能的基础上,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研究整体生命活动,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认识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辩证施治。,第二节 脏 腑脏腑关系,1、心与肺:主要是气和血的关系。 生理上:保证了气血的正常运行。血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而气的输布有赖于血的运载。 病理上:肺气不足可影响心的行血功能,出现胸闷、心率不齐等;而心气不足,心脉瘀阻,也会影响肺的司呼吸功能,出现胸闷、喘咳等症。,(一) 五脏之间的关系,第二节 脏腑关系,2、心与脾:主要表现在血的生成与运行的关系。 生理上:脾气健运,血有所生,则心血充盈,脾统血亦正常。脾所生之血,又赖心气的推动。 病理上:如思虑过度,不仅暗耗心血,且可影响脾的运气功能。若脾气虚弱,运化失职,则气血生化无源,可导致血虚而心无作主;若脾虚统摄无权,致出血,也可出现心血不足。出现眩晕、心悸、食少、体倦、面色少华等心脾两虚的症状。,第二节 脏腑关系,3、心与肝:表现在血液运行和情志调节方面。 生理上:心主血,肝藏血,两脏相互协调以维持血运行的正常;心主神志,肝主疏泄,二者相互配合,以调节情志活动。 病理上:如肝血不足,见头晕目眩、爪甲不荣等虚症,兼见失眠、惊悸等心的病症;而心阴不足,虚火内盛,见心烦、失眠,又常见急躁、易怒、目赤等肝的病症;由于情志不畅,日久多化火伤阴、心肝火旺常同时并存且相互影响。,第二节 脏腑关系,4、心与肾:主要是水与火、精与血的关系。 生理上:心火下交于肾,肾水上济于心,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才能协调平衡,称为“心肾相交”。 病理上:如心火不能下降于肾独亢,肾水不能上承于心而凝聚,失去协调平衡,会出现以失眠为主,伴有心悸、怔忡、心烦、腰膝酸软,或男子梦遗、女子梦交等病理表现,称为“心肾不交”,也就是“水火失济”。,第二节 脏腑关系,5、肺与脾:表现于气的生成和律液代谢两方面。 生理上: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气是组成气的主要物质。两脏协调平衡,保证了水液代谢与输布的正常。 病理上:脾气功虚损常可导致肺气不足;肺病日久,也可能影响脾的运化使脾气亦虚。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第二节 脏腑关系,6、肺与肝:主要表现在气机的调节方面。 生理上:肺主降而肝主升,两者相互协调,调畅全身气机。 病理上:若肝升太过或肺降不及,则多致气火上逆,可出现咳逆上气,甚至咯血,称为“肝火犯肺”。肺失清肃,燥热内盛,亦可使肝失条达,疏泄不利,可见咳嗽,胸胁引痛、胀痛、面红目赤等症。,第二节 脏腑关系,7、肺与肾:表现于水液代谢和呼吸运动两方面。 生理上:肾主水,肺为“水上之源”。肺的通调水道有赖于肾的蒸腾气化。 病理上:肺气失于宣肃,通调水道功能失常,可见尿少、水肿等症;肾的气化失司,水气上泛于肺,致肺气宣肃失常,可见喘咳倚息不得卧等症。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第二节 脏腑关系,8、肝与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和血液的化生两方面。 生理上: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脾的运化功能将健旺。肝藏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又主统血。脾气健旺,生血有源,统血有权,则肝有所藏。 病理上:若肝气失于疏泄,致脾运不健,可见精神抑郁、腹胀、便溏等。若脾虚气血生化不足,或脾不统血,致失血过多,均可导致肝血不足。,第二节 脏腑关系,9、肝与肾:表现在精与血互生和阴液护养关系。 生理上: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之间互相资生,故有“肝肾同源”之说。 病理上:肾精亏损可致肝血不足,肝血不足可致耗损肾精。如肾阴不足,可引起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而出现肝阳上亢之症,称为“水不涵木”;如肝阴不足,可导致肾阴亏损,而致阳火上亢;肝火太盛,下劫肾阴,形成肾阴不足等。,第二节 脏腑关系,10、肾与脾:先天与后天和水液代谢的关系。 生理上: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脾之运化须借助于肾阳的温煦;肾中精气有赖于水谷精微的充养,才能不断充盈。脾、肾之间是相互孳生、相互促进的。 病理上:如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则可见腹部冷痛、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水肿等症;若脾阳久虚,损及肾阳,也成脾肾阳虚之症。,第二节 脏腑关系,第二节 脏腑关系,(二) 六腑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泄。 生理上“以通用为用”、“以降为顺”; 病理上以通降失调多见; 治疗上以通为补。,第二节 脏腑关系,(三) 脏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腑之间的关系,是指脏腑阴阳表里关系。脏属阴,腑属阳;脏为里,腑为表。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里一表通过经络互相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两者在生理、病理上互相联系。,第二节 脏腑关系,1、心与小肠:,病理上:心有实火,可移热于小肠,引起 尿少、尿赤、尿痛等症; 小肠有热也可循经上炎于心,而见 心烦舌赤、口舌生疮等症。(导赤散),第二节 脏腑关系,2、肺与大肠:,病理:如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可影响肺肃降, 出现胸满喘咳等症;如肺失清肃,津液 不能下达,可见大便秘结;肺气虚弱, 推动无力,形成“气虚便秘”。(大承气汤),生理: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的传导,大肠 传导功能正常,有利于肺气的肃降。,第五节 脏腑关系,3、脾与胃:,生理:脾主运化,胃主受纳;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病理:如脾湿困,运化失职,可影响胃的受纳和 降,可见食少、呕吐、恶心、脘腹胀满等症。 若饮食失节,食滞不化,胃失和降,亦可影 响脾的升清运化功能,可见腹胀、泄泻等症。,第二节 脏腑关系,4、肝与胆:,病理:肝的疏泄失常,会影响胆汁的分泌 与排泻; 胆汁排泄不畅,也可影响肝的疏泄。,生理:胆汁来源于肝。 肝主谋虑,胆主决断。,第二节 脏腑关系,5、肾与膀胱:,生理:肾主气化,膀胱的排尿功能依赖于肾的 气化功能。,病理:肾气不足,气化失常,固摄无权,膀胱 开合失度,可见尿失禁、遗尿、尿频等症。,素问灵兰秘典论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第一节 藏象概说 第二节 脏腑 第三节 精、气、血、津液 第四节 体质,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与脏腑、经络等密切相关。,第三节 精、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脏腑器官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第三节 精、气、血、津液,一、精,精,第三节 精、气、血、津液,先天之精,后天之精,化生,物质基础,第三节 精、气、血、津液,二、气,气一元论:难经:“气者,人之根本也”。 论衡:“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素问:“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出入废, 则神机化来;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 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 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慎言:“是天地万物不越乎气机聚散而已。”,二、气,第三节 精、气、血、津液,(一)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物质,气又是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总称。 (二)气的生成 先天之精气 肾封藏 水谷之精微 脾运化 自然之清气 肺呼吸,(三)气的功能 1推动作用:气具有激发和促进作用。 病理生长发育迟缓或早衰(卤门迟闭) 、脏腑经 络功能减退、血行瘀滞、水液停聚。 2温煦作用:气通过气化产生热量,使人体温暖, 驱除寒冷。 病理畏寒肢冷、脏腑功能减退、血液津液运行迟缓。,第三节 精、气、血、津液,3防御作用:气具有护卫全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 的作用。 病理:人体抗病能力下降,易罹患疾病,易感冒。 4固摄作用:气对血、津液等液态物质具有防止其 无故流失的作用和对脏器位置的固护作用。 病理:出血、自汗、尿失禁、流涎、泛吐清水、 泄泻、滑精、早泄、崩漏、带下以及胃、肾、子宫下垂、脱肛等。,第三节 精、气、血、津液,5气化作用:气化是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 生理功能效应。 病理:气、血、津液代谢障碍; 饮食物的消化吸收障碍; 汗液、尿液和粪便等的排泄障碍。,第三节 精、气、血、津液,(四)气的运动 1.气机的概念:气的运动 2.气的运动形式 气运动的基本规律:升、降、出、入。 脏腑之气运动的一般规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只有在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中,才能得到具体体现。,第三节 精、气、血、津液,(五)气的分布与分类 1. 元气:原气、真气。 生成:先天之精化生,后天之精滋养。 分布:发于肾,通过三焦循行全身。 功能: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温煦和激发。 代表人体的正气。,第三节 精、气、血、津液,2. 宗 气 生成:肺吸入自然界清气 脾化生水谷精微之气,第三节 精、气、血、津液,分布:聚集于胸中,贯注于心肺之脉, 称为“气海”,又名为膻中。 功能:走息道以司呼吸; 贯心脉以行气血。,3. 营 气 生成:来源于水谷精微中的精华部分。 分布:行于脉内,分布全身。 功能:化生血液; 营养全身。,第三节 精、气、血、津液,4.卫 气 生成:来源于水谷精微中活力最强的部分。 分布:行于脉外,分布于皮毛、肌肉、胸腹等。 功能:护卫肌表,抵御外邪; 温煦脏腑、肌肉、皮毛等; 调节肌腠开合,维持正常体温。,第四节 精、气、血、津液,(一)概念:行于脉中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 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 基本物质之一。 (二)生成: 1.营气和津液组成: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2.精能生血:“精血同源” 。,第四节 精、气、血、津液,三、血,灵枢决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第三节 精、气、血、津液,(三)血的功能 营养滋润全身 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四)血的运行,四、津 液,第三节 精、气、血、津液,(一)概念: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是构 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津体液中清而稀薄的部分。主要分布于皮肤,肌肉,孔窍,渗注于血脉。具有滋润作用。 液体液中较稠厚的部分。主要分布于骨节、脏 腑、脑、髓等。具有濡养作用。,大肠,肾,(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第三节 精、气、血、津液,(三)津液的功能 滋润濡养作用 化生血液 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 排泄代谢产物,第三节 精、气、血、津液,五、精、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三节 精、气、血、津液,(一)精与气血,精与血,第三节 精、气、血、津液,(二)气与血的关系,气为血之帅,第三节 精、气、血、津液,血为气之母,(二)气与血的关系,第三节 精、气、血、津液,(三)气与津液的关系,气能生津:气是津液生成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气能行津:津液的输布、变化和排泄,有赖于 气的推动和气化作用。,气能摄津:气的固摄津液作用控制着津液的排 泄,维持津液代谢平衡。,第三节 精、气、血、津液,津能载气:气必须附着于有形的津液才能存于体内。,金匮要略心典:“吐下之气,定无完气”,第三节 精、气、血、津液,(四)血与津液的关系,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津血同源”,病理:,“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第一节 藏象概说 第二节 脏腑 第三节 精、气、血、津液 第四节 体质,中医学体质学说属于藏象的内容之一。 体质的内在基础即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精气血津液等。体质的差异,实乃内在物质之偏倾和功能活动之差异的反映。 研究体质,实质上是从差异性方面研究藏象,藏象理论是体质学说的指导思想。,第四节 体 质,“体质”名称的由来 中医学古无“体质”之名,自内经始,古代中医药文献中有“禀赋”、“禀质”、“气禀”、等名称即现代所言“体质”的代名词 近年来,“体质”逐渐形成一种学说,被日益重视。 “体质学说”的兴起,拓展了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范畴,形成一些新的理论热点。,第四节 体 质,一、体质学说的基本概念 (一)体质的含义 体:形体、身体; 质:特质、性质。 体质:是人体在遗传性(先天禀赋)和获得性(后天调养)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功能和形态结构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第四节 体 质,(二)体质的形成,先天禀赋来自父母,为体质形成的第 一因素(遗传因素、胎育因素) 后天因素决定体质的发展与差异性,结论:先天禀赋决定了体质的相对稳定性,后天调养又使得体质不是一成不变的。,体质,第四节 体 质,(二)体质的形成 体质,是人体过去生命活动的结果,又在过去的基础上形成着将来的体质“积累”“机体遗传性特征及获得性特征的合金”。 1、先天因素 又称先天禀赋:小儿出生前在母体内所禀受的一切特征。 产生生命 父精母血相合 形成体质的基础 体质形式遗传性,第四节 体 质,作用: 起决定性作用。 人体身心发展的前提条件。 维持个体体质特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注:某些疾病具有遗传性倾向。,第四节 体 质,2、后天因素 人出生后赖以生存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包括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两方面。,内在因素,情志的异常变化导致体质偏颇,与某些疾病发生有关,性别,年龄,心理,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先,男子以肾为先天,以气为重,小儿为“纯阳之体”阴阳处于蓬勃生长状态,老人以肾气虚衰为先导阴阳气血均衰退,外在因素,自然环境地理,不同区域的人,体质结构 明显差异。,职业、战争,社会环境,影响体质变化,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联通娄底市2025秋招笔试行测题库及答案计算机类
- 国家能源漳州市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及参考机械工程岗位
- 南阳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油气储运与管道岗
- 恩施自治州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电气仪控技术岗
- 固原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综合知识专练题库及答案
- 定西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炼化装置操作岗
- 绍兴市中储粮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题库综合管理岗
- 丽江市中储粮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题库安全环保岗
- 2025年物理杠杆考试题及答案
- 襄阳市中储粮2025秋招仓储保管岗高频笔试题库含答案
- 资金分析报告-详解
- 临时汽车修理工聘用合同
- 梦中的婚礼钢琴简谱曲谱
- 【申报书】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申报书
- 劳动教育通论1-11章完整版课件
- 《炼油与化工装置机泵 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 羽毛球竞赛编排知识与方法
- 2023数据标准管理实践
- 非洲水坝施工方案
- Unit 3 Understanding ideas The Road to Success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中英语外研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项目需求分析文档(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