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古今诗文鉴赏学典目录高考古今诗文鉴赏学典1前 言8第一篇 鉴赏评价概要9第二篇鉴赏评价的方法12一、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12(一)文学形象和形象思维13一、文学形象13二、形象思维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文学典型15一、文学作品以典型形象反映社会生活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文学典型的特点15三、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三)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16一、文学作品的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二、题材和主题错误!未定义书签。题材错误!未定义书签。主题错误!未定义书签。三、人物及人物描写错误!未定义书签。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四、情节和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情节错误!未定义书签。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五、文学作品的形式错误!未定义书签。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语言错误!未定义书签。风格错误!未定义书签。六、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四)文学体裁16一、诗歌错误!未定义书签。诗歌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诗歌分类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散文错误!未定义书签。散文的基本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小说错误!未定义书签。小说的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小说的分类错误!未定义书签。四、戏剧错误!未定义书签。戏剧文学的主要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戏剧的分类错误!未定义书签。二、鉴赏评价的基本方法16(一)古典诗词曲鉴赏评价16一、形象17二、语言错误!未定义书签。三、表达技巧错误!未定义书签。四、思想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古典诗词鉴赏常用词语释义错误!未定义书签。(二)现代文学作品鉴赏评价19第一、抓住关键语句,总体把握文章内容19第二、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20第三、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古典诗词鉴赏评价试题例析22(一)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22(二)2002年北京高考试题22(三)2002年上海高考试题23(四)2002年上海春季高考试题25(五)2001年上海高考试题错误!未定义书签。(六)2001年上海春季高考试题错误!未定义书签。(七)2000年上海高考试题错误!未定义书签。四、现代文学鉴赏评价试题例析26(一)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26(二)2002年北京高考试题28(三)2002年上海高考试题30(四)2002年春季高考试题32(五)2002年上海春季高考试题34(六)2001年全国高考试题错误!未定义书签。(七)2001年上海高考试题(一)错误!未定义书签。(八)2001年上海高考试题(二)错误!未定义书签。(九)2001年春季高考试题错误!未定义书签。(十)2001年上海春季高考试题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一)2000年全国高考试题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二)1999年上海高考试题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三)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错误!未定义书签。(十四)1991年高考试题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篇 鉴赏评价指导36一、古典诗词曲鉴赏指导36(一)古典诗歌36(一)蝉36(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6(三)滕王阁诗37(四)长干曲37(五)黄鹤楼38(六)送友人错误!未定义书签。(七)秋登宣城谢眺北楼错误!未定义书签。(八)塞下曲错误!未定义书签。(九)登金陵凤凰台错误!未定义书签。(十)行路难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一)望 岳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二)登岳阳楼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三)春日忆李白错误!未定义书签。(十四)月夜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五)画 鹰错误!未定义书签。(十六)登兖州城楼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七)旅夜书怀错误!未定义书签。(十八)小至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九)曲江(其二)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十)江村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十一)秋兴(八首之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十二)蜀相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十三)客 至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十四)送元二使安西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十五)终南山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十六)过香积寺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十七)使至塞上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十八)积雨辋川庄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十九)万山潭作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十)城东早春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十一)初春小雨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十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十三)泊秦淮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十四)楚 吟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十五)绝句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十六)游园不值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十七)秋词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十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十九)枫桥夜泊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十)滁州西涧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十一)江楼感旧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十二)题临安邸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十三)雪梅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十四)观书有感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十五)泛舟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十六)书湖阴先生壁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十七)山园小梅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十八)游山西村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古典词曲39(一)渔歌子39(二)忆江南(三首)39(三)破阵子40(四)虞美人41(五)浪淘沙41(六)蝶恋花错误!未定义书签。(七)生查子元夕错误!未定义书签。(八)踏莎行错误!未定义书签。(九)桂枝香金陵怀古错误!未定义书签。(十)江城子密州出猎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一)定风波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二)水调歌头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三)醉花阴错误!未定义书签。(十四)如梦令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五)卜算子咏梅试题错误!未定义书签。(十六)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七)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错误!未定义书签。(十八)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九)青玉安元夕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十)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十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十二)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十三)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十四)清平乐村居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十五)念奴娇登多景楼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十六)送章德茂大卿使虏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十七)一剪梅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十八)卖花生怀古二首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十九)落梅风咏雪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十)双调沉醉东风秋景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十一)双调沽美酒兼太平令 叹世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十二)醉太平讥贪小利者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十三)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十四)蟾宫曲 叹世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十五)天净沙秋思错误!未定义书签。(三)比较赏析42(一)登临诗两首42(二)江上诗两首43(三)大林寺诗两首错误!未定义书签。(四)乌江亭诗两首错误!未定义书签。(五)岳阳楼诗两首错误!未定义书签。(六)玄都观诗两首错误!未定义书签。(七)明妃诗两首错误!未定义书签。(八)孤雁诗两首错误!未定义书签。(九)咏柳诗两首错误!未定义书签。(十)寒食诗两首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一)咏梅诗词两首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二)边塞诗词两首错误!未定义书签。二、现代文学作品鉴赏指导注44(一)天狗44(二)炉中煤45(三)煤的对话46(四)太阳吟错误!未定义书签。(五)死水错误!未定义书签。(六)一句话错误!未定义书签。(七)口 供错误!未定义书签。(八)春鸟错误!未定义书签。(九)别了,哥哥错误!未定义书签。(十)灯塔守者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一)乡愁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二)桂林山水歌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三)双桅船错误!未定义书签。(十四)信 念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五)中国的土地错误!未定义书签。(十六)三月册:春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七)王岩洞绿瀑错误!未定义书签。(十八)山中避雨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九)落雪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十)河床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十一)大河,永远的奔流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十二)故乡的桥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十三)车过灞桥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十四)女教师的特异功能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篇鉴赏评价训练47一、古典诗词曲鉴赏评价训练47(一)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47(二)独坐敬亭山48(三)山中问答48(四)宿建德江49(五)秋 思49(六)陇西行四首(其二)错误!未定义书签。(七)过华清宫绝句(其二)错误!未定义书签。(八)贾 生错误!未定义书签。(九)山居秋溟错误!未定义书签。(十)商山早行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二)伤田家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三)惠山听松庵错误!未定义书签。(十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五)马嵬诗二首错误!未定义书签。(十六)诗两首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七)西湖诗两首错误!未定义书签。(十八)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九)诉衷情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十)声声慢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十一)山坡羊 潼关怀古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十二)凭栏人寄征衣错误!未定义书签。二、现代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训练50(一)月亮里的声音50(二)舞会结束以后52(三)生机勃勃的太阳花55(四)沙漠中的生命先锋错误!未定义书签。(五)那一束伴地莲错误!未定义书签。(六)枫叶如丹错误!未定义书签。(七)江楼错误!未定义书签。(八)月 台错误!未定义书签。(九)地平线错误!未定义书签。(十)废 园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一)冰 灯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二)湖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三)听 泉错误!未定义书签。(十四)小河殇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五)莫高窟错误!未定义书签。(十六)高原,我的中国色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七)无声的美错误!未定义书签。(十八)谢天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九)春风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十)窗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十一)枯叶蝴蝶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十二)秋天的怀念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十三)白 杨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十四)落 叶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十五)牛蒡花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十六)莲恋莲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十七)路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十八)红 烛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十九)播种者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十)浮士德小插曲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十一)枯枝与鲜花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十二)秋 韵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十三)坦然看生活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十四)昂贵的哨子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十五)我那时大约25岁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十六)我为什么喜欢读书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十七)穿过满是牛粪的陋巷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十八)赤脚的孩子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十九)证 人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十)锁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十一)只要一半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十二)高等教育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十三)小葱青青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十四)关于申请添购一把铁壶的报告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十五)祖传青瓷碗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十六)老人与海(故事梗概)错误!未定义书签。前 言从近年高考命题来看,文学鉴赏试题无疑是高考语文科的一个热点:一.2002年对古典诗词的考查已经由延续多年的客观题型转向了主观题型。二.从2000年以来,无论是春季高考还是全国高考,现代文阅读在选材上连续选取散文体裁。为适应2003年高考备考要求,使考生能对高考文学鉴赏的考查要点、命题导向有一个比较全面细致的了解,同时也为考生提供典范、精要、充足的阅读材料和规范训练,我们特对去年版本做了大幅度修订,以反映最新高考备考的实际需要。新版高考古今诗文鉴赏学典共分四大部分:第一篇高考鉴赏评价概要从最新高考要求及高考命题出发,对近年文学鉴赏试题进行总体概述,以期使考生能对此项考核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感性认识,对2003年命题有一个总体的展望。这是备考的目标。第二篇鉴赏评价的方法共分四个章节:“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对文学作品的主要特征给予介绍,把目前中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较零散、片面的了解,进行一个较系统而有分寸的理性提升,为进行初步的文学鉴赏评价打下一个可靠的基础。“鉴赏评价的基本方法”,针对最新版考试说明要求并结合2002年高考命题,着重探讨高考鉴赏评价类试题的命题特征、能力要求、解题思路和方法规律。此部分把古典诗、词、曲鉴赏评价与现代文学作品鉴赏评价分开介绍,更增强了备考复习的针对性。古典诗词部分从主观性考查要求与特征出发,全新编写。“古典诗词鉴赏评价试题例析”,对2000年以来上海及全国高考中主观性古典诗词试题进行集中评析,以具体探讨主观性文学鉴赏试题的命题特征及答题规律。“现代文学鉴赏评价试题例析”,对1998年以后选材于现代文学作品的高考试题进行集中评析,以精当的分析与评述,给考生以思维上的导引和启迪。本部分的目标是:既给学生以丰富的资料,又给学生提供最好的借鉴。第三篇鉴赏评价指导精选古典诗、词、曲及优秀现、当代诗文,并进行精当地鉴赏指导,通过对精选作品的阅读,以期使学生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得以迅速提高。让考生加深对名篇的理解,以理解形成认识,在认识基础上进一步感悟,在感悟中找到鉴赏的角度,这是主观性试题“鉴赏评说”的基本功。第四篇鉴赏评价训练这是对阅读鉴赏能力的大演练。“选文”直接影响到复习训练的导向,“设题”直接关系到“实战”的信度与精度,“答案评析”又是思维拓展、咀嚼反思以及总结解题规律、技巧的灵感钥匙。本部分所有训练题皆经过严格筛选、精心推敲,让考生在阅读作品强化演练品味思考的过程中,迅速、有效地提高鉴赏阅读的应考能力。全书由分析探讨到形成规律,由具体指导到强化训练,构成了一个严密的体例,符合学生的思维认识特点,便于对文学鉴赏进行专题性、系统性地备考训练。书中精选优秀诗文二百篇左右,也是中学生平时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典范材料。此次修订,吸收了目前高考备考复习研究的最新成果,也参考了读者提出的很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愿新版高考古今诗文鉴赏学典伴你踏上高考成功之路。编 者2002年8月于北京第一篇 鉴赏评价概要文学鉴赏试题是近年高考命题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高考改革中一块具有导向性的试验田。2002年高考命题更是一个大的发展,由延续多年的客观选择性试题开始向主观试题转变,对考生的鉴赏能力,特别是解答试题的思路、角度,以及得分情况都是一个新的考验。下面从近年的高考命题情况简要看一看文学鉴赏试题的变化,从变化中一窥其命题趋向及复习备考要求。文学鉴赏试题最早见于1985年的高考语文试题,选材是当时中学语文课本上的雷雨守财奴和梁生宝买稻种中的片断,试题要求分析有关人物性格。1987年、1988年也有考题出现。不过这个时期的文学鉴赏并没有成为必考的内容在试卷中固定下来。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选材基本上是取自于中学语文教材,且以现代文为主。从1993年开始,选材于中国古典诗词曲的“文学鉴赏”试题开始在全国高考试卷中固定下来,且考查角度及题型不断发展。大体上有下面几个阶段:一、19941998年,皆为两题,分别考查对古典诗词曲的“阅读”与“鉴赏”,第一题一般采用选出对作品“解说”错误的一项,着重考查对作品用词及语句的理解;第二题则着重于对作品内容的“分析”和对写作特色的“鉴赏”。二、19992001年,其中2000年只有一道试题,其它两年皆为两道。这三年明显加强了对“鉴赏”的考查,题干要求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或对诗中某一突出写作特色进行概括,然后与另外提供的四首诗进行对比,要求选出“写法相同”或“不同”的一首,等。三、2002年,对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进一步加强,突出特点是采用主观题型。选择题型的各个选项综合起来,就是对作品的分析与鉴赏,对考生的阅读与理解也是一个提示;纵使考生不大理解作品的内容或鉴赏能力不够,也可通过对有关选项的对比分析,或采用排除等方法进行答题。主观题则不同,读不懂作品,就无话可说;不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知识与能力,则可能下笔离题万里,答不到要点上。当然,试题的难度不一定过大,但主观试题毕竟在能力的要求上对考生是一个新的挑战。1999年现代诗歌的鉴赏试题首次在全国高考试卷中出现,在选材上是一个突破。1999年试题难度很小,等同于送分;2000年则一下子大幅攀升,作品的阅读难度过大,且为两道试题,一题考查对诗歌的“解说”,一题考查“赏析”。相比而言,2001年试题从考查要点到难度等方面则比较好。2002年语文科高考考试说明有了较大调整:把对古典诗词的鉴赏与文言文阅读合并为“古代诗文阅读”,对古典诗词的考核要点同2001年相比在表述上并没有变化,仍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二项,但考查题型却首次明确为主观试题,放在第卷中考查,分值为6分。从具体命题来看,全国卷选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首诗,考查对诗中意象(折柳的寓意及其在全诗构思中的作用)的赏析。而北京市试题则选取了畅当的登鹳雀楼,为两个小题,采用主客观题型结合的方式:题为五项选二的多项选择题型,着重考查对诗歌内容及写作的综合赏析;题则与王之涣的同名诗进行比较,赏析王之涣诗的“优胜”之处。此试题未给出王之涣诗的全文,自然又从侧面考查了对王之涣诗的背诵。另一方面,考试说明的这一调整,可以说把对现代诗歌的考查从第卷中取出,但并不是讲就不考了。它很有可能在适当的时候,在第卷的现代文阅读部分出现。从1994年到2002年,古典诗词曲“文学鉴赏”试题具体情况见下表:近年高考古典诗词曲命题情况一览表年份朝代作者作品体裁1994唐元稹菊花七言绝句1995宋李清照如梦令词1996元阿鲁威【双宫调】蟾宫曲曲1997唐刘禹锡望洞庭七言绝句雍陶题君山七言绝句1998唐贾岛题李凝幽居五言律诗1999唐杜甫等漫成一首七言绝句2000春唐虞世南蝉五言绝句2000秋宋赵师秀约客七言绝句2001春唐王维等鸟鸣涧五言绝句2001秋唐韦应物等赋得暮雨送李胄五言律诗2002春宋王禹偁村行七言律诗2002秋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七言绝句另外,文学作品鉴赏在“现代文阅读”中也有要求。考试说明现代文阅读部分的第三个考查要点“鉴赏评价”具体解释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近年高考选材来看,命题人对散文体裁清睐有加。1991年世间最美的坟墓1993年青菜(新科目组试题)1998年报秋2000年春季兽人鬼2000年长城2001年春季黄土2001年门2002年春季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2002年话说知音2002年北京卷一片树叶从以上可看出,散文是高考命题选材的一个重要体裁,特别是2000年以后,从春季高考到秋季高考,命题人在现代文阅读的选材上更倾向于选取有抒情性或哲理性散文,鉴赏评价自然成为试卷中的一个不容置疑的考查热点。文学鉴赏类考题所选作品一般皆出自课外,阅读范围比较广泛,如唐诗、宋词、元曲,现当代诗歌、散文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评价水平,其能力层级为E,考试说明中解释为:“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从高考改革来看,最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中关于考试内容的改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命题范围遵循教学大纲而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设计增加应用型和能力型题目。教育部负责人指出整个命题要从以知识立意为主转移到以能力立意为主上来,要有利于考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与这一新精神相适应,语文命题组的一些专家在文章中说,今后的高考将进一步加强对文学鉴赏的考查。对文学鉴赏能力的考查能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文学鉴赏,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高中语文教学有着良好的导向作用。一般来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由于教材内容的限制,不少教师对古典诗、词、曲的教学仅停留在讲析和翻译古汉语字句的基础上,对现当代文学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的讲解也未能从文学的角度以赏析的方式去组织教学,往往把一篇生动形象、意境优美、感情跌宕的文学作品与一般文章同等对待。这样对文学作品的教学未能起到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学情趣,“使学生具有初步文学鉴赏能力”的作用;至于用文学作品去陶冶性情、激发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就更谈不上了。从高考前的备考来讲,对于鉴赏评价这一板块,学生心中无底,教师也不好操作,一般只能简要谈一谈文学作品(主要是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然后就是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教师再进行分析讲评。这样,这一部分虽然也进行了“复习”,但效果不明显,难以在短短的备考复习课上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从这一实际情况出发,本书力图以专题的形式,结合最新考试说明调整内容及高考命题导向,以最新的材料、丰富的内容、典范的训练、精要的评析,对高考文学鉴赏考查进行比较深入地分析与探讨,对2003年的高考备考复习进行全面指导与训练。第二篇鉴赏评价的方法一、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鉴赏文学作品的基础是要具备相关的文学作品知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把握也应该上升到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高度。不了解文学作品的特征,难以对它进行评说;缺少相关的知识,心中有话也可能说不出来,或说出来就变了味,或说不到要点上。从2002年开始,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试题将主要以主观题型出现,这就要求考生完全凭自己的能力去分析、赏评,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答案来,没有一点真功夫可能就会离题万里。比较系统地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把自己平时对文学作品的了解进行一定程度的理性提升,就显得更有必要了。要评价鉴赏文学作品,就应该而且必须对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有一个比较全面而系统的了解。虽然高中语文课本在单元知识短文中对散文、小说、诗歌、戏剧做了一定程度的介绍,但要说到系统和全面那就不可能了。本部分内容针对中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实际,对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做一个比较系统而全面地介绍,目的在于对中学生已有的文学知识进行条理化和一定程度上的理论化,使学生能站在一定高度,比较全面地把握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更好地进行文学阅读和鉴赏评价。本部分内容力求通俗简洁,避免单纯的理论分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把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本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形象和形象思维、文学典型、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文学体裁。(一)文学形象和形象思维一、文学形象文学、艺术(指音乐、绘画、雕塑等)和哲学科学都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它们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如:它们都来源于客观现实生活,都是客观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在认识上也都遵循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普遍规律,也就是由个别到一般,由局部到整体,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都能帮助人们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但它们必竟是各自独立的,各有自己的特点,相比较而言,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有:第一、文学以社会中的人和人的生活为反映的对象文学作品中的“人”不同于经济学、伦理学、历史学中的“人”。文学中的“人”是个别的、具体的人,是有血有肉的、有躯体、有灵魂的人。在文学作品中,既可以写人的生理特征,也可以写人的心理变化;既可以写人的生活关系,也可以写人的社会关系;既可以写人的日常生活、家庭琐事,也可以描写人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另一方面,文学艺术也要描写自然景象,但作为文学描写对象的自然和作为天文学、地理学、植物学等研究对象的自然有很大的区别。反映在文学作品中的自然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人化了的自然,它们浸透了人的主观感情色彩。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再如榕树,从植物学的角度来说,故乡的榕树和其他地方的榕树未必有什么区别(如果有,也只是在树高、树形、材质等方面)。然而,在故乡的榕树一文中,作者却借对故乡榕树的描写表现了一种浓烈悠长的思乡之情,榕树成了作者抒发自己对故乡怀念之情的一个寄托。蒲公英是一种很普通的小花,但在蒲公英一文中,那蒲公英却成了战争的见证,与人们战时的生活和命运密切相关。这儿的“榕树”“蒲公英”已不完全是自然界中的小生命,而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有机的部分。再看艾青的一首咏伞的诗:早晨,我问伞:“你喜欢太阳晒还是喜欢雨淋?”伞笑了,它说:“我考虑的不是这些。”我追问它:“你考虑些什么?”伞说:“我想的是 雨天,不让大家衣服淋湿;晴天,我是大家头上的云。”显然这是一种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诗中的“伞”是人的精神的写照,它表面是写物,实际上是写人,写人的精神,表现人的思想。第二、文学作品反映客观世界和表现主观认识的形式与哲学和自然科学等不同一般来说,哲学家和科学家通过对客观世界的分析、研究和论证,探索事物的本质规律,最后以概念、公式或理论等形式表现出来。而作家尽管也要对生活进行观察、体验、研究,也要探求认识生活的本质的规律,也要发表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和观点,但这种看法和观点不是用理论、公式、定律的形式去抽象地表现,而是借助典型的生活画面或人物形象去让人们来认识和把握。如对辛亥革命这一社会变革中的重大运动进行认识和总结,历史学家可能会概括出这样的结论来:辛亥革命脱离群众,是一次不彻底的民主主义革命。而文学呢?鲁迅在阿Q正传和药中也给辛亥革命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其弊端,然而在小说中我们却根本找不到诸如前面的一些理论概括性的语句。但我们却也同样承认阿Q正传和药是对辛亥革命的准确而深刻的总结和概括。这是艺术的手法,是文学的独特的表现方式。再如:对于唐玄宗李隆基和杨国忠、安禄山等人经常侵侮邻国,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一客观事实,历史学家范文澜列举一些史料之后得出结论说:“唐玄宗自恃强盛,定要侵侮邻国来满足自己的骄侈心。安禄山生事邀功,因而得到宠信,王忠嗣持重安边,因而遭到黜逐,他用这种谬误的赏罚制造边境上的战争,足见战争所耗损的人命和财物,都是不必要的。”这里不仅指出了李隆基频繁用兵的性质,而且分析了他好战的原因,明确地告诉读者:这是“不必要”的战争。而在诗人杜甫的兵车行中却是这样描绘的: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读了这些诗句,我们的眼前就出现了戎马倥偬、烟尘飞扬的具体画面,也出现了田地荒芜、烟村寥落的真实情景,还仿佛听到了马鸣声、车叫声和人泣声。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很明确:暴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反对李隆基等人所发动的非正义战争。但这一思想并不是直接概括出来的,而是寓于形象的描绘之中。这正是文学艺术不同于哲学和科学的地方。第三、文学作品作用于人们的方式是形象和感情哲学和自然科学用丰富而确切的材料,严密而周详的论证以及合乎逻辑的推理来“说服”人,使人们相信它的道理和观点;而文学则是以生动、鲜明、具体的形象来“感染”人,从感情上打动人,使人受到教育和感情上的陶冶。同样是控诉旧中国的罪恶的封建礼教,人们阅读小说祝福(或观看电影)时的感受绝不同于阅读历史教科书。请再看下面的一首诗: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这是一首歌颂张志新为捍卫真理而英勇献身的诗,作者在鲜明的形象及独特的情境中充溢着浓烈的爱憎感情,读后不由得使人对张志新烈士肃然起敬,对苟活者嗤之以鼻。再看真理雕塑成的灵魂这篇政论文中的一段:张志新同志在十年前就看穿了林彪、“四人帮”的反动本质,成为“思想解放的先驱”,勇于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真理的纯洁性。她与那样一些人不同:那些人不懂马列,而只是把它当作宗教教条一样笃信;她与那样一些人也不同:那些人口头上谈得头头是道,好像很“懂”马列,而在实际上,却把马列当成装潢门面、沽名钓誉的“工具”,当为了坚持真理需要他们做出某种牺牲(常常并不严重到牺牲生命)的时候,他们表现得毫无气节。张志新烈士和其他革命先烈一样,为我们树立起一个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光辉形象。和前面一首诗一样,这篇文章也用了对比的手法,但不是通过形象的对比构成完整的诗歌意境,而是通过对比分析说明对待真理的不同态度,读后使人认识到应当像张志新烈士那样勇于为真理献身,而不能象另一些人那样“表现得毫无气节”。这说明,诗歌和论文都能给人以教育,但它们是以不同的方式发挥其教育作用的。总之,文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形象性是文学的基本特征。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通过文学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杜甫的三吏三别等被人称作“史诗”的作品,生动地描绘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人民辛酸苦难的景象,用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真实生活;曹雪芹的红楼梦通过贾府的由胜而衰,以艺术的手法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历史必然;鲁迅的祝福故乡阿Q正传,形象地表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悲凉情景;赵树理的三里湾 、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柳青的创业史,也是以形象来反映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生活;党费野火春风斗古城保卫延安红日等则以艺术的画卷形象地反映了我国革命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这一历史的巨大变迁。在外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反映他们所处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生活,也是借助于非常丰富生动的文学形象的。没有形象便没有文学。 (二)文学典型二、文学典型的特点文学来源于生活,但文学作品中描写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当高于它所反映的实际生活,文学典型也应当高于它所描写的生活中的实际人物。文学中的典型应当是以鲜明、生动、突出的个性特征,显著而充分地体现了某一类事物的广泛而深远的普遍性特征的艺术形象。个性特征与普遍性特征这两个方面必须有机地、完美地结合起来。典型形象所展现的生活现象必然包含一定的普遍意义,必定能显示一定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毛泽东指出:“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有普遍性。”这里所说的“普遍性”,就是指的一定生活现象的本质特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共性”“概括性”或“典型性”。文学典型一般应具备以下特点:第一,鲜明的个性特征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尽管是作者塑造出来的,是对社会现实生活的一个提炼,但这个人物必须是具体可感的人,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他”或者“她”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有自己的生活和性格,有自己的行动和语言。这样的人物才是实实在在的人物,才是真实可信的人物。一提到张飞,我们马上就能在眼前浮现出他身跨战马、手舞丈八蛇矛的高大形象,甚至能听到他如雷的声音。张飞就是张飞,而不是关羽,这就是鲜明的个性。第二,广泛的普遍性特征典型形象代表着同一类型的人,具有同一类型的人的共同特点。正因为如此,人们才能从典型形象身上看到自己或别人的影子,才能在周围的熟人身上看到典型形象的某些特征。这也正是那些创造了典型形象的作品能够吸引人、感动人的缘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听人提到一些优秀作品中的人物,比如经常有人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诸葛亮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足智多谋的代表人物。再如形容某人铁面无私,就说他是包青天;说到质朴、勇猛而又鲁莽的人,就说他是莽张飞;遇到缺乏斗争或行动的勇气,而又常常自我解嘲的人,就说他是阿Q;此外,如赵云、黄忠、花木兰、穆桂英、李逵、武松、林黛玉、王熙凤都常常被人用来形容周围的人物。是因为这些典型人物的性格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他们概括了现实生活中许多同一类型人物的特点,具有相当的普遍意义。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普遍性,但任何事物的普遍性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都是通过特殊性而表现出来的。文学典型也是如此。典型的普遍性和个别性也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典型人物诸葛亮、张飞、林冲、武松、贾宝玉、林黛玉、阿Q等,既是专有名词,又是普通名词。阿Q,既是鲁迅的小说中的阿Q,又是生活中一切具有阿Q精神的阿Q。这就是说,阿Q的普遍性和个别性是结合在一起的。第三,揭示社会生活某方面的本质和规律典型形象的特点在于个别性和普遍性、具体性和概括性的统一。此外,还应当注意客观性与思想性的统一,通过个别显现一般,通过现象揭示本质,使艺术典型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从哲学上来讲,个别与一般,现象与本质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这样文学创作便可以并应该把富有独创性的艺术形象的塑造同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揭示的时代的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再如阿Q这一形象。鲁迅通过阿Q由想革命到不理解革命到最后被砍头这一悲剧性的命运,深刻揭露了封建势力凶残狡猾的反动本质,批判了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一句话,优秀文学作品要通过文学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社会生活某方面的本质和规律。 (三)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四)文学体裁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但根据它们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思想感情的特点,可以划分为几个基本类型。由于分类的原则和标准不同,因而有不同的分类法。最流行的是“三分法”和“四分法”。所谓“三分法”,就是把文学作品分为抒情类、叙事类、戏剧类三种类型。所谓“四分法”,就是把文学作品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种体裁。西方文学一般采用“三分法”:着重表现人的主观感受和内在感情的作品属于抒情类;用完整的故事情节去表现人和人的生活的作品属于叙事类;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的思想和社会关系的作品属于戏剧类。这就是“三分法”的基本观点。我国一般采用“四分法”,下面就分别简要谈一谈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的基本特征。二、鉴赏评价的基本方法高考鉴赏评价的范围,结合中学语文教材及高考考试说明来看,主要限定为散文、诗歌(包括古典诗、词、曲)、小说、戏剧(剧本)。鉴赏评价的主要方面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具体来讲,它涉及到作品的遣词造句、语体色彩、人物形象、描写手法、写作风格、诗文主旨等,几乎包括了所有对阅读材料的鉴别和赏析。下面结合高考命题具体分析鉴赏评价的考查要点,并简要总结最基本的备考方法。 (一)古典诗词曲鉴赏评价2002年高考试题对古典诗词的考查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这是命题的一大突破。这说明高考对学生基本素质及能力的要求又提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主观试题在答题上能给考生以更多的发挥空间,有利于考生创造性思维的拓展及个性的展示,有更好的区分更,可以更好地检测出考生的实际鉴赏评价水平。主观试题与客观试题不只是形式上的不同,题型的不同直接涉及到具体试题的考核要点、命题角度、分值、对答案的要求等方面,也是对学生历年来已经形成的答题模式、思维习惯等的一个全新的挑战。客观试题可以对已提供的所有选项进行对比分析,然后进行判断(甚至可以猜测),选定某一项;也可以说,各个选项(除错误的一项外)结合起来,往往就是对作品的比较完整而确切的赏析,考生完全可以借助这些文字,对本不理解或无从着手的试题(作品)进行较深入的理解和把握。而主观题则要求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阅读鉴赏水平,按照试题的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对诗词某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与评价,这对能力的要求更高,它要求考生首先要读懂作品,又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知识和能力,并结合试题要求对作品的鉴赏要有话可说,要说到要点上。最新版语文科考试说明中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是这样解说的:“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下面着重看一看考试说明要求中“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这四个方面都包括哪些要点。在解答主观性鉴赏评价试题时,这是影响思考角度及组织答案的关键。一、形象形象是作品中的最基本的东西,是读者首先从作品中看到的、感触到的。古典诗词中的形象与一般小说、剧本中的形象不同。小说剧本中的形象一般指作品中塑造的人物,而古典诗词中的形象既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可是景象,或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事物。可从下面几个方面略作分析:一、人物形象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而这些形象往往以片断的形式表现出来,它需要读者以自己的想象去进一步补充。如:“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曲)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描写船家男女青年初次见面时情景。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分宿长杨。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王昌龄青楼曲二首其一)以电影镜头的形式塑造了一个威武青年将领的形象。“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有装扮,有活动,有心理,也有景色描写,比较细致地刻画了一个年轻少妇的形象。“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李白从军行)有装扮(铁衣碎)描写,有行动描写,于叙事之中塑造了一个勇武过人、凛然可敬的英雄形象。二、风物景象 简单来说,就是一般的景物、景象描写。一般有:景象描写:季节、时令、时间,地域、地点,虫鱼鸟兽、山水花木,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垂钓、节令、色彩描写:颜色及其变化,冷暖色调,对景象画面的影响当然,诗中的景物也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它常常带上了一定的主观色彩。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山作)在山峰湖水景象的描写之中,流露了诗人忧愁的情思。“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诗歌用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深秋山中的景象,歌咏了大自然的美丽,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恬淡高雅的生活情趣。三、物象描写 指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从全诗来说,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古典诗词中常描写的形象有:蝉、鹰、雁、松、梅、竹、马,等。如:“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其二)兰,香兰;若,杜若。前四句极咏兰若的风采,后四句则感叹芳华零落。描写兰若,实际上是写自己的遭遇。这孤芳独立的兰若,正是诗人孤标卓立的绝世才华的写照,也是诗人怀才不遇的自喻。“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诗人在对菊花的描写与观赏中,点明了自己对菊花有着与陶渊明同样的喜爱情怀。这首诗借赏菊表现了诗人锐意向上、排难而进的意志,以及崇高的审美追求。四、比喻性形象描写 有些诗词在形象的描写之中,隐含了诗词的实际内容,形象的描写之中渗透了比喻的意象,这就要求读者能结合有关背景材料,透过形象的描写,把握其中隐含的内容。如下面两首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公婆)。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唐朱庆余闺意献张水部(又题近试上张水部)越女新妆出镜心(镜湖的湖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张籍酬朱庆余(张籍,当时任水部郎中)这两首诗都写得较含蓄,把握内容时要注意诗题及有关背景。朱诗作者以新妇自比,把张籍比作新郎,把主考比作公婆,表现自己考前期待与不安的心情,诗的主旨是向张籍征询意见。张诗亦委婉作答,把朱庆余比作貌美且歌声动听的采菱姑娘,“齐纨”句暗示说朱是难得的人才,对考试不必担心。两诗中虽有新婚少妇与越女的形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快递站点抵押合同范本
- 钢结构签合同范本
- 染料销售合同范本
- 监理合同范本 酬金
- 开公司 投资 合同范本
- 办公座椅购买合同范本
- 施工企业施工合同范本
- 员工集资合同范本
- 面地板装修合同范本
- 联合中标epc合同范本
- GB/T 9871-200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老化性能的测定拉伸应力松弛试验
- GB/T 26480-2011阀门的检验和试验
- GB/T 19861-2005丙烯酸系阴离子交换树脂强碱基团、弱碱基团和弱酸基团交换容量测定方法
- GB/T 11085-1989散装液态石油产品损耗
- GB 30000.3-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3部分:易燃气体
- 《材料力学》说课-课件
- (完整版)沪教牛津版小学一至六年级英语单词汇总(最新)
- JJF 1587-2016 数字多用表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 完整课件-西方经济学下册(第二版)
- 机械制图教学通用课件(全套)
- 天星择日的基本原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