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入口气候缓冲区的设计方法研究 建筑入口气候缓冲区的设计方法研究 The Design Method Study on the Climate Buffer Space of Architectral Entrance【中文摘要】 早期人们建造房屋时,虽然材料有限,工具简陋,但所建房屋空间都能反映出建筑遵循气候、适应气候和调节气候的原则。而入口作为建筑与城市和自然环境间的气候过渡空间,是生态建筑设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生态的建筑入口不仅仅是满足人类自身获得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的需要,同时更是为了协调人类自身与环境之间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于是本论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筑入口气候缓冲区的概念。本文以建筑入口区域的空间形态为论文的切入点,通过分析建筑入口与气候的相互关系、建构建筑入口气候缓冲区的设计指导策略和具体方法措施,从而更好地利用自然气候要素的特性创造良好的人工环境。论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重点论述了本篇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以及论文的框架;第二部分“建筑入口气候缓冲区的概念解析”,理解和把握建筑入口气候缓冲区基本概念、内涵、特征的基础上,形成整体的气候框架;第三部分“适应气候的中国传统建筑入口的设计思想与形态”,对中国传统建筑中结合自然、气候条件的建筑入口设计思想、方法和类型进行了简要回顾和综述,旨在从传统建筑入口的设计中得到借鉴。第四部分“不同地域宏观气候下的建筑入口的空间形态分析”,从干热、湿热、温和与寒冷这四个不同的气候区,对建筑入口空间形态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第五部分“微气候环境下的核心入口空间与外围过渡空间的分析”,分别对核心入口空间和入口外围过渡空间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第六部分“建筑入口气候缓冲区的设计方法”,对宏观气候的建筑入口设计、微观气候的建筑入口设计以及设计原则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英文摘要】 Early people built houses,although the material is limited,the tool is crude,but the house space can be reflected the principle of construction follows climate,adapts climate and regulates climate.The entrance as a climate transition space between the building and the city,the natural environment,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ecological building design.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entrance is not only to meet the human beings enjoy comfortable and healthy living environment,but also to coordinate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the environment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So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that the climate buffer space of construction entrance.In this paper,the spatial shape of the construction entrance as the papers breakthrough point,for the paper, by analyz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uilding entrance and the climate,building strategy and specific methods to the design of climate buffer space of construction entrance,to make better 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climatic factors to create good artificial environment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The first part “Introduction”,focuses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topic, research purpose and the framework of the paper;The second part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to the climate buffer space of construction”,to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concept,content and feature,forms a overall climate frame;The third part “Chinese tradition construction entrances design concept and shape of adaptation to climate”,Has carried on the brief review and the summary to the construction entrance design concept,the method and the type,which combine to nature,climatic condition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Is for the purpose of obtain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entrance design uses for reference.The fourth part “ The space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entrance in macro-climate of different areas”.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and the discussion to the construction entrance space shape from dry heat,humid,moderate and cold these four different climatic regions.The fifth part “The analysis of core entrance space and the periphery transition space under the microclimate environment”,Has carried on the exhaustive analysis to the core entrance space and the entrance periphery transition space separately.The sixth part “The design method to the climate buffer space of construction entrance.”,Has carried on a more comprehensive elaboration to the macroscopic climates construction entrance design,the microscopic climates construction entrance design as well as concrete application to the principle of design. 【中文关键词】 建筑入口; 气候缓冲区; 气候; 空间形态 【英文关键词】 construction entrance; climate buffer; climate; space shape 【毕业论文目录】摘要 4-5 Abstract 5 第一章 绪论 8-18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8-9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8-9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 9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9 1.2 研究的理论依据 9-11 1.2.1 系统科学理论 9-10 1.2.2 协同学理论 10-11 1.3 既往研究综述 11-16 1.3.1 国外:应对气候的建筑设计理论和实践 11-14 1.3.2 国内:生物气候缓冲层的概念 14-16 1.4 本文的研究框架 16-18 第二章 建筑入口气候缓冲区的概念解析 18-30 2.1 气候对人的影响 18-23 2.1.1 与建筑有关的气候要素 18-21 2.1.2 建筑微气候 21-23 2.2 气候缓冲区的概念 23-25 2.2.1 气候缓冲空间的概念 23-24 2.2.2 气候缓冲空间的特点 24-25 2.3 建筑入口气候缓冲区的界定及空间构成 25-30 2.3.1 建筑入口形态 25-26 2.3.2 建筑入口的基本类型 26-28 2.3.3 建筑入口气候缓冲区的空间界定 28-30 第三章 适应气候的中国传统建筑入口的设计思想与形态 30-40 3.1 中国传统的自然生态思想 30-32 3.2 中国传统建筑入口与气候的关系 32-40 3.2.1 核心入口空间 32-37 3.2.2 外围过渡空间 37-40 第四章 不同地域宏观气候下的现代建筑入口的空间形态分析 40-58 4.1 气候的分区与应对的策略原则 40-46 4.1.1 气候的分区与特征 40-41 4.1.2 建筑入口应对气候的策略原则 41-46 4.2 不同地域气候的建筑入口的处理 46-58 4.2.1 干热气候区建筑入口的空间形态 47-48 4.2.2 湿热气候区建筑入口的空间形态 48-52 4.2.3 温和气候区建筑入口的空间形态 52-54 4.2.4 寒冷气候区建筑入口的空间形态 54-58 第五章 微气候环境下的核心入口空间与外围过渡空间的分析 58-88 5.1 建筑核心入口空间形成的气候影响 58-73 5.1.1 门、门口处的界面与气候 58-60 5.1.2 雨篷、门廊与气候 60-62 5.1.3 骑楼式灰空间 62-67 5.1.4 入口边庭空间与建筑内部微气候 67-71 5.1.5 高层建筑的底部架空 71-73 5.2 建筑入口外围过渡空间形成的气候影响 73-88 5.2.1 建筑入口庭院 73-75 5.2.2 入口户外广场的布置 75-78 5.2.3 植被与气候 78-84 5.2.4 水面与气候 84-88 第六章 建筑入口气候缓冲区的设计方法 88-94 6.1 适应宏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江西职业技术大学高层次人才招聘51人模拟试卷带答案详解
- 2025春季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引进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招聘2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国家能源集团煤炭经营分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第二批)人员(已结束)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年河北地质大学选聘工作人员8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江苏无锡市锡山区卫生健康系统招聘事业编制卫生人才15人(校园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
- 2025湖南邵阳市新宁县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新宁县金融服务中心公开选调工作人员3人模拟试卷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氢氧化镉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衢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引才聚智‘医’起向未来”医疗卫生人才招聘7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特种用途钢丝及钢丝绳合作协议书
- 2025江苏徐州市泉山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部门负责人选聘2人(二)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专项质量护理管理制度
- 现金采取限额管理制度
-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京东商城
- 2025-2031年中国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机械加工生产工艺流程图
- 河南开放大学《PHP网站开发技术》形考题库答案
- 2025-2030中国工业用高温热泵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西方园林特色
- DG-TG08-12-2024 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
- 初三物理《电学》培优卷
- 大学团支书竞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