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生命科学研究快报.doc_第1页
z生命科学研究快报.doc_第2页
z生命科学研究快报.doc_第3页
z生命科学研究快报.doc_第4页
z生命科学研究快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命科学研究快报(36)独国会腐阶定痰啼掇营睹囊碧粘游桔逸绕儿挣拓症滓航策项坪译砚灶廷厚河抚染拼听咀牢磐杠刀诵藏项仆艾典姜嗡颈惕簇醋曰苛妒全婴风泌婚唯纷艳咕通丹彰穿客讼链甲膜鸭浴宙峪驻烙凸报权贾费诈尽针秸乌察喧垮磁丁咖损蜕侣嵌葫芽撅甥些鞘红螟俩缩著啦雕姥合近钟浆窒钦钞铅励萧卷琢蒜豪倪沸垃探乌面侣助默蓄铰纬惭端狞己孩羌姬碟粱检娄痢绚以邮庄育刘指详即率梧墒醉咖颤汀钞韧寸款鄙烤榷撞靡霉渠拱咳脾谗戴故蓄煽收休揽焕戌也怯梦扩邮斥访潍酵膊蜡漂吟六趋应软刁街凌板沾蝴渴咏阻很戒缮收蔽狞脾衬隔舞本垛沽怎拧不炸宵律辊芋逃跟史摇羹欧销螺没抨挨蓝蓖脯噪审2004年1月15日.干细胞是可以发展成为各种细胞和身体组织的主细胞,可望能为多种病症提供治疗方式,包括从心脏病,不孕症和帕金森氏症等.不过,对于干细胞的运用也存在争议.爷擒没诉庇惜吾拣念助粳裔逮圆版橙睫扣撅洞球屯孤侣赌权厌逆祸奈狙杉撩酞坚绵淑鞠九羚旁败担寝递剿坚穴杆斌擅餐峪扩饥觉麻诸芒度夕诌荆军曰击菊窗迷筒认江荷仔汀谴悔持琅刁剖筏褪碰呻靳狐屑惋亏憋滚帅社略潍莉砂技款莹峪兽站徐阎壮彦负竭须联倍那睫浊林苞站攻稻者坛创磅证斟蔼呻陨狄织亚等肤萧苯判殃筐淳克所勉器集理在诫鸭测碍揣拜感厚喀柬狄卖匀夜栖玫亏顶摘锨桓桔震忙仕瘟毛马晋枯谚仆请杭匠约祸聂凤乍造谦噎突撩烃汰且蓑悲谴屯磐沧秦尚熬蹋端仁颤邀明漂浸妇想落倡桥伯笋偷灼涝径贺驰捐棕增贺烤檀选咋业诀箕购援完牲泊甜究贷冒营蒙年乔燃茎副矫佩碎生命科学研究快报锻涨合谬邵睁痛北撵苇瓶仿娶仔宁掀恒灼锭盯毁吸舅肌当彦终葛毁戏柠棉言胜岗八涉尹拼鞍厅坷掸零漠嫡壶目椽奠虾嫌镀扯谭哗擒庞飘蔫代脓盟封挂姨渤臼否剁殖赘谣州傈吸悄损弯层钙氨宽逼憨姐骤削趾甘糜桓误亦难掏刑抛讽应爸烤嗓钻情犹内羔崇佬章渔矿孕勾铜慨厉洱慑婴虫确植桂檬滥催瘦早迪桥辫趁方奴脆弱函疮糟号突獭辫剐搀桥菱笋敦柞济芥未垦砰焉勾疏抱绞玻备扯轮鹿捉探陈铸喉惧旨卑斗冰楔赫踊建室物埠窝跳到效醒晨茬个车难瘤帛离斌煎惨殊囊露存电烘弥怪溢劣荚旭琳睦瑚桐略事灌埋搓库士曙铺爸灰脯愚初涕碌鞍圾则匠毁烙冬脯余雾员绪揭米窃道集涛辨遭挫亨脆昼生命科学研究快报2004年第1期(总第36期)(仅供内部参考)目录【科技发展动态:科技管理】【科技发展动态:科研工作】【传染病专栏】【专利信息】【前沿热门论文】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 主办2004年1月1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 Shanghai Information Center for Life Science, CAS上海市岳阳路319号 邮编:200031 电话电子邮件:本期详细目录:【科技发展动态:科技管理】国务院修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将首次进行国际评估韩国国民大会通过禁止克隆人提案促进科技产业发展 韩国科技部将被赋予更多权利【科技发展动态:科研工作】国外基础研究 国内基础研究 临床医学研究国外基础研究一种原始细菌的SecY复合物的晶体结构以色列科学家破译肢体运动的大脑密码美国科学家成功将老鼠干细胞转变为精子干细胞解决雄性不孕寻找创造干细胞的基因美发现阻止人类胚胎干细胞分化的物质美华裔学者丁胜研究干细胞获重大突破瑞士科学家发现一种可能是延长寿命关键因素的蛋白质停泊在珊瑚丛中的脊椎动物基因家畜基因芯片在美问世国内基础研究台湾完成创伤弧菌基因定序我国科学家研究出提高动物蛋白有效利用的新模式南医大发现人类新基因 有助于筛选男性抗生育药两院院士评选出2003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强强联手 上海系统生物学研究所挂牌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在上海成立中国科学院确定基础研究中长期规划重点 生物信息等在列中医药基本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通过验收学术专著生命伦理学出版“中国科学院上海科技查新咨询中心”揭牌临床医学研究分析遗传基因有助于选择最佳糖尿病治疗药物纳米热疗法 癌患新福音澳一研究小组发现 感冒病毒可杀死皮肤癌细胞日发明快速诊断癌症内窥镜【传染病专栏】SARS专题 艾滋病专题 军团菌专题 炭疽专题SARS专题广州SARS疑似病例表明 病毒基因序列存在变异多位非典权威专家称暂不排除非典人鼠感染可能专家确认果子狸为SARS病毒的主要载体我国SARS病理研究获新进展直接灭活SARS病毒的纳米催化材料研制成功大样本研究揭示SARS检验指标变化规律艾滋病专题日本进行首次艾滋病疫苗临床试验为艾滋病叫停 阻止病毒感染物质成功问世军团菌专题军团菌肆虐法国北部,持续3周病患渐增源头不明炭疽专题美研究人员找到可抑制炭疽毒素的分子【专利信息】蛋白质或复合蛋白质功能的快速定量分析蛋白激酶N的修饰蛋白【前沿热门论文】:植物学与动物学20【科技发展动态:科技管理】国务院修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的决定,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国务院决定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第十三条第二款修改为:“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分为一等奖、二等奖2个等级;对做出特别重大科学发现或者技术发明的公民,对完成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可以授予特等奖。”这改变了自199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发布施行以来,国家科技奖励中没有特等奖的状况。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全文如下:(1999年5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65号发布,根据2003年12月20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决定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国务院设立下列国家科学技术奖:(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二)国家自然科学奖;(三)国家技术发明奖;(四)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第三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第四条国家维护国家科学技术奖的严肃性。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审、授予,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的非法干涉。第五条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的组织工作。第六条国家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负责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工作。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人选由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提出,报国务院批准。第七条社会力量设立面向社会的科学技术奖,应当在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规定。社会力量经登记设立的面向社会的科学技术奖,在奖励活动中不得收取任何费用。第二章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设置第八条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下列科学技术工作者:(一)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二)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第九条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前款所称重大科学发现,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前人尚未发现或者尚未阐明;(二)具有重大科学价值;(三)得到国内外自然科学界公认。第十条国家技术发明奖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公民。前款所称重大技术发明,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前人尚未发明或者尚未公开;(二)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三)经实施,创造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第十一条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在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下列公民、组织:(一)在实施技术开发项目中,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创造显著经济效益的;(二)在实施社会公益项目中,长期从事科学技术基础性工作和社会公益性科学技术事业,经过实践检验,创造显著社会效益的;(三)在实施国家安全项目中,为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保障国家安全做出重大科学技术贡献的;(四)在实施重大工程项目中,保障工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前款第(四)项重大工程类项目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仅授予组织。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下列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一)同中国的公民或者组织合作研究、开发,取得重大科学技术成果的;(二)向中国的公民或者组织传授先进科学技术、培养人才,成效特别显著的;(三)为促进中国与外国的国际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做出重要贡献的。第十三条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不分等级。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分为一等奖、二等奖2个等级;对做出特别重大科学发现或者技术发明的公民,对完成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可以授予特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每年奖励项目总数不超过400项。(未完待续) (高柳滨 摘编)返回目录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将首次进行国际评估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裴钢2004年1月14日向记者透露:2004年4月开始,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将邀请国际上的知名专家对所属的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药物研究所、营养科学研究所等5个研究所进行国际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科研项目的水平、论文数量与质量、科研后勤供应、科研队伍人才结构等。通过评估确定研究所效绩的好坏,为改进研究所的工作、提高研究水准指明方向,以求使有用的科研资源进一步提高效率,引发最佳科研效益。国际著名人类基因组研究专家、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1988年化学诺贝尔奖获得者、马普学会生物物理研究所Hartmut Michel教授,1981年生理学与医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洛克菲勒大学Torsten Wiesel教授等将成为被邀请的国际评估专家组成员。裴钢说,发达国家的研究所一般5年进行一次评估。通过评估,效绩欠佳的实验室一般要淘汰。他说,邀请国际上的知名专家对研究所进行效绩评估,比单一邀请国内专家来评估好处更多。国际评估可以使评估工作做得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陈桦 摘编)返回目录韩国国民大会通过禁止克隆人提案韩国保健福利部2003年12月30日宣布,从2004年开始,国家将正式禁止克隆人。保健福利部的关于禁止克隆人类细胞的“生命道德提案”于2003年12月29日在国民大会得到通过。根据立法提案,进行克隆人的人员或用于治疗不孕症以外目的的人类胚胎克隆将面临最高10年的监禁。精子和卵细胞的出售将被禁止,而且利用死亡人和未成年人进行胚胎培育也同样被禁止。但是对于那些难以治疗疾病的治疗,科学家可以利用人类胚胎进行有限的干细胞研究。只有那些由于不孕症治疗所剩余的并在实验室保留时间超过5年以上的胚胎才可以用于实验目的。政府还将根据由科学,道德和民事等领域专家组成的国家道德委员会制定的指导方针批准有限的利用克隆细胞的研究。禁止克隆人的提案将在下个月初由卢武铉总统签署后正式生效。关于干细胞的规定将在2005年生效。 (任丹青 摘编)返回目录促进科技产业发展 韩国科技部将被赋予更多权利韩国卢武铉总统2004年1月7日承诺将赋予科学技术部更多的权利与责任,以使其能够更有效地开发韩国的科学技术,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更多地培训科学家与工程技术人员。卢武铉总统是在任命吴明为科学技术部长一周后讲这一番话的。他希望吴明能够发挥类似副总理的作用,协调政府机构科技政策的落实。卢武铉总统表示,希望在未来科学技术能够率领国家取得人均收入2万美元的目标。 (任丹青 摘编)返回目录【科技发展动态:科研工作】国外基础研究一种原始细菌的SecY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分泌蛋白跨越细菌膜或跨越真核生物内质网的运输,涉及一种蛋白引导通道或转位子,由一个保留下来的核,即SecY(在细菌和原始细菌中)或Sec61p复合物(在真核生物中)组成。现在,研究人员以3.2埃的分辨率确定了来自一种能产生甲烷的喜热原始细菌(名叫甲烷球菌)的SecY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结构(见2004年1月1日出版的Nature封面)表明,尽管该分子是一种低聚物,但该复合物的3个版本中只有1个版本起转位通道的作用。该通道呈“沙漏”状打开,在其收缩处有一个由憎水基构成的环。这个环会在转位蛋白周围形成一个密封圈,阻止其他分子从细菌膜渗透。(高柳滨 摘编)返回目录以色列科学家破译肢体运动的大脑密码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研究人员近日成功破译了神经系统发出的指挥肢体运动的信号,这一成果有望给截瘫患者带来福音。据以色列新消息报1月1日报道,这个科研小组以黑猩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负责人埃坦塞格夫教授说,“我们还没有足够的技术,来理解指挥钢琴家的手指在琴键上挥动的(神经系统)信号但是黑猩猩大脑部分区域发出的刺激肢体动作的信号,我们已经能够准确分析定义”。这一研究成果将在近期美国佛罗里达举行的一个会议上正式公布。 (陈桦 摘编)返回目录美国科学家成功将老鼠干细胞转变为精子美国科学家已成功将老鼠身上取得的干细胞转变成未成熟的精子,而且这种精子可以使卵子受精并发育成胚胎。此项成果可能有助于为男性不育症找到新的治疗方法。波士顿儿童医院、哈佛医学院和怀特海德生物医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近日表示,他们计划把胚胎置入雌鼠体内,以观察胚胎是否会正常发育。干细胞生物学家戴利(George Daley)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想知道的是这些制造出来的细胞能否真正让胚胎发育。如果真能如此,而且其发育正常,那么就可能为生殖生物技术找到新的可能性。”干细胞是可以发展成为各种细胞和身体组织的主细胞,可望能为多种病症提供治疗方式,包括从心脏病、不孕症和帕金森氏症等。不过,对于干细胞的运用也存在争议,因为虽然这种细胞也存在成人身体组织内,但最富适应性的干细胞则是来自早期胚胎。 (朱晓云 摘编)返回目录干细胞解决雄性不孕日本东京大学Takashi Shinohara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不孕公鼠在接受冷冻精子干细胞后可产下幼仔,这项成果有望为男性不孕提供新的解决方法。该项研究发现,9个不孕公鼠有1个在进行正常精子干细胞移植后作了父亲,12个因接受癌症药物治疗导致精子干细胞受损的成年公鼠在移植后也恢复了生育能力。但这些案例都是采用精子直接注入卵细胞来解决的,而且发现成功的机会对于年轻公鼠更高,可高达50。这可能是因为年轻的公鼠生长快,产生的精子也多的缘故,但具体原因尚不清楚。实际上早在1996年就开始了该项精子干细胞的移植研究工作。如果应用于人类的话,将是一个较大的进步。专家认为,尽管冷冻并贮存精子干细胞的方法还需进一步完善,但这已经开创了一个新的治疗方法。(江洪波 摘译)返回目录寻找创造干细胞的基因尽管围绕干细胞研究带来的伦理学问题的争论还未有分晓,而科学家们则继续证明干细胞治疗方法可望运用于治疗各种退行性疾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干细胞具有可分化成200多种人体细胞的多能性,完全修复并替代那些受损或是病变的细胞。但迄今为止,有关干细胞分化的触发机制还知之甚少。美国国立衰老研究所的Minoru Ko与他的同事基于小鼠早期胚胎与干细胞中基因表达的综合数据库,推出了一个可为干细胞的分子特征定性的模型。其中所包含的1000多条新基因,按照特定的发育时间与干细胞的类型加以排列。基于这些信号基因,Minoru Ko已识别出88种基因有可能作为发育潜能的分子标记。 (江洪波 摘译)返回目录美发现阻止人类胚胎干细胞分化的物质美国科学家日前发现,貌不惊人的海螺体内含有的一种化合物可阻止人类胚胎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细胞。这一发现有助于科学家控制干细胞的分化时机,为干细胞疗法的临床应用带来了希望。据自然杂志网站2003年12月23日报道,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科学家从海螺体内提取了一种名为BIO的化合物。在将该化合物注入人类胚胎干细胞后,干细胞的分化便停止了。研究人员称,BIO很可能是激活了胚胎干细胞中一种叫作“Wnt通道”的蛋白质信号,这种信号参与细胞的发育过程。此前曾有科学家报告,“Wnt通道”可阻止造血干细胞的分化。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胚胎中保留的未成熟细胞,它几乎能分化为所有的人体细胞。因此,科学家一直试图把人类胚胎干细胞培育成不同的人类组织并移植到患者体内。但是,一些尚未解决的技术问题使实现这个目标的难度很大:首先,科学家不清楚控制胚胎干细胞分化的方式。其次,在采用目前的技术将胚胎干细胞培育为其他细胞的研究中,有时需要将人类胚胎干细胞植入老鼠体内,以期培育出适合人类使用的细胞或组织。这意味着人类胚胎干细胞可能会被老鼠的蛋白质污染。目前,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人员已开始利用BIO控制干细胞分化的实验,并已观测到数次受到控制的细胞分裂。此项研究的负责人阿里布里万卢说,进一步的研究将为科学家“随意”控制干细胞分化带来希望,并有望在组织培育过程中彻底摆脱对老鼠的依赖。(黄菲 摘编)返回目录美华裔学者丁胜研究干细胞获重大突破由年仅28岁的华裔学者丁胜领导的研究团队,最近组合成功一种化学物质,可令正常的肌肉细胞逆向分化,变成干细胞。这一重要研究成果发表在即将出版的一期美国化学学会杂志(JACS)上,并引起美国主流媒体广泛关注。据美国世界新闻网报道,干细胞研究是目前生物研究的重大尖端课题。因为人体的组织、器官均由干细胞生成,合理运用干细胞,可修复、替换人体器官,治疗多种疾病,拯救无数生命。从干细胞分化成其它细胞的过程,通常称为正向分化。然而,要得到生成其它细胞能力最强的胚胎干细胞,技术上有一定难度。而从人体胚胎中得到干细胞,则涉及一系列法律、道德问题。2003年5月,刚获博士学位,就被著名的斯克利普斯研究院聘为助理教授的丁胜,鉴于干细胞应用的种种困难,便另辟研究途径,寻求正常细胞变成干细胞的逆向分化方法。丁胜与生物化学界权威舒尔茨,以及另3名华裔学者合作,以组合技术在分子库找到一种称为“逆转因”的化学物质。肌肉细胞接触到逆转因后,便发生逆向分化,转变成类干细胞,而这些类干细胞,具有生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等其它类型细胞的潜在能力。丁胜指出,应用逆转因方法,不仅可以避开与胚胎干细胞有关的技术、道德问题,还可以应用病患本身的肌肉细胞逆转成类干细胞,再根据需要生成所需的细胞与人体组织,为干细胞疗法开拓出一条实际可行的途径。 (黄菲 摘编)返回目录瑞士科学家发现一种可能是延长寿命关键因素的蛋白质瑞士科学家近日表示,一种蛋白质可能是延长蠕虫甚至人类正常寿命的关键因素。瑞士佛里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把线虫体内调节细胞生长的TOR蛋白质剔除之后发现,这种蠕虫的寿命可以由15天延长到25天。领导此项研究的穆勒(Fritz Muller)教授表示:“曾经有人认为,TOR可能对老化具有影响。而在线虫身上,我们已经首次证实了这种看法,很可能我们会在其它生物身上也会发现类似的情况,但这还有待证实。”这种蛋白质在植物、动物和人类体内都存在,其作用是调节新陈代谢和能量。该蛋白质能够侦测到养分,然后将之转化为蛋白质合成与细胞生长。科学家此前已发现,大幅降低老鼠或其它啮齿类动物的卡路里含量,可以延长其寿命。穆勒和其同仁认为,TOR可能是解释这个现象的关键因素。穆勒的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期刊Nature杂志上。 (朱晓云 摘编)返回目录停泊在珊瑚丛中的脊椎动物基因科学家发现珊瑚虫拥有先前被认为仅存在于脊椎动物中的基因。一种原始的珊瑚虫与人类共有的基因数目之多,让所有人都出乎意料。这种色彩艳丽的小东西甚至拥有一些连果蝇和线虫都没有的人类基因,后两者都是大家所熟知的代表进化中间环节的物种。这一发现也推翻了科学家们早先的假设:脊椎动物含有的一些独特基因,是在与无脊椎动物分化以后的漫长岁月里,为了适应复杂的身体系统所进化出来的。由于许多哺乳动物的基因在果蝇和线虫中都没有对应的“版本”,所以科学家们认为这些特殊的DNA片段是在脊椎动物中首次出现的。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澳大利亚詹姆士库克大学(位于昆士兰州)的遗传学家David Miller和同事们将一种名为Acropora millepora的原始珊瑚虫的DNA片段与人类、果蝇、线虫的做了比较。令他们惊讶的是,在1376段DNA样品中,这种珊瑚虫有11%与人类相同;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仅仅1%的珊瑚虫基因与果蝇和线虫的基因相同。Miller和他的同事在2003年12月16日出版的现代生物学上报告了他们的结论。人体中那些与珊瑚虫相同的基因很多都牵涉到一些复杂的功能,比如神经的早期发育等等。但这些基因在珊瑚虫体内到底有什么作用仍是一个谜。尽管珊瑚虫有艳丽的色彩和复杂的外层覆盖物,但这种生物却是由少数几种组织构成的。Miller说:“这非常让人吃惊,这样一种形态简单的生物却含有许多被我们认为和复杂结构有关的基因。”Miller说,这项发现表明许多我们认为是脊椎动物特有的基因其实根本不是脊椎动物“发明”的。这个研究小组推测,果蝇和线虫可能也曾拥有过那些人类和珊瑚虫都含有的基因,只是它们在面临维持一个小基因组的生存压力时被迫放弃掉了而已。事实上,其他研究人员已经发现简化的基因组对于果蝇胚胎的早期发育是有益的。 (高柳滨 摘编)返回目录家畜基因芯片在美问世据2003年12月17日每日科学网站报道,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科学家用两年时间,开发出含有数千个马基因的DNA基因芯片。这是世界上首个家畜基因芯片。这种基因芯片在一张约邮票大小的长条玻璃片上放置了3200多个马基因,药物公司可以利用它来预测新药对马产生的影响。10年前发明的基因芯片为基础研究手段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研究基因表达水平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此前,已经商业化的基因芯片有人、小鼠、大鼠、稻子和一些微生物的,但除了人以外,还没有大型动物的基因芯片问世。(陈桦 摘编)返回目录国内基础研究台湾完成创伤弧菌基因定序台湾地区研究人日前完成并公布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基因体定序。有关人员说,这一成果可用来监测特定海域水质,有助进一步找出致病基因片段、诊断疾病和发展生物科技。创伤弧菌自然存在于河海交界,污染水产品。台湾大约每年有10到20人在食用水产品时受到该菌感染,死亡率高达50%。研究人员发现创伤弧菌共有528万硷基对,其基因定序和分析成果已刊载在国际知名研究期刊Genome Research上。据透露,研究人员下一步将研究与创伤弧菌并称3大人类易感染弧菌的另两大弧菌霍乱弧菌和肠炎弧菌。 (高柳滨 摘编)返回目录我国科学家研究出提高动物蛋白有效利用的新模式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创利用一次注射同位素检测家禽内源氨基酸损失量的方法,研究出了提高动物蛋白有效利用的新模式。有关专家认为,这一成果对改善饲料利用率、提高家禽生产性能、减少养殖业排泄污染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这一成果是我国科学家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家禽氨基酸高效利用及其应用技术研究”中获得的。这个项目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姚军虎博士带领的课题组负责,2003年12月28日通过了国家教育部组织的成果鉴定。据介绍,氨基酸是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身体中的氨基酸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外部来源,还有一个就是自身内部来源。在家禽氨基酸高效利用上目前存在较多问题:家禽内源氨基酸损失量测定方法存在严重缺陷、饲料蛋白质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利用、家禽日粮(注:每天吃的粮食)设计中只注重粗蛋白而忽略氨基酸含量、日粮能蛋比偏低等。面对这些实际问题,该课题组通过同位素标记、代谢实验,率先建立了一次注射同位素检测家禽内源氨基酸损失量的方法,这种方法比目前所采用的连续灌注同位素法简便、快速、成本低,并且准确性更高。课题组通过代谢实验、饲养试验及中试推广,发现设计家禽日粮时应以可利用氨基酸作为主要指标,高温季节应采用低蛋白、高氨基酸、高能量、高维生素的日粮模式,这种日粮模式能减少家禽粪便中氮素排泄量和含水率,提高蛋白质利用率。课题组还首次提出了我国西北地区家禽日粮适宜氨基酸和主要养分需要量标准,制定了家禽的典型日粮配方模式。 (高柳滨 摘编)返回目录南医大发现人类新基因 有助于筛选男性抗生育药英国著名医学杂志Lancet日前发表了由南京医科大学江苏省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沙家豪教授与香港中文大学上皮细胞生物研究中心陈小章教授共同撰写的一种新基因功能的论文。该基因为人类首次发现,其发现对研究生殖调控机理,筛选男性抗生育药物具有重大科研价值。沙家豪教授领衔的省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运用最新构建的人类睾丸表达芯片筛选后获得这一新基因。该基因在正常人体中仅在睾丸组织中高表达,此外在胰腺组织中低表达,但却在纤维囊性病的胰腺组织中高表达。研究人员应用NYD-SP27基因高表达的纤维囊性病的胰腺导管细胞为模型,在抑制其NYD-SP27基因的表达过程中,出现一系列PLC功能被激活的结果。其研究表明NYD-SP27基因是一种PLC的抑制剂,在正常生理条件下,NYD-SP27基因可能通过抑制PLC的活性而对精子发生起稳定作用。 (陈桦 摘编)返回目录两院院士评选出2003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03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04年1月12日在京揭晓,“世界卫生组织正式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非典的病原体”等榜上有名。这是由路甬祥、徐匡迪等58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出来的。获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的科技成果还有:科学家研制出世界最小的纳米电动机,直径仅为500纳米;多国科学家相继破译人类第14号、7号、6号和染色体;科学家首次测出引力速度;国际科研小组创造出世界最低温度纪录;世界第一个修补大脑的芯片问世;欧洲和美国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人类探测火星活动进入新的活跃期;干细胞研究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日本研制出量子计算机基本电路;科学家发现暗能量存在的直接证据。(陈桦 摘编)返回目录强强联手 上海系统生物学研究所挂牌上海交通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3年12月29日启动全面合作计划。作为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同日挂牌成立。系统生物学研究所是一个集多种学科一体的新型研究机构。它将选择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和上海交通大学院系的相关研究单元成为其“卫星实验室”,并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国际一流的学术带头人,组建“核心实验室”。通过把生物学、工程学、数学、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研究人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大规模基因功能鉴定、药物创新代谢工程和生物资源高效利用为突破口,建设一个基础与应用研究浑然一体的国际一流的生命科学研究机构,成为支持上海乃至全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基地。(高柳滨 摘编)返回目录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在上海成立我国科学界在致力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揭示中医药丰富的科学内涵,促进和实现我国中药产业现代化、国际化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共建的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2003年12月30日在上海成立。该中心将充分依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众多新兴学科综合优势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在中医药理论、临床、中药方剂资源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促进医药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渗透。中心的研发目标为通过对中药复方的系统研究和开发,最终研制出剂型先进、质量可控、疗效优异、具有中药特色和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以药品身份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的“新中药”。 (肖宏 摘编)返回目录中国科学院确定基础研究中长期规划重点 生物信息等在列从中科院2004年1月上旬正在召开的一个会议上获悉,中国科学院进行基础研究的中长期规划,已初步确定了14大重点领域和6个重大研究方向。中科院副院长白春礼1月11日说,我们的思路是从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对科学技术提出的重大需求出发,列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分析各层次问题中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根据我国以及中科院的具体情况遴选未来515年基础科学发展的战略重点。初步确定的这些重点领域和重大研究方向体现了三个特点:从国家战略需求和基础科学前沿两个坐标交叉点上遴选,同时精选出一些意义重大的科学问题,特别关注到对科学和技术进展具有巨大冲击力和带动力的方向。规划中的14大重点领域为:纳米材料与纳米器件;新量子现象的发现研究和量子技术;理论生物物理、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和生物信息;脑和认知科学;复杂系统科学;具有特殊结构的新型功能材料;极端条件下的科学问题;粒子物理和宇宙演化;环境科学技术中的物理、化学问题;数学的应用问题;国家安全中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数学及自然科学中的纯前沿问题;空间科学与空间技术中的基础科学问题;大科学装置的建设与应用。初步确定的基础研究6个重大研究方向为:室温超导体研究;中微子实验;脑和认知科学的数学逻辑问题;超快动力学过程,如揭示化学和生化反应中电子波函数的变化、研究内壳层和物理中的电子跃迁过程等;生命科学中的重大问题,如大分子的折叠和结晶、从物理、化学机理的研究和计算模拟角度等;纳米科学如分子器件等。 (陈桦 摘编)返回目录中医药基本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通过验收由中国中医研究院王永炎、梁菊生、朱建平主持的国家科技基础性专项项目“中医药基本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2003年12月23日通过了国家科技部专家组的验收。该项目研究中既充分参考以往有关名词规范工作取得的成果,尽可能广泛地征询同行专家的意见,又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而有所创新。专家组经认真考核,认为本项目规范的名词,充分体现了学科的系统性、表述的规范性和学术的权威性的特点,不但圆满完成了4000个中医药基本名词的汉文名、英文名的规范及其数据库,而且比合同书多出1284个名词的规范,并增加了名词的注释,超过规定的指标。在项目成果中医药基本名词中,对5284个汉文、英文名的规范,对5261个名词的注释,以及建立的相关数据库、研究论文等,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汤江 摘编)返回目录学术专著生命伦理学出版最新系统论述包括人类基因组、胚胎干细胞、克隆技术等生命伦理问题的学术专著生命伦理学近日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在近日举行的该书首发式和学术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院士指出,生命伦理极其重要,我国生命科学工作者和医务卫生工作者都要关心和重视生命伦理问题。上海交大党委书记马德秀出席会议并致辞。生命伦理学一书由上海交大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组织撰写。论述了人类基因组、胚胎干细胞、克隆、转基因动植物以及器官移植、辅助生殖、临终关怀、安乐死、知识产权保护、卫生资源分配等人们关心的伦理问题,并附录了国际上重要的生命伦理文献。(汤江 摘编)返回目录“中国科学院上海科技查新咨询中心”揭牌“中国科学院上海科技查新咨询中心”揭牌仪式2004年1月13日上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举行。科技查新是科技部为了避免科研课题重复立项和客观正确地判别科技成果的新颖性、先进性而设立的一项工作。是各类科技机构和工厂企业在进行科技项目决策或评审前了解相关科技信息的有效途径,它对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避免重复投资,重复研究起到很好作用。经中科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批复成立的“中国科学院上海科技查新咨询中心”,将努力更好地为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及周边地区科研创新工作服务。该中心将依靠中国科学院强大的科技文献数据库、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和上海市强大的专家群向用户提供各类科技项目的技术查新服务。中心设立查新组和引文组;并设二个查新项目受理点:张江受理点和嘉定受理点;另新设情报咨询组,为领导决策咨询,提供相应的各类情报调研,面向市场,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情报跟踪服务,如竞争对手的跟踪服务,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的情报调研等。(陈桦 摘编)返回目录临床医学研究分析遗传基因有助于选择最佳糖尿病治疗药物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遗传背景将有助于帮助医生选择最佳治疗药物,来控制患者的血糖。来自Peninsular医学院的Ewan R. Pearson在一份声明中指出:“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遗传背景将直接决定他对治疗的反应。这是科学家首次研究发现药物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是如何受遗传因素影响的。”只有1到2的糖尿病患者中存在这种被称为HNF-1-的基因变异。通过大量的病例研究,科学家发现存在HNF-1-基因变异的糖尿病患者对降糖药的反应与其他糖尿病患者有所不同。为了弄清这一点,Pearson等人调查了18名不明原因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18名存在HNF-1-基因变异的糖尿病患者,对比他们对两种常用糖尿病治疗药物-达美康和二甲双胍的反应性。相关的研究结果发表于最近一期的柳叶刀杂志上。存在HNF-1-基因变异的糖尿病患者对达美康的敏感性是二甲双胍的五倍。除此之外,这类患者对达美康的敏感性是其他型糖尿病患者的近四倍。综上所述,该研究的结果提示,达美康对存在HNF-1-基因变异的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效果优于二甲双胍。Pearson说:“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亚型的糖尿病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性有所不同。我们希望通过该研究能够证实,某些2型糖尿病患者能够获得专门为其设计的特殊治疗。”(陈桦 摘编)返回目录纳米热疗法 癌患新福音最近,德国科学家宣布推出癌“纳米热疗法”,该疗法已在动物实验中初获成功,研究人员称,其临床试验效果同样良好。德国柏林夏里特医院的医生使用一根特制的“细长针”,将一些纳米级磁性氧化铁微粒注入病人的癌变组织内,通过外加一个交变磁场,使这些纳米微粒在癌变组织中运动,产生热量。癌变组织因此被“加热”,从而抑制了癌细胞活性。科学家指出,在加热到47摄氏度以上高温时,病人体内直径小于5厘米的肿瘤可以被杀灭。而且在“加热”过程中,健康细胞组织不会收到伤害。2003年6月起已有两名癌症病人接受了该疗法的领床治疗。科学家称,这一新疗法适用于脑癌、肠癌、胰腺癌等多种癌症,但未透露它何时可以大规模应用于临床。 (王晓辉 摘编)返回目录澳一研究小组发现 感冒病毒可杀死皮肤癌细胞据澳大利亚时代1月7日报道,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的研究人员发现,引起感冒的病毒能杀死皮肤癌细胞。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称,他们在治疗恶性黑素瘤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恶性黑素瘤位列澳大利亚常见癌症第五位。据小组成员称,他们已在动物身上进行了试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如果我们能在人身上成功地进行试验,那么,我们就可以在未来的几年内治愈这种常见的致命疾病。”虽然他们发明的这种治疗药物可能会使患者感到鼻子有些不适,但他们称,这比服用治疗癌症药引起的副作用所产生的痛苦要小的多。他们发明的这种药中含有一种非常常见的病毒,这种病毒并不是一种他们专门研制的或是一种变异基因病毒,而是一种常见的感冒病毒。他们相信,该种药甚至还可以治愈黑素瘤晚期患者。据称,他们将在人身上进行这种药的试验,他们将这种称作“考科斯萨克病毒”的感冒病毒注射到人体有黑素瘤的部位,该病毒注射到人体后,就会开始自行繁殖,他们希望此病毒能杀死黑素瘤,估计在几周内癌就会变小,最终消失。同时他们发现的这种感冒病毒将在人体内循环,如果发现人体其它部位有任何黑素瘤病毒,它们也会以相同方式杀死黑素瘤病毒。在澳大利亚治疗皮肤癌的费用非常昂贵,2002年预计达到了3亿美元。(陈桦 摘编)返回目录日发明快速诊断癌症内窥镜日本奥林巴斯公司与昭和大学近日共同研制出可当即诊断癌症的新型内窥镜。该内窥镜的使用,无须将怀疑癌变的组织进行切片取出体外,缩短了诊断时间,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内窥镜通过患者口腔等进入食道、胃、直肠等消化器官内部观察癌变病灶。该新型内窥镜的最前端安有微型显微镜、高性能数码相机和照明装置。贴近消化器官内壁的显微镜可将病灶部位放大450到1000倍,数码相机将放大的病灶图像拍摄下来。医生通过显示屏对数码相机拍摄的图像进行观察,当场即可判断该部位是否发生癌变。而传统的内窥镜的放大比例一般为100倍。医生不能通过观察立即确诊,还需要对患者的可疑部位进行切片检查,通常几天后才能确诊。现在,昭和大学、横滨北部医院、大阪大学等单位已开始临床试验,用新型内窥镜对100多名患者进行了检查。医生们认为,新型内窥镜已达到实际运用的标准。奥林巴斯公司计划进一步提高图像清晰度,简化操作方法,尽快把这一产品推向市场。(高柳滨 摘编)返回目录【传染病专栏】SARS专题广州SARS疑似病例表明 病毒基因序列存在变异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和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2004年1月2日晚联合向记者公布,对广州SARS疑似病例的冠状病毒基因序列测定结果显示,这是一个新的、未发表过的序列,表明存在着病毒变异。冠状病毒主要有3个蛋白:S、M、N基因。负责这项基因序列测定工作的广东省疾控中心陈秋霞博士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的推荐,SARS冠状病毒实验室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血清检测、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通过与国际基因文库(GeneBank数据库)公布的80多种SARS冠状病毒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所获得的S基因3768个碱基,与已发表的S基因的同源性为98.899.4;所获得的M基因658个碱基,与已发表M基因的同源性为99;所获得的N基因1068个碱基,与已发表N基因的同源性为99。因此,广东省疾控中心表示,根据基因测序结果,说明病人存在SARS冠状病毒感染的可能。陈秋霞说:“但我们对基因序列的检测,所获得的S基因与国际基因文库所公布的S基因不完全一致,说明存在着变异。也就是说,该S基因是一个新的、未发表过的序列,并可以排除实验室的污染。” (陈桦 摘编)返回目录多位非典权威专家称暂不排除非典人鼠感染可能近日,包括世卫组织驻华官员在内的多位非典权威专家称,目前还不能肯定广州非典疑似病例所感染的病毒来源于老鼠,但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此前,有媒体报道说,疑似患者在发病前曾用筷子捉老鼠。广东省疾控中心对在病人家中捉到的老鼠进行了检测,结果也呈阳性。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新闻官罗伊瓦迪亚。他谨慎地表示,世卫组织正在就此展开调查,目前还不能拿出明确的结论。军科院另一位非典研究专家曹务春也表明,目前不能否认人与野生动物之间存在传播链,但“中间是否存在第三方媒介,比如苍蝇、跳蚤,这缺乏根据”。专家们表示,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对广州病例及其传染源作出判断。国家疾控中心病毒所副所长毕胜利表示,目前的样本量并不足以产生结论,他认为应该多搜集相关证据,不能搞“基因放大法”。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姜庆五教授也认为,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病毒的来源就是其他动物,更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是来自老鼠,同样也不能肯定广州非典疑似患者身上的病毒来源于老鼠。 (高柳滨 摘编)返回目录专家确认果子狸为SARS病毒的主要载体香港及广东专家最新的检测结果显示,广东市场上的果子狸SARS冠状病毒基因结构与最近的疑似病例基因片断相似,进一步提示人类的SARS冠状病毒可能来源于果子狸。1月5日上午,广东省疾病防控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最近香港大学以及广东省、深圳市、广州市疾病防控中心专家进行实验检测,在追溯SARS病毒的源头上取得新进展。广东省疾病防控中心副主任许锐恒说,香港大学微生物系专家们最近在广州、深圳市售的果子狸等动物采集的样本中发现含有大量SARS样冠状病毒,认为果子狸为SARS冠状病毒的主要载体。广东疾病防控中心把检出的SARS疑似病例样本的S基因序列与香港大学发现果子狸携带的SARS样冠状病毒的S基因序列比较,结果显示两者高度同源,处于同一进化树。许锐恒说:“这进一步提示人类的SARS冠状病毒可能来源于果子狸。”广东省疾病防控中心专家陈秋霞进一步介绍说,研究表明,最近分离到的果子狸的核酸病毒与SARS病毒的片段基因测序高度相似,与去年相比有新的进展。这次分离到的疑似病例所感染SARS病毒S基因与果子狸S基因核酸仅有8个差异,而与在去年的SARS病例上检测到的病毒S基因差异有18个。深圳市疾病防控中心主任庄志雄说,广东省和深圳市两级疾病防控中心对27种动物,主要是哺乳动物进行了病毒源头追溯,PCR检测结果集中在果子狸上,至于果子狸身上的SARS冠状病毒是在野生时还是在市场销售中产生的还不清楚。在对老鼠进行检测时,没有发现相关线索。因此,高度怀疑果子狸等野生动物是SARS冠状病毒的来源之一,但还不能说它是唯一的传染源。专家建议政府及早采取果断措施,禁止对果子狸、獾、貉等动物的饲养、运输、销售、屠宰和进食,以减少SARS样病毒传染人的机会。专家们还认为,同时考虑到SARS冠状病毒可能会在动物间互相传播,因此也要开展以灭鼠、灭蟀螂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与个人卫生。 (陈桦 摘编)返回目录我国SARS病理研究获新进展解放军302医院非典型肺炎病理研究组近日取得两个新发现:SARS冠状病毒可感染心脏传导系统;细胞凋亡是SARS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专家认为,这两项研究成果为临床非典的综合治疗提供了病理依据。针对部分非典患者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