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保定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奕外交思想研究 系(部) 历史系 学科门类 历史学 专 业 历史学 学 号 120312117 姓 名 指导教师 职 称 副教授 2014年 6 月 12 日奕外交思想探究奕外交思想研究摘 要恭亲王奕是晚清政坛中资深的政治家外交家改革家,同时也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中国外交正是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开始向近代外交转型奕对近代外交做过开放性的实绩,体现出了他独特的外交理念和自强的思想主张,这些观念和认识已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外交思想和原则,而同近代的外交观念更为贴近和契合了关键词:奕 第二次鸦片战争 近代外交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ABSTRACTPrinceGongYiislateQingpoliticalveteran politician,diplomat,reformer,andadvocatesistheWesternization movement.Chinesediplomacyis fromafter the second OpiumWar beganthe transition to themodern diplomatic.Yidone openperformanceon modern diplomatic,he presided over thestarta series ofpioneeringmodernizationin nature,in theaspects oftraining system,the establishment ofthe west,Tongwen Guanandastronomical calculationMuseumof student abroadandthe diplomacy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modernand export-orientedtradingsystemto maketheunique contribution.Key words:YiXin the second Opium War diplomacy Zongli Yamen- 3 -保定学院2014届毕业论文(设计)目 录一引言1 二奕外交实践的开始1三奕的外交主张与实绩3 (一)奕的外交主张3 1. “为自强计”,积极倡导洋务,增强国力3 2. 羁縻以“和”为最高外交原则2 (二)奕的外交实绩4 1. 奏请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4 2. 用条约说话5 3. 造就通晓外语的人才5 4. 派遣使臣出国考察5三奕对中国外交近代化的推进5 (一)改变了对西方列强的看法6 (二)创办了第一个外交机构6 (三)对国际法和条约有了新认识6(四)培养外交人才 改变了对西方列强的看法7结论8参考文献9致谢10保定学院2014届毕业论文(设计)一引言奕是咸丰同治光绪三朝重臣,在清末政坛执政多年,对晚清历史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是近代中国极其重要的历史人物史学界对他的研究或从洋务思想,或从宫廷争斗,或从政治思想,或从鸦片战争等角度不一,对其评论莫衷一是,褒贬不一本文通过梳理奕的外交实践活动,阐述奕外交思想的内容实绩,以及奕作为晚清新式外交的开拓者对晚清中国外交近代化的重要影响,以期丰富对奕研究的维度,并推动中国思想史外交史的研究二奕外交实践的开始天朝上国对待其他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长期以来形成的是宗主国与番邦属国的朝贡关系“吾国数千年之国际状态,皆限于与邻近大陆诸国生变迁初无合海外世界诸强国为国际交涉之事”注1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除朝贡和宗藩关系外,不承认其他形式的中外关系,外交成为王朝政治的附属物和对外宣扬国威的手段,注2其根本目的是为显示天朝尊严炫耀满清实力表明盛德唯大清独尊对待西方国家,清政府也没有正式的外交机构与西方国之间也并无平等的经常性的外交往来平等的外交意识和观念更无从谈起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初,奕坚持传统的御敌主张他作为一个满清贵族与清朝大多数官僚一样,依然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自然看不到清廷武器的落后军备的废驰以及军队的腐败奕仍把希望寄托在清军的抵抗之上,发出了全力主战的呐喊声1858年(咸丰八年),奕在奏折中进言:“逆夷贪利逞强,是其素习其要求各款,有可准者,原可与时变通,以期息事安民”但最终“仍归于战而后已,与其追悔于后日,不若坚持于此时,坚持而虑其豕突,则津通之激励兵勇,与广东之力攻省城香港,不可不早筹胜算也”注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积极抵抗思想,一直这样不断牵引着奕1860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咸丰帝仓皇逃往热河恭亲王奕全权受理督办和局,与英法俄签订了北京条约,并互换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批准书,以此屈辱的形式结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此次议约是奕首次与列强面对面地打交道,也是他办理的第一次条约交涉在办理和局的过程中,奕与西方列强接触频繁,形成了他对西方列强的初步印象,咸丰十年十月(1860年),他于礼部与英法换约之时,就开始感到:“该夷见臣示以坦白,渐觉驯顺,以后接见数次,迥非先时柒傲情形惟据现在情形而论,既经议抚,在我必须示以大方,始可令其见信,谅不至于条款外再有反复”并且认为:“现在夷酋已退,夷兵撤尽,人心尚未涣散,非始原所能料及将来如果示以诚信,该夷即明春来京,亦决不至别启争端”注4咸丰十年十月十九日他又说:英法“内则志在通商,外则力争体面如果待以优礼,似觉渐形驯顺且该夷前曾有言,并非争城夺地而来,实为彼此无欺起见臣等屡揣该夷词意,谅不至心存厄测”奕进一步用事实分析道:“自开城后,该二国带兵二万余,分踞京城,把守安定门,所有城内仓库及各衙门,彼亦深知倘有包藏祸心,据为已有,乃仅以增索五十万现银及续增各条为请其为甘心愿和,不欲屡启衅端,似属可信注1”列强虽然“渐形驯顺”,可是谈判中肆意要索,战场上屡屡紧逼也是明摆着的事实,奕直视着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传统的御敌之策显得脆弱无力,迫使他有所改变第二次鸦片战争主持和局的奕积极利用条约关系来构建中外相安的局面“按照条约不使稍有侵越,外敦信睦,而隐示羁縻如数年间即系偶有要求,尚不速为大害”注2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经过审时度势,鉴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攘外失败,加上此时清廷对外抵抗实力不足,所以,我们的对外态度应“似与前代稍异”,以“和好为权宜,战守为实事”,来争取时间,首先对付太平天国他主张应乘英法“尚属安靖”之机,“卧薪尝胆,中外同心,以灭贼为志”注3因此,“借师助剿”政策出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第一次的外交办理期间,奕对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条约修改条约签订等有了某种认识,奕就表示北京条约“诸多违碍”,列强“添立款目,贻患将来,何可胜言”“乌苏里江等处分界,及增添通商等事,仍不免为边陲之患”注4“中外交涉事件,所恃惟在条约 ”“ 然欲舍此,则凭藉无由”注5这对后来的条约交涉产生了很大影响当列强入侵,中国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变局的时候,如何才能抵御列强的侵略,又如何才能实现自身的富强,是任何中国人都在思考的新课题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来看,“同治政改,内政外交日有起色,满清国柞得以延长,实利赖焉”,注6奕在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说“窃谓大沽未败以前,其时可剿而亦可抚;大沽既败而后,其时能抚而不能剿;至夷兵入城,战守一无足恃,则剿亦害,抚亦害”注7他认为剿也不是,抚也不妥,剿抚二策均已无法实行,当前最要紧的是挽救京城危机局面,于是开始改变了他的看法,认为“该夷并不利我土地人民,犹可以信义笼络,训服其性,自图振兴”注8此时的奕,已经见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廷与外国列强武力的较量,在与英法列强的直接接触与反复谈判的过程中,他已经真正的体验到国家实力的重要性,弱国在对外交涉中,一定不幸地处在被动不利的地位,更需要一个灵活健全的外交方针,意识到外交是一国政治局面的反映是内政的延伸因此,便开始正视对外关系以及对外态度,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外交原则与观念三奕的外交主张及实绩(一)奕的外交主张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的船坚炮利惊醒了地主阶级中的一些较开明较先进的人士,使他们逐渐认识到中国正面临着几千年来的“大变局”,传统的一套措施已经不能应付新的形势,作为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奕在此时期的外交主张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体现1. “为自强计”,积极倡导洋务,增强国力北京条约签订后,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奕自强的信念,认识了西方先进文明,开始认清中国的落后腐朽之处因此,奕产生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并积极倡导洋务,以增强国力咸丰十一年(1861年)1月24日,奕等在奏请八旗禁军训练枪炮片中补充道:“窃臣等酌议大局章程六条,其要在于审敌防边,以弥后患然治其标而未探其源也探源之策,在于自强”注1这大概是奕最早提出的自强口号“伏查外扰与内患相为倚扶,贼(指太平军和捻军)势强,则外国轻视中国,而押侮之心起;贼势衰,则中国控制外国,而帖服之心坚”注22. “羁縻”以“和”为最高外交原则战败后奕亲自参与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大清国受到的威胁与凌辱,使奕面对这样冷酷的现实,清楚地意识到大清朝已不再是天朝上国,此时落后的武器松弛的战斗力已不能与西方列强相匹敌,不得不将传统的驭夷改为羁縻方针奕认为,在当时特殊的环境下,中国对待西方列强的态度应当是: “按照条约不使稍有侵越,外敦信睦,而隐示羁糜如数年间即系偶有要求,尚不隧为大害”注3这是一种暂时羁縻力保和局的方针,所谓“羁縻”,就是来去任便,彼此不相干涉但这是一权宜之策,有卧薪尝胆含恨御侮之意,他言自己从未忘“雪耻之志”按照奕“仍办羁縻”,暂为维系只有待“兵力日见其强,财力日见其盛”,注4待到时机成熟,兵强国盛,获至长治久安羁縻的一方面就是奏请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清朝在以往没有专门外交机构,在外事中,列强无疑会感到不满,清廷又狂妄自大,不能平等对待外夷,高人一等的态势也难免会激怒列强所以奕奏请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不免会有笼络敌国之意,设法使之满意,达到相安无扰目的只有和外国人搞好关系,形成中外合作局面,才能保持清朝的统治羁縻的另一个途径,就是执定条约,来约束洋人份外之求“条约即为中外所共订,遇有中外交涉事件,即不能不查照办理”,“各地方官嗣后务须按约办事”,方能“免令洋人藉口,致误大局”,注1清政府按部就班地履行条约的内容,凡是有助于“羁縻”目的,奕就会守定和约,虽有错误的认识和局限,但在当时是行得通的,有利于中外和局的确立与维持能够采取这种外交手段建立在奕对各列强的分析之上的,咸丰十一年五月三十日奕上奏曰:“自英法住京后,臣屡次于接晤时,窥见各国心志不齐,互相疑贰,是以彼此牵制,未敢逞志即如俄罗斯侵占吉笋等处边界,英法两国均以为非盖其意恐俄国日益强大,不独为中国之患,即伊等亦不能不暗为之防”臣等探闻英国本有与逆两不相犯之约,法国虽欲剿贼以夸其勇,而为英国所制亦不敢自主”注2这种“以和好为权宜,以战守为实事”的方针成了对外政策的主流观念,以“和”为最高外交原则,“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中外争端,提供了策略思想,使中西关系在较长时间内出现了相安无事的局面,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阴谋”但另一方面,奕由于“极力推行守势外交,避战求和,使对外交涉具有很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结果反而助长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野心,则又是不可取的”总的来说,奕外交思想主要包含两个最基本的内容:一是外交是以一个国家整体实力说话的,实力的软弱与强硬决定着外交的主动与被动,外交斗争必须以强大的实力为后盾,因此他极力倡导自强运动,力求自强振兴御侮二就是以“和”为最高外交准则,向列强诚信示好,避免与列强发生冲突,好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以实现先安内后攘外的目的奕作为晚清外交的开创者,他的总的外交思想一直指导着近代中国,实现了由“夷夏之辩”向近代外交的转型(二)奕的外交实绩恭亲王奕的外交灵活性体现在长期推行务实的外交实践,独到的外交眼光及时局观促使他创造了众多外交实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1. 奏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各不平等条约相继签订,通商口岸进一步增加,对外事务交涉日益频繁五口通商大臣已不能更好应对处理外交事务“向由外省督抚奏报,汇总于军机处”注3的处理外事惯例显然不适时宜了迫于列强的压力和对外事务增加的形势,奕等人感到有必要设立专掌外务的机构,于是上奏:“近来各路军报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之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迟缓,未能悉协机宜,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王大臣领之”注1总理各国事务衙的设立在中国外交史上也算是一件大事情清廷从此有了专门从事外交事务的中枢机构2. 用条约说话奕是近代第一个把条约与国际法联系起来的晚清官员他在处理中外关系中坚定以“和约为凭”“执定条约”“持平办理”的原则在与外国人交涉的过程中奕发现,西方国家处理外交关系是有一定准则的,并不是一味靠强权说话,这个准则就是国际法恭亲王已经认识到条约具有“法“的效力, 因此办理对外交涉,要“推定条约,与之层层辩驳,庶令其无可狡赖”注2使他意识到遵守条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条约生效后,“字字皆成铁案” 注3这样,条约既定,作为一种有形的关系准则,一经成为事实之后,不仅对中国有约束,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列强有所约束因此,奕以条约为凭“据理力争”的方法来办理中外交涉,确实为中国争得了一些权益,也开了遵守国际法规的先例3. 造就通晓外语的人才1862年(同治元年),奕奏请设立京师同文馆,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新式学校在奏折中,奕指出:“查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注4由此可以看出,同文馆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外语外交人才,“挑选八旗学生学习外国语言文字”,“延定外国教习”培养“通晓外国情形”之才同文馆确实培养了很多通晓中外的人才及外交官员,可以说确实是晚清培育外交人才的摇篮 4. 派遣使臣出国考察随着中外交涉事宜增加,奕深感由于中国对外长期隔膜,不了解外部世界,“中外交涉,不无为难之处”注5奕于同治五年(1866年)2月奏请派员出国“游历”,洞悉外国风土人情况,为增长见闻斌椿等则受命,“沿途留心,将该国的一切山川形势,风土人情,随时记载,带回中国,以资印证”注6派出的使臣赴外一年,代表中国办理各国交涉事宜,差遣使臣的同时遵循了外交对等的重要原则,影响十分深远四奕对中国外交近代化的推进恭亲王奕是晚清贵族中少有的具有卓越见识长远眼光的改革家,也是近代化的积极倡导者在此期间,奕对中国外交做了很多贡献,这些众多外交实绩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外交近代化(一)改变了对西方列强的看法 在清廷中最先对外来侵略者改变态度的,是奕及其集团咸丰十年(1860年)十月,奕以大清亲王和最高留守官员的身份,与英法两国代表互换北京条约批准书,“打破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只有两广两江总督与外国侵略者打交道的惯例”,注1并“开始重视外国同盟的价值,已看到中国的利益如何深深地和别国的利益缠在一起了”,注2从而成为“清政府上层统治集团中最先对外来侵略者改变态度的人物”注3奕主政集团最先对外来侵略者改变态度,是晚清外交近代化的重要前提提出近代化治国纲领奕是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出了近代化治国纲领,这个纲领存在于通筹洋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折和奏请八旗禁军训练枪炮片这两个文件中两个文件相互补充,构成包括外交内政军事诸方面方针政策和策略的全套大纲其中,总纲是“自强”,总目标是“御侮”之所以说奕所提出不是一套封建主义性质的治国纲领,是因为这套纲领走出了中国以前幼稚的外交观念,第一次与西方各国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平等地处理中外关系,推行近代化的手段,这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放弃传统经典而向先进西方文明的探索(二)创办了第一个外交机构 奕促使中国外交走向世界,其最大的贡献就是奏请成立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正式的外交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当时奕奏请建立总理衙门时,咸丰帝认为对外交涉无非就是通商贸易方面的事宜,将奕原奏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这样一来,对外物涉及有偏差,甚至会影响中外关系奕奏本申解说:“通商事宜,上海天津等口既设有大员驻扎专理,臣等在京,不便遥制,况该夷虽唯利是图,而外貌总以官体自居,不肯自认为通商,防我轻视,今既知设有总理衙门,则各国兴中国交涉事件,该夷皆恃臣等为之总理,藉以通达其情若见照会文移内有通商二字,必疑臣等专办通商,不兴理事,饶舌必多,又滋疑虑拟节去通商二字嗣后各处行文,亦不用此二字,免致该夷有所藉口”注4由此可见奕对外交事务有着清晰而全面的认识,总理衙门的职能包括处理通商在内的所有对外事务总理衙门的设立,意味着清朝放弃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涉的平台,迈出了对外开放的蹒跚的第一个步履(三)对国际法和条约有了新认识 认识到国际法的重要性,推动了国际法知识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自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列强打开了中国大门,不平等条约也接踵而来,由于清政府对外观点的陈旧与愚昧,对国际知识的匮乏,使清王朝在对外交往中很被动,受不平等待遇与欺诈,受害匪浅因此,同治三年(1864年)8月,奕奏请出版了由丁韪良翻译惠顿(H.Wheaton,17851848年)所著的国际法原理一书并且分发给各省及通商口岸官员使用此后,公法便览公法会通等更多的国际法书籍在奕的倡导下,被大量翻译出版渐渐地,各地官员及外交人员逐步增强了对国际法知识的了解,甚至也开始利用国际法知识来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从“借用夷力”“助剿”到“天津教案”和“马嘉理事件”的“持平妥办”,注1从与日使大久保利通就台湾问题订立“北京专条”,注2到“揆时度势”与俄人“稍示通融”勘分西北边界等注3都是如此这种初步的国家利权观念,在曲折的实践中逐步完成了近代化的启蒙奕对条约的新认识条约是国家间或国家组成的组织间订立的在缔约各方之间创设法律权利和义务的契约性协定注5同治六年(1867年),他说:“查洋人与各国连和,所以必重条约者,盖以条约为挟持之具”注4所以,办理对外交涉,要“推定条约,与之层层辩驳,庶令其无可狡赖”注6光绪三年(1877年)6月,奕又奏陈道:“中外交涉事件,所恃惟在条约若舍此,则凭藉无由”注7关于信守条约的问题,奕意识到遵守条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大批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其中最惠国待遇问题也对中国危害最大的条款之一,奕对此认识很深刻,他指出“各国约内俱载一律均沾,原为一视同仁,以免歧异也然此但说一面,尚未赅备”注8他下令各地方官认真履行条约的规定尽管奕的条约观有些片面有局限,但信守条约对维持外国关系的和睦局面有一定意义,思想观念里渗透了近代外交的观念,促使了近代外交的转型(四)培养外交人才 为中国近代外交培养了最初的人才京师同文馆近40年的历史几乎与恭亲王的后半生伴始终它的创设,它的兴盛与奕倾注了大量心血密不可分同文馆培养了中国第一批新型翻译外交人才,在外交实践中,利用所学知识,陆续挽回中国部分利权,对中国的主权做出了贡献如曾纪泽通过同俄国的艰苦谈判,废除了里瓦几亚条约,使沙俄“把业已吞下的领土又吐出来”,成为近代中国“不可多得之使才”;薛福成因签订中英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而受光绪褒奖“薛某办事甚好”因此,同文馆是近代外交人才的摇篮,这些外交人才使近代外交观念渗透到中国,有力地促进了晚清外交近代化使领制度到出国考察同治五年(1866年)2月20日,恭亲王在上奏中指出:“查自各国换约以来,洋人往来中国,于各省一切情形日臻熟而外国情形,中国未能周知,于办理交涉事件,终皮隔膜”因此,“臣等久拟奏请派员前往各国探其利弊,以其稍识端倪,借资筹计”同治五年1866年2月,奕等奏请“札令(斌椿)及伊子笔帖式广英,同该学生等与赫德前往”英国考察同治七年1868年奕等又奏请“使臣蒲安臣著即派往有约各国,充办理各国中外交涉事务大臣” 同治十三年(1875年)清王朝第一次独立派出了使臣郭嵩焘,为驻英公使遣往英国,对外国遣使的往来首次做出了对等性的回应使领制度的确立向外国派遣使节,使中国近代外交逐渐规范化逐步走向国际化;建立平等外交关系,使中国的外交渐趋成熟,逐渐成为内政,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促成了由宗藩体制向近代外交的转型结论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广州城被炮轰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被迫开放,体现出晚清外交伴随着艰辛和屈辱,同时关于恭亲王外交思想的评说也各不相同在当时,那看似妥协羁縻的方针,却正是退而求其次有远见的让步;那不是很成熟的外交思想却深有主权意识具有维护国家的坚定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不乏有远见与预见性的独到眼光,虽然有传统性落后性却灵活的适应当时时局,在有退有进中对时局有正确明晰的判断我们应该看到恭亲王这位中国近代外交的领袖在近代外交上的贡献,并对他的开创表示肯定这位晚清外交事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安徽-安徽动物检疫员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安徽-安徽中式面点师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VPI-2690B-生命科学试剂-MCE
- Propanedial-Malondialdehyde-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年保健按摩师专业技能考核试题及答案
- 中银集团高级职位面试题及应对策略解析
- 管理咨询面试题与经验分享
- 新南昌局招聘面试题库总结:提高面试表现的关键点
- (车间级)员工安全考试题及答案
- 辐射安全与防护考题及答案
- 中国移动家集客考试题库(浓缩700题)
- 《新媒体写作与传播(第2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习题答案
- 医疗器械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洞察分析
- T∕CFA 0308052-2019 铸造绿色工艺规划要求和评估 导则
-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代文学
- 《薄冰英语语法详解》
- 律师事务所数据安全应急预案
- 生涯规划讲座模板
- 男生形体课课件
- 餐厅转包合同范本
- 食堂培训计划及培训内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