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秦汉的儒、道、法.ppt_第1页
战国秦汉的儒、道、法.ppt_第2页
战国秦汉的儒、道、法.ppt_第3页
战国秦汉的儒、道、法.ppt_第4页
战国秦汉的儒、道、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讲 战国秦汉的儒、法、道,一、先秦儒、法、道 二、秦政与法术 三、汉初的休养生息与黄老无为 四、独尊儒术与“霸王道杂之” 五、奉天法古的王莽变法 六、东汉的政治文化转折,一、先秦儒、法、道,1、儒家:仁政与礼为 2、法家:霸道与法治 3、道家:无为而治,说文解字,一、先秦儒、法、道 1、儒家:仁政与礼为,仁 义 如 礼 乐,乐 同 亲 仁 天 阳 礼 异 敬 义 地 阴,一、先秦儒、法、道 1、儒家:仁政与礼为,礼记乐记: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乐由天作,礼以地制。仁近于乐,义近于礼。 礼记郊特牲:乐由阳来者也,礼由阴作者也,阴阳和而万物得。 白虎通义礼乐:乐者阳也,动作倡始,故言作,礼者阴也,系制于阳,故言制。乐象阳也,礼法阴也。,历史进化论 性恶论 法治思想 国家主义和专制主义,一、先秦儒、法、道 2、法家:霸道与法治,官僚帝国的设计师,一、先秦儒、法、道 2、法家:霸道与法治,前期法家李悝、吴起、商鞅等是政治改革家, 后期法家韩非等是政治理论家。,韩非(约前280年前233年),出身于韩国贵族家庭,和李斯同为荀子的学生。韩非多次劝说韩王采用富国强兵的方法,但韩王不用他。他写的书传到秦国,被秦王政所欣赏,发兵攻韩而得到韩非。秦王政采用了韩非的政治理论,但由于李斯等人的打击、陷害,韩非被秦王政所杀。,一、先秦儒、法、道 2、法家:霸道与法治,民弱国强,国弱民强。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商君书弱民) 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故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韩非子六反) 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韩非子五蠹),一、先秦儒、法、道 2、法家:霸道与法治,A、历史进化观: 针对儒家的法先王和道家的崇古言论,韩非指出历史是进步的,时代是变化的,在古代是合理的进步的东西,到后世就会变得荒谬背理,因此他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世事,因为之备。”也就是说,不要效法古代的老规矩,要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制定政策,以此来论证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地位变动和财富权力转移的合理性。,一、先秦儒、法、道 2、法家:霸道与法治,B、法、术、势合一。 法,就是武文法,“法者,编著之图籍,设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韩非子难三)。 术,就是君主驾驭臣民的权术、方法,“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公端而潜御君臣者也”(韩非子难三)。 势,就是势位,指国君的威势,即政权,“势者,胜众之资也”(韩非子八经),“主之所以尊者,权也。”(韩非子度刀)。,一、先秦儒、法、道 2、法家:霸道与法治,三者关系,法是公布出来要人民遵守的,而术则只由君主秘密掌握用以保证法的贯彻,势是贯彻法、术的先决条件,没有势(政权)自然谈不上法的实施。他用比喻来说明三者的关系:国家是国君的车子,势是拉着车前进的马,术是驾驭的方法,刑法是赶车的鞭子。有势无术,就会出乱子;有术无势,臣下就不一定听指挥;光有势和术还不行,还要有过去没有颁布过的成文法来保障这种权势。国君必须全面地掌握法、术、势,才能巩固新的封建国家政权。对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他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致。”(韩非子扬权)。,一、先秦儒、法、道 2、法家:霸道与法治,道家学说的创始人是老子。史记老子列传云:“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史也。”,老子主张“小国寡民”的治国方式。老子说:“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有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是一幅原始公社复归的蓝图,老子不满意当时的社会现象,在反对大国侵略小国的基础上,产生了恢复原始公社的理想。,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他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统治阶级应无为,不要折腾老百姓,老百姓才能自化自正,自富自朴。老子主张天下“均平”,反对社会上出现的贫富分化,他说:“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老子反对上下尊卑贵贱的礼,主张人人平等。他说:“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老子反对战争。他说:“夫乐杀人者,则不以得志於天下矣。”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老子认为世界上有一个万物之源的本体“道。”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 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道,本来是道路的意思,引申为法则。老子认为“道”是世界万物之源。道,是精神的。老子的哲学思想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体系。,老子思想中最光辉的部分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又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它揭示了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括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互依存,是对立的统一。这是人们对世界认识深化的表现。,一、先秦儒、法、道 3、道家:无为而治,二、秦政与法术,1、秦国的法术 2、二世而亡,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而无信。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战国策魏策三) 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 (苟子强国),二、秦政与法术 1、秦国的法术,秦国的法冶,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 梏,古之吏也! 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 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 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 观其朝廷,其朝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也 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苟子强国),二、秦政与法术 1、秦国的法术,二、秦政与法术 1、秦国的法术,秦二世:然则夫所贵于有天下者,岂欲苦形劳 神 彼贤人之有天下也,专用天下适己而已矣故吾愿赐志广欲,长享天下而无害,为之柰何? 李斯:夫贤主者 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故 能荦然独行恣睢之心,而莫之敢逆。若此,然后可谓能明申、韩之术,而修商君之法,二、秦政与法术 2、二世而亡,二、秦政与法术 2、二世而亡,二、秦政与法术 2、二世而亡,三、汉初的休养生息和黄老无为,1、休养生息和黄老无为 2、汉初的黄老学,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这个政策与黄老学派“清静无为”思想联系起来了。 参之相齐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 史记曹相国世家,三、汉初的休养生息和黄老无为 1、休养生息和黄老无为,萧规曹随,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 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 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t 史记曹相国世家,三、汉初的休养生息和黄老无为 1、休养生息和黄老无为,三、汉初的休养生息和黄老无为 2、汉初的黄老学,四、独尊儒术和“霸王道杂之”,1、从黄老到儒术 2、“霸王道杂之”,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杀也。 (辕)固曰:不然。夫桀纣荒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 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 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贯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非杀而何? 固曰:必若云,是高皇帝代秦叩天子之位,非邪?于是上(景帝)曰:食肉毋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不为愚。汉书儒林传序,四、独尊儒术和“霸王道杂之” 1、从黄老到儒术,汉武帝独独尊儒术,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 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司,未有进 者。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 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 及窦太后崩,武 安侯田 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 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自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 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史记儒林列传,四、独尊儒术和“霸王道杂之” 1、从黄老到儒术,儒家崛起的原因,汉武帝基于统治思想的需要而提倡儒术 儒家传承的五经是古文化遗产之中心,儒家公认是古文化代表和社会教育家; 儒家申说的仁义忠孝思想,是其社会的最基本道义观念,儒家将其充分理论化了。,四、独尊儒术和“霸王道杂之” 1、从黄老到儒术,四、独尊儒术和“霸王道杂之” 1、从黄老到儒术,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瘦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司马光资治通鉴 汉昭帝盐铁会议:儒法斗争短兵相接。 桑弘羊:秦任商君,国以富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 贤良文学:商鞅峭法长利,秦人不聊生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四、独尊儒术和“霸王道杂之” 2、“霸王道杂之”,汉承秦制,(太子,即汉元帝)柔仁好儒。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 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 宣帝作色日:“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 汉书元帝纪,四、独尊儒术和“霸王道杂之” 2、“霸王道杂之”,六、奉天法古的王莽变法,1、复古思潮与王莽篡权 2、王莽变法,春秋之道,奉天法古。,奉天 天人感应说:天是主宰,用特瑞或灾异奖惩君主 三统说:各王朝依黑统、自统、赤统往复循环。 五德说:各王朝依土水火金木往复循环。 谶纬:“谶”是神秘预言,“缔以神秘方式解经。,法古 依照古礼及土德规定,改秦制而建新制,如祭祀、礼乐 官名、井田、货币、历法、明堂等等。,六、奉天法古的王莽变法 1、复古思潮与王莽篡权,昭帝时眭弘宣称:“汉家尧后,有传国之运。汉帝宜谁差天下, 求索贤人,禧以帝位,而退自封百里。” 成帝时,齐人甘忠可诈造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十二卷,以言“汉家逢天地之大终,当更受命于天”。 哀帝时,夏贺良宣称“汉历中衰,当更受命”。 哀帝下诏“再受命”:“朕之不德,曷敢不通夫受天之元命,必与 天下自新。其大赦天下,以建平二年为太初(元将)元年,号日陈 圣刘太平皇帝。”,六、奉天法古的王莽变法 1、复古思潮与王莽篡权,六、奉天法古的王莽变法 2、王莽变法,改革礼制,重订三统五德,以新朝为土德,色尚黄改汉为火德自居白统,牺牲用白。认为奉西汉的天地和宗庙祭祀不合古制,参照经典加以改革,实行南郊祭天北郊祭地;等等。,六、奉天法古的王莽变法 2、王莽变法,六、奉天法古的王莽变法 2、王莽变法,六、奉天法古的王莽变法 2、王莽变法,扬雄: 剧秦美新,秦:刮烧诗书,弛礼崩乐。 汉:秦余制度,项氏爵号,虽违古而犹袭之。 是以帝典阙而不补,王纲弛而未张。 新:夫改定神祗,上仪也;钦修百祀,成秩也; 明堂辟雍,壮观也;九庙长寿,极孝也;制成六经,洪业也;北怀单于,广德也;若复五爵,度三壤,经井田 帝典阙者已补,王纲弛者已张!,六、奉天法古的王莽变法 2、王莽变法,六、东汉的儒法合流,1、经术与吏化 2、儒法合流,六、东汉的儒法合流 1、经术与吏化,班 秦燔诗书以立私议,莽诵六艺以文奸言 固 同归殊途,俱用灭亡。,莽意以为制定则天下自平,故锐思于地里,制礼作乐,讲台六经之说。公卿旦入暮出,议论连年不决,不暇省狱讼冤结、民之急务。 莽性躁扰,不能无为,每有所兴造,必欲依古、得经文。 汉书王莽传,六、东汉的儒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