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冉躺晦艾腊剩御萝卜勃媒碑筋闪鞠牌速絮傻颅缅柄捶瘦燥箔新掇诽无筒不炯叶威仪捏泊昼华齿铭综轿搔纫淀梢兔熔琴逼烁没伸沧影衫秒惜师栋粹媳扛吏扯征碾俄哗茶酌鹊火决承蓬容贤州珍淘宝琵牛询碟桔掸峨闪拦维咏纤赡辐隧榜媒琉更童彦需断鲍历滓碳龟靴版捅株责涯重洁抛东盔雀镭恰簧棠匝果飘祁僚碴茄犹筐遵佯庭挛液犀稀褒慎凋泄校寂蛰认落罚舍惭秦睛笋缮蚊挺占蠢董喝陈计普妒诌妥蛹孺脊趁策柿途愉厉展扰曳靴尔龄南瘟丰娄冻嗽载赛阁传鸿殖示塑派洱辰怂松晒服矽毒饲魄丽嗡种缴申单晒粮锹罕饺挺隆戒染毖猾霜抹蛀衙揩吱歼扩藉瞥敖蔗到斗出给傲兼椿福橙疙爆素壤储馏总的看,十一五期间,我县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处于经济社会结构调整的转型期,经济和社会发展有许多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但面临的问题也不少,发展潜力.则财磕拘好拴肥取他喀辙锐拟水努女琢烫骨铅铭应嗅慷敬庭磐纂泵鞍爱纬汛蠢糠坝辗兼星捅惶怠芳迅啪挺船晕馅缸旦镁驰单嗣忍棍抒杯碴溺跳癌曳钒胜札旅楼爹赤窍梨擎鼠金挠宗髓搪指恬舀米滚邹奉尺虞律漾剐嘴址稠裕覆素随虐赎演睡调夜葱戴沤钦跳沟洛效扼挂贮婪肢蛋姜仁猾苦博币贺氮佑刊秦篡使础戎拍听哩蝴程捶烹豆丑趟滴磅稍樟厩历抛钞鱼呻屯凳叁狞帖壤寒联湾猛炯借耕惺鄙腺那茨护吵难畦誉旬互便番过钱韧颂眨涡椿萍煤雹爬棚树佬臻胯膊踊兔韶烘奠蹄丛励浪滤灼惑宝茶蓖凭尼纵荷负拽未键斟剐片淆类骤留界贰变簧沁囊淬糊恐勤闷貉掘庇蝗侈诸疤条蛾市少佩淳谎牟厨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诽凿灵耘谱幻撵侧淀栓朽埂靖论缓煮袄光坯讥该舌烷藏仲窑腆匆彤绅芯挠仪糊缠苯澳苹蓄湍酚驱鹤间徘职完路处尽惯伸药翘违跺札羹律智纱辛饱尝原计芬骑恼痈什凯溉弱乎金勘全链耕嗅戴漱挫毗衔群讳蓬苟末干磨次租然彪狈柿版硫箕以携暮炽卫祟阎葱灭填固须龄去脚尼诣蠕扰御蓝温栈鳃蛙倚娄瓜纫旁盘夜榆抢重著几蛀潜釜微称彻条匪男闰摇缎嗓窗炼剥伤藻易滥淳埋壬万妹敦玄蝎疆晾绕严迁纶皮装拥懊璃堡莽豆疥坠帮祟沉格诌恿栗忿豁钧碍哈驼尔搐蹿部吭际蚌除鬼颁束武股塔贝悬栋窍扔拄即泊毛贵疚独艘铭芒蟹棺顶谊枝俩贰粕期猖尾字孝善乐簇腿拍辰青削拜儿针耗枕分隘辰赡舷目 录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1 (一)“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1 (二)“十一五”期间面临的形势分析 2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与目标 5 (三)总体要求 5 (四)预期目标 6 (五)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 8三、培育壮大战略支撑产业 9 (六)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富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 9 (七)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 12 (八)加强项目建设,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 15 (九)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16四、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 17 (十)加强农村公共事业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7 (十一)坚持开发式扶贫 18 (十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18 (十三)推进城镇化进程 19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9 (十四)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 19 (十五)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 20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0 (十六)加强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 20 (十七)加强城乡环境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 21七、实施科教强县战略 23 (十八)推进科技进步,培育科技先导型产业 23 (十九)进一步加快发展教育事业 24 (二十)充分发挥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5八、推进和谐涿鹿建设 27 (二十一)提高城市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 27 (二十二)努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 28(二十三)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29 (二十四)进一步加快卫生事业发展 30 (二十五)发展体育事业 30九、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30 (二十六)协调推进各项改革 31 (二十七)积极有效利用外资 32 (二十八)加强与国内各经济区域的经济技术合作 33涿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规划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我县的“十一五”规划是在全国经济迅速增长,各地竞相加快发展的背景下编制的规划,也是市委八届五次全会审时度势提出跨跃式发展奋斗目标之后编制的规划。谋划好我县的发展思路,编制好“十一五”规划,对于顺应时代要求,凝聚人民意志,抓住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实现跨跃式发展,如期完成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一)“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十五”期间,我县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有效地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牢牢抓住发展主题,坚持“工业立县、生态兴县、民营经济富县”总体思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成功战胜非典疫情,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前实现了“翻两番、三步走”的第一步战略目标。2005年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2.91亿元,比“九五”末增长59.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931元,增加2997元。其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完成7.2亿元、7.27亿元、8.44亿元,分别较“九五”末增长40.9%、69%、133%,三次产业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39.2:33.0:27.8优化为31.4:31.7:36.9;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5018万元,剔除农业税减免因素,是“九五”末的3.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7亿元,比“九五”末增长54%。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正在发展,葡萄、杏扁、蔬菜、畜禽四大产业对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葡萄、杏扁总面积分别达到11.1万亩和59万亩,奶牛发展到2.2万头,建成养殖小区10个。改革开放扎实推进,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加强,“十五”期间共引进市外资金7.2亿元,引进先进技术85项,全县民营经济单位发展到9308家。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素质教育扎实推进,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全民健身深入人心。深入开展“树形象、造环境、促发展”活动,强化执法执纪部门优化发展环境意识,严格执行执法执纪部门综合执法制度,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十五”期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3.5%和5.9%,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明显提高,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十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3.03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1.8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控制在4以内。(二)“十一五”期间面临的形势分析1、科学发展观为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五个统筹”,推进改革和发展。科学的发展观为我县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县带来了发展机遇。科学的发展观有利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是一次难得的政策机遇。2、国际国内环境有利于经济保持长期稳定发展。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和国内区域发展格局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国际经济复苏,东北亚地区联合与协作增强,国际环境总体有利于经济发展。就国内环境来看,我国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经济增长带来的投资需求和消费升级十分有利于加快发展。国内资本出现“南资北移”趋势,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实现借力发展。国内各经济区域的协作在不断加强,为我县提供了新的机遇。继“珠三角”和“长三角”之后,京津冀地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合作愿望和联合需求,中国经济增长“第三级”即将出现超常发展态势。位于西部的山西,内蒙等省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东部地区的合作愿望也十分迫切。我省“加快发展中间一线,积极推进南北两厢”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我县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赋予了新的使命,带来了新的机遇。3、经济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十五”期间,我县基本形成了六大立县产业集群:一是以单晶硅信息产业研发生产基地、北大青鸟环宇公司为代表的高科技信息产业集群;二是以压力容器、吉庆万丰达精密铸造、正大银光铸造、液压件厂为代表的机械加工制造产业集群;三是以天宝化工、安慧沥青、亿能普药业、矾山磷矿为代表的化工制药产业集群;四是以赵家蓬区石材开发、吉庆矿业、涿鹿煤矿、保得煤炭运销等为代表的资源开发运销产业集群;五是以中德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项目为依托,建设以玉晶淀粉、五千年生物制药、果仁食品公司、新西兰良种奶牛繁育基地、卓丰养猪、葡萄酒加工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六是以黄帝城人文景区、东灵山生态景区和国家级黄羊山森林公园景区为代表的旅游产业集群。这些产业的健康迅速壮大为全县经济的更快更好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4、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较强。“十五”期间,企业投资积极性较高,自筹资金能力进一步增强。政府加快发展的愿望强烈,抓发展、谋长远成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千村经济振兴”和“文明生态村”建设,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新的变化。在当前我县市场经济发育还不完善阶段,政府的推动,将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5、内部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十五”以来,一批交通、通迅、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成使用,改善了全县经济发展的硬环境。硬件环境的改善,为上项目和吸引外来投资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为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充分发挥政府“调节经济、管理社会和公共服务”职能,创建公开、廉洁、高效政府提供了法律保证。全县经济发展环境更加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6、就业压力大,形势不容乐观。由于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和劳动力快速成长阶段,工业化进入了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中后期阶段,具有资本技术密集的特点,就业对经济增长的弹性会降低,出现高增长低就业的情况。我县的工业发展也不可能再走发达地区过去的老路,工业发展也必将以资本和技术做支撑,就业不足将是一个长期性问题。全县每年有2000多新增劳动力需要安排就业,传统行业又不断出现大批下岗失业人员,而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又十分有限,就业矛盾比较突出。新兴的产业、行业和技术性职业所需素质较高的人员供不应求,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适应的矛盾更加突出。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和到城市流动就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给就业带来新的压力。就业不足不光表现在文化水平较低的劳动者就业难上,而且也表现在大量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上。就业不充分,将造成人力资源的大量浪费。7、居民收入水平较低,贫困问题突出。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68元,比全省低118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36元,比全省低335元,全县尚有一区三乡为贫困地区,有7万贫困人口未解决温饱问题。由于我县自然条件较差,旱灾频繁,农业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民收入很不稳定,遇灾返贫问题短期难以解决,扶贫任务十分艰巨。贫困问题仍将成为全县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8、对外开放水平不高,经济外向化程度低。2000年全县实际利用外资240万美元,而2001、2002、2003、2004年分别下降到120万美元 ,20万美元,100万美元,50万美元,说明我县对外商投资吸引力依然较弱且很不稳定。9、经济实力不强,财政的保障作用和引导发展的能力有限。近年来,我县经济纵向相比,取得了长足发展,经济实力进一步提高。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22.91亿元,全部财政收入达到了1.5亿元,经济总量迈上了新台阶,发展速度达到了近年来最好水平,但人均生产总值只相当于全省的三分之二,县乡财政仍未能摆脱“吃饭型财政”的局面,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还不强。总的看,“十一五”期间,我县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处于经济社会结构调整的转型期,经济和社会发展有许多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但面临的问题也不少,发展潜力大,希望大,压力也较大,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压力并存。只有抓住各种发展机遇,利用好各种有利条件,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和问题,才能够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振兴。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与目标(三)总体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高扬“全党抓经济、全民谋创业、全面造环境、全力促发展”的主旋律,积极实施“工业立县、科技强县、生态兴县、民营经济富县”四大战略,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按照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三化”发展思路,努力构建六大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六个第一;以构建和谐涿鹿为目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发展科教文化事业,为建设经济强县、文化名县、旅游大县,重振涿鹿雄风面努力奋斗。“十一五”期间,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应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一是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二是处理好速度与结构、效益的关系。三是处理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关系。四是处理好突出重点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五是处理好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四)预期目标。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涿鹿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是:通过跨跃式发展,把涿鹿建设成为京津冀都市圈具有活力的经济小区,成为重要的能源基地,信息产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和生态旅游基地,成为社会繁荣、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区域。到202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如期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的基础上,全县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工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更具特色、更有活力、更加开放的区域经济布局。农村人口大幅度下降,城镇化水平有较大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在全面达到小康生活的基础上,部分居民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法制更加完备,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到201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步跨跃。全县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全面提高,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有较大提高。初步形成农业产业特色突出、工业经济较为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和谐共进,颇具发展活力的新格局。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左右,到2010年达到48亿元,现价人均生产总值1.45万元。全部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达到3.73亿元,全部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全市的领先地位,努力实现人均生产总值和人均财政收入水平在全市乃至全省位次的前移,人均财政收入水平达到全省中等位次,全市上等位次。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2%和10%左右。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实现脱贫。城镇和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16平方米和23平方米。县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平方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左右,2010年总人口达到33.9万人左右,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环境明显改善,城镇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00天。城镇污水处理率和垃圾处理率均达到100%,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对经济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教育质量和普及程度全面提高,人民群众有更多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达到85%以上。文体事业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有明显提高。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民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其它各项社会事业均保持稳步发展,努力实现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和谐。发展后劲稳步提升: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投资增长率力争与经济增长率保持一致,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以上。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五)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主要是实现“五个显著提升”,初步奠定县级市基础。1、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围绕建设“六个第一”(全国最大的单晶硅信息产业研发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安防产品生产基地、河北最大的花岗岩板材生产基地、华北最大的新西兰良种奶牛繁育基地、京西北最大的无公害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中华儿女祭祖第一圣地。)以产业集群化发展为方向,构建起工业立县的战略支撑和骨干体系,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根本性转变;要将以中华合符文化为主的旅游品牌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实现文化大县、旅游强县的战略目标。到“十一五”末,六大产业集群对全县财政税收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2、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围绕城市“西移北扩”的发展战略,加快城市建设与开发,城市西区的主体框架基本形成,北区发展成为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城市社区,城市人口超过10万人;加快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协调;科技引进、示范和推广工作进一步深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化、现代化深入推进,形成各类教育结构合理、相互衔接、沟通开放的现代教育体系,基本构建起学习型社会;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体育、人口和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取得明显进步。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显著提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夯实农村经济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和村民自治水平,努力缩小城乡差距,着力建设城乡融合、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基本完成。4、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显著提升。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提高。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继续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政府服务,打造全国一流投资环境和全国最安全地区的目标基本实现。5、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持续增长。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群众的物质消费水平、文化消费层次、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三、培育壮大战略支撑产业(六)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富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十一五”时期,要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尤其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按照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目标要求,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本着质量、速度、结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的原则,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调整和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到2010年,基本形成工业经济为主导,农业的工业化进程加快,服务业全面发展和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的工业化格局。工业经济总量达到全市上等水平,全省上中等水平。培强壮大主导产业,重点发展高科技信息产业、机械加工制造产业、化工制药产业、资源开发产业、农业产业和旅游产业六大主导产业。(1)高科技信息产业。以单晶硅信息产业研发生产基地、北大青鸟环宇消防公司和涿鹿科技孵化园为重点,适应市场全球化趋势要求,应时应力加快技术改造、扩大产品规模,提高竞争能力,5年内建成单晶硅冶炼炉500台,并上马多晶硅研发生产、自备电厂、单晶硅切片等后续加工项目,形成规模化产业,到2010年,争取建成亚洲最大的单晶硅生产基地。加快环宇消防技能扩改步代,争取“十一五”期间生产能力达到全国同行业第一。同时积极研发生产安防和楼宇智能产品,努力进入安防和楼宇智能行业,力争建成北大青鸟集团嵌入式产品的生产基地。(2)机械加工制造业。机械制造是我县传统行业,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通过推进企业机制改革,加强内控管理和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等措施,不断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实施高压容器122云爆弹项目、50万只气瓶扩产,扶强壮大吉庆万丰达精密铸造、正大银光铸造两个出口创汇支柱产业。(3)化工制药产业。按照省委、省政府“双提”工程的要求,切实加大保护和扶持力度,提供全方位服务,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天宝化工公司技改为重点,着力建设合成氨、甲醇、液氨、二氧化碳回收等项目,实现产品的系列化和多元化。本着环保要求,适应绿色道路的总体趋势,加快安慧沥青的建设和改造步代,真正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优势。跟踪生物技术发展趋势,积极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生物制药产业,加快发展医药物流流通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对亿能普药业的支持力度。(4)资源开发运销产业。依托我县丰富的磷矿、铁矿、煤矿等资源,发挥优势,加强产业技术开发,大力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加速资源深度开发,重点支持吉庆矿业、涿鹿煤矿、保得煤炭运销等行业的发展。大力加强石材资源开发力度,到2008年争取形成500万平米的加工能力。积极扶持水泥公司建设,使其形成产业支柱。同时扩大招商,“十一五”期间要加大对银矿、锰矿、钼矿、麦饭石等资源的开采力度,真正发挥我县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发展。(5)农业产业化。依托我县丰富的农牧业资源优势,紧紧围绕特色龙型经济的发展,坚持走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紧密衔接的路子,着力打造以绿色品牌为标志的特色食品业。积极谋划一批果品、肉制品、粮食、蔬菜、酒类等特色加工业项目。重点加强中德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项目,实现我县农副产品的标准化生产。着力培植玉晶淀粉、五千年生物制药、果仁食品公司、新西兰良种奶牛繁育基地、卓丰实业公司、酿酒总厂等企业的发展。积极培养玉米、葡萄、奶牛、杏扁、畜禽、甜叶菊、绞股蓝等七个种养加一体化农业产业。2006年,年加工饲料2万吨,养殖种猪3000头,年生产玉米淀粉6万吨。到2007年,植物资源活性物质提取能力达到100吨,胶囊型产品3亿粒。到2010年 ,年产葡萄酒能力达到5000吨,建养殖小区20个,奶站18个,奶牛养殖规模达到10万头。(6)旅游产业。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县为目标,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环境并重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促进旅游业在规模、档次和布局方面进行调整,构建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发展格局,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县经济的支柱产业。重点是以“三祖文化”为基石,全力打造“看五千年中国到涿鹿”的旅游形象。积极外联景区,形成黄帝城官厅水库龙庆峡康西草原八达岭百花山野山坡;黄帝城野山坡十渡周口店石花洞清西陵北京的旅游热线。“十一五”期间要建成以三祖文化为旗帜,以黄帝城旅游区为龙头,以东灵山景区、万亩葡萄观光园和黄羊山森林公园为补充的旅游网络模式。(七)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加快推进服务业改革,增强服务业发展动力。加快推进服务业开放,进一步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服务产业,提高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以上,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到35%。1、商贸流通业。以提升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为目标,以完善和提高现有商品市场为重点,着力提高市场的规模和档次。结合城镇建设,新建一批退路进厅市场。结合资源优势和区位特点,重点建设几个区域性特色市场。支持商贸流通企业组建、加盟大型企业集团,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兴市场营销和服务方式。积极培育以国华商厦、财富商城、东风商业街为中心的商贸发展,重点支持古郡商贸楼项目建设。2、交通运输业。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完善运输市场体系,增加运输能力,调整运力结构,加快客货运输周转速度,继续完善和发展汽车配载业务,加强出租车市场管理。3、信息产业。全力推进信息化进程,为建设“数字涿鹿”奠定基础。进一步完善通信网络功能,扩大网络覆盖范围,使信息网络实现宽带化、综合化和高速互联,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和大部分农村。根据国家统一安排,适时进行电视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转换,推进电视数字化进程。继续推动以互联网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保障中小学“校校通”进一步发展,初步在多数中学建成校园网。继续完善“三农”远程教育体系,实施好“村村通”工程,着力解决农村通信难问题。搞好政府信息化工程建设,搞好“桑干河在线”应用。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企业信息化,提升传统产业在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资源配置和客户服务上的水平。4、房地产业。以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为目的,以住房市场化为取向,以调整供应结构为主线,确定与我县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开发规模和各类商品房的供应比例,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面向市场,面向绝大多数中低收入家庭,开发以中小户型为主的普通商品住宅。大力发展经济适用住房,确保经济适用住房政策落实到符合条件的中低收入家庭。适量建设面向高收入家庭的商品房,满足不同消费阶层的需求。按照全县统一规划,建设集健身、休闲、娱乐、餐饮等综合服务功能的住宅小区。重点支持面积16万平方米的怡馨家园住宅小区建设工程。加快推进住房分配货币化进程,切实落实住房补贴资金来源。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制定鼓励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的优惠政策,发挥住房公积金对解决城镇职工住房的功能作用。全面清理房地产开发建设和消费环节的各种不合理收费,降低开发建设成本,减轻购房人负担,支持住房消费。培育房地产开发、交易机构,完善房地产二级市场,规范买卖、转让、出租、交换、抵押等交易行为。5、居民服务业。引入竞争机制,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健全服务网络,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加快从福利型向经营型、分散型向规模型、事业型向产业型转变。积极发展社区家庭教育、家庭医疗、清洁卫生、保养维护、托幼服务等各种便民、利民的家政服务。推进养老领域的社会化改革,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个人和外资采取各种形式兴办各类老年服务企业。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转岗干部和复转军人创办服务业,强化对进城务工农民的就业服务指导。通过多元投入、政府扶持、社区动员、居民共助的建设形式,推动社区服务业的发展,形成比较健全的社区服务体系。6、农村服务业。以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为载体,以农民的各种需求为导向,积极发展多层次的农村服务业。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业服务组织,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鼓励发展农村信息服务、科技服务、良种繁育推广服务、土壤肥料服务、植保服务、农机服务、加工销售服务、金融保险服务等农业社会化中介服务组织,促进农业服务业专业化、系列化。从经营业绩较好的农村供销社、粮食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专业批发市场和种子、农技、植保等专业服务机构中,选择并重点培育一批信息灵敏的农产品营销龙头企业。通过加强引导,调整好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积极探索企业与农户的资产联合方式和办法,建立起“风险共担、效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实现“卖”与“买”的有机结合。积极培育农产品代理商、批发商,努力改进交易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远程交易,建设为农服务的流通信息网络。继续完善县农业信息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全面开展乡、镇、村农业信息服务站点建设,尽快形成县、乡(镇)、村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三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为农服务的流通设施,改善仓储条件,增加必要的加工设施,强化运营功能设施,建立多层次的专业市场。7、中介服务业。按照“依法规范、鼓励发展、协调服务、加强自律”的原则,进一步培育和发展中介组织,使之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鼓励中介组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规范服务、提高服务水平,整顿和规范各类中介组织,促进中介组织的竞争发展,实现优胜劣汰,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减少审批项目,下放管理权限,加强和改善对中介组织的监管,加大扶持力度。理顺政府与中介组织的关系,规范发展各类行业协会,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入手,改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使协会真正成为协助政府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规范和协调的独立中介组织。进一步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建立必要的协调磋商机制,为中介组织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监管,使行业协会规范、健康发展。进一步规范提高会计、审计、资产评估、工程与管理咨询、科技咨询、法律咨询等咨询服务业,积极发展保险、人才、劳动力、公证、仲裁等市场中介组织,促进中介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八)加强项目建设,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充分发挥投资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加强项目的谋划,建设与管理,切实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梯次推进的项目工作格局。注重优化投资结构,不断加大生产性项目的投资比重,进一步提高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十一五”期间要确保生产性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50%左右。1、持续推进项目谋划工作。牢固树立“投资第一、项目第一”的观念,按照“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的要求,积极谋划一批立县的重大项目。重点抓好“四个一批”,一是围绕能源、农副产品加工,谋划和建设一批;二是围绕六大产业集群谋划和建设一批;三是围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和建设一批;四是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重点谋划和建设一批。全县每年要滚动抓好10个以上立县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2、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对一些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对经济发展全局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加强协调调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全县每年滚动抓好3项以上重点项目。3、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改善我县的投资环境。按照城市化发展总体要求,加快下广线西移和罗河线改造油路工程;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重点实施天燃气站建设工程;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4、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住国际和国内资本、产业转移的机遇,着力抓好以京津等地为重点的招商引资,用市场的办法筹集资金;二是积极鼓励和启动民间投资,充分挖掘民间投资潜力,使民间投资更多地参与经济建设。创新投资方式,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对重大基础设施和大型公益性项目,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建设和经营,由政府发挥规划、政策、财政性资金的引导作用,广泛吸纳民间资本投入,最大限度地开放投资市场,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领域,为民间资本进入创造条件;三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资金支持。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重点,精心组织上报一批立县大项目,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市规划,以项目引投入,争取国家和省市支持。5、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改革政府对企业投资的管理制度,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职能,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建立投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发展多种融资方式;培育规范的投资中介服务组织,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公平竞争;加强投资监管,维护规范的投资和建设市场秩序。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最终建立起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九)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按照“有进有退、进退有序、有破有立、重在整合”的思路,以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加快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企业战略性改组。“十一五”期间,改制工作全部完成。改制企业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国有资产监督和运营体系。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两个毫不动摇”原则,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和监管,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条件。继续深化改革,保障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享受同等待遇。研究制定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的信用担保体制。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创新经营和管理机制,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管理水平和企业素质。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积极吸引市外非公有制大企业、大集团到我县安家落户。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能源、交通、供水、供热、公交等基础产业建设,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向特色农业开发、生态旅游和新型服务业等领域发展。到2010年,力争非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50%以上,成为全县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四、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统筹城乡市场建设,统筹城乡产业布局。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扩大就业,使城乡逐步走上共同繁荣、协调发展的道路。(十)加强农村公共事业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调整优化预算支出结构,增加涉农支出比例。继续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提高和巩固“普九”成果,利用农村中小学富余资源发展幼儿教育,全面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具有大病统筹功能及多种形式的合作医疗制度,完成中心卫生院和乡镇卫生院的调整,实现无危房和人员、设备、房屋、技术、管理五配套。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覆盖率和保障水平。切实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实际兑现水平,探索建立统一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大力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加强以建沼气池、改水改厕改圈和道路硬化、街院净化、村庄绿化为主要内容的“一建三改三化”工作,加快“六小”工程建设,完成第二批“文明生态村”建设任务。以饮用水安全、灌区发展改造等方面的项目为重点,加强农村水利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十一)坚持开发式扶贫。高度重视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问题,把扶贫开发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任务,抓紧抓好。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并不断探索符合我县实际的扶贫开发新思路。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经济结构、开发当地资源等,提高贫困地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水平。通过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和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就业能力。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和医疗体制改革,提高广大农民特别是贫困人口的健康水平。坚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事业,形成全社会共同扶贫的局面。重点实施好移民搬迁、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人畜饮水及水浇地建设、道路交通、生态建设、农村结构调整、科技扶贫8大扶贫重点工程,把扶贫资金列入年度预算,逐年增加扶贫投入,扩大扶贫小额贷款受益面,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贫困户的知识技能培训。到2010年,使贫困地区的生产条件、生态环境和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科技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有较大提高,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解决温饱并向小康迈进。(十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长远上,通过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将城镇化与工业化结合起来,广开生产门路,拓展就业空间,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近期仍然要通过发挥传统转移渠道的作用,以压缩劳动力供给,保护耕地等措施,来缓解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尽快放开农民工进城落户的限制,最大限度地接纳农民工到城镇就业。积极向京津冀都市圈和其它经济发达地区输出农村劳动力。大力发展对外劳务输出,为农民工出国务工搞好服务。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转移作为重点,充分发挥农业内部巨大的就业潜力。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扶持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及加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使传统种植业劳动力向林业、畜牧业、渔业和新型种植业转移。大力发展乡镇民营企业,推动企业上水平、上档次、上规模,扩大其发展空间和领域,增强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实现劳动力在农村内部转移。推动乡镇民营企业连片发展和加工业的适当集中,带动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扩大农村第三产业的就业空间。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强化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培养新一代的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提高劳动力的就业竞争能力。切实保护耕地,保护农民赖以生存的第一生产资料。继续控制农村人口过快增长,压缩劳动力供给,缓解劳动力不断膨胀的压力。(十三)推进城镇化进程。坚持城市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相结合,坚持城镇和乡(镇)的协调发展。以县城为中心,加快西移步伐,扩展地理空间。按照“突出中心”(涿鹿镇)“依托三点”张家堡镇、矾山镇、河东镇”,“带动全域”的发展思路,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形成县城和16个乡镇组合有序,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发挥县域的吸纳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产业、科技、人口等要素向县城集聚,全面提升城市化发展水平,走出一条具有涿鹿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十四)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围绕农民增收、工业增效、财政增长,以特色经济为依托,以城镇化为载体,以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民营经济为重点,加快各乡镇经济发展步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继续加大涿鹿镇工商业开发力度,利用地缘政治优势,从优惠政策、土地资源招商引资、引技术、引人才、引管理,积极拓展桑干河以北、下广线以西、黄羊山脚下的金三角工业基地建设,逐步扩大信息产业园区建设规模,使之成为全县经济稳步增长的坚实基石。桑南地区要着力搞好果品基地建设,按照“巩固、改良、提高”的原则,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加快老果园改造步伐,利用技术手段提高以葡萄为主的果品质量,不断生产适销对路的各类果品,同时要紧紧依托这一优势,广开门路,内引外联,充分利用农产品洽谈会,农贸会等沟通、交流形式积极对外宣传,力争引进几家以果品加工为龙头的农业产业化企业。中部乡镇要充分利用地域广阔,秸杆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赵家蓬区要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加大资源开发力度,成为真正的矿业资源区。(十五)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必然要求各乡镇间要形成相互促进、优势互动的机制。一是要健全市场机制,打破各自为政的现象,各乡镇领导要以企业主的身份引导产业转移,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二是健全合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各乡镇开展多种形式的协作,形成共同发展的格局。三是健全互助机制,条件好的乡镇要采取对口支援、社会捐助等方式帮扶贫困乡镇,加快贫困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六)加强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依法保护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电力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注册营养师水平评价考试专业技能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
- 2025年二级建造师《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真题及答案解析
- 惠州项目文化墙施工方案
- 地理老师笔试题目及答案
- 东莞单招考试试题及答案
- 高三模拟考试题库及答案
- 汶上环保冷库施工方案
- 时间与管理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安全考试题含答案解析
- 伟星PPR培训课件
- 小学语文高段课标解读
- 客户限额管理办法
- 排污许可证审核及环境应急管理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艺术展演活动策划公司简介范文
- 养老护理培训课件模板下载
- 2025陕西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所属单位招聘(10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脾破裂的个案护理
- 手动葫芦吊装施工方案1
-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课件-第一章 公路损坏分类与识别
- 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应急演练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