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缘起第二讲屈原及其《离骚》.ppt_第1页
文学的缘起第二讲屈原及其《离骚》.ppt_第2页
文学的缘起第二讲屈原及其《离骚》.ppt_第3页
文学的缘起第二讲屈原及其《离骚》.ppt_第4页
文学的缘起第二讲屈原及其《离骚》.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 屈原及其离骚,1、楚辞的含义 “楚辞”的名称,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今存最早的注本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一、楚辞的含义、渊源及特点,2、楚辞的特点 “楚辞”具有鲜明的特点。它采用楚国方言,运用楚地声调,记载的是楚国的地理,描写的是楚国的风物,因而富有楚国的地方特色。它构思奇特,想象丰富,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和神话故事,表现思想感情,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句子参差不齐,形式活泼自由,多用“兮”字,语句曼长流利,灵活多变,有停顿、有延伸,委婉而多情致。比起诗经更富有表现力,既能曲尽缠绵宛转之情,又增强了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更富有文彩。,3、楚辞的渊源 楚辞是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相融合的产物。但对楚辞产生最直接影响的还是楚文化。首先是楚地民歌。楚地民歌渊源甚古,诗经里的“二南”中已有一些带有楚地风物和语言特点的民歌。之后,春秋末有越人歌(说苑)、接舆歌(论语),战国时有孺子歌(孟子)。这些楚地民歌,句子参差灵活,多用“兮”字来加强节奏、舒缓语气,有的还用了兴句和双关语,已开楚辞体格。其次,巫风文化的熏陶。楚国一直盛行着殷商时代一种迷信色彩浓厚的巫风文化,在郢都以南的沅、湘之间,老百姓有崇信鬼神的风俗,喜欢举行祭祀活动。祭祀时要奏乐、歌唱、跳舞以娱神。这种巫术风俗的熏陶,培养了人们丰富的幻想力,滋长着美丽的歌辞和舞蹈,给楚辞提供了养料。其他如楚国的地理风物、方言声调等也给楚辞提供了直接营养。,1、屈原的生平与思想 屈原(前343?-前278?),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后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县)人,楚王宗室。他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卓越的才能和丰富的政治历史、天文地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年青时,曾任楚怀王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屈原列传),很受赏识重用。后怀王听信上官大夫靳尚等人的谗言,疏远了他,让他做三闾大夫,失去了政治地位。怀王在被秦国欺骗下,与齐国断交,兵败失地之后,一度又起用他,派他使齐修好。怀王24年,再次背齐合秦,不久把屈原流放到汉北。楚国因此先被“合纵”联盟攻击,又被秦国夹击,再次丧失国土。这种情况下,屈原再次被召回,在他的努力下齐楚联盟恢复。,二、屈原的生平、思想及创作,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屈原被流放到江南。流亡中,他“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却仍然心系祖国安危,哀叹民生多艰,写下了大量的诗篇。顷襄王21年(前278)秦兵攻破郢都,屈原感到楚国已不可收拾,悲愤地投汨罗江殉国。 屈原通晓诸子百家,对儒、法等家思想都有所吸收。他讲仁义、言民本、颂德政,崇尚尧、舜、禹、汤、文、武等古圣先王,同情和关心百姓疾苦。他追求“法度”、“绳墨”,称道秦穆、齐桓,主张选贤任能,要求变法治国。他一生始终以国家兴亡为念,有着强烈的爱国爱民的思想感情。在政治斗争中,他不屈不挠,坚持追求“美政”理想,代表着历史的发展与进步。,屈原的作品,据王逸楚辞章句,有二十五篇,即离骚、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天问、远游、卜居、渔父,与汉书艺文志所载篇数相同。现代学者多认为远游、卜居、渔父不是屈原之作。,离骚解读,帝高阳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 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 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 字余曰灵均。(5+),(1)高阳:楚之远祖,即祝融吴回。苗裔:远末子孙。(2)朕:我。皇考:太祖。伯庸:屈氏始封君,西周末年楚君熊渠的长子,被封为句亶王,在甲水边上。屈氏即甲氏。(3)摄提:摄提格的省称。木星(岁星)绕日一周约十二年,以十二地支来表示,寅年名摄提格。贞:正当。孟陬(zou1邹):夏历正月。(4)皇:皇考。览:观察 。揆:揣测。(5)肇(zhao4兆):借作“兆“,卦兆。锡:赐。(5+)屈原名平,字原。“正则“是阐明名平之义,言其公正而有法则,合乎天道;高平的地叫做原,“灵均“,是字原之义,言其灵善而均调。,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又重之以脩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10) 朝搴阰之木兰兮,(11) 夕揽洲之宿莽。(12),(6)纷:盛多的状。(7)重(chong2虫):加。脩:同“修“,美好。能(ni):通“耐“。(8)扈:披。江离:即江蓠,一种香草。辟:系结,为“絣“字之借。芷:白芷,一种香草。 (9)汩(yu4玉):水流急的样子,这里形容流逝的时光。(10)与:等待。(11)搴(qian1千):摘。阰(pi2皮):山坡。(12)揽:采。宿莽:一种可以杀虫蠹的植物,叶含香气。楚人名草曰“莽“,此草终冬不死,故名。即今水莽草。,日月忽其不淹兮,(13) 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 何不改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 来吾导夫先路!,(13)淹:停留。 第一段。通过自叙的笔法,提出了积极用世的人生观:首先追溯世系,表明自己是楚国宗室之臣;详纪生年和名、字的由来,强调禀赋的纯美。这和爱国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就成为屈原生命中进步的动力。奠定了他那种坚强不屈的战斗性格的基础。接着叙述他对待生活的态度。由于热爱生活,所以特别感到时间的易逝,生命的短暂;因而孜孜不倦地培养品德,锻炼才能,来充实自己的生活。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远大的理想,明确的目标,在楚国政治改革中,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昔三后之纯粹兮,(14) 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 岂惟纫夫蕙茝? 彼尧舜之耿介兮, 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 夫唯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 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15) 恐皇舆之败绩。(16) 忽奔走以先后兮, 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17) 反信谗而齌怒。(18),(14)三后:即楚三王。西周末年楚君熊渠封其三子为王:长子庸为句亶王,为屈氏之祖;仲子红为鄂王,为楚王族;少子执疵为越章王。当时楚国空前强大。 (15)惮(dan4旦)殃:害怕灾祸。 (16)皇舆:君王的舆辇,这里比喻国家。败绩:作战时战车倾覆,也指战争失败。 (17)荃(quan2全):香草名,喻君。 (18)齌(ji4记)怒:暴怒。,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19) 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 夫唯灵脩之故也。(20) 初既与余成言兮,(21) 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 伤灵脩之数化。(22),(19)固:本来。謇(jian3剪)謇:忠直敢言的样子。(20)灵脩:楚人对君王的美称。 (21)成言:彼此约定。(22)数(shuo4烁):屡次。 第二段。承接上文,阐明自己的政治观点和立场,以及事君不合的经过。首先述三后以戒今王,接着陈尧舜以示典范。在古代社会里,凡是具有政治抱负的士大夫,他们的理想都必然寄托在最高统治者的身上,因而屈原就必须争取楚怀王的合作,首先是取得他的信任。可是怀王的态度是不坚定的。这一矛盾的存在,就展开了屈原和“偷乐”的“党人”之间的剧烈斗争;同时,怀王的听信谗言,也就决定了屈原政治上的客观遭遇,为下文提出张本。,乱曰: 已矣哉! 国无人莫我知兮, 又何怀乎故都。(232)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 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尾声唱道: 算了吧! 国家缺少忠良没人理解我, 又何必深深地怀恋故都。 既然不足以一起推行美政, 我将追随彭咸去他的居处!,离骚的艺术成就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屈原的自我形象。他情操高尚,品德美好,从不同流合污;他抱负远大,理想崇高,为实现理想百折不挠,上下求索;他热爱故国,心系国家兴亡,矢志为国献身。其峻洁高尚的人格,可与日月争辉。,三、离骚的艺术成就,其二,继承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将喻体和本体水乳交融,创造出了优美、奇丽、新颖、灿烂的艺术境界,甚至出现了由一系列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组成的象征体系。如“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近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王逸楚辞章句离骚经序)。诗人以小见大,以近托远,表达强烈的爱憎感情,使人透过形象联想到真善美和假丑恶的社会生活内容。这不但使诗篇文采斑斓,而且创造出一种寄托幽远、耐人寻味的意境,开拓了以香草美人寄情言志的新诗境。,其三,大量运用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如诗的二、三部分写诗人南访重华,饮马咸池,上叩帝阍,下求佚女,朝发天津,夕至西极,驰太空,游仙境。诗人极力驰骋想象,创造出了一个丰富新奇的世界。 其四,浓郁的楚国地方色彩。离骚中大量运用了楚国的地名、物称、方言、口语等,使全诗具有鲜明的地方和民族特色。,其五,创造出了新的诗体形式。离骚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式,汲取南地楚歌的韵调和句式,采用散文化的长句,以六言为主,长短相间,灵活多变,创造出一种比较自由灵活的新诗体,扩大了诗歌的表现力。在结构形式上,它把诗经整齐短小的体制扩大为长篇巨制,幻想与现实交织,抒情与叙事结合,大气磅礴,完美生动地反映了丰富复杂地社会生活。,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他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开创者,他的诗歌标志着我国诗歌创作由民间集体创作向作家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的真正到来。他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骚体诗这一新诗体,并写出光照日月的名篇离骚,从而在我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化思想史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屈原强烈的爱国思想、高洁的品格和为追求理想而九死不悔的执着精神,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千百年来,在反抗强暴、伸张正义、维护祖国尊严和利益的斗争中,人们总以屈原为榜样,从他的为人、品格中获得鼓舞和进取的力量。他的精神品格熔铸成的动人魂魄的诗篇,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进步的作家。贾谊、司马迁、李白、杜甫、文天祥、龚自珍、鲁迅等人,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和鞭挞,对民生疾苦的关注,无不是屈原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四、屈原的地位与影响,屈原诗歌的艺术成就影响也很大,他开创的重幻想的浪漫传统,丰富了我国文学的艺术表现力。离骚问世以后,“风”、“骚”并称,被视为我国古典诗歌的典范和论诗的最高准则。他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使之与主体融合,情景交融,形成一系列独立的意象,在诗中起着象征、寄寓的作用。这种“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表现手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古代诗歌的创作水平,为后世作家广泛继承。楚辞参差的句式,冲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为五、七言诗的创制铺平了道路。他创造的楚辞体这一文学样式还直接催生了赋这一新的文学体裁。,1、熟读离骚节选内容,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去研读一下全篇内容。 2、简析离骚的主要艺术特征。,五、作业,据新民网在2009年5月份报导:端午节即将来临,为了迎接这个传统节日,沪上大街小巷到处买起粽子和香囊。除了各大卖场举办粽子促销活动,城隍庙也办起“端午文化节”。 采访中,记者发现,端午节在中老年人心目中还是有较重的份量,他们基本都知道今年的端午时哪一天,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如系七彩手绳、赛龙舟、挂艾草等。不过,年轻人对端午节看得越来越淡。很多年轻人并不清楚端午节时哪一天,只知道端午节时可以放假回家。此外,他们所知晓的端午节风俗除了吃粽子、赛龙舟, 其他均不知道。,六、深度拓展,对此,民俗学专家仲富兰表示,中国文化传统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变得越来越稀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逐渐远离传统节庆活动,关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