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会市201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征求意见稿)为了指导全市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减少或避免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广东省十届人大第14号公告)和肇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肇庆市贯彻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肇府办函201236号)的有关规定及四会市人民政府转发省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的通知(四府201133号),结合四会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我市近年来突发性地质灾害灾情、险情以及2013年地质灾害隐患点再排查核实情况,制定本方案。一、2013年全市地质灾害概况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和肇庆市国土资源局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镇(街道) 政府和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署,进一步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认真开展汛期地质灾害隐患点再排查,强化监测预警、群测群防和应急管理工作,积极实施地质灾害工程治理,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全市共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5宗,直接经济损失32万元,安全撤离108人,无人员伤亡,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二、2014年度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及重点防范期(一)2014年降雨趋势预测根据气象部门气象趋势分析,2014年气候年景好于2013年,但阶段性、局地性的灾害性天气仍较重,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6001800毫米,比2013年偏多1成左右。其中,冬季(1月2月),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春季(3月5月),降水偏多;夏季(6月8月),降水偏少;秋季(年9月11月),降水偏多。预计2014年影响我市的热带气旋接近常年,大致为24个。(二)2014年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根据我市地质灾害环境特点、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结合2013年地质灾害灾情和隐患点的现状,以及市气象部门对2014年全市降水趋势预测,预计2014年我市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密度将比2013年略多,引发因素主要是强降雨、资源开发、工程建设和山区切坡建房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类型,仍将以山区风化残坡积土层和各种因素的劈坡导致岩土体失衡而诱发的边坡崩塌、滑坡,以及石灰岩分布地区的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为主。(三)2014年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2014年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时期为4月15日10月15日。前汛期(4-6月),要注意防范龙舟水期间集中强降雨,可能引发群发性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后汛期(7-10月),要以热带气旋期间极端强降雨地区作为群发性地质灾害的防范为重点。枯水期要注意做好石灰岩地区岩溶地面塌陷,尤其是重大地下工程施工抽排水可能诱发的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三、201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区确定我市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多发区,是肇庆市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区,地质灾害多以中、小规模为主,呈点多面广、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等特点。2014年,我市重点防范的区段是:(一)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于城区野狸岗、龙华寺岗、金鸡岗;东南部四会石膏矿矿区;西北部的石狗镇至黄田镇和江谷镇江林及贞山邓村一带,区内沿山建筑密集,地形陡峭,地质构造复杂,岩石风化破碎,残积土层厚,侵蚀、剥蚀作用强烈,斜坡不稳定,河流切割和人类工程活动强烈,汛期强降雨极易诱发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质灾害。(二)地质灾害中易发区:主要分布于东部的龙甫镇,江谷镇至威整镇,地豆镇丘陵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等。(三)重点防范的城区、街镇:城中街道、东城街道、贞山街道、大沙镇及绥江、龙江两岸冲积平原软土区。(四)重点防范的交通干线:二广、江肇、肇花高速公路四会段;贵广铁路四会段;广佛肇城际轻轨四会段;省道四(会)连(山)线四会段,省道118线四会段,威整奇石河境区公路,贞山境区公路,县道441线江谷至广宁谭布公路。(五)重点防范的中、小学校:四会邓村幼儿园。(六)重点防范的矿山(区):四会石膏矿、采石场、瓷土(石)场以及关闭废弃的石狗讴坑煤矿、地豆三桂煤矿、贞山邓村小坑钨矿、罗源镇石寨石灰厂 。 (七)重点防范的水利枢纽:江谷水库大坝,迳口水迳水库大坝,威整、白沙、马房梯级水库大坝,丰乐、大兴、隆伏、黄岗、青莲、仓丰、西沙、姚沙等沿岸堤围。(八)重点防范的景区景点:贞山旅游区,迳口天海湖境区,威整奇石河境区,江谷农业生态综合开发项目景区。四、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措施和责任单位据统计,目前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44个。其中,威胁1000人以上的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2个,威胁100人以上的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地4个,威胁100人以下的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点38个;威胁对象主要是人群密集的村庄和学校。重点防范地质灾害隐患点6个(具体情况见附表)(一)城中野狸岗边坡崩塌。监测预警,险情避让,工程治理,该治理工程项目分三期实施,2014年底完成。责任单位:城中街道办事处。 (二)四会邓村幼儿园后山崩塌。监测预警,险情避让,建议勘查治理。责任单位:贞山街道办事处。 (三)江谷镇冼田村委卷头屈村滑坡。监测预警,险情避让,建议勘查治理。责任单位:江谷镇人民政府。(四)石狗镇庵江村滑坡、石狗镇讴坑村委八村四队滑坡。监测预警,险情避让,建议勘查治理。责任单位:石狗镇人民政府。(五)四会石膏矿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监测预警,工程治理,设置固定监测点定期监测。责任单位:四会石膏矿。五、工作要求(一)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我市地质环境脆弱,是肇庆市地质灾害多发、高发、易发地区之一,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70%。据最新统计资料,全市现有地质灾害隐患(危险)点44个,威胁人数4784人;其中,威胁100人以上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危险)点6处,受威胁人数3587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难度越来越大。首先,极端天气增多,变化莫测的局地性强降雨和强热带风暴导致的暴雨,使地质灾害的突发性越来越强;其次,我市纳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范围,正处于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黄金时期,城市化建设、交通、水利及重大工业项目削坡回填,山区挖坡建房和露天开采等人为工程活动造成的地质灾害不断增加,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十分严峻。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肇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肇庆市贯彻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精神,明确地方政府为地质灾害防治主体,做到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各镇(街道)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建立完善逐级负责制,实施“市领导包镇,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的三级承包责任制,确保防治责任和措施层层落到实处。各级国土资源、发改、监察、住建、安监、水务、交通、环保、规划、气象、民政、公安、农业、林业、经信、卫生、旅游、财政等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协调,健全互动工作机制,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领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实施。(二)切实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各镇(街道)要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进一步查清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基本情况,评价和预测灾害隐患点发展趋势,划定灾害危险等级,提出综合防治方案,做好相关应急预案,强化临灾避险和应急处置。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话、宣传车、电子显示屏等各种媒体和手段,及时向各隐患点责任人、监测人以及公众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适时启动相应的灾害预警响应机制。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做到排查巡查到位、预报预警及时、转移避险有效。尽快建立气象、水务、国土资源等部门联合的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和临灾预警应急联动机制,市级政府要组建一支应急救援队伍,切实提高监测预警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要按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高标准“十有县”建设,充分发挥乡镇群测群防责任人、监测员、灾害险情信息员的作用,全面提升基层队伍防灾能力。(三)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地质灾害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提高依法监管能力。1、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管。进一步加强汛前排查、汛中检查和汛后核查,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单独编制应急预案,安排专人,盯守巡查。进一步落实汛期值守、地质灾害信息报告和地质灾害防治责任考核制度;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管,严格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资质管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管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动态监管和治理工程执法力度。2、切实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工程建设的管理。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新建住宅、爆破削坡和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无法避免必须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的,应进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主体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的“三同时”制度。严防矿业开发、地下水开发利用、工程建设项目以及山区违规切坡建房造成的地质灾害,要加大依法查处工作力度,从源头上减少人为地质灾害的发生。3、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创新能力。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认真总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深入分析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创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模式,加强与地勘单位和有关科研院校的合作,研究解决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治理工程的关键性技术,不断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要因地制宜,将地质灾害防治与山区脱贫、新农村建设、土地复垦整理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由单一治理向综合治理转变,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4、加强地质环境管理队伍和监测机构建设加强各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建设,提高地质环境监测的综合能力。及时调整充实地质灾害应急专家库,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充分发挥专家参与分析研判的决策作用,不断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决策水平和能力。加强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人员和地质灾害监督员、信息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地质环境从业者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四)加快实施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与治理工程。各镇(街道)政府要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设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将地质灾害防治费用和群测群防员补助资金纳入财政保障范围,根据本地实际,增加安排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财政投入;要多渠道筹集防治资金,鼓励和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建设。按照政府引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原则,认真落实广东省威胁100人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点搬迁避让与勘查治理工程实施方案,切实加大地质灾害危险点工程治理的投入力度,积极推进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避让和勘查治理工作。现有地质灾害防治、易地扶贫搬迁、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要向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倾斜,确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电公司专利管理规章
- 清廉文化面试题及答案
- 挖掘机调试考试试题及答案
- 犯罪特征试题及答案
- 家电公司采购合同管理细则
- 解说领队面试题及答案
- 急性中毒考试题及答案
- 建筑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摆脱包办!孩子独立成长法则
- 家电公司连锁门店管理规章
- 2025医疗机构租赁合同模板
- 兄妹房屋协议书
- 2025年《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试题及答案
- 2025中国银行网上“企业金融”自助贷款授信合同
- 2025年西藏自治区辅警招聘考试考试试题库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办公楼建设工程设计方案
- 原料药中亚硝胺杂质的风险评估实操
- 税种知识培训课件图片
- 产品开发项目管理制度
- 水洗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及范文
- 2025年广东省康复产业蓝皮书-前瞻产业研究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