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_第1页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_第2页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_第3页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_第4页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1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 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如同交友,终身受益。作为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者,更要终身学习,一辈子读书。今年暑假,我抽空阅读了由陈兴杰主编的优秀班主任 99 个成功的教育细节一书,感到受益匪浅。心灵再一次得到了洗礼,思想再一次得到了启迪,教育教学工作再一次得到了收获。 这本书收录的都是优秀的一线班主任的经典教育故事。与其他专业类书籍不同的是作者们将个人的教育实践经验融入到 一个个细节故事中,这本书更注重的是教育细节故事的真实叙述和内在因素的深刻挖掘,能让读者在阅读书中精彩的细节故事的同时,创生出更多的教育智慧。 通过阅读这 99 个细节故事,让我再一次体会到班主任工作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班主任是一项用心的事业,没有心与情感的投入,便很难有真正的智与思的创新、爱与严的和谐统一、习与细的有效引导。这 99 个细节其实就是班主任工作 “五大法宝 ”的浓缩。这五大法宝是班主任工作的制胜武器。书中列举的班主任的一些做法非常有借鉴作用,能有效地解决工作中的一些难题,在实际工作中都有很2 / 11 大 的指导意义。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法宝一: 爱 书中写道:“爱,是教师最美的语言 ;爱,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这份真爱来自人性,更来自心灵。这份教育来自责任,更来自天职。它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它是成功教育的基石。”所以,学会爱,懂得爱是班主任的最基本的素质。书中关于爱的教育的 12 个教育细节让我明白了: 1)爱不是盲目的付出, 而是耐心和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容忍学生的缺点,始终以呵护孩子的心灵为首。在必要的时候,放下老师的权威,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和立场去思考, 用宽容的心态给予彼此沟通的机会。 2)爱从来不是肤浅的表达,而是理解和宽容。对学生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训斥 ;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 ;多一些欣赏,少一些打骂。那么你的宽容,关爱与欣赏就会浇灌出一片生机,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 法宝二:智慧 在平常的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包括我在内很多班主任忙得“不亦苦乎”,有些班主任“日理万机”,从早到晚全在工作上,非常的累但工作成效却很低。甚至有些班主任的辛苦还得不到孩子们的认可,总会同孩子发生冲突。如何解决这样的困惑 ?我觉得班主任要有新理念新思 路,要转换工3 / 11 作方式,要自我修炼教育智慧,要做智慧型的班主任 ! 书中班主任创生教育智慧的 13 个教育细节给我的启示是: 1)班主任工作方式必须有现代转换,表现在从“管”走向“导”。 2)智慧型班主任需要自我修炼,要修炼沟通的艺术、做学生精神的守护者。 3)不凭生活经验的一般判断,不凭一时的情感冲动去处理问题而是要用专业思维、专业方法、投入情智处理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处理问题时切记要冷静 !生气时不教育,教育时靠智慧。打破思维定式,换一个角度,给每一个学生多一点展示自己的机会。 4)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育切入点,找准点,巧用力,效果佳。 5)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及和教育相关的政策、法规,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法宝三:严格 书中写道:“严在左,爱在右,学生才会 “亲其师,信其道”。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可见,我们只有把严格要求和爱心水乳交融,教育才能变得美好而神奇。我们要明白: 4 / 11 1)严的教育并非指责与辱骂,而要严中有情,让严与情并存。千万不能轻易伤害孩子 的自尊心。 2) 严格要求学生,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考察、模仿着班主任。俗语说“已不正焉能正人 ?”所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远胜于一切空洞的说教。 法宝四:细心 教育是塑造人的艺术,需要雕塑大师罗丹般的精心与细致。因为,成功源于细节。班主任工作也是如此。要把学生思想工作做到实处 ,必须从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关注细节。这一法宝提醒我们: 1)善于思考,从细节入手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班主任要善于对身边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小事或现象进行 观察和思考,从细节中发现问题。可以说,“发现”是工作的第一步。不细心,不关注细节,思想工作就会一般化,失去了针对性,难以取得好效果。 2)抓细节求实效。 我们关注教育细节,不是婆婆妈妈,而是充满智慧的审视学生成长中的具体问题,解决好学生成长中的难题,引导好孩子成长的方向 ;我们关注教育细节,不是面面俱到,事事包办,而是有所取舍,科学教育,艺术引导。 法宝五:反思 5 / 11 人无完人,孰能无过 ?班主任也是如此,在班级管理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与孩子发生矛盾冲突时,当遭遇满腔热情 付之东流的遗憾事,当班级管理陷入困境时,当我们的真情遭遇家长的误解时我们不要过多抱怨,要平静下来,留一些时间来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在反思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反思中成长。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就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所以,班主任要学会反思。我们要明白: 1)班主任也是人,在工作中也可能会犯错误,犯了错误不要在学生们面前总是原谅自己,放任自己,而应该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让我们牢记:“只有当你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 2)在日常教育生 活中不断积累教育反思的智慧,多看,多听,多想,多请教。 3)反思后要在实践中不断创生教育智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班主任们抱怨现在越来越不会当班主任了。这是为什么呢 ?难道他们就不懂这些经验和法宝吗 ?肯定不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学生个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大,思维活跃,个性张扬。与此同时,各种违反校规校纪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不强 ;学习动力不足,自制力差,缺乏刻苦学习精神 ;由于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自我意6 / 11 识强烈,同学之间缺少宽容,时常出现摩 擦。这些事情处理起来总让班主任焦头烂额。学生少了以前那种对老师权威的崇拜,老师也不像以前那样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振臂一呼响应者云集。师生关系开始变得紧张。所以,应对这样的教育环境,我个人觉得除了书中所讲的“五大法宝”之外,班主任还应具备两大素质:具备辩论家的口才和心理医生的心理辅导能力。 拥有辩论家的口才其实就是指班主任要会讲话,具备宣传说服能力。班主任依靠它来教育学生,组织活动,激发学生热情,调动学生积极性。我们知道,现在的学生更具有独立的思想,再不像以前那样对老师惟命是从了。对待学校和班级的各项制度和规定总是喜欢说三道四,发牢骚,喜欢与老师对着干。那么,这时班主任首先就要用“嘴”来征服他们。伶牙俐齿,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学生,做好思想工作。要能说得过学生,首先要善于清楚地,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其次,要讲究语言艺术和技巧,让学生被你说得心服口服,无法可说,最后他们只能照着办。如果一个班主 任不善于讲话,不懂得沟通艺术,无法说服学生,那么他的工作只能处于被动局面,无法正常地开展班级工作。 另外,班主任还要学会充当心理辅导者的角色,了解基本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的方法,即班主任要学会治心理病。由于环境,家庭背景以及自身各方面的因素,造成了一7 / 11 些学生心理上出现障碍,患上了心理疾病。而这些问题只能用心理治疗的方法来解决。如果班主任不懂得心理学,那就很容易“对牛弹琴”,浪费精力,贻误青春,甚至收到相反的效果。所以,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因此,要当好班主任一定要学好心理学,在了解学生和自身心理的基础上不断探寻心灵教育的规律,让我们的教育真正抵及学生的心灵,这才是最打动人心的教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班主任工作确实是一门学问,有很多值得我们大家探索和研究的地方。今后,我将继续勇往直前,奋斗不止 ! 教师月刊这本杂志的贴地性与思想深度在圈内是早就有名的,主编林茶居先生更是早就熟识,寒假里拜读该刊首席记者朱永通先生新作教育的细节,感触尤深。用王木春先生的话来讲,是深入教育现场 多年观察和思考的结集,“散发着亲切的泥土气息”。 这部作品是一个独立教育研究者在常识的框架内的平实述说,说出了教育的本质,是以敏锐的眼光,透视了教育行为中的真善美和虚假丑。读完之后能明晰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学校,什么是好的教师,感受一种“梦在远方,路在脚下”的平静和力量。整本书没有高深的理论,抛8 / 11 却新潮的术语,瞩目于教育的小事、细节,带你抵达教育现场,为教育做最真实、深刻的“侧写” 这些书评都极为中肯。 感触最深的是书中“教育中的习以为常”这个章节。第 120 页,朱先生借引意大利人洛 利斯 马拉古齐 (名诗其实有一百,质问孩子的九十九种语言哪里去了 ? 孩子是有一百组成的。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 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还有一百种聆听问题的方式,惊讶和爱慕的方式。 一百种欢乐,去探索,去发现 ;一百个世界,去发明 ;一百个世界,去梦想。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一百、再一百,但被偷走了九十九。 学校和文明,将孩子和身心分离。 他们告诉孩子,不需用手操作,无须用脑行事,只要听,不必说 ,理想世界不必伴随快乐 他们要求孩子,去发现只存在的世界,在孩子一百个世界中,他们偷去了九十九。 朱永通先生指出:“我们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也极有可能存在诸多可怕的盲区,比如,无视过程,无视原理,9 / 11 无视他人的情感和感受,遇事不及思索,甚至随心所欲”。于一些随意的教育细节中灭失了学生的天知,我与此有着很深的共鸣。在 2016 年第 8 期教育新理念我曾经撰有语文课堂:教师引导拒绝先入为主一文,剖析教师本位先入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如何形成的,指出首要原因是缘于对儿童的误读 儿童是什么 ?“ 语文界先入为主派的教师用他们的教学行动确认儿童就是一张白纸。儿童天生应该什么都不知道,一切问题理应由老师先来发问。那么,儿童真的是一张白纸么 ?” 其实,儿童天生会学习,儿童的学习力几乎与生俱来。可是,对儿童的误读使得教育者对此视而不见。面对这样的窘态,小学语文教学会刊主编李红云曾撰文呼喊:“哪一个孩子生下来,对世界不是睁着一双好奇的大眼睛呢 ?哪一个孩子不是急切地想探索未知的世界呢 ?是谁把孩子的求知欲望销减了 ?是谁把孩子的求知火苗扑灭了 ?” 回想起传统的语文课堂:使用精美的语言导入新课 ,解读文本由教师率先发问,迫使学生跟进。教师上课讲究起势、勾连、承转、收合,教学预设程式化,追求教师表演严丝合缝、至臻至美,“三维目标”精准达成,师生课堂表现常常“精彩纷呈”。这类课堂,教师课前对教学设计往往苦心孤诣,对文章内容、特色已然凝练概括,对作者生平、写作动机更是反复推敲,课堂上只几下“蜻蜓点水”,便极为10 / 11 轻巧地“帮助”学生清除了阅读障碍,省时、高效、创境、激趣,一举数得,教师显得游刃有余,学生的学习也似乎顺顺利利。但这样的课堂真的可取吗 ?2016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 (部颁 )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 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语文课程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中,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新型学习方式的形成”。显然,新的语文教育思想并不支持这种课堂上以教师为本位,强调教师引导先入为主的做法。但是,现实中我们发现,以教师引导先入为主为范式的教师本位课堂在当今小语界的教学中仍比比皆是,是主流的教学样式。为何迟迟不见变革 ?教师本位课堂,以及教师在 小语课堂上先入为主的引导底气从何而来 ? 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