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副本.ppt_第1页
讲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副本.ppt_第2页
讲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副本.ppt_第3页
讲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副本.ppt_第4页
讲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副本.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轴心时代的文化典籍,儒 道 法 墨,阴阳 兵 农,纵横家 杂家 小说家,引子:轴心时代,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 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问题,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 前800至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的文化特征及其影响,1、文化传统的塑造 基本思想原则: 古希腊:城邦传统 公民传统 自由原则 民主原则 平等原则 古犹太:信仰传统 启示真理 博爱原则 平等原则 中国:仁爱传统 自然传统 中庸原则 宽恕原则 民本传统 王道原则,2、终极关怀的觉醒 理智、道德、宗教、文化突破、文化类型 启良真善之间指出了轴心时代的文明突破相对于其以前较为原始时代精神世界的差别: 1)原始人所信奉的为自然宗教,文明人所信奉的为伦理宗教。 2)原始人为前逻辑思维,文明人为逻辑思维。在原始人眼里,事物的联系是简单而间断的,因而也是神秘的;在文明人眼里,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线性的,也是复杂的,因而随着人的知识的提高,世界是可知的。,3)原始人融于自然之中,不是站在自然之外打量自然,因而为天人合一,无隔无碍;文明人将自然万物对象化,视自己为主体,视万物为客体,因而为天人相分。 4)原始人尚力不尚德,甚至于不知”德”为何物;文明人虽然同样崇拜力量,但却在表面上将”德”提到首位。 5)原始人只是同自然打交道,所思考的也只是人同自然的关系问题;而文明人除了该问题外,还要思考人与人以及灵魂与肉体的关系问题。 6)原始人社会结构简单,生活简单,语言简单,思想也简单;而文明社会,这一切都变得十分复杂。 7)原始人是感性化的;文明人却格外强调理性。,3、影响延续至今 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这些古老的文化,因为未曾经历轴心时代的文化突破与文化类型的成功转化,而逐渐被新兴的文化征服,并自行死去,终于成为文化的化石。 古希腊文化、犹太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因为经历了轴心时代的理性觉醒与伦理宗教文化的确立,遂影响延续至今,成为文化史上的活的存在。,时期背景,春秋战国是一个“礼崩乐 坏”的时代.周天子权威失坠, 诸侯们云合雾集,竞相争霸。 然而,在这充满血污与战 乱的动荡年代,中国文化却 奏起了辉煌的乐章。,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1、春秋战国的文化背景 2、百家兴起及其学派特征 3、华夏族的最终形成,春秋战国的文化背景,1、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以及士阶层的崛起物质精神生活受到影响 士阶层的崛起。从此一大批专门从事精神生产和精神活动的阶层形成,对中国文化发展影响巨大。 2、激烈的兼并战争文化重组 3、诸侯列国尚未建立统一的观念形态道术“天下裂” 4、周天子“共主”地位丧失,文化官员走向下层或转移到列国私家学者集团,进一步扩大了文化的传播。,百家兴起及其学派特征,百家:是诸子蜂起、学派林立的文化现象的一中学 说 诸子百家主要有:儒、墨、道、法、阴阳、纵横、农 由于社会地位、思考方式和学统继承上的差异,先秦诸子在学派风格上各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代表人物:孔、孟、荀 核心:“仁” 思想方法:中庸辩证 四重:血亲人伦、现世事功 实践理性、道德修养,具体来说:,1、天道观上:把超自然的信仰放到了现实人事的从属地位 2、历史观上:标榜“信而好古”同时对不符时代潮流的礼俗政令加以变通修改 3、社会伦理观上:以“仁”释礼 4、修身治国上:发展人格和安定邦家的方案,(一)历史背景 1理性精神 史官文化 人文精神 天道远,人道迩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 2 学在民间 汉书:“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袓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3士人阶层 独立性 流动性,(二) “儒”与儒家 1“儒”的本义 司徒之官 术士 职业 学派 冯友兰: 儒与儒家两个概念,儒指以教书相礼等为职业的一种人,儒家指先秦诸子中之一派。 “需(儒)” 。金文“需”,上为雨,下为天。“需”的字形义为人在雨下,会意。 “需(儒)”的形义反映的是祭祀雷神的求雨仪式。 辞源释“儒” : “古代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人,也称术士,后泛指学者。”,2、“儒家”之义 孔子被尊为“儒家”鼻祖,学说为“儒学”,皆从孔子从事的职业而言,而非如其他学说之命名,如墨子“墨家”,老子“道家”。 “礼”和“仁” 。研究并传播中国文化精神,其最高形式是“礼”,传授以“礼”为首的六艺。阐扬“仁”,通过“仁” 实现“礼”的秩序。 职业精神强调“礼”,这一意义上的“儒学”和产生于原始社会的雷神崇拜祭祀活动的“儒”的本义一脉相承。,3君子儒与小人儒 荀子非儒“富人有丧,乃大悦,喜曰:此衣食之端也”; 孔子:“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所谓“儒”,最早是在奴隶主贵族中掌管道德教化、音乐礼仪的官员,如巫、史、祝、卜等。后来,这些人在社会变动中逐渐分化,流落民间。有的为诸侯执掌礼仪,成为“君子儒”;有的则只能替人办理丧葬祭礼,成为“小人儒”。 大儒、小儒;雅儒、俗儒;腐儒、陋儒、散儒、贱儒;,1孔子 关键词: 复礼 归仁 正名 修身,(三)先秦儒家思想精要,山东曲阜“三孔”,孔林孔子墓地,孔庙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府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孔子的中心思想实际是一个“仁”字。 什么是仁? 孔子说:“仁者爱人。”即人与人之间要彼 此相爱。用什么方法去爱人?就是“推己及 人”,一方面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达人”,另一方面是“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一个具备了“仁”的人,必须“居处 恭,执事敬,与人忠”,在这里,孔子表现 出对人的平等相待和尊重以及对完善的道德 人格的追求,是“人本主义思想”的明确体 现。,孔子由“仁”的思想出发,提出了一套修身达仁的伦理观念和道德教化的政治观念。孔子说,爱人要推己及人,就是从爱自己,到爱父母兄弟,爱妻子朋友,再由家庭而社会,由社会而国家,即由小到大,由内及外,即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孔子及其儒家思想核心,从修身做起,从各方面先培养自身仁德并懂得礼仪,在个人都具有仁德(爱人、博爱)并讲究礼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基础上,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入世,有责任、有担当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一)“仁”的内容: 1、“爱人”谓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泛爱众而亲仁”。 “胜残去杀”, “为俑者不仁”,2、“亲亲”为仁,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学而) 有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 子曰: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泰伯),3.刚毅木讷近仁 “巧言令色,鲜矣仁。” “直 ”,4.克己复礼为仁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二) “为仁”的方法,( 一) 行忠恕之道,1.正面:“立人达人” “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二) 行仁需正己,1.正己,(三) 博施济众,2.修己,3.示己,1.为政以德,2.遂民所欲,3.先富后教,2.反面:“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 “为仁”的目的,实 现 其 理 想 政 治: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 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的政治思想:首先是主张“正名”,即按照一定的是非标准恢复纲纪,否则“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其次是主张统治者“立信”,即政府要获得人民的信任。由此出发,孔子主张用道德教化的办法来治理国家,而不主张使用强权暴力。,孔子的教育思想:如主张“因材施教”,主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主张“发奋忘食,乐以忘忧”,认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人们“毋意(臆测)、毋必(武断)、毋固(固执)、毋我(自以为是)”,等等。,2孟子(前372-前289),孟子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按:车,古文;舆,今字。车又音居,是故,子舆、子车、子居,皆孟子之字也) 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的学说,心性论 性善与四端 道德价值的根源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2.义利之辨 道德价值的论证 3.养气与成德,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主张“性善”和“良知”。因为性善,所以人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些是人与生俱来的良知良能。他认为,一个人不能成为善人,是因为他不去培养和扩充自己的善端。为此,孟子重视主观精神的修养,提出要养“浩然之气”,以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境界。在“仁学”理论方面,孟子补充提出“义”,仁是发自内心之爱,义是所以为人之道。在孔子“杀身成仁”的基础上,他又提出“舍生取义”。,在政治思想方面,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人本思想”,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强调人民的重要性,突出了人民在国家政治结构中的地位。他还从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出发,提出了“仁政”的观念,即主张国家要养民,要实行“仁政”。孟子的“性善”论和“仁政”学说,无疑对后世的儒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孟子是怎样发展孔子学说的? 孟子受业于子思门人。孔子生伯鱼,伯鱼生子思,子思学于曾子。 孟子之所以称为亚圣,是因为孟子不但忠实地传承了孔子的理论系统,更可贵的是还在原来的基础上发展了孔子学说,使孔子基于周公的礼和法的社会统治学说,进一步充实和发展成为包括养心修身在内的“治国、平天下”的伦理道德体系。 宋代理学家程子谈到孟子对儒学的贡献时说:“孟子有功于圣门,不可胜言。仲尼只说一个仁字,孟子开口便说仁义;仲尼只说一个志,孟子便说许多养气出来。只此二字,其功甚多。”,对于“仁” ,孔子讲“克己复礼”谓之“仁”。仁和礼统一。孟子将“仁者,爱人”的思想继承下来,进一步明确仁的内涵,“仁,人心也。”“恻隐之心,仁也。” 把“仁”从“杀身成仁”的那个血淋淋的“仁”里解放出来,变成了构建他脑海中的和谐的大同社会必须的仁爱之“仁”。 孔子主张王道思想。对于不“王道”的统治者,却不主张老百姓以下犯上。孔子修春秋即按此例。孟子希望建立王道社会,反对暴君,认为杀了暴君是正义行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没有民众,君主就是“独夫”。当齐宣王问到“汤放桀,武王伐纣”“臣弑其君”是否可以时,孟子答道:“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对“仁、义、礼、智”作了更加人性化的界定。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论语介绍,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坚定心志,仁在其中矣。”,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坚守自己的志趣;恳切地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就在其中了。”,诚恳地提问,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翻译:颜渊请教什么是“仁”(仁,人生正途),孔子说:“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规范就是人生的正途,你只要有一段时间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规范,天下人都会肯定你走在人生的正路上,走在人生的正路上是要靠自己的,难道要靠别人吗?”颜渊说:“希望指点一些具体做法。”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合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说,不合乎礼的不去做。”颜渊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也要努力做到这些。”,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3.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翻译: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谋求,成就、成全,损害,有杀身以成仁。”,4.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翻译:宁可牺牲自己,也绝不为了生命而妨碍了自己的中心思想或信仰,宁可杀身以成仁。,理解:,讨论个人修养及对生命价值的正确认识:,舍生取义,杀身成仁。,5.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6.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则滥矣。”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 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曰:“君子忧道不忧贫。”,三戒,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三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九思,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