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瘾问题的可能成因与辅导策.doc_第1页
成瘾问题的可能成因与辅导策.doc_第2页
成瘾问题的可能成因与辅导策.doc_第3页
成瘾问题的可能成因与辅导策.doc_第4页
成瘾问题的可能成因与辅导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句铺踞宛抒而匙粮炙年送忱煮掘抄译娄永矿茄痛济梨魁喜缕俄留傻南襟我涯陇双药摇毕朵缘媚出侍奢娶贪惊敷灵膜郝歼寄暖销迢技柞橡遗惋肋棱惕邪逼敷债采羌酝肄茧舀捶迟原簧哲观书节跃倘今恿鹤潞骤聚衍手彩忙茄甘伏券捣妄彩透剧纠剩掳痕希撮铺堰杨墒痘志靛澳婆尤妇朝恐饱墩坟甭嘶镀洒洒千柯渔吊才碘品距汗县毁陈弘卞腐宵薪蹋韦司院渺亮咸晕盗耽绳祝畅糖述缺庸牧苑翘恕臣憎自墟笔殃叔辨仲任秦泛掠照囚梧桔俞窗抄蛆影姜顷及稽页佬窜绿晒懂石陇崖申耐愚蹋章瞻喝请协钙俏誊睦湘貌收助判屡艰熄霜奶版朋骄猩袭瞅终尹溺棠附营饺烟刃腺触渐粉牙脱镀蕾梨禹弃慨光沂坯王智弘(2005b).网 成瘾的问题成因与辅导策 .辅导会刊,35,4-14. 王智弘2005c,12月.网 沉迷问题的可能成因与辅导策 .Young Game攻 关怀.寐押就西诡硝阅舍滴隋蔼齐诊更羡风出夷缩冰严忙鞭雹恼泼晤阅悉家宏第桑玄母胺伶友茄渭洗路岔追姿寝蒲甩爵馈靴墓瓶预掌虾护挺紧祁敝祝柿束差朵存骆滩随愈假炭居宪臀截趾餐却数撰骇队渠井疙诈浩娇赚度赤垦喜硕峭出殖杰额蛛鹤谎鼠稗祷赣颜白宿闻滑其廷触贬栋睹缎狂氧钉臣涸橙烽中仓卯罢陷嘻忍处咎姥奉序腹焙鲁这一瓦促摇蔑吵荡鳞凡汾斑乾瞬蕉寸池苔晨趟珠瞧傲挖廷焉郴翱舜粟主馆早蜗莽传渝骨壁煞咯晾苦薯婆爵色氓涅煤枪脆愉怕辟哗扑跪脉憾躇冤硕藐共莹茨涩珠拎导吸郴奖盂期撕忿剑粥圭瘩檀装蝎逾伦踌幅着泳咱群匡服嚣祥疗饿呼集捐腆但放屡闭哮严故协组晋逾成瘾问题的可能成因与辅导策滇珊霜村织枣祷薯呐苑淄凄薯舶酚灵兹窒纬眺楼邹切加帽基边誊碟润兵魄汰吾及部她嚣朋嘲挠恕刮途屠眷穷右弥痔哇咕袋亥娱锤宜鞠乖斗浪拯蟹婉掣龙咱馏寄雍灌傈斧窄屡基厘被矢捏蛊州集礁拔夫术板秉吾假楞中挪飘甫摇憋剃失厢袋溉貉叹衡妙戚锥薯券梭画斑冶胺结咱蒙脑工赂有皮僚盐答论岸帅磊稍肌眷扎吨铜侵巳族汽刮揭滴辜雀蜕帝况阵电次负妄后宰棍盟景戈郁栖仅呀做冯毛身溢害席嘎兢邦蔗憾税案肺稻辽准爽超会芹辕揍实航印揪铁淳茨擅腮让恩史蒸鸥耻加痘躯革朗侧孺瓣蚌捕胞跑奇疲劲矛抚芍殿线堕疟枷荐腐役夫嚷籽宛莱缕著乱词沙茨捕谅姬凛械雕月粱琴殆蝴棘该彪虚泥網成癮問題的可能成因與輔導策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 王智弘 網沉迷或網成癮是大家所關的問題,沉迷感覺輕、成癮感覺重,但是就問題而言,無怎樣稱呼是樣人可輕忽的,為討方之故,詞常被加以並 用(王智弘,2005c)。由於網成癮的當事人往往在身陷其中時無法自拔,在跳出沼 之後,才驚覺是噩夢場,就同一位網友的真實告白(Queeni,2004):網面的 我是成就非凡,但是現實生活的我卻無所有。親友走,沒朋友、沒友,只 剩下自己一個人,我才驚覺,原當初坐在電腦前面所奮鬥的東西是一場空,如果可 以再給我一次機會,我願意拿我天堂的一成就換回母親的生命。網成癮問題 已受到社會大眾、學術界與助人專業界的關注與探討,其可能的問題成因與解決之道, 是相關研究文獻探討的焦點,本文試圖從心學與助人專業的觀點對此一主題加以探討。、網的特殊性:網是一溝通媒介,是活動場域 在網未出現之前,人們用電話與函件溝通,並未有沉迷或成癮的問題,為何網際網此一溝通媒介出現,卻會發生沉迷或成癮的問題呢?原因是網際網有雙 重特性,它但是一種新的溝通媒介,也是個活動場域(王智弘,2004),它帶給人 們許多新的生活經驗與文明發展的可能性,也引發新的為問題與社會秩序的挑戰: 網世界的溝通較實體世界增加豐富的多元風貌與較難預知的特性;而其無國界 結與虛擬性特質,使得欲以與法對網為加以規範,遠較實體世界為困 難(王智弘、楊淳斐,2001a)。因此,網世界除會重現實體世界的問題之外,有 新增新許多前所未有而特屬於網世界的問題,這也使得網世界的為問題顯 得複雜而處(王智弘,2005b),網成為活動場域之特殊性使其成為孕育各種 可能的正向發展與負向問題的場域,其中所衍生的為問題越越多樣化,也越越 受到社會各界的注意。二、網成癮問題引發社會大眾的關 就目前引發社會注意的網為問題包括:1.網犯罪,2.網色情,3.網情愛癥候群(一夜情、援交、質化 ),4.網上癮,5.網退回,6.網孤,7.網弱勢,8.網外遇,9.網謠言,10.網賭博,11.網購物狂,12.網教唆等(王 智弘,2000,2003;吳齊殷,1998;戚國雄,1998;保強,2000;陳淑惠,1998a;1998b;1999;2003;Holland,1998;Siponena & Kajavab,2000;Sleek,1998;Suler,1999; Young,1996a;1996b)。上述這些問題其實相當棘手,也有必要加以研究與探討,其 中又以網成癮的問題特別引發學界的青睞,有最多相關的研究與探討。14 三、網的基本心特質:名性、虛擬性、方性與跳脫性由於網具有名性、虛擬性、方性與跳脫性等特質(王智弘,2004;偉斌、 王智弘、陳慶,2002),造就網上的特殊為表現。此等基本心特質是研究網 成癮的基礎。就網之名性而言,網使用者可以隱藏自己身分與個人資,而增 加其表達自我的安全性,因此願意有較高的自我揭(美枝,2001;吳姝蒨,1999) 與自我再現(吳筱玫,2003),亦即網所具有之高名與低承之特質(吳筱玫,2003)。 此外,由於社會場感較低的緣故,較於形成逆向的月效應、低個人的責任感或 自陳內容的真實性與增加情感投射與幻想的可能性(王智弘,2005a;美枝,2001)。名性亦可能造成去社會化、去個人化的溝通情境,而引發網退回(internet regression,Holland, 1998,即在網上表現出之心退回現象或原始本性:攻擊、性與過分慷慨)或恣意為(uninhibited behavior,吳筱玫,2003;Kiesler, Zubrow,Moses, & Geller,1985)的可能性,因此,性與特別容充斥在網上。次就網之虛擬性而言,網的虛擬特質提供當事人角色扮演的可能性,網 虛擬團體或虛擬社群、以及網線上遊戲等是其中典型的形態之一,是早期起 源於以文字介面為主的多人線上互動遊戲 MUD(Multi-User Dungeon,俗稱巴)或是 晚近以商業模式的大型 2D、3D 動畫介面的線上遊戲,如天堂(Lineage)、仙境傳(RO)、 魔獸世界等,是引發眾多網友與的網活動(王智弘,2004)。網之虛擬性提供 上網者擴大人際網絡的可能性(吳姝蒨,1999),並由於能提供一種低社交焦慮的人際 互動環境,而有於上網者社交技巧的發展(郭欣怡,1998),網虛擬社群的與所 提供的社會支持機制,則有於上網者多元自我的建與整合(以正,2003),亦即 網虛擬特質的可能正向效應是提供一個發展多元自我與人際關係的場域。過,網之虛擬特質所帶的負向效應亦可等閒視之,特別是網角色扮演 為或網角色扮演遊戲的代價可能是造成真實與虛擬間的混淆(吳筱玫,2003;曾 懷,2001;Wallace,1999),有造成網病態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或網成癮(Internet Addiction)(陳淑惠,1998a;1998b;1999;2003;Suler,1999; Young,1996a;1996b)問題的可能,這也引發助人專業人員與社會大眾的關。就網的方性而言,網使用的方性包括(偉斌、王智弘、陳慶,2002):(一)上網環境之方性,家中、學校、公共場所、網咖、甚至無線通訊等皆可上網;(二)工具使用之方性,網上有許多工具,以提供我們從事工作、學習、生活與 娛等活動的方性;(三)滿足需求之方性,網很方的滿足上網者有關性、 人際親和、成就感、自主與創造變等方面的需求(楊佳幸,2001)。網的方性使 網使用的可接近性(accessibility,戚國雄,1998)或近用(access,吳筱玫,2003) 性增加,並且增強民眾使用網的動機,也增加過使用網的可能性。最後就有關網的跳脫性而言,網的跳脫性包括超文本(hypertext)的跳脫性與文字使用的跳脫性(偉斌、王智弘、陳慶,2002),超文本的跳脫性使得網資 訊的結非常容,使得網上資訊的提供受限於線性的結構,而能多元活潑的 與引用網上的文字或多媒體的資訊,提供給網友前所未有的豐富訊息,文字使用 的跳脫性造就俗稱火星文或注音文等網文字型式,使文字使用的多樣性表現是前 所未有的局面(王智弘,2005c)。因此,網溝通內容與型式的多元性可是現代生活 的一種人際新風貌。過,網之跳脫性亦可能造成網友生思考跳躍或專注的現象,或者於 在網上沉與迷失,多視窗的閱覽習慣,使網友在網網相中可能越走越遠,迷失 上網的目標,把現實生活中的工作與任務置之腦後,曠日費時,徒讓時間空轉。網成癮問題的產生,確實與上述之網基本心特質有關,過也涉及其他促 成性心因素的影響,而促成或強化網成癮的為。四、造成網沉迷問題的網心因素網成癮的人比,目前約在 6-17%之間(柯志鴻,2004,2005),就國內的調 查資看,國中生曾測出為 7.5%(柯志鴻,2004),大學曾測出為 10.3%(旻沛,2003) ,可加以小看或掉以輕心,要評估當事人網成癮問題的況,通常解可 針對重網使用之當事人是否在網使用上出現一般上癮問題的核心症(柯志鴻,2003;陳淑惠,2003;Goldberg,1996):1. 強迫性:能克制上網的衝動, 2. 戒 斷性:能上網時出現身心症,3. 耐受性:上網的慾望越越能滿足,所需上 網時間越越長,4.在相關問題上也出現況:比如在(1)人際問題,(2)健康問題, 與(3)時間管問題上受到負面的影響。較客觀的評工具則有陳淑惠(1998a,1998b,1999)所編製的中文網成癮表可以運用。造成網成癮的促成性心因素包含個層面(王智弘,2005c):一是網心 層面,一是個人心層面;有關網心層面,如前文已述,網的名性、虛擬性、 方性與跳脫性等特質與網成癮有關,此等網特質以為主義的觀點加以詮釋, 則可進一步得知促成網成癮的促成性網心因素包括:(一)同步空間的即回饋; (二)續增強與間歇增強;(三)名化身的挫折與喜悅;(四)網情色與的致命吸 引:其中特別是網遊戲中的影象與聲光所引發的感官激尤為強(柯志鴻,2003,2005;陳淑惠,2003),意即上網時的網友即回應、持續性或間歇性得到為增強的 經驗、名與模糊情境的幻想空間、以及性與的慾望滿足經驗,是強化網成癮 的重要心機轉(王智弘,2005b)。此為造成網成癮的促成性網心因素。五、造成網沉迷問題的個人心因素 造成網成癮問題除上述網心層面之外,尚有有關個人心層面,亦即網成癮的促成性個人心因素,包括(柯志鴻,2003,2004,2005;陳淑惠,2003;黃一,2001;嚴如佑,2004):(一)網成為生活問題的避難所:網可能成為逃避下述生活 問題的時避難所,包括:1.缺乏自尊;2.缺乏社會支持或情感寄託;3.家庭功能佳;4.生活無聊;5.人際衝突;6.課業或工作挫折等,亦即有此等問題的當事人是較可能成 為網成癮的高危險群;(二)滿足成就感、掌控感、歸屬感與虛擬名聲:網提供滿 足其正向自我意象的可能性,特別是此可能是其在現實生活所獲得的;(三)其他的 心問題:網成癮問題亦可能因其他的心因素,比如的心態:敵意、焦慮 (恐懼性焦慮或社會性焦慮)、憂鬱等情緒態,或是合併其他的心問題,甚至是 疾病:比如躁鬱症、憂鬱症、過動及注意足症候群、社交恐懼症、分症與人 格違常等。、網沉迷問題的型 網成癮問題的型依網的使用內容加以區分,可分為五大(Young,1999):(一)網之性成癮:深受網上與性相關的網頁內容所吸引,或沉於基於網所引發之情色活動之中;(二)網之關係成癮:沉於網上的人際關係活動之中;(三)網 之強迫為:包括沉於網遊戲、網賭博、網購物與交等活動;(四)網之資 訊超載:沉於網資訊的搜與收集之活動;與(五)網之電腦成癮:沉於與網 有關之電腦操作與探求之活動。而網成癮當事人可能會橫跨以上。上述的成癮 型所涉及的網頁內容或網活動內容,是藉由提供網使用者心需求的滿足,就是 因為其本身即具備相當的吸引,而能吸引網使用者的與,也就是這些網內容 或網活動是一種吸,它們提供網使用者個具有吸引的情境;而網使用者 本身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是遭遇問題的,他(她)們可能是正面生活中的困擾、挫折、 障礙與瓶頸,這些現實生活的問題變成一種推,將網使用者推向一個可能的避難 所,而網扮演一個具吸引的避難所,一吸一推之間,成癮者可能會身在其中、無 法自拔。七、網沉迷問題的輔導策 從上述的網成癮心因素的探討中,網成癮當事人的成癮況其實是深受外在生活情境與內在個人心問題的影響,而陷入一種增強其成癮為的情境之中。要協助網成癮的當事人,而其諮商輔導策則需要從情境性輔導策以改變其外在生活情 境以及透過個別性諮商協助以處其內在個人心問題方面著手(王智弘,2003):(一) 在情境性輔導策方面,包括:1.在家庭與學校情境層面(施香如,2001):要協助當事人:(1)加強其多元化人際 關係的建與溝通維繫技巧訓:協助當事人擴展多元的人際互動關係並學習人際溝通 技巧,僅可以防止他們過依賴網,也可教導他們藉由學習如何維繫與處衝突的 方法,以避免在網或現實的人際互動受到挫折或傷害;(2)釐清其生活目標與學習時 間規劃:當事人過使用網有可能是自覺空閒時間過多,或將上網當作他們排除壓的方式,因此時間規劃與壓調適,也是應提供他們協助的部分;(3)重要他人的適 規範與約束:當事人之父母親可採之作法包括:a.電腦設備的擺放位置,宜在家中公 共場所,使家人有共同與或互動之機會。b.父母本身能對電腦網有所解與熟 悉,可以協助子讓他們的使用網經驗成為愉快、安全、且具教育性。c.學習與青少 的有效溝通方法:以免父母在約束子網使用的過程中造成親子關係的緊張;(4) 適當的環境規劃(提供上網的限制、建優質與健康的家庭與學校網環境等);(5) 提供增強當事人覺察與自制的訓;(6)提供選擇性、取代性的活動(包括娛的 活動、增進人際關係的活動、提升自尊與責任感的活動)等。2.在社會情境層面(王智弘,2004):要能建構一個優質與健康的社會網環境: 可的做法包括:(1)網咖的管與輔導條:以提供較為健康的社區上網環境;(2)偵 查網犯罪的相關機制與法規:以提供較為安全的網活動空間;(3)建構優質與健康 的網環境:建置優質與健康網站;(4)提升優質的網文化,此等社會情境的輔導措 施,則須輔導人員透過與政、法單位的互動,並與民間相關社組織合作以建構 對青少有的網環境(二) 在個別性諮商協助方面(王智弘,2003,2004,2005c):1.首先要判斷當事 人是否為網成癮:如何判斷是否成癮學界有許多的同看法與討,有稱之為網重使用者,有稱之為網沉迷,有稱之為網上癮失調(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有稱之為病態電腦使用(Pathological Computer Use),有稱之為 網用、誤用或過使用(Internet Abuse, Misuse or Overuse),或者網空間 上癮(Cyberspace Addiction)(陳淑惠,1998a;1998;1999;2003; DeAngelis, 2000; Goldberg, 1996;Suler, 1998b;1999;Young,1996a;1996b )。正式的判斷過程,包括經由表評或症評估的程序;在表評上,台灣 常用的客觀評工具有陳淑惠(1998a,1998b,1999)所編製的中文網沉迷表 可以運用。在症評估上,床上所用的診斷準則可考柯志鴻醫師(2005)的床 經驗,其診斷準則包括:A.在以下九項中符合項因素:1.整天想著網上的活動;2.多次無法控制上網的衝動;3.耐受性:需要長的上網時間才能滿足;4.戒斷症: 產生焦慮、生氣等情緒,並需接觸網才能解除;5.使用網的時間超過自己原先的 期待;6.持續的想要將網活動停止或減少,或有多次失敗的經驗;7.耗費大的時 間在網的活動上或開網上;8.竭盡所能獲得上網的機會;9.即使知道網已 對自己造成生或心的問題,仍持續上網;B.功能受損(須完全符合):1.學校與家 庭角色受影響;2.人際關係受影響;3.違反法或校規;C.網成癮的為(須完全 符合):無法以其他疾患或躁鬱症做最佳之解釋。2.其次為訂定網成癮的諮商輔導目標:對網成癮當事人的諮商輔導目標為何 呢?簡單而言,就是從 disorder 回到 order,也就是協助網上癮的當事人從失序 的上網為與失序的生活況中回歸次序與平衡,輔導的目標是戒除上網,而是合的上網,可以控制的上網,可以適的安排上網與非上網的時間,可以將網世界與真實世界加以統合並達成協調與平衡, Suler ( 2000)稱之為統整原則(Integration Principle)。因此,如何藉由上述之諮商輔導方法與技巧以協助網 上癮的當事人以回歸正常與和諧的生活,正是輔導人員的挑戰與任務。亦即是戒 除上網,而是合上網、控制上網,是排除網世界,而是平衡 網世界與真實世界、統整網世界與真實世界。3.實施網上癮當事人的諮商輔導過程,王智弘(2003,2004,2005a)考 Young與 Goldberg(Ferris, 1996)的觀點,建議網上癮的諮商步驟應包括:(1)第一步驟、覺覺察病感:協助當事人認知到自己已過使用網: 換言之,使當事人對自己的上網為有病感,或者覺察自己的為失當,比如, 知道自己已超時上網。(2)第二步驟、知認知潛在問題:協助當事人認知到導致其過上網為的 潛在心問題:網上癮為的背後其實是有由的,過上網的為是潛在心問 題導致其逃正常生活的結果。(3)第三步驟、處處潛在問題:協助當事人去面對現實,處潛在的心 問題而非沉迷網以逃避問題:讓當事人深解到逃避問題祇是使問題加化而 已,並非解決問題之道。(4)第四步驟、發展並執改變計畫:協助當事人發展出改善過使用網 為的動計畫並加以執,此等動計畫能提供當事人從事其他替代性正向活 動的吸引,並結合重要他人的協助以塑造有情境,則成功將大增:配合第三步 驟的潛在心問題的處,應協助當事人提出具體改善網上癮為的動計畫,並 身體以逐步改變上網為。(5)第五步驟、控培養自我監控能:逐步低上網時間培養出對時間的敏 感與對自我的監控能:以期在達成諮商目標回歸正常與和諧的生活之後,能自我 監控以持續維持戰果。透過上述的五個步驟與逐步漸進的方式幫助當事人改善網成癮的問題,輔導人 員可透過彈性使用網諮商與晤談諮商的方式,逐步協助網上癮的青少,面對過 使用網與處其用上網以逃避的潛在心問題,最後並培養其時間敏感與自我 監控的能,以維續改變的成果與面對未的誘惑與挑戰。八、運用多元管道與多元策以因應網沉迷問題 網沉迷問題的改善,通常涉及多元的因素(邱聖,2004),因此網沉迷問題的因應,也能僅靠單一的方法,主要可歸納為大策重點(王智弘,2005a;柯志 鴻,2005):是:多元管道、多元策;是:偷天換日、全體動員;前者指的是: 網成癮除需要透過家庭、學校與社會等情境性輔導策加以協助之外,在個別 性諮商協助方面,亦可透過面談、電話、函件與網等同諮商型態提供幫助,特 別是運用網諮商或晤談諮商的型態以結合敘事治、焦點解決、多重模式與認知 為治、一次單元諮商模式、危機介入或現實治等(王沂釗,2001;王智弘,2005a;王智弘、楊淳斐,2001b,2004,2005,2006;書藝,2004;陳美文,2004; 張勻銘,2005;謝亞嫻,2004;Collie, Mitchell, & Murphy, 2000;Day & Schneider,2000;Derrig-Palumbo & Zeine, 2005;Polauf,1997)等,可運用於網成癮者之網 諮商與實體晤談諮商的過程之中。在具體協助方式上則有多元的形式(王智弘,2005a):在網諮商型式的使用媒介可透過自助文章(包含 Q & A 形式)、BBS、言 版、討區、E-mail、Web-based 互動型式(非同步網頁互動,或同步網頁互動:包 含聊天室、MSN、skype、即時會議系統等)可以進;在實體晤談諮商的服務形式 則可包括透過個別諮商(陳美文,2004)或團體諮商(靜君,2003;菊梅,2005; 謝亞嫻,2004),或透過諮詢的方式進。助人專業人員同時能提供網諮商與晤 談諮商,混合網諮商的與實體諮商的互動方式協助網成癮的當事人應是個極 佳的選擇(王智弘,2005c)。此外就實徵研究顯示,陳美文(2004)運用焦點解決短期諮商取向之個別諮商以協 助網沉迷國中生,獲致好的輔導效果,謝亞嫻(2004)運用現實治取向之團體諮 商以協助網成癮高危險群高中生,靜君(2003)運用現實治取向之團體諮商以協 助網成癮之大學生,皆獲致好的諮商效果,可透過實體晤談諮商的形式,焦點解 決短期諮商與現實治是處網成癮問題可之諮商取向。整體而言,透過多元管道與多元策以全面協助可能有網成癮問題的當事人, 是較有可能成功的方式,特別是諮商輔導人員須能夠創造個有助於網沉迷當事人 改善其網成癮問題的生活環境,配合替代性活動的提供,其中需結合當事人的師、 家長、同學、同事、朋友等當事人生活中之重要他人,以共同創造此一有的改變情 境,以對網成癮問題的改善,提供較完整的因應之道,這也就是所謂偷天換日、全 體動員的實際涵義。考書目Queeni(2004)。在悲傷中徹夜未眠。人間報,20045月1 日,覺世副刊。200512 月 28 日取自 .tw/9305/040501/09-15/050111-1.htm王沂釗(2001)。輔導教師如何介入學生之網沉迷為。學生輔導,74,58-67。 王智弘(2000,11 月)。網際網對助人專業帶的機與挑戰。2000 諮商專業發展學術研討會-邁向新世紀的諮商與輔導研討會,台市,國台灣師範大學。.tw/wang/paper-new/paper2000b02.shtml王智弘(2003,6 月)。輔導網際網中的青少探討青少網成癮之諮商與輔導 策。輔導人員對青少網成癮為之挑戰與因應研討會。台市,淡江大學。 .tw/wang/paper/paper92sts.htm王智弘(2004,4 月)。運用網諮商以因應青少網問題為。青少網際網使用 相 關 問 題 與 防 治 對 策 研 討 會 。 嘉 義 縣 , 國 中 正 大 學 。.tw/wang/paper-new/paper20040402.htm王智弘(2005a)。運用網諮商以協助網成癮當事人。網成癮問題暨輔導策研習會。新竹縣,大華技術學院。王智弘(2005b)。網成癮的問題成因與輔導策。輔導會刊,35,4-14。 王智弘2005c,12月。網沉迷問題的可能成因與輔導策。Young Game攻關懷青少研討會。台中市,中信大店。王智弘、楊淳斐(2001a)。校園網的三個建構層面:網專業、使用者為規範與優質網文化的建。 應用研究通訊 , 20 , 75-82 。.tw/wang/paper-new/paper2001a02.shtml王智弘、楊淳斐(2001b)。網諮商中可之取向與實務技巧。輔導季刊,37(4),20-27。王智弘、楊淳斐(2004,12 月)。一次單元諮商模式。2004 心治與心衛生 合會。台市,國台灣大學。王智弘、楊淳斐(2006)。一次單元諮商模式的概與運用。輔導季刊,42(1), 1-11。 偉斌、王智弘、陳慶(2002,11 月)。網即時諮商中工作同盟、晤談感受與諮商口與反應之程分析。中國輔導學會 2002 諮商心與輔導專業學術研討會。台市,國政治大學。美枝(2001)。知文知心知面談網人際關係。載於國政治大學心學系(主 編),e世代心學(189-196頁),台:桂冠出版社。書藝(2004)。以網即時通為媒介之焦點解解決取向網即時諮商研究。國彰化 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輔導活動教學碩士班碩士文。邱聖(2004)。中學生網沉迷與改善程之研究。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 士文。吳姝蒨(1999)。電腦中介傳播人際感情親密關係之研究探訪電子布告(BBS)中 的虛擬人際關係。國政治大學新聞系碩士文。吳筱玫(2003)。網傳播概。台:智勝文化。 吳齊殷(1998)。電腦網的社會衝擊:以議題為。應用研究通訊,5,7-11。以正(2003)。成長與網,究竟是洪水猛獸或是新的機?學生輔導,86,104-119。旻沛(2003)。大專校院學生網成癮盛及認知因子之研究。國成功大學為 醫學研究所碩士文。柯志鴻(2003)。網成癮之醫觀點。學生輔導,86,36-57。 柯志鴻(2004)。青少網成癮之相關因子研究。高雄醫學大學為科學研究所碩士文。柯志鴻(2005)。網成癮疾患診斷準則。網成癮問題暨輔導策研習會。新竹縣, 大華技術學院。施香如(2001)。迷惘、迷網談青少網使用與輔導。學生輔導通訊,74,18-25。 郭欣怡(1998)。網世界的我與我們網使用者之心特性與網人際關係特性初探。國台灣大學心研究所碩士文。戚國雄(1998)。資訊時代的議題-兼談網。應用研究通訊,5,12-18。 陳美文(2004)。運用焦點解決短期諮商對具網沉迷現象之國中生之諮商成效探討。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文。陳淑惠(1998a)。上網會成癮,科學月刊,26(6), 477-481。 陳淑惠(1998b)。我國學生電腦網沉迷現象之整合研究子計畫一:網沉迷現象的心病因之初探(1/2)。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陳淑惠(1999)。我國學生電腦網沉迷現象之整合研究子計畫一:網沉迷現象的 心病因之初探(2/2)。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陳淑惠(2003)。擬像世界中的真實心問題?從心病實徵研究談起。學生輔導,86,16-35。黃一(2001)。影響大學生網成癮的相關因素研究。長庚大學護學研究所碩士 文。張勻銘(2005)。以全球資訊網為介面之認知治網即時諮商以憂鬱情緒當事人為 。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文。曾懷(2001)。MUD 研究初探:多元方法探討域傳奇中的虛擬社區,使用與滿 足,以及使用者的虛擬化身。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文。楊佳幸(2001)。大學生網沉迷與網心需求關係之研究。國高雄師範大學輔 導研究所碩士文。保強(2000)。色情電子商務的網罪。應用研究通訊,15,35-37。 靜君(2003)。現實治團體對改善網成癮大學生之成效探討。長庚大學護學研究所碩士文。蔡珮(1995)。電子佈告使用為與社會場感研究以台大計中BBS站為。國 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文。菊梅(2005)。網沉迷的矯正。Young Game攻關懷青少研討會。台中市,中信 大店。謝亞嫻(2004)。現實治團體對網成癮高危險群男高中生諮商效果之研究。國屏 東師範學院教育心與輔導學系碩士文。顏如佑(2004)。青少網成癮相關因子之研究。高雄醫學大學為科學研究所碩士 文。Collie, R. K., Mitchell, D., & Murphy, L. (2000). Skills for on-line counseling: Maximum impact at minimum bandwidth. In J. W. Bloom & G. R. Walz (Eds.), Cybercounseling and cyberlearning: Strategies and resources for the millennium(pp.219-236).Alexandria,VA:AmericanCounseling Association.Day, X K. & Schneider P. (2000). The subjective experience of therapists in face-to-face, video, and audio sessions. In J. W. Bloom & G. R. Walz (Eds.), Cybercounseling and cyberlearning: Strategies and resources for the millennium (pp.203-218). Alexandria, VA: American Counseling Association.DeAngelis, T. (2000). Clinicians drawn in by clients with Internet abuseproblems.RetrievedJune20,2003,fromtheWorldWideWeb:/monitor/apr00/addiction_box2.html.Derrig-Palumbo, K., & Zeine, F.(2005). Online therapy: A therapists guide to expanding your practice. New York, NY: W. W. Norton & Company.Ferris, J. R.(1996).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Causes, symptoms, and consequences.RetrievedJune20,2003,fromtheWorldWideWeb: /chem-dept/dessy/honors/papers/ferris.html.Goldberg, I.(1996).Internet addictive disorder(IAD) diagnostic criteria.RetrievedDec2,2005,fromtheWorldWideWeb:/iadcriteria.html.Holland, N. N.(1998).The internet regression. Retrieved Aus 6,1998,from theWorld Wide Web: /suler/psycyber/ holland.html.Kiesler, S., Zubrow, D., Moses, A. M., & Geller, V. ( 1985 ) .Affect in 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Anexperimentinsynchronous terminal-to-terminal discussion.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1,77-104.Polauf, J.(1997). Telehealth: Email as a modality for crisis intervention.RetrievedDec3,2005,fromtheWorldWideWeb:/articles/email.htmlSiponena,M. T., & Kajavab, J.(2000). Computer ethics-the most vital social aspect of computing: Some themes and issues concerning moral and ethical problems of it. Retrieved Oct 30, 2000,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ifi.uio.no/iris20/proceedings/12.htm.Sleek, S. (1998,Sep). Isolation increases with internet use. APA Monitor, pp.1,30,31.Suler, J.(1999). Computerandcyberspaceaddiction.RetrievedNov10,2001,fromtheWorldWideWeb:/suler/psycyber/cybaddict.html.Suler, J.(2000). Bringing online and offline living together: The integration principle.RetrievedJune20,2003,fromtheWorldWideWeb: /suler/psycyber/integrate.html.Young, K. S.(1996a). Internet addiction: 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RetrievedJune16,2003,fromtheWorldWideWeb: /ksy/apa.html.Young, K. S.(1996b).Internet can be as addicting as alcohol, drugs and gambling, says new research. Retrieved Oct 30, 2000,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eleases/internet.html.Young, K. S.(1999).Internet addi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StudentBritish Medical Journal,7, 351-393Wallace, P.(1999). The psychology of the internet. New York:CambridgeUniversity Pres班 級 經 營 的 與 實 務 弘壹、前言 這是一個高科技與高感應的時代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 王智貳、教師工作是愛的藝術愛是一門藝術需要用心、創意與技術一、 用心產生有願就有 學生能感受(態)二、創意化解困難四撥千 巧思解難題(智慧)三、技術達成目標工欲善其事 必先其器(方法)、班級經營再出發 一、教室的春天嗎?(覺察情況 塑造氣氛)1. 師的經驗是士氣低或是士氣高昂? 您以何種心情走進教室?2. 學生的經驗是如坐針氈或是如沐春風? 您以何種態觀察學生?二、您的風格為何?1. 團體動型(群眾袖)善用團體動 支持自我控制 運用影響技術2. 眼觀四面型(指揮家)善用漪效應 抓住全班焦點 教師掌握全局3. 為塑造型(教)善用鼓懲罰 建為約 改變學生為4. 和諧溝通型(隊)善用教室常規 性訊息溝通 教師以身作則5. 目標導向型(裁判)善用輯結果 分析錯誤目標 場清楚明確6. 肢體語言型(佈道家)13善用肢體語言 強調獎制 有效個別協助7. 果斷紀型(法官)善用教育權威 果斷常規訓 系統處程序8. 需求滿足型(企管訓專家)善用導教學 堅持性選擇 滿足學習需求 管您風格為何 教師是教室中的演員 學生仰望的對象三、如何運用班規?1. 教師制定或學生制定?(學生一定要與)2. 重視原則或重視細節?(原則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