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资料:教研论文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品性分析与思想教导的建议.doc_第1页
论文资料:教研论文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品性分析与思想教导的建议.doc_第2页
论文资料:教研论文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品性分析与思想教导的建议.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研论文: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品性分析与思想教导的建议在中国农村,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施行改革开放以来,中东南沿海城市经济活跃起来后,中西部地区贫困人群纷纷拥入经济活跃地区打工,“民工潮”从此涌起。随着我国这二三十年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民工潮”已经成为了我国特定的经济历史发展时期的一种现象。“民工潮”的发展趋势越来越猛,民工潮成为了现代都市的一道风景线,给城市建设和经济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大后方”却出现了“人力饥荒”和“教育的空地”。在家庭教育上,对于“留守儿童”的管理教导方面出现了严重的漏洞。仅存的一群老弱病残“公字辈们”早已是力不从心,怎样才能抓好这群“留守儿童”的教育呢?这便成了当代农村教育的一项棘手问题,它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家庭和学校如何沟通与协调,有的放矢地做好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教育成为了家长和教师们焦头烂额的难题。我认为,首先应当弄清学生的心理品性成因,从根源上着手采取措施。我们如何透视孩子心理和行为的变因呢?先从家庭教育环境角度来看,孩子良好心理与品性的形成完全取决于良好的家庭教育。一个人的品性培养是从婴幼儿开始的,一个人的后期发展和成就与早期的品性紧密相关。中国古话 “从小看大,三岁看老”, 应证了这个道理。原本农村家庭早期教育就不够重视。然而,在现今农村中,外出打工的年轻父母们大多把幼小的子女托给老辈们看管。一方面,长辈们既要操持家务与农活,又要照管孙子,早已力不透支,疏于管理与教导。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公奶们大都溺爱孙子,什么事都依宠他们,教育不严格,乏力无效。因此,当今农村孩子的教育与管理出现很大的空白,从而导致农村少年儿童思想品性及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质皆严重下滑。娇气,任性,懒惰,不听管束,只图吃喝玩耍的轻松,不愿经历劳动与学习的苦和累,纯一色的公子哥“享乐派”。在家不爱劳动,在校不想学习。无礼而自私,懒惰又盲目。这些不良习性都是在家庭中缺乏早期教导所导致的。其次,我们要认清我国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在经济发展的时代里,注重经济收入成了人们的普遍心态,然而却疏忽了子女的管理与教育。农村家庭教育由搁浅进入了空白。我国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在于家庭管教溃乏无力。然而家庭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父母。从家庭教育是否着力来看,大概有四种类型的家长及表现:(1)放任型家长。他们对孩子漠不关心,不管不问,任由孩子自生自长,只顾自己玩乐或干活。(2)重压型家长。他们整天都逼着孩子学习,不许孩子参加伙伴们玩耍游戏,对孩子期望值过高。(3)溺爱坦护型家长。他们过分疼爱孩子,什么都怕孩子累着,伤着,啥事都代劳。孩子有错,不从自身找原因却推卸责任。(4)合理型家长。重视和关心孩子学习,教导有方,又给孩子自由的活动空间。前三种家长的教育都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不良的影响,只有后者的教育才科学合理。而今现实是:少部分有远见的家长,重视子女的教育,即使去打工挣钱,也要留下父母其中一方在家监管教育孩子,不让子女放任自由。这少部分子女的教育和关爱有一定保障。而大部分家长只是一心为了家庭的物质利益着想,抛下幼小子女,双双出外打工。致使子女毫无人管教,原本就缺乏自理自立的子女,完全没有成人的照管与教育,生活有时都没有着落,更别说关爱了,又怎能谈得上健康成长呢!更为严重的是大部分家长们教导无方和教导思想不正确。其一、教育方式方法不妥当,不会用一种适合孩童心理而又使孩子容易接受的方法去教导,只会动粗,恰得其反。孩子一旦出现错误,不是耐心说服教育,而是粗暴打骂。或者孩子做事不好,总是批评和指责。其二、教导思想不正确,孩子做错事时,有的家长不会正确引导,不但不批评自己的孩子,却很自私地为孩子“护短”,指责别人,纵容了孩子的错误。教导思想自私自利,不顾别人,只想自己,缺乏为别人着想的意识。而有的父母却“疼爱”有加,什么都怕孩子累着,伤着,顾虑重重,抹杀了孩子应有的磨炼机会,致使孩子丧失了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可见,当下农村家庭教育的溃乏,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影响。在农村中,部分家长只是一味地把教育的职责推到学校的身上,放手不管,学生一旦出现问题,总是埋怨学校管教不好。其实,孰不知,孩子的教育是从家庭开始,在家庭中奠定品性基础。关键是家庭教育不够重视,教育不到位,教育无方,教育不力,导致现在学校教育实施的极大困难。家庭教导不力是孩子品性劣变的起因,所以我极力呼吁,农村家长们要在孩子管教上多多“给力”啊!从品性成因来看,孩子的品性形成除极少部分来自先天遗传和一部分来自社会中自我学习而形成外,绝大一部分是在父母的教导下潜移默化地培养起来的。其一、目前,留守儿童品性形成缺乏良好“土壤”。这包括家庭“土壤”和社会“土壤”两部分。留守儿童在家中没有父母管教,没有良好的人文家庭环境,品性形成没有依托,这是缺失家庭土壤。社会风气,群体意识,媒体文化,这是社会土壤。但是当今社会中泛起的“垃圾”也不少,给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带来了极大影响。例如,抽烟,酗酒,吸毒,卖淫,嫖娼,贪污,受贿,凶杀,满口脏话等诸多“垃圾”极大的污染着孩子纯洁的心灵。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成长中的少年儿童的思想和意识极易受群体意识左右。思想与行为举止便只有盲目追随和仿效伙伴,没有主见,总是跟随伙伴的意识行为而行事,因此更往往容易误入歧途。盲目,随意,易模仿,美丑是非的辨别能力差是少年儿童成长中的心理特点,只有家长和老师做好防范教导,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可是,这些没有管护的留守少年儿童,除了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外,他们在家中,大都是放任自流。在社会群体中,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意识的左右,思想观念变坏。在家中,由于缺乏教导,孩子们极少做家务或学习,从而养成了懒散放荡的个性,极大地丧失了扎实做事的能力。又由于现在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好转,家庭长辈怜惜孩子,不会引导孩子动手劳动,劳动习惯和能力都十分缺失。可见,家庭教导和社会环境影响这只是孩子品性变化的一个方面的外在因素。那什么是孩子心理畸变的内在原因呢?父母不在家,孩子不仅得不到指导和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心灵的空虚爱的缺失。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关爱,而留守儿童正是缺少了这份宝贵的东西。他们缺失了亲情后,心里十分孤寂和失落。于是他们便把心思转向伙伴群体,从中寻找精神快乐和寄托,以此弥补心灵家园的空虚。缺失爱或是被爱疏远的少年儿童,心灵空乏,再加上学习负担过重,以及部分封闭式管理的学校完全剥夺了学生的自由,使得学生心理压抑,便去寻找精神的补充乐趣。于是他们三五成群,一块去斗乐,或是进网吧,亦或是谈恋爱,以此弥补心灵的空乏。关爱与温馨,使心灵充实。也是一个人得以健康成长的精神满足和支撑。倘若没有关爱,人既不快乐幸福,也不能健康成长。可见,成长中的孩子对父母之爱的缺失,对他们健康成长是多么的不利呀!孩子变坏,老师困惑,家长气愤,但是却没有从他们的心理根源上去想。这些辛苦的家长中,很多的只是片面的看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并没有从孩子成长的长远角度考虑,抛下子女,出外打工挣钱。却不掂量孩子的变坏与金钱二者之间的轻重。总而言之,现在农村留守孩子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起来有三方面:(1)缺失全方位的真心关爱;(2)缺乏到位的基础管理和教导;(3)社会不良诱导。这三个方面是当今农村孩子懒散不事,热爱吃喝;不思进取,畏难怕学;任性而娇气,脆弱而自私;只图索取,不思回报;漠视恩情,漠视礼仪等品性畸变的根本原因。倘若如此下去,我们的几千年的优良传统美德将从这些孩子身上丢失贻尽,撑起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大厦将崩塌。这不是耸人听闻,应当引起国家及社会各位家长的关心与重视。现在农村少年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已经成为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那么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应对呢?首先,我们家长要满足成长中孩子的精神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真正让孩子感受到呵护和爱的温暖。爱是成长中孩子的精神粮食,不能缺失。即使父母在外打工,也可以通过电话随时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以便拉近父母子女之间的情感联系,适时给予慰藉。现在,有的父母虽然偶有电话联系,但是次数极少,起不到情感联络的效果。更有的数月整年都没有通话联系,也不回家看望,使孩子长期处在孤寂冷落中,他们的心灵空荡而失落,忧郁而哀伤。父母应当经常电话联络,增进感情,给予心灵慰藉,让孩子常常体会到父母的关爱。其次,要切实开展家长培训,纠正父母的错误思想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管理理念。有部分父母总以为给钱给物就是爱,这是大错特错,是对爱的错误理解。钱永远代表不了爱,爱是关心,是管理和教导,更是呵护与慰藉。现在有一些地方也挂出了“家长学校”的牌子,但是落实的极少,没有真正开展家长的培训。需要切实做好家长培训,请专家给家长讲课,指导家长如何教导和科学管理孩子,使家长树立新的家庭教育理念,懂得正确的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培养良好素质人才打下基础。家庭教育前站,是教育基础中的基础,也是人才培养的前哨,极应重视与规范化。目前,日本的家庭早期教育是我们的典范。不重视家庭教育,这正是我国农村现今忽视的问题,总认为只要把孩子交到学校,教育是老师的事,我们不用操心。学生在校出现错误,不是从学生自身找原因,却责怪老师管教不好,更有甚者还要坦护子女,找老师的茬。有部分家长根本没有配合学校老师协同教育子女的思想观念。因此,多么有必要让家长树立起联合教育的理念,纠正单方面教育乏力的误区。其三,要真正落实家庭学校社会“三联合”的教育模式。在实际中,三方面协调不一致,往往总是学校占主动,出了什么事后才去找家庭和社会某个部门来解决。结果,都是事后的相互推责和埋怨。家庭和社会都应提高责任意识,主动做好相应的管理,极积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