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占鳌头“独”上心头——《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_第1页
“读”占鳌头“独”上心头——《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_第2页
“读”占鳌头“独”上心头——《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_第3页
“读”占鳌头“独”上心头——《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_第4页
“读”占鳌头“独”上心头——《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占鳌头 “独”上心头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学校:南昌市育新学校 姓名:李衍珍电话“读”占鳌头 “独”上心头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第八册【课时安排】 本课共三课时,本设计为第一课时。【设计理念】1、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利,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自悟自得。2、诗歌是音乐性最强的文学体裁。诗的音乐性必须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才能深切的体悟。在教学中,始终让 “读”占鳌头,在通读,精读,深读,在了解读,理解读,感悟读上花力气琢磨,让学生入情入境,感悟诗人孤“独”的心情。3、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借助教材注释及课外相关资料,通过自主学习,学会生字“亭”,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与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怀,受到心灵的陶冶,激发对古诗的喜爱。【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句,感受意境,体会诗情,背诵积累。【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古筝音乐,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李白的资料及诗歌。【教学过程】一、了解诗人知诗题,抓诗眼1、激情导入: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光辉。同学们喜欢古诗么?.如果喜欢古诗就应该对李白这个人不陌生了。关于他你们了解多少呢?(学生交流收集的关于李白的资料)会背李白的古诗吗?抽学生背诵已经学过的几首李白诗。根据学生的诵读,随机点拨,如:静夜思一个乡愁满怀的李白。黄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有情有义的李白。望庐山瀑布一个想象丰富的李白。2、学生齐读诗题。(1)师:诗题告诉了我们什么?是谁“独坐敬亭山”?(2)教师简介敬亭山(3)师:你认为诗题中最重要的词是哪个?(独)3、过渡:李白“独”自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了怎样一番景象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答案吧!【设计意图】通过了解李白及李白的古诗,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古诗的兴趣。指导学生抓诗眼,把握诗歌的灵魂即情感基调,为品味意境、体悟诗情埋下伏笔。二、通读全诗明诗意,感知“独”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1)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2)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3)小组合作,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2、检查自学。(1)出示生字交流学习情况。播放课件:(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怎样记“亭”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2)指读全诗。(正音)(3)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3、师:李白在诗中写了哪几种景物?(众鸟、孤云、敬亭山。)4、过渡设疑:写景只为写景吗?我们的古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可能做出所谓的科学的解答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解读。【设计意图】指定自学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三、精读诗句入诗境,品味“独” 1、自由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边读边想象画面):(1)你想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简单地画一画。(学生自由画)(2)为什么画好多只鸟?(理解“众鸟”)为什么只画一片云?(理解“孤云”)(3)请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理解“尽”和“去”)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边说边板书:李白),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边说边板书:“独”坐敬亭山)古诗到底是什么勾起了李白的孤独?鸟飞、云去本是大自然的自然景象呀,为什么现在使得李白倍感孤独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背景资料课件出示:独坐敬亭山作于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当时距李白被罢官离开京城长安已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过着飘泊不定的生活,使李白饱受了人间的辛酸苦辣,倍添了孤独与寂寞的感情。(4)多么孤独的李白,多么寂寞的画面,齐读诗句。2、指一对好朋友互相看着对方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你和他互相看得够吗?(学生笑,理解“相看两不厌”)(2)这里除了诗人李白,还有其他人吗?诗中是谁和谁看不厌呢?(没有,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指板书)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指板书)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3)李白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鸟飞云去,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离他而去,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此时此刻,敬亭山已不仅仅是一座山,而是诗人的(朋友、知己、亲人)对他不离不弃。此时,李白对敬亭山是怎样一种深情啊!请你们读出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亲手画一画的方法,理解诗意,想象诗歌的显性画面,再由教师点拨,让学生进一步走进诗歌的意境(隐性画面),去品味诗人孤独的心境。 四、深读诗文悟诗情,体验“独”1、品读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要求想象画面入情入境地读)你感悟到了什么?(独)(1)师:是啊!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 ?(板书:独)句中的“尽”与“闲”以“动”写“静”,以“动”衬“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2)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山中的静谧,读出诗人孤独的感情。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品读后两句。 2、品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播放画面、背景音乐。想象那是怎样的一番情景。)(1)师:人山对视,脉脉含情,看似写山的“有情”,实际更是表现人世的“无情”。短短20字,诗人那孤寂无奈之情就在那静谧的场景中显露无遗。(2)指导朗读:此时你想用怎样的感情读这句诗?(脉脉含情的,孤寂无奈的)(3)师:此时此刻,在李白的眼里,山已不再是山,是可以倾吐心声的朋友,是能够诉说衷肠的知己。课件出示写话练习:李白脉脉含情地看着敬亭山,深情地说道: 敬亭山也含情脉脉地看着李白,深情地说道: (4)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诗人对敬亭山充满深情,倾吐心中孤寂无奈的感情,。3、小结:诗人借景抒情,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正是这样,诗人才投身大自然怀抱,独自一个人上山,寻找安慰。【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前面已经有了初读、深读的基础,在深读这个环节力求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精读,引领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感受诗人的心境,帮诗人诉说衷肠,达到感悟诗情和训练表达双管齐下的效果。五、拓展阅读品诗韵,升华“独”1、补充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从秋浦歌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从哪读出的?2、迁移阅读,拓展思维背诵静夜思,你想对李白说什么?背诵赠汪沦,你想对李白说什么?背诵望庐山瀑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