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皂山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阁皂山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阁皂山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阁皂山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阁皂山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樟树市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与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 阁阁皂山森林公园旅游基皂山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础设施建施建设项设项目目 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报告告 樟树市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与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 目录目录 第一章总论第一章总论1 1.1项目概况.1 1.2建设单位概况.2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目的.2 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3 1.5编制原则.3 1.6编制范围.3 1.7可行性研究结论.4 1.8投资估算及技术经济指标.5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6 2.1项目背景分析.6 2.2项目建设必要性.7 第三章市场分析第三章市场分析9 3.1投资环境分析.9 3.2供求情况分析.9 3.3交通情况和国家粮食安全分析.9 第四章项目地区概况第四章项目地区概况10 4.1区域位置.10 4.2自然环境.10 4.3气候概况.10 4.4经济和农业发展状况.11 第五章项目建设规划和产品方案第五章项目建设规划和产品方案13 5.1厂址选择.13 5.2建设内容.13 5.3产品产量.14 第六章土地利用第六章土地利用14 6.1土地状况.14 6.2投资强度.14 6.3容积率.15 6.4建筑系数.15 6.5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15 6.6绿地率.15 第七章建设方案第七章建设方案16 7.1总体规划设计.16 7.2仓储功能区方案.16 7.3生产加工工艺流程.17 7.4物流配送中心.19 第八章总图布置第八章总图布置20 8.1总图布置的依据和原则.20 8.2总平面布置.20 8.3交通运输.22 8.4给排水工程.22 樟树市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与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3 8.5消防.23 8.6供配电.24 8.7绿化工程.25 8.8采暖工程.25 第九章节能分析第九章节能分析26 9.1相关法律法规.26 9.2相关规范标准和资料.26 9.3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27 9.4节能措施.29 9.5节水措施.30 第十章环境保护第十章环境保护32 10.1编制依据.32 10.2环境现状.32 10.3环境影响.33 10.4评价与审批.35 第十一章劳动安全与卫生消防第十一章劳动安全与卫生消防36 11.1建设过程中的劳动安全卫生.36 11.2运营车间的消防和安全.36 第十二章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第十二章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39 12.1组织管理.39 12.2经营管理模式.39 12.3经营管理措施.39 12.4人力资源配置.40 第十三章项目实施进度与质量保证体系第十三章项目实施进度与质量保证体系42 13.1项目实施计划.42 13.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42 第十四章工程招投标第十四章工程招投标43 14.1招投标依据.43 14.2招标内容.43 14.3招标基本情况.43 第十五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第十五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4 15.1投资估算.44 15.2资金筹措.46 第十六章项目投资效益分析与评价第十六章项目投资效益分析与评价47 16.1评价依据.47 16.2基础数据与参数.47 16.3销售收入与税金估算.48 16.4总成本费用估算.48 16.5利润与利润分配.50 16.6项目财务分析.50 16.7财务评价结论.51 第十七章社会效益评价第十七章社会效益评价52 17.1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应对全球粮食危机保障国内粮食市场稳定的要求.52 樟树市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与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4 17.2项目的实施对调整当地粮食产业结构具有积极作用.52 17.3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52 17.4项目的实施增强了企业地区影响力.52 第十八章结论和建议第十八章结论和建议53 18.1结论.53 18.2建议.53 附表附表54 樟树市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与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5 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论论 第一节第一节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市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与开发基础设施建 设项目 二、建设单位:#省#市旅游局 三、项目负责人: 四、建设地点:#市阁皂山森林公园 五、阁皂山概况: 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市东南部,距市区 18 公里。属 武夷山西延支脉,九十九座山峰绵亘二百余里,主峰玉华山海拔 1169.1 米。总面积 6860 公顷,分福地、龙珠、玉华三大景区。阁皂 山是中国药都#药业源头,道教灵宝派发祥地。2001 年被国 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阁皂山是一座寓道教文化和中药文化为一体的名山。自东汉 张道陵、葛孝先(玄)在此修道炼丹起,葛玄演道教灵宝教义,创立 阁山宗。道书记载,汉末葛玄从天台山得到古灵宝经,于吴赤乌 七年在社会上流传开来。至东晋末叶,葛洪从孙药巢甫依托祖辈传 留下的灵宝古经大加增饰,至晋隆安末,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灵 宝度人经亦于此问世,神仙道灵宝派便形成。阁皂山因此香火炽 樟树市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与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6 盛,名噪天下,成为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唐时,被赦封为“天下第三 十三福地”。宋时与南京茅山、鹰潭龙虎山并成为全国道教三大传 圣箓地。在汉晋时期,因葛玄、葛洪两位“仙翁”在山采药炼丹,布 道行医,创立“葛家道”而驰名宇内。葛玄是灵宝道派的始祖,又是 #医药业的奠基人,因而阁皂山成为#药帮的“祖山”。千百年 来,道、药兼名。 阁皂山俗称阁山。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峰回峦复,古竹苍松、 霞蒸云蔚,引絮含烟,与“匹练横拖半天碧”的赣水相隔仅二十公里。 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善的新石器时代古称遗址筑卫城,三皇宫 等依偎其脚;与名扬海内外的吴称商代遗址,千年太平观碑等名胜 古迹仅隔江向望,一桥相通。 从 91 年起,#市积极开发,阁皂山已开始再现其历史盛况, 初步形成了一个集自然和人文景观、药道科研、度假疗养为一体的 旅游观光胜地,已列为中国旅游指南#省旅游景点范围。 六、项目总体目标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建成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综合配套的人 文和自然生态旅游体系,成为享受生态自然、欣赏自然、品位道教 及中药文化的生态、文化旅游胜地。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改善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硬件环境,以适 应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不断发展的旅游市场的需要,达到提高旅 游经济效益、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目的。 樟树市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与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7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为当地生态环境的管理和保护筹措资金, 使生态环境资源在充分保护的同时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实现旅 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七、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阁皂山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是公园主要景区、 景点的生态小径、公共停车场和公共厕所、门楼及售票房三部分。 生态小径改造 8.5 公里,新建生态小径 21.5 公里,停车场二个, 公厕四座,门楼二座(含售票房)。 生态小径改造:8.5 公里 1风门隐居崖大竹山 3.5 公里 2风门梦山 1 公里 3风门葛仙湖(店下水库) 4 公里 生态小径新建:21.5 公里 1山门鸣水桥引路松天师坛百草园大万寿崇真宫六 朝古松九龙洞揽翠亭 12 公里 2福地景区 骆驼峰风门 8 公里 3六朝古松风门镇守山江调谷上苍跃进厅 1.5 公里 停车场:2 个 1葛仙湖景区 1 个 2福地景区 1 个 旅游环保公厕:4 座 樟树市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与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8 1福地景区 2 座 2葛仙湖景区 1 座 3风门葛仙湖 1 座 门楼(含售票房): 1福地景区 1 座 2葛仙湖景区 1 座 第二节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和范围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和范围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 1国家计委19962005 年全国环境生态建设规划 2中共#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旅游发展的决定 3#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 年) 4 #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系列成果专题报告 5#市重点项目策划报告书 6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7建设部 93 城建技字第 42 号文关于市政工程设计前期的一般规 定 8现行有关设计规范、标准 9国家计委颁布的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10#市旅游局委托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技术合同 二、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樟树市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与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9 本可行性研究的范围:主要是针对#市阁皂山森林公园内文 物保护性、生态环境保护性、系统性、可观赏性、创造性、参与性开 发所展开的景区基础服务设施改造和新建景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 具体包括:建设条件、建设方案、市场预测、环境保护、组织机 构、劳动定员、实施进度计划、投资估算、资金筹措、财务评价等诸 多方面。 第三节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结论可行性研究结论 1#市发展旅游业有其突出的三大文化底蕴:药文化、道文化、 古文化,同时又有较佳的绿色环境系统。本项目利用阁皂山的人文 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为旅游发展的主线,符合#市“十五”期间 大力发展旅游的产业政策。阁皂山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生态资源, 且具有“药业之源”的药业资源及道教文化资源,是一流的养生保 健旅游、生态旅游、疗养旅游的圣地,因此其具有开展生态、文化 良好的旅游基础。是较好的溶弘扬传统文化、享受生态自然、养生 健身为一体的自然生态基地。 2目前,由于景区道路、生态小径等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尚有大 部分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还未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整体经济 优势,因此,建设此项目,可以使阁皂山的基础设施完善,方便游 客旅游,发挥丰富的资源优势,从而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樟树市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与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0 3项目采取了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与环境保护措施,针对自然 保护区的特点,全面、细致、有效地解决了旅游中可能产生的环境 污染问题。在组织结构、工程实施方面作了妥善的安排。 4本项目主要研究对象为阁皂山公园的保护措施与基础设施的完 善和建设。根据阁皂山的现状,因地制宜,在保留原风格的基础上, 均采用与当地地形地貌等和谐的设计方案。 5本项目的建成,可极大的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更有效地保护 生态环境,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同时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减少 贫困、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 6建议有关部门予以批准,尽快实施建设,早日发挥其应有的效 益。 樟树市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与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1 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提出背景及必要性项目提出背景及必要性 第一节第一节 项目提出背景项目提出背景 旅游业是兼具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四大功能的现代朝阳产 业。近 20 年来,世界旅游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2000 年全球 国际旅游总人数达到 6.98 亿人次,总收入 4760 亿美元。根据 WTO 组织专家多次预测和审定,认为国际旅游人数 2020 年将增 长到 16 亿人次,旅游创汇 2 万亿美元,国际旅游人数和旅游消费 将以 4.35%和 6.70%的增长,远高于同期的世界经济年增长平均 3%的 速度。 我国旅游业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 点。20 年间,中国旅游业从世界第 41 位排序,跃入世界第 7 位(创 汇)和第 5 位(过夜旅游人数),把世界旅游资源大国建成位亚洲第 一旅游强国。国家新旅游规划预计 2005 年旅游业总体产出达到 7500 亿元,相当于全国 GDP 的 5.8%,2020 年旅游业总产出 3.3 万亿元,相当于 GDP 的 8%.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 年中国将成为 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入境旅游人数达到 1.37 亿人次,19952020 年将以 8%的速率递增,在世界市场上将占有 8.6%的份额。如将中 国大陆与香港特区视一个整体,那么,2020 年中国将会有 1.963 亿 樟树市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与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2 人次来华旅游的客源市场,占世界国际旅游市场份额将达 12.3%, 构筑成东亚太区域的旅游主体。 目前,以生态旅游为主要形式的旅游经济热潮正席卷全球,其 发展速度之快,影响之广,令人惊叹。其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人们对这一“朝阳产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生态旅游地主要包括山地、森林、草地、各种水域、沼泽等各 种生态景观类型。这些地方的共同特征是保持着大自然的原有风 貌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有些还有丰富的人文积淀和浓郁的风俗民 情。自然生物多样性程度的高低,是衡量生态旅游价值的主要尺度。 因此,生态旅游也可称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发展生态旅游,可以 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筹集所需资金, 使环境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保护。开展生态旅游,迎合了现代都市 人逃避拥挤、污染的城市环境及紧张工作的压力而投身大自然的 愿望,使他们通过生态旅游了解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生态旅游的概念 1983 年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谢贝 瑞斯拉斯喀瑞首次提出。二十年不到,生态旅游已成为目前全球 最具有朝气和发展前景的行业之一。 “到大自然中去”成为越来越多 都市人的新时尚。据世界旅游组织估算,目前生态旅游收入已占世 界旅游收入的 15-20%。 樟树市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与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3 我国的生态旅游起步较晚,但近来发展很快,尤其是 1999 年 开展“生态环境旅游年”以后,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 新的阶段。许多地方政府将开展生态旅游作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的新的增长点加以大力推动和重点扶持。由于资源结构的特点,我 国生态旅游的主要形式是森林旅游。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各地政 府利用现有的森林资源,建立森林公园 1000 余座,经济面积近 1000 万公顷,年接待游客约 7000 万人次,年旅游收入 10 亿多元, 取得了理想的经济效益。 加速发展旅游业不仅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同时还 成为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强有力支撑。新世纪伊始,#省把加快 旅游业发展作为实现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省领 导统揽全局,把握走势,从战略高度提出生态旅游全新理念位统领, 以观光度假旅游产业为主导,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大三个创 新力度,全面提高旅游业整体素质,切实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 努力开创旅游业发展的新局面的战略决策。 人类进入 21 世纪,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以顺应国内外旅游 业发展的趋势和我省旅游发展战略,在此情况下,#市市委、市 政府抓住机遇,作出决定,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资源、产品以及 文化等各种优势,加大力度开发阁皂山旅游资源,进一步光大阁皂 山道教文化并利用阁皂山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和“药业之源”的药 业资源,大力促使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使之成为#市国民经 樟树市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与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4 济的支柱产业,为人类造福。 第二节第二节 项目的必要性项目的必要性 一、旅游发展的需要 当前世界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与咨询科 技和电子技术行业成为本世纪的三大超级产业。根据联合国预测, 中国将成为新世纪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因此,针对我国各城市丰富 的旅游资源,在城市内发展旅游业,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 点已成为新世纪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日益升温的旅游热潮中,生态旅游以其远离城市喧嚣、回归 自然返朴归真、放松心情陶治情操而越来越受到欢迎,文化旅游则 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人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也成为人们关 注的热点。阁皂山森林公园道、药文化底蕴深厚,道教养生健身和 中医药有机结合顺应了人们追求健康的需要,其集生态疗养、道教 朝觐、养生保健为一身的功能适应市场需求,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但现有的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大大限制了景区的开发和发展。 通往景区间生态小径不畅,致使公园内葛仙湖、玉华、福地景区无 法联成一线,进行整体开发。景点间生态小径还存在安全隐患。另 外,停车困难问题有比较突出,车辆不规范停放,影响景点观览, 上档次的公厕比较少,对环境影响大,游客游览心情也直接受到影 响。这些基础设施的落后,制约着阁皂山的旅游发展,若能改善基 樟树市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与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5 础设施,旅游资源将会发挥更好的效益,旅游开发也将会有更大的 突破。 二、实现#市五年计划(20032007)目标的需要 #市(20032007)经济发展计划目标是到 2007 年,实现国 内生产总值平均递增 15%,三项产业的比重在 2002 年的 31:41:28 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工业及第三产 业比重。由此,今后五年,全市的经济工作着力于推进“五个进程”。 其中之一即“推进旅游大开发,加快第三产业进程”。策应我省提出 的“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战略,抓住#市列入省城多功能区和 #旅游发展重点城市的巨大机遇,把旅游也培育成新兴支柱产 业,力争到 2007 年旅游业对 GDP 的贡献率达到 5%。 围绕“五年”计划目标,#市将加快旅游业发展列为全市重点 工作来抓,不断完善旅游设施,推动旅游经济发展。对阁皂山森林 公园的自然生态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进行严格保护、科学规划、合 理开发。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按照“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鼓 励多种经济成分参与旅游业,允许国家、集体、私营业主、外资一 齐投入,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完善配套设施,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力争在近期主要完善阁皂山森林公园景区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设 施以及配套服务设施的同时,继续开发各景点,建设形成阁皂山龙 头旅游区,带动全市其它旅游区的发展。 要完成“五年”计划目标,就必须首先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樟树市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与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6 三、充分利用资源,发展地方经济 充分利用现有的生态环境资源,开展生态旅游,是我国广大中 西部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因为多种因素的制约,阁皂山许多 旅游资源长期得不到有效合理的利用,旅游资源没发挥更大的效 益,致使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不前。 旅游经济学的观点认为,生态旅游业相对其高回报而言属于 投资较少,风险系数较小而且具有长远稳定收益的行业。是否具备 良好旅游资源,是决定生态旅游投资成败的关键因素。本项目完成 后,对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从增加当地财 政收入,发展地方经济的角度考虑,尽快改造完善阁皂山森林公园 生态旅游景区是非常必要的。 四、减少贫困,增加就业 发展生态旅游,可以将原#一部分的农业林业劳动人口转 移到以自然生态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中去,为那些由于国家林业 政策的调整,森林禁砍限伐而下岗分流的林场员工提供新的就业 机会,减少因失业贫困而可能造成的社会问题。事实证明,开展生 态旅游已成为我国林业企业摆脱困境,重新振兴的成功之路。对山 区来说,发展旅游业是脱贫致富的最佳途径之一,从而减少贫困, 促进就业的社会效益考虑,实施此项目也有其必要性。 五、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旅游业可以带动交通业、旅馆业、餐饮业、文化娱乐业、医疗 樟树市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与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7 保健、科技教育等第三产业部门的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市城市流动人口的规模越来越大,外来人员所涉及的空间范围越 来越广,各种需求与供给必然会促进#市旅馆业、餐饮业的大发 展,全国各种名菜会落户#,同时#地方特色名菜也会弘扬出 去。旅游业也必然会推动#市娱乐产业和休闲保健产业的发展。 六、加快工业结构调整 应该从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 的重要条件。旅游业能促进传统的第一、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 展和升级,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实现 #市国民经济产业结构朝如下方向演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升级,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第二产业处 于加快发展阶段,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第三产业规模迅速扩张, 地位增强,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高。 目前,#市旅游商品市场发育程度较低,品种少,缺乏地方 特色。应该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和文化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特别是 原材料优势,大力加工生产本地特色的旅游工艺品、文化纪念品、 绿色食品和医药保健品等旅游商品。#市的名牌产品可以开发 成旅游商品,并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将#市培育成为全省以养生 保健和绿色生态旅游商品生产基地之一。 七、促进农林业综合发展 1对农林业的带动作用 樟树市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与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8 旅游业发展,将大大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促使农民的观念意识的改变,有助于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农产品 的升级。 旅游业的发展会扩大农副产品的市场需求量。首先,会增加名、 特、优农产品的销售量;其次,会增加蔬菜和水果的销售量。农业 观光也已成为重要的旅游产业品类型。 #具有广阔的林业资源,但是经过多年的采伐,原始用材料 已经萎缩,加之“退耕还林”,造成林业劳动力过剩,其转岗和转型 已经成为林业部门一项重要任务。结合森林旅游的开发,部分职工 可以转岗,直接和间接地从事旅游开发经营与服务。有利于保护现 有的森林资源,维护目前良好的生态环境,使青山长在,绿水长留, 给子孙后代留下理想的生态环境。同时,发展生态旅游,可以为当 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筹集所需资金,并给林区群众带来直接 的经济收益,从而使其提高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如在林场修建必 要的旅游设施,开展森林生态、休闲和度假旅游;发展旅游商品生 产,为旅游商品生产提供原材料等。 2促进观光农业的发展 现代假日旅游的兴起,推动了城市周遍观光农业的发展。# 周边几个城市人口多,会形成假日出游市场,根据假日城市居民的 进距离出游规律,需要在#市的近郊区大力发展生态型观光过 夜和观光农业。在#市洲上乡重点发展名、优、特瓜果蔬菜生产, 樟树市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与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9 建设花卉基地,推出参与性农业项目,丰富#的旅游产品和内容。 樟树市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与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0 第三章第三章 建设条件论证建设条件论证 第一节第一节 旅游发展背景旅游发展背景 一、区域背景 1地理区位 #市地理坐标为 11500633E 11504223E,2704907N2800915N。位于# 省中部,鄱阳湖平原南缘,跨赣江中游两岸。处在京九铁路、浙赣 铁路两大干线的交汇处,发展条件得天独厚。整个市域横向最大跨 距 58 公里,纵向最大跨距 31 公里。 阁皂山森林公园处于凌云峰、玉华山、千四丘、大极峰等群山 环抱之中,辖店下、阁山镇的松湾、芦岭、大汗、花园、源江、淦上、 官堂、洞塘、石陂、乌溪、友爱行政村及阁皂山、五脑峰、官塘三个 国有林场的部分山头地块,总面积 6860 公顷,其中森地面积 5723 公顷,水域面积 500 公顷。 2行政区域 全市总面积 1290.99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40398 公顷,园地 1875 公顷,林业用地 29952 公顷,牧草地 106 公顷,城镇村庄及工 矿用地 8262 公顷,交通用地 2108 公顷,水域 16116 公顷,未利用 的土地 30282 公顷。 樟树市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与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1 全市总人口 53.5 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414 人。民族 以汉族为主,占 99.9%以上。全社会共有劳动力 28.64 万人,占总 人口的 53.5%,其中社会从业人员为 23.9 万人。 全市设有四个街道办事处,11 个镇,5 个乡,266 个村民委员 会,2549 个村民小组;40 个城镇居民委员会,360 个居民小组。农 林牧渔场 16 个,其中中央、省属 5 个(双金园艺场、#农校农场、 省荣养院农场、南铁林场、南京部队清江基地),市属 9 个(阁山垦 殖场、试验林场、原种场、园艺场、五脑峰林场、官塘林场、鱼种场、 畜牧场、粮食综合开发集团公司),其它经济类型 2 个(股份:千亩 果园场;中外合资:杨树林基地),农林科研机构 2 个(市农科所、市 林科所)。 3交通条件 #市距离#省会城市和全省一级旅游集散中心及重要旅 游区南昌市仅 90 公里,交通优势显著。 铁路系统发达,南北运输大动脉京九铁路和东西运输大通道 浙赣铁路都贯穿全境,并分别在#市设有三级站和二级站。 公路系统完善,#赣江公路大桥将赣粤高速公路、105 国道 及清高、清宜线联成一体,形成全市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新改造 的 320 国道与赣粤高速公路在#市昌傅镇形成立交,形成了 #七线穿境的对外交通格局。2000 年境内公路有 89 条,通车里 程 635.5 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 樟树市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与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2 #市水运系统便捷,全省最大的水运动脉赣江纵贯全市, 赣江航线北接长江,南达赣州。#港历来是赣江上最主要的客货 运码头之一,是赣江三大码头之一,年吞吐量 400 万吨。古时的 “十里码头”经过改造后,仍在营运之中。市境内通航河除赣江 28.4 公里外,还有袁河 57 公里,蒙河 27.3 公里。 航空运输尚未开通,目前依托南昌昌北机场。然而,#机场 是亚洲最大的军用机场,设施先进,如有必要,可实现军民两用, 而且#距离昌北机场和向塘机场较近,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市 内交通方便,市区到主要景区、景点的公路已基本上建成为油路。 因此,优越的区位与快捷的对外交通条件使得#市具备了 很强的旅游可进入性,为旅游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证条件。 二、自然条件 1地质地貌概况 #属鄱阳湖平原与赣江丘陵的过渡地带,境内以平原底丘 为主。东南部有山岭,西部和西北部为底矮的丘陵地带,玉华山为 赣中第一高峰,海拔 1169 米,有“赣中屋脊”之称。赣江和赣江河 谷由南部向北部延伸;从而构成从东南西北呈马鞍形的倾斜走向 的地势。 阁皂山森林公园地处武夷山西延支脉,赣中丘陵鄱阳湖平原 过渡地带。地层构造水系前震旦系,出露地层多为元古界双桥山群, 岩性为砾岩、沉积凝灰岩间夹砾岩、板岩等。构造行迹主要为褶皱, 樟树市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与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3 次为断裂。海槽环境下沉积的地槽型度理式建造碎屑沉积,变质深, 厚度大,故境内多呈峦起伏,山体高聋陡峭。地貌以丘低山为主。 整个公园地形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相对高差达 800 米。 2水域水系 境内有赣江、袁河、肖江、蒙河等八条河流,总长 263.65 公里; 水库、湖塘星罗棋布,水域总面积 24.2 万亩,其中河流 4.3 万亩, 池塘、湖泊 7.3 万亩,水库 3.1 万亩,沟渠、滩涂等 9.5 万亩。水库 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山前地带和西北的丘陵地带。湖泊多分布 在 赣江和袁河附近。 森林公园水源丰富。淦水河和阁水河径流经店下、洞塘水库后, 注入赣江,是森林公园的二条主要水系,此外尚有鹅溪河等 8 条支 流河乌溪等 6 个二型水库遍步公园各景区。同时,玉华、福地景区 山泉清冽甘甜,流泉飞瀑如帘。享有盛誉的九龙泉是酿造国优名产 四特酒的源泉水。 3气候条件 #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霜 期较短。年均气温 170C,一月平均气温 4.70C,极端最低气温- 11.70C(1977 年 1 月 5 日);七月份平均气温为 28.70C,极端最高气 温 370C,年平均降水量 1777.2mm,年平均蒸发量为 1556.1mm;平 均无霜期为 269 天。 4土壤 樟树市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与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4 公园土壤多由千枚岩、砾岩、片麻岩、花岗岩等发育而成。以 红壤、黄红壤为主,面积分布较广,山地黄壤和黄棕壤仅在海拔 800 米以上的山地才有少量分布。山顶土层脊薄,中下部土层深厚, 有机质含量较高,ph 值为 5.5 左右,适宜各类林木生产。 5地震 根据 2001.2.2 颁布,2001.8 实施的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 区划图 GB18306-200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相当于地 震烈度小于六度),属地震不设防区域。 三、社会经济条件 1历史沿革 据记载,自三国唐代初期,这里宫观殿堂一千五百间,有道士 五百余人,良田三千亩,道家称“神仙之馆”,一直延续至清末,历 代达官贵人、名医高士乃至芸芸众生,都川浮陆走,纷杳而至,或 布道讲学,或游览观赏,或顶礼膜拜。写记、吟诗、作赋流传于世。 解放后,1958 年在阁山寺建立国营阁皂山垦殖场,以经营传统林 业为主;1991 年设立阁皂山自然保护区,1995 年设立了阁皂山森 林公园管理处,隶属国营阁山林场管理,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并 且以城郊林场为依托,林业、城建、土管等部门共同参与规划、开 发。市政府明文规定:凡列入森林公园范围内的土地、山林、水域, 其权属不变,经营权归森林公园管理处,收入按协议比例分成,同 时要求保护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加快景区建设。通过几年的开发建 樟树市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与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5 设,公园已初具规模,获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 2经济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市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商 贾云集,市景繁荣,成为江南新兴的商贸城。 药材和酒是#的拳头产品, “药不到#不齐,药不过#不 灵”,#已成为全国药材集散地。周总理赞誉的四特酒,闻名全 国,远销东南亚。#经济的飞速发展,引起了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1987 年赋于#计划单列,1994 年特许#市成为省级开发区, 2000 年#又成为省直辖市(暂由宜春代管)。优越的政策,宽松 的环境,使#国民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据统计,1999 年全市实 现国民生产总值 19.3 亿元,完成财政收入 1.86 亿元,农民人均收 入 2378 元。 阁皂山森林公园现有职工 53 人,主要从事旅游管理和园林、 木竹生产、建材加工,1999 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 450.6 万元,实现 利税 43.4 万元,其中,森林旅游收入 250 万元。 四、基础设施概况 (一)交通、邮电 从#市区沿樟(店)阁、店松沥青公路,园内有林区公路,环 山游道和乡间布道纵横交错,把景区各景点串成一线。园内已开通 程控电话,可之拨国内外地区,移动网络已覆盖园内景区、景点。 园内水库发电,装机容量达 8000 千瓦,与园外高压输电线路并网。 樟树市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与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6 良好的交通、电讯、电力条件已发展阁皂山生态、文化旅游提供了 保证。 (二)生活设施 1餐饮住宿 阁皂山森林公园内拥有宾馆 4 个,其中高档宾馆 1 个。招待所 5 座。龙珠景区还有情侣屋 15 个。整个公园日可接纳 2000 位不同 层次的游客餐饮住宿。 2娱乐购物 公园内已有豪华舞厅 6 个,KTV 包厢 15 个、音乐茶座 2 个,美 容美发厅 17 个,商场 5 个、小卖部 20 个,能够满足游客娱乐购物 需求。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公园正在扩建避暑山庄、民俗楼,这些工 程竣工后公园功能更为完善,游客有更多的休闲和游玩的场所。 3供水 公园位于沉香溪上游合水、淦水两岸,且多有流泉飞瀑,水质 清纯、水量充沛,经抽检水中含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多种微量元素, 符合饮用水标准,各景区均建有供水设施。 五、旅游业与国民经济 国民经济稳步增长,2000 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19.3 亿元, 财政收入 18621.4 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9.95 亿元。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00 年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 13.34 亿元, 樟树市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与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7 水果产量 2243 吨,家禽出笼 500 万羽,水产品产量 2.6 万吨。 工业持续稳定,2000 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 15.6 亿元,工业 增长速度加快,比上年增长 9.4%。药、酒、盐三大支柱产业稳步提 高,发展后劲增强,保鲜设备、食品加工、建材等亦不断发展。 第三产业进一步繁荣,2000 年第三产业达 5.7 亿元,比上年 有 10 个白分点的增长。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的比例结构由 1999 年的 41.9:29.5:28.6 结构转变为 2000 年的 38.7:32.0:29.3。比较明显的 是一产比重在下降,而二、三产业的比重在增加。但是产业结构中, 二产的比重上升较快,这显示出加工制造在#的国民经济结构 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第三产业还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三分之一,作为第三产业的 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总收入为 262 万元,只占第三产业的 0.46%, 占 GDP 的 0.14%,还不到一个白分点。由此可知,目前旅游业在 #国民经济还是一个微乎其微连小产业称不上。 第二节第二节 旅游资源条件论证旅游资源条件论证 #市境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且独具特色。阁皂山是一座寓 道教文化、中药史文化及秀美风光为一体的名山。阁皂山国家森林 公园可分为玉华景区、葛仙湖景区和福地景区三个二级景区。 一、玉华景区 樟树市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与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8 玉华景区位于阁皂山的东南,层峦叠嶂,山势高聋,玉华山主 峰 1169 米,是赣中第一高峰。玉华山峰顶奇石遍布,山上林木葱 郁,山下峡谷深幽,旅游资源以山岳型和气候生物型为主。主要景 点有玉华峰观日、松湾天然“氧吧”、官圹森林浴场、汉桂飘香、回 溪月照、天池腾龙、玉郭仙祠等。是游人猎奇揽胜、避暑度假的好 去处。 二、葛仙湖景区 葛仙湖景区位于阁皂山北部和西部,为阁皂山山地与平原的 过渡带,交通便利,风光绮丽,主要景色有人工水体葛仙湖(店 下水库)、竹海听淘、候鸟喧林、珠里“小庐山”、寨笃幽壑、茶花溢 彩、堆上石牌坊、观音坛等。是观览垂钓、娱乐休闲的好地方。 三、福地景区 本区以阁皂山为中心,是本区资源最集中、品味最高的地区。 阁皂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因“形如阁,色如皂”而得名。东汉 建设安七年(202 年),葛玄到此修道,并创立灵宝派。唐仪凤年间 阁皂山被赐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宋代道教传播进入鼎盛时期,与 茅山、龙虎山并称南方道教三大名山。至今山上仍留存宫观建筑和 大量道教遗址。整个景区峰峦叠嶂,古松参天,宫观建筑与自然风 光交相辉映,体现了道教崇尚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意境。主要景 点有照门松、 “夫子”银杏、八仙谷、骆驼峰、鸣水桥、崇真宫、紫阳 书院、百草园、丹井、洗药池、捣药臼等。是溯源朝圣、疗养健身的 樟树市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与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9 好场所。 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景观资源、人文 景观资源和可借景观资源。 一、阁皂山自然景观资源 阁皂山森林公园内山重水复,奇峰罗列,瑰丽绝伦,茂林修竹, 水秀气爽,优美绚丽的自然景观吸引着日本、荷兰、美国、新加坡、 台湾等国内外八方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1森林景观 阁皂山森林公园万顷森林环峙,茫茫林海延亘,丰富的森林资 源构成了独特的森林景观。 (1)竹海听涛 竹海听涛位于玉华景区,阁水源泉贯流竹海,穿石谷、越沟壑, 常年叮咚不息;竹海中鸟鸣啾啾,虫声唧唧,与风吹林涛形成了一 种和谐的大自然涛声。游人漫步林间或停立水边,满耳听到的似是 翠竹吹箫、虫鸟击节,流水欢歌的美妙乐章。山花点缀林间,更添 景观情趣。 (2)药山拾萃 药山拾萃位于龙珠景区,千亩山林经人工培植,逐步形成药用 和观赏为主的山地园林,其中有桃花源、梅花坳、杜鹃冲、丹桂坪、 杜仲山、厚朴岭、黄柏坡、吴于沟,四季繁花似锦,药果飘香,与附 近的百草园、药苑花圃及翠湖四周的水阁亭榭交相辉映,形成独具 樟树市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与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30 特色的森林景观。 (3)红叶闹春 玉华景区阁水两岸的山峦峻岭上,生长着成片高大的枫香林。 深秋。树叶红遍山峦、映红溪流,形成“秋水婉如赤龙舞,霜叶犹胜 春花娇”的迷人景观,给人以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4)候鸟鸣林 丁仙湖北畔,有一片茂密的常绿阔叶林,每当春夏季节,成千 上万的白鹭等候鸟栖息于林间,觅食于湖畔,晨飞暮落,喧闹异常, 景致十分壮观。 (5)玉女布春 玉女布春位于翠湖东侧。玉女峰似一绿美人立于云表。春曰, 峰巅山花烂漫,像玉女绚丽的饰;山腰清泉飞泻,似玉女飘起的裙 衫。花枝旁,蜂飞蝶舞;树梢头,鸟鸣蝉唱。夏时,雨后初晴丛林里 腾起的缕缕云烟,绕峰围崖,映日遮天;涧中架起了七彩长虹,牵 水挽岩,接地连天。秋月,满山绿树挂彩,金果飘香。岗峦峰巅,红 叶点点,霜叶红于二月花。冬季,朝晖酒满林海,晶洁的雾凇折射 出晕晕花环,把玉花峰装扮得分外妖娆;冰雪初融,四季长青的阔 叶树,娇翠欲滴。传说,当年玉女奉旨下凡接司药仙子返天,见玉 女峰山水如此迷人,也禁不住驻足尝玩。 (6)古树名木 汉桂飘香 樟树市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与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31 玉化景区大汗村旁,一株古桂胸围五抱,华盖如云,树龄达 2000 年,誉为桂花王。该树虽经千载沧桑,但仍枝繁叶茂,花香四 溢。该树已列为国家珍稀保护树木。 晋松礼朝 福地景区阁山林场境内,十七珠巨松并立,一字形排遥对崇真 宫,犹如香烛插于宫门前,古称照门松。据传一千六百年前,晋代 人丁令威朝拜阁皂山时,恰好观中香烛用完,为表诚心,真人折了 些松枝代替香烛插于宫前,松枝居然成活并长成参天大树。神奇的 传说给洞天福地增添了一股灵气。 双烛照门 福地景区门庭侧,两株古松并立,像一对孪生姐妹,婷婷玉立, 高耸路旁,迎送着过往的客人。古松植于唐代, #古树志有详 载。两株古树苍郁葱萃,其中一株顶侧枝上针叶特别茂密,据传, 有缘者晚上还可看到松巢会发出线线红花。 古树护院 古树护院在福地景区紫阳书院后山,十八株参天古松高耸挺 拔,古松历经六个朝代,人称六朝松。十八株古松,像十八尊金刚, 威风凛凛,守护着紫阳书院 阆苑奇葩 阆苑奇葩是一组珍稀古树名木群,聚植在福地景区道德宫附 近,其中有宋元金桂、银桂、四季桂花、元代罗汉松,明代辛夷(紫 樟树市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与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32 玉兰)以及年代不详的紫荆、腊梅、石榴、厚朴。古树枝交叶接、浓 荫蔽日。萱草、金菊、冬青、春兰等花草散植其间,花团锦簇、幽香 四溢。园内立有清刻“桂苑宫”石碑和宋元石刻碑文,并散置古桌古 凳,供游人品茗歇息。 茶花溢彩 龙珠景区洗砂埠村前,有株高达 5 米的红山茶花树,家谱载为明代 栽植,距今 200 余年,仍枝繁叶茂,生机盎然。盛花季节,满树红花 多达百朵,妖艳绚丽,多姿多彩。 2地貌景观 阁皂山森林公园内奇峰罗列、怪石林立,深壑幽谷、飞瀑流泉, 形成峰、岩、林、洞、湖、泉、交融的奇特风光。颜真卿、周必大、朱 熹等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都为阁皂山留下了赞美的诗赋篇章。 (1)药道名山 阁皂山延亘百里,山峦叠翠,奇峰罗列。山上树木葱郁,古刹 众多,是闻名遐尔的药道名山。相传,王母在瑶池举行番桃会,职 小位卑的善思菩萨只能坐在瑶池边缘,看众仙女起舞。当能歌善舞 的司药仙子歌舞到他旁边时似要跌倒,善思赶忙起身相扶,不慎把 坐椅碰出瑶池,跌落在#城南,变成了高耸陡峭的阁皂山。善思 菩萨的失态触怒了玉帝,将他贬往人间修炼。善思收入阁皂山后, 道号葛玄,潜心修炼,四十二年后,白日飞升,重返天庭。司药仙子 舞姿欠稳,有失仪态,玉帝也把她遣往阁皂山,种植、管护药草。司 樟树市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与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33 药仙子来到阁皂山后,勤垦劳作,遍植灵芝百草。工余,救困扶危, 济世度民,数十年如一日。玉帝见她一心向善,精诚修炼,也随同 葛玄返回天庭。天下众生闻知二仙升天,不辞劳苦,赶往阁皂山朝 拜,祈求平安幸福。从此阁皂山名声大振,每逢二仙升天之日,方 圆百里的人前来朝拜。 (2)灵岩古洞 灵岩古洞位于玉华山麓芦岭村旁的峭壁内。石洞门高丈许,洞 深数里,内有地下河并诸般奇异石景。深入其境,如监瑶池龙宫。 (3)仙人着棋 仙人着棋位于龙珠景区黄家巷村后,一峰耸翠在白云缭绕之 中,四周悬崖峭壁,峰顶石坪隐然。传为晋真人丁令威与其仙侣坐 隐着棋之所。 (4)五老观天 五老观天位于龙珠景区凌云峰北侧,万绿丛中,五座山峰有序 地耸立于翠岭之上,形似五位察云观天的老人。 (5)九龙戏珠 九龙戏珠位于玉华山与凌云峰结合部。境内九峦稠叠,环控盆 地,中央突起一峰形园如珠,阁水源泉,绕峰环流。每当春里雾散, 秋高天清,但见群峰蜿蜒,环相顾应。山风聚起,九峰林涛翻滚,如 鳞甲飞动,俗谓九龙戏珠。待到谷口坝起,届时境内则成“龙珠天 湖”,景色将更为奇特壮丽。境内峰麓沟壑多产弥猴桃,营养丰富, 樟树市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与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34 能抗病防癌。成熟季节,游人可一饱口福。 (6)醉仙劈石 大极峰西有一条狭窄的山谷,是店下通往阁皂山的唯一通道。 此处峰高谷险,进山小径临悬崖、挂峭壁,穿石窟、越沟壑,崎岖陡 峭,步步为艰。游人常有“人在道上走,心在手中提”之感。出一天 门不远,一块欲裂的巨石拦在途中,裂缝很窄,仅能容人侧身而过。 相传当年八仙南海归来,途径阁皂山,见阁皂山云烟缭绕,古刹深 藏,知是洞天福地,便降落云头,信步而游。当他们来到一天门附 近,茅屋里飘出阵阵酒香,浓郁的酒香味惹得铁拐李馋涎欲滴,如 花似玉般地卖酒少女更是诱得吕洞宾仙魂颠倒。进得门来,八仙沽 酒而饮,对酒当歌,猜拳行令。怎奈吕洞宾不胜酒力,经不住少女 三斟两劝,便已醉眼朦胧,倚门而睡。醒来后茅屋不见了,身子却 被古松夹住,原来是观音菩萨捉弄他,洞宾羞愧难当。日将西落, 他们方来到巨石边,吕洞宾见石挡道,怨气难消,借着酒力,挥剑 而劈,剑起石裂,众仙穿石而过。美好的传说给景区平添几分雅趣。 (7)仙姑沐池 太极峰西南山麓,路边平整的巨石上有一圆型水池,数米见方, 泉水从盆底溢出,四时不竭。水质清明澈亮,甘甜可口。传说当年 何仙姑曾借荷花遮体,在此沐浴。据测定,池中水质含硫,可杀菌 护容。八方游客,酷爱在此沐浴。 樟树市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与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35 (8)神仙堕崖 位于太极峰上部,一条陡峭崎岖的石径直通山顶,苍鹰飞过, 也要三停三歇。传说当年张果老倒骑毛驴上山时,毛驴畏惧不前, 张果老频频挥鞭驱赶,毛驴一气之下,将张果老甩下悬崖。崖上曾 有“摔倒仙”三个字,可惜天长日久,已模糊不清。 (9)仙风透骨 俗称风车口,位于太极、骆驼两峰结合部中有一南北向的石亭, 供游人歇息。亭内四季生风,酷暑登临其境,小息顾觉暑气全消, 倘若歇久,丝丝寒气透骨,浑身树起鸡皮疙瘩。传说当年八仙攀到 谷顶,已是大汗淋漓,山上炎热,众仙闷燥难当,汉钟离却不慌不 忙,解衣宽带,取出宝扇,轻摇慢晃,顿时和风四起,众仙心清气爽。 后人曾在亭门石框上镌刻“门自云端起,风从扇底生”的门联以记 其胜。 (10)骆驼朝圣 站在蔡元村远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