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的护理课件_第1页
扩张型心肌病的护理课件_第2页
扩张型心肌病的护理课件_第3页
扩张型心肌病的护理课件_第4页
扩张型心肌病的护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扩张型心肌病的护理,2015.12.24,扩张型心肌病(DCM,扩张性心肌病充血性心肌病)是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并伴有心肌肥厚心肌收缩期泵血功能障碍,产生充血性心力衰竭。 本型的特征为左或右心室或双侧心室扩大,并伴有心肌肥厚。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或房性心律失常多见。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死亡可发生于疾病的任何阶段,什么是“扩张型 心肌病”?,病因:,1.感染 动物实验中病毒不仅可以引起病毒性心肌炎,且可以引起类似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变,近年来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本病患者的心肌活检标本中发现有肠道病毒或巨细胞病毒的RNA,说明本病与病毒性心肌炎关系密切。,病因,2.基因及自身免疫 过去认为大多数DCM病例是散发或特发的,但现在发现家族性的至少占40%60%。家系分析显示大多数DCM家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线粒体和X连锁遗传。另一方面,免疫反应的改变可增高对疾病的易感性,亦可导致心肌自身免疫损伤。,病因,3.细胞免疫 本病患者中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减低,减弱机体的防御能力,抑制性T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减低,由此发生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引起血管和心肌损伤。,临床表现:,最初在劳动或劳累后气短,以后在轻度活动或休息时也有气短,或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常感乏力。(以中年人居多。起病多缓慢,有时可达10年以上。症状以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其中以气短和水肿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体检见心率加速,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可有抬举性搏动。晚期病例血压降低,脉压小,出现心力衰竭时舒张压可轻度升高。交替脉的出现提示左心衰竭。脉搏常较弱。,治疗原则,(1)保持正常休息,必要时使用镇静剂,心衰时低盐饮食; (2)防治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 (3)有栓塞史者作抗凝治疗; (4)有多量胸腔积液者,作胸腔穿刺抽液; (5)严重患者可考虑人工心脏辅助装置或心脏移植,可以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 (6)干细胞移植 (7)对症、支持治疗;,护理措施:,基础护理(一) 休息与活动:心肌病病人限制体力活动甚为重要,可使心率减慢,减轻心脏负荷,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有心衰症状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从而改善心功能,注意照顾其饮食起居。当心力衰竭控制后仍应限制活动量,促使扩大的心脏得到恢复。,基础护理(二),(2)饮食: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饮食,以促进心肌代谢,增加机体抵抗力。避免刺激性食物。每餐不宜过饱,以免增加心脏负荷及心肌耗氧量。心衰时低盐饮食,限制水分摄人。对心功能不全者应予低盐饮食,每日摄盐量23g。对不易接受者可选用无盐酱油及食盐代用品,同时耐心向病人解释饮食的重要性,以取得病人配合。,基础护理(三),(3)保持大便通畅: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量多餐及增加粗纤维食物,必要时给予缓泻剂,嘱病人勿用力排便,以免加重心力衰竭或引起心脏骤停及脑血管意外等。 (4)吸氧:给予氧气吸人,根据缺氧的程度调节流量,护理措施,2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观察有无乏力、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水肿等心力衰竭表现;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的先兆,防止发生猝死。准确记录出入水量,定期测体重。心脏附壁血栓脱落则致动脉栓塞,需随时观察有无偏瘫、失语、血尿、胸痛、咯血等症状,以便及时处理。肥厚型心肌病应注意晕厥发生。本病猝死机会多,应备好抢救用物和药品,以及电复律等急救措施。,护理措施,3用药护理 遵医嘱用药,以控制心衰为主,同时给予改善心肌代谢药物,观察疗效及副作用,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扩张型心肌病用洋地黄者因其耐受性差,故尤应警惕发生中毒。,护理措施,4心理护理 调整情绪,促进身心休息。心肌病病人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及心力衰竭的反复出现常使病人焦虑、抑郁、甚至绝望,不良情绪使交感神经兴奋,心肌耗氧增加,护理人员应多与病人交谈,耐心解释病情,安慰鼓励病人,加强心理支持。,健康教育,一、 指导患者会调整,保持心情愉快,消除悲观情绪,增加治疗信心。 二、 1、心肌病患者宜给予低钠、低脂、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和产气食物。 2、限制钠盐摄入并适当控制水分及食量,避免发胖,以减轻心脏负担,出现严重心力衰竭或严重水肿时应控制食盐量低于6g/d。 3、注意补充优质蛋白的供给,如大豆、鱼类等,限制动 物脂肪。 4、 多进食粗纤维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排便 通畅。 5、 戒烟限酒。,健康教育,三、 1、以左心衰呼吸困难为主的患者,指导患者半坐卧位,可以减轻肺淤血,缓解呼吸困难;以右心衰组织水肿为主的患者,避免下肢下垂和某种固定姿势的卧位,应间歇性抬高下肢,侧卧位,平卧位,半坐卧位交替进行。 2、心衰症状明显,伴严重心律失常,反复发作头昏甚至晕厥的患者,嘱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一切加重心脏负荷的因素。 3、出现全心衰竭时,指导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和按摩,防止血栓形成。 4、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逐渐增加活动量,根据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制订日常活动计划。,健康教育,四、 1、告知患者严格遵医嘱服药,做好长远药疗的思想准备,不急于求成,不轻易中断。 2、等会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有异常及时就诊。 3、应用洋地黄的患者应注意洋地黄毒性反应,有症状及时就诊。 4、应用利尿剂时,应避免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血钾,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于常规治疗方法来说,内科药物治疗能够一定程度的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作用有限,而且并不能延缓疾病的进展。外科治疗效果比较确定的是左心辅助装置和心脏移植。左心辅助装置价格昂贵,并发症多,主要用于等待心脏移植的过渡性治疗。心脏移植近年来成为治疗该病终末期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但治疗费用昂贵,且供体来源有限。,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心病机制,1、促进心肌血管再生 2、抑制心肌细胞局部炎症反应 3、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4、抑制心室重构 5、旁分泌细胞因子,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通过冠状动脉直接注入到心脏来治疗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其基本原理是用具有多分化能力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干细胞)通过移植的方法,来代替功能低下或没有功能的心肌。移植细胞在心肌内分化、成熟为类似于心肌细胞收缩、结构、电生理特性的横纹肌细胞,并具有增强心功能效应。从目前资料显示,术后病人的症状和心功能状态明显改善。治疗一年以后来院复查的病人从心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有很大的提高。,治疗的方法,将抽取的少量的自体骨髓(髂骨)内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在冠脉造影时,通过导管直接将干细胞注入到患者冠脉内。,干细胞移植的优点:,1、 临床效果明确。国内外各他心脏中心散在的治疗病例显示,干细胞移植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EF值,改善心功能。 2、 治疗创伤小。骨髓抽取通过髂骨穿刺,干细胞植入通过冠脉导管,这均是安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