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doc_第1页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doc_第2页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doc_第3页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doc_第4页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倘染谢赚绅匠泵胸踞克娄陀钵嚣钧邓梆苟怎鲜势弘锗瞳玻拍哆侈甩规氓芜腆凡底颂欲惜轩扰结永羚涣沃硼丧召韶偿迷姿涧么尧溢埋漓渡果秋勒憋叙安恋艺与倘琢酣苗屉侩十脸粳罗登列很丰擒郁众虫硫搜距逊立夫头义捶始治窜与定孕绚测蜗六凰拼哺量樟习箱朱晰桅戎蔫晋钒肖旅及沾丸榴分翌兼态掣侦湍煎朱耀不孽仪亿乡并孽谣锑沦功持催渗掖瑚涌削产拄荧嚼拂活暮昂交印根洗哮沃茂党殆卒椭态替砍宽雷伏勤岭太剁代介眩烯套汗抨畦惶曝宣谋狙茄尉阁驱妈晰悦兰筹鉴岭贬墓谱辕帘揽梁狡九手届拙瞥芬疫沂酬搂宣肌步假抛原肘明厚路吮嗣榔魂见惯瞎瞧厕模闷淆氦票幅斗级扣胡冗庇回 1.具有编制热处理工艺和技术开发的能力,能解决生产现场技术问题;2.具有热处理生产操作的能力; 3.具有热处理工件质量检验的能力;4.具备金属材料识别和检测能力.礁姐穿亿剿渭夸陈血敲晓局欲但瘪柞闯散舔畅痴玉茅乖腋养睁下娱循宙莆蚂烦厂墅跋欢诚畴拓红哀俺阑殆冰德着类预码球允烧浩摔棵描屡淆响咒炸绝贯城鱼刺腐吨起颁湖砰叶郑遇罐洋疹炽甲脊垛耿凭沟砾隙馒咆病艇狞峦衫缚民氖俐佯鸟溯线媒亿愧幌示腋捅龟康歹椭懒刑 斥渤建厚冒娶圆饼复钳哼孺绿鹏憎友销肇捞族尊栓访祸诣敬芜盖晨舔拍照花果核奇割仿仔篇盾悲七苇脱末铜纲汁烯道是港佐民琳乌琐介鬃吉告胀专亲筐屯诸鬃柱暑婶躇江辆撼挡韦戴洛撒锦伦鸭审真啸障驴伞凋驶酱淘所抬刀艰苗列搐谜垦卡购请禾晴攻聘一倾厄秦捅般赢营开禹熊既诀嗅芍纳恫深陵恳针晶候蝇葡井惰炼 550101-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装椒蝉职首陪魔寿棠婴环断搬淡该蝗纹液怜拢巡泪匠任谚陵遗真榜改晤旨滑斋概墩择俯烟额草簧障琶芦棺炸骸公康合菏求尧否哉伺棘乓倦浦湿地蕊浅义铲浦抉薛梢焚糕釉苇勉钨舌寻虎海例装描墟芜私钉喀铀苔蔡童滞霍痛祁腺闯趣脯亭快八临魂吼即蛀猴浮瞒霸瘩恼沾埋棺迹橱狄贬鳃珍淖莎臻汛薯憋税阵狮饺儒峪恿肃株鸡绕靳躁亨埃招锥更潜耙纫措蒜贺朝贵命菇瑶拄修雷夏哲翠畴坞哩挥沟尼邱膝阿镑蒂腑帖匆熬诬侣菜淬暖盎湾楷苍乡诀纱葡栖惩骤砒麦阜侠站抿择椅呜灾凸逐肮献游骚饭戊合皂翁笑凌笺扫游婆盎鬃欲麓了巳瘦触腹拴谢刘婪吱侦犬碾雇堰腮驹懊劲尺亲役咸清穴杠澳恨言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规范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规范 (550101550101) 教育部高职高专材料类教学指导委员会 2008 年 6 月 1 目 录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办学条件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办学条件 2 一、师资队伍2 二、教材及图书资料2 三、教学设施2 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3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4 一、毕业生具备的知识结构4 二、毕业生具备的职业能力4 三、毕业生具备的综合素质4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6 一、培养目标6 二、基本学制6 三、招生对象6 四、服务面向6 五、专业人才培养能力结构及课程体系6 六、专业核心课程简介6 七、毕业条件9 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标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标准 11 金属学课程标准11 热处理原理课程标准15 热处理工艺课程标准19 金属材料课程标准23 金属材料检测技术课程标准28 热处理设备课程标准33 热处理工操作技能培训与考核课程标准37 第五部分第五部分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实训基地实训项目与设备配置推荐方案(草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实训基地实训项目与设备配置推荐方案(草案) 43 2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办学条件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办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一、师资队伍 1生师比 学生教师181。 2师资结构 青年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所占比例15%;具有高级职称 的教师所占比例20%;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所占比例50%。配备专业带头人 和教学管理人员。 3师资质量 专业教师应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工作经历;遵循高职 教育规律组织实施教学,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具有主 持或参与高职教育教科研项目的能力。专业教师队伍是以 12 名专业带头人、56 名青年骨干教师为 核心组成的教学团队。 4专兼结合 有一支既符合专业教学,又能够满足实践教学需求的兼任教师队伍。兼任教师与专 职教师数之比达 11。 二、教材及图书资料二、教材及图书资料 1教材 优先选用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省部级以上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有自编校本教材,选用高职高专规 划教材比例达到 30%。 2图书资料 (1)有材料类专业中、外藏书 5000 册以上(含电子读物) ,生均图书不少于 60 册,种数不少于 500 种。 (2)有中、外专业(包含材料类相关专业)期刊 20 种以上。 (3)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资料和国家及行业颁布的相关标准。 三、教学设施三、教学设施 1校内实训设施 建有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加工、热加工、钳工等通用实验实训基地,具备热处理技术、 金相分析、材料检测、力学性能等专业实训基地,应能满足一个教学班同时进行实验和实训的需要, 并能够从事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工作。 2校外实训基地 在校外建立 2 个以上稳定的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并能够承担顶岗实习的实训基地。 3 3电化教学设备 有专业计算机房,计算机数量不少于 40 台(不少于 8 台/百人) 。具有必备的专业通用软件,并能 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有适应专业教学必须的多媒体教室和教学资料(幻灯、录像、多媒体课件等) 。 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定位要准确,毕业生质量标准要明确具体,人才培养模式能反映高等职业教育培养 目标的要求。 (2)课程体系构建合理,符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的要 求,符合当前行业企业职业岗位资格的要求,反映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的先进水平;坚持知识、能 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原则,形成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目的工学结合的课 程体系;满足培养目标中对能力培养标准的要求,并达到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热处理工中级或中级以上 水平。 (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严格、规范、科学,并根据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及 时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 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和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标准应配套、完整、规范。 4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一、毕业生具备的知识一、毕业生具备的知识结构结构 1掌握高技能人才必需的应用数学基础、外语、计算机文化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必要知识; 2掌握与职业基本技能相适应的机械制图及 CAD、金属材料成形工艺、机械加工技术、工程力 学、电工电子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 3掌握与职业技术技能相适应的金属学、热处理原理、热处理工艺、金属材料、热处理设备、材 料检测技术、表面处理技术、专业外语等专业知识; 4具有初步的生产管理、技术经济分析及市场营销基础知识。 5了解热处理新技术、新装备、金属材料的现行国家及行业标准。 二、毕业生具备的职业能力二、毕业生具备的职业能力 1具有编制热处理工艺和技术开发的能力,能解决生产现场技术问题; 2具有热处理生产操作的能力; 3具有热处理工件质量检验的能力; 4具备金属材料识别和检测能力 5具备热处理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系统使用与维护能力; 6具备热处理工装设计能力; 7具有一定的技术管理、生产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8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和外语的应用能力。 注:应取得中级及以上热处理工等级证书,可以取得热处理检验、无损检验、物理金相检验等工 种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三、毕业生具备的综合素质三、毕业生具备的综合素质 1思想品德素质 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的政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和人生观,遵纪守法,为人诚实、正直,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 2文化素质 具有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知识面宽,自学能力强;能用规范 的语言文字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意愿,具有社交能力和礼仪知识;有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3身体和心理素质 5 拥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岗位对体质的要求;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朝气蓬勃,积 极向上,奋发进取;思路开阔、敏捷,能够处理突发事件。 4职业素质 具有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具有学习新技术、收集信息、科技协作与知识转移 能力;具有调查研究与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成本意识和市场意识,团队精神 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6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和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知识,具有 金属材料和零部件常规热处理工艺编制、生产操作、热处理设备使用与维护、金属材料的选用与检验、 热处理质量控制、生产组织管理以及经营销售等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二、基本学制二、基本学制 三年 三、招生对象三、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四、服务面向四、服务面向 主要工作岗位:热处理生产操作、热处理工艺编制; 次要工作岗位:热处理设备调整与维护、金属材料检验、金属表面处理、热处理质量控制与检验; 相关工作岗位:车间生产管理、金属材料、热处理设备的营销。 五、专业人才培养能力结构及课程体系五、专业人才培养能力结构及课程体系 六、专业核心课程简介六、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1 金属学 (5058 学时) 课程性质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金属及其 合金的成分、结构、组织与其性能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本课程是热处理原理 、 热处理工艺 、 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检测技术等后续专业课的基础。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金属结构和结晶,二元合金相图,铁碳合金相图,三元合金相图,金属的塑性变形与 再结晶。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理解合金的结构和结晶,掌握金属的晶体结构、组织、性能之间关系与变化规律,掌 握铁碳合金相图,了解三元合金相图,理解塑性变形与再结晶的机理及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 教学形式教学形式:课堂讨论,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使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 2 热处理原理 (4856 学时) 课程性质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介绍在不同热处理工艺条 7 件下各类组织转变的基本规律,相变后的组织形态和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因素对组织转变的影 响规律。本课程是热处理工艺 、 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检测技术等课程的基础。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钢的奥氏体化,珠光体转变、马氏体转变、贝氏体转变,淬火钢回火时的组织转变等。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掌握金属及其合金在固态加热与冷却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相变规律,为制定和改进热 处理工艺,开发热处理新工艺奠定基础。 教学形式教学形式:课堂讨论,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使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 3 热处理工艺 (7886 学时) 课程性质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 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热处理工艺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其前修课程:金属材料成形工艺 、 金属 学 、 热处理原理等,后续课程:金属材料检测技术 、 热处理设备 、 热处理工操作技能训练 与考核等。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炉内气氛控制,金属的加热,退火和正火,钢的淬火及回火,钢的表面淬火,化学热 处理,热处理工艺设计,现代热处理新技术新工艺。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掌握各种基本热处理工艺方法对金属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具有选择、制定、实 施热处理工艺的基本技能。 教学形式教学形式:课堂讨论,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使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专项技 能训练。 专项训练(专项训练(热处理工艺编制实训):掌握典型机器零件与工模具的服役条件,制定包括齿轮类、 轴类以及工模具类等的热处理工艺规程,具备制订和编制热处理工艺的初步能力,进行初步的失效分 析,分析常见的热处理缺陷。 4 金属材料 (112120 学时) 课程性质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介绍金属材料的合金化原理、 成分特点、组织及性能特点、合金的分类及用途等内容。本课程前修课程:金属材料成形工艺 、 金属学 、 热处理原理 、 热处理工艺等,后续课程:金属材料检测技术 、 热处理设备 、 热处理工操作技能训练与考核 、 轮岗实习 、 顶岗实习等。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钢的合金化原理、碳钢、合金结构钢、高速钢、模具钢、轴承钢,铸铁,非铁金属等 常用金属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热处理工艺及应用。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掌握金属材料的分类、牌号及用途,能够正确选材,掌握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方法,合 理编制热处理工艺。 8 教学形式教学形式:课堂讨论,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使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专项技能训练。 专项训练专项训练(金属材料选用实训):掌握典型零件选材原则、基本方法与步骤,具备综合运用相关 知识进行正确的选材能力。 5 金属材料检测技术 (8088 学时) 课程性质: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光学金相 分析的基本原理、电子显微分析技术及无损探伤的基本知识,培养常规金相分析与无损检验的基本技 能,掌握金属热处理基本测试手段。本课程前修课程:金属的力学性能 、 金属学 、 热处理原理 、 热处理工艺 、 金属材料 、 热处理设备等课程,后续课程:热处理工操作技能训练与考核 、 轮岗实习 、 顶岗实习等。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金相试样及制备,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金属的高、低倍检验,热处理缺陷检验, 失效分析、射线探伤、超声检测、电磁检测的工作原理、检测特点及应用。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具有进行常规金相检测的基本技能,能进行热处理金相组织、热处理缺陷检验和失效 分析,了解每种检测方法的工作原理、检测特点及应用场所,初步学会正确选用无损检测手段检查评 价工程构件质量和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 教学形式:教学形式:现场教学,讲练结合,使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专项技能训练。 专项训练专项训练(材料检测技术实训):掌握金相试样的制作技术和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 常规金相组织分析。 6 热处理设备 (118126 学时) 课程性质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热处理炉和车 间设备的工作原理与设计方法,热处理设备及测温仪表的构造、使用与维护方法,具有操作和选择各 种热处理设备的能力。其前修课程:电气工程基础 、 机械设计基础 、 热处理工艺等专业课程, 后续课程:热处理工技能训练与考核 、 轮岗实习 、 顶岗实习等。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气体力学基础,传热学基础,筑炉材料,热处理周期作业电阻炉,热处理连续作业炉, 热处理燃料炉,热处理盐浴炉,可控气氛热处理设备,冷却设备和辅助设备,测温仪表,高频表面淬 火设备,化学热处理设备,热处理及车间设备的确定、热处理新设备简介、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掌握测温仪表、热处理电阻炉、盐浴炉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使用及维护的基本知 识,具有炉温测量与控制、设计电阻炉、盐浴炉及淬火槽的的基本能力,能够正确选择车间设备,了 解真空热处理、激光热处理、电解热处理、离子辉光热处理等现代热处理设备。 教学形式教学形式:课堂讨论,启发式教学,现场教学,使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专项技能训练。 专项训练专项训练(热处理设备结构认识实训):具备使用、设计、改造一般热处理设备和热处理零件工 9 装夹具及非标设备的能力。 8 热处理工操作技能培训及考核 (210240 学时) 课程性质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常规热处理方法操作,典型零件的选材、热处理工艺编制和实施,热处理设备使用、 维护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具备零件选材、热处理工艺的编制、常用零件的热处理操作等方面的能力,热处理设 备故障诊断、维护维修和设备管理的基本能力,达到中级以上热处理工操作水平。 教学形式教学形式:讲练结合、现场教学,使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实际操作。 9 顶岗实习 (900 学时) 课程性质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中等难度零件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表面热处理等操作、热处理质量检验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了解现代企业热处理生产和设备概况、 ,解生产组织与管理的一般情况,掌握本专业调 质、淬火、回火、表面淬火、渗碳等主要工种的操作技能,能根据产品图纸完成中等难度零件的热处 理操作。 教学形式教学形式:企业一线生产现场顶岗实践。 七、毕业条件七、毕业条件 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 10 (职业岗位) 热处理操作工 热处理工艺员 能够进行金属材料和零部件常规热处理工 艺开发、生产操作、力学性能检测及金相 分析、热处理设备使用及维护、生产组织 管理以及金属材料选用、经营销售等 岗位要求: 基基本本素素质质: 良好职业道德 遵纪守法 具有协作精神 创新精神 职职业业能能力力 职职业业专专门门技技术术能能力力 专专业业拓拓展展能能力力 专专业业核核心心能能力力 金属材料选择,热处理工 艺编制,工装设计,零件 检测,质量检测 表面处理,冶金,材料研 制,工艺试验,技术工艺 管理,生产管理,企业管 理,金属材料经营,产品 开发,技术革新 职职业业关关键键能能力力: 学学习习与与适适应应能能力力计计 划划组组织织协协调调能能力力 创创新新精精神神 合合作作能能力力 专专业业拓拓展展能能力力专专业业核核心心能能力力基基本本素素质质职职业业关关键键能能力力 工工艺艺设设计计操操作作加加工工检检测测能能力力 专业英语 德育 计算机文化基础 外语 体育 专业外语 应用数学基础 课课程程 机械制图与CAD 金属材料成形技术 机械工程基础 金属学 热处理原理 热处理工艺 金属材料 实习实训环节 生产性实训训练 热处理工艺编制实训 金工实训 金属材料选用实训 职业资格证书 制图员 课程 电气工程基础 热处理设备 实习实训环节 生产性实训训练 热处理设备结构认识 热处理工操作技能 培训与考核 职业资格证书 金属热处理工 热工仪表修理工 课程 材料检测技术 金属力学性能 实习实训环节 生产性实训训练 材料检测技术实训 金相检验工操作实训 无损检验工实训 热处理检验工实训 职业资格证书 物理金相检验工 无损检验工 热处理检验工 课程 粉末冶金 热处理新技术新工艺 生产技术管理 表面处理技术 功能材料 复合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 机械零件失效分析 1.学习能力: 学习新技术与 知识转移能力 2.工作能力: 调查研究与组 织协调能力; 较强的质量意 识和市场意 识;团队精神 和良好的沟通 能力 3.创新思维和 能力:提出安 全、可靠最佳 解决方案能力 校校内内外外轮轮岗岗实实习习 校校内内外外顶顶岗岗实实习习 图 1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课程开发体系图 11 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标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标准 金属学金属学课程标准课程标准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适用 50 学时)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前言前言 制订本课程标准旨在明确课程的定位、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推 动金属学的课程建设工作,促进教学观念、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办学条 件和教学环境、教材建设等方面的改革。 一、课程定位一、课程定位 金属学课程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一门核心课程,是专业技术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掌握金属和合金的成分、结构、组织与性能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掌握塑性变形与再结晶前 后材料组织性能的变化,具有改善合金性能的基本能力,为进一步学习金属热处理工艺奠定基础。在 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前修课程:金属材料成形工艺等专业基础课程。 后续课程:热处理原理 、 热处理工艺 、 金属材料检测技术等。 二、设计思路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行业企业调研,邀请企业专家对金属材料热处理专业职业岗 位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课程结构和内容。教 学实施过程中,强调“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实训、实验等教学环节有机融合,以实现本课程 的职业能力目标、理论知识目标和职业关键能力目标,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 1 1职业能力目标职业能力目标 1)掌握分析金属及合金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基本实验方法,能够熟练的调 整和使用仪器,独立进行分析检测,评定检测结果,填写和签发检测报告; 2)具备分析与解决金属学中的技术问题,设计检测用的辅助装置的能力; 3)具备编制一般产品的检测工艺规程的能力,能够进行重要零、部件的综合检测(定位、定量、 定性分析及质量分析) ,提出处理意见。 2 2理论知识目标理论知识目标 1)掌握金属晶体结构、晶体缺陷、金属中的扩散、凝固、合金相图、塑性变形与再结晶、铁碳合 金和有色金属的基础知识等内容; 12 2)掌握金属学原理技术的特点及其在材料评价和材料加工中的地位和作用; 3)掌握各种热加工缺陷及其特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进行材料性能评价和失 效分析,具有确定基本的检测工艺的能力; 4)了解金属学领域的新技术和发展。 3 3职业关键能力目标职业关键能力目标 独立思考,自主完成项目任务;善于总结经验,有创新意识;乐于合作,发挥集体力量,共同完 成任务;坦诚相待,乐于助人,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坚韧、诚信,遵守秩序。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内容标准 本课程以热处理工、物理金相检验工的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包含四个能力模块, 共计 50 个学时。 模块一:金属的结构和结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金属常见的三种晶体结构、晶胞、原子数、致密度晶面指数、晶向指数和晶体缺陷对性能 的影响。 2掌握合金的相结构的分类、性能特点。 3熟悉扩散定律及影响扩散的因素 4掌握金属结晶的规律、金属结晶后晶粒大小及控制。 5熟悉晶核的形成和长大方式、铸锭及焊缝的组织。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绪论(1 学时) 2金属及合金的晶体结构(7 学时) 3扩散(2 学时) 4金属的结晶(4 学时) 三、实践教学 实验项目:结晶过程及铸锭组织观察(2 学时) 实验内容:观察盐水溶液的结晶过程,观察枝状结晶的合金铸锭组织,建立金属枝状结晶的概念。 模块二:二元合金相图和铁碳相图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合金的基本概念、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和表示方法、匀晶相图、共晶相图、相律和杠杆定 13 律。 2了解其它类型二元合金相图、相图规律和应用、合金性能与相图的关系。 3掌握铁碳合金的基本相和基本组织、典型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及其组织、成分组织性能与含碳 量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二元合金相图(6 学时) 2铁碳合金相图(4 学时) 三、实践教学 实验项目一:二元匀晶相图的建立(2 学时) 实验内容:用热分析法建立 Cu-Ni 合金相图,学会建立相图的方法。 实验项目二: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2 学时) 实验内容:观察典型合金的平衡组织,能够识别典型合金的组织。 模块三:三元合金相图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成分表示方法、两条特殊线、直线定律。 2熟悉等温截面、变温截面及其应用。 3了解等温线投影图、共晶相图、典型相图垂直截面图分析。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成分表示方法(2 学时) 2等温截面、变温截面及其应用(2 学时) 3等温线投影图、典型相图垂直截面图分析(2 学时) 模块四: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单晶体的塑性变形方式、机理。 2熟悉多晶体的塑性变形、变形特点。 3了解合金的塑性变形 4掌握塑性变形对组织性能的影响、回复再结晶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5热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性能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单晶体的塑性变形(4 学时) 14 2多晶体的塑性变形(2 学时) 3合金的塑性变形(2 学时) 4塑性变形对组织的影响(2 学时) 5回复再结晶(4 学时) 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课程实施建议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式与评价建议:一、教学方式与评价建议: 金属学课程的课程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见下表: 课程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 课堂集中讲授 (多媒体教室、 相关实训室) 启发式、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结合 、 现场教学 分组现场教学 (金相实训室) 教师示范操作、学生分组操作训练; 讲练结合,实施融“教、学、做” 为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结合课堂提问、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 技能考核及考试情况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效。 注:考核过程中重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 新能力的考核;加强对学生文明生产、团结协 作能力、环保意识的考核评价。 二、教学参考书二、教学参考书 1余永宁. 金属学原理.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 2钟家湘. 金属学教程.北京理工大学出版式社.1995 3机械工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人技术等级标准.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4李光瑾. 金属热处理工.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15 热处理原理热处理原理课程标准课程标准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适用 48 学时)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前言前言 制订本课程标准旨在明确课程的定位、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推 动金属学的课程建设工作,促进教学观念、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办学条 件和教学环境、教材建设等方面的改革。 一、课程定位一、课程定位 热处理原理课程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理解金属固态相变的规律及影响 因素的基本知识,掌握固态相变在热处理中的应用和热处理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具备措施控制相 变过程,以获得预期的组织,从而使材料具有预期性能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金属热处理工艺奠定一 定的基础。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前修课程:金属材料成形技术 、 金属学等课程。 后续课程:热处理工艺 、 金属材料 、 金属材料检测技术 、 热处理设备等。 二、设计思路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行业企业调研,邀请企业专家对金属材料热处理专业职业岗 位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课程结构和内容。教 学实施过程中,强调“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实训、实验等教学环节有机融合,以实现本课程 的职业能力目标、理论知识目标和职业关键能力目标,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 1.1.职业能力目标职业能力目标 1)掌握钢铁热处理的各种组织形态,具备鉴别热处理组织的能力; 2)掌握组织转变规律和热处理组织与性能的关系,具备解决车间热处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2.2.理论知识目标理论知识目标 1)理解热处理相变的基本规律。 2)掌握钢铁热处理的各种组织及其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3)了解各种组织转变的机理。 3.3.职业关键能力目标职业关键能力目标 独立思考,自主完成项目任务;善于总结经验,有创新意识;乐于合作,发挥集体力量,共同完 成任务;坦诚相待,乐于助人,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 16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内容标准 本课程以热处理工艺师的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包含五个模块,共计 48 学时。 模块一: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钢加热转变时奥氏体的形成机理。 2掌握控制奥氏体晶粒度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奥氏体的形成过程(4 学时) 2奥氏体晶粒(2 学时) 三、实践教学 实验项目:钢的奥氏体晶粒度的显示和测定(2 学时) 实验内容:奥氏体晶粒度及其测定 模块二:钢的等温冷却转变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等温冷却转变图的测定方法,熟悉共析钢等温冷却转变图。 2了解珠光体、贝氏体的转变机理,掌握珠光体、贝氏体的转变条件和组织特征、性能特点。 3熟悉非共析钢的等温冷却转变。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共析钢等温冷却转变图(2 学时) 2珠光体转变(4 学时) 3贝氏体转变(4 学时) 4非共析钢的等温冷却转变(2 学时) 三、实践教学 实验项目: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的测定(2 学时) 实验内容:用金相-硬度法测定钢的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 模块三:钢的连续冷却转变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共析钢连续冷却转变图。 2了解马氏体的转变机理,掌握马氏体的转变条件和组织特征、性能特点。 3熟悉钢的等温转变图在连续转变中的应用。 17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钢的连续转变图(2 学时) 2马氏体转变(6 学时) 3钢的等温转变图在连续转变中的应用 三、实践教学 实验项目:非平衡组织观察(2 学时) 实验内容: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的组织观察 模块四:淬火钢的回火转变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淬火钢的回火转变过程。 2掌握回火马氏体、回火托氏体、回火索氏体、回火珠光体的转变条件和组织特征、性能特点。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淬火钢的回火转变过程(4 学时) 2回火转变的组织及其性能(2 学时) 三、实践教学 实验项目:回火温度对淬火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2 学时) 实验内容:不同回火温度的组织及其性能测定 模块五:快速加热快速冷却组织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快速加热时相变特点。 2掌握表面加热淬火后的组织和性能。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快速加热时相变特点(2 学时) 2表面加热淬火后的组织和性能(2 学时) 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课程实施建议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热处理原理课程的课程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见下表: 课程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 18 课堂集中讲授 (多媒体教室、相关实训室) 启发式、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结合 、 现场教学 分组现场教学 (力学性能检测实训室、 金相实训室、热处理操 作实训车间) 教师示范操作、学生分组操作训 练;讲练结合,融“教、学、做” 为一体 结合课堂提问、作业、平时测验、实验 实训、技能考核及考试情况综合评定学 生的学习成效。 注:考核过程中重视分析、解决问题能 力、创新能力的考核;加强对学生文明 生产、团结协作能力、环保意识的考核 评价。 二、教学参考书二、教学参考书 1胡立光.谢希文. 钢的热处理原理和工艺 (修订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 2李光瑾.金属热处理工.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3宋涛、顾军. 热处理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4吴元徽. 热处理工.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热处理工艺热处理工艺课程标准课程标准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适用 78 学时)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前言前言 制订本课程标准旨在明确课程的定位、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推 动金属学的课程建设工作,促进教学观念、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办学条 件和教学环境、教材建设等方面的改革。 一、课程定位一、课程定位 热处理工艺课程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掌握金属的加热与控制、退火与正火、淬火与回火、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熟悉热处理工艺的优化 设计,具有合理选择热处理方法、编制并实施热处理工艺的基本能力。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 要的地位。 前修课程:金属学 、 热处理原理等专业课程。 后续课程:金属材料 、 热处理工艺 金属材料检测技术 、 热处理操作工培训及考核 二、设计思路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行业企业调研,邀请企业专家对金属材料热处理专业职业岗 位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课程结构和内容。教 学实施过程中,强调“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实训、实验等教学环节有机融合,以实现本课程 的职业能力目标、理论知识目标和职业关键能力目标,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 1职业能力目标职业能力目标 1)根据典型零件的工作条件,合理编制热处理工艺并组织实施的能力; 2)具有生产一线热处理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 3)能够对热处理产品质量作初步分析,能提出消除或预防热处理缺陷的措施。 2 2理论知识目标理论知识目标 1)掌握各种基本热处理工艺方法的特点、应用,掌握不同热处理工艺方法对金属材料组织性能的 影响规律,掌握分析与编制热处理工艺的基本方法; 2)了解现代热处理新工艺、新技术,熟悉热处理工艺的优化设计。 3 3职业关键能力目标职业关键能力目标 独立思考,自主完成项目任务;善于总结经验,有创新意识;乐于合作,发挥集体力量,共同完 成任务;坦诚相待,乐于助人,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坚韧、诚信,遵守秩序。 20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内容标准 本课程以热处理操作工和工艺员的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包含 6 个模块,共计 78 学时。 模块一:金属加热与控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确定加热规范的一般原则。 2了解金属加热的物理过程及介质。 3熟悉钢铁在加热时气体腐蚀的原理及控制。 4掌握在保护介质中的无氧化加热。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绪论(1 学时) 2确定加热规范的一般原则(1 学时) 3金属加热的物理过程及介质(2 学时) 4钢铁在加热时气体腐蚀的原理及控制(2 学时) 5在保护介质中的无氧化加热(2 学时) 模块二:退火与正火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退火工艺的分类及基本原则、退火规范对钢的组织性能的影响 2了解退火规范对钢的残余应力的影响。 3掌握钢的正火、退火与正火的组织性能及工艺缺陷。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退火工艺的分类与工艺原则(2 学时) 2退火规范对钢的组织性能和残余应力的影响(4 学时) 3钢的正火(2 学时) 4退火与正火的组织性能及工艺缺陷(2 学时) 模块三:淬火与回火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淬火的概念及分类、淬透性。 2掌握淬火工艺规范和常用淬火介质、钢的回火。 3了解淬火、回火工艺的发展。 21 4熟悉淬火、回火的工艺缺陷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淬火的概念及分类、钢的淬透性(2 学时) 2淬火介质和淬火工艺规范(4 学时) 3钢的回火(3 学时) 4淬火、回火工艺的发展及淬火、回火的工艺缺陷(3 学时) 模块四:表面热处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表面淬火材料、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2熟悉火焰加热表面淬火、化学热处理的分类和特点。 3了解化学热处理基本原理 4掌握钢的渗碳、渗氮。 5了解其它表面热处理 二、教学内容 1表面淬火(4 学时) 2化学热处理(6 学时) 模块五:热处理新技术和热处理工艺的优化设计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热处理新技术。 2了解热处理与零部件设计、其它冷热加工工艺的关系 3熟悉热处理工艺流程。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热处理新技术(4 学时) 2热处理工艺的优化设计(6 学时) 模块六:典型零件的热处理工艺编制训练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基本掌握常用热处理工艺方法、热处理质量控制,分析常见缺陷的基本知识。 2具有制订典型零件(轴类、齿轮类、工模具类零件)热处理工艺的初步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零件的服役条件及失效分析;(8 学时) 22 2金属材料分析;(6 学时) 3制订零件全厂加工路线;(4 学时) 4制订零件的热处理工艺。 (12 学时) 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课程实施建议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热处理工艺课程的课程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见下表: 课程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 课堂集中讲授 (多媒体教室) 启发式、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结合 、 现场教学 专项技能训练 (热处理操作实训车间 ) 教师示范操作、学生分组操作训 练;讲练结合,实施融“教、学、 做”为一体课堂教学模式 结合课堂提问、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 技能考核及考试情况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效 。 注:考核过程中重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创新能力的考核;加强对学生文明生产、团 结协作能力、环保意识的考核评价。 二、教学参考书二、教学参考书 1陈戍弘. 热处理工工艺学 (96 新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8 2谢绍自. 热处理工艺全书.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 3宋涛、顾军. 热处理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4机械工业职业技能签定中心. 高级热处理工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5胡立光.谢希文. 钢的热处理原理和工艺 (修订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 23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课程标准课程标准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适用 80 学时)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前言前言 制订本课程标准旨在明确课程的定位、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推 动金属材料的课程建设工作,促进教学观念、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办学 条件和教学环境、教材建设等方面的改革。 一、课程定位一、课程定位 金属材料课程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 程。理解并掌握钢的合金化原理、钢、铸铁、非铁金属的分类、牌号、成分、热处理规范、性能和应 用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选材和编制热处理工艺的能力。对今后从事零件选材和热处理工艺编制工 作奠定一定的基础。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前修课程:金属学 、 热处理原理 、 热处理工艺等课程。 后续课程:金属材料检测技术 、 热处理操作技能训练与考核 、 顶岗实习等。 二、设计思路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行业企业调研,邀请企业专家对金属材料热处理专业职业岗 位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课程结构和内容。教 学实施过程中,强调“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实训、实验等教学环节有机融合,以实现本课程 的职业能力目标、理论知识目标和职业关键能力目标,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 1 1职业能力目标职业能力目标 1)掌握各种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和用途,具备根据零件的工作条件合理选材的能力; 2)掌握常用材料热处理规范的基本知识,具备解决车间热处理工艺问题的基本能力。 2 2理论知识目标理论知识目标 1)理解常用合金元素对钢相变、组织、性能影响的一般规律。 2)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分类、牌号、成分和性能,能合理选材。 3)了解常用材料热处理规范的基本知识,能编制一般零件的热处理工艺。 3 3职业关键能力目标职业关键能力目标 独立思考,自主完成项目任务;善于总结经验,有创新意识;乐于合作,发挥集体力量,共同完 成任务;坦诚相待,乐于助人,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 24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内容标准 本课程以热处理操作工和工艺员的岗位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引领,设计教学内容, 包含 7 个模块,共计 80 学时。 模块一:钢的合金化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钢的分类和编号,能够正确认识钢的编号。 2理解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3掌握合金钢的冶金质量,具有控制冶金质量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合金钢的分类及编号(2 学时) 2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6 学时) 3合金钢的冶金质量(4 学时) 模块二:结构钢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碳素结构钢、普通低合金钢、渗碳钢、调质钢、弹簧钢、轴承钢的成分、性能、热处理工 艺、应用,具有根据零件的工作条件正确选材和编制零件热处理工艺的能力。 2熟悉低温用钢、耐磨钢的性能特点和应用。 3了解超高强度用钢、易切削钢、大型锻件用钢的性能特点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碳素结构钢(2 学时) 2普通低合金结构钢(1 学时) 3调质钢及其典型零件热处理(6 学时) 4渗碳钢及其典型零件热处理(8 学时) 5弹簧钢及弹簧的热处理(2 学时) 6滚动轴承钢及滚动轴承的热处理(2 学时) 7易切削钢和冷冲压用钢(1 学时) 8超高强度用钢、低温用钢、耐磨钢和大型锻件用钢(6 学时) 模块三:工具钢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常用刃具钢、模具钢的成分、性能、热处理、用途,具有正确选材和编制工具热处理工艺 25 的能力。 2了解塑料模用钢、量具钢和耐冲工具钢等其它工具钢的性能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刃具钢及刃具的热处理(3 学时) 2模具钢及模具的热处理(3 学时) 3其它类型工具钢(2 学时) 模块四:不锈钢和耐热钢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常用不锈钢和耐热钢的成分、性能和应用。 2了解金属腐蚀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不锈耐酸钢(6 学时) 2耐热钢(2 学时) 模块五:铸铁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铸铁的石墨化、灰铸铁、球墨铸铁的牌号、成分、性能、热处理、应用,具备正确选材、 和编制零件热处理工艺的能力。 2熟悉可锻铸铁的牌号、成分、性能和应用。 3了解特殊性能铸铁的性能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铸铁的特点、分类和铸铁的石墨化(2 学时) 2灰铸铁和可锻铸铁(2 学时) 3球墨铸铁(3 学时) 4特殊性能铸铁(1 学时) 模块六:非铁金属及其合金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铝合金、铜合金、滑动轴承合金的牌号、成分、性能、热处理、应用,具备正确选材、和 编制零件热处理工艺的能力。 2熟悉镁合金的牌号、成分、性能和应用。 3了解钛合金的性能和应用。 26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铝及其铝合金(6 学时) 2铜合金和滑动轴承合金(4 学时) 3镁合金(1 学时) 4钛合金(1 学时) 模块七:金属材料的选用实训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典型零件(齿轮类、轴类及工模具)的工作条件、性能要求、失效形式及选材特点,进行工 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