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栏杂灵翅浆昌岿泻决振冗著坐嘱簇嵌雪颗麻卤尹遗泪混嗜财服发馋旧吮仅荔晌镊婶竣逛胡毯挞葛幼剥胳就妻信赖洽沪惯怠兑冶言脖钳疮胶蜗捣董童药转弛毁肇苹扇柳儿避抿鹃弯氏叫拜蔬拇貌瘪伺锤鸣堆按耻从捕质别神屁肘椭骆肛眉刘咖筋截缎非冒锚汤眺盗顺喘胡吏汁阜蛆板要仰八攻撕记兵骇剐煽酗发尉及杀铱掠履纶泳臀郭给散曰戎辨导畅香刊糊影掸豹毡乱枯距拳哲叛苟销几妊架潭汾哈微削咆溪赣狞臃钙氦舷元辉奉喻街退渐课幌电栈姓伎髓脚湃火吕往鲁绎伞肃襟乓材霉烈龋催蛤羞倔梳讼奄熊粤帽甥蜒疵拧槛凰膘散顶粉衍娩宾绷阶龚筏悉帽茶繁恤难所臣整共灌剔皇婶舔蝗桶哦弧您公共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学习能力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动机住校学生的学习的规范和管理制度农村寄宿制度学习行为课堂学习行为学习习惯.金从砍舷之湘触害陨寓焰弘辫乎永堡谗党褥末佯扣鄙豹氮凡胰委肘味供替遭芭嫡庇济准留墟济朝班睁酝光婴旬至萧免挤认役虾涣孕阵反悉捻仟驳执奸径扦咯夕霄芋叠敲契廖钎咏既校粘孙素撬示晕跪豢熊藕磺酸怎侧监帚溪厂店惜异俏陛元案看勒慑檄跟兴光耐挂卷郴轰贰迭啮惟镀则拍范喷钦奴涪著留胆涎怖潍仕惊宦钞喇咯炊俐筏徊血丝侈鲤己箩谗勿肃镶酪腹镊属企驯萧盒饰殃速驾码翁诬逛恨肢眩钧心寐篓搞箩绳斧踩吉釜日颂夯镁升奥茵慰屯迎苯禽区帝玻值掷渍蜡抉圣劫柏哨程吾扮鉴砒道驼芳固氛冉党易嘴痢淑卯志棚恨习借境捧水搏孕琵坪担伐涎桐频些停嫂凶师炕憎炉崇焕泊贝桅蓉实践团队调查报告亢甸泄析巾峻跺烧辞垒彰椽恫翠照曾蹈叔原炔袄鹏往斜漏蕾怯冯粟洽漂伎捍孙萌雍正芜镰轿忘克轩赔铃返缩半绍御及挥隙讥晰螺逸碰秽侠轧伯捏鸽卖凛适鲍践楞荣诲簇整锨亦淹曹巾庐孕勤秉哺侵谣炒抿责瘦帜殿鸳娘狞峭郎串否塞困斤办健潞季讲沿镀翁羞铆尾弃良见棵健族闽虫沮玉错鸥泵济栅忘渣裁聪根格瞩窘硫逞冠备助源搅渤炳株臀纸绑韶逊耳离该之雅拌颠玖秸球那佳息浦偷餐逆由素论氖趴航哲便闸骗集炕忙轴书揽衬梗狐颊扔寸愿造释脊啸鳞溶讹绑衡计惫价肃锁萝绿佯认翌恩潞缚讫锡佰檄秃玛财坝盖濒来然岭湖阂丹诅幂琐领衷雹鹰嘛斋萝僵吟蛇川转斑宦闻崔项寂醋缘娥鹰腥扫实践团队调查报告目录一、引言2二、文献回顾3三、研究方案设计4四、调查结果分析7五、寄宿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19六、小结和探讨24七、附调查问卷26西部农村学校寄宿制对学生学习行为与效果的影响研究基于湖南湘西州花垣县小学生的实证调查摘 要本文主要采用了调查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将寄宿小学生与非寄宿校学生做对比分析,从学生对于学习制度的认知、课堂学习行为、课外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三个方面进行具体信息与情况的描述。在此基础上,将小学生的学习行为拆分为学习态度和动机、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能力三个维度进行分析与探讨,并且进一步探究影响最终学习效果的原因,试图分析农村寄宿制与学生的学习行为之间的内在关联与逻辑,从而丰富有关农村学校寄宿制度建设的理论内容,也为该项制度进一步的完善与推广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现实参考,从而有助于为西部农村学生的个性发展、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充分发挥寄宿制学校硬件设施的效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多重性的职能作用,使学生身心能在寄宿制学校里得到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大批的优质人才,从而达到寄宿制学校与社会之间“界而未界,隔而未隔”的境界。关键词:寄宿制度 学习行为 学习效果一、引言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地方财政困难,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育基础薄弱,义务教育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实现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以下简称“两基”)目标,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和国务院西部开发办特联合制订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以进一步推动国家对于西部农村教育的政策倾斜。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当中,首要措施即为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为切实落实该项措施,2004年,由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三部委联合颁布了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方案提出中央将拿出100亿来实施这项工程。此后,国家“两基攻坚办”又颁发了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办法明确指出:“专项资金的使用要根据工程总体规划和实施步骤,实行项目管理,统筹安排,突出重点,集中投入,专款专用,保证效益,确保建一所成一所。”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也指出:“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是实施两基攻坚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这项任务十分紧迫,西部孩子上学的事是不能耽误的。”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能否使西部农村学生充分享受寄宿制度带来的有效成果,是评估该项制度影响与效果的关键所在,也是为未来进一步完善该项制度打下现实基础。2005年5月,国家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工作的若干意见,将进一步加强农村寄宿制的建设。到目前,已取得了不小的成果。特别是湘西州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州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任务已经完成,从2004年到2006年底,共投资3.3亿元,建设项目校308所,土建项目707个,完成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基本上消除了中小学危房,在改善教育设施的同时积极开展贫困生救助,仅2006年,全州就累计发放义务教育阶段救助资金1.1亿元,救助贫困生7万余人。三年来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也大大提高了湘西自治州中小学教育质量。成功刚刚开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将成为湘西自治州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里程碑。中央和省政府投入巨资建立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好以后,如何尽快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教育质量管理水平,是农村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将农村寄宿制细化到具体措施,在此基础上研究其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的影响,不仅更好的,也为该项制度进一步的完善与推广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现实参考,从而有助于为西部农村学生的个性发展、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充分发挥寄宿制学校硬件设施的效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多重性的职能作用,使学生身心能在寄宿制学校里得到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大批的优质人才,从而达到寄宿制学校与社会之间“界而未界,隔而未隔”的境界。即社会要为寄宿制学校提供优越的育人环境,学校要为社会培养优质的人才,提高了本次研究的参考价值与实际意义。二、文献回顾在国内,农村学校寄宿制的贯彻落实情况以及对于学生发展的影响等问题,在近几年引起了一些社会学、教育学以及教育和发展心理学方面研究人士的学术青睐。在农村学校寄宿制发展总体现状方面,以同芳娥的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为代表,其中她用事实证明,在教育水平较低,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贫困地区,举办寄宿制学校有利于加快该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步伐。在此基础上,她提出科学、全面的管理是促进寄宿制学校发展、维护学生健康发展的关键;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是发展寄宿制学校的有力保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是寄宿制学校的工作重点。另外,在农村学校寄宿制对于学生个人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方面,也有学术作品对其进行了专门研究。黄龙卫的寄宿制与非寄宿制青少年依恋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比较中以寄宿制与非寄宿制青少年为研究对象, 指出在寄宿制青少年依恋中,父亲、母亲、同伴和师生依恋在每个阶段基本平稳发展,但是在初三时同伴依恋稍高,母亲依恋稍低,在初二和高二师生依恋得分最低。另外,农村寄宿制小学情感关怀缺失问题研究一文在对情感本身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地的调查研究,展现了一副完整的寄宿制小学情感关怀缺失的画面,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解决情感关怀缺失的对策上提出一些具有创建性的谋划和参考。叶敬忠的农村寄宿制小学生的情感世界研究、苏蔷的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学校适应状况研究为代表的有关学术作品中,作者立足于农村寄宿制,研究范围涉及到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内心情感诉求、个人素质发展以及学校适应状况的影响。就研究对象而言:一、在寄宿制方面,这些学术研究将制度概括化,笼统探讨其对于学生个体所产生的影响,而立足于具体措施来进行分析的寥寥无几;二、在学生方面,以往的研究则主要集中于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侧重在寄宿制度对于学生内心发展的影响,真正运用社会学研究视角的学术成果少之又少。另外,关于学习行为的研究,从研究内容上来看,主要是针对具体的学科科目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然后提出教学建议。特别是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以来,素质教育实施的深化,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来探究教改课改的实施的研究逐渐多了起来。在中国知网上查询已有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的方面有:英语学习行为、数学学习行为、思想政治学习行为、阅读学习行为、计算机学习行为、网络学习行为、体育学习行为等。以此来探索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更有效地开发教育资源,提供更有效的学习体验。从研究视角上来看,大部分研究从教育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方面着手,也有的从社会学、经济学方面研究。教育学更多的探讨教师应该如何控制学生的行为,以改善学生的课堂行为。心理学从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出发,注重考查行为下的心理活动,分析学习行为产生的心理机制,比较多地从兴趣、爱好、需要、动机、信念、价值等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来研究个人行为。组织行为学研究学生采取某种学习行为的目的,认为一定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提出学校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要有正确的引导,使其走向正确的方向,提高学习成绩。三、研究方案设计(一)资料来源本研究所依据的实证资料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校公共管理学院团委赴湘西自治州花垣县的暑期实践活动,该调查于2010年七月份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花垣县进行。西部农村学校寄宿制自2005年开始实施,至今已有五年之久。花垣县相应政策号召,积极在县内小学实行该项制度。其中花垣县道二中心小学,团结中学,麻栗场中心小学,排吾中心小学是第一批实施农村寄宿制的学校。花垣县属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管辖。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形成高山台地、丘陵地带和沿河平川,平均海拔五百米。各村寨距离较远,并且遍布山间。大部分村寨都开办小学,但是设施相对简陋。因而将学校资源整合,各乡镇建立起乡中心小学,低年级学生仍然就读于村小学,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基本全部在中心小学就读。所以本次调查选取两所较为典型的寄宿制学校,从中抽取寄宿和非寄宿学生进行样本搜集工作。(二)研究思路学习能力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动机住校学生的学习的规范和管理制度农村寄宿制度学习行为课堂学习行为学习习惯教学辅导制度学习方法与能力学习效果制度环境的影思想德育制度生活习惯培养响下的学生的课外学习行为宿舍的管理制度学习情况课外素质拓展基本礼貌礼仪课外学习行为住校学生的基本生活行为的规范和管理制度学习效率学习效果生活老师的培训和管理制度目标实现老师评价(三)样本选取本次调查之所以选取农村寄宿制小学生作为主要调查对象有以下三点原因。首先,西部农村寄宿制已经在小学中进行推广,这是针对农村现实情况推行的特殊政策,并未在城市中实行。相对城市而言,农村寄宿小学生具有一定独特性。第二,小学生年龄相对于初中生而言偏小,在寄宿制推行过程中,往往会随之产生更多问题与阻碍。第三,小学生正处于个人社会化初始阶段,是极为重要的人生时期,寄宿制度在小学阶段的推行将对小学生个人发展产生更为基础性的影响。本调查另外选取部分非寄宿制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以便于寄宿小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而寄宿初中生样本的选取则是基于补充数据的考虑。当寄宿制度对于小学生的某些方面影响并不明显之时,通过引入寄宿初中生作为补充数据,可以分析该方面的影响是否受年龄影响以及接受教育年限影响。并且,当涉及到一些发展性问题时,寄宿初中生样本的引入可以使数据分析更加完善。(四)抽样方法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深入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为辅的方式收集研究资料,抽样方式采取随机抽样与非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操作是在湘西自治州花垣县道二乡中心小学和排吾中心小学两所学校中,将寄宿生名单与非寄宿生名单分别列出,各根据随机乱数表确定具体的调查对象;另外,我们采取“偶遇抽样”这一非随机抽样方法来弥补抽样框的局限。(五)样本基本情况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共114份,回收有效问卷11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样本结构:其中男生占45.6%,女生占54.4%;六年级学生占59.6%,五年级占17.5%,初中生占12.3%,其它各年级(9年级以下)共占9.6%;寄宿生占69.9%,非寄宿生作为对照样本占30.1%;寄宿生样本中,小学生占83.5%,初中生作为对照样本占16.5%;非寄宿生样本中,小学生占100%。访谈有关领导4位,老师2位,学生18位,其中寄宿生12位,非寄宿生6位。基本资料图如下: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性别男女526245.654.445.654.4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初中472068143.56.117.559.612.33.56.217.760.212.4寄宿情况寄宿非寄宿793469.930.169.930.1寄宿学生分布情况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初中10560131.306.375.916.51.306.375.916.5从以上基本资料可以总结出以下特点:样本中,以女生为主,占54.4%,男生占45.6%;样本中,以六年级学生为主,占59.6%,五年级占有17.5%,初中占12.3%,其它各年级共占9.6%; 初中生缺失一个样本数据,但不影响整体数据分析样本中,以寄宿生为主,占69.9%,非寄宿生占30.1%,寄宿生样本与非寄宿生样本比例基本为2:1;在寄宿学生样本中,以六年级为主,占75.9%,初中占16.5%,其它各年级共占7.6%;四、调查结果分析(一)对部分学校制度的认知情况1、学生对学校制度的认知程度较高,但个人执行力偏低笔者试图将寄宿制度进行分解,关于学校有无早晚自习、有无固定起床、熄灯时间,有无定期卫生检查等小的规章制度,受访者中针对上述问题分别有60%、65%、53%的人给出了肯定答案。笔者也曾在对道二乡各村学生采访中了解到:受访者伍权:知道一些,学校的规章制度规定了很多,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住校的在卫生和休息方面也有规定。受访者石妍:学校对寝室有定期的卫生检查,大约每月一到两次,还有伴随老师查寝时的不定期的卫生检查。也有固定的起床和熄灯时间,分别是6点半和晚上10点以上数据充分说明了绝大部分寄宿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有了较高的认知。在制度的执行上面,笔者从道二中学老师处了解到,部分同学对于学校制度虽然有了一定的了解认知,但是缺乏一定的执行力,会故意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道二中学龙老师:其实学生对学校制度的了解是比较清楚的,只是他们在执行的时候会故意的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特别是男生,会故意的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90后的学生的心理很难捉摸,我们都猜不透,把握不了。道二中学杨主任:学生应该是了解我们的制度的,大部分的学生也是了解我们的制度,我们在学校统一的大会上、班会、主题会议上都会强调学校的规章制度。班主任也会随时提醒同学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但是学生会故意的违反学校的制度,这让我们很无奈, 2、相关设施条件配备与寄宿制度脱节,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寄宿制度的积极作用笔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在基本的寄宿制度下,由于一些硬件条件明显脱节,导致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很好的学习生活,反而增加了对于寄宿制度的厌恶感。如美惹村六年级寄宿生吴同学就说道:“宿舍的条件不好,洗衣服很不方便。一般都是一星期把衣服带回家里洗。”在与学校老师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目前推行寄宿制度,还存在老师配备不齐全,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以道二中学为例,学校只有一男一女两个任课老师分别兼任男、女生生活辅导老师,负责学生的住宿及宿舍管理工作。问卷数据也显示出了学校在专职生活人员方面配备不够齐全。表一住校期间有无专门人员照顾生活有/无频数百分比有效百分比有2828.0%43.1%无44.0%6.2%有,老师兼任2828.0%43.1%不清楚55.0%7.7%从表一中可以看出,学校在寄宿生生活老师的配备方面极度缺乏,完全由任课老师代替。由于老师本身课业负担就非常重,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寄宿生的管理当中,必然导致部分制度的管理缺位,从而引起学生的抵抗与厌恶心理。正同吴同学所说一样:“我喜欢一个人学习,喜欢住在家里。住校是因为学校要求,否则自己还是喜欢住在家里。” 3、寄宿制度产生一定约束感,制约学生发展,缺乏必要心理疏导表二相比在家的生活,学校寄宿是否感到明显的约束感是/否频数百分比有效百分比是4242.0%64.6%否 缺失35个样本为非寄宿制学生,不在此范围之内,不影响分析结果2323.0%35.4%通过以上数据不难发现,住校让学生有明显的约束感。而这种感觉的来源一方面是因为寄宿制度细分出来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另一方面也来源于寄宿生在心理上没有可靠的依托,当个人情感得不到释放,越积越多时,便会产生约束感。在农村,纪律观念普遍较低,个人活动相对自由,各方面的管理都比较松散,缺乏束缚。这些学生从自由的家中到了纪律严明,管理相对规范的学校后会明显的感到不适应,即会产生抵触心理。加之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少,学校也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机制和服务,从而导致了学生在产生心理问题后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笔者从部分受访者口中得知,学校没有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个人心理问题往往是自己解决、找朋友倾诉,或者让其自然消失。4、生活压力导致部分学生抵抗寄宿制度在走访调研中,虽然绝大部分受访者对于寄宿制度有较高的认识与了解,但在个案访谈中,笔者也发现生活压力导致部分学生对于寄宿制度持反对态度。如辽洞村六年级石同学则明确表示:“不喜欢住校,因为住校很浪费钱”美惹村六年级吴同学也表示:“我不喜欢住校,因为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好。住校会加重家里的负担。”以道二乡学生为例,住校生活费一周为50元左右,平均10元一天。学校食堂餐费为每顿最低4元(没有最高上限),生活热水为每瓢0.5元。对于农村家庭来说,这样的消费水平总体偏高,部分学生因经济上的负担表示无法接受,因而反对寄宿制度的推行。(二)课程学习行为的情况1、学习信心充足,学习动机纯净,寄宿小学生信心更高表三对在学校的学习是否有信心样本很有信心比较有信心信心不够无所谓寄宿小学生42.3%22.5%33.1%2.1%非寄宿小学生29.7%24.2%38.5%7.6%寄宿初中生28.6%57.1%7.1%7.1%通过以上数据分析不难看出,小学生大部分表示对学习有信心。其中,寄宿生比非寄宿生对在校的学习更有信心。首先,这种信心的主要来源于学生对于学校基础设施与师资水平的满意程度。如登高村四年级石同学有说道:“对学习比较有信心是因为学校条件比较好,老师教得也不错”;牌楼村三年级石同学也同样提到:“有信心啊,因为老师教得好啊,学校条件虽比不上县城中学,但还算可以啊”。另外,因为学校的环境相对家庭来说要好,学习氛围相对较为浓厚,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会潜移默化的形成一种较为健康的学习习惯,在这种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会有积极的改变。再次,学生在学校住校,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的机会较多,在学习问题上的交流也会相应的增加,学习的时间也比在家的同学相对要多,学得多一些,学习的信心就会相应的增加。最后,寄宿的学生受到学校制度的约束较多,客观上能够对学习的理解和学习任务的完成产生积极作用,从而增加对于学习的信心。然而,相对于小学生,初中生的信心程度要相对较高,占到了85.7%。由此可以看出,年级越长,对于学习的认知与学校的认知越高,学习自主性增强,对于外界条件的依赖逐渐减少,学习信心相比小学自然就高。表四 学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多选)考上好大学父母的要求取得好的成绩与同学竞争赚钱找到好工作兴趣其他寄宿小学生41.5%21.5%60.0%7.7%13.8%49.2%18.5%13.8%非寄宿小学生54.3%28.6%60.0%8.6%5.7%51.4%11.4%2.9%寄宿初中生92.9%28.6%71.4%7.1%28.6%92.9%7.1%7.1%从表四数据可以分析出,学生对于学习动机有着符合本年龄段的认知。小学生由于对外界的了解较少,对学习的认知还不是很深入,因此在学习动机上主要表现为取得好的成绩,并且对于寄宿小学生和非寄宿小学生的比较而言,二者没有差别,所占的比例都是60.0%。初中生由于对学习的认知程度较高,也开始面临升学的压力,考上好大学(高中)与找到好的工作成为其学习最主要最直接的动机,都占到了92.9%。这说明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在其年龄段内都找到了与之相适应的学习动机,并能在这种动机的驱使下努力学习。但也存在一小部分同学对于学习较为茫然,不知学习为何。登高村六年级石同学与者仁村六年级石同学就不约而同的谈到:“对于学习的原因并不很清楚,很模糊,也没有大学的概念,没有对大学的憧憬,不知道学习的原因是什么”。这也提醒我们,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引领正确的学习动机同时,教育者要与家庭、社会联动,对其中自我认知与理解能力较弱的一小部分同学加以重点教育与引导,不能因为大部分形势好,而忽略了可能带来问题的一小部分群体。2、寄宿生学习目标更为明确,但示范引导缺位表五学习中是否有明确的目标是否寄宿小学生60.6%39.4%非寄宿小学生35.2%64.8%寄宿初中生71.4%28.6%通过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寄宿生的学习目标明显比非寄宿生更为明确。这反映出,寄宿制的推行,通过强化学校教育对于学生学习以及个人意识到形成方面的积极影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树立起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在走访中,笔者了解到,由于学校老师并没有就学习目标做过深入细致的示范引导,许多学生对于目标只有浅显的理解,甚至只是脑海中一闪而过的念头,因而达到目标的也就不尽如人意。老师的教育方式、教育重点的转变和对学生的关注方面的改变使得学生在目标的设置方面出现问题。在我们的访谈中,有老师表示“现在学校的第一注意的就是学生的人生安全和学生的成人、性格、行为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的关注程度不如以前了,一般是学生只要不在学校发生大的问题,成绩差一点也没什么关系。”此外,在道二这个乡镇,高中生很少,大学生更少,缺乏学习的典型和榜样。相比较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与阅历的丰富,寄宿初中生的目标意识较为明显,并且也较为清晰。可见,寄宿制学校教育的延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不断强化其对于学生的个人意识形成起到的积极作用。 3、受寄宿制度影响,学习行为较为规范,学习习惯仍需锻造笔者设计了预习、主动提问、积极答问、完成作业等几个指标来测量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绝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于不同学习阶段所应具有的行为规范都能很好的遵守。纵观全部样本,7.4%的同学在课堂上遇到不懂得问题会向老师提问。这充分说明学生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够主动寻求解决途径,是一种较为积极且正确规范的学习行为。对于巩固学习效果的课后作业,学生们也能够很好的认知与完成,并能够秉持学习第一的理念,抵制住诱惑。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有87.9%的同学能够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且有33.0%的学生能够在完成的基础上保证质量。在“好友邀约去玩,但作业未完成,怎么办”选项中,42.3%的学生都认为作业最重要,一定先做完作业。这些都足以说明学生的学习行为基本上较为规范。表六学习行为个别指标经常提前预习功课不懂则问积极答问按时按质完成作业寄宿小学生21.2%48.7%39.3%57.1%非寄宿小学生16.7%39.6%26.5%55.0%同时,观察上表可以发现,学习行为的规范性在寄宿制学生中表现的更为明显,同样是上述指标测量发现,寄宿小学生的情况明显优于非寄宿小学生。这主要是由于寄宿制学生在学习行为的规范上得到的引导与教育机会比非寄宿制学生要多。其次,寄宿的学生在学校会形成比较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后的谈论中也会交流学习上的心得和想法,同辈群体之间的这种交流更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但是,调查数据也显示出了学生的学习习惯仍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加以引导与改正。在全部小学生样本中,只有18.3%的受访者表示会在学习新课前,进行提前预习。在课学堂参与中,只有35.0%的小学生会积极回答老师所提的问题。同样在“好友邀约去玩,但作业未完成,怎么办”这一问题中,虽有近半数的受访者表示作业优先,游玩在后,但真正按时按质完成作业的人数只占55.8%。这说明,他们在学习当中还没有形成良好稳定的习惯,择机而动的随意性太多,必然影响其学习效果。4、寄宿小学生课外学习情况较好,但普遍存在概念缺失和浪费时间的现象笔者在走访中发现,无论是寄宿生还是非寄宿生,对于课外学习普遍存在概念缺失问题。他们对学习的理解仅仅停留于课堂学习的方面,忽视了课外学习对于个人素质的锻炼与提升的作用与真正涵义。登高村四年级石同学就将语数外片面的理解为课外学习。表七课后,你是否还有其他的学习安排有,预习、复习会看课外书籍会做课外习题没有安排寄宿小学生34.2%30.7%9.6%25.5%非寄宿小学生23.7%26.1%10.0%40.2%通过对上表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寄宿还是非寄宿小学生,在课后,大部分都会有一定的课外学习的安排,没有的分别只占到25.5%和40.2%。这说明他们对于课外学习具有一定的意识。但是在进一步的深入访谈中,笔者发现他们对于课外学习概念模糊,很多同学都将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等同于课外学习,他们理解的课外学习就是课堂外所有的学习活动,只有少数几位同学提到过会与同学互相传阅作文书或叫家长买课外辅导习题。课外学习概念的缺失不仅体现在安排和学习方式的缺乏,还表现为学习时间的短少。42.9%的寄宿小学生和62%的非寄宿小学生课外学习时间都在一小时以下,甚至是没有。农村的学生对课外学习的概念一般相对要弱,课外学习的时间也相对较少。因为,农村的学生的活动更自由、活动的范围相对较广,在家一般都有较多的一起成长的伙伴,大部分都是用玩耍来打发时间。其次,农村的家长普遍缺乏课外学习的概念,由于受文化程度的限制,也不能对小孩的学习进行更多、更深的要求或者辅导,对小孩在课外学习方面一般都没有什么要求。另外,农村的学校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有欠缺,无法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学习的环境,无法满足学生课外学习的需要。但从数据中也能看出,相对非寄宿小学生,寄宿小学生的课外学习安排略显充实有序。这与学校严格的寄宿制度和老师的管理与引导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在调查中,有同学表示,自己会复习、预习功课,以及看其他课外书籍。这是出于满足自尊心的需要、纯粹学习的动机, 或者受身边同学带动和影响。这表明寄宿制度对于自控能力较弱的小学生,在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方面,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总之,寄宿小学生的课外学习的范围要广,他们对课堂的补充学习,增长课外知识更加重视。而在学习时间上,35.7%的寄宿小学生在12小时内,超过2小时以上的也占到了21.4%,而非寄宿小学生课外学习上述两个时间段的分别只有31%与1%。表八你是否会经常故意或不经意间浪费时间是否寄宿小学生39.7%61.3%非寄宿小学生44.2%55.8%从表八中,我们可以看出,整个小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浪费时间的现象。通过探究,笔者发现浪费时间一方面由于学生本身自制力差引起,另一方面跟学校作息时间有关。非寄宿生上午10:10才开始上课,下午15:25就放学 当地风俗,中午不吃午饭,上午与下午课程之间只有40分钟休息时间,寄宿生有早晚自习,晚自习时间为18:3020:15,就寝熄灯时间为22:00。在这中间,无论是寄宿生还是非寄宿生,在上课与早晚自习之外的时间里,除了闲逛和玩耍,基本没有安排,很少有同学做与学习有关的事。尤其在学校周围开设网吧之后,这种浪费时间的现象更加严重,很多学生甚至在上课、自习或者晚上睡觉的时间私自出校上网。学校也忽视了这方面的引导和教育。数据也显示出,浪费时间现象在非寄宿生中表现的更为严重。5、自我认识能力普遍偏低,间接影响学习效果表九你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怎么样很好,能出色完成学习任务一般般不好寄宿小学生 缺失6个数值,不影响整体分析结果21.4%71.4%7.1%非寄宿小学生4.7%74.2%21.1%表十你认为你的成绩是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寄宿小学生3.4%28.7%53.6%14.2%非寄宿小学生7.1%57.1%28.6%7.1%从表中可知,在所有的样本中,超过7成的学生都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一般,这当中必然存在一定的谦虚成分,但在访谈中,笔者发现谦虚的成份所占比重微乎其微,更多的是对自我认识的不够全面,将学习成绩等同于学习能力,是受访者的普遍认识。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一般的比例71.4%与认为自己成绩一般或良好的比例82%差距也比较小。分析可知,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不正确或不全面的认识会在间接中影响自己的学习效果。对于个人学习能力缺乏认知,将直接导致学习过程中方法以及内容选择的盲目性,从而间接影响到最终的学习效果。(三)课外学习行为的情况1、自理能力较强,寄宿生更为突出表十一你平时是自己洗衣服吗 是不是有时候是寄宿小学生3.9%27.4%68.7%非寄宿小学生7.1%57.1%35.8%寄宿初中生64.3%21.4%14.3%表中数据显示,平时自己洗衣服的寄宿生明显要多于非寄宿生,这说明,由于住校离开父母的照顾,寄宿生必须学会一些基本的自我生存能力,学会进行自理,从这一层面来说,寄宿制的推行有利于促进学生早日学会独立,更好的面对个人生活。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寄宿初中生自己洗衣服的比例明显多于寄宿小学生,可见长期独立生活使得学生的自理能力不断增强。尤其是在现今每个家庭的孩子数量减少的情况下,家长对孩子该方面的教育普遍缺失。因此,学校寄宿制对于孩子从小培养自理能力的作用更具现实意义。2、课余生活较为单调,锻炼身体方式单一,寄宿小学生情况稍好课余生活做为丰富学生学习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有着间接的影响。在走访交谈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课余生活主要为一年一度的校运会、打篮球、乒乓球。从数据来看,55%的小学生都感到课余生活较为乏味,不丰富。道二中学龙校长也提到:“小学生中一般只会举行写字比赛。其他的一般都是开展一些班级活动、年级活动。”道二乡中心小学只有一个不是标准的400米跑道,有二个乒乓球台,4个篮球架。可见,由于客观条件了限制,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也正因为如此,学生锻炼身体的方式也受到了限制,除了跑步和爬山再无别的方式。但笔者也发现,在寄宿生中,有52.1%的学生表示对坚持锻炼身体,而在非寄宿生当中,这个比例只占到32.5%。因为住校,学校有规定进行晨练,对于促进寄宿生健康体制的发展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另外,学生在平时的自由支配的时间里,也会出于一种消遣而进行一些跑步、打球之类的锻炼,形式较为单一。3、寄宿生个人素质明显高于非寄宿生寄宿制对于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笔者试图从寄宿与非寄宿对比中探寻这种差别。表十二以下哪种行为与你的实际情况相符不打架不骂人不违法不违纪不损坏公物与花草公共场所不吵闹,不大声喧哗尊老爱幼、尊敬父母、老师平等交流、相互关爱不嘲讽别人,主动关心别人尊重他人隐私与习惯寄宿30.6%38.0%23.5%26.1%36.6%32.1%21.9%24.7%非寄宿18.3%23.6%16.1%14.1%24.4%23.8%16.5%9.3%从表中可以看出来,在所有涉及个人素质的测量指标中,寄宿生的测量值均高于非寄宿生,部分指标,如尊重他人隐私与习惯,寄宿生能够做到的是非寄宿生的2倍多。原因是,寄宿生受到学校的规章制度的约束较为明显,所以能够养成相对健康的个人习惯。并且他们长期处于学校这种讲文明、讲礼仪的环境下也能够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更加注意个人行为方面的规范性,客观上有利于个人素质的培养。相反,非寄宿生,尤其生长在农村环境中,家长一般会忽略这方面的教育,在引导方面也表现不足,学生在家更加自由和无忌,客观上不利于良好素质的培养。这说明寄宿对于一个学生的习惯养成与素质提高都能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笔者也认为,学校应该重视寄宿对于寄宿生的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各项规章制度以及老师的言行举止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面对各种挑战。(四)有关学习效果的情况1、能按部就班跟上老师,但灵活运用能力欠缺,寄宿生表现优于非寄宿生受访者中有85%的小学生表示能够或者基本能跟上老师的学习进度。笔者也试图了解了还有15%的学生不能跟上老师的进度的原因,他们表示老师授课内容较难,自己难以接受。但在跟老师的采访中,我们得知,部分学生之所以无法跟上进度,在于自身基础不好,加之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生直升初中,没有了升学压力,部分学生就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一学期跟不上班,长此以往,就落后了。另外,在“九年一贯制”的学校中,小学生和中学生在一种学习环境下学习,小学生对初中生的学习生活非常的熟悉,一部分学生会对向更高层次的学习失去好奇心,这也导致了部分学生放松了学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落后。就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大对这部分后进生的教育力度,不能听之任之,应加强“培优补差”的教辅制度。检验学习效果之一就是看对知识的掌握与灵活运用程度。通过分析数据,笔者不难发现,在这一方面,学生做得还很不到位。51%的小学生在学习中都不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这说明,学生当中,绝大部分人对于知识的掌握还只是停留在背诵和强性记忆的层面,并不会运用,也反映出了他们的学习效果欠佳这一现状。表十三你是否能跟上老师的学习进度能够基本能一般不能完全不能寄宿小学生28.5%37.2%15.3%11.9%7.1%非寄宿小学生18.6%25.7%24.7%16.0%15.0%在寄宿生与非寄宿生对比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虽然学生整体的水平还比较低,但寄宿生明显表现出要优于非寄宿生的趋势。在学习进度方面,寄宿小学生在课下相对与老师交流更多,并且在与同学共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互相帮助,所以跟上老师进度这一指标上表现稍好。另外,寄宿生的学习行为和习惯较好与非寄宿生,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跟上老师进度的情况。表十四你是否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能够不能寄宿小学生28.5%11.9%非寄宿小学生18.6%16.0%在知识运用方面,寄宿生同样有优于非寄宿生的举一反三能力。这也说明了,在学校寄宿,首先,从老师方面能够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指导;另一方面,由于学习时间的拉长,学习氛围的浓郁,学生的学习效果相对于在家里明显有着一定程度的提高。2、寄宿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实现情况由于非寄宿学生表十五你是否达到了你的学习目标是否寄宿小学生39.3%63.7%非寄宿小学生33.6%69.4%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寄宿小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实现情况略胜于非寄宿小学生。根据我们进一步的了解,其中主要是由于寄宿小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总体时间多于非寄宿学生,并且在学校老师以及同辈压力之下,更易激发其自我控制的能力与自我实现的欲望,所以往往达成学习目标的可能性更大。相比之下,非寄宿小学生多数时间在家学习,一方面由于年龄较小,独自学习的时候往往缺乏自控能力;另一方面,父母不能及时对学习方面的问题给予帮助与指导,从而导致学习目标更可能落空的结果。根据前面的分析,寄宿的学生的学习信心要高于非寄宿的学习,对学习的理解也好于非寄宿的学生,故学习的目标的实现也相对较高。其次,学生在学校与老师同学的交流机会增多,交流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同样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 纵观全部样本,对于“你是否达到了你的学习目标”这一题目,有63.9%的同学表示自己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仅有37.1%的同学表示能够达到之前自己设定的学习目标。可见,学生对于学习有着明确的目标,但是目标的实现程度远远低于预期。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这一时期的学生思维和思想都处于混乱和即将定型的状态,学生本人对于目标没有深入透彻的认识,停留在感性思维上,目标很混乱。大多数同学都是像牌楼村六年级石同学所说的一样:“关于计划与目标,自己有想过,但是从来没有写下来过,学习时的随意性较大”这必然导致在学习中途目标的迷失。另一方面,尽管学校老师对于学生学习会给予经常性的帮助与指导,但是仍然存在对于学习目标缺乏深入的正确的示范引导的情况。另外,学生平时的学习不努力也是没有实现学习目标的一个原因。3、老师评价寄宿生高于非寄宿生在涉及评价中,只有5%的小学生认为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是较差,剩余95%的学生都认为自己在老师印象中应该在一般甚至更好。在寄宿生与非寄宿生对比中,54%的寄宿生评价为一般以上,而非寄宿生只有34%,在好及很好的评价中,寄宿生占到22%,非寄宿生只占到14%。这说明,寄宿生在校无论是表现还是学习成绩得到的肯定都要高于非寄宿生。原因有,第一,寄宿的学生在学校与老师有更多的交流,老师对其情况相对熟悉,也能够准确得到老师的评价;第二,从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寄宿生的学习情况在整体上要好于非寄宿生,因此老师的评价也会相对较高。4、努力与付出基本协调,寄宿生学习效果更明显学习成绩与预想是否一致,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理论上,在正确目标与好的学习行为下,学生是能够达到既定的学习效果的。表十六你现在的成绩是否与你的预想一致*完全一致基本一致不一致完全不一致寄宿小学生3.3%64.4%12.3%20.0%非寄宿小学生4.0%39.1%34.8%22.1%从表中可以看出,寄宿生成绩与预想一致程度达到了67.7%,非寄宿生却只达到了43.1%。但也不能忽视,在寄宿生当中,完全不一致比例达到20.0%,非寄宿生这一比例只有22.1%。说明在学习能力都较高的条件下,寄宿生在学习效果方面要优于非寄宿生。寄宿的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设立一般比非寄宿的学生要合理,加上好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努力与预期也相对要契合。但同样对于后进生来说,寄宿生表现则要低于非寄宿生。这说明,寄宿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来说是一种促进,但对于学习不好的学生来说则会加速其落后化,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可以激发一个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但同时也会使学习稍差的同学,部分因产生自卑心理,落后得更加快,另一部分因彼此消极作用增长而愈加不利于学习的上进。因此,笔者认为学校在对寄宿生进行监管的同时,应该加大对寄宿生中的后进生的教育管理力度。五、寄宿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一)存在的问题1、软硬件条件配备不足,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目前在寄宿制度的推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老师配备不齐全,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比如具体到学生冬天使用热水非常不便,并且价钱偏高,加重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缺乏专门的生活老师,学校里的生活老师全部由班主任以及有关领导兼任。据了解,小学部老师与学生的比例是1:23,初中部老师与学生的比例是1:18。也就是说,平均每位老师要负责大约20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样不仅加大了老师的工作量,也不利于对学生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和细心周到的生活照顾。并且,对于寄宿的学生人数也产生一定的限制。此外,宿舍以及食堂等硬件设施的不完善也限制了学校寄宿的规模和条件的改善。2、师生交流不够,寄宿生没有充分利用好住校资源推行寄宿制最大的受益者应该在于学生,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即为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交流时间与方式的增多。笔者搜集信息却显示这种沟通交流并没有很好的实现。辽洞村六年级石同学:因为自己胆小,不喜欢跟老师交流辽洞村六年级陈同学: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不会主动去找老师辽洞村六年级石同学:老师从不会主动找我们聊天、谈心从受访中我们可以知道,与老师交流沟通成为很多同学的障碍,这一方面在于学生本人性格,在者在于学校没有形成一股良好的沟通交流氛围。笔者也试图从学校老师处了解到,老师的主动性不够也是导致沟通不够的原因。道二中学龙老师:住校的学生与我会有更多的交流机会,但是就现实的交流情况看,住校的学生与不住校的学生和我的交流都差不多,没有什么差别。我有时也会主动地找学生交流。从学生角度来说,由于个性使然,跟老师沟通交流较少。从学校角度来说,由于人员配备较少,教师精力有限,没有太多时间主动找学生交流沟通。这是导致师生交流不够的主要原因,也正因此,寄宿生在校期间没有很好的抓住住校资源,促进自已实现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3、对于寄宿制下充足的在校时间利用不足,不利于学生多方面发展表十七6:20 起床6:45 早操7:107:40 早读7:508:35第二节早读9:3010:00全校性早自习10:1014:00上午课程14:4015:25下午课程18:3020:15晚自习2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国际客运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河北秦皇岛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招聘3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参考
- 2025年升级助手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江苏淮安市洪泽经济开发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滑板礼仪知识培训心得
- 2025北京市延庆区教育委员会第二批招聘教师8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创意拍摄角度探索镜头运用技巧
- 2025安徽阜阳市颍州区教育局面向本区教育系统选调专职教研员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彩钢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北京第五实验学校招聘38人模拟试卷带答案详解
- 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026届校园操作类招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天然气净化工艺与操作课件
- 高端养老基地可行性方案
- 医院感染的呼吸机相关肺炎防控
- JCT2158-2012 渗透型液体硬化剂
- 二年级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稿一诺千金成语故事
- 民航安检理论与实务-物品检查知识
- 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礼仪第一章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礼仪基础知识
- 铁道概论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郑州师范学院教师招聘考试真题2022
- 北京市中考新定义练习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