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我在考研 2012年全国考研人数约为160万,而毕业的大学毕业生约680万,相当于每4个大学生中就有一个报考硕士研究生。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正确对待:一方面是时代在呼唤高端人才,另一方面是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发展为普通化后不可避免地带来本科学历缩水的问题。市场条件下高学历人才相对而言更具竞争力,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就像现今的房地产市场,高房价背后透漏的是高需求。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需要大量的住房,目前明显是供小于求。同时也存在行业内幕,炒房、暗箱操作等情况也极普遍。这些问题部分是由市场化衍生而来的,法律法规能将其逐步完善,但不能因此就不买房。在此就不再啰嗦。我叫郭文文,湖北师范学院生物技术专业,我报考的是清华大学生科院。这篇文章姑且可以算作是一篇励志类的文章。我在此想将自己的考研心得及复习规划与大家分享。1. 考研的思想准备跟大多数人一样,大一、大二只是听说考研,动过这方面的念头,但只是想想而已,基本将时间用在学习、学生工作、读书等方面。我深知大学学习资源的宝贵,太早就准备考研只会限制自己的视野,因为大学本事就是个通识教育,就是不受专业限制,各方面的知识都得了解一些,以开阔眼界,启发心智。但专业知识的学习也不能放松(因为这是我们的特色),也不要局限于课本之内。我是学生物学专业的。当年上大一、大二的时候也从网上论坛中看到各种关于生物专业如何烂,如何不好就业的观点,起初也倍感懊恼,甚至厌倦看书,觉得看了也没用,陷入一片茫然之中,不知道该怎么办。但当课堂上听老师说他的科研、出国访问的经历,又倍感欣喜。所以我觉得,向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很容易被各种不同的观点、思潮所左右,进而影响自己的心情、行动。因为我们缺乏阅历且知识有限,对问题不能做合理的判断。就像我看郎咸平的书感觉社会太黑暗,有厌恶感,而当我听著名书画家范曾在“中国书法之美”的访谈中讲到中国传统文化曾经惨遭践踏而如今又成为民族自信心的支点时又感到强烈的名族自省,中国依然在不断做出改变。如此极端的两种思想源于对中国的不了解。然而学生的经历毕竟有限,如何弥补这种缺失?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书以获得间接经验,所以大学期间我看的书还算可以,政治、经济、传统文化、哲学、自然科学、书法、美术等方面的书籍都有涉猎。卡耐基的书曾经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说,当你感觉失意,心生懊恼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转移注意力。通过学习、工作来分散注意力,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很多时候当你为某事心生苦恼的时候,其实那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要仅仅囿于自己的小世界,徒增烦恼。等我们懂得很多东西的时候,发现那些事情根本不值得一提。说这么多其实想说,专业不能成为限制你学习的障碍,突破专业的限制才能获得广阔的天地。我想农民工从来也不会遭遇专业不对口的问题,但他们始终在为家庭奋力拼搏,有时我们不妨做个农民工(当然现在叫城市建设者);你所身处的环境也不应该成为追逐梦想的包袱,逆境或许促就了你的成长,我们同样可以有所追求,也应该有所希冀。我们已身处一个浮躁的年代,舒适、安逸的生活为人所习惯,开始成为时代的符号和人们追求的东西。人们开始不相信“逆境出人才”这样的话。所以我激励每个人抛开各种束缚,真正从提高自身的学识、能力着手来适应这个社会,因为无论世界怎么变,知识是不会贬值的。所谓热门、冷门只是一种舆论导向,关键在于自身,也就是人的因素,因为什么事都是人做出来的,只是做好做怀的区别。我再把话说回来,大一、大二的经历决定我大三以后的人生轨迹。从大二下学期开始到大三上上学期结束的约一年时间里我是在实验室度过的。跟着考完研的师兄师姐做实验,了解到很多关于考研的宝贵信息。两年半的学习经历加上我掌握的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使我在大三的时候有底气报考清华,之后就从未动摇过。我的学习在分数上表现得不是十分优异(前五的样子),但我相信考研是个系统工程,是一砖一瓦搭建起来的,之前的种种荣誉只会成为前进的负担,所以我一直是坚定地前进着,忘记很多东西,轻装前行。正式准备考研之前,我还是在按正常课程作息时间安排学习,通过上网了解清华的各类信息。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总的来说,思想经历了迷茫挣扎平静坚毅的过程,但这是必须经历的,且是逐步过度的,只是我将这之间的时间差尽量缩短,腾出时间来做很多有意义且自己不曾接触的事。所以我要感谢我的专业,它让我具备危机意识。花比别人多的时间来做事情,何乐而不为呢。2. 正式准备我是从大三以后的那个暑假开始正式(也就是“入住”图书馆考研自习室)准备考研的。暑假前一个月有半个月回家了一趟,所以前一个月算是耽误了。本来不想耽误的,因为有一些事要处理。但后来想想也没什么,先放松一下嘛。我寝室有个室友,考山东大学生科院,从二月份(也就是大三下学期始)就开始准备。由于战线拉得太长,后期出现了疲惫状况,经常就是睡半天觉学习半天,学习状况不怎么好,我不赞成这样。在我看来,考研时间只要规划好,注重总结归纳,合理分配时间,五个月足矣。我就将近用个五个月。150天的拼搏,现在回想起来是一笔财富,是我大学以来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3. 各科复习战略3.1 政治 对于政治而言,我的一个学长说过一句名言,“只要你是个中国人就不会挂”。想想的确如此,但政治得高分比较难,尤其是选择题,所以有“得选择题者得天下”的经典名言。大题你是无可奈何的,拿2012年考研为例,“预测题”、“押题班”基本失效。我是没有报任何辅导班的。考前我的同学给了我一份海文“钻石班”(学费在10000以上)的押题,我连夜看了一下。第二天几乎没有碰到,“中国共产党三件大事”倒是有,但是没有一本参考书没有这个题,也就是是个人都知道的问题。你可以看辅导班的宣传广告,如“热烈祝贺命中8道题”,估计你从来都不会见过诸如“去年点题1000道,成功命中8道”这样的广告。同学们,0.8%的命中率还有脸出来炫耀,请同学们细细体会。话虽如此,报班是大势所趋,挡不住的潮流。我在这里又想多说两句。为什么如今的高校辅导班如此盛行?原因是辅导班跟命题组专家、高校等教育机构已经形成一条行业链,这条链在如今这种不正常的教育制度和大环境下驱使着考研机构动用一切资源搞信息、搞原题,这也和学生们普遍存在的对原题的钟爱心理暗暗相合,所以学生是被绑架了的。即使知道是个骗局,也要花钱去参与,因为大家都这样。我也不想多说,如果你想报班,就报个强化班,让老师领着你进入,之后就是自己的事了。学习是自己的事,不要寄希望于辅导班。如果你没报班,随便找本参考书、上网看看就行,关键学习它本身就不是个投机行为,这一点似乎很多人都忘记了。言归正传,对于政治而言,复习要在把握重点的前提下讲求全面。比如2011年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很多人说今年不会考,我也一样,可2012年偏偏考了,这就没办法了。但面面俱到又是不可能的,因为政治复习时间每天不会超过3小时,前期更短。所以说全面可能对于选择题比较合适。比如2012年选择题考了签订条约等纯历史性的问题以及毛泽东的游击战等,这是我们平时很难顾及到的,所以要全面。而对于大题,30字/分钟的书写速度使你根本没有思考时间,那时只要你脑中想到的句子都往上写,字写好答满就行了。我很多同学政治大题背了很多,答题的时候还是很吃力。归纳一下:选择题,全面、仔细;大题,高屋建瓴,掌握脉络,学会用自己的话复述,建立逻辑框架,坚决反对死记硬背。参考书籍:红宝书(7月份,买一本去年的,当教材用,其它的书也行)肖秀荣1000题(8、9月份先做,配合着看书)大纲解析(11月份左右出版,主要看新增知识点,意义不大)历年真题(时间不限,掌握答题思路)风中劲草(12月份,这本书必买,后期就主要看它了)四套题、序列三、20天20题、模拟题等(1月份,这些东西你懂的)。3.2 英语a) 阅读最重要。开始要精读,一字一句都弄清楚(大概训练23个月),慢慢要规定时间(一般1518分钟比较好)。黄皮书要重点做,真题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我从8月中旬开始做真题的),要做3次以上,每次做都要有不一样的体会和收获,分析命题思路、出题陷阱等。b) 排序在阅读训练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才能做好这道题。当然排序里面也有一些技巧,可以买一本讲的较简略的参考书,掌握一些常用技巧即可,因为最终还是取决于你的阅读能力。c) 翻译、作文在最后一个月要强化训练,也就是动笔。作文可以早一点准备。作文一定要自己动手写,配合参考书,整理出属于自己的模板。我在考试之前大约写了30篇作文,真题10年都写完了,写完再改、背。记住,一定要自己写!d) 完形填空我发现这10分是用来练手的,不必太在意。有时瞎蒙比认真做得分还高,所以我是无能为力的。基本上就是最后做了一下,效果也不好。考试的时候有时间就做一做,没有就随便。我统计了一下,选20个D平均对57个,自己看着办。e) 单词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早、中、晚各一次,每次1020分钟。寻找属于你的最好的记忆方法。推荐滚雪球式的记忆法。总之,英语学习重在基础,贵在坚持。起初一定要打好基础,这样才有坚持下去的勇气。我一篇阅读有时全错,有时全对,波动很大,这是正常现象,不要影响心态。相信只要你基础不是很差很差,一步一个脚印,不投机取巧,英语是没有问题的。参考书籍:(用的基本都是黄皮书,还不错,比较接近真开始)基础100篇(认真做)提高冲刺篇(编的不怎么好,我没有做完,也没有时间,因为最新做的是石春祯的,编的不好,就换张剑的了,他的书还可以)历年真题解析(3次以上,花的时间最多)作文书很多,买一本就行。3.3 专业课专业课(我考的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学两科)给人的感觉就是多而杂。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把握知识脉络及出题思路十分重要,因而真题是专业课复习的重中之重,想尽办法都要弄到。对于真题的利用,刚开始可以只看题,不做,把握命题方向,进而指导专业课的复习。教材是必须看几遍的,这在于自己的水平。看教材的过程中要做笔记(亲手做笔记才是自己的),同时要配合做习题对知识进行巩固强化。等教材看的差不多了,就可以开始做真题了(一般在11月份)。做真题不等于做题,要透过一个知识点往外发散。我有时一个题可以做几个小时。比如做蛋白质的相关题,除了静态部分的,还可以联想到动态部分蛋白质分解代谢,蛋白质合成、对基因表达的调控等知识点,运用这种联想记忆的方法效果比较好,且可以达到温习的效果。所以真题我做了一个多月。到了12月份,开始查漏补缺,又看了一遍书,解决一些平时没有看到、没有弄懂或不会做的问题。真题到最后还要做个一两遍,这个时候就要背诵记忆了,主要是为应付考试的。由于专业课很多考细节,所以对于一些琐碎的小知识点(如生化中有一句单独的话“脂肪酸的分解是肝脏的主要功能方式”,就这么一句话,也没有解释为什么)要准备一个小册子记录下来,标上出处,以后方便复习、查找。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再好的记忆力,也抵抗不住时间。专业课的复习过程中有很多的小窍门帮助我们记忆,一定要重视,主动去发掘、实践。总结起来就是:真题是线索,教材是基础,习题是辅助,归纳总结是关键,及时复习,综合运用各种小窍门帮助记忆。4 常见误区 复习一门完成后,再复习另一门。一般一门功课复习完大约花费12个月,这就相当于复习完的功课有接近2个月不会再进入你的视线,需要你回头再复习,但那时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显然事倍功半。我的建议:课程复习进度的确分轻重缓急,但只要你开始一门功课的复习,就不要中断,只需要在时间分配上进行调整即可。 有时让人头疼的但比较重要的知识点,看过一遍就不想看第二遍了。我们常有这种心理暗示:这个知识点看过我就应该知道,不用再经历一遍痛苦。其实,一个知识点如果不及时复习,长时间不见就会忘得一干二净。我在看普通生物学神经、血液循环部分时,刚开始看不进去,就放下了。循环看第二遍时,勉强看完了,第二天早上就又看了一遍,并画出了示意图,过两天再看一遍,关上书,脑海中回想一遍,直到现在还记得。神经部分就更要命,但它是清华近年来的热点。6页纸我看了七八遍,还画了示意图。结果考试最后一个论述题考了“副交感神经如何影响心脏的收缩频率”,我考前还在看神经部分的内容,不能不说我是幸运的,两个知识点都考到了。但如果我没有花那么多时间在这两个知识点上,没有对出题方向的琢磨和把握,即使出到相关的题,也写不出来,不是吗?这些东西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没法动笔,没得商量。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些问题似是而非,感觉知道,见过,但写不出来,模棱两可,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对知识的及时复习十分重要。 拿着师兄师姐的笔记、参考书等资料感觉自己什么也不用做了,读读背背就好。不错,笔记是背的,考试的很多内容也是背的。但别人的笔记是自己阅读教材时留下的属于自己的精华,是进入专业知识这座殿堂后带出来的东西,是有血有肉的。过早的依赖这些东西使你丢掉了通向这座殿堂的入场券,你的知识就不是一个有机的体系,很多感悟也是无法获得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说得一点也没错。 对别人的笔记要合理利用,我个人觉得只需给你精神上的激励就行了,“别人能做这么好,我也可以”,其他的价值真的不算大,希望大家要看清楚这一点。 变化大于计划,学习不需要规划。考研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会做一些规划,但发现总是会被一些事干扰或者计划不能完成,于是就放弃规划了。初始做规划的时候,由于我们对自身情况不了解,肯定会出现计划与实际不相符的情况。但是慢慢地,我们要根据自己的看书速度、生物钟、轻重缓急、优势劣势等各方面的因素,在深刻总结自身的条件下,做出合理的适合自己的规划,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规范自己的行为,建立中长期目标,坚定信念,这才是规划的真正意义。由于考研的时间有限,人的精力有限,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分哪几个步骤,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哪些这个月做、那些下个月做,时间怎么分配才最合理,这些问题都是要在全面了解信息,了解自身的情况下进行设计的。如果不规划,想到什么做什么,一方面影响效率,另外,当看到别人走在自己前面时,必然产生慌乱情绪。如果自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恐惧源于对未来的不可预期。 专业课复习时,上午一门,下午一门,效果差。科学研究表明,交叉复习有利于学习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入职安全规程培训课件
- 俱乐部饮水安全培训课件
- 狂犬病暴露后免疫球蛋白浸润注射护理查房
- 新质生产力光刻技术
- 绍兴流动广告管理办法
- 税收专家团队管理办法
- 2025年中医内科经络穴位定位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考试题及答案
- 分子云动力学-洞察及研究
- 出租车安全管理培训心得
- 2025年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乡村医生理论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桥式起重机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统编版新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6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数学第01讲 导数的概念及其意义、导数的运算(复习课件)
- 涪陵殡葬管理办法
- 2025年工会财务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火力发电企业电力监控系统商用密码应用技术要求》
-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2024研究生考试真题(附答案)
- GB/T 13925-2025铸造高锰钢金相检验
- 2025年石家庄市市属国有企业招聘笔试考试试题(含答案)
- 外研版(2024)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 1-Unit 6全册课文对照语法填空+课文原文+中文翻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