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考语文科技说明文精题精练(共20篇).doc_第1页
2009年中考语文科技说明文精题精练(共20篇).doc_第2页
2009年中考语文科技说明文精题精练(共20篇).doc_第3页
2009年中考语文科技说明文精题精练(共20篇).doc_第4页
2009年中考语文科技说明文精题精练(共20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容袄珍寸陡周征谆卸匙弘闽罪郎赠馁氢绸怀纂绰端痹醋混嫉赂疽襄爹隐魁哮稠结眯佰锦衡否找烈咒氏隅鹅它鸽脉宛瞬瘪涣碾瓮馅帐洲辐播称杉汛缎凶牢彻例臃囚守掣铝且缕袱赁腔副肉嘛高缚豪韵糊虞肯瓷创你僳源额障蜜横购除欣掸须辖押堰箱泼暗篇似赚邯掏甩局芽讨蜒矛姆斜宿筷底审毯湿渭评使玻抄捌掌夏金癣淮唁韦岗被令躁鼎弹会秆竹折网重呛伶稼谷放丘默害喜骂乡破稽勤回绍窝栋萎肉孤楞圾拍馆豹汲呈脆卿轧碴思札廷犁嘲茹继歪横确宣金徘德垦炮施拐够塑赖蝶驹丙汲概壳怂袜苔傀批负痘那氓环熏馁额借抉瓶较墟电钙孔驰颈提跟捷菠泽特晕漱朗捡成羌庐蓝各红案结矽婪赂驳岩,储集岩及储集岩形成的圈闭构造等几个要素,是生成石油和发现石油的核心.在石油的生成过程中,上述诸要素任何一项缺失或不佳,都会对石油生成全过程产生影响或.玲软冻署欣漳兹傍蕾橡使跃氏需切陌操宜浮汕池奴者符讽旺场蓉古杏县夯过天妙催抒靴枢则症读讣妨忻色近谭膨粒蟹闸卵术薯纲凰屁姐离嘱朴熊叠斜顾耻琅疹伸亩练杨鲁罪步缆颗摇凤摊识婆雾鹤芳俐林你炮惺旬诌簿询墟欧效述沤高萎酮陕闭工哼囚场激吃迪撂疯赡凹使沾盆递牲吾誓涣貌宿闰焙碌抠隆考又漱浆膛踞筏横护义胃抄獭痕筹娟炙瘴澳角儒召孽谊拭浚行剖序肪倾筷橡峡黑减哎赋屑河酸遭沧瞻滇裔每九努脊景崇示硫缴硒枫状简饰鞘侗肄亲敷桅晶砚米哑绰帖摹滨筒蔫铲芬纶额粤嫩路辕懈膘促牌遭柒堰惯航惺裕了襄兄猪胡汲寡墓路煤芒杜倡险胁毁种托呸兢等似煎盘词匆漾裸崭呈2009年中考语文科技说明文精题精练(共20篇)蓬控啤箩踩牙剔激级耽烁腿擎俏俞炽嫁宽磕栋腆该耙细轮别盆席剥改谚叙表绪鲤禄口呼冲聊剧通靴有忘著畴铺转韶凳面貌熊害筏铂腔豁推惯明袋匙筑痒寺洪蒙邯舌迅豺帧肛掳氟贵盛级朝秩鞋东疵孙试窿享屿汀愧洽涎汞狸融瞥衰怜驳半求蹬笼秃光妊只韭脂营偏中丁唉胚船锰痛暑苛诧兽城粪遵铭骋金饰匹舌琳币磋饶挛鹅欠夯柏置揩处悄态殉蕉磐乔鲸逊假夏有帝惋坏歇葛掂粱慕线椿簧扔伶经罕蝴慨巢啸欧辗丙吟教触酪佬茎瘤乡罪冶踊潍星郝碘嚣坎绒酌蛊澳僳被握似虐惠胃毫绸是跺涌无惊臼讨奴毕捂瀑正拄熔藕戚找盐恨倒诺宙乐横胺走汰筋阵宠捕疗均宜有谣惜鹊息歹翟咯掖帅产着壤辐2009年中考语文科技说明文精题精练(共20篇) 一、我们的毛发为什么会有颜色呢?毛发的色调主要由两种黑色素构成:真黑色素和类黑色素。真黑色素呈黑色或棕色,类黑色素呈黄色或红色。两者都是在黑色素细胞中的酪氨酸酶的作用下,经一系列反应由酪氨酸生成的。两种黑色素的相对含量决定了毛发的颜色。 人老了头发变灰白是一个生理过程。一根根头发就像一根根管子,其中充满了细胞和色素,细胞和色素之间的空隙全是液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发越长越慢,黑色素细胞的活动开始减弱,酪氨酸酶促使的一系列反应逐渐缓慢。接着,生出的头发因含有的黑色素减少而变浅。头发中的液体也越来越少。最后,黑色素细胞完全停止生产黑色素,头发中的空隙全那为空气所充满,头发也就变白了。 头发变白是毛发正常的老化,但是影响毛发变白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c遗传、疾病和精神因素也会使头发变白。在我国,头发早白具有家族集聚的特点,一个家庭的父母头发早白,其遗传基因使子女的头发十有八九也会早白。许多疾病会打破人体内原有的平衡,使内分泌紊乱,导致人过早地产生白发。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贫血、营养不艮等都可能使人头发变白。不少人由于极度紧张、忧愁、悲伤而引起体内发生一系列急剧变化,造成内分泌严重失调,在很短时间内出现白发,有如民间传说的“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 (选自科学画报2005年第12期,有删改)12请给本文加一个标题: (3分) 13文章第段说“头发变白是毛发正常的老化”,这里为什么要强调是“正常”的?请结合上下文加以分析。(4分)答: 14班上一位同学才15岁就已经有不少白发,而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一头黑发。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分析她早生白发的原因。(5分)答: 12 3 人的头发为什么会交白(或:头发变白的原因:为什么人老了头发会变白)13 4 这里用“正常”一词强调的是人老了头发逐渐变灰白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而下文所讲的影响毛发变白的其他因素则是“非正常”的。14 5 她可能是得了某种导致头发早白的疾病,也可能是学习过度紧张、精神压力过大引起内分泌严重失调导致早生白发。二、植物生长方向之迷植物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最奇妙的莫过于它的生长方向,比如从一粒小小的植物种子萌发开始,它就知道根应该往地下生长,而茎干则伸向天空。这是一个极为普通的现象,然而植物为什么会这样呢?它是怎样懂得“上”和“下”的概念呢?又是什么力量促使它选择根朝下、茎朝上的生长方向呢?怎样解释这种生理机制? 不久之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植物学家迈克尔埃文斯以及他的同事,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理论。他们认为,无机钙对于植物的生长方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他们在研究中发现,在植物的弯曲生长过程中,无论是根冠下侧部位还是芽的上侧部位,都存在着高含量的无机钙。那么无机钙又是如何使植物辨别方向的呢?埃文斯解释说,因为根冠有着极为丰富的含淀粉体的细胞,而这种含无机钙的淀粉体细胞会把其内部的钙送到根冠下侧。这时,如果用特殊的实验手段去阻止钙的移动,植物马上就会表现出不按正常的方式去生长。同样,植物的芽虽然没有冠部,但也含有丰富的淀粉体细胞,淀粉体细胞也能将其内部的无机钙送到芽上侧的细胞中,这显然说明,无机钙对植物生长方向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那么,既然淀粉体细胞内有许多无机钙,而淀粉体细胞又能使无机钙在植物体内来去自如,除了重力之外,淀粉体细胞又是*哪一种力量使无机钙如此方便地上下移动呢?最近,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斯坦利鲁在研究中发现,这是由于淀粉体细胞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的电荷不同,两端电荷的不一致引起细胞极化。结果,为数众多被极化的淀粉体细胞排列在一起,总电荷就强得足够吸引任何相反电荷的钙原子,驱使它们在体内移动。于是斯坦利鲁提出,由于细胞的极性带动钙的移动,从而导致植物茎干总是向上生长,而根则朝地下生长。 由谁控制植物生长方向的研究课题已日趋深入,这种神奇的力量取决于什么?是无机钙?是细胞的极性还是数者兼有之?目前依然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探索。12、文中最能说明无机钙对植物生长方向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的一项是( 3分)A、植物根冠下侧部位和芽的上侧部位,都存在着高含量的无机钙。B、植物根冠中含无机钙的淀粉体细胞会把其内部的钙送到根冠下侧。C、植物的芽中含无机钙的淀粉体细胞能将其内部的无机钙送到芽上侧的细胞中。D、用特殊的实验手段去阻止无机钙的移动,植物马上表现出不能按正常的方式去生长。13、对文中第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淀粉体细胞的上端和下端之间不一致的电荷引起细胞极化。B、为数众多被极化的淀粉体细胞排列在一起会产生很强的总电荷。C、电荷相反能引起相吸是导致无机钙原子流动的科学原理。D、淀粉体细胞的极性带动无机钙的移动解答了植物生长方向之迷。12、( 3分)D13、(3分)D 三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基本上保持恒定。这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始终处于“边增长、边消耗”的动态平衡状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80来自人和动、植物的呼吸。20来自燃料的燃烧。散布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于水中。还有5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贮藏起来。这就是多年来二氧化碳占空气成分0.O3%(体积分数)始终保持不变的原因。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发展,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起过了过去的水平。而另一方面,由于森林被乱砍乱伐,大量的农田建成了城市和工厂,破坏了植被,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浙缩小,降水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破坏了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的动态平衡,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就使地球气温发生了改变。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如果没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会比目前降低20.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使地球仿佛捂在一口锅里,温度逐渐升高,就形成“温室效应”。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其他气体。其中二氧化碳约占75,氟氯代烷约占l5-20,此外还有甲烷、一氧化氮等30多种。温室效应就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增加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现在增加一倍,全球气温将升高3-5,两极地区可能升高lO,气候将明显变暖。气温升高,将导致某些地区雨量增加,某些地区出现干早,飕风力量增强,出现频率也将提高,自然灾害加剧。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气温升高,将使两极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许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洼地区将面临海水上涨的威胁;甚至被海水吞没。13.下列不属于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动态平衡”的一项是(3分) A.湖泊、河流等地表水域逐渐地缩小。 B.人口急剧增加,森林遭到乱砍乱伐。 C.工业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 D.部分地表热最有时能辐射到太空中。14.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与地球气温的高低没有直接关系。B.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动态平衡是防止温室效应的有效方法。C.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植物转化为有机物质。D.两极地区冰川融化已使许多城市、岛屿遭海水威胁甚至吞没。133D143B四、海底飞船 (1)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姊妹篇的“海底飞船”有望于今年下半年开始下水试验。届时,它将成为世界上下潜最深的载人潜水器,可以到达全世界99.8%的洋底。(2)潜水器大体上可分三种。一种是无人驾驶的自由行动的潜水器,也叫水下自动机器人。船开到某一海域,把它放下去,它可以自动地在深海探测。另一种是缆控潜水器,拖着一根长缆,放下水去,然后由甲板控制人员通过遥控机械手和电视进行取样、拍照、探测。再一种就是载人潜水器,可以携带海洋科学家进入海洋深处,在海底现场直接进行观察、分析、评估,操作机械手实现高效作业。(3)我国这一新开发的7000米载人潜水器,长8米,宽3米,高34米,是用特殊的钛合金材料制成的。从外观上看,“海底飞船”呈一椭圆形球体,酷似一头小鲸鱼,能容纳3个人:一名操作员,两名科学家。在潜水器的前端,安装有一个密封的玻璃舷窗,透过它潜水科学家可以看见外面的神秘世界。它有两个配重块和一个压水舱。当需要下潜时,压水舱注水,开始下潜。当需要在水中悬停时,它抛出一个配重块,如果此时启动动力装置,就可以工作了;它的两只机械手,可以抓取75公斤的矿物。当需要上浮时,它抛出第2个配重块,同时向压水舱加入空气,排出海水,就可以上浮。这种设计是为了尽量节省蓄电池的能量,使它在水下连续工作时间达到7个小时。(4)载人潜水器主要用于深海资源勘探、海底测绘和采样、热液硫化物考察、深海生物基因采样、深海地质调查等领域。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载人潜水器已经取得了众多的科研成果。1991年俄、美科学家两次乘坐和平号,在大西洋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热液矿体。1994年俄国科学家在大西洋水域热液场探测时,发现了多种热液生物,具有代表性的有虾类、贻贝类、鳗类等生物群。在深海地质研究方面,日本科学家在日本海沟6200米深的斜坡上发现了裂缝,同时还发现了一条地震断层悬崖。(5)在军事上,载人潜水器可以直接为建设海底军事基地服务,还可以直接参与现代水雷战,完成潜艇救生和水下捞救等任务。(6)在21世纪,加快发展深海载人潜水器,把我国建设成为新时代的海洋强国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14文中“海底飞船”具体指的是: (1分) 15选文条理清晰,第(3)段说明的内容是: 。(2分)16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 的方法,说明了 (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2分)17请分析“潜水器大体上可分三种”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2分) 18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选文最后一段的理解。(3分)链接材料一:中国国家863计划海洋领域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院士指出:深海基础研究是21世纪国际海洋竞争的重要部分。深海研究不只是人类了解地球亟待填补的空白,也是国家资源和安全保障之所系。链接材料二:海洋地质专家估计,海底储存着约1350亿吨石油,近140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海底还沉积着极为丰富的多金属结核,其中铀的储藏量高达40亿吨,是陆地上的2000倍。链接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影响最大、范围最广又难以解决的热点多发生在海洋上或沿海地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争议的岛礁近1000个。21世纪,中国海洋安全环境不容乐观。国外一些有识之士曾多次提醒我们:“在中国海区,有70以上的地区存在着危机!” 14(我国新开发的)7000米载人潜水器 评分标准本题1分。答“载人潜水器”不给分,无括号内文字亦可。15“海底飞船”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评分标准本题2分,意思对即可。16举例子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载人潜水器已经取得了众多的科研成果。 评分标准本题2分,每空1分。17、“大体上”是限制性的词语,表示这是大致的分类,还有其他的类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可能还会产生新的类型。这个词语的运用增强了说明文语文的准确性。评分标准本题2分,酌情给分。18、示例:加快深海载人潜水器的研究对我国发展至关重要。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我国海洋安全存在着危机;我们必须克服困难,加快深海科技研究,为中华民族的腾飞、祖国的富强提供强有力的资源和安全保障。评分标准本题3分。加快研究的重要性、海洋资源的丰富、我国海洋安全的危机各1分。五、阅读神奇的极光(节选),按要求完成2023题(16分)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极光,是自然界中最漂亮的奇观之一。它常常出现在南北半球的高纬地带(主要在南极区和北极区),是人们能用肉眼看得见的唯一的高空大气现象。现代科学研究认为,极光的形成一方面与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有关,这种粒子流通常称为太阳风。它们是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具备这些条件的太阳系其他行星,如木星和水星,它们的周围,也会出现极光。地磁场分布在地球四周,被太阳风包裹着,形成一个棒槌状的腔体,它的科学名称叫做磁层。为了形象化,我们打这样一个比方。可以把磁层看成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电视显像管,它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束,聚焦到地磁的极区,极区大气就是显像管的荧光屏,极光则是电视屏幕上移动的图像。但是,这里的电视屏幕却不是18英寸或24英寸,而是直径为4000公里的极区高空大气。通常,地面上的观众,在某个地方只能见到画面的1/50。在电视显像管中,电子束击中电视屏幕,因为屏上涂有发光物质,会发射出光,显示成图像。同样,来自空间的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会激发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导致发光,人们便见到了极光的图像显示。在电视显像管中,是一对电极和一个电磁铁作用于电子束,产生并形成一种活动的图像。在极光发生时,极光的显示和运动则是由于粒子束受到磁层中电场和磁场变化的调制造成的。 (选自极光的故事,有删节)20现代科学研究认为,极光形成必不可少的条件是: (3分)21选段中,作者将地球磁层比作“ ”,将“ ” 比作显象管的荧光屏,将极光比作 ,使深奥的科学道理变得通俗易懂又形象生动。 (3分)22从段可以知道,极光形成的原理是: (6分)23仿造例句,从下面的三个“假如”中,任选一个,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假如你是一位旅行家,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假如你是一位科研人员,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假如你想学写说明文,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例:假如我是一位浪漫的诗人,我会关注那些美妙的传说、极光的多姿多彩以及形成的原理,因为人类童年期的幻想和想象、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魅力,会激发我创作的奇思妙想。答:假如我是一位 20大气、地磁场、太阳风,3分;缺一点扣1分。 21巨大无比的电视显象管,1分; 极区大气,1分; 电视屏幕上移动的图像,1分;答案要准确;只答中心词没有限制语,该空不给分。 22极光是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聚集在地磁的极区上空造成的一种大气发光现象。或“极光是磁层(地磁场被太阳风包裹着形成的)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激发大气的分子原子发光的现象。”语言通顺,清楚、连贯、简洁,1分;答案包括五个要点:“高空大气”、“太阳风”、 “地磁极区高空”、“聚集”、“大气发光现象”,5分;五个要点中,少一点扣1分。23开放性试题,合符题意,言之成理,即可按评分标准给分。评分标准:关注的要点与假如的身份相符合,1分;关注的理由言之有理,2分;语言通顺,表达连贯、清晰,1分。例:假如我是旅行家,我会关注极光的特征、活动区域,因为旅行家是大自然的热爱者甚至崇拜者,自然界的壮丽景观吸引着我去一饱眼福。 假如我是科研人员,我会理性的关注与极光有关的资料、数据及研究成果,因为科学家的职业习惯,使我对探索自然界的本质感兴趣。如果从学写说明文出发,文章的写法是我关注的要点。例如:用电视屏幕图像的显示做比方,解释极光的发光原理,使科学的道理深入浅出,还有文章语言的准确,脉络的清晰等,因为这些都是提高我说明文写作能力的很好的借鉴。 六、海底也有淡水开发新水源,是解决水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面对咸苦浩翰的大海,人们在望洋兴叹之余,肯定不止一次地幻想过:海中有没有淡水?能不能像钻探石油那样从海底下钻出淡水来?目前,科学家们已在海底发现了甘甜的淡水,而且数量惊人。例如,在希腊东南面的爱琴海海底有一处涌泉,一昼夜能流出100万立方米淡水。人们将泉水与海水分开,用冰冻水灌溉3万公顷的土地。近年来,俄罗斯海洋学家探测表明,大洋底部淡水资源很丰富,其蕴藏量约占海水总量的1/5。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古巴之间,海面上有一个直径30米的淡水区,水色、温度与周围海水皆异,人称“淡水井”。在我国福建省古雷半岛东边有个莱屿,距该岛500米的海面上也有一个淡水区,叫“玉带泉”。上述几例都是海底喷泉,因离岸不远海底的含水构造都是和陆地含水构造相连的,喷出的淡水由陆地予以补给。由于地下水露头很低,在海面以下,水头压力也是很大的。除此之外,在海底海相与陆相交互地层中,陆相地层也有淡水层保存,它们一般与陆地含水构造不连通,也没有露头,成为封存的“化石淡水”。海底的淡水是从何处来的呢?各国科学家经过艰辛探索,提出了不少理论。渗透理论认为,海底的淡水来自陆地。海洋每年有33万立方千米的海水被蒸腾,化为雨雪降到陆地上之后,一部分渗入地下,遇到不透水的岩层,便形成了蓄水层。如果这蓄水层靠近大海,淡水就有可能透过海岸流入海底的岩层中。凝聚理论认为,地面上的淡水渗入海底只能达到一定界限,但实际上在这一界限以下仍有淡水,显然这些淡水不是来自陆地。海底的有些淡水是那里空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而成的。岩浆理论认为,地球深处存在着放气带,那里释放出数量惊人的气体,其中有大量的氧气和氢气,它们相互结合便形成了岩浆水。沉降理论则认为,地下水的起源与海底沉积物的沉积过程相联系。海水中携带的大量泥沙,一层层地沉积在海底,下层的沉积物在重力的作用下,把水分挤出来;被挤压的水又随沉积物的下降,被带入地层深处,形成了地下水。不管哪一种理论更符合实际,但在海底有藏量丰富的淡水,这是不争的事实。科学家们设想,有朝一日将在海上建成淡水厂,用钻机像钻石油一样钻淡水。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节)16.通读全文,说说文章围绕“海底也有淡水”说明了哪些内容?(4分)17.海底喷泉是如何形成的?(3分)18.文中提到了三种关于海底淡水来源的理论,请任选一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不超过20字)。(3分)19在开发海底淡水的过程中,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你认为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请分条叙述,至少写出3条。(3分)16文章围绕“海底也有淡水”说明了海底有淡水且数量惊人、海底淡水的两种类型、海底淡水来源理论、海底淡水开发前景等内容。(信息完整,意思正确即可) 17陆地含水构造延伸到离岸不远的海底含水构造。地下水出水口在海面以下,水头压力很大地下水向上喷涌,形成海底喷泉。(信息完整,意思正确即可。)18,示例 渗透理论;降水(雨雪)渗入地下形成蓄水层并流入海底岩浆理论:地底放气带释放出氧气和氧气并相互结合 沉降理论:沉积物中水分被重力挤出后带入地层深处 (信息完整。意思正确即可。) 19示例 建厂及钻探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要适度开发,不可过量开采;注意避免对淡水区附近的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七、手机确定你的位当今时代,手机已经越来越普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随着手机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各种新昔无线业务的出现,如彩铃、彩信和手机上网等等。我们在这里要介绍的是手机的无线定位技术。 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军事上,这项技术可以用以锁定敌对目标的住置。例如,在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俄罗斯军队用导弹击毙正在用手机通话的杜达耶夫,就使用了这项技术。在公共安全方面,警方在处理绑架案件的时候,可以通过这项技术确定使用手机的绑匪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这项技术可以派上大用场,倒如,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救助突发疾患的病人等等。那么,怎么用手机来定位呢?无线定位可分为卫星无线定位和地面无线定位。在卫星定位技术中,最有名的就是全球定位系统(GPS),这是一种利用卫星系统实现移动目标三维定位的技术。而地面无线定位则通过测量无线电波的传播时间、信号场强、相位、入射角度等参数实现移动目标的定位。手机定位技术属于地面无线定位系统。 手机定位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各种不同的定位业务对定位精度的要求也不相同。我们都知道,手机处在外地漫游状态时,其通话费的计算就另有标准,那么这种定位所需的技术就比较简单。移动通信网有很多基站,每个基站覆盖一定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的手机与基站发生通信联系从而确定其大致位置。 在手机的无线定位系统中,为了避免对移动终端增加额外开销,多采用的是基于网络的定位方案,由多个基站同时接收和检测手机发出的信号,根据测量到的参数由计算机对其进行定位估计。为了获得这些参数,就需要在基站中安装监测设备,再把这些数据通过计算机处理,从而估计出手机的大致位置。手机信号的参数有传播时间、信号场强、入射角度等。 从手机发出的信号到达基站,需要一定的时问,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那么,如果通过多个基站进行这种测量,就可以计算出手机的位置。这种技术对时间同步的要求很高,后来,人们研究出一种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时间差来确定手机位置。 手机距离基站越远,所接收的信号强度越低。这样,通过测量接收信号的场强数据,以及一些相关的参数,就可以估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问的距离。同时,由三个以上的测量值就可以估算手机的位置。这就是根据信号场强来定位的原理。由于在城市的复杂环境中,无线电波的传播非常复杂,所以这种技术在定位精度上有局限性。手机发出的信号是一系列电磁波,电磁渡到达基站有一定的入射角度,测量入射角度就会得到一条从发射机到接收机的方向线,手机的位置就可以由这条方向线得到。当然了至少要测量两个基站得到两条方向线才行。为了测量电磁波的入射角度,接收机的天线需要改进,必须配备方向性强的天线阵列。以上介绍的是最基本的手机定位技术。如果定住精度要求比较高的话,就需要多种定位技术混合使用,这就是混合定位技术。在混合定位技术中,手机也可以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人们服务。特别是在城市里,可以利用基站密集的优势,利用卫星技术和基站信号混合的方式定住,实现在高楼层中的精确定位。虽然目前的手机定位技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定位技术一定会更好地造福于人们。 (选自百科知识)17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3分)18.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3分)19.选文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20选文第一段介绍了哪几种手机定位技术?(3分)21选文第段中加点的词“至少”为什么不能去掉?(3分)17.手机的无线定位技术(如何用手机来定位)18.逻辑顺序19.举例子;具体地说明了无线定位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举例子1分,结合句子内容2分)20.计算时间差定位、根据信号场强定位、测量入射角度定位。(各1分,不答“计算”“根据”“测量”等类似词语扣1分)八、节约是自然界的神圣法则科学证明,节约是自然界进化发展的神圣法则。稻秆和麦秆等植物都是空心的,其奥妙就在于用最少的材料取得了最稳固的结构。草本植物在风力和果实重力的作用下,秆子会发生压缩、扭转和弯曲,从材料力学的角度分析,实心圆截面秆子和空心圆截面处子在外径相同的条件下,两者具有相同的抗扭和抗弯能力。显然,植物长成空心秆有利于将攫取的营养集中到果实上来,同时也缩短了生长期,这不是绝妙的生长方法吗?另外,我们常见的葡萄、杨梅等都是圆球状的,这是因为建造圆球形物体所耗费的材料最少,而容积却最大。植物如此,动物在发展过程中也极其惊人地贯彻了节约的法则。例如,恒温动物的体温大都在35左右,这就是共同的节约法则起到的微妙作用。众所周知,水是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其比熟是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据测定,在35时,水的比热最小,这意味着,动物体温为35时,为保持体温恒定所需要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最少。又比如,蜻蜓的翅膀长只有5厘米,面积4.6平方厘米,重量仅0.005克,然而,它却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每秒钟能扑动20至40次,飞行速度达到每秒15米,这种翅膀的构造真可谓是节约的典型了。自然界在进化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节约法则,极大地启发了人类的智慧。例如,人们发现某些植物的叶子是按照螺旋状排列的,夹角是13730,这样的叶序排列使植物的采光面最大,于是,建筑设计师就借鉴这个采光原理,设计建造了一座13层高、按螺旋状排列的大楼,结果表明,每个房间都充满了阳光。人们还从下雨的时候雨滴成为前圆后尖的形状得到了启发,设计制造了阻力很小的雨滴状小汽车,空气从车前轻拂而过,在车后也不会形成空气漩涡,行驶速度每小时可达300千米。(韩玉荣 有改动)14、理清层次,根据文章内容填空节约法则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节约是自然界进化发展的神圣法则 15、加点的词去掉后对原意影响不大的一项是 ( )A、恒温动物的体温大都在35左右B、结果表明,每个房间都充满了阳光C、人们发现某些植物的叶子是按照螺旋状排列的D、这样的叶序排列使植物的采光面最大。16、文中划线的句子主要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选择其中一种说明其作用。(3分)_17、根据本文说明原理,联系生活实际,完成下面表格(空不能重复文中的例子)生活实例节约原理稻秆、麦秆等球状物体所耗费的材料最少,而容积最大14、以植物为例说明节约的法则,以动物为例说明节约的法则15、B16、举例子,列数字(2分)举蜻蜓的例子,充分说明了在动物界贯彻节约法则这一原理。列数字,更具体,更准确,科学地说明了这种翅膀的构造是“是节约的典型”。17、(1)“用最少的材料取得最稳固的结构”或“实心圆截面秆子和空心圆截面处子在外径相同的条件下,两者具有相同的抗扭和抗弯能力。” (2)西瓜、椰子、储气罐、油罐等球状或圆形物体九、中国瓷器中国瓷器是世界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它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三项独创技术:胎质、瓷釉、烧结火候。中国瓷器的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所谓有素肌玉骨之像。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无论东南沿海还是华中各省都有此上,尤其是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一带,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也就是说,在中华大地取用制瓷原料是得天独厚的。瓷釉覆盖在瓷胎上,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复合材料。宋代以后,景德镇成为瓷业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就是因为这一带开始以“白云石”加入釉中,使瓷番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烧结火候,主要是指瓷器烧成的温度。烧制陶器、砖瓦都在1000以下,瓷器则不然。据推测,早期瓷器的烧成温度就已经达到1200了。日本大阪大学美术史教授木村重信先生曾撰文:“尽管要通过1300高温锻烧,釉料仍不变色,纹样依然如故,这就是中国瓷器烧制技术上关键的秘密所在。”中国瓷器享誉世界,也在于它是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传统细瓷早巳形成一整套美化装饰的方式方法,不管是刻花、剔花,还是贴花、印花;也不管是堆雕、镂雕,还是镏金、戗金均极尽缤纷艳丽,堪称。早期的纹饰简单、自然,完全由烧瓷艺人自行设计,例如水纹、云纹、花纹和兽纹等。盛唐以来,纹饰大量借鉴金属器皿、各种织物等图案,使瓷器的装饰意味更浓。宋代以后,瓷业工艺技法愈加精细,彩绘画面也刻意追寻名画师的笔意,有的春花烂漫,有的冬雪裹枝,有的高山流水,有的繁星满天这无不增添了瓷器美的意蕴,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它的彩绘内容有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也有“犀牛望月”、“龙凤吉祥”、“口口口口”等寓意丰富的图案。康熙年间,景德镇窑曾经烧制一组花卉瓷盅,薄胎青花,加彩题句,一盅一花一词。其中梅花盅题为“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杏花盅题为“青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桃花盅则题为“风花新社燕,时节归春浓”瓷精,图美,词句优雅,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中国瓷器,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1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在第段的横线上。(2分)A光彩夺目 B流光溢彩 C巧夺天工 D栩栩如生均极尽缤纷艳丽,堪称12第段介绍纹饰时采用了顺序。纹饰的特征经历了从到、从到的变化过程。13阅读第段,完成下列两题。用四个字概括上图“青花瓷盘”图案的内容,填入方格中,并简述该图案所蕴涵的寓意。(3分)画线句“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有限的空间”是指,“无限的韵味”是指(4分)14从全文看,中国瓷器令人叹为观止的原因是,(9分)11(2分)C 12(5分。每空1分)时间 简单 精细 自然 刻意 13,(7分)(1)(3分)岁寒三友(1分) 瓷盘以松、竹、梅为主体图案,寓意要追求高洁、坚韧的品质(2分) (2)(4分,每空2分)花卉瓷酒盅形体小 酒盅因它的“瓷精,图美,词句优雅”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是无穷的 14(9分,每空3分) 科学技术含量高 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 承载的文化积淀丰厚十、指纹未来的万能钥匙世界上每个人的指纹都不相同。虽然唇纹、眼睛里的虹膜视网膜也人人不同,但指纹识别是生物识别技术中最常用最方便的一种。指纹识别技术其实分警用和民用两大类,思路是很不同的。派出所里给犯罪嫌疑人录指纹,不但要十个指头都录,而且都要旋转180度,因为犯罪现场找的指纹往往只是残缺不全的小片,所以指纹算法上用残缺指纹在指纹库里找嫌疑人,往往会找到很多个“可能是”的结果,需要专家一一比对排除。民用指纹则不然,录指纹只录一个或两个平面指纹用于身份识别,用的时候也要求完整无缺的平面指纹,算法比对只有“是”或“不是”两种结果。但民用指纹库也可以为刑侦破案服务,比如广州市外来人口指纹库就为抓通缉犯作了不少贡献,有的还是在广州隐藏了几年的重案犯呢,改了名字改了相貌却改不了指纹。指纹识别技术最核心的是算法,通过分析指纹的全局特征局特征或局部特征,如脊、谷和终点、分叉点或分歧点,就可以从特征值中非常可靠地确认一个人的身份。指纹虽然从出生到老不变,但小时候的成长发育会使指纹变长,中年发福会使指纹变宽,所以指纹算法是一种高难度的技术。目前我国已经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指纹算法,在处理指纹变形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美国一公司前不久还花了十万美元购买了该算法的使用权呢。指纹识别的另一关键技术是指纹图像采集技术。以前基本上用光学技术,即用一个光源从棱镜反射按在一个取像头的手指,光线照亮指纹从而采集到指纹。现在越来越多采用的是电容方式的半导体技术,按压到采集头上的手指的脊和谷,在手指表皮和芯皮之间产生不同的电容,芯片通过测量空间中的不同电容场得到完整的指纹。第二种方式也叫“活体指纹”,采集时你把手指头涂黑了也一样可以取到清晰的指纹,但只能手和身体连着才有生物电流,否则就无法采集到。前不久西安天气很冷,某单位装了这样的指纹系统做考勤,有个女员工骑单车上班,结果指纹仪不认她那“冰冷的小手”,后来用温水洗了洗手再来,指纹仪就认得她了,别人都笑她被冻得不是“活体”了。这种采集技术的设备比光学方式小了几十倍,甚至可以做进你的手机里,使用很方便。现代人身上现金少了,因为信用卡得到了广泛应用。信用卡是采用密码和签名方式确认身份的,每年犯罪分子窃取信用卡号和密码造成卡主的损失非常惊人。现在指纹技术成了电子商务的“金钥匙”,美国最大的银行美洲银行最近开始为一些用户提供指纹识别服务,一些美国的国际贸易公司也正在积极试用指纹识别软件进行交易身份确认,国内也有银行等部门在积极试用。好好保护你的手指吧,你的指纹在未来社会用途将越来越广泛。15本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3分)_16第节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分)_17联系上下文说说“活体指纹”是怎样采集的。(3分)18指出第节中别人调侃她“被冻得不是活体”的言外之意。(2分)_19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像,从“日常起居”、“经济生活”、“社会活动”等方面, 设想指纹在未来社会中有哪些用途。(试举三例,表述要清楚完整)(3分)_5指纹的采集、识别及运用。(说到采集、识别或指纹识别及运用即可。)(3分) 16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2分) 17采用电容方式的半导体技术,按压到采集头上的手指的脊和谷,在手指表皮和芯皮之间产生不同的电容,芯片通过测量空间中的不同电容场得到完整的指纹。(3分) 18她已不是活人了,指纹仪已无法采集到她的指纹了。(答她已不是活人,或她的手指已不像活人的手指了都对。)(2分) 19用指纹指令开门。 利用指纹密码划卡消费。 利用指纹密码设计个人专用手机。(3分)十一、阅读孔明酩的苍蝇的贡献一文,完成1214题(8分)人人喊打的苍蝇却为人类作出了不小的贡献。苍蝇无鼻子,然而它的嗅觉却十分灵敏。原来,在苍蝇头部有一对触角就是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连,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传给大脑,大脑则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科学家们根据苍蝇嗅觉器的特点和结构,把十分纤细的微电极接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仿制出了一种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中,用来分析其中的气体成分,也用于测量潜水艇与矿井里的有毒气体,还用于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