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防火设计疑难问题2009-2-61、适用范围建规1.0.2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1 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居住建筑);2 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0m的公共建筑;3 建筑高度大于24.0m的单层公共建筑;4 地下、半地下建筑(包括建筑附属的地下、半地下室);5 厂房;6 仓库;7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8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9 可燃材料堆场;10 城市交通隧道。建筑民用建筑居住建筑住宅、宿舍、住宅式公寓、别墅公共建筑办公、商业、交通、金融、旅馆、文娱、学校、体育、展览、医疗、科学实验工业建筑厂房单层厂房、多层厂房、高层厂房仓库单层仓库、多层仓库、高层仓库高规1.0.3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高层建筑及其裙房:1.0.3.1 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应改为底部)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1.0.3.2 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1.0.4 本规范不适用于单层主体建筑高度超过24m的体育馆、会堂、剧院等公共建筑以及高层建筑中的人民防空地下室。1.0.5 当高层建筑的建筑高度超过250m时,建筑设计采取的特殊的防火措施,应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n 居住建筑以层数为计算单位.并非以高度为计算单位。n 当居住建筑中存在其它功能并根据高规的术语判定为综合楼或商住楼时,则采用建筑高度来判定其建筑防火设计的类别。n 例如: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执行建规,10层及10以上的居住建筑执行高规,1018层的住宅为二类高层,19层及19层以上的住宅为一类高层。例1某体育馆层数为2层,大坡度斜屋面,斜屋面局部高超过24m。因建筑四周布置了环形车道,对大部分在24米以下的屋面登高扑救不存在问题。建筑的疏散及使用上仍属于多层建筑的性质可判定为多层建筑,执行建规。例2某剧院座落在大平台上,通过台阶进入观众厅,平台下部为设备用房及管道层。因观众厅人员的疏散与底层的设备层不发生关系,可直接从门厅及观众厅两侧的休息厅经台阶直接向室外疏散。底层设备层人员可直接向室外疏散,疏散人流互不干扰。周围设置了环形消防车道。虽然主体为两层,高度超过24米,仍可按多层进行消防设防。但需经消防审核论证,以确保设计上的各种消防措施能保证建筑的防火安全。2、建筑高度n 建规 注:1 建筑高度的计算:当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的高度;当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局部突出屋顶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内。n 高规2.0.2 建筑高度: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屋顶上的水箱间、电梯机房、排烟机房和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单层建筑高度不同屋面形式建筑高度坡屋顶的建筑高度建筑高度屋顶突出结构n 当屋面除了布置机房、楼梯间、水箱间等构筑物外,还布置了办公、会议、休息、活动等具有使用功能的房间时,建筑高度应从室外地坪计算到最顶层具有使用功能的房间屋面面层。建筑高度不同地坪n 当建筑一侧有多个入口,且各入口室外地坪高程不同,建筑高度应从高程最低的入口室外地坪算起。3、建筑层数 建规 建筑层数的计算: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小于等于1.5m者,建筑底部设置的高度不超过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以及建筑屋顶上突出的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的楼梯间等,可不计入建筑层数内。住宅顶层为两层一套的跃层,可按1层计,其它各层的跃层以及顶层中多于2层一套的跃层,应计入层数。n 高规也可参照执行住宅建筑规范第9.1.6条规定:1 当住宅和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内时,应将住宅部分的层数与其他功能空间的层数叠加计算建筑层数。2 当建筑中有一层或若干层的层高超过3m时,应对这些层按其高度总和除以3m进行折算,余数不足1.5m时,多出部分不计入建筑层数;余数大于或等于1.5m时,多出部分 按1层计算。例一 一栋11层的住宅楼,下面两层商业网点,每层层高为3.9m,上面9层层高均为3m。则该建筑折算层数计算如下: 商网部分总高度为:2X3.9m=7.8m,将超过3m部分的商业高度7.8m进行折算,得到:7.8m3m=2层,余数为1.8m1.5m,则余数部分计入1层,即商网部分层数为2层+1层=3层。 则该栋住宅楼折算成9+3=12层。 (应设置消防电梯)例二 一栋11层的住宅楼,下面两层商业网点,每层层高为3.6m,上面9层层高均为3m。则该建筑折算层数计算如下: 商业部分总高度为:2X3.6m=7.2m,将超过3m部分的商网高度7.2m进行折算,得到:7.2m3m=2层,余数为1.2m1.5m,则余数部分不计入1层,即商业部分层数为2层。 则该栋楼折算成9+2=11层。 (不用设消防电梯)例三 一栋9层的住宅楼,其中8层以下每层层高为2.8m,顶层(9层)为跃层,其层高为5.0m。则该建筑折算层数计算如下: 超过3m部分即第九层总高为5m,将其进行折算,得到:5m3m=1层,余数为2m1.5m,则余数部分计入1层,即跃层部分层数为1+1=2层。 则该栋楼折算成8+2=10层。建规规定:顶层跃1层仍按1层算,故该住宅楼层数仍为9层例四 一栋9层的复式住宅楼,其每层层高为3.6m。则该建筑折算层数计算如下: 超过3m部分的住宅总高为9X3.6m=32.4m,将其进行折算:得到:32.4m3m=10层,余数为2.4m 1.5m,则将余数部分计入1层,即该复式住宅折算层数为10+1=11层。4、术语-裙房n 裙房与高层建筑相连的建筑高度不超过24m的附属建筑。n 与建筑相连指空间相连通,使用功能相连通。n 在空间不相连通,使用功能与高层建筑没有关系且与高层建筑之间用实体墙分隔开的高度不超过24m的建筑是否算作高层建筑的裙房?应以高规第4.2.2条来判断。n 高规4.2.2 两座高层建筑或高层建筑与不低于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多层民用建筑相邻,当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或比相邻较低一座建筑屋面高15.00m及以下范围内的墙为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n 设于高层主体内为裙房服务的疏散楼梯间,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其与高层主体之间的隔墙和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小时。n 当裙房与高层主体之间没有防火分隔时,其防火分区的面积按高层建筑的要求计算。4、术语-综合楼、商住楼综合楼由二种及二种以上用途的楼层组成的公共建筑。商住楼底部商业营业厅与住宅组成的高层建筑。综合楼与商住楼相比: 在规范要求方面:综合楼要严于商住楼。 如在高层建筑分类上:建筑高度超过50m或24m以上部分的任一楼层的建筑面积超过1000的综合楼为一类;建筑高度超过50m或24m以上部分的任一楼层的建筑面积超过1500的商住楼为一类;综合楼的二种及二种以上的用途是指公共建筑的用途。如:商场+办公 商场+宾馆 办公+宾馆 银行+办公+宾馆 各种营业厅+办公+宾馆 餐饮、娱乐+办公+宾馆办公建筑由办公室用房、公共用房、服务用房和设备用房组成。公共用房会议室、接待室、陈列室、卫生间。服务用房档案室、资料室、阅览室、晒图室、车库、员工餐厅、总机房、计算机房等。商店建筑由营业、仓储、辅助三部分组成。辅助部分办公、设备用房、车库及职工福利用房(职工餐厅、更衣、洗浴、休息等)旅馆建筑由客房、公共用房、辅助用房组成。公共用房门厅、餐厅、会议室、商店、美容美发、康乐设施。辅助用房厨房、洗衣房、备品库、车库、设备用房、职工用房(职工餐厅、更衣室、休息室、浴室等)办公+车库=办公(车库是为办公服务的)商场+车库=商场(车库是为商场服务的)宾馆+车库=宾馆(车库是为宾馆服务的)这些都不是综合楼4、术语住宅综合楼商场+住宅=商住楼公共建筑(单一用途)+住宅=综合住宅楼如:办公+住宅=综合住宅楼住宅+车库=住宅(车库是为住宅服务的)综合住宅楼不是综合楼,因住宅不是公共建筑。综合住宅楼在防火要求上应与商住楼相同。但是 商场+办公+住宅=综合楼(因公建有两种用途)n 住宅建筑规范第9.1.3条规定:“当住宅与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内时,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之间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且住宅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应独立设置。”n 即:在建筑底部为其他功能空间,上部为住宅时,住宅与其余功能空间之间作了防火分隔措施,住宅的疏散楼梯独立设置后,上部住宅部分或可按住宅执行防火设计措施。4、术语-商业服务网点 建规 术语:居住建筑的首层或首层及二层设置的百货店、副食店、粮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营业性用房。该用房总建筑面积不超过300m2,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楼板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门窗洞口的隔墙与居住部分及其它用房完全分隔,其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与居住部分的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分别独立设置。 高规2.0.17 住宅底部(地上)设置的百货店、副食店、粮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商业服务用房。该用房层数不超过二层、建筑面积不超过300m2,采用耐火极限大于 1.50h 的楼板和耐火极限大于2.00h 且不开门窗洞口的隔墙与住宅和其它用房完全分隔,该用房和住宅的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应分别独立设置。对于商业服务网点应掌握以下原则: 1) 商业服务网点仅包含百货店、副食店、粮店、邮政所、理发店、等小型营业性用房,不包含餐饮、洗浴、网吧及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2)该用房层数不超过二层、建筑面积不超过300。 3) 一层、二层上述小型商业服务用房建筑面积之和不能超过300。 4) 地上一层和二层均可为上述小型商业服务用房。但若地上二层是上述小型商业服务用房,则地上一层也必须是上述小型商业服务用房。5)底部设置商业服务网点,必须符合规定的服务网点,如超出规定或第三层也设置商业网点,应视为商住楼对待,不应以商业服务网点对待。6). 采用耐火极限大于 1.50 h的楼板和耐火极限大于 2.00h且不开门窗洞口的隔墙与住宅和其它 用房完全分隔7).如果一、二层商铺为一家,可设一部户内楼梯,梯宽1.1m,踏步尺寸可以作到260X175。一层可设一个安全出口。8).如果仅一层设有商业网点,每间店铺面积不超过200,可设一个安全出口,门宽不小于1.5米。 9). 上述小型商业服务用房与住宅的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应分别独立设置并不得交叉也不能直接连通。4、术语-小型商铺n 公共建筑的地下一层、首层及二层设置的百货店、副食店、粮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餐饮等小型营业性用房为小型商铺。一个小型商铺的总建筑面积不得超过300,层数不超过两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楼板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与其它用房完全分隔,其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与其它用房的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分别独立设置。 对于小型商铺应掌握以下原则:对小型商铺的防火要求与商业网点基本相同,不同的有以下几点:1)小型商铺仅包含百货店、副食店、粮店、邮政所、理发店、餐饮等小型营业性用房,不包含洗浴、网吧及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2)小型商铺之间的隔墙上可以开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出口。3)设于高层建筑下的小型商铺,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4、术语-安全出口安全出口供人员安全疏散的楼梯间、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室内安全区域符合规范规定的避难层、避难走道等,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中用实体防火墙分隔的相邻防火分区。(用防火卷帘分隔的相邻防火分区不能作为安全区域。其防火墙上开的门只作为疏散门,不能作为安全出口。)4、术语-避难走道避难走道设置有防烟设施,用于人员安全通行至室外出口的疏散走道。避难走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直通地面的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并应设置在不同方向,出口的疏散人数不限;2、通向避难走道的各防火分区人数不等时,避难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设计容纳人数最多的一个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各安全出口最小净宽之和;3、避难走道两侧的墙应为实体防火墙,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必须为A级;4、通向避难走道的入口应设置前室,前室的面积不应小于6m2 ;当与消防电梯间合用前室时,其面积不应小于10m2;前室的门为甲级防火门。 5、必须设置防烟设施和消火栓;6、应设置火灾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线电话。4、术语-人员密集场所人员密集场所各类观众厅、报告厅、展厅、建筑面积超过300的商场营业厅、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教室、50人以上的会议室、50人以上的餐厅、50人以上的阅览室、候车、候机、候船、候诊室等均为人员密集场所。4、术语-人员密集公共建筑物1)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民用建筑(超高层住宅除外);2) 每层建筑面积超过1000的医院门诊楼和200床及以上的医院病房楼;3) 每层建筑面积超过3000的商业建筑;4) 超过800个座位的会堂、影剧院、礼堂;5) 省、市级及以上的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6) 超过3000座位的体育馆;7) 学校的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图书馆;8) 建筑面积超过200的公共娱乐场所;9) 地下影剧院和使用面积超过1000的地下商场、医院、旅馆、展览厅及其它商业或公共活动场所;10) 地、市级及以上车站旅客候车室、港口候船室、民航候机厅。5、建筑分类高规3.0.1(强条) 高层建筑应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进行分类。并应符合表3.0.1的规定。名称一类二类居住建筑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住宅十层至十八层的住宅公共建筑l.医院2.高级旅馆3.建筑高度超过50m或24m以上部分的任一楼层的建筑面积超过1000m2的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电信楼、财贸金融楼4.建筑高度超过50m或24m以上部分的任一 楼层的建筑面积超过1500m2的商住楼5.中央级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广播电视楼 6.网局级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电力调度楼7.省级(含计划单列市)邮政楼、防灾指挥调度楼8.藏书超过l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9.重要的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10.建筑高度超过50m的教学楼和普通的旅馆、办 公楼、科研楼、档案楼等1.除一类建筑以外的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电信楼、财贸金融楼、商住楼、图书馆、书库2.省级以下的邮政楼、防灾指挥调度楼、广播电视楼、电力调度楼3.建筑高度不超过50m的教学楼和普通的旅馆、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等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中规定:表1.0.3 办公建筑分类类别示例设计使用年限耐火等级一类特别重要的办公建筑100年或50年一级二类重要办公建筑50年不低于二级三类普通办公建筑25或50年不低于二级特别重要的办公建筑国家级行政办公建筑、部省级行政办公建筑、重要的金融、电力调度、广播电视、通信枢纽等办公建筑以及建筑高度超过该结构体系的最大适用高度的超高办公建筑。重要的办公建筑地级市的行政办公建筑、市级重要的金融、电力调度、广播电视、通信枢纽等办公建筑。n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00档案馆等级与耐火等级要求及适用范围 表1.0.3等级特级甲级乙级耐火等级一级一级二级适用范围中央国家级档案馆省、自治区、直辖市、单列市档案馆地(市)级及县(市)档案馆高规中重要的办公楼、科研楼、档案馆为办公建筑设计规范中的特别重要的办公建筑,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中的特级和甲级。6、建筑幕墙高规3.0.8 (强条) 建筑幕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3.0.8.1 窗槛墙、窗间墙的填充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当外墙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体时,其墙内填充料可采用难燃烧材料。3.0.8.2 (强条)无窗槛墙或窗槛墙高度小于0.80m的建筑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高度不低于0.80m的不燃烧体裙墙或防火玻璃裙墙。3.0.8.3 (强条)建筑幕墙与每层楼板、隔墙壁处的缝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料封堵。7、高层建筑长边落地高规4.1.7 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00m、进深大于4.00m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n 高层建筑“落地”面不连续时应满足下列条件:1、“落地”长度应超过高层建筑总周长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的长度;2、高层建筑及裙房周边应布置环形消防车道;3、用于消防扑救的高层建筑每段“落地”长度应大于15m。且供消防车登高扑救及回转的位置不应布置影响消防车的操作的障碍物。4、用作消防登高面的高层建筑“落地”面与邻近建筑及障碍物的距离不应小于高规第4.2.1条关于间距的要求。5、用于消防登高扑救的建筑立面上各层必须有可进入建筑内部的门窗口消防登高扑救面场地要求1、场地的坡度应小于3%。 因消防车登高扑救时,前后轮的高差不应大于0.15m,消防车前后轮距为5m。2、场地的宽度不应小于高规第4.2.1条关于防火间距的要求。3、当消防扑救场地为尽端式布置时,其消防扑救场地的宽度应从高层建筑“落地”面起计不小于15m。8、消防车道高规4.3.1 (强条) 高层建筑的周围, 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当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l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 应在适中位置设置穿过建筑的消防车道。 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高层建筑沿街时,应设置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距离不宜超过80m。建规6.0.1 (强条)街区内的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其道路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60.0m。当建筑物沿街道部分的长度大于150.0m或总长度大于220.0m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当确有困难时,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1)沿街长度指单边长度,即建筑物沿街能停靠消防车实施灭火救援作业的部分。2)总长度指建筑物沿街和不沿街的连续单边长度之和。而非建筑物的长宽之和或是建筑物的周长。建规对消防车道的要求6.0.4 在穿过建筑物或进入建筑物内院的消防车道两侧,不应设置影响消防车通行或人员安全疏散的设施。6.0.7 -3 消防车道与材料堆场堆垛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5m。6.0.7 -4 中间消防车道与环形消防车道交接处就满足消防车转弯半径的要求。6.0.9 消防车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0m。供消防车停留的空地,其坡度不宜大于3%。 消防车道与厂房(仓库)、民用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消防车作业的障碍物。6.0.10 环形消防车道至少应有两处与其他车道连通。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场,回车场的面积不应小于12mX12m;供大型消防车使用时,不宜小于18mX18m。 消防车道路面、扑救作业场地及其下面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大型消防车的压力。 消防车道可利用交通道路,但应满足消防车通行与停靠的要求。高规对消防车道的要求4.3.4 消防车的宽度不应小于4.0m。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00m,消防车道上空4.00m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4.3.5 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有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不宜小于15mX15m。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X18m。 消防车道下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消防车辆的压力。4.3.6 穿过高层建筑物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00m。4.3.7 消防车道与高层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9、防火分区建规5.1.9 (强条) 当多层建筑物内设置自动扶梯、敞开楼梯等上下层相连通的开口时,其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相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当其建筑面积之和大于本规范第5.1.7条的规定时,应划分防火分区。敞开楼梯四周无建筑构件围合的楼梯。敞开楼梯间三面围合一面开敞的楼梯间。 除办公楼外,其它建筑(尤其是商业建筑)无论是采用敞开楼梯还是敞开楼梯间,其防火分区面积均按上下层相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9、防火分区商场高规5.1.2高层建筑内的商业营业厅、展览厅等,当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且采用不燃烧材料装修时,地上部分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面积为4000;地下部分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为2000。高规5.1.3 当高层建筑与其裙房之间设有防火墙等分隔设施时,其裙房的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500,当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增加1.00倍。建筑5.1.12 (强条) 地上商店营业厅、展览建筑的展览厅符合下列条件时,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0000m2:1 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建筑内或多层建筑的首层; 2 按本规范第8、9、11章的规定设置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排烟设施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3 内部装修设计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的规定。建筑5.1.13 (强条) 地下商店应符合下列规定:1 营业厅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三层以下;2 不应经营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储存物品属性的商品;3 当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且建筑内部装修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的规定时,其营业厅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增加到2000m2; 4 应设置防烟与排烟设施。5 当地下商店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时,应采用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分隔。相邻区域确需局部连通时,应选择采取下列措施进行防火分隔:1)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该室外开敞空间的设置应能防止相邻区域的火灾蔓延和便于安全疏散;2)防火隔间。该防火隔间的墙应为实体防火墙,在隔间的相邻区域分别设置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常开式甲级防火门;3)避难走道。该避难走道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089的有关规定外,其两侧的防火墙应为实体防火墙,且在局部连通处的墙上应分别设置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常开式甲级防火门;4)防烟楼梯间。该防烟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为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常开式甲级防火门。9、防火分区-中庭高规5.1.5 高层建筑中庭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当超过一个防火分区面积时,应符合下列规定:5.1.5.1 房间与中庭回廊相通的门,窗,应设自动关闭的乙级防火门、窗。5.1.5.2 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应设乙级防火门或耐火极限大于3.00h的防火卷帘分隔。5.1.5.3 中庭每层回廊应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5.1.5.4 中庭每层回廊应设有自动报警系统。建筑5.1.10 (强条) 建筑物内设置中庭时,其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相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当超过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房间与中庭相通的开口部位应设置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2 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处应设置甲级防火门或防火卷帘;防火门或防火卷帘应能在火灾时自动关闭或降落。防火卷帘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7.5.3条的规定;3 中庭应按本规范第9章的规定设置排烟设施。相邻防火分区借用出口时的防火分区面积高规6.1.1.3 (强条) 除地下室外,相邻两个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时,且相邻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表6.1.1规定的公共建筑。两个防火分区之和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表6.1.1建筑类别两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之和一类建筑1400二类建筑2100注:上述相邻两个防火分区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相邻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仍应符合本表的规定。9、防火分区-汽车库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5.1.1 汽车库应设防火墙划分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表5.1.1的规定.表5.1.1 汽车库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m2)耐火等级单层汽车库多层汽车库地下汽车库或高层汽车库一、二级300025002000三级1000注:1)敞开式、错层式、斜楼板式的汽车库的上下连通层面积应叠加计算,其防火分区最大允许面积可按本表增加一倍。2)室内地坪低于室外地坪面高度超过该层汽车库净高1/3且不超过净高1/2的汽车库,或设在建筑物首层的汽车库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超过2500。3)复式汽车库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按本表规定值减少35%。5.1.2 汽车库内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表5.1.1的规定增加一倍。5.1.9 燃油、燃气锅炉、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不宜设置在汽车库、修车库内,当受条件限制时,除液化石油气作燃料的锅炉以外的上述设备,需要布置在汽车库、修车库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5.1.9.1 锅炉的总蒸发量不应超过6t/h,且单台锅炉蒸发量不应超过2t/h;油浸电力变压器不应超过1260kV.A,且单台容量不应超过630kV.A;n 应注意的问题:1、高层建筑的地下车库应独立设置防火分区,不应与其他功能房间混合布置在同一个防火分区内。2、当有困难需与其他功能房间同设一个防火分区内时,防火分区的最大面积不应单独按车库算,而应按比例计算各功能防火分区面积的方法来确定最大允许防火分区面积。n 例题:某高层建筑的地下车库中设备用房面积为S1,因设置了自动灭火系统,其最大防火分区面积为1000,其与汽车库布置在同一个防火分区时,汽车库的面积应为S2。 S2=4000 -4000*S1/1000=4000-4S1 最大防火分区的面积为S=S1+S2如:S1=300,S2=4000-4*300=4000-1200=2800 S=S1+S2=2800+300=310010、防火构造-防火卷帘高规5.4.4 在设置防火墙有困难的场所,可采用防火卷帘作防火分区分隔。当采用包括背火面温升作耐火极限判定条件的防火卷帘时,其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当采用不包括背火面温升作耐火极限判定条件的防火卷帘时,其卷帘两侧应设独立的闭式自动喷水系统保护,系统喷水延续时间不应小于3.00h。建规7.5.3 (强条) 防火分区间采用防火卷帘分隔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当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门和卷帘耐火试验方法GB 7633有关背火面温升的判定条件时,可不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门和卷帘耐火试验方法GB 7633有关背火面辐射热的判定条件时,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的规定,但其火灾延续时间不应小于3.0h;2 防火卷帘应具有防烟性能,与楼板、梁和墙、柱之间的空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防火卷帘由帘板、导轨、座板、门楣、箱体、卷帘板及控制箱所组成的能满足耐火极限和热辐射强度的卷帘。防火卷帘有电动、手动及自动三种操作方式。控制箱设置烟感、温感控制系统,既能独立动作又能由消防中心联动进行控制,并具有使卷帘启闭,两步下降等自动控制功能。1)钢质普通型(单层)防火卷帘 (帘板为单层)耐火极限1.53.0h,不燃烧体,需水幕保护。2)钢质复合型(双层)防火卷帘 (帘板为双层)耐火极限2.04.0h,不燃烧体,需水雾保护。3) 无机复合防火卷帘(采用多种无机材料复合而成)耐火极限3.04.0h,不燃烧体,需水雾保护。4) 无机复合轻质防火卷帘 (双层,不需水幕保护)10、防火构造封闭楼梯的设计依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第8.3.6条:“楼梯正面门开扇开足时宜保持0.6m平台净宽。侧墙门口距踏步不宜小于0.4m,其门扇开足时不应减少梯段的净宽。”n 依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第8.3.6条:“楼梯正面门开扇开足时宜保持0.6m平台净宽。侧墙门口距踏步不宜小于0.4m,其门扇开足时不应减少梯段的净宽。”10、防火构造楼梯间内的管道井建规7.4.1-4 楼梯间内不应设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公共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设置可燃气体计量表。当住宅建筑必须设置时,应采用金属套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装置等保护措施。建规7.4.2-3 除楼梯间的门之外,楼梯间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建规7.4.3-5 除楼梯间门和前室门外,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住宅的楼梯间前室除外);高规5.3.4 垃圾道宜靠外墙设置,不应设在楼梯间内。垃圾斗宜设在垃圾道前室内。该前室应采用丙级防火门。高规6.2.5.1 楼梯间及防烟前室的内墙上,除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和本规范第6.1.3条规定的户门外,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高规6.2.5.2 楼梯间及防烟前室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n 设于居住建筑楼梯间和防烟前室内的水、暖、电气管道井应满足下列条件:1) 管道井靠房间一侧的井壁其耐火极限不得低于2小时,靠楼梯间一侧的井壁其耐火极限不得低于1小时。2)管道井在每层楼板处应采用不低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或防火堵料封堵。3) 管道井上的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11、安全疏散-居住建筑1、居住建筑的概念防火规范中居住建筑指:住宅、住宅式公寓、宿舍、别墅。公寓的概念:以出租为主、集中管理的居住空间。公寓的种类:1)住宅式公寓以住宅功能为主的公寓。2)办公式公寓(=公寓式办公)具有办公和居住双重功能的公寓。单元内设有办公、会客、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属公共建筑)3)宾馆式公寓管理模式为宾馆式的公寓。(属公共建筑)2、住宅建筑的形式(住宅设计规范的术语)1)单元式住宅由多个住宅单元组合而成,每个单元均设有楼梯(和电梯)的住宅。2)塔式高层住宅以共用楼梯、电梯为核心布置多套居住空间的高层住宅。3)通廊式住宅由共用楼梯、(电梯)通过内、外廊进入各套住房的高层住宅。3、塔式与通廊式住宅的共性和区别:1)1)共性:a、都有共用的楼梯和电梯; b、都有多套居住空间; c、都有内走道(内廊)。2)区别:内廊的长短不同,但无具体的标准界定。在住宅建筑规范中,无论哪种形式,均统称为住宅建筑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含与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中的住宅部分),简称住宅。n 住宅建筑规范定义住宅单元: 由多套住宅组成的建筑部分,该部分内的住户可通过共用楼梯和安全出口进行疏散。n 两栋以上的塔式住宅连在一起组成一栋住宅建筑时,应属于单元式住宅。n 当在设计上采用防火墙分隔两个单元,可按设一个楼梯间的塔式住宅的防火要求进行设计。但仍需经过消防审查或消防论证才能确定是否可行。11、安全疏散-住宅的安全疏散 住宅建筑规范9.5.1 住宅建筑应根据建筑的耐火等级、建筑层数、建筑面积、疏散距离等因素设置安全出口,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10层以下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5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2 10层及10层以上但不超过18层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0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3 19层及19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个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4 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m。5 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安装有门禁系统的住宅,应保证住宅直通室外的门在任何时候能从内部徒手开启。建规5.3.11(强条)居住建筑单元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650,或任一住户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5m时,该建筑单元每层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当通廊式非住宅类居住建筑超过表5.3.11规定时,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居住建筑的楼梯间设置形式应符合下列规定:表5.3.11 通廊式非住宅类居住建筑可设置1个疏散楼梯的条件耐火等级最多层数每层最大建筑面积()人数一、二级3层500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100人 三级3层200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50人 四级2层200第二层人数不超过30人 居住建筑的楼梯间设置形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 通廊式居住建筑当建筑层数超过2层时应设封闭楼梯间;当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可不设置封闭楼梯间;2 其他形式的居住建筑当建筑层数超过6层或(单元)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500m2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当户门或通向疏散走道、楼梯间的门、窗为乙级防火门、窗时,可不设置封闭楼梯间。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宜通至屋顶,通向平屋面的门或窗应向外开启; 当住宅中的电梯井与疏散楼梯相邻布置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当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可不设置封闭楼梯间。当电梯直通住宅楼层下部的汽车库时,应设置电梯候梯厅并采用防火分隔措施。高规6.1.1(强条) 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 可设一个安全出口:6.1.1.1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 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6.1.1.2 (强条)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 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 单元与单元之间设有防火墙, 单元之间的楼梯能通过屋顶连通、且户门为甲级防火门, 窗间墙宽度、 窗槛墙高度为大于1.2m的实体墙的单元式住宅。窗槛墙问题:住宅建筑规范9.4.1规定:住宅建筑上下相邻套房开口部位应设置高度不低于0.8m的窗槛墙或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不燃性实体挑檐,其出挑宽度不应小于0.5m,长度不应小于开口宽度。高规3.0.8.2 (强条)无窗槛墙或窗槛墙高度小于0.80m的建筑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高度不低于0.80m的不燃烧体裙墙或防火玻璃裙墙。问:当住宅建筑规范与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出现矛盾时,应如何执行?答:当现行单项建筑设计规范中相应的条文内容与现行高规的要求不符合时,设计处理上一般按颁布时间较晚的条文执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发布日期为:2005年7月15日,实施日期为:2005年10月1日。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发布日期为:2005年11月30日,实施日期为:2006年3月1日。又因住宅建筑规范为全文强制,因此可按住宅建筑规范执行。n 6.1.1.2 (强条)超过十八层,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十八层以上部分每层相邻单元楼梯通过阳台或凹廊连通(屋顶可以不连通),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部分单元与单元之间设有防火墙,且户门为甲级防火门, 窗间墙宽度、窗槛墙高度大于 1.2m 且为不燃烧体墙的单元式住宅。n 住宅建筑规范9.5.1n 3 19层及19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个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高规 6.1.2 塔式高层建筑,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 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6.1.2.1 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6.1.2.2 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l.00h的不燃烧体墙分隔。6.1.2.3 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6.1.3 高层居住建筑的户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当确有困难时,部分开向前室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6.1.3A 商住楼中住宅的疏散楼梯应独立设置。6.1.5 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11、安全疏散屋面入户住宅的安全疏散屋面入户住宅的安全疏散根据吉林省消防局限2002年11月22日关于高层商住楼疏散楼梯、消防电梯的消防问题专家论证会会议纪要: 对于屋面住宅可将高层商住楼商业用房的屋面视作避难层,住宅的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可在该避难层错位(即高层的疏散楼梯、消防电梯的出口设在商业用房的屋面上,再通过屋面的疏散楼梯、消防电梯疏散到室外地面。),但应满足下列条件:1、商业用房的屋面高度不得超过24米。2、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5小时。3、作为避难层的屋面面积应按住宅总人数1平方米/人计算,且屋面最小宽度不应小于6米。(住宅人数按每户3.25人计)4、屋面的疏散楼梯间应作封闭楼梯间或室外楼梯间,其数量不应少于两部,疏散宽度应按高层主体最大一层人数每100人1米计算。5、位于两部屋面疏散楼梯之间的住宅出口到屋面疏散楼梯间的最大距离为40米;位于尽端的住宅出口到屋面疏散楼梯间的最大距离为20米。6、屋面的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在首层应有直接对外出口。7、超过两层的商业用房内应设消防电梯,并可与住宅的消防电梯合用。8、屋面上的住宅不应布置成周边围合式,因不利于烟雾的消散。11、安全疏散-住宅疏散距离11、安全疏散-商场的疏散宽度建规5.3.175 (强条) 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建筑面积乘以面积折算值和疏散人数换算系数计算。地上商店的面积折算值宜为50%70%,地下商店的面积折算值不应小于70%。疏散人数的换算系数可按表5.3.17-2确定;表5.3.17-2 商店营业厅内的疏散人数换算系数(人/m2楼层位置地下二层地下一层、地上第一、二层地上第三层地上四层及四层以上各层换算系数0.800.850.770.60表5.3.17-1 (强条) 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和房间疏散门每100人的净宽度(m)层数耐火等级一、二级三级四级地上一、二层0.650.751.00地上三层0.751.00地上四层及四层以上各层 1.001.25与地面出入口地面的高差不超过10m的地下建筑 0.75与地面出入口地面的高差超过10m的地下建筑 1.00建规中的“营业厅建筑面积”是指营业用房的建筑面积,不包含非营业用房的建筑面积。营业用房营业厅、楼梯、电梯、扶梯。非营业用房办公、卫生间、库房、职工用房、设备用房等。高规6.1.9 高层建筑内走道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高层建筑首层疏散外门的总宽度,应按人数最多的一层每100人1.00m计算。吉林省公安厅消防局关于商店建筑中营业厅安全疏散宽度计算等问题的专家论证会议纪要,其计算方法如下:D=S建cab/100D最大一层层营业厅疏散宽度S建最大一层商场建筑面积c折减系数a换算系数,根据商店建筑设计规范第4.2.5条确定。b疏散宽度百人指标,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3.12条规定。商场折咸系数c取值表规模分类建筑面积()折减系数 c 值小型150000.4 按两种规定计算商场疏散宽度比较:设:商场总建筑面积为5000,每层建筑面积为1000,计算二层的疏散宽度D。2、按纪要计算D=10000.50.850.65/100=2.76m;需要设二部开间尺寸为3.6m宽的楼梯3、按新建规计算D1=10000.50.850.65/100=2.76m;需要设二部开间尺寸为3.6m宽的楼梯D2=10000.70.850.65/100=3.87m;需要设二部开间尺寸为4.2m宽的楼梯纪要是按每层建筑面积计算,包括营业和非营业用房的建筑面积,其计算方法更为简便。11、安全疏散建筑使用人数的计算n 建筑使用人数的计算取值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得:1) 建规和高规;2) 相关的单项建筑设计规范;3) 建筑设计类的设计资料或设计手册;4) 公开发表并提供可靠数据来源的学术研究成果;5) 以明确使用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培训考核试题(附答案)
- 新质生产力与芯片产业融合
- 绿色领域新质生产力
- 2025年度智能化音响设备租赁与户外互动音响广告投放合同
- 2025型高端汽车短租业务合作协议
- 2025年度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环保技术服务合同
- 2025年绿色循环农业项目合作开发合同
- 2025年新能源项目开发咨询与全方位技术支持服务合同
- 2025年新型飞机租赁及航空器销售市场拓展合同
- 2025年协议离婚子女抚养权执行及共同财产分配履行合同
- 内墙腻子劳务分包协议
- T/CCS 039-2023煤炭联运集装箱智能定量装载系统技术条件
- 网络安全运维方案设计
- 线性代数教案设计全(同济大学第六版)
- 私募股权融资流程与风险管理
- 云上贵州大数据集团笔试题目
- 施工合同赶工协议
- 《人工智能原理及其应用》王万森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37
- DB1331T 063-2023雄安新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 汽车销售劳动合同书
- 湖北武汉历年中考作文题与审题指导(2000-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