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营销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oc_第1页
微信营销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oc_第2页
微信营销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oc_第3页
微信营销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oc_第4页
微信营销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信营销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电子商务论文微信营销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文王旭磊杨传侠 摘要:对微信营销应用模式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指出目前的微信营销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微信营销应明确营销策略,加强微信公众平台推广,保证用户隐私安全,在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属性方面加强建设,以更有效利用微信营销。 关键词:微信营销;微信公众平台;平台推广 引言 截止到2015年3月,微信用户已超过5亿,并且增加的趋势依旧迅猛1,微信已经成为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的一个主要平台。目前国内外关于微信营销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戚蕾、张莉针对微信营销的模式及其优缺点、适用范围进行讨论,并对微信营销的特点进行分析2。邱诗雨等对微博和微信的营销原理进行简单介绍,并通过结合现实中的微博、微信营销案例,分析微博和微信两大社交平台的营销方式、内容、名人效应和服务链等方面的区别3。周蕾探讨了微信的传播方式和传播优势,对微信广告的发展价值和潜力进行深入分析4。魏加晓和梁策结合近期的微信营销案例就微信传播的广告价值,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利用好微信这一媒介进行了研究5。覃凯针对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微信营销的利与弊进行了分析,为企业开展微信营销提供了参考和建议6。 综上,目前国内有关于微信营销的研究主要放在关于微信营销的原理分析及具体实现方法方面,有关于微信营销的实现机制及应用范围和微信营销模式的研究尚较少,因此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1、微信营销的应用模式分析 纵观微信营销的主要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1二维码扫描 微信用户以手机等移动设备作为二维码识读设备,扫描各大企业及产品相关优惠等的二维码参与互动。该项营销策略目前的应用主要是通过设置企业或企业宣传活动的二维码,吸引用户扫码后关注个人或企业公众平台,进一步进行企业宣传。这种方式适用于几乎所有形式的信息,也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微信网络营销模式。 1.2利用自带功能扩大曝光 微信注册用户利用微信提供的一些附带功能插入广告语等营销信息。如很多企业及个人会在自己的微信签名处设置广告语,用户查看附近的人或者摇一摇时都可以看到签名档里的内容;商家可以将自己的活动、服务等广告信息利用漂流瓶形式推广出去,用户捞起后得到信息,从而达到传播推广的目的。朋友圈的分享功能更是作为一种有效的社会网络营销工具得到营销行业的关注。 1.3基于微信开放平台的营销推广 应用开发软件的开发者通过微信开放平台的新功能做接口,从而安插第三方应用软件,企业将自己的LOGO或应用LOGO放置到第三方应用平台上,微信用户根据需求浏览观看,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这种模式涵盖游戏、购物、交通等各项生活软件,用户体验得到满足时会自发传播推广。 1.4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营销信息 这种模式指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营销信息的发布、推广。这种模式在用户关注账号的基础上强制了信息的推送,进而使得微信公众平台信息的到达率成为百分之百,用户只需要针对自己的喜好有选择性的浏览吸收即可。通过进行用户分组,非常有利于实现精准营销。 1.5利用便捷识别方式推送营销信息 基于微信新推出的语音和图像识别应用,语音识别指用户据需求录入语音,微信识别后台辨识后将需求与提供相关产品或服务的企业连接到用户界面。微信的语音入口不仅使用户和微信平台智能化交互,还带来了超强的实用性。而图像识别指商家可以先在后台上传产品活动的广告或平面海报,将图像保存到微信公众平台。当用户通过“扫一扫”图片时,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并跳转到企业商家事先配置好希望用户进入的界面。用户可以在此了解服务产品、观看介绍、分享或直接进入支付界面。 2、微信营销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上述模式在网络营销中均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微信营销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2.1用户隐私权的保护问题 微信二维码扫描虽提供了便捷、高效的互动营销信息分享,但是其安全性也存在一定隐患。很多不法分子利用二维码造假,在二维码中安插具有安全隐患的软件,致使很多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扫描二维码,最终导致移终端的个人信息泄漏,造成个人财产被侵害。 2.2微信公众平台推广问题 微信的营销核心是有用户关注,没有足够关注量,就不存在互动营销的可能。企业推出的微信公众平台同样需要做大量的推广工作,吸引更多用户加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的营销价值才能得到更大体现。但目前对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广主要是基于其它平台,如在淘宝店铺或者售后服务卡添加微信公众平台的二维码并吸引顾客扫描二维码从而加关注。但这种方式局限于淘宝店铺的老客户,对于淘宝店铺非常关注的新客户的开拓几乎没有效果。 2.3微信公众平台营销信息内容问题 从微信公众平台的角度而言,需要尽可能的将更多的商品或者服务的信息发布给消费者吸引用户购买,而从消费者角度而言,其对微信公众平台加关注是因为其对该微信公众平台的某项产品或者服务比较感兴趣,并愿意了解该微信公众平台上关于该产品或者服务的更多信息。从需求的角度而言,微信公众平台与消费者的需求存在一定差异,从而导致微信公众平台在信息推送方面存在若干问题。如垃圾信息问题,广告信息发送过滥问题。太多的与用户需求或者关注无关的垃圾广告信息会导致用户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好感度和关注度下降,进而取消关注。 2.4微信公众平台关注流失问题 目前的微信公众平台更强调吸引新客户加关注平台,而对于已加关注的老客户的维系问题则缺乏必要的重视,导致微信公众平台新客户不断加关注的同时,老客户则在不断取消关注。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公众平台对关注用户信息推送过载对用户造成干扰,频繁信息推送会造成顾客的极大反感,导致取消关注。另一方面在于微信公众平台对已加关注用户提供的服务无法满足客户需要,在用户被吸引添加关注后,后续的与客户互动、吸引客户参与活动、用户反馈等环节在衔接和过渡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完善。 3、微信营销应用对策 廖卫红指出对于微信这类互动营销平台在进行营销活动时要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许可,并遵循个性化原则,吸引用户进行深一步的沟通互动7。基于上述的原则及对微信营销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以下完善微信营销措施: 3.1根据企业性质确定合适的微信营销策略 微信营销本身特点决定其主要适合于很大众化市场的品牌,或者定位非常明确地的小众品牌。对于大众化品牌微信营销主要作为一个互动营销平台,利用该平台进行品牌宣传,利用各种活动吸引客户消费从而达到开拓新客户的目的。而对于小众品牌,微信营销主要作为一个活动服务平台,为固定的忠诚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而达到维系老客户的目的。不同的企业或品牌在应用微信营销的一开始就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微信营销功能定位,从而为下一步营销活动的开展提供依据。 3.2多个媒体协调配合进行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广 微信公众平台的营销效果在于其自身平台的推广,如果该平台能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其营销价值就能得到更大体现。因此企业需要利用任何可以借助的平台或者媒体,以多种方式推广企业微信公众平台,在所有可能的地方展示企业的二维码和微信号,并利用多种方式吸引用户加关注。 3.3加强技术研发保障用户隐私安全 安全隐私问题一直是电子商务中存在的问题,在微信互动营销中同样如此。不管是技术研发部门还是相关安全机构,都应该重视并不断完善微信安全防护技术。 3.4强化服务观念 对于微信营销而言,不管是针对新客户的产品宣传推广还是针对老客户的客户服务,其重点在于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与客户保持长期的互动交流,进而才有可能吸引新客户购买产品及服务,促使老客户进行重复消费。因此,在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企业营销时,需要淡化营销的理念,而更强调为客户提供服务的理念,使得客户在享受服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受到营销影响,提升用户接受度。 3.5注重对客户需求的挖掘 任何一个领域都需要创造需求,借助微信平台通过与关注用户的互动交流可以实现对关注用户需求的及时发现和挖掘,从而为下一步的新产品开发提供依据。微信公众平台可以针对用户大数据信息收集、分析,进而撰写内容更加丰富、更能吸引用户的软文,或者针对客户的需要为客户提供个性的定制服务,进而带动消费,并可以有效维系老客户。 4、结论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微信营销的模式,指出目前微信营销存在用户隐私权保护不足,微信公众平台推广困难,关注用户流失严重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企业在应用微信营销时应明确合适的微信营销策略,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微信公众平台推广,在与用户互动时强化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观念,注重保护用户隐私等,进一步改进微信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1中文互联网数据中心./archives/90871.html. 2戚蕾,张莉.企业微信营销J.企业研究,2013,6:49-52. 3邱诗雨,吴思,毛秀利.微博与微信营销能力比较与未来预期J.中国商贸,2013,07:91-92. 4周蕾.微信广告传播力研究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