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2010-2011学年高三5月模拟及答题适应性考试(理综)Word_版.doc_第1页
湖北省黄冈市2010-2011学年高三5月模拟及答题适应性考试(理综)Word_版.doc_第2页
湖北省黄冈市2010-2011学年高三5月模拟及答题适应性考试(理综)Word_版.doc_第3页
湖北省黄冈市2010-2011学年高三5月模拟及答题适应性考试(理综)Word_版.doc_第4页
湖北省黄冈市2010-2011学年高三5月模拟及答题适应性考试(理综)Word_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黄冈市湖北省黄冈市 2010-20112010-2011 学年高三学年高三 5 5 月模拟及答题适应性考试月模拟及答题适应性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试卷类型:A 本试卷共 1O 页。满分 30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祝考试顺利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016 S32 Al-27 Mg-24 Ba137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 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 2B 铅笔将试卷类型 A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 非选择题用 0.5 黑色的签字笔或黑色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清洁。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第 I I 卷(选择题共卷(选择题共 126126 分)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3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胰高血糖素和植物生长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氨基酸 B. 构成蛋白质、核酸、淀粉等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在排列顺序上都具有多样性 C. 酶具有高效性,能使原来不发生的化学反应发生 D. 在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 ATP 的速率增加 2. 实验中用 3H 标记一定量的亮氨酸,来培养豚鼠的胰脏腺泡细胞,测得与分泌蛋白合成 和分泌相关的一些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以及在此过程中有关的生 物膜面积的变化曲线如鹵乙所示。 则下列的判断正确是 A. 图中曲线所代表的细胞结构均具有膜结构 B. 图中曲线所代表的细胞结构相同的是 b 和 f C. 分泌蛋白通过 e 结构时不需要消耗能量 D 在 a 结构上进行的化学反应能生成水 3.已知某 DNA 分子由 200 个脱氧核苷酸对组成,以它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 mRNA 中, 腺嘌呤与尿嘧啶之和为 80 个。将该 DNA 用 15N 标记后,转移到含14N 的环境中复制了 X 次, 共消耗了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Y 个。经检测,子代 DNA 中含 15N 的 DNA 分子总数与不 含 15N 的 DNA 分子总数之比为 1:15,则 X 和 Y 的值分别是 A. 4; 900B. 5; 3720C. 5; 4960D. 3; 3720 4. 将 10g 新鲜的酵母菌加入到含 300 mL5%的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连接好装置。将整个 装置(如下图甲)置于 35C 环境中,采用排水集气法测定产生的气体体积(不考虑气体在溶 液中的溶解度),结果如下图乙中酣线 I 所示。利用同样的实验装置,改变某条件后.结果 如图乙中曲线 II 所示。则改变的条件最可能是 A. 减少酵母菌的数量 B. 换用较大容积的锥形瓶 C. 将温度降至到 20C D. 换用较小容积的锥形瓶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抗虫棉的过程实现了苏云金芽孢杆菌与棉花的共同进化 B. 饲养金鱼过程中的人工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 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体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 D. 榷物体细胞杂交的目的就是将不同植物体的体细胞融合得到杂种细胞 6. 柊电厂原子反应堆中的 235U 的裂变产物中含有放射性的 和,下列关于和 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137Cs 原子内中子数为 82 B. 127I 和131I 互为同素异形体 C. 人体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这里的碘是指碘单质 D. 235U 裂夺产生131I 和37Cs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7. 下列物质反应后一定没有+3 价铁离子的是 A.过量的铁丝在氯气中点燃B. Fe(NO3)2溶液中加少量盐酸 C.过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D.铁与氧化铁的混合物溶于盐酸中 8. 已知 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 原子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不一定比 Y 原子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大 B. W 的原子序数可能是 Y 的原子序数的 3 倍 C. W 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定比 Y 的强 D. 若 Z 元素最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则 W 元素的非金属性一定强 9.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锰酸钾(K2MnO4酸化后转变为 MnO2和 KMnOt B. AgNO3溶液中滴加入少量稀氨水: C. NaOH 稀溶液与 NH4C1 稀溶液反应:OH- +NH4+=NH3 +H2O D. 工业冶炼铝: 10.某原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盐桥中装满用饱和 KCl 溶液和琼胶做成 的冻胶) A. 该原电池反戍为 Zn+Cu2+=Zn2+ +Cu B. 该电池工作时,Zn 电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C. 该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 CuSO4溶液蓝色变浅 D. 盐桥中的 K+移向 ZnSO4溶液,Cl-移向 CuSO4溶液 11. 有一种烃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有关该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稀烃的分子式为 C5H4 B. 该分子中 1、2、4、5四个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C. 该烃的二氯代物同分异构体有 2 种 D.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只含三键的链烃只有 2 种 12. 下列所研究的各种数量关系正确的是 A. 已知酸性 HFCH3COOH,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 NaF与 CH3COOK 溶液中: c(Na+)c(F-)c(K+)c(CH3COO-) B. NaHSO3和 NaHCO3的中性混合溶液中(S 和 C 均用 R 表示): C. 甲:pH=2 的醋酸溶液,乙:pH=2 的醋酸和盐酸的混合溶液,向等体积甲、乙中分别加 入同样 NaOH 溶液至中性,所需 NaOH 的量:前者大于后者 D. 将 0.1 mol . L-1的氢氧化钠溶液与 pH=l 的稀硫酸等体积混合,混合后的溶液 pH n,所以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 Na2SO4(3 分) 29 (1) 选用的装置(填序号)加入的试剂 A 稀盐酸、大理石 B 饱和的 NaHCO3溶液 B 浓 H2SO4 C 镁粉 (每空 1 分,共 8 分,如 C 后还有其它合理装置,如澄清石灰水不扣分。 ) (2)CaCO3+2H+=Ca2+CO2+H2O(2 分) (3)打开 A 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滴加稀盐酸,用生成的 CO2排净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 气中的氧气与镁反应。 (3 分) (4)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管壁上附着黑色颗粒(2 分,其它 合理描述参照给分。 ) 30 (1)C8H16O4 (1 分) ;CH2BrCH2OH(2 分) (2)(CH3)2C=C(CH3)2(2 分) ;2,3-二甲基-2-丁烯(2 分) (3)(2 分) (4)2CH2OHCOOH+2H2O(3 分) (5)CH2=C(COOH)2或 HOOCCH=CHCOOH(3 分) ; 湖北省黄冈市湖北省黄冈市 2010-20112010-2011 学年高三学年高三 5 5 月模拟及答题适应性考试月模拟及答题适应性考试 物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A 卷 题号 1415161718192021 答案 CA DACCDCBCC B 卷 题号 1415161718192021 答案 BD CBDBCBABC 22 (6 分)(1)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 使单缝与双缝相互平行 (2) A (每空 2 分) 23 (12 分) (1)如图 (3 分) (2)I2电流表 A2的示数 (3 分) 2 ar 、 22 Rkr 或 k ar 1 2 , k RRrk 1 )( 222 (6 分) (建议:若定值电阻未接入,而第二问与电路图相应的二、三 两空为 2 ar 、 2 kr或 k ar 1 2 , k kr 1 2 ,电路图给 2 分,第二问 的二、三两空共给 4 分因水平有限,给您阅卷带来不少的麻烦,敬请谅解!) 24(16 分)设A、B球从抛出到相遇运的时间分别为t1、t2,下落的高度分别为h1、h2, 水平位移为x,由平抛运动规律有: 10t vx 2 11 2 1 gth (4 分) 20 2tvx 2 22 2 1 gth (4 分) 对A球有: 1 hx (4 分) g v t 0 1 2 (2 分) 故点O1、O2之间的高度差: g v hh 2 3 2 0 21 (2 分) 25(18 分) (1)滑块第 1 次由M到N的过程中,电场力做功为W1,电势能的改变量最大 时,根据动能定理有: 0 01 mgxWmgh (4 分) 代入已知数据得:W1= -4.8J (3 分) 电势能增加,最大增量为 4.8J (1 分) (2)滑块从N向右运动到B静止的全过程中,在水平面AB上运动的总路程为x1,根据动 能定理有: 0 10 mgxqEx (4 分) 代入数据得:x1=1.2m (3 分) 滑块整个运动过程中,在水平面AB上运动的总路程:x= x1+x0=1.6m (3 分) 26(20 分)(1)设A、B分离时,A、B速度相等,设为 2 v根据动量定理有: 22 mvmgt (2 分) 代入已知数据得B的速度:smv/0 . 2 2 (2 分) (2)设A、B碰撞时,A的速度为 0 v,碰后A、B共同速度为 1 vA、B一起向右运动,与 弹簧接触时速度即为 2 v从A、B碰后到与弹簧接触的过程,根据动量定理有: 121 )()(vmMvmMmgt (2 分) 代入已知数据得:smv/6 . 2 1 (1 分) A、B碰撞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10 )(vmMMv (2 分) 代入已知数据得:m/s 3 13 0 v (1 分) (3)由 000 tav 知滑块A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 2 / 3 26 sma (1 分)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