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 药 煎 药 知 识 培 训 手 册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保证中药煎药质量,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开展中药煎药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第二章 设施与设备要求 第三条 中药煎药室(以下称煎药室)应当远离各种污染源,周围的地面、路面、植被等应当避免对煎药造成污染。 第四条 煎药室的房屋和面积应当根据本医疗机构的规模和煎药量合理配置。工作区和生活区应当分开,工作区内应当设有储藏(药)、准备、煎煮、清洗等功能区域。第五条 煎药室应当宽敞、明亮,地面、墙面、屋顶应当平整、洁净、无污染、易清洁,应当有有效的通风、除尘、防积水以及消防等设施,各种管道、灯具、风口以及其它设施应当避免出现不易清洁的部位。 第六条 煎药室应当配备完善的煎药设备设施,并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储药设施、冷藏设施以及量杯(筒)、过滤装置、计时器、贮药容器、药瓶架等。 第七条 煎药工作台面应当平整、洁净。 煎药容器应当以陶瓷、不锈钢、铜等材料制作的器皿为宜,禁用铁制等易腐蚀器皿。 储药容器应当做到防尘、防霉、防虫、防鼠、防污染。用前应当严格消毒,用后应当及时清洗。第三章 人员要求 第八条 煎药室应当由具备一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经验的中药师具体负责煎药室的业务指导、质量监督及组织管理工作。 第九条 煎药人员应当经过中药煎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中药煎药工作。 煎药工作人员需有计划地接受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岗位培训。 第十条 煎药人员应当每年至少体检一次。传染病、皮肤病等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体表有伤口未愈合者不得从事煎药工作。 第十一条 煎药人员应当注意个人卫生。煎药前要进行手的清洁,工作时应当穿戴专用的工作服并保持工作服清洁。第四章 煎药操作方法 第十二条 煎药应当使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待煎药物应当先行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 煎煮开始时的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5厘米为宜,花、草类药物或煎煮时间较长的应当酌量加水。 第十三条 每剂药一般煎煮两次,将两煎药汁混合后再分装。 煎煮时间应当根据方剂的功能主治和药物的功效确定。一般药物煮沸后再煎煮20-30分钟;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煮沸后再煎煮15-20分钟;滋补药物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约4060分钟。药剂第二煎的煎煮时间应当比第一煎的时间略缩短。 煎药过程中要搅拌药料2-3次。搅拌药料的用具应当以陶瓷、不锈钢、铜等材料制作的棍棒为宜,搅拌完一药料后应当清洗再搅拌下一药料。 第十四条 煎药量应当根据儿童和成人分别确定。儿童每剂一般煎至100-300毫升,成人每剂一般煎至400-600毫升,一般每剂按两份等量分装,或遵医嘱。 第十五条 凡注明有先煎、后下、另煎、烊化、包煎、煎汤代水等特殊要求的中药饮片,应当按照要求或医嘱操作。 (一)先煎药应当煮沸10-15分钟后,再投入其它药料同煎(已先行浸泡)。 (二)后下药应当在第一煎药料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10分钟。 (三)另煎药应当切成小薄片,煎煮约2小时,取汁;另炖药应当切成薄片,放入有盖容器内加入冷水(一般为药量的10倍左右)隔水炖2-3小时,取汁。此类药物的原处方如系复方,则所煎(炖)得的药汁还应当与方中其它药料所煎得的药汁混匀后,再行分装。某些特殊药物可根据药性特点具体确定煎(炖)药时间(用水适量)。 (四)溶化药(烊化)应当在其它药煎至预定量并去渣后,将其置于药液中,微火煎药,同时不断搅拌,待需溶化的药溶解即可。 (五)包煎药应当装入包煎袋闭合后,再与其他药物同煎。包煎袋材质应符合药用要求(对人体无害)并有滤过功能。 (六)煎汤代水药应当将该类药物先煎15-25分钟后,去渣、过滤、取汁,再与方中其它药料同煎。 (七)对于久煎、冲服、泡服等有其他特殊煎煮要求的药物,应当按相应的规范操作。 先煎药、后下药、另煎或另炖药、包煎药、煎汤代水药在煎煮前均应当先行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 第十六条 药料应当充分煎透,做到无糊状块、无白心、无硬心。 煎药时应当防止药液溢出、煎干或煮焦。煎干或煮焦者禁止药用。 第十七条 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当使用不同的标识区分。 第十八条 煎煮好的药液应当装入经过清洗和消毒并符合盛放食品要求的容器内,严防污染。 第十九条 使用煎药机煎煮中药,煎药机的煎药功能应当符合本规范的相关要求。应当在常压状态煎煮药物,煎药温度一般不超过100。煎出的药液量应当与方剂的剂量相符,分装剂量应当均匀。 第二十条 包装药液的材料应当符合药品包装材料国家标准。第五章 煎药室的管理 第二十一条 煎药室应当由药剂部门统一管理。药剂部门应有专人负责煎药室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第二十二条 药剂部门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煎药室工作制度和相关设备的标准化操作程序(SOP),工作制度、操作程序应当装订成册并张挂在煎药室的适宜位置,严格执行。 第二十三条 煎药人员在领药、煎药、装药、送药、发药时应当认真核对处方(或煎药凭证)有关内容,建立收发记录,内容真实、记录完整。 每方(剂)煎药应当有一份反映煎药各个环节的操作记录。记录应保持整洁,内容真实、数据完整。 第二十四条 急煎药物应在2小时内完成,要建立中药急煎制度并规范急煎记录。 第二十五条 煎药设备设施、容器使用前应确保清洁,要有清洁规程和每日清洁记录。用于清扫、清洗和消毒的设备、用具应放置在专用场所妥善保管。 煎药室应当定期消毒。洗涤剂、消毒剂品种应定期更换,符合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卫生标准(GB14930.1)和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消毒剂卫生标准(GB14930.2)等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不得对设备和药物产生腐蚀和污染。 第二十六条 传染病病人的盛药器具原则上应当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后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对重复使用的盛药器具应当加强管理,固定专人使用,且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第二十七条 加强煎药的质量控制、监测工作。药剂科负责人应当定期(每季度至少一次)对煎药工作质量进行评估、检查,征求医护人员和住院病人意见,并建立质量控制、监测档案。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7年印发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同时废止。 第二十九条 本规范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镇雄县中医院煎药室工作制度煎药室负责门诊或住院病人的中药煎药工作。煎药前应详细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服药时间、剂数及煎法,经核对无误后,在收药本上签字,如有疑问,应及时与医生、调剂人员联系。煎药室主任负责煎药业务指导及管理工作。煎药人员领取中药剂时,应核对病人姓名、科别、地址、床号、日期、剂数无误。煎药要严格遵守煎药操作规程和医嘱,按规定浸泡后,根据药剂性能选择火候、时间,进行煎煮,药汁量要符合要求,药渣保存24小时备查。凡注明有先煎、后下、另煎、兑服、烊化等特殊用药的煎煮,要按医嘱执行,确保煎药质量。盛药容器必须经过清洗和高温消毒,严防感染。内服药与外用药应用不同颜色煎药卡标注。汤药送抵病房或门诊病人手中,应请收药人核对后在送药登记本上签收。建立煎药人员健康档案。煎药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检,患传染病者不得上岗,以后每年复查一次。10、注意安全,做好防火、防毒、防盗措施,下班前关好门、窗、水、电。11、煎药室要注意安全,保持清洁卫生,其他人员非公事不得进入煎药室。 煎药室清洁消毒制度1.煎药室工作人员应当接受消毒技术培训、掌握消毒知识,并按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消毒产品进货必须检查验收。2.煎药室应当远离各种污染源,周围的地面、路面、植被等应当避免对煎药造成污染。煎药室工作区和生活区应当分开,工作区内应当设有储藏(药)、准备、煎煮、清洗等功能区域,应每天开工前消毒煎药室各个区域。3.煎药室应当宽敞、明亮,地面、墙面、屋顶应当平整、洁净、无污染、易清洁,应当有有效的通风、除尘、防积水以及消防等设施,各种管道、灯具及其它设施应当避免出现不易清洁的部位。4.煎药室应当配备完善的煎药设备设施,煎药机、包装机等机器,开工前或使用前必须要消毒。煎药工作台面应当平整、洁净。5.煎药容器应当做到防尘、防霉、防虫、防鼠、防污染。用前应当严格消毒,用后应当及时清洗。6. 煎药人员应当每年至少体检一次。皮肤病等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体表有伤口未愈合者不得从事煎药工作。煎药人员应当注意个人卫生,煎药前要进行手的清洁。7.煎药室使用的煎药容器(煎药锅,浸药锅等)必须达到灭菌要求。煎药室人员工作时应当穿戴专用的工作服并保持工作服清洁,煎药时戴的一次性口罩,帽子,鞋套等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8.煎药室的环境、物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排放废弃的污水、污物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9.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感染性疾病暴发、流行时,应当及时报告医院防疫部门,并采取有效消毒措施。镇雄县中医院煎药室清洁清洗规程一、目的:通过认真执行清洁消毒操作,确保煎药室、煎药设备、盛药器具符合必要的卫生要求,防止药品混淆、差错及交叉污染。二、清洁及消毒操作要点:(一)每日电煎药包装机内罐(空.断电)加水浸泡15分钟刷洗开水冲洗。(二)每日电煎药包装机外罐及机身(断电)湿巾(洗涤净)至洁净。(三)每周装药布袋,多孔桶清洗加水煮沸30分钟(消毒)冲洗。(四)药液容器,搅拌棒等(每周)消毒灵浸泡30分钟冲洗至净。(五)过滤网,电磁阀(每月)拆开刷洗冲洗至净。(六)每日煎药结束后清理药渣、杂物,清洁室内,重点对门窗、灯具、工作台面、地面、墙面进行必要的揩擦,并用紫外灯进行室内空气消毒。(七)每周用去污粉对地面清洁一次。(八)做好清洁检查和相关记录。三、技术要求:(一)煎药设备和器具内外无遗留物、废弃物、表面清洁、无油垢。(二)地面、工作台面、门窗、内墙等无积灰,清洁干净。(三)清洗清洁工具,做到干净,无遗留物,于规定位置摆放。(四)消毒剂应定期更换使用。镇雄县中医院中药煎药室质量控制流程1、根据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要求,严格执行煎药操作规程。2、煎药室制定有完备的质量控制措施,煎药、急煎、设备容器、日常清洁消毒与紫外线灭菌消毒等记录。3、定期对煎药质量监测质控检查。4、煎药质量控制监测记录完备真实。5、监测检查煎药室内环境卫生清洁状况。6、监测检查对煎药质量造成污染的因素状况。7、监测检查煎药机及容器的清洁冲洗消毒状况。8、监测检查煎药人员执行煎药流程的规范操作情况。9、监测检查煎药登记患者姓名、日编号、病历号、门诊处方号、剂数、特殊煎法、送药人、接药人、煎药人、取药人、发药人、复核人等真实执行记录情况。10、监测检查煎药用水量,是否符合煎剂标准情况。11、监测检查煎药浸泡时间、入锅、出锅时间、先煎、后下时间、煎药等规定时间要求的情况。12、监测检查药渣是否煎透有无糊状块、硬心、白心的情况。13、监测检查药液是否澄明符合煎剂标准的情况。 14、做出质量检查结论评定,质控责任人签字。镇雄县中医院中药电脑搅拌煎药包装机DP20003/3W(3+1型)标准化操作规程一、浸药准备浸泡容器1-2个,将中药浸泡30分钟以上,煎药效果最佳。二、煎药1、检查过滤阀门和排水阀门是否关闭,包装袋卷装卡是否正常,再将浸泡好的中药放入煎药锅中,加水量一般为高于药面23cm,视草药成份和吸水量不同可适当调整加水量。2、盖上锅盖,压好锁紧装置(对角线按下)。3、按“启动”键,此时控制板上的大、中、小火指示灯即亮,炉盘加热指示灯亮,说明已开始正常加热。4、待蜂鸣器叫,炉盘指示灯频闪,进入倒计时阶段,按“模式”键,可以任选大、中、小火(一般使用中火),此时可进行搅拌,数码管显示搅拌时间。5、当倒计时到剩2分钟时,蜂鸣器连续长鸣,提醒煎药即将结束,当倒计时结束后,煎药过程自动停止,各指示灯均熄灭。6、水沸腾后,只要按“模式”键,随时可进入倒计时。7、按“”“”可随时延长或缩短时间。8、煎药完成后,重新打开煎药锅电源,再打开过滤阀,煎药锅中的药液便被汽压压到过滤锅中,待完成后关闭加热和过滤阀即可。9、一煎完成后,按“启动”键,炉盘指示灯熄灭,稍等几分钟,待药锅内压力减小后,打开药锅盖,加入适量水,加水量比第一煎略少,再重复上述操作,完成第二次煎药,将两次煎液合并浓缩至规定量后即可进行包装。10、阿胶等胶类药物不宜直接入药锅煎熬,应另取容器溶化,再等中药煎好后加入药锅内,搅拌匀后和药液一起包装三、包装1、先按“清洗”键数秒,将管道内残留水打包废弃,再关闭清洗。2、按自动键、注入键,启动键,便可进行自动连续包装,到达设定的包装数量,可自动停止包装,未到包装数量中途,可随时按启动键,经数秒后,包装机便可停止,按“复位”键,可回到设定数量。备注:按键,可调节注入量,即可在120240ml范围任意调节大小包(一个电机的机头不能调节)。3、上温度控制包装袋左右封口温度,下温度控制包装袋上下封口温度,如有必要,可适当增减设定的温度35。四、清洗每次煎药完成后都必须对煎药包装机进行清洗,具体清洗方法参见煎药设备清洁规程。镇雄县中医院微压循环煎药包装机DP20003XR型标准化操作规程一、浸药准备浸泡容器1-2个,将中药浸泡30分钟以上,煎药效果最佳。二、一煎煎药1、检查过滤阀门和排水阀门是否关闭,包装袋卷装卡是否正常,再将浸泡好的中药放入煎药锅中,加水量一般为高于药面23cm,视草药成份和吸水量不同可适当调整加水量。2、盖上锅盖,压好锁紧装置(对角线按下)。3、按“启动”键,此时控制板上的大、中、小火指示灯即亮,炉盘加热指示灯亮,说明已开始正常加热。4、待蜂鸣器叫,炉盘指示灯频闪,进入倒计时阶段,按“模式”键,可以任选大、中、小火(一般使用中火),此时可进行循环,数码管显示循环时间。5、当倒计时到剩2分钟时,蜂鸣器连续长鸣,提醒煎药即将结束,当倒计时结束后,煎药过程自动停止,各指示灯均熄灭。6、水沸腾后,只要按“模式”键,随时可进入倒计时。7、按“”“”可随时延长或缩短时间。8、阿胶等胶类药物不宜直接入药锅煎熬,应另取容器溶化,再等中药煎好后加入药锅内,搅拌匀后和药液一起包装。三、二煎操作1、当一煎药煎好后,打开机器上的贮存手柄,煎药锅中的药液就在蒸汽的压力下流到贮药桶中,等药液全部或大部分过去后,关上贮存手柄,一煎操作完成。2、在药锅中加水,重新启动按键加热煎煮,二煎煎药操作过程同一煎2至7条。3、当二煎药煎好后,先打开煎药锅盖子,提出多孔桶(和纱布袋、药渣一起拿出),再打开机器上的贮存手柄,使一煎、二煎药混合,至此二煎工作完成,等待包装。四、包装操作1、先按“清洗”键数秒,将管道内残留水打包废弃,再关闭清洗。2、按自动键、注入键,启动键,便可进行自动连续包装,到达设定的包装数量,可自动停止包装,未到包装数量中途,可随时按启动键,经数秒后,包装机便可停止,按“复位”键,可回到设定数量。备注:按键,可调节注入量,即可在120240ml范围任意调节大小包(一个电机的机头不能调节)。3、上温度控制包装袋左右封口温度,下温度控制包装袋上下封口温度,如有必要,可适当增减设定的温度35。五、清洗每次煎药完成后都必须对煎药包装机进行清洗,具体清洗方法参见煎药室清洗清洁规程。镇雄县中医院煎药室电热煎药设备操作规程一、开启总电源,检查供电是否正常。二、将煎药机内体清洗干净,并保证各管道通畅。三、将待煎药按先后顺序浸泡并保证药、签相符,药签自始至终跟随该药,以避免差错;将所煎药登记在工作簿上。四、关闭出水阀门后,将泡好的中药放入煎药机内并注入适量水;盖稳上盖并锁紧;关闭机上所有阀门,开启电源开关。五、检查包装机各开关是否处于规定位置,温度设定是否合理;贮药器是否洁净;无存水后关闭排液阀备用。六、药液煎好后,关闭开关,打开与包装机相连的出药阀门,使药液完全放出,待压力回零后开锁,加水清洗内壁,废液排空后关闭注药和排水阀门以备下次使用。七、趁药液在高温时包装,检查包装有无漏液现象,查看药签,无误后交下道工序签字验收;清理煎药机、包装机。 八、对机器定时进行维护保养;水电气出现问题时及时报修。九、每日工作完毕后,关闭各分机的电开关、关闭总电源,并有记录。镇雄县中医院煎药操作规程一、严格执行中药汤剂领发、登记、核对制度。煎药人员的领取药剂时应该按照“四查十对”核对处方,并注意核对科别、床号、日期、特殊药品的煎煮要求、单包数量等要求后方可领入。二、严格标明内服、外用、外洗药、灌肠药以防止差错。特殊煎煮药品一定要按照医嘱进行煎煮。三、煎药操作规程:(一)一般药物的煎煮法 1、煎药必须使用饮用水。待煎药物应先行浸泡,然后煎煮。一般浸泡30-60分钟。 煎煮时的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5厘米为宜。如遇花、草类药物或煎煮时间较长者应酌量加水。 2、应根据方剂的性能确定煎煮时间。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再煎煮15-20分钟;一般药沸后再煎煮20-30分钟。滋补药物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约40分钟至一小时。煎药过程中要搅拌药料2-3次。药剂第二煎的时间略缩短。每剂药一般煎两次,将两煎药汁混合后再分装。 3、煎药量:儿童服用一般煎至150-300毫升,成人服用一般煎至400-600毫升。或遵医嘱。 (二)特殊药物的煎煮法 凡注明有先煎、后下、另煎、烊化、包煎、煎汤代水等特殊要求的中药,应按医嘱进行,确保煎药质量。 1、先煎药:应煮沸10-15分钟后,再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群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下同煎5-10分钟。 3、另炖或另煎药:另炖药应切成薄片,放入有盖容器内加入冷开水(一般为药量的10倍左右)隔水炖2-3小时。另煎药应切成小薄片,一般煎2小时左右,某些特殊药物可根据药性特点具体确定煎药时间(用水适量)。 4、溶化药(烊化):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量时,将溶化药置于去渣药汁中,微火煎药,同时不断搅拌,使之溶解。 5、包煎药:凡有绒毛或细小籽粒及需包装后煎药的应装入包煎袋闭合后,再与其他药物同煎。包煎袋材质应符合药用要求(对人体无害)并有滤过功能。 6、煎汤代水:根据医嘱要求,对于质地松泡、用量大或泥土类不易滤净药渣的药物,可先煎15-25分钟,去渣取汁,再与其它群药同煎。 7、对于有其他特殊煎煮要求的药物,应按相应的规范操作。四、质量要求(一)药渣煎透度要做到三无(无糊状块、无白心、无硬心)。(二)药汁做到质浓味厚,合格率达到100%(三)患者对中药汤剂质量满意度达到100%。五、煎药注意事项 (一)煎药时应防止药液溢出、煎干或煮焦。 (二)注意另包药的投下时间和煎煮方法。 (三)内服药与外用药应有不同的标识区分。 (四)煎好的药液必须装入经过清洗和高温消毒的容器内,严防污染。 (五)使用煎药机应在常压状态下操作。煎药机的煎药功能必须符合传统的中医理论和中药的煎煮理论。煎药温度不能超过100。(六)煎出的药液量必须与方剂的剂数相符,分装剂量必须准确。(七)使用煎药包装机包装药液,包装材料必须符合药品包装材料国家标准。六、定期对煎药室及其器具进行消毒处理。七、汤剂包装好后,应该进行核对,护士或患者取药时应认真核对签收,并做好登记。镇雄县中医院中药煎药人员岗位职责1、讲究个人卫生,定期理发,剪指甲,工作前后要洗手。2、保持工作场所清洁卫生,要求物件堆放整洁有序,每班工作完成后需将所用器皿擦洗干净,放回原处,并将工作场所清扫干净,不得遗留到下一班。3、遵守纪律,按时上下班,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有问题及时汇报,避免差错;做好各项登记工作,当面点清后签名。4、中药煎煮前应用洁净水按规定浸泡,饮片以无干心为度。5、煎药前严格查对,审核科室、姓名、床号,正确无误后将药入锅。煎药时严格遵守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烊化、急煎等要求程序。常规药倒入锅中后,煎药单与锅一一对应,如有另煎药应放在另煎锅中单独处理。6、将浸透饮片添水煎煮时,为保证煎煮质量,应根据药物性质控制火候和时间,沸前用武火,沸后用文火,一剂药应煎煮2次。一般情况,一煎加水量至淹过药材表面25cm为度,二煎加水量以近于药面为度。煎煮过程不可随意加水或抛弃药液。7、中药煎好后应立即出锅,滤药时应压榨药渣,使药液尽量滤净。如使用煎药机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余气切实放净才能开盖,擦拭机身时箱中不能进水。8、中药煎好送药前要认真核对,查数量、包装;核对病区、病人姓名、床号、日期等。9、确保煎药无误后送药到病房,当面清点清楚,交待注意事项并签名。患者取药应认真核对确定无误后方可发药并签名。10、节约用水、电。下班前检查水、电、开关,保证安全。11、保持煎药机、煎药台及其他物件的清洁卫生。定期维修、保养、防锈、防事故,做好机器的使用记录与交接登记,并签名负责。中药煎药的基本知识汤剂是最古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中药剂型。用中药治病,无论是用单味入药,还是用多味药配成方剂应用,都需要进行一定的煎制,加水、酒或其它药液熬制成汤剂后,才能服用。因此汤剂的煎法是很有讲究的,它对药物的疗效有很大的决定作用。明代医家李时珍说:“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 修治如法,而煎药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清代徐灵胎医学源流论中所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煎汤药的程序虽然简单,但其中包含的学问不小。那么,怎样煎药才能有效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呢? 我们先从煎药的容器说起。对煎药器皿的要求最好用砂锅或搪瓷锅,以耐火的砂罐或陶罐为最理想,因其受热均匀,性质稳定,煎汁浓,质量高,搪瓷烧锅也可选用。不宜使用铝锅或铜锅。因为铝、铁、铜的金属活性较强,很可能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起化学反应,这种化学反应,轻者使药物中的某些有效成分发生沉淀,药液中有效含量降低,重则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产生毒性。 李时珍曾说过:“凡煎药并忌铜铁器,宜用银器瓦罐”。现在一般通用的是有盖的陶瓷砂锅。此外,煎具的容量宜稍大,以利煮沸时药液不断翻滚。锅盖应稍高一些,可使水分和挥发性成分产生“回流”。 煎锅要经常保持清洁,每次煎完药后最好立即去掉药渣,以免影响下次煎药效果。一、注意加水量加水量应根据药量的多少,吸水程度及需要煎煮时间的长短而定。一般头煎加水量多一些,以浸没药材超过药2-3厘米为度,第二煎加水量可酌减。确定汤剂加水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经验估量法: 加水量解表剂一般药剂滋补剂 头煎400- 600 ML 500 -700 ML700- 900 ML 二煎280- 300 ML ;300 -350 ML 400-500 ML另一种计量加水法,公式如下: 头煎加水量=药品总重量*3+煎煮时间*10+服用量二煎加水量=煎煮时间*10+服用量 对于吸水性较强的草药,可选用:煎药代水法即将一剂药中剂量大的草药另行煎熬, 弃渣取汤,然后用其汁煎 熬其他药;分煎合汁法即将需水量大的与小的药物分煎,各滤出其汁,再混合煎熬浓缩。 多汁浓缩法 (即将药合在一起煎,煎上两三次,将每次煎取的300毫升左右 的药汁滤掉杂质混合在一起续煎,浓缩至300 毫升左右服用。前 两种方法适用于一个处方中只有少数几味大剂量药的情况;第三 种方法适用于普遍都是大剂量药物的方剂。还需注意的是,煎药 时不宜频频加水,这不利于药物的分解。如果药物吸水膨胀、水被吸尽,可酌情加点开水二、煎前浸泡为了提高煎出率,药物在煎煮前宜加水搅拌后浸泡30-60分钟。冬天若用20-30度的温水浸泡可缩短煎煮时间,但不能用开水浸,以免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突然受热凝固、外层形成坚密的包膜,或使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有效成分浸出。三、掌握火候沈括就指出:“药有可以久煮,有不可以久煮者,有宜急火,有宜温火者。此煮炼之节也。”明代医家李梴指出:“如补汤慢火煎熬,汗下及治寒湿药,紧火煎服。”明代罗周彦医宗粹言云:“凡煎汤药,初欲微火令小沸然利汤欲生,少水而多取汁;补汤欲熟,多水而少取汁。”明末著名医僧胡慎柔云:“古人煎药,各有法度。表药以气胜,武火骤煎;补药以味胜,文火慢煎。” 火候指火力的大小、温度的高低而言。分为“文火”、“中火”、“武火”三种。“文火”药液呈微沸状态,药液中药物对流缓慢不明显,俗称芝麻沸、虾眼沸;每隔5-6分钟搅一次“中火”药液呈现沸腾状,药液中药物对流较明显,俗称鱼眼沸。每隔3-5分钟搅一次“武火”药液呈沸溢状,药液中药物对流极明显,一下翻腾,药液底层中间部分见不到药物。勤搅拌,勿使溢出急火煮沸,慢火煎至液成。此乃至关重要。煎法有三种:轻煎(解表药)用武火速煎。头煎煮沸10-20分钟,二煎煮沸5-10分钟。中煎(一般药)用武火,煮沸后改用中火。头煎煮沸20-25分钟,二煎煮沸15-20分钟。重煎(滋补剂)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头煎煮沸30-40分钟,二煎煮沸20-30分钟。四、 煎药次数 一般是2-3次。一般说,一剂药煎3次,最少应2次。因为煎药时,药物有效成分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液中,而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待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溶出。这时,只有将药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继续溶出。一般认为以煎煮两次为宜。以多次煎比一次长时间煎熬为佳。煎药是药物中成分溶出的过程,因为生药浸入水溶液后,药物本身吸收了一部分水,药物中所含的生物硷盐类、甙类、有机酸及有机酸盐类、糖类、鞣质、蛋白质、色素、酶类等多种成分几乎都溶于水中,树脂与脂肪油虽不溶于水,但与其它成分一起,亦能部分溶解,因此造成了药材内外浓度差,有效成分从组织内向外渗出,当药材内外浓度相等,即处于平衡状态时,溶出停止。因溶出是一个动态平衡,若生药内部有效成分与其中浸液的比值等于生药外部有效成分与外部浸液的比值,此时药物成分就不能全部溶出,必须滤去药液再加新的溶媒水,使其重新建立浓度差,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药材的成分继续溶出。著名医家张锡纯很重视药物的第二次煎煮,他说:“富贵之家服药多不用次煎,不知次煎不可废。”实验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煎出所含成分的80%90%,故需煎煮两次或三次。这样可以使药物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增强疗效。通常把这两次煎出的药汤混在一起服用,总量大约300500毫升。对于服中药困难的患者,可以少量多次分服,或者是浓缩给药。一般一剂药最少要煎2次,而质地厚重或滋润的补虚药等可煎3次或更多;但是有些药,象解表类的就不能浓缩给药,而应煎多少服多少。五、煎药时间滋补类药品一般头汁煮沸后,文火煎半小时至一小时;二汁煮沸后再煎半小时左右。个别的需焖煮数小时以上。因这类药品多为植物根茎、果实,动物的甲、角、壳等,质地坚硬厚实,难于溶解,煎药前常需捣碎,并适当延长煎药时间。 解表发汗类药物一般急火煮沸,再煎3-6分钟即可。此类药多系植物全草或花、叶,质地轻扬、气味辛香,富含挥发油,煎煮太久容易使药物有效成分挥发逸去,降低药效。一般性药视具体情况,一般煮沸后再煎半小时即可。药物煎煮时间的长短,除与药物的质地有关,一般来说,凡质地坚硬、气味难出的药物,煎煮的时间以长为宜;质地软松、气味易出的药物煎时宜短。六、特殊煎法方法原理药物先煎因为一个处方中不同的药物其有效成分析出所需的时间长短不一。有些药在短时间内即可获得有效成分,有些则未必。矿石类及有壳的果实类药物应先煎,有毒类药物更应久煎先下,以减轻毒性。另有些药物因含泥沙或因其质轻量大者,则应先煎取汁澄清,然后以其药汁代水煎煮其它药和药物。龟板、鳖甲、代赭石、石决明、生牡蛎、生龙骨、磁石、石膏。 川乌、草乌夏枯草、竹茹、灶心土 后下多指含有芳香气味、有效成分易挥发,久煎易失效的一类药物;另外,有些药,为保留其最佳药效,也常常后下,如大黄。 薄荷、佩兰、丁香、芸香草、鱼腥草、砂仁、豆蔻等包煎多是带有绒毛或质地轻体积小的颗粒种子以及易粘贴、易被煎糊的药物。绒毛在药汁中不易被去除,服下后刺激咽喉,易引起剧咳。质轻种子浮在水面,药汁沸腾时容易溢出锅外,故此需用纱布或薄布包裹后再煎 。 赤石脂、海金砂、旋复花等另煎冲服多是一些比较贵重的药物,若将之与众多药物混煎并作为药渣弃去, 则太浪费,所以先煎好再兑入药汁冲服。有些药,根本不用水煮,只要加热溶化或磨汁兑进药液冲服。 人参、羚角片、麝香等烊化指对某些胶质或粘性较大且易溶的药物,先加温使其溶化,再加入已去渣的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搅拌使之溶解。阿胶、鹿角胶、饴糖等七、关于道地药材的认识这是中药学术语,指具有明显地域特征,历史悠久,使用考究,产量大、质量优,生产及加工技术成熟这样的药材。所谓道地药材,是指一定的药用生物品种在特定环境和气候等诸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高、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性特点的药材。它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古代药物标准化的概念,它以固定产地生产、加工或销售来控制药材质量,是古代对药用植物资源疗效的认知和评价。道地药材的药名前多冠以地名,以示其道地产区。如“浙八味”、“四大怀药”等就是闻名遐迩的道地药材。1.四大怀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怀山药。2.浙八味:杭麦冬、杭菊花、浙元参、延胡索、白术、山茱萸、白芍、浙贝母。3.其他:山东东阿阿胶、山东莱阳沙参、安徽凤凰山丹皮、广东阳春砂仁、广东新会陈皮、四川康定川贝(炉贝)、江西枳壳、宁夏中宁枸杞、江苏太仓薄荷、甘肃的当归、青海的大黄、内蒙的黄芪、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山西的党参、云南的三七、茯苓、四川的黄连、川芎、贝母、乌头.八、 服药的方法把2-3次煎药煎出的药液混合兑入,然后再平均分为三份,用于早中晚三次服用。服药方法 口服,是临床使用中药的主要给药途径。口服给药的效果,除受到剂型等因素的影响外,还与服药的时间、服药的多少及服药的冷热等服药方法有关。 (一)服药时间 中药和西药一样,不同药物的药性是不同的,所以按时服药也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方面,古代医家对此甚为重视。一般来说,上午9点和下午3点左右,是机体吸收药物的“黄金时间”,所以此时服用中药效果最佳。但是,不同药性的中药,应讲究不同的服药时机。扬液本草说:“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具体服药时间应根据胃肠的状况、病情需要及药物特性来确定。清晨空腹时,因胃及十二指肠内均无食物,所服药物可避免与食物混合,能迅速入肠中充分发挥药效。峻下逐水药晨起空腹时服药,不仅有利于药物迅速入肠发挥作用,且可避免晚间频频起床影响睡眠。 饭前,胃中亦空虚。驱虫药、攻下药及其它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宜饭前服用。因饭前服用,有利于药物的消化吸收,故多数药都宜饭前30-60分钟服药。 饭后,胃中存有较多食物,药物与食物混和,可减轻其对胃肠的刺激,故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消食药亦宜饭后及时服用,以利充分发挥药效;治疗心肺病和其他一般疾病的中药,则应在饭后15-30分钟服用为佳,以避免药物对肠胃产生刺激,减少副作用一般药物,无论饭前或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物与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药效的发挥。 此外,为了使药物能充分发挥作用,有的药还应在特定的时间服用:如安神药用于治失眠,宜在睡前的30分钟至1小时服药,缓下剂亦宜睡前服用,以便翌日清晨排便;涩精止遗药也应在睡前给药,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两小时服药,急性病则不拘时限。 (二)服药多少 一般疾病服药,多采用每日一剂,每剂分二服或三服。病情急重者,可每隔四小时左右服药一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利于顿挫病势。 应用发汗药、泻下药时,如药力较强,服药应适可而止。一般以得汗、得下为度,不必尽剂,以免汗、下太过,损伤正气。 呕吐病人服药宜小量频服。小量,药物对胃的刺激小,不致药入即吐,频服,才能保证一定的服药量。 (三)服药冷热 临床用药时,服药的冷热应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一般汤药多宜温眼。传统的中医理论人为,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煮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晾至30-40时再喝;丸、散一类的固体药剂,除特别规定外,也应该以温开水送服;属于解表、发散风寒的中药,才应该“热服”,并且可以服后喝些热稀饭、热水,服药后需温覆取汗,以助药力;而止吐、解毒、清热的药,则应该“冷服”,以免引起刺激。一般遵循“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即可。九、煎煮中药的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 1、禁用铜、铁、铝等金属容器,以免影响药效。 2、加水量要适当,煎药之前要浸泡,煎药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 3、注意特殊中药的煎煮方法,保证疗效。 4、变质或煎糊的中药切勿再服,以免中毒。 5、注意服药时间和方法,谨遵医嘱。十、中药煎煮方面的特定词汇文火:又称“慢火”,指火焰较小的火,煎煮时间宜久,一般宜药开后30分钟至一小时;使药液呈微沸状态,药液中药物对流缓慢不明显,俗称芝麻沸、虾眼沸。武火:又叫“紧火”、“旺火”,指火焰较大的火,煎煮时间不宜长,一般药开后约10-15分钟;药液呈沸溢状,药液中药物对流极明显,一下翻腾,药液底层中间部分见不到药物。先煎:有些矿物药和贝壳类药物的质地非常坚硬,它们的有效成分短时间很难煎煮出来,因此要单独先煎,称先煎。后下:对于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一般应在汤剂煎好前510分钟时加入叫后下。因这类药物多含挥发性的有效成分,若煎煮时间过常,会使有效成分蒸发,减弱和丧失原有药物疗效。一煎:一副药只煎一次,然后再分次服用,此法不易煎出药物的有效成分,比较浪费药物。二煎:一副药根据头煎二煎相结合,再混合两次煎出的药液再分次服用,最大程度煎出和利用药物的有效成分。中药基本知识中药的基本分类1.解表药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紫苏生姜荆芥防风羌活白芷香薷蒿本苍耳子辛夷辛凉解表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葛根柴胡蔓荆子升麻豆豉2.清热药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天花粉栀子夏枯草芦根淡竹叶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龙胆草苦参清热凉雪药生地玄参丹皮赤芍水牛角紫草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牛黄鱼腥草射干白头翁败酱草青黛穿心莲蚤休半边莲土茯苓山豆根红藤马齿苋白花蛇舌草紫花地丁垂盆草马勃清虚药青蒿地骨皮白薇胡黄连银柴胡3.泻下药攻下药大黄芒硝芦荟番泻叶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峻下逐水药甘遂巴豆大戟牵牛子4.祛风湿药独活威灵仙防己秦艽木瓜桑寄生五家皮白花蛇稀签草络石藤徐长卿桑枝5.芳香化湿药苍术厚朴霍香砂仁白豆蔻佩兰6.利水渗湿药茯苓泽泻苡仁车前子滑石木通金钱草茵陈猪苓通草萆薢石韦地肤子7.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细辛花椒丁香高良姜小茴香8.理气药橘皮枳实木香香附沉香川楝子薤白青皮佛手乌药荔核青木香9.消食药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鸡内金谷芽10.驱虫药使君子苦楝皮槟榔貫众雷丸12.止血药大蓟小蓟地榆白茅根白及三七茜草蒲黄艾叶槐花侧柏叶仙鹤草13.活血祛瘀药川芎延胡索郁金莪术丹参虎杖益母草桃仁红花牛膝水蛭乳香没药三棱鸡血藤五灵脂穿山甲姜黄14.化痰止咳平喘药化痰药半夏天南星白芥子桔梗旋覆花瓜蒌贝母竹茹白前前胡竹沥昆布天竹黄海蛤壳止咳平喘药杏仁白部苏子桑白皮葶苈子紫苑款冬枇杷叶马兜铃白果中药的用药禁忌中药的用药禁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配伍禁忌: 前面“配伍”一节中曾原则地提到,在复方配伍中,有些药物应避免合用。神农本草经称这些药物之间的关系为“相恶”和“相反”。据蜀本草统计,本经所载药物中,相恶的有六十种,而相反的则有十八种。历代关于配伍禁忌的认识和发展,在古籍中说法并不一致。金元时期概括为“十九畏”和“十八反”,并编成歌诀,现将歌诀内容列举于下。(1)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2)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萎、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此后的本草纲目及药鉴等书所记,略有出入,但不如十八反、十九畏歌那样普遍认可和传播习诵。神农本草经序例指出“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尔,勿合用也”。自宋代以后,将“相畏”关系也列为配伍禁忌,与“相恶”混淆不清。因此,“十九畏”的概念,与“配伍”一节中所谈的“七情”之一的“相畏”,涵义并不相同。“十九畏”和“十八反”诸药,有一部分同实际应用有些出入,历代医家也有所论及,引古方为据,证明某些药物仍然可以合用。如感应丸中的巴豆与牵牛同用;甘遂半夏汤以甘草同甘遂并列;散肿溃坚汤、海藻玉壶汤等均合用甘草和海藻;十香返魂丹是将丁香、郁金同用;大活络丹乌头与犀角同用等等。现代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做得不多,有些实验研究初步表明,如甘草、甘遂两种药合用时,毒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甘草的用量比例,甘草的剂量若相等或大于甘遂,毒性较大;又如贝母和半夏分别与乌头配伍,未见明显的增强毒性。而细辛配伍藜芦,则可导致实验动物中毒死亡。由于对“十九畏”和“十八反”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作较深入的实验和观察,并研究其机理,因此,目前应采取慎重态度。一般说来,对于其中一些药物,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仍须避免盲目配合应用。2妊娠用药禁忌: 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该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根据药物对于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与慎用二类。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慎用的包括通经去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等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凡禁用的药物,绝对不能使用;慎用的药物,则可根据孕妇患病的情况,斟情使用。但没有特殊必要时,应尽量避免,以防发生事故。3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饮食禁忌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在古代文献上有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以及蜜反生葱等记载。这说明服用某些药时不可同吃某些食物。另外,由于疾病的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粘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高烧患者还应忌油。中药的性能一切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都意味着阴阳邪正的相互消长,表现为机体(脏腑、经络)功能失常所反映出来的各种病理状态症状和体征。药物治疗疾病的基本作用是祛除病邪,消除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状态,以恢复人体健康。药物种类甚多,每一药物都有一定适应范围,如黄芪补气,大黄通便,那么补气,通便分别是黄芪,大黄的治疗作用,这些治疗作用是由于药物各自的若干特性和作用而产生的,前人也称之为药物的偏性。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表现的阴阳偏盛偏衰,这些特性(偏性)即中药的性能,也就是中药的药物作用。“性”即药性,“能”即效能,每种中药都有一定的性能。疾病的属性有寒证、热证;病势有向上、向下、入里;病位有脏腑、经络之不同;病有虚证、实证,故中药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补泻等特性性能。1性味性:指药物的性质即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属性,前人称为四气。(古代以四时的寒、热、温、凉气候变化气序,应用于药性的说明,故性气通用,沿用至今)。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四气中温与热,寒与凉是具有共性的,温次于热,热即大温;凉次于寒、凉即微寒,即在共性中又有程度上之差异。而温热与寒凉是两类不同的属性,这是从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中概括出来的;治疗热证的药物是寒凉的,治疗寒证的药物是温热的,此外,还有一种“平性”药,即药性较平和,偏热,偏寒不明显,未越出寒、热、温、凉四性范围,虽有寒、热、温、凉、平五种属性,一般仍称四气,而不称五气。金元时王好古以阴阳学说来比拟解释药性云:“本草之味有五,气有四夫气者天也,温热天之阳,寒凉天之阴,阳则升,阴则降。”其意义是说温热性药物能升人阳气增强人体的机能活动;寒凉性药物能降低人之阳气减弱人的机能活动。因此,一般把具有温里散寒、助阳益火、活血通络、行气疏肝、芳香开窍等兴奋人体机能活动功能的药物定为温、热性。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表、平肝潜阳等降低人体病理性机能亢进的药物寒、凉药。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将寒、热、温、凉的作用加以归纳,给后人提出了“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治疗用药原则。此外,尚有某些药物既有温热,又有寒凉药性功能的存在,将在各论中述及。味:指药物中有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历届考编试题及答案
- 单词认读测试题及答案
- 确保设计成果一致性的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考试实施方案与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助理广告师考试信息获取技巧试题及答案
- 对应课本测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助理广告师考试知识应用分析试题及答案
- 助理广告师考试中的创意思考与活动设计试题及答案
- 专科工程地质试题及答案
- 如何提高纺织品检验的效率与准确性试题及答案
- 江门中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默写题复习(附答案解析)
- 全国各省市邮编对照表
- 行政区域代码表Excel
- YS/T 837-2012溅射靶材-背板结合质量超声波检验方法
- 烧烤类菜单表格
- DB11∕T 583-2022 扣件式和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选用技术规程
- 酒水购销合同范本(3篇)
- 海康威视系统图标
- 印染厂管理手册
- 保洁服务岗位检查考核评分标准
- 《字体与版式设计》教学课件(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