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绪论(一)填空题1“统计”一词通常有三种涵义,即指、和。2统计数据的是统计学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和的方法探索数据内在规律的过程。3根据统计方法的,可将统计学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根据统计方法的,可将统计学分为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4数学研究所使用的是纯粹的演绎,而统计学则是演绎与相结合。5十七世纪中叶英国人威廉配第的代表作的问世,标志着统计学说的诞生。6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在比利时工人家庭的生活费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并由此法则引伸出“”。7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所著的概率论分析一书,以为桥梁,使概率论与政治算术联系起来。8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的两条主线是和。(二)判断题1统计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管理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2统计数据的整理是对统计数据的加工处理过程,是统计学的核心内容。()3“政治算术学派”的创始人是威廉配第和拉普拉斯。()4比利时统计学家凯特勤对统计学的主要贡献是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引进社会现象的研究中来。()5以社会经济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社会经济统计是以“国势学派”为开端形成和发展起来的。()6数学和统计学一样,并不能独立地直接研究和探索客观现象的规律,而是给各学科提供了一种研究和探索客观规律的数量方法。()7概率论最初的研究是为赌徒们找出掷骰子取胜的一套办法,所以,数理统计学研究领域最早的论著为论赌博。()8运用统计方法可以研究各学科的规律和解决其具体问题。()(三)单项选择题1人们在使用“统计”一词时,通常有三种不同的涵义,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统计工作B统计方法C统计数据D统计学2统计是从社会经济现象的()A质的方面去研究其量的方面B量的方面去研究其质的方面C质与量的辨证统一中研究其量的方面D质与量的辨证统一中研究其质的方面3根据统计方法的构成,可将统计学分为()A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B描述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B理论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D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4统计学研究中使用的方法是()A纯粹的演绎B纯粹的归纳C演绎与归纳相结合,以归纳为主导D演绎与归纳相结合,以演绎为主导5政治算术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是()A高尔登B凯特勤C约翰格朗特D皮尔逊6为运用数学理论研究概率论开辟道路的论著是()A政治算术B概率论书简C论赌博D概率论分析7在统计史上被认为有统计学之实而无统计学之名的统计学派是()A数理统计学派B政治算术学派C社会统计学派D国势学派8统计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认识是()A从定性到定量B从定量到定性C从个体到总体D从总体到个体(四)多项选择题1统计的涵义一般有()()()()()A统计工作B统计会议C统计学D统计报刊E统计资料2政治算术学派的创始人有()()()()()A阿罕华尔B凯特勤C威廉配第D恩格尔E约翰格朗特3根据统计方法的构成,可将统计学分为()()()()()A应用统计学B推断统计学C理论统计学D描述统计学E统计数学4下列属于应用统计学范畴的是()()()()()A生物统计学B农业统计学C卫生统计学D社会统计学E人口统计学5对社会经济统计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影响的人物主要有()()()()()A威廉配第B凯特勤C 李普莱D恩格尔E约翰格朗特(五)简答题1“统计”一词有哪几种涵义?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2简述统计学的基本分科。3统计学与数学之间有何关系?4统计学的发展是沿着哪两条线展开的?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2分析统计描述统计推断3构成研究和应用4归纳5政治算术6恩格尔法则恩格尔系数7大数法则8以“政治算术学派”为开端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社会经济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社会经济统计以概率论的研究为开端并以概率论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方法和应用研究为主的数理统计(二)判断题1()2()3()4()5()6()7()8()(三)单项选择题1(B)2(D)3(A)4(C)5(C)6(C)7(B)8(C)(四)多项选择题1(A)(C)(E)2(C)(E)3(B)(D)4(A)(B)(C)(D)(E)5(A)(C)(D)(E)(五)简答题1“统计”一词包括三种涵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科学与统计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2根据统计方法的构成,可将统计学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根据统计方法研究和应用,可将统计学分为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3统计方法与数学方法一样,并不能独立地直接研究和探索客观现象的规律,而是给各学科提供了一种研究和探索客观规律的数量方法。数学只是为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的发展提供了数学基础,而统计学的主要特征是研究数据;数学研究的是抽象的数量规律,而统计学则是研究具体的、实际现象的数量规律;数学研究所使用的是纯粹的演绎,而统计学则是演绎与归纳相结合,占主导地位的是归纳。4统计学的发展过程始终是沿着两条主线展开的:一是以“政治算术学派”为开端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社会经济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社会经济统计;二是以概率论的研究为开端并以概率论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方法和应用研究为主的数理统计。第二章 统计调查 (一)填空题1.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个是专门组织的调查,一个是统计实验。社会经济数据的主要来源是_。2.普查通常是_或周期性的。3.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_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4.调查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为_和观察实验两类。5.代表性误差通常是_,但可以计算和控制。(二)单项选择题1.可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的数据是( )A定类 B.定序 C.定距 D.定比2.抽样调查最显著的优点是( )A.经济性 B.时效性 C.适应面广 D.准确性高3.检查产品寿命应使用哪种调查方法( )A.普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4.下列误差中哪一项不属于代表性误差产生的原因( )A.抄录错误 B.没遵循随机原则C.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存在差异 D.样本容量不足5.检查在宁高校在校生生活费用支出情况,选择南京大学和南京财经大学进行调查是属于( )A.普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三)多项选择题1.普查是( )( )( )( )( )A.非全面调查 B.专门调查 C.全面调查D.经常性调查 E.一次性调查2.统计指标根据作用和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 )( )( )( )( )A.数量指标 B.总量指标 C.相对指标D.平均指标 E.质量指标3.下列哪些是时点指标( )( )( )( )( )A.人口出生数 B.商品库存量 C.资产总额D.产品生产产量 E.工资总额4.下列哪些是相对指标( )( )( )( )( )A.人口密度 B.人均产值 C.职工平均工资 D.产品销售量 E.人口出生率5.非全面调查形式有( )( )( )( )( )A.重点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D.统计报表 E.普查(四)判断题1.一次性调查是指只调查一次,以后不再调查。( )2普查属于一次性调查。( )3抽样调查可以推断总体。( )4登记误差是不可以消除的。( )5人均GDP是平均指标。( )(五)简答题1请你设计一份调查方案。2请你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专门调查 2.一次性 3.随机 4.询问调查法 5.无法消除(二)单项选择题1.(A) 2.(A ) 3.(B ) 4.(A) 5.(C)(三)多项选择题1.(B)(C)(E) 2.(A)(E) 3.(B)(C) 4.(A)(B)(E) 5.(A)(B)(C)(四)判断题1.() 2.() 3.() 4.() 5.() (五)简答题略第三章 统计整理 (一)填空题1数据的预处理包括数据的审核、筛选、_等。2数值型数据的分组方法有单变量值分组和_两种。3统计表是用于_的基本工具。4统计表一般由表头、行标题、列标题、_和表外附注组成。5人口死亡率按年龄分布呈_形分布。(二)单项选择题1统计整理的资料( )A.只包括直接资料 B.只包括二手数据C.包括直接资料和二手数据 D.是统计分析的结果2.下面哪一个是数量标志( )A.学号 B.性别 C.民族 D.钢产量3.下列哪一个是品质标志( )A.所有制 B.收入水平 C.考试分数 D.年龄4.某连续变量数列末位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相邻组组中值为170,则末位组中值为( )A.230 B.200 C.210 D.1805.变量数列的组中值是( )A.组间变量值 B.组内任意一变量值C.总体单位变量值 D.上限与下限的平均数(三)多项选择题1.采用等距或异距分组主要取决于( )( )( )( )( )A.现象性质差异的变动程度 B.组距的大小C.组数的多少 D.统计研究的目的E.变量的类型2.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 )( )( )( )A.按品质标志分组 B.按数量标志分组C.选择分组标志 D.划分各组界限E.按主要分组标志分组3.分组标志的选择( )( )( )( )( )A.根据总体划分的满意标准 B.根据统计研究目的进行C.适应被研究对象的特征 D.必须是数量标志E.必须考虑历史资料的可比性4.统计表的构成有( )( )( )( )( )A.表头 B.行标题 C.列标题D.数字资料 E.表外附加5.对原始资料的审核的内容是( )( )( )( )( )A.完整性 B.准确性 C.时效性D.适用性 E.经济性(四)判断题1.单变量值分组通常只适用于离散变量且变量值较少的情况。( )2.在连续变量或变量值较多的情况下,可采用组距分组。( )3.统计分组通常规定“上组线不在内”。( )4.数据预处理是在统计数据分组或分类之后所做的必要处理。( )5.对品质数据主要是分组整理,对数值型数据主要是分类整理。( )(五)简答题1.影响次数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如何选择分组标志?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排序 2.组距 3.显示统计数据 4.数字资料 5.U(二)单选题1.(C) 2.(D) 3.(A) 4.(A) 5.(D)(三) 多选题1.(A)(D) 2.(C)(D)(E) 3.(B)(C)(E)4.(A)(B)(C)(D)(E) 5.(A)(B)(四)判断题1. () 2. () 3. () 4. () 5. ()(五)简答题1.答:(1)组距与组数。(2)组限与组中值。(3)总体单位实际分布的特征或类型。2.答:(1) 根据统计研究目的进行。 (2)适应被研究对象的特征。 (3)必须考虑历史资料的可比性。第四章统计特征值(一)填空题1统计数据分布的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测度和描述:一是分布的,反映所有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或聚集的程度;二是分布的,反映各数据远离其中心值的趋势;三是分布的,反映数据分布的形状。2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它主要用于测度的集中趋势。3是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它主要用于测度的集中趋势,当然也适用于和的集中趋势。4均值也叫,是全部数据的算术平均,是集中趋势的最主要测度值,它主要适用于测度和的集中趋势。5均值的两个重要数学性质是:各变量值与其均值的等于零;各变量值与其均值等于最小值。6简单均值是加权均值的,事实上简单均值也有权数存在,只不过各变量值出现的权数均。7权数对于均值的作用,决定于作为权数的的比重大小。8调和平均数也叫,它是的一种变形。调和平均数只适合于,而对于则不宜使用。9几何平均数也称,它主要用于计算的平均。它只适合于数据。10在一组数据分布中,当均值等于中位数等于众数时属于分布;当均值大于中位数大于众数时属于分布;当均值小于中位数小于众数时属于分布。11异众比率是指的频数占总频数的比率,其值越大,说明众数的代表性;反之,众数的代表性。12平均差是以为中心,反映了的平均离差程度,所以又称为。13是各变量值与其均值离差平方的平均数,是测度定距数据和定比数据最主要的方法。14离散系数的作用主要用于比较总体或样本的离散程度,离散系数越大,说明均值的代表性,离散系数越小,说明均值的代表性。15为了比较某校人数不等的两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的优劣,需要计算;而为了说明哪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整齐,则需要计算。16偏态是对分布和的测度;而峰度则是指分布集中趋势的形状。17偏度系数3大于0是,3小于0是,3的数值越大,表示偏斜的程度。18峰度系数4等于3为分布,4大于3为分布,4小于3为分布。(二)判断题1根据组距式数列计算得到的均值只能是一个近似值。()2假定每一个变量值都扩大一倍,则扩大后的均值与原均值相等。()3对分组数据进行不同时期比较时,如果各组均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则总的均值一定也上升。()4众数的大小取决于众数组相邻组次数的多少。()5中位数是根据变量所处的中间位置来确定的,因此它不受变量数目多少和极端数值的影响。()6若已知甲数列的标准差小于乙数列,则可断言:甲数列均值的代表性好于乙数列。()7根据同一组数据计算全距和平均差,前者大于后者。()8根据同一组数据计算的结果,若均值大于众数,则次数分布曲线向左偏斜。()9集中趋势是指一组数据向其最大值靠拢的倾向,测度集中趋势也就是寻找数据的最大值。()10如果数据的分布没有明显的集中趋势或最高峰点,众数也可能不存在。()11均值受各组变量值大小和各组权数大小的影响。()12若A、B、C三个公司的利润计划完成程度分别为95、100和105,则这三个公司平均的利润计划完成程度应为100。()13调和均值与算术均值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计算形式不同而已。当计算均值缺少基本公式的分子资料时可用调和均值来解决。()14当所掌握的变量值本身是比率的形式,而且各比率的乘积等于总的比率时,应采用几何均值来计算平均比率。()15某投资者连续三年股票投资收益率分别为4、2和5,则该投资者三年内平均收益率为3.66。()16异众比率是指众数组的频数占总频数的比率。()17平均差是利用绝对值来消除离差的正负号的,所以它更适合于代数运算。()18离散系数最适合于不同性质或不同水平数列均值代表性的比较。()19当30时,表明数据分布属于对称分布。()20当40时,表明数据分布属于正态分布。()(三)单项选择题1由组距式数列确定众数时,如果众数组相邻两组的次数相等,则()A众数为零B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数C众数不能确定D众数组的组限就是众数2受极端数值影响最小的集中趋势值是()A算术均值B调和均值C几何均值D众数和中位数3计算平均比率最适宜的方法是()A算术均值B调和均值C几何均值D众数和中位数4影响均值大小的因素有()A变量B变量值C变量的个数D数量标志5均值是将总体内各单位数量差异()A抽象化B具体化C一般化D形象化6已知某班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78岁,其中18岁的人数最多,则该分布属于()A正偏B左偏C右偏D正态7加权均值中的权数为()A变量值B次数的总和C变量值的总和D次数比重8标准差系数抽象了()A总体单位数多少的影响B标志变异程度的影响C总体指标数值大小的影响D均值高低的影响9某车间三个班生产同种产品,6月份劳动生产率分别为2、3、4(件工日),产量分别为400、500、600件,则该车间平均劳动生产率计算式应为()ABCD10某公司2001年管理人员年均收入35000元,生产人员为25000元;2002年各类人员年均收入水平不变,但管理人员增加15,生产人员增加25,则两类人员平均的年收入2002年比2001年()A提高B下降C持平D无法判断11分配数列各组变量值都减少,每组次数加1倍,中位数()A减少B增加1倍C增加2倍D不变12离散程度测度值中,由总体中最大变量值和最小变量值之差决定的是()A方差B标准差C平均差D极差13离散程度的测度值愈大,则()A反映变量值愈分散,均值代表性愈差B反映变量值愈集中,均值代表性愈差C反映变量值愈分散,均值代表性愈好D反映变量值愈集中,均值代表性愈好14已知甲数列的均值为100,标准差为12.8;乙数列的均值为14.5,标准差为3.7。由此可以断言()A甲数列均值的代表性好于乙数列B乙数列均值的代表性好于甲数列C两数列均值的代表性相同D两数列均值的代表性无法比较15计算中位数公式中的Sm-1,其涵义表示()A中位数所在组的频数B中位数所在组的累计频数C中位数所在组以前各组的累计频数D中位数所在组以后各组的累计频数(四)多项选择题1加权均值等于简单均值的条件是()()()()()A各组频数均相等B各组变量值不等C各组频数不等D数列为组距数列E各组频数都为12加权均值的大小受下列因素的影响()()()()()A各组变量值大小的影响B各组频数多少的影响C与各组变量值大小无关D与各组频数多少无关E各组变量值和频数共同影响3下列现象应采用调和均值计算的有()()()()()A已知各组工人月工资和相应的工资总额,求平均工资B已知某企业各车间废品率和废品量,求平均废品率C已知各车间计划完成百分比和计划产量,求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D已知各车间工人劳动生产率和产品产量,求平均工人劳动生产率E已知某企业各产品的产量和单位成本,求平均单位成本4中位数公式中的Sm-1表示()()()()()A中位数所在组的累计频数B中位数所在组以下的累计频数C按较小制累计的累计频数D中位数所在组以上的累计频数E按较大制累计的累计频数5均值是()()()()()A总体数量特征的代表值B只能根据同质总体计算C总体分布集中趋势的度量D总体分布离中趋势的度量E代表现象发展的一般水平6在计算加权均值选择权数时,应该考虑的条件是()()()()()A权数必须是单位数比重B权数可以是总体单位数C权数可以是单位数比重D权数必须是总体单位数E权数与变量值相乘具有经济意义7比较两组工作成绩发现:均值甲组小于乙组,标准差甲组大于乙组,由此可推断()()()()()A乙组均值代表性高于甲组B甲组均值代表性高于乙组C乙组工作的均衡性好于甲组D甲组工作的均衡性好于乙组E甲组离散程度大于乙组8下列离散程度测度值中,用无名数表示的有()()()()()A极差B平均差C标准差D平均差系数E标准差系数9加权均值等于简单均值的条件是()()()()()ABCDE10将所有变量值都减去10,那么其()()()()()A均值不变B均值也减去10C方差不变D标准差不变E标准差系数不变11将所有变量值都扩大10倍,那么其()()()()()A均值不变B均值也减去10C方差不变D标准差不变E标准差系数不变12位置平均数是指()()()()()A算术均值B调和均值C几何均值D众数E中位数13均值的数学性质有()()()()()ABCDE14众数是()()()()()A由变量值在数列中的位置决定的B依据变量值出现的次数决定的C总体单位变量值的平均值D总体的一般水平E与总体中的极端值无关15几何均值的计算应满足的条件是()()()()()A若干个比率的乘积等于总比率B相乘的各比率必须是正数C若干个比率之和等于总比率D相乘的各速度不能是负数E若干个速度相乘的结果是总速度16不同总体间的标准差不能简单进行比较,这是因为()()()()()A均值不一致B标准差不一致C总体单位数不一致D计量单位不一致E与均值离差之和不一致17平均差的缺点是()()()()()A最易受极端值的影响B不能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C在数学性质上不是最优的D未充分利用每个数据信息E数学处理中要考虑绝对值,计算中有许多不便18在数据集中趋势的测度值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测度值是()()()()()A调和均值B几何均值C中位数D众数E算术均值(五)简答题1 什么叫集中趋势?测度集中趋势常用指标有哪些?2 什么是几何均值?其适用场合是什么?3 均值、众数和中位数有何关系?4 什么叫离中趋势?测度离中趋势常用指标有哪些?5 为什么要计算离散系数?(六)计算题1某车间工人日生产零件分组资料如下:零件分组(个)工人数(人)405050606070708080902040805010合计200要求(1)计算零件的众数、中位数和均值;(2)说明该数列的分布特征。2某公司所属三个企业生产同种产品,2002年实际产量、计划完成情况及产品优质品率资料如下:企业实际产量(万件)完成计划()实际优质品率()甲乙丙10015025012011080959698试计算(1)该公司产量计划完成百分比;(2)该公司实际的优质品率。3某企业2003年一、二季度生产某产品产量资料如下:产品等级产品产量(台)出厂价格(元)一季度二季度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7501005060030010018001250800要求(1)计算平均等级指标说明二季度比一季度产品质量的变化情况;(2)由于质量变化而给该企业带来的收益(或损失)。4某区两个菜场有关销售资料如下:蔬菜名称单价(元)销售额(元)甲菜场乙菜场ABC252835220019501500165019503000试计算比较两个菜场价格的高低,并说明理由。5 某班同学统计学成绩资料如下:统计学成绩(分)学生人数(人)405050606070708080909010057820146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平均成绩、标准差及标准差系数。6根据下表资料,试用动差法计算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并说明其偏斜程度和峰度:日产量分组(只)工人数(人)354545555565657510201557计算5、13、17、29、80和150这一组数据的算术均值、调和均值和几何均值,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大小。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偏态和峰度2众数定类数据3中位数定序数据定距数据定比数据4算术平均数定距数据定比数据5离差之和离差平方之和6特例相等7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8调和均值算术平均数定比数据定距数据9几何均值比率或速度定比10正态左偏左偏11非众数组越差越好12均值每个数据与均值平均离差13方差离散程度14不同越差越好15均值离散系数(或标准差系数)16偏斜方向程度高峰17右偏或正偏左偏或负偏越大18正态尖峰平峰(二)判断题1() 2() 3() 4() 5()6() 7() 8() 9() 10()11()12()13()14()15()16()17()18()19()20()(三)单项选择题1(B) 2(D) 3(C) 4(B) 5(A)6(B) 7(D) 8(D) 9(D) 10(B)11(A)12(D)13(A)14(A)15(C)(四)多项选择题1(A)(E) 2(A)(B)(E)3(A)(B)(D) 4(D)(E)5(A)(B)(C)(E) 6(B)(C)(E)7(A)(C)(E) 8(D)(E)9(A)(B)(C)(D) 10(B)(C)(D)11(B)(E) 12(D)(E)13(B)(C)(D)(E) 14(B)(D)(E)15(A)(B)(D)(E) 16(A)(D)17(C)(E) 18(C)(D)(五)简答题1集中趋势是指一组数据向某一中心值靠拢的倾向,测度集中趋势也就是寻找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值或中心值。测定集中趋势常用的指标有:众数、中位数和分位数、均值等。2几何均值也称几何平均数,它是N个变量值乘积的N次方根。几何均值是适用于特殊数据的一种平均数,它主要用于计算比率或速度的平均。3从分布角度看,众数始终是一组数据分布的最高峰值,中位数是处于一组数据中间位置上的值,而均值则是全部数据的算术平均。对同一组数据计算众数、中位数和均值,三者之间具有以下关系:在单峰分布条件下,如果数据的分布是对称的,则;如果数据是左偏分布的,则;如果数据是右偏分布的,则。4数据的分散程度是数据分布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所反映的是各变量值远离其中心值的程度,因此也称为离中趋势。测定离中趋势的指标主要有异众比率、四分位差、方差和标准差、极差、平均差以及离散系数等。5为了消除不同组别变量值水平高低和计量单位不同对离散程度测度值的影响,需要计算离散系数。(六)计算题1零件分组(个)工人数(人)组中值x标志总量 xf累计频数S405050606070708080902040805010 45 55 65 75 85 900 2200 5200 3750 850 20 60 140 190 200合计200 12900 因为,所以,该数据分布属于左偏分布。2(1)产量计划完成百分比:(2)实际优质品率:3(1)平均等级:二季度比一季度平均等级下降0.28级。(2)由于质量下降而带来的损失:由于产品质量下降而损失148330元。4 乙菜场比甲菜场平均价格高0.16元,理由是销售量结构变动影响。5成绩(分)人 数(人)xf40505060607070808090901005782014622538552015001190570793553301566753351399547655396774231104533996698195928285929合计604390 920506 (分)(分)或176日产量(只)工人数(人)X35454555556565751020155405060701690180735144521970540514524565285610162036015417605合计5040507200740850(只)(只)属于轻微的右偏分布,属于平顶峰度。7第六章 动态数列一、单选题1、构成动态数列的两个基本要素是( )。A 主词和宾词 变量和次数 现象所属的时间和及其统计指标数值 时间和次数2、在动态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A 绝对数动态数列 一般动态数列 时点数列 相对数或平均数动态数列3、如果动态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是通过连续登记而取得的,那么这种数列就是( )。A 时期数列 时点数列 相对数列 平均数列4、下面四个动态数列中,属时点数列的是( )。A 历年招生人数动态数列 历年增加在校人数动态数列 历年在校人数动态数列 历年毕业生人数动态数列5、工人劳动生产率动态数列,属( )。A 绝对数动态数列 相对数动态数列 静态平均数动态数列 序时平均数动态数列6、各项指标数值,直接相加的得数有独立存在意义的动态数列是( )。A 结构相对数动态数列 序时平均数动态数列 时期数列 时点数列7、编制动态数列时,要求动态数列的每个指标一定要具有( )。A 一致性 连续性 可比性 间隔性8、区分一个动态数列是绝对数列、相对数列还是平均数列的主要依据是( )。A 看数列是否有时间因素 看数列是否有指标数值 看数列的指标数值是否按时间顺序排列 看数列的指标是总量指标还是相对指标,或者是平均指标9、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主要有两类,即( )。A 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 平均发展水平和平均发展速度 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 增长量和组长速度10、平均发展水平和一般平均数的共同点是( )。A 都是研究现象的个别数量差异抽象化,概括地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 所平均的都是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差异 所平均的都是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在同一时间下的数量差异 都是根据动态数列来计算的11、序时平均数是根据( )。A 动态数列来计算 绝对数列来计算 相对数列来计算 平均数列来计算12、由间隔期相等的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A 只需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数 只需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 有时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数,有时需要加权算术平均数 采用几何平均法13、由间隔期相等的连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公式是( )。A B C D 14、已知某工厂某年36月份各月的职工人数资料如下:月份3456平均人数138146148144则该企业第二季度的平均人数为( )。A 146人 144人 145人 无法计算15、报告期与前一期水平之差为( )。A 逐期增长量 累计增长量 年距增长量 环比增长量二、多选题1、动态数列的基本要素包括( )。A 变量 B 次数C 现象所属的时间 D 现象所属的地点E 反映现象的统计指标值2、按统计指标表现的形式看,动态数列可分为如下几种:( )。A 总量指标动态数列B 相对指标动态数列C 平均指标动态数列D 时期指标动态数列E 时点指标动态数列3、为保证动态数列中指数各数值的可比性,在编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 总体范围应一致B 指标的经济内容应相同C 时期数列的时期长短应一致D 为研究现象变化的规律性时点数列的间隔相等更佳E 指标的计算方法、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应一致4、相对数动态数列中的相对数,可以是( )。A 计划完成相对数 B 结构相对数C 比较相对数 D 强度相对数E 动态相对数5、下列平均指标,属于序时平均数的有( )。A 平均发展水平 B 平均增长量C 平均递减量 D 平均发展速度E平均增长速度6、计算和应用平均发展速度指标时,应注意:( )。A 要结合具体研究对象确定报告期B 要结合具体研究目的确定基期C 应计算分段平均发展速度来补充全期的平均发展速度D 应分别计算增长或下降年的平均发展速度来补充全期的平均发展速度E 应用水平法和累计法分别计算其平均发展速度来比较分析7、基本属直线型的动态数列,对之做直线修匀宜用( )。A 时距扩大法 B 序时平均法C 移动平均法 D 半数平均法E 最小平方法8、分析动态数列的水平指标包括有( )。A 发展水平 B 发展速度C 增长量 D 平均发展水平E平均增长量9、进行长期趋势分析的主要方法有( )。A 分段平均法 B 移动平均法C 随机抽样法 D 序时平均数E 最小平方法10、设某企业4月1日至4月10日的工人数均为1500人,4月11日至月底的工人数均为1600人,则该企业4月份的工人数可以编制成( )。A 时期数列B 时点数列C 连续的时点数列D 连续的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E 连续的间隔不相等的时点数列三、填空题1、时间数列可分为、和三种。2、根据时间数列中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计算所得到的平均数叫又称。3、时间数列一般由两个要素构成:一个是现象所属的;另一个是反映现象的。4、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有和。5、平均增长速度和平均发展速度之间的联系是。6、编制动态数列应遵守一些原则,其中最基本的原则是。7、动态平均数和一般平均数的共同之处是将抽象化,概括地反映现象的。8、增长量分为和两种。9、根据间断相等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可将首项数值加上,再加上末项数值,然后除以项数即得,这个方法叫做。10、相对数动态数列的基本计算公式是:。11、根据相对数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其基本的方法就是先要计算序时平均数,然后再将这两个序时平均数对比。12、根据序时平均数所组成的平均数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在时期相等时,可直接采用平均法来计算。如时期不相等,则以为权数,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来计算。13、发展速度可分为和两种,并且有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14、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法侧重于考察,而方程式法则侧重于整个时期中。15、应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由于掌握的资料不同,可分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阳教资考试题库及答案
- 押题宝典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通关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典型题)
- 高血压考试试题及答案
- 组织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员工培训与发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电商平台数据分析与社交电商模式创新报告
- 2025年直播电商行业主播品牌合作模式优化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光通信技术升级对光纤光缆制造设备行业的影响报告
- 2025年海上风电场海上风电场运维成本分析与控制策略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直接接触食品材料市场深度调研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预测报告
- 解析卷-人教版7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综合题)
- 2023年江苏省十三市中考数学试题
- 2022年红河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美术是什么 详细版课件
- 肺心病(课)课件
- 中国烟草PPT模板
- 急性淋巴管炎的护理查房
- 江苏省综合评标专家库题库
- Java-Web程序设计任务教程全书电子教案完整版课件最全ppt整本书教学教程最新讲义
- 农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程玉米
- DBJ50∕T-348-2020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 2022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