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七单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35讲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跟踪检测2.docx_第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七单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35讲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跟踪检测2.docx_第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七单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35讲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跟踪检测2.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5讲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2017石家庄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600年英国女王授予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贸易特权,后来它又逐步取得代表王室对印度的统治权。但其自知单凭自身力量很难实行有效统治,因此采取了直接统治与间接统治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东印度公司牢牢掌握着统治印度的最高实权,以达到掠夺印度、服务英国的目的;另一方面,英国殖民者并未立即完全摧毁印度传统的社会结构,而是采取了与印度的土邦王公贵族相勾结的办法,利用印度自身封建势力对印度实行暴力统治,以达到永久殖民占领的目标。随着印度人民的不断抗争,特别是一些上层精英人士的不断争取,迫于压力,英国殖民者逐渐进行了一些改革。17901793年,印度总督康沃利斯改革司法制度,将司法与行政分立,并完善了民事、刑事两类司法体系。1833年英国殖民者通过印度政府法,决定在总督参事会中设立专司立法成员,立法成为总督参事会的专项职能。1853年,印度政府法又正式使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分离。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该法案决定采取公开竞争考试的办法录用印度文官,为今日印度文官制度奠定了基础。陈峰君世界现代化历程南亚卷(1)根据材料,概括东印度公司在印度进行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东印度公司的改革。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概括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对印度和英国两个方面评述。答案:(1)背景:英国残暴的殖民统治,激起印度人民的不断反抗;殖民者与印度封建王公相勾结;印度上层精英人士的不断争取;西方政治近代化的影响。(2)评述:改革在印度初步形成了三权分立政治体制,促进印度政治近代化的进程;通过考试录用官吏,为现在文官制度奠定了基础;但改革的目的并不是实现印度的独立,而是为了缓解英国殖民当局的困境。2(2017山西名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周秦以来,中国形成了自创一格的“中华法系”,成为公认的世界五大法系之一。在历史的推移和王朝的更迭中,法制虽代有损益,但“诸法合体”“政刑不分”的旧法律结构形式却始终未变。自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朝野上下,争言变法,于是有了新律之萌芽。法制改革是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新政开场后,刘坤一、张之洞在“江楚会奏三疏”中率先提出修订新律。1902年,清政府正式派沈家本、伍廷芳二人兼取中西,修订法律。1903年,设修订法律大臣,以“务期中外通行”为修律原则,参照古今,以“中国法律与各国参互考证”制定中国新法。1910年,清政府删改大清律历史,改革“民刑不分、诸法合体”的传统法律结构,又根据资本主义三权分立的原则,试行“政刑”分离,司法独立,中国之司法、行政分立自此而始。虽然新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旧观念旧势力的抵制,但是它提出的许多刑名至今仍被沿用,其中体现的近代法律精神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法制的近代化。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法制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法制改革的特点及其影响。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中、西两个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信息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影响”,可以从对传统中华法系的解体、中国法律近代化、引进和传播西方近代法律学说和法律制度、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和教育制度近代化的角度进行作答。答案:(1)背景:西方列强的压力;开明地主官僚的积极主张;革命党人的压力;西方法律思想的影响;传统法律制度的弊端。(2)特点:兼取中西;参照古今;改革传统法律结构;试行“政刑”分离,司法独立。影响:导致了中华法系的解体;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引进和传播了西方近代法律学说和法律制度;在客观上有助于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教育制度的近代化;对后世影响深远。3(2017濮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将一些公立大学、学院和专科学校重组合并成了13所国立大学、5所学院和9所省立大学,并把经费资助扩展到一些水平较高的私立学校,用于开设新学科和购置设备。在20所私立大学和33所私立学院中,1934年和1935年有32所获得了资助,1936年有40所获资助。不应低估的成就是,在这十年中,中等教育也取得了45倍的增长。到1937年,有2 042所中学,1 211所师范和370所职业学校,就读学生达545 207人。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意义。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归纳即可;第(2)问,根据教育改革的主要方面分别归纳其意义即可。答案:(1)内容:院校合并;扩展经费资助范围;努力发展中等教育和职业学校。(2)意义:提高了高等教育水平;促进了中等教育及职业教育的发展;增加了受教育人口,提高了国民素质。4(2017青岛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72年,日本参考西方各国的学制,尤其是吸收了法国教育制度的特点,颁布了以教育机会均等思想为基础的学制。从划分学区、各级学校及其课程设置,直到海外留学等有关教育规划作了明确的规定。1879 年,重新颁布了以美国教育制度为样板。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教育令,其特点是中央把教育管理权下放给地方,尊重地方的自治和自由。1886年,日本建立了以小学为基础连贯的学校系统和类似于普鲁士的双规教育制度,企图通过小学教育使大多数国民养成誓死效忠于国家的观念,通过大学和实业学校培养科学技术人才,这样既保证国民对国家的忠诚,又使日本成为一个近代化国家。陈时见中日近代教育改革比较(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的特点。(2)报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近代教育改革产生的影响。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概括即可;第(2)问,要从积极和消极方面分析。答案:(1)特点:参考法、美等西方国家的教育制度;政府积极推动,不断调整;注重教育公平;地方具有一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