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2城市化水平高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学习目标1.运用有关资料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推进过程,并说出其影响因素。2.举例说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发展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并分析讨论其相应的对策措施。3.通过对珠三角的学习,初步掌握分析经济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思路与方法。一、城市化水平高1.城市化进程(1)改革开放前:缺乏大、中型城市,城市密度很低。(2)改革开放以后: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城市群。2.城市化动力:工业化是珠三角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读教材P103图436,探究下列问题。(1)读图查找人口在100万400万的城市和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城市。(2)珠江三角洲城市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3)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其主要推动力是什么?答案(1)深圳、佛山、肇庆、江门、清远。广州。(2)主要分布于珠江下游,珠江口周围,毗邻港澳的区域。因为这些区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靠近水源,适合城市的建设;毗邻港澳,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国家政策支持,深圳、珠海为经济特区,广州为政治中心和沿海开放城市。(3)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知识点拨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在珠江三角洲不同历史时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城市化进程也有不同的特点。改革开放以前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进程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规模小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密度小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包括深圳、中山、珠海等大中城市在内的城市群原因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发展快速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读“三种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图”,回答13题。1.下列地区中,其发展模式与相符的是()A.美国硅谷 B.德国鲁尔区C.辽中南工业基地 D.长江三角洲2.20世纪80年代,影响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主导因素是()A.侨乡 B.政策 C.交通 D.劳动力3.20世纪90年代后期,与我国其他沿海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快的主要原因是()A.政策优惠 B.科技发达C.劳动力廉价 D.产业升级答案1.A2.B3.D解析第1题,模式是在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发展新兴工业来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选项中只有硅谷符合要求。第2题,20世纪80年代,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珠江三角洲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第3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相对于其他沿海地区来讲,发展的较早,20世纪90年代后期,产业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拓展提升我国区域城市化的五种模式(1)温州模式: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2)珠江三角洲模式: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3)苏南模式: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4)东北模式: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5)云南德宏模式:沿边开放边贸发展城市化。二、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1.主要问题(1)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环境污染加重: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污染有加重的趋势,环境质量日益下降。出现水质性缺水: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使一些河流成了“废水池”和“垃圾池”,水污染使部分城市出现缺水现象。(2)人地矛盾加剧主要是土地开发过热、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过快,导致农业用地急剧减少。(3)重复建设突出城镇盲目扩大规模,追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自成体系。产业缺乏合理规划,造成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和投资的巨大浪费。2.对策(1)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2) 优化产业结构(3)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内容,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但是现在,优势弱化,劣势凸显,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竞争压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三角,速度甚至落在了长三角之后。问题突出,发展迅速变缓,使珠江三角洲地区面临严峻挑战。材料二南方日报讯:“最强灰霾”的出现让广州和珠三角再次猛敲“环保警钟”。据悉珠三角地区酸雨污染十分严重,灰霾现象较为突出,臭氧、颗粒物细粒子等污染物严重超标,光化学烟雾污染时有发生。目前珠三角建设用地快速扩张,珠三角建设用地从1988年的1 765平方千米增加到2008年的6 816平方千米,土地利用极限已近在眼前,土地资源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只有通过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才能更好地促进区域发展。材料三珠三角主要工业部门。(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污染有哪些类型?其产生的原因有哪些?(2)据材料三分析,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在工业结构和城市职能方面,存在哪些抑制区域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为此应采取什么措施?(3)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珠三角地区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其相应的对策分别是什么?(4)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迅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近几年来,出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资开始向长江三角洲一带转移的现象。试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答案(1)类型:大气污染或酸雨污染;水污染;地表径流污染。原因: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或人类工业生产活动);生活污水污染(或人类生活活动);农业生产污染(或化肥、农药过量使用)。(2)问题:结构趋同,功能不清,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措施:各城市加强分工与合作,发展石化、钢铁、造船等原材料加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构建以香港、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3)问题:用地十分紧张、人地矛盾突出,城市环境问题严重,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间缺乏合理的分工与协作。对策: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防止盲目膨胀;加强城市间相互分工与协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治理城市环境污染。(4)珠江三角洲地区随着企业的增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土地、劳动力价格上升,原先的发展优势逐步丧失,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力资源丰富,科技力量雄厚,市场广阔。知识点拨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问题、原因与对策在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区域经济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使区域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具体表解如下:问题表现原因对策生态环境形势严峻污水、废气、垃圾、噪声、酸雨等环境问题突出工业和生活排放大量污染物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改造、淘汰污染大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环境质量日益下降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滞后缺水用水增多,水受到污染人地矛盾加剧农业用地急剧减少,人均耕地减少土地开发过热,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过快;盲目建设“开发区”“工业城”搞好城镇规划;城镇规模适度;根据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尤其是土地和水资源的承载力规划发展目标重复建设突出产业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资金严重浪费片面追求自身发展,自成体系;盲目扩大规模;竞争多于合作搞好区域规划;促进城市群的整体协调发展;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续的空间协调发展模式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而且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据此完成12题。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B.城市建设相对滞后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2.与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相比,其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市场腹地相对狭小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改革开放重心北移A. B.C. D.答案1.D2.A解析第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支撑产业升级的动力在减弱,外资由珠江三角洲地区迁往长江三角洲和国内其他地区。第2题,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市场腹地相对狭小,人才技术优势不明显。知识小结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图”,回答12题。1.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B.阶段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快C.该国可能是发达国家D.阶段,城市化推动工业化2.阶段,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A.现代农业 B.技术密集型产业C.劳动密集型产业 D.现代服务业答案1.C2.D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阶段的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快;阶段,城市化与工业化并非同步增长;在区域发展较快的阶段,工业化是拉动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第2题,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进程后,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为主体,其中服务业发展最为迅速。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完成34题。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A.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B.劳动力指向型产业、市场指向型产业C.劳动密集型产业、原料指向型产业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4.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城镇数量有一定增加,城市交错分布城市规模迅速扩大逆城市化现象凸现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分布密集A. B.C. D.答案3.A4.C解析第3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经历了两次产业转移,第一次产业转移时,香港和台湾等地的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和污染较重的企业转到此地区。第二次产业转移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珠三角地区重点发展了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第4题,逆城市化是发生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一种人口由大城市向小城镇和农村地区转移的现象,而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依然是农村人口迁往城市为主要表现。5.与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相比,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关于其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产业大量向广东边远地区转移B.劳动力资源不丰富C.国内的市场腹地较小D.没有区域核心城市答案C解析珠三角受南岭的阻隔,国内市场腹地狭小。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8年江苏省区域发展概况表。地区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粮食产量(万吨)城市人口数值(亿元)占比数量(万)占比全省25 532.91133 487.983 125.054 056.230.53苏南15 931.090.6253 824.89463.531 996.990.67苏中4 625.990.1828 519.05810.16790.810.49苏北4 976.230.1916 354.281 851.351 268.420.42材料二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区际联系示意图。(1)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区域发展的特点有_。(2)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合理布局,促进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共同发展、你认为苏中、苏北可以引进苏南的_,大力发展_型和_型产业,提升区域_,推进_化进程。(3)简述当前苏南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的途径。答案(1)经济发达(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大);人均粮食产量低(2)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劳动力指向(密集)资源指向(密集)经济水平城市(3)困难;土地租金高;劳动力不足;环境质量下降;能源、原材料供应紧张;市场萎缩。解决途径: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档次与竞争力;引进劳动力;实施产业转移;提高环境质量。解析(1)根据表中数据,相比于苏中与苏北地区,苏南地区区域发展具有经济水平高,第一产业比重小,城市化水平高的特征。(2)苏南地区距离长江三角洲较近,经济发展水平高。相比于苏北、苏中地区,苏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科技、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上。苏北与苏中地区可以通过引进苏南地区的上述优势,充分发挥当地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优势,发展劳动力指向型和资源密集型工业。提升经济水平,促进当地城市化水平的提高。(3)由于长期的发展,苏南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资源、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发展空间不足,劳动力成本过高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苏南地区可以采取调整产业结构,改善产品类型、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增加科技投入、减少经济发展对于劳动力的依赖性,实施产业转移,治理环境污染等措施。专项提能12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以江苏省为例2015年底,江苏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超过65.2%,达到较高水平。若依城市化三阶段论(城市化水平低于30%为低速增长阶段、城市化水平在30%60%之间为高速增长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于60%为成熟的城市化社会)判断,江苏城市化水平已开始向成熟的城市化社会迈进;江苏处于城市化的高速增长期,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推进,城镇人口的持续大规模增长必将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城镇经济的繁荣又进一步增加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 从图中找到区域的位置信息。江苏省位于中国长江、淮河下游,黄海之滨。 分析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与联系。(1)进程:江苏目前总体上处于工业化阶段,其工业化进程呈明显加快的特征,江苏省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2)联系: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组织语言,描述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的作用从正负两个方面分析。(1)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提高,这是城市化的主流。(2)负面影响: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也同时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环境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带有全球性,特别是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之一。我国城市面临生态环境恶化、城市交通运输阻塞、城市文化消失三大挑战。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都比较迅速。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江苏省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材料二江苏不同地区城镇人口比重(%)构成比较。2000年2005年苏南地区59.667.0苏中地区37.746.3苏北地区31.239.5(1)结合图,分析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2)结合表,描述江苏不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该差异的因素包括哪些方面。(3)江苏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面临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请分析说明原因。答案(1)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20世纪末城市化速度加快。(2)差异:苏南、苏中、苏北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自苏南向苏北逐渐降低。影响因素: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经济基础、科教水平等。(3)水资源问题:由于污染严重,存在水质性缺水现象;能源问题;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供需不平衡;土地资源问题;人口稠密,人均土地资源少,且工业化与城市化导致耕地大量减少;环境污染严重:工业“三废”的排放量大,治理投入跟不上。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得出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特点。第(2)题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江苏省城市化的空间差异。造成该差异的原因要从它们所处的不同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江苏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且发展迅速,人口稠密。经济发展中存在能源短缺、水资源污染、土地资源减少等问题。40分钟课时作业1.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是()答案A解析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一个主要条件是改革开放政策。2.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在(双选)()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城市规模扩大C.城镇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加答案BC解析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所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为城市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加。而D选项,不属于城市化的表现;逆城市化和城市化进程相反,A错误。读“甲、乙两地某类企业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和市场价格图”,完成34题。3.为了降低生产成本,2015年该类企业由甲地向乙地转移,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A.劳动力 B.原料C.市场 D.技术4.关于该类企业转移,其造成的影响可能有()可能使转入地已迁出的人口开始回流导致转出地“用工荒”加剧促进转入地资源的保护和环境的改善 有利于转出地高新产业的发展A. B.C. D.答案3.A4.C解析第3题,劳动力成本在该产品中所占比重大,为劳动密集型产业。2015年甲、乙两地产品平均价格相当,但甲地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远高于乙,故企业向乙地转移。第4题,对迁出地的影响:有利方面包括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利于改善区域环境和降低资源消耗。不利方面有减少就业机会;引起资金、技术外流等。对迁入地的影响:有利方面有加快产业升级,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引进资金、技术,促进经济发展等。不利影响有加速资源消耗;加重生态恶化、环境污染。5.珠江三角洲水资源较为丰富,但部分城市仍出现缺水现象,原因除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多以外,还有()A.地下水位下降 B.气候变干旱C.河流径流量减小 D.水质性缺水答案D解析某地水资源短缺水分为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珠三角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因此不属于资源性缺水。随着珠三角地区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对水资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酸雨问题日益突出。据此回答67题。6.珠江三角洲酸雨问题严重,不是由下列哪种因素造成的()A.工业生产放出大量的酸性气体B.生活用煤过多C.多阴雨天气D.大规模地围湖造田,滥伐森林7.该区治理酸雨的关键是()A.限制居民生活用煤B.限制工业用煤,提高能源利用率C.减少汽车尾气排放D.将工厂迁出市区答案6.D7.B解析酸雨的产生与大量燃烧化石燃料(特别是工业),排放酸性气体密切相关。与大规模地围湖造田,滥伐森林无关。治理措施要针对原因提出。读“河南省产业结构变化数据”,回答810题。 产业结构(%)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90 年34.935.529.62007 年15.755.029.38.结合河南省产业结构的变化数据,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A.第一产业的产值不断减少B.第二产业的产值增加C.第三产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下降D.目前河南省已进入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9.河南省目前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是()A.第一产业比重过大B.第二产业比重偏低C.第三产业发展缓慢D.三次产业构成合理10.河南的发展是我国“中部崛起”的缩影,中部地区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第三产业)巩固和发展农业A. B.C. D.答案8.B9.C10.B解析第8题,1990年和2007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但经济总量增加,其产值不一定下降,A错。河南在这段时间内第二产业比重大幅上升,经济总量也在增加,产值肯定增加,B正确。第三产业基本稳定,其在经济中的地位没有下降,C错。第三产业在发达国家一般占比70%以上,与之相比,河南第三产业比重还很低,第二产业比重过高,说明河南没有达到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D错。第9题,河南第一产业占比15.7%,比重不大,A错。第二产业占比55.0%,比重偏高,B错,第三产业17年间比重变化很小,仍然偏低,说明发展缓慢,C正确。合理的三次产业应该是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然后是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显然河南产业结构仍不合理,D错。第10题,“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发展方向,中部地区并不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生态环境问题也不如西部那么脆弱和问题严重,因此,这些问题在中部地区不是最突出的,不是主要方向。中部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基地,所以要“巩固和发展农业”;与东部相比,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发展的瓶颈,第三产业不发达是主要问题,这才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工业化水平指工业产值占GDP中的比重。读“某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回答1112题。11.该区域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最明显的阶段是()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 D.第二、三阶段12.由示意图可推测,第三阶段()A.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B.人口过度密集C.现代服务等产业发达D.工业过度密集答案11.B12.C解析第11题,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化促进工业化发展,两者相互联系,互不分割,该区域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最明显的阶段是第二阶段。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三阶段城市化水平提升,工业化水平下降,由示意图可推测,第三阶段现代服务等产业发达。13.杭州市是浙江省第一大城市,近年来着力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迅速。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材料一2013年杭州市六大产业增加值占比一览表。产业分组产值(亿元)增长(%)占GDP(%)文化创意1 359.5118.016.3旅游休闲538.1011.36.5金融服务879.3310.010.5电子商务393.8055.74.7信息软件678.7223.58.1先进装备制造969.938.811.6材料二杭州有“中国电子商务之都”之称,依托阿里巴巴、网盛科技等知名电子商务企业为平台,网站数量、B2B、B2C、C2C、第三方支付均居全国第一。材料三下图所示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江临海,位置优越,是全国唯一集工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大学城、沿江居住生态区于一体的国家级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线上咨询定制方案模板
- 办公室吃烤鱼营销方案
- 2025年英语四六级考试阅读与写作专项训练试卷
- 2025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副高级职称)经典例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资料员之资料员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含完整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年执法资格检测卷一套附答案详解
- 2025年自考专业(计算机应用)考前冲刺测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4年医学检验(士)真题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难点解析-人教版9年级数学下册投影与视图重点解析试题(含详细解析)
-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含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第二章-劳动关系的历史与理论课件
- 全民族抗战山西记忆教学课件
- 邮轮概论全套完整PPT教学课件
- 食品发酵工程 00食品发酵工程课程教学内容
- 大精馏操作规程
- 经络学手太阴肺经培训课件
- GB/T 22589-2008镁碳砖
- GB/T 14338-2008化学纤维短纤维卷曲性能试验方法
- GB 1351-1999小麦
- 企业家刑事法律风险及其防范(课件)
- 机关档案管理工作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