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萧山区东村村粮食功能区建设总结.doc_第1页
2011年萧山区东村村粮食功能区建设总结.doc_第2页
2011年萧山区东村村粮食功能区建设总结.doc_第3页
2011年萧山区东村村粮食功能区建设总结.doc_第4页
2011年萧山区东村村粮食功能区建设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萧山区东村村粮食功能区建设总结我们东村村地处萧绍边界,东临益农村,南接绍兴马鞍,地属沙地。20011年被列为萧山区粮食功能区块建设项目。功能区面积551亩,参加农户282户,其中种粮大户2户,面积180亩。功能区块在2011年组建了杭州萧山康兴粮食专业合作社,为建设好功能区,使功能区建设成为旱涝保收的稳产区,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的示范区,先进技术的应用区,为此我们在基础设施的改造,土地地力提升,科技提升和机制创新上不断努力着。一、功能区基本情况:我们东村村地处萧绍边界,东临益农村,南接绍兴马鞍,地属沙地,位于益农镇的南片,距政府约7km。境内交通便利,三益线、党益公路穿镜而过。村中心的东村湾是全村的排灌中心,水利设施以此而设。全村有750家农户,人口2200人,耕地面积1960亩。因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十分适宜粮食作物的种植。2011年被列入萧山区级粮食功能区建设。全功能区面积551亩,参加农户282户,其中种粮大户2户,面积180亩。主要种植小麦、油菜、大豆、晚稻和蔬菜。2010年粮食复种指数224%,复种面积3229亩,粮食总产量630吨,其中小麦480亩,亩产350kg,总产量168吨,晚稻1002亩,单产518kg,总产量519吨。2010年被评为萧山区级粮食生产优胜村。我们为建设好功能区,使功能区建设成为旱涝保收的稳产区,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的示范区,先进技术的应用区,我们已于2009年组建了杭州萧山康兴粮食专业合作社。在基础设施的改进,土地肥力的提升,科技机制等创新上不断努力着。二、功能区建设情况:1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由于我村地属围垦沙地,土地又是东低西高,田地之间高低不平,田间排灌基本上是泥系为主,坍塌也较为严重。设置不够合理,经常出现灌溉困难,排水不畅等问题。为此我们对全区块进排水沟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布局和调整、改造和建设。使泥子沟建设成石砌或U型板的铺设,3条中心路浇柏油路和水泥路面,8条机耕路进行了塘渣砂石硬化,田块与道路之间增设了机坡,既方便了农业机械进行作业,又保护了道路。2年间,建设投入资金 万,比计划的98.51万增加 万,超 %。实际修复U型板渠道1000米,建U型渠道1890米,建石砌排水沟860米(已建),建U型排水沟1450米,修改灌溉机埠2座(其中一座已建),2011年新建涵管排水沟1850米(已建),2011年新建主要道路浇水泥路面480米(已建);柏油路860米(年内实施),建塘碴机耕路1400米。为增强抵抗各种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为旱涝保收,高产高效奠定了坚实基础。2通过多重措施,使土地地力得以全面提升。肥力的提升建设依靠的主要是科技力量。去年我们聘请农业局专家对我地土壤养分化验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缺钾却錋明显。动员农户全面秸秆还田面积达到全覆盖,实施有机肥,猪羊厩肥每亩500kg的面积达到390亩,秸秆还田面积达到370亩。增施钾肥每亩不少于10kg。结合防病治虫,每亩用500倍硼砂进行喷施,从而达到了改良土壤的目的,提高了土地的肥力。现在低产田已基本变成了高产田,粮食作物生长年年丰收。三、机制不断创新,社会化服务不断扩大,土地流转面积增加。1.统一服务:本功能区以杭州萧山康兴粮食专业合作社作为龙头,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壮大,做到统一机械收割,统一病虫害防治,有8人组成的农业服务队伍,主要为统一服务工作,与两机手(有联合收割机和开沟机等)签订机割机收合作面积551亩。统一机割机收服务,特别是统防统治工作在杭州广通植保合作社的帮助和支持下,6台机械喷雾器全年为农户统一防治病虫害面积达551亩,另外,统一种子供应。2011年供应小麦种子3700kg,连片种植小麦面积达360亩以上,统一种植技术,撒直播技术全面推广。增强了农户种粮积极性,提高了粮食种植面积,解决了季节性抛荒,粮食复种指数达220%。2生产投入进一步加强。在上级机关奖励政策的扶持下,益农镇政府加大对功能区合作社和种粮户的奖励政策。实行1:1的奖励补助,对向国家出售定购粮食的每50公斤奖励0.02元,对种植粮食大户直接补助,水稻科技示范户,示范连片方每亩50元奖励,对实行统一服务的给予每亩30元补助。这更好的激励我们的种粮积极性。3流转面积逐年增多。土地流转面积逐年增多,一些农户直接把人口粮流转给周边农户种植;一些农户委托村委流转给种植大户,经过流转,种植大户的面积已由150亩扩大到180亩,解决了一些无劳力的困难。 四、示范区科学种田水平广发提升。 1.先进的栽培技术得到广泛应用:2011年我们功能区块按照实际情况,一是推广了优质新品种进行种植,全区块小麦杨麦12面积300亩,甬优8#131亩,秀水104面积410亩,粮种覆盖率达到100% ;二是应用了先进的适用技术。全区块推广晚稻强化栽培,精确定量技术,从播种开始抓起,重抓药剂处理,用“的确灵”浸种,防杆尖线虫病和恶苗病,用吡虫啉拌种防稻薊马,用“好年冬”拌种防雀害,药剂处理面积达到了551亩。在晚稻生长中期,抓好超前搁田,要求每亩苗数达到2022万进行搁田,从而控制了无效分糵,提高了肥料的吸收能力,达到了大穗齐穗之目的,全区超前搁田面积达到551亩。在肥料的科学施配上,力求做到氮磷钾合理施配,做到苗期促竿施肥,晚稻生长中期以稳为主,后期试好粒肥以防早衰。全区块每亩用10公斤氮化钾的面积达551亩,施保花肥面积达551亩,施粒肥面积达470亩,应用“粒粒饱”化学调控面积达510亩,应用磷酸二氢钾做根外追肥面积达551亩;三是推广综合防治技术,以康兴粮食专业合作社分设的统防统治专业队为龙头,开展了系统的病虫预测预报工作,会同杭州广通植保专业合作社人员和镇农技员一起,对晚稻小麦的病虫发生进行定期调查,对达到防治指标的进行全面防治,由统防统治专业队负责对区块内田块进行统一用药防治,并对治后进行防效调查,从而提高了全区块的防治质量;四是推广晚稻薄露灌溉技术,做到播后控水,分蘖期间浅水勤灌多露田,寒潮来临前灌深水,收割前710天田间断水,确保晚稻活水到老,青杆黄熟不早衰。2.从建立攻关田,示范方的带动,提高先进技术应用面。2011年全区块建立小麦攻关田 块,晚稻攻关田 块,中心示范方一个,建立科技示范户 户,种植晚稻超高产品种甬优8#131共 亩,亩产量达到642.6公斤,比常规秀水09品种增产 公斤(根据区农业局专家实地测产), 块攻关田平均比常规田增产 公斤。并建立苗情观察,记录田间档案,从而为明年研究高产品种生长规律积累经验,起到了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3.提高适用技术的普及率。我们利用广播讲座、黑板报、印发农技资料和技术培训等形式,大力开展农技知识的宣传。2011年共进行广播讲座6期,出黑板报7期,印发农技资料5期,共 510余份,邀请区镇二级农业专家讲课2期,参加培训人员50余人次。通过以上工作,大大提高了广大粮农的科学种田水平。 五、工作措施和资金投入项目实施情况: 1、建立项目领导班子,加强对功能区建设工作的领导。领导班子由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周志军任组长,俞张松,封国兴,肖关林,金明建五人组成。并组建工作实施班子,由镇农技员肖关林、金建明、封国兴和16个组男组长组成。同时制定好实施计划,分工落实好责任。由肖关林、金明建、封国兴负责项目区的各项新技术的应用示范,由村经联社社长负责项目区路渠沟的资金筹集及工程实施,由村各男组长负责示范区农田设施的管理和督查农户落实秸秆还田、培施有机肥等措施的到位。2、落实督察。对功能区种植农户的品种及种植技术进行督查、对种植模式、功能区基础设施保护进行督查。3、落实奖罚政策。对按功能区工作要求的示范区块内产量超过600kg的实施奖励政策,对示范作用大、辐射作用广的示范户,全区块选前五名作为优胜奖励。按种植 规定,产量又达标的农户每户奖励现金200元。4、项目资金建设管理。根据项目实施必须的资金,村集体想方设法科学调度,合理安排,投入一定的资金以保证功能区顺利建设。六、功能区块建设后的管护措施:建立管护了管护组织,明确以村主任为组长,村三委成员为管护班子,决定由各组男组长为信息员:1.为了进一步明确粮食生产功能区管护责任,提高管护意识和参与意识,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后管理维护,加大打击破坏粮食生产基础设施的力度,促进粮食生产功能区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确保建成项目正常运行、长期发挥效益,根据市区镇有关规定,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本制度。2.本办法适用于东村村粮食生产功能区管护。各分管人员应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加强管理维护。3.粮食生产功能区竣工验收后,由相关分管人员签订管护责任合同。东村村为粮食生产功能区管护主体单位。管护单位对功能区内的农田水利、粮食生产设施工程的运行情况负责。4.粮食生产功能区管护的范围主要包括:在粮食功能区块内的田间排水管、灌沟渠、机埠、控制闸、排放水口、粮食生产功能区牌子等基础设施,以及田间道路、机耕路。5.粮食生产功能区领导小组加强管护工作的领导,指派各分管人员具体负责工程管护工作。制定具体的工程管护措施,保证管护工程的完好和正常使用。每年结合农时要组织发动项目区群众进行维修,进行定期的维修和养护,特别是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后,要及时组织群众维护损毁粮食生产功能区设施,清理沟渠杂草、淤泥等障碍物,修复田间路面,确保项目工程正常运行。6.健全项目管护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坚持做到“二管”即管人、管车;“四护”即护路、护渠、护埠、护控制闸;“一查巡”即坚持日查夜巡。保证做到沟渠不堵塞、杂草无遮掩、路面无坑凹、涵洞不损坏。7.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堤、沟、路、牌、渠、机埠、闸等粮食生产功能区设施。不准在沟边、路旁堆土粪、堆柴草杂物;已堆放的,要及时清理。严禁将农作物的残渣垃圾倒在机耕路和渠道中,防治畜牧践踏渠堤,严厉打击破坏粮食生产功能区设施行为。对任意破坏粮食生产功能区设施的,由主管部门依法处理。在各村民小组设立举报箱及举报电话82595230。8.要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宣传栏、村民会议、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关于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管护的有关规定,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并将管护制度、公示于众,以增强群众管护意识、调动群众管护积极性,确保功能区建成一片,管护一片,群众长期受益。9.按照“谁使用,谁受益,谁管护”,由东村村经济合作社多渠道筹集管护经费,保证管护人员和维修经费足额到位。10.每年由粮食生产功能区领导小组组织财政、水利、农业等部门对功能区内的工程管护情况和管护资金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11.本办法由东村村粮食生产功能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12.本办法自2011年4月20日起施行。七、档案管理:由杭州萧山康兴粮食专业合作社和东村村村委负责档案管理。每年做好按照浙江省财务管理办法使用的资金档案以及各项目的生产档案的纸质存档,同时做好粮食功能区块的电子地图标注和有关数据的电子存档工作,并由东村村村级档案室保管所有档案资料。八、效益分析:功能区项目建设后,我们认为效益十分明显。其一是通过做石砌进排渠沟,U型进排沟渠,机耕道路硬化,新建机埠等,不仅极大地改善了田坂内的基础设施,提高了项目区内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而且方便了农技作业和农产品的运输。其二是通过了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专用复合肥和钾肥、微肥的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