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灭菌及职业防护课件_第1页
医院消毒灭菌及职业防护课件_第2页
医院消毒灭菌及职业防护课件_第3页
医院消毒灭菌及职业防护课件_第4页
医院消毒灭菌及职业防护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感染危害及经济损失,安徽宿州“眼球事件”,西安交大一附院八名新生儿死亡事件,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2009年5名新生儿死亡事件,汕头产妇术后感染18人事件,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医院消毒技术的发展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 了有效的手段。现代临床医学愈是发达,对消毒 灭菌的要求愈严格。医院内感染的发生,除病人 群体免疫力低下和滥用抗生素两大因素之外,在 很大程度上与消毒灭菌技术应用有密切关系。,二甲评审医院感染持续改进,。 4.19.7.1 根据国家法规,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制定全院和不同部门的消毒与隔离制度。(制度知晓率100%) 【C】1.有全院和重点部门的消毒与隔离工作制度。 2.有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消毒与隔离技术的教育与培训,有培训考核记录。(科室培训,考核,有课件,有记录) 3.有保障重点部门落实消毒与隔离制度(如重症医学科、新生儿病房、产房、手术室、导管室、内镜室、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血透室、急诊科、门诊办、检验科等)落实措施,并执行。 4.为医务人员提供合格的防护用品。(科室准备) 5.相关人员知晓上述内容并落实。 【B】符合“C”,并1.有多部门与科室协作管理机制,对消毒与隔离工作存在问题与缺陷分析,总结,提出改进措施。2.职能(医务处、护理部等)部门进行检查、分析、反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 【A】符合“B”,并医院消毒与隔离工作制度落实到位,所有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符合国家规定。(每周至少抽查一次,每季度总结分析一次,体现在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记录本上。),医院消毒隔离技术及 职业暴露与防护 殷蕾 微山县人民医院感染办,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一.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最终目标,一、消毒与灭菌的术语定义,一.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常用术语和定义,清洁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清洗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消毒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灭菌 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消毒剂 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清洁剂 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灭菌剂 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常用术语和定义,高效消毒剂 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 中效消毒剂 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 低效消毒剂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常用术语和定义,常用术语和定义,灭菌水平 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无菌保证水平。达到灭菌水平常用的方法包括热力灭菌、辐射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采用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等化学灭菌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灭菌的方法,常用术语和定义,高水平消毒 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 达到高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以及能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常用术语和定义,中水平消毒 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达到中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碘类消毒剂(碘伏、氯已定碘等)、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常用术语和定义,低水平消毒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以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如采用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氯已定)等,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二不同危险等级物品消毒与灭菌方法,医疗用品危险分类,医用物品对人体构成危险性的分类,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方式,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手术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 灭菌方法 耐热、耐湿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不耐热、不耐湿手术器械 应采用低温灭菌方法。 不耐热、耐湿手术器械 应首选低温灭菌方法,无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采用灭菌剂浸泡灭菌。 耐热、不耐湿手术器械 可采用干热灭菌方法。,灭菌注意事项,应根据被灭菌物品的材质,采用适宜的灭菌方法 所有缝线不应重复灭菌使用 采用小包装或单包装。,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中度危险性物品如口腔护理用具、氧气湿化瓶、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 耐热、耐湿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不耐热的物品如体温计(肛表或口表)、氧气面罩、麻醉面罩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中水平消毒以上含氯消毒剂等浸泡消毒,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及配件宜采用清洗消毒机进行清洗与消毒; 无条件的医院,可采用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等以上的消毒剂浸泡消毒。,中度危险性物品消毒注意事项,待消毒物品在消毒灭菌前应充分清洗干净。 使用中的消毒剂应监测其浓度,在有效期内使用。,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患者生活卫生用的清洁与消毒,患者生活卫生用品如毛巾、面盆、痰盂(杯)、便器、餐饮具等,保持清洁,个人专用,定期消毒;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可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消毒。,特殊污染物品清洗注意事项,患者宜使用一次性器械、器具和物品。 医务人员应做好职业防护,接触患者时应戴一次性手套,做好手卫生等。 接触患者创口分泌物的纱布、布垫等敷料、一次性医疗用品、切除的组织如坏死肢体等双层封装,按医疗废物处理。,患者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床单元保持清洁,定期清洁和(或)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与消毒;患者出院时应进行终末消毒。 床上用品应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时间长时,应每周更换;遇污染应及时更换。 被芯、枕芯、褥子、病床隔帘、床垫等,应定期清洗与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三、皮肤与黏膜消毒,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消毒方法 用浸有碘伏消毒液原液的无菌棉球或其他替代物品局部擦拭2遍,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使用碘酊原液直接涂擦皮肤表面2遍以上,作用时间1min3min,待稍干后再用70%80%乙醇(体积分数)脱碘。 使用70%8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擦拭消毒2遍,作用3min。,肌肉、皮下及静脉注射、针灸部位、各种诊疗性穿刺等消毒方法主要是涂擦共2次,消毒皮肤面积应5cm5cm 中心静脉导管如短期中心静脉导管、PICC、植入式血管通路的消毒范围直径应,至少应大于敷料面积()。,消毒范围,手术切口部位的皮肤消毒,手术部位的皮肤应先清洁;对于器官移植手术和处于重度免疫抑制状态的患者,术前可用抗菌或抑菌皂液或葡萄糖酸氯己定擦拭洗净全身皮肤。,消毒方法,使用浸有碘伏消毒液原液的无菌棉球或其他替代物品局部擦拭遍,作用。 使用碘酊原液直接涂擦皮肤表面,等稍干后再用70%80%乙醇(体积分数)脱碘。 消毒范围 应在手术野及其外扩展部位由内向外擦拭。,病原微生物污染皮肤的消毒,彻底冲洗。 消毒 采用碘伏原液擦拭作用,或用乙醇、异丙醇与氯己定配制成的消毒液等擦拭消毒,作用。,四、医院环境消毒,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无明显污染时, 采用湿式清洁。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室内用品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的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清洁用品的消毒,擦拭布巾 清洗干净,在25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地巾 清洗干净,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注意事项 布巾、地巾应分区使用,五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清洗与清洁效果监测 消毒效果监测 灭菌效果监测,清洗与清洁效果监测,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的效果监测 日常监测 定期抽查 蛋白残留测定 ATP生物荧光测定,物理监测法 化学监测法 生物监测法,灭菌质量的监测,监测要求,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生物监测不合格时的处理,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 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 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紫外线消毒的效果监测,日常监测 紫外线灯强度测定(每年两次),结果判定 普通30w直管型紫外线灯, 新灯管的辐照强度90W/cm2 ; 使用中紫外线灯照射强度70W/cm2为合格 30W高强度紫外线灯的辐射强度180W/cm2为合格。,紫外线强度照射指示卡监测法,医务人员手监测标准,卫生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 表面的菌落总数应10cfu/cm2。 外科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 表面的菌落总数应 5cfu/cm2。 WS/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48,空气物表监测,49,类环境为采用空气洁净技术的诊疗场所,分洁净手术部和其他洁净场所。 类环境为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血液病病区、烧伤病区等保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护病区、新生儿室等。 类环境为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其他普通住院病区等 IV类环境为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和病区。,各类环境菌落总数卫生标准,50,怀疑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与医院环境有关时,应进行目标微生物检测。,洁净手术部最少沉降菌培养皿数,洁净手术室的等级标准(空态或静态),消毒液效果监测,结果判断 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 无菌生长; 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 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 100CFU/mL,清洁用品的消毒效果监测,采样时间 消毒后、使用前进行采样。 采样方法 布巾、地巾等物品可用无菌的方法剪取1cm3cm,直接投入5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生理盐水中,及时送 结果判定 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医院感染监测频率,医院感染监测频率,六、清洁、消毒、灭菌职业防护,消毒、灭菌职业防护,热力消毒、灭菌:防皮肤灼伤。 紫外线消毒:避免直接照射。 气体化学消毒、灭菌:预防有毒气体对人体的危害。环氧乙烷灭菌应防燃烧和爆炸。 液体化学消毒、灭菌:防过敏及皮肤黏膜损伤 处理锐利器械,防利器伤。,防止液体喷溅眼结膜 防止皮肤的灼伤 提高心理适应和心理承受力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便捷记忆1234567,1天:开启的棉棒、输液贴、溶媒有效期 1天1更换:开启的无菌蒸馏水、生理盐水 1人1用1更换:无菌物品、一次性物品、压脉带 1人1用1灭菌:各种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 1天消毒1次:仪器设备应每天擦拭消毒1次 1天内上报: 发现医院感染病例 1天内上报: 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 1日1清:医疗废物应日产日清,2小时(稀释药液) 2天(入院48h后发生感染) 2次(多重耐药感染患者使用的仪器每天2次消毒 ) 双层(1、有渗漏时;2、传染病人用后生活垃圾直接装入双层黄色垃圾袋运送;3、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病人),3种标识:蓝色-接触传播隔离 黄色-空气传播隔离 粉色-飞沫传播隔离 3例:3例同种同源感染病例上报 3例多重耐药菌感染上报 30天: 开启快速手消毒液 3个月:无菌物品(如无纺布、纸塑、硬质容器包装)有效期为3个月 3年:医疗废物交接资料保存3年,开启后有效期为4小时 无菌器械 无菌容器 无菌治疗盘,洗手5指征: 2前3后 锐器伤处理5步法: 轻挤、冲洗、消毒、上报、用药 医疗废物分5类: 感染、病理、化学、药物、损伤 评审主题5句话: 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洗手6步法: 内 外 夹 攻 大 立 完(腕) 6种多重耐药菌:金黄铜绿肠球菌 大肠鲍曼酰不动 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2、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 3、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4、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 5、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 6、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细菌 6种防护用品: 帽子、眼罩与面罩、口罩、手套 防护服隔离衣、长筒胶靴/鞋套,7天:开启后的碘酒、酒精等消毒剂 7天:棉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 7个:危险因素 锐器免植入,三管一切口,危险因素锐器免植入,三管一 切口,锐:锐器刺伤:刀片、针头、玻璃安瓿等 器:接受各种损伤性检查、治疗或治疗器械者 免:免疫力低下患者 植:接受手术植入物患者 入:侵入性检查与治疗患者 三管: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气管插管 一切口:手术切口,三管一切口 预防与控制,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制定该“规范”背景,控制感染的需要,疾病传播的三环节:,隔离,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隔离技术现状,1.标准预防观念差 2.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认识不足 3.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不当,隔离的定义,隔离:隔离是采用各种方法或技术,防止感染因子从病人和携带者传播给其他人的一种措施,减少已知和未知的感染源造成医院感染的传播。传染源隔离通常是将处于传染期内的病人、可疑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同其他病人分开或将传染源置于不能传染给他人的条件下称为隔离。,隔离目的和原则,目的:a.避免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b.保护职工减少职业暴露。c.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d控制传染病的传播扩散。 原则:a.传染病人与健康人严格分开。b.确诊病人与未确诊病人分别收治。c.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要严格区分。,建筑布局与隔离的要求,医院建筑区域划分:根据患者获得感染性的程度,应将医院分为4个区域。 1、低危险区域:包括行政管理区、教学区、图书馆、生活服务区等。 2、中等危险区域:包括普通门诊、普通病房等。 3、高危险区域:包括感染疾病科(门诊、病房)等。 4、极高危险区域:包括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器官移植病房等。,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隔离标识 空气传播隔离黄色; 飞沫传播隔离粉色; 接触传播隔离蓝色 。,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 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预防原则:标准预防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常见疾病: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患者的隔离:,遵循隔离原则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预,防。,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 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 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1、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医务人员的防护:,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等物质时,应 戴手套;摘手套后洗手和/或手消毒;手 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 作时,应穿隔离衣;脱下的隔离衣按要求 悬挂,每天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 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 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MDR/PDR-PA) 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多重耐药菌处置流程,微生物室发现MDRO,相关科室,院 感 办,发报告单,科 主 任,护 士 长,预防隔离措施,流行病学调查,督促科室采取措施,报告,电话通知,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手卫生 个人防护 隔离标识 诊疗用品固定 单间或同室隔离 限制人员出入 抹布、拖把专用,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2、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传播距离较远。,常见经空气传播的疾病:,结核、麻疹、肺鼠疫、 肺出血热等。,2、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原则:标准预防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患者的隔离:,遵循隔离原则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预防。,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病情容许患者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应严格空气消毒。,2、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医务人员的防护:,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 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 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进入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 罩;可能产生喷溅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 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 体液等物质时应戴手套。,正确使用防护用品。,3、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 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 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 致的传播。,近距离(1米以内)传播。,常见经飞沫传播的疾病:百日咳、白喉、,流脑等。,3、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原则:标准预防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患者的隔离,遵循隔离原则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预防。,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减少转运;当需转运,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患者病情容许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1米,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3、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医务人员的防护,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不同区域,穿戴不 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 确处理使用后物品。,与患者近距离(1m以内)接触,应戴帽子、 医用防护口罩;可能产生喷溅时,应戴护 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 及其血液、体液等物质时应戴手套。,防护用品(PPE)的种类, 帽子,护目镜,手套,隔离衣和,防护服,鞋套,防水围裙,口罩,正确佩戴方法,一)一级防护 1.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2.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医用防护口罩。 3.每次接触患者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 (二)二级防护 1.适用于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患者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2.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每,分级防护,68小时更换1次或感潮湿时更换;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 3.每次接触患者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 4.对患者实施近距离操作时,戴防护眼镜。 5.注意呼吸道及粘膜防护。 (三)三级防护 1.适用于为患者实施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医务人员。 2.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的消毒隔离防护按照本指导原则。,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为患者进行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可能被患者的分泌物及体内物质喷溅的诊疗护理工作前,应戴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目镜/防护面罩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 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从前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离开清洁区: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穿脱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6-8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 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防护服可连续使用。 接触疑似患者,防护服应每个患者之间进行更换。 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 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两次,体温超过37.5及时就诊。 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区域划分的流程,按程序做好个人防护,方可进入病区,下班前应沐浴、更衣后,方可离开隔离区。,医护人员操作时防护用品使用情况,考核相关人员对防护用品正确使用知识是否掌握,询问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时的处理流程及预防,相关培训资料,有无监管记录,询问医务人员标准预防知识,职业安全防护评审检查,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标准预防,职业暴露,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暴露于病原体污染的环境,或被具有感染性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发生职业暴露后感染的情况。,职业暴露,锐器伤是职业暴露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 高发人群: 护士、实习生、外科医生、检验人员 我国每年各种注射30亿,护士锐器伤达100万人次。,职业暴露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特点,1、需要的血量非常少,如感染乙肝只需0.4毫微升;每毫升感染乙肝病毒(HBV)的血液中含有1亿个乙肝病毒微粒。每毫升感染爱滋病病毒(HIV))的血液中含有成千上万的HIV病毒微粒。HBV在干燥环境中可存活一周,而HIV仅存活10分钟。 2、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主要途径:皮肤刺伤、皮肤接触、粘膜接触等。,HIV职业暴露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