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ppt课件_第1页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ppt课件_第2页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ppt课件_第3页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ppt课件_第4页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 小儿循环系统概论,一、心脏的胚胎发育和胎儿血循环,(一)心脏的胚胎发育 胚胎第2 周开始形成原始心脏。 胚胎第4 周时心房和心室是共腔的。 到胚胎第8 周房、室间隔均已形成,即成为具有4 腔的心脏。 心脏发育的关键时期是胚胎的28 周,1.胎儿的血液循环特点 (1)胎儿时期的肺没有呼吸运动,肺循环血量很少,左右心都经主动脉向全身输送血液 (2)胎儿期的营养代谢和气体交换是通过脐血管和胎盘与母体之间以弥散的方式进行。 (3)肝脏含氧量最高,下半身含氧量比上半身低。 (4)动静脉导管、卵圆孔都正常的开放。,2.出生后血液循环的改变 (1)脐带结扎:脐-胎盘循环终止,呼吸建立。 (2)卵圆孔关闭:到生后5-7个月,解剖上大多闭合。 (3)动脉导管闭合 36个月解剖上闭合,二、正常各年龄小儿心脏、心率、血压的特点,(一)心脏的大小和位置 新生儿和2 岁时的心脏多呈横位,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4 肋间、锁骨中线外侧,心尖部主要为右心室。 以后心脏由横位转为斜位,左心室形成心尖部,(二)心率 小儿因新陈代谢旺盛和交感神经兴奋性较高,所以心率较快心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慢。 新生儿平均每分钟120140 次, 小儿心率和脉搏易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三)血压 由于心搏出最较少,动脉壁的弹性较好和血管口径相对较大,故血压偏低。血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 新生儿出生后血压可暂时稍降,于生后24h 可达65 / 40mmHg , l 岁时约85 / 50mmHg 。 2岁以上小儿收缩压=(年龄*2)+80 舒张压=2/3收缩压,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概论,1、遗传 2、环境因素 (1)宫内感染:病毒(风疹、流感、流腮) (2)放射线 (3)药物 (4)代谢性疾病:糖尿病,一、病因和预防,二、临床表现,根据左右心腔或大血管间有无直接分流和临床有无青紫,可分为三类: 1 左向右分流型(潜伏发钳型) 常见的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等。 2 右向左分流型(发绀型) 常见的有法洛四联症和大动脉错位等。 3 无分流型(无发组型) 如主动脉缩窄和肺动脉狭窄等。,第三节 常见心脏病概论,正常血液循环,LA,RV,LV,PA,AO,肺循环,体循环,RA,一、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1.病理生理,血流动力学改变,RA,LA,LV,RV,PA,AO,肺循环,体循环,艾森曼格(Eisenmenger)综合征: 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当肺动脉高压显著产生自右向左分流时,临床出现持久性青紫,即称艾森曼格综合征,2.临床表现,小型VSD:多见肌部。 生长发育不受影响,仅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 中大型VSD: 1、体血少:生长发育落后,消瘦、乏力、 气短、多汗 2、肺血多:易患肺部感染、心衰 体检: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可闻及 级粗糙的全收缩期反流性杂音并可触及收缩期震颤肺动脉第二音增强或亢进。,室间隔缺损并发症 支气管肺炎 充血性心力衰竭 肺水肿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中大型VSD 左心室、左心房增大;晚期右心室增大。 肺门“舞蹈”征,二、房间隔缺损,临床表现 ASD分流量少者,可无任何症状。 ASD大而分流量多者,可有 1、体血少 2、肺血多 体格检查:心前区隆起,心浊音界扩大,胸骨左缘23 肋间可闻及6 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常不伴震颤,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增强或亢进并呈固定分裂。,心脏轻中度扩大 主动脉影缩小 肺A段突出 梨型心 右心房增大 右心室增大 肺门血管影增粗,肺门“舞蹈”征,三、动脉导管未闭,PDA血流动力学改变:,LV,LA,RA,RV,PA,AO,肺循环,体循环,差异性发绀: 动脉导管未闭的先天性心脏病,当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时,即产生右向左分流造成下半身青紫,亦称差异性发绀。,临床表现 导管细者,分流量小:可无症状、只听到典型杂音 导管粗者,分流量大: 1、体血少 2、肺血多 3、肺动脉扩张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 4、可合井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导管内膜炎 体格检查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闻有粗糙响亮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向左上和腋下传导。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增强或亢进。脉压多大于4OmmHg,周围血管征阳性。有显著肺动脉高压者可出现下半身发绀。,分流量大者有左心室和左心房增大,肺动脉段突出,肺门血管影增粗,肺野充血,有肺动脉高压时,右心室亦增大。主动脉结增宽。,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于生后第一周内可应用吲哚美辛(消炎痛),促进动脉导管关闭。,1,3,2,4,肺动脉狭窄,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损,右心室肥厚,四 种 畸 形,四、法洛四联症,法洛四联症,病理生理,主动脉骑跨,肺动脉狭窄,右心室肥厚,肺循环血量,感染性心内膜炎,室间隔缺损,脑梗塞,脑脓肿,杵状指,蹲踞,体循环缺氧,右心室压力,代偿性红细胞增生,右向左分流,青紫,临床表现 1.发绀 2.蹲踞症状 3.杵状指(趾) 体格检查 可见患儿发育落后重者智能亦落后。胸骨左缘第24 肋间可闻及/ 6 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一般以第3 肋间最响,肺动脉第二音减弱或消失。,典型者心影呈靴形 肺门血管影缩小,肺纹理减少,透亮度增加。,缺氧发作时的紧急处理: 发作轻者置患儿于膝胸位,即可缓解。重者需皮下注射吗啡0.1 0.2mg / kg ,并及时吸氧和纠正酸中毒等此外可口服普蔡洛尔(心得安)顶防其发作。 预防常见合并症: 脑血栓、脑脓肿应特别注意预防脱水,保证人量。 感染性心内膜炎,术前术后应使用抗生素预防,(二)常见护理问题,3.成长发展的改变,1.活动无耐力,2.营养失调,与先天性心脏病体循环血量减少或血氧饱 和度下降有关 。,低于机体需要与喂养困难及体循环血量 减少、组织缺氧有关 。,与先天性心脏病体循环血量减少或血氧 下降影响生长发育有关 。,第四节 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5.焦虑,4.潜在并发症,感染、脑血栓、心力衰竭,与疾病的威胁和对手术担优有关 。,预期目标 1.患儿活动量得到适当限制,适应本身体能。 2.能满足基本生活所需。 3.供给充足的营养,促进患儿生长发展。 4.患儿住院期间不发生感染。 5.患儿住院期间不发生并发症或发生时能被及时发现,得到及时适当处理。 6.患儿和(或)家长能获得本病的有关知识和心理支持,较好配合诊断检查和手术治疗。-,(三)护理措施,1 评估患儿病情变化、生长发育状况、记录生命体征和出人量、监侧体液平衡。 2 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保证睡眠、休息,根据病情安排适当活动量 3 注意营养搭配,保证营养需要,增强体质。心功能不全有水钠储留时,应无盐或低盐饮食。 4 预防感染,注意预防呼吸系统感染,做各种小手术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以免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 5 注意观察防止法洛四联症因活动、哭闹、便秘引起缺氧发作,如发生应与医生合作抢救治疗。,(三)护理措施,6 对右向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青紫病例,要注意供给充足液体,防止血栓栓塞。 7 观察有无心力衰竭的表现,如出现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如果使用洋地黄,要注意其毒副作用。 8 做好心理护理 9 进行健康教育,第五节 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 是病毒侵犯心脏所致的炎性过程,除心肌炎外,部分病例可伴有心包炎和心内膜炎,一、病因和发病机制,柯萨奇B1-6型最多见,其次是腺病毒和埃可病毒。,二、临床表现,发病前有病毒感染史,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可有发热、乏力、多汗、面色苍白、全身关节和肌肉疼痛、心悸、胸闷、胸痛,“长出气”等症状偶有腹痛、恶心、呕吐、出皮疹等。轻症患儿症状较少,体检可发现心音低钝、心动过速、奔马律、期前收缩等,有时可闻及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偶有心包摩擦音。心律失常较常见包括过早搏动和传导阻滞。严重时发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可发生碎死。,三、辅助检查,1.血清心肌酶谱侧定: 血清肌酸激酶(CK )及其同工酶(CKMB ) ,在病之早期增高,且较敏感; 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LDH1 ) 。 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亦相应增高; 心肌肌钙蛋白(cTn ) 当心肌细胞受损时,血中cTn 出现早、持续时间长、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 2 心电图检查 呈持续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以早搏为多见,,四、常见护理诊断,l ,活动无耐力 与心肌收缩力下降,组织供氧不足有关 2 潜在并发症 ( 1 )心律失常 ( 2 )心力衰竭 ( 3 )心源性休克,五、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1 休息 急性期卧床休息,至热退后34 周再逐渐增加活动量。重症患儿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者,绝对卧床36 个月待心衰控制、心脏情况好转后再逐渐开始活动。心脏仍不见缩小时可延长卧床时间 恢复期继续限制活动量,一般不少于6 个月 2 药物治疗的护理 (1 )肾上腺皮质激素:仅限于抢救危重病例 ( 2 )免疫调节剂 ( 3 )改善心肌代谢的药物: ( 4 )抗生素:,( 5 )心力衰蝎和心源性休克的抢救: 心肌炎时心肌对洋地黄敏感,易出现中毒,一般使用地高辛,饱和量用常规量的2 / 3 。病情不重者,可用每日口服维持最法。心源性休克时可快速静脉滴人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大剂量维生素C ,效果较好同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维持血压,改善徽循环 3 严密观察病情 4 症状和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 5 并发症的护理 6 健康教育,第六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 是指由于各种病因引起心脏的舒张和收缩功能减退,在休息和正常活动下,心搏出量不能满足周身循环和组织代谢的需要,而出现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 主要表现为心功能减退、肺静脉寮血和体循环充血三方面征象。,一、病因,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可分为: 1 心血管因素 2 非心血管因素,二、临床表现,年长儿与成人相似,主要表现为乏力、气急、食欲减退、多汗、腹痛、咳嗽、尿少和水肿体检可见面色苍白或发组,颈静脉怒张,常有心脏扩大安静时心率过速,心音减低、奔马律。呼吸急促,重者端坐呼吸,肺底部可闻到湿锣音。肝脏肿大有压痛肝一颈反流试验阳性 婴幼儿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特点,主要表现为肤色苍白、气促、喂养困难、烦躁多汗、哭声低弱、心动过速和肝脏肿大,至于颈静脉怒张、水肿和肺部湿哆音等体征不常见。,心力衰竭诊断标准 安静时心率增快,婴儿180 次分,幼儿160 次分,不能用发热或缺氧解释者; 呼吸困难,青紫突然加重,安静时呼吸60 次分; 肝脏肿大,超过肋缘下23 cm 或以上,或在短时间内较前增大1.5cm 以上,而不能以横隔下移等原因解释者 心音明显低钝或出现奔马律; 突然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灰,而不能用原发疾病解释者。 尿少和下肢浮肿,已除外营养不良、肾炎、维生家B 缺乏等原因造成者。,四、护理诊断,1 心输出量减少 与原发心脏疾病或继发于其他系统疾病的功能障碍有关。 2 .体液过多 与心衰时醛固酮系统被激活,致水钠潴留有关。 3 气体交换受损 与心衰时肺瘀血有关。 4 潜在并发症 药物的毒副作用。,五、治疗原则,1 一般治疗 ( l )休息 ( 2 )饮食与入量:限制水、钠摄人量。每日总液体人量宜控制在75ml / kg 以下,以10 翻萄搪液为主 。 ( 3 )吸氧 2 药物治疗 (1)洋地黄制剂:地高辛为小儿最常用的洋地黄制剂 (2)利尿剂: (3)血管扩张剂,1 安静、卧床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