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的刑罚制度.doc_第1页
秦汉时期的刑罚制度.doc_第2页
秦汉时期的刑罚制度.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秦汉时期的刑罚制度秦汉的刑罚制度,有死刑、族刑、肉刑、笞刑、徒刑、籍没、迁刑和徙边、罚金等不同的处分。死刑死刑即剥夺生存权。见于史籍和地下出土简册的秦汉时代死刑名称有枭首、腰斩、弃市、磔、车裂、凿颠、抽胁、镬烹、囊扑、具五刑、定杀等。后来枭首、腰斩、弃市成为三种固定的常刑。枭首,“枭谓斩其首而悬之也”,即杀头示众。如汉书高帝纪:“枭故塞王欣头于栎阳市。”汉书窦武传:“枭首洛阳都亭。”腰斩,“斫头曰斩,斫腰曰腰斩。”史记商君列传称秦法“不告奸者腰斩”。腰斩之罪,次于枭首。汉书武帝纪:“丞相屈氂下狱腰斩,妻子枭首。”因为刘屈氂的妻子作巫蛊,是主犯,刘屈氂同坐,故腰斩。磔,“谓裂其肢体而杀之”。秦简法律答问:“甲谋遣乙盗杀人,受分十钱,问乙高未盈六尺,甲何论?当磔。”史记李斯列传载:“十公主矺死于杜。”矺就是磔。汉初也还用磔刑,至汉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 年)始废,为弃市所代替。弃市,“市死曰弃市,市众所聚,言与众人共弃之也”。秦简法律答问有两处提到弃市:“士伍甲无子,其弟子以为后,与同居,而擅杀之,当弃市。”又:“同母异父相与奸,何论?弃市。”汉律盗高庙座前玉环者,“当弃市”。另外还有铸钱伪黄金弃市律等。族刑族刑实际上是死刑的扩大化,是把家属的连带责任强调到极端的一种最惨重的刑罚。它的施刑对象一般为重大政治犯罪。关于族刑的范围,见于史籍记载的有“七族”与“九族”等说法,但“夷三族”为法定常刑。汉初“有夷三族之令。令曰:当三族者,皆先黥,劓,斩左右止,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詈诅者,又先断舌。故谓之具五刑。彭越、韩信之属皆受此诛”。夷三族的施刑对象为犯有谋反罪的人,如李斯、赵高、韩信、彭越、新垣平等。有材料证明,夷三族亦称夷宗族,而夷宗族是指从主犯上溯三世至祖父、下延三世及孙的男性世系亲属集团。 汉书陈汤传颜师古注。 释名释丧制。 史记李斯列传索隐。 见汉书景帘纪。 释名释丧制。 见汉书张释之传。 汉书景帝纪。 汉书邹阳传。 后汉书寒朗传。 汉书刑法志。汉代与“夷三族之令,相并列的还有:“律,大逆无道,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父母妻子同产皆弃市亦称“族”、“族家,其施刑对象为犯有非谋反的大逆无道罪的人,如晁错、郭解、刘屈氂、李陵、杨恽等。宣帝以后,针对主犯家属的死刑常为徙边刑所代替。肉刑古代所说的肉刑是指对犯人切断其肢体或割裂其肌肤之刑。肉刑起源于原始社会后期的同态复仇法,夏商周成为法定的常刑,秦及汉初沿而不革,汉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 年)下令废除。肉刑分为黥、剿、刖、宫四种。黥,即刻面额等处,以墨涅之,故亦称墨刑。秦简法律答问:“擅杀子,黥为城旦舂。”“殴大父母,黥为城旦舂。”英布因犯法受黥刑,后即以黥布为名。黥刑在秦及汉初的肉刑中属较轻的刑罚,可以作为主刑单独使用,也可与其它刑罚(徒刑)结合使用。汉文帝时废肉刑,当黥者髡钳城旦舂。劓,即割鼻刑。秦简法律答问:“不盈五人,盗过六百六十钱,黥劓以为城旦;不盈六百六十钱到二百廿钱,黥为城旦。”可见劓刑同黥刑一起作为徒刑的附加刑使用的。汉文帝时废,当劓者笞三百,景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56 年)减为二百,中元六年(公元前144 年)又减为一百。刖,即断足,古代或称“膑”,或称“刖”,或称“腓”。刖刑又分为刖左趾(即足)和刖右趾,刖左趾为轻。秦简法律答问:“五人盗,赃一钱以上,斩左止,又黥以为城旦。”文帝时废,当刖右趾者改弃市,当刖左趾者笞五百。景帝时又改笞五百为三百,后又减为二百。宫刑,亦称腐刑,男子割其势,女子幽闭。汉代又称宫刑为下蚕室,因受宫刑者防中风需到蚕室保温才能活命。秦简法律答问:“臣邦真戎君长,爵当上造以上,有罪当赎者,.其有腐罪,赎宫。”秦简中的“宦者”、“宦奄”、“宫隶”、“宫均人”、“宫更人”、“宫狡士”,大都是受过宫刑的男女犯人。根据司马迁的说法,宫刑为次死之刑。汉文帝废肉刑不包括宫刑在内。汉武帝时,司马迁以李陵降匈奴,募下蚕室。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 年)诏死罪系囚,皆一切募下蚕室。和帝永元八年(公元96 年)诏犯大逆募下蚕室。这说明两汉可用宫刑代死罪。 参见汉书霍光传、后汉书梁冀列传、晋书刑法志。 见汉书孔光传。 见汉书李陵传。 参见汉书杨恽传、息夫躬传等。 汉书刑法志。 汉书刑法志。 汉书刑法志。 汉书司马迁传。 后汉书光武帝纪。 后汉书和帝纪。笞刑笞即用竹制成的板子榜掠犯人。秦简法律答问:“不会,笞;未盈卒岁得,以将阳又行笞。今士伍甲不会,笞五十。”这条律文及解释是说征发徭役时不应征报到,要受笞刑。又如厩苑律规定,喂养耕牛不好的,“殿,笞卅”。又如秦律杂抄:“城旦为工殿者,笞人百。”说明秦施用笞刑比较普遍。在汉景帝以前,笞刑是笞背,容易使人致死。汉景帝时,定令,规定“当笞者笞臀”,并且规定“笞者,长五尺,其本大一寸,其竹也,末薄半寸,皆平其节。”在施行笞刑时,“毋得更人,毕一罪乃更人”。徒刑徒刑就是在罪犯论处后,由专门机关拘系,强令服一定时限苦役的刑罚。秦汉徒刑的名称最初表示服苦役的工种,后来有了刑期的含义。城旦舂。秦汉强制劳役方式大多是筑城,即名“城旦”。舂者,即“不豫作徭,但舂作米”。男子为城旦,女子为舂。但城旦舂所从事的劳役往往超出筑城和舂米的范围。城旦舂是最重的徒刑。据东汉卫宏汉旧仪,城旦舂附加髡钳者(剃发曰髡,以铁束项曰钳)为五岁刑,不加髡钳者即完城旦舂为四岁刑。鬼薪白粲。男为鬼薪,女为白粲。秦简法律答问:“何谓当刑为鬼薪?当耐为鬼薪未断,以当刑隶臣及完城旦诬告人,是谓当刑鬼薪。”汉书惠帝纪:“上造以上及内外公孙耳孙有罪当刑及当为城旦舂者,皆耐为鬼薪白粲。”应劭注曰:“取薪给宗庙为鬼薪,坐择米使正白为白粲,皆三岁刑也。”司寇。汉旧仪:“罪为司寇,司寇男备守,女为作如司寇,皆作二岁。”司,同伺,就是被派往边地服劳役,并用以防御外寇,故名司寇。候。秦简秦律杂抄:“当除弟子籍不得,置任不审,皆耐为候。”“耐为候”即被发往边地充当斥候。候是秦代刑罚,汉代与此相类似的是“罚作”、“复作”。史记冯唐列传:“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汉书宣帝纪:“使女徒复作。”汉旧仪:“男为戍罚作,女为复作,皆一岁。”复作实际起初不限于女徒。如元狩元年(公元前122 年),平侯遂坐知人盗官母马,为臧,会赦,复作。后来才演变为针对女徒的刑种。汉代徒刑,二至四岁的统称为耐罪,意为不亏形体,犹堪其事,故谓之耐罪。据后汉书陈宠传载:“今律令.耐罪千六百九十八。”说明汉代有关耐罪的律令是十分繁密的。籍没籍没又称“收”。史记商君列传:“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索隐:“收录其妻子,没为官奴婢。” 汉书刑法志。 据汉书王子侯表。秦简法律答问:“隶臣将城旦,亡之,完为城旦,收其外妻、子。”汉律规定,罪人的妻子“没为官奴婢黥面”。吕氏春秋,开春论注引汉律:“律坐父兄投入为奴。”由于籍没刑的存在,因而造成秦汉时期官奴婢为数众多的状况。迁刑和徙边迁刑,见于秦简和史籍,是秦广泛使用的一种刑罚。“百姓不当老,至老时不用请,敢为诈伪者,.伍人,户一盾,皆迁之。”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 年),长安君反,死屯留。军吏皆斩死,“迁其民于临洮”。迁刑,汉代称徙边。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5 年),“诏三公募郡国中都官死罪系囚,减死一等,勿笞,诣度辽将军营,屯朔方、五原之边县。”章帝建初七年(公元82 年),“诏天下系囚减死一等,勿笞,诣边戌,妻子随,占著所在。”以后和帝、安帝、桓帝时皆有徙边之令。迁刑和徙边都是流放到边疆去。但秦的迁刑在刑罚等级上较徒刑城旦为轻,而汉代的徙边为减死一等的重刑。罚金罚金多半适用于对封建统治者危害不严重的杂犯轻罪,秦代称赀赎,汉代始称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