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3 赠友送别诗一赠友送别诗概说送别诗,即人们送行时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是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考究中国送别诗产生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交通不便、通讯滞后、社会混乱等,另外,离别的具体缘由亦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或为拜师游学,或为求取功名,或为生活所迫,或为仕途奔走,或为建功立业,或为战争充军,或为遭遣贬谪,不得不远走异域,都使人“忧从中来,不可断绝”。2. 送别诗的形式标志:标题中往往有“送”、“别”等字样。二. 送别诗的典型意象:地点意象:长亭、南浦、古道、渡口、阳关、灞桥等时间意象:黄昏、傍晚、月夜等景物意象:芳草、杨柳、笛声、远山、酒、船、歌等。1.夕阳、日暮、月夜。时送别诗中常出现傍晚月夜等时间意象。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暮色最能勾起他们游子的离情别绪。另外,月也是思乡的典型意象。2.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送别地)长亭:古时在城外驿道旁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劳劳亭:三国时期东吴时建,位于南京,离建康古城大约十五里。在古汉语中,劳劳表示非常忧伤。劳劳亭的由来,是借用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的诗句之意。自东吴后,故人即以此为送别点。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南浦:“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有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也是一个表离情别绪的意象,多用于水边送行。3.杨柳,草,酒物杨柳:“柳”者,“留”也,二者谐音,因而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古人送别时折柳相赠,所以杨柳便成了一个离情别绪的意象。草:草随时序而流转,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喻离别的愁绪,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酒: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4.劳歌、离歌、骊歌、阳关三叠劳歌:本指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成为送别的代称。骊歌:即离歌,离别时唱的歌。阳关三叠。在诗歌中常寄予思乡及离别的情感。5.寒蝉、阳关、古道、西风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三. 赠友送别诗的基本情感主题:1. 对友人的不舍与留恋、惜别之情,朋友间的真挚友谊;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2. 对友人的祝愿与勉励:例:莫道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3. 对友人或自己前途艰险的担忧:通过对别后情境的想象,表达出诗人对友人此行或自己未来的担忧之情。例: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王昌龄送魏二4. 坦陈心志或抒发感慨:诗人多在艰难困厄之际,借诗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借送别言志。或是在离别之意中渗透着作者的身世际遇和人生感慨。这一类送别诗,以送别为题,但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感慨。例: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需要指出的是送别诗中可能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友人要离开而作者去送友人,例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也可能是诗人自己要离开而友人来送自己,例如柳永的雨霖铃。四赠友送别诗的常见艺术手法1.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2. 想象、虚实结合:将眼前之景与虚想之景结合起来描写,在时空跳跃中拓展境界,抒写心怀。在送别诗中,诗人在实写眼前之景外,还常常想象分别后的场面,通过虚写别后之景,更添此刻分别之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3. 反衬、以乐景写哀情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许浑谢亭送别4. 比喻、拟人等: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二首(其二)【专项提升】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送韩揆之江西李季兰相看指杨柳,别恨转依依。万里西江水,孤舟何处归?湓城潮不到,夏口信应稀。唯有衡阳雁,年年来去飞。【注】一作“送阎伯钧往江州”。指,一作“招”。西江,一作“江西”。长江在武昌一段称为西江。湓城:在今江西,是韩揆要去之地。夏口:今武昌。衡,一作“随”。(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首联与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一样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B颔联写诗人伫立江边,目送朋友的孤舟远去,并想象友人走到千里之外的情形,不由感慨万千。C颈联写诗人想象别后的情景:朋友一去,只怕音信阻绝,再难联络,其情感意蕴耐人寻味。D. 尾联写只有衡阳雁年年来来回回地飞,表达了诗人对大雁自由的向往,希望能随大雁陪伴在友人身旁。【答案】C (2)从全诗来看,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答案】前四句表达了诗人送别朋友时依依不舍之情,后四句抒发诗人担忧朋友一去而不返,音讯全无,只有衡阳雁年年飞来飞去的惆怅之情。【解析】理解诗人的情感,要注意诗词中诗人使用的意象和表达情感的词语。“杨柳”这一意象,是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之一。“别恨”是分别的依依不舍之情。“湓城潮不到,夏口信应稀”诗人想象分别之后,友人生活的环境和两个人音信稀少,只有大雁空飞。表达出对友人的担忧。本诗是一首典型的表达对友人思念的作品,借杨柳来表达惜别之情,通过想象友人别后情形,虚实结合来表现对友人的深情。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注)崔 峒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注)这首诗作于崔峒晚年,其时,崔峒在潞府功曹任上,功曹属于闲官。诗题中的“韦使君”指韦应物。(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竹杖纱巾”是隐者装束,这一句是说作者如隐者般逍遥自在地生活,亦遂平生之愿。B前两联写了作者的生活情景,引出了颈联对两位友人的生活情景的描写。C颈联运用了典故,将李明府比作陶潜,将韦应物比作庾亮,夸赞他们的雅洁。D最后一联写作者不愿从万里之外给君王献书,因为君王深居禁宫无法收到。【答案】D 【解析】D项,对最后一联有曲解,最后一联是作者的诉苦,是埋怨自己上书,君王却不能赏识自己。(2)诗歌题为“书情”,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答案】他们做官,不说政绩怎样,而说看花、对月,这样写主要是对他们“吏隐”生活的向往;“君王深在九重城”作者怨自己运气不好,怨君王深居禁中,不能赏识自己的才干。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首联上句说魏万离去,下句“微霜初渡河”写出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B. 颔联运用倒装手法,先写“鸿雁”“云山”,然后写“愁里听”“客中过”,描绘了送别时的场景。C. 颈联“催”字用得精妙,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像是树色把寒气催来的。D. “催寒近”“向晚多”既是对“树色”“砧声”的主观感受,又暗示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答案】B 【解析】颔联是想象友人此行途中的见闻,属于虚写。颔联也是虚写,是李颀以自己的心情来体会对方。两句推想中,诗人平生感慨,尽在不言之中。“催寒近”“向晚多”六个字相对,暗含着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4.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9分)满江红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注辛弃疾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注】陈季陵罢职辞行,辛弃疾在宴席上作此词赠之。(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上片的景物描写有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特点,其中实景是眼前的苍茫落日、一叶孤舟,虚景是记忆中的水光山色。B、“眉来眼去”写山水的美好,词人使用拟人的手法把无生命的山水写得有生命有感情,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浓重的离愁别绪。C、“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中,“倦客”是对罢职者的委婉说法,此处是指陈季陵;而此时佳人也离开词人,二人均有难言的悲情。D、本词除了在景物描写上独具匠心外,还大量使用了议论的写作手法,如上片中“风才定、片帆无力”,下片中的“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就是议论句。【答案】B 【解析】A项“动静结合”错误,上片的景物描写没有使用这种手法。C项“佳人也离开词人,二人均有难言的悲情”错误,应该是佳人离陈季陵而去,使之痛苦不堪。D项上片中“风才定、片帆无力”不是议论句。(2)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9分)虞美人舒亶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南朝宋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上片的前两句写诗人日暮登楼所见,寥寥几笔,由下及上地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 B、本词用字精妙,“芙蓉落尽天涵水”中“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前冲刺练习试题含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股票池维护工具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每日一练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综合题】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通关练习题库包带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练习题库a4版附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复习提分资料含答案详解(b卷)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能力检测试卷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水文环境要素的无人同步实时测量技术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模考模拟试题【各地真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预测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中小学校园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
- 四川佰思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生产项目环评报告
- 2025年四川省综合评标专家库评标专家考试(第二阶段·住建类实务)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第十四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
- 马工程外国史学史课件
- 广州强制医疗管理办法
- 2025年种桑养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牙脱位护理查房
- 受限空间事故心得体会
- 登革热病人护理
- 高空作业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