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展心理学,梁晓燕 Email:xiaoyanL,做好父母-了解孩子 做好自己-了解青年人 做好子女-了解老年人,为什么要学习发展心理学?,一、了解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规律、典 型特征,可以帮我们判断来访者什么情况属于 正常,什么情况属于异常。 二、不同年龄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需 要我们“因时制宜”,不同年龄段的问题采取不 同的方式。 三、为我们日常生活提供理论参考。,主要内容,树立一种观念:毕生发展观 探索生理、心理发展交互作用的一般规律 把握发展阶段的矛盾冲突,促进生命积极发展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揭示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研究脉络,主体活动 认知发展 社会性发展 心理卫生,婴儿期 幼儿期 童年期 青春期 青年期 中年期 老年期,第一节 概述,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发展的内涵 广义:种系发展、种族发展、个体心理发展 狭义:个体心理发展 个体心理发展的定义:指人的个体从出生 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二、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 (一)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指人一生的心理发展按不平衡的速率向前推进。 1、第一发展加速期:出生到幼儿期从童年到青春期。 2、平稳发展期:童年期 3、第二发展加速期:青春发育期 4、缓慢发展:成人期 5、衰退期:老年期,(三)普遍性和差异性 共性与个性 (四)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 发展的基本含义 (五)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量变与质变,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一)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例:儿童的思维 婴儿:直觉行动思维 幼儿:具体形象思维 小学生:过渡性思维 由具体形象性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二)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 发展的速度、发展的水平 (三)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 例:大脑的活动、记忆的机制等 (四)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1、遗传与环境; 2、连续性与阶段性; 3、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 4、关键期问题。,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简史,一、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准备阶段 文艺复兴以前,儿童不被重视 文艺复兴以后,心理学的发展 中产生人本主义思潮,主要思想就 是要实现人的自我价值,要以人为 本。 人本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了 解儿童,尊重儿童的观念,这些是 儿童心理学诞生的基础。,二、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1、奠基人、创始人: 普莱尔(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 2、诞生的标志: 1882年出版第一部科学儿童心理学著作 儿童心理,此书是普莱尔对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进行系统观察记录的总结和整理。 3、此书包括:儿童感知、意志(动作)、理智(语言)的发展3部分,三、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发展和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 1、霍尔: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 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第一个提出青春期理论的心理学家。他主要采用问 卷法对儿童心理进行了大量研究。 “复演说”:把个体心理的发展看作是一系列或 多或少复演种系进化历史的理论。游戏是人类祖先 的运动参观和精神通过遗传而保留至今的机能表现。,2、比内:法国心理学家 比内-西蒙智力量表,亦称“比内量变”。 比内-西蒙是智力测验的创始人。 用于筛选不适应正常班级教学的儿童。 第一个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1905年编制。适 用于3岁11岁儿童。测验共包括30个由易到难的项 目。,3、格赛尔:美国心理学家 观点:先天的成熟和后天的学习是决定儿童心 理发展的2个基本因素,更强调成熟的作用。 著名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一对双胞胎,他 们的身高、体重、健康状况都一样。让哥哥在出生 后的第48周开始学习爬楼梯,训练了6周后,也就是 到了孩子54周的时候,双胞胎中的弟弟,在52周的 时候才开始练习爬楼梯。弟弟在2周后爬楼梯的水平 就赶上了哥哥。,4、施太伦:德国心理学家,人格主义学派 5、杜威:美国教育家 机能主义观点 儿童中心说: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 并且以儿童为自己的出发点、是实用主义教育思 想的代表人物,提出“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 会”。,6、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强调本能在儿童 心理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特别是性的本能的决定 作用。 7、华生: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决定儿童心理发 展。 8、皮亚杰:发生认识论 9、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四、 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 毕生发展的观点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1957年美国美国心理学年鉴用 发展 心理学 取代了儿童心理学,从此确立了发展心 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第三单元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式,一、横断研究 在短的相同的时间段内,同时考察不同年龄组群被试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 例:研究儿童思维的发展 4岁 5岁 6岁 7岁,数据比较,二、纵向研究(追踪研究) 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组被试或个体进行定期的 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 例如:美国心理学家推孟从1921开始对1528名 超常儿童的追综研究,研究40年。,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的比较,三、交叉设计 交叉设计一般是先从横断方向抽取不同年龄组 进行横向研究,其后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对这一批 被试进行所需次数的重复调查,使之又成为纵向研 究。 举例:如果研究0-3岁儿童的言语发展,可以同 时取0岁,1岁和2岁三个样本,开始定期记录儿童的 言语,追踪一年,此时样本达到1岁,2岁,3岁组。 既节省了时间又达到了研究的目的。,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一 、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单因素论 1、遗传决定论 高尔顿(英国):人的能力得自遗传。 运用了家谱分析的方法,挑选了英国当时977个名 人,包括政治家、法官 、军官、文学家、科学家和艺 术家,通过家谱分析的方法,调查他们的亲人,结果发 现:他们的亲人有322名具有和这些名人相同的成就, 接着又选择了977名普通的人调查他们的亲人,只有1名 比较有声望。,霍尔: 经典话语:“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詹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 人的智商80%来自遗传。 主要观点: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是遗传素质的自然的显现过程,环境的作用只能 是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现而已。,遗传因素作用的可控性和可变性,2、环境决定论 美国的华生 经典话语:“给我12个健康的婴儿,形体良好, 并在我自己能自由支配的环境中让他们长大,我 随便从中挑选一个,就可以把他训练成我可能选择 的任何类型的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和甚至大 盗,而不管他的天才、倾向、能力、职业和他祖辈 的种族是什么。”,(二)二因素论 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施太伦,美国的吴伟士。 观点: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心理的发展, 把两者视为独立存在的因素,关注各因素在心 理发展中发挥作用的程度。后期,吴伟士的观 点也可以说是一种进步。因为他把遗传的环境 的关系考虑进来了。提出遗传与环境的关系是 “相乘”,不是相加。,(三)相互作用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 观点:在心理发展中,遗传和环境之间是相互 依存,相互联系的制约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转 化的互动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到个体主 观能动性的影响。 现今,影响最大的是相互作用论。,二、各主要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和心理发展观,(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适应平衡动作主 动建构 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 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平衡 4、心理发展阶段说,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0-2) 被动到主动 912月获得客体永久性 直觉动作思维,前运算阶段(2-7) 自我中心 刻板性和不可逆 形象思维,具体运算阶段(7-11) 守恒出现和可逆 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形式运算阶段(11-15) 理解可能和假设 意识到不一致 抽象思维,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 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8、9岁) 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对偶故事法: 在研究动机和效果时有一对对偶故事,故事中主人公的过失行为是无意的或出于好意的,但造成较大损害;另一故事中主人公的过失行为完全是有意的,但造成较小的损害。这一研究方法是:首先向儿童讲述一对对偶故事,要求他们比较两个故事中的意外事故,然后让儿童判定哪一件更糟,并弄清他们进行这种判断的理由;最后根据结果划分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水平。,例如:儿童对“过失”的大小判断 故事A:妈妈喊约翰吃饭,约翰开门到饭厅里去, 他不知道门后有1个盘子,盘内还放着15个杯子,推门 时,门碰到盘子,结果15个杯子全碎了。 故事B:一天,亨利的妈妈外出,亨利想从碗柜 里偷东西吃,便爬上椅子去拿,因为柜台太高,手探 着去摸,结果碰倒了旁边的1个杯子,把杯子打碎了。,研究发现:6-7岁的儿童认为损坏程度 大的行为更坏些,所以打碎15个杯子的约 翰比亨利更坏,因为亨利只打碎了1个杯子。 10-12岁的儿童判断正好相反,认为打碎 1个杯子的亨利行为比打碎15个杯子的约翰更 坏,因为亨利是想偷吃东西,约翰是无意中 打碎的。,(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艾里克森:美国精神分析 理论家。 考虑社会文化因素认为心理 上的变态是属于一种不适应,是 本性需要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失调 要克服这种失调,也要依靠心理 社会经验。 根据个体不同时期的心理社 会危机的特点,提出人格发展八 阶段理论。,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阿尔波特班杜拉(1925-),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人物的行为而学得社会行为。班杜拉接受了行为主义理论家们的大多数原理,同时抛弃了激进行为主度认为人类是由外界刺激来塑造的被动的接受者的观点,更加注意线索对行为,对内在心理过程的作用,强调思想对行为和行为对思想的作用,这一理论最初被称为社会学习理论,现在被看作社会认知理论。,相互决定论,行为,外因(奖励、惩罚),内因(信念、思想、期望),观察学习及其过程,经典实验,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和知觉榜样情景的各个方面,个体贮存他们所看到的感觉表象,并且使用言语编码记住这些信息,复制从榜样情景中观察到行为,即个体将符号表征转化成适当的行为,因表现所观察的行为而受激励.对强化的期望影响观察者注意榜样行为,重要概念 替代性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强化。 自我强化:依赖于社会传递的结果。社会向个体传递某一行为标准,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基于超过这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 自我调节:班杜拉假设,人们能观察他们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并由此强化和惩罚自己。,(四)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维果斯基(1896-1934),白俄罗斯人,前苏联(俄国)的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他主要研究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着重探讨思维与言语、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与鲁利亚、列昂节夫一道从20年代开始研究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历史发生问题,形成了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又称“维列鲁”学派。,他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用以解释人类心理本质上与动物不同的那些高级的心理机能。 他探讨了“发展”的实质,提出其文化-历史的发展观。 心理的发展: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是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心理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最近发展区思想 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学习的最佳时期,(五)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海因茨偷药的故事:有一位妇人患了癌症,生命垂 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可以救她,就是本城一药剂师 最近发明的药,这种药成本200元,药剂师又以2000元价 格出售。病妇的丈夫海因茨四处借钱,也难凑足半数。 海因茨不得已,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允许他延 期付款。以挽救他妻子的生命。但却遭到药剂师的拒绝。 海因茨走投无路,就撬开药剂师经营药品的门,为他妻 子偷取了这种药。请问海因茨应不应该偷药?,问 题,海因兹应该偷药吗?为什么? 他偷药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 海因兹有责任或义务去偷药吗?为什么? 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是不是很 重要?为什么? 海因兹偷药是违法的。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错 误? 为什么? 仔细回想故事中的困境,你认为海因兹最负责 任的行为应该是做什么?为什么?,不同的回答,第一阶段:海因茨不应该偷药,因为他会因此被捕入狱,意 谓他成了一个坏人。 第二阶段:海因茨不应该偷药,因为监狱是个可怕的地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