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电子教案.doc_第1页
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电子教案.doc_第2页
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电子教案.doc_第3页
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电子教案.doc_第4页
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电子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一 单元 第 一 课(小节) 一 课时教学课题图形变换 轴对称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复习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比较熟练地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2、观察、发现轴对称图形中两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并会根据这一特点画出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会利用轴对称变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3、感受中国传统艺术和生活中的对称美。教学重点观察、发现轴对称图形中两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教学难点在进行轴对称变换中找到图形中的关键点及其对应点。教具准备教师:剪纸窗花或其它轴对称图案、教学课件、剪刀、长方形白纸4张。学生:剪刀、长方形白纸4张、直尺。教 学 过 程活动内容活 动 方 式设计意图教 师补充与修改学 生一、创设情境,通过观察发现,引入新课学习。二、探究交流,理解掌握新知。通过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穿针引线,全课总结,在我国的许多地方过年的时候要贴窗花装扮房子。今天,我也带来一种,漂亮吗?你还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判断的?这里还有一些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教学例1出示图形。(对称轴及对应点暂不出现)这些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在哪里?在轴对称图形中,我们把A和 A这样的两个点叫作对应点。仔细观察,A和A之间有什么特点?再观察其它几组对应点,你能发现类似的特点吗?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能把“距离”改成“长度”吗?强调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刚才,我们发现了轴对称图形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个特点究竟有什么用呢?看例2。读要求,这是什么意思?想一想,怎样才能画得又快又好呢?小结:刚才我们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画出了左边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这一过程,也叫作轴对称变换(板),利用轴对称变换,我们可以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轴对称图形和图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学生根据p3的图片作出判断,把对称轴画到书上。发现它是轴对称图形,根据沿它的一条边对折,两边能完全重合。这条边就是它的对称轴。演示,整组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展开,标出三组对应的点:A A,B B,C C。回答:点A与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2小格。1、小组讨论、交流。2、全班交流、得出:在轴对称图形中,两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理解题意,独立完成,四人小组交流,全班展示、交流画法。大致分成这样几步:1、标关键点;2、描出与关键点相对应的点;3、连线;4、检查。完成练习:1、练习一第1题。2、剪轴对称图案。3、完成P4:做一做。完成作业。1、练习一第2题。2、搜集通过轴对称变换得到的图案。通过实例引入,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产生浓厚兴趣。课件显示美丽的图案,吸引学生,通过相互交流、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得出:轴对称图形中,两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进一步内化知识,达到学习目标。板书设计轴对称变换 轴对称图形在轴对称图形中,两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教学反思第 一 单元 第 一 课(小节) 二 课时教学课题旋转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能判断一个点绕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的度数;能用作图工具找到一个点绕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一定度数后的位置。2、观察、发现一个图形绕一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后会形成新的美丽的图案;探究发现一个图形绕自己的中心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时,每个点都旋转了相同的度数。3、会利用作图工具画出一个图形绕一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一定度数后的位置;会利用旋转变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教学重点能判断一个点绕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的度数。教学难点会利用作图工具画出一个图形绕一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一定度数后的位置。教具准备PPT课件。教 学 过 程活动内容活 动 方 式设计意图教 师补充与修改学 生一、感受旋转图形的位置变化。二、弄清图形旋转的的特点。三、感受旋转后形成的美丽图案。四、根据学习的旋转知识作图。1、出示例3钟面问:钟面上的指针进行了什么运动?(旋转)旋转要讲究方向和度数,今天我们就研究 “旋转”。(板书课题) 2、请你解决关于钟面的这几个问题。3、交流结论。要知道一个点绕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的度数,需要连接点开始的位置与中心,再连接点旋转后的位置与中心,最后量出两条线段间角的大小。拿出玩具风车。我们来研究图形的旋转。刚才量出了一个点绕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的度数,现在你能想办法知道这个风车旋转的度数吗?要知道一个图形绕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的度数,需要在图上先确定一个点,然后量出这个点旋转的角度,就是这个图形旋转的度数。考考大家的眼力,漂亮的风车图案是由什么图形旋转形成的?这些图案是由哪个图形旋转而成的吗?师:刚才我们欣赏并判断了由图形旋转而成的图案,想不想自己设计这样的图案?出示例4。利用前面的知识学生自己动手尝试解决。观察发现:钟面上的指针进行旋转运动,感受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交流得出钟面指针从某一个刻度旋转到另一个刻度所旋转的度数。思考: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有什么变化?(向同一个方向旋转的度数是一样的。)学生独立尝试解决书上的3个问题。回答:是由一大一小两个三角形旋转而成。独立尝试解决书上的2个问题。学生思考“做一做”1题。交流画法。完成“做一做”2题。使学生很自然感受旋转的概念。使学生自主地判断一个点绕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的度数。让学生找到一个点绕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一定度数后的位置。 陶冶学生的性情,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让学生进一步运用知识,增强能力。板书设计旋 转点 图形 图案教学反思第 一 单元 第 一 课(小节) 三 课时教学课题欣赏设计课型练习课学习目标1、通过欣赏知道很多美丽的图案是利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变换而成的。2、通过观察会判断图案是由什么图形经过什么变换而成的。 3、会利用作图工具和所学知识自己设计美丽的图案。会利用对称、平移剪出自己设计的图案。教学重点会判断图案是由什么图形经过什么变换而成的。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知识,会利用作图工具和所学知识自己设计美丽的图案。教具准备PPT课件。教 学 过 程活动内容活 动 方 式设计意图教 师补充与修改学 生一、数学与艺术。二、欣赏并判断。三、动手剪一剪。四、动手转一转。运用。全课总结。出示老师收集的利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变换而成的美丽的图案。(也可以让学生课前自己收集一些)出示书第7页中的铜镜和花边图案。师:这是中国古代的铜镜和具有中国特色的花边,你能判断出这些图案是怎样变换而成的吗? 布置学生设计图案,剪出美丽的图案。巡视指导。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小结。欣赏。小组讨论并交流判断方法。完成练习一第3题。动手剪一剪,完成练习一的2、5题。生用准备好的学具,模仿练习一第6题的例子,先找出每个图形的中心点,再分别旋转三次,看有什么发现。(发现圆形和正方形按这三种方式旋转后,图形没有变化;正六边形和等边三角形旋转180度,上下颠倒,旋转360度又回到原来的样子。)完成练习一的第1、4题。小组交流后推出好的作品全班欣赏。通过欣赏知道很多美丽的图案是利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变换而成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会判断图案是由什么图形经过什么变换而成的。通过教学鼓励学生利用作图工具和所学知识自己设计美丽的图案。板书设计欣赏设计对称 平移 旋转教学反思第 二 单元 第 一 课(小节) 一 课时教学课题因数与倍数(一)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掌握因数、倍数的概念;能够比较准确地进行语言描述。2、掌握因数的确定办法,能够正确有序地找出一个非0整数的所有因数,知道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3、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习惯以及自主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掌握因数、倍数的概念。教学难点会正确有序地找出一个非0整数的所有因数。教具准备PPT课件。教 学 过 程活动内容活 动 方 式设计意图教 师补充与修改学 生口算乘法,根据乘法算式找因数和倍数。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练习应用课堂小结一、出示乘法式题:42= 68= 93= 507=26= 108= 630= 1258=师:我们知道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非常好。其实对于一个整数乘法算式中的几个数之间的关系,在数学上还可以这样表达:比如:26=12,我们就可以说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那根据这样的表达方式你能说一说其它几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倍数)?师:通过前面的研究,你有什么发现?我们知道了26=12,2和6都是12的因数,还有几乘几得12呢?34=12 112=12还有哪些数也是12的因数呢? 二、教学例11、读题2、读题后想想自己的解决办法3、合作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解决办法4、全班交流达成共识,注意有序而不遗漏(1)一大一小成对罗列(2)从小到大罗列介绍书上的两种表示方法让学生一一认识教材13页的做一做找出30的所有因数找出36的所有因数观察18、30、36的所有因数,说说发现。1、 学生口算出得数2、 复习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学生自由选择一个算式来说。在整数乘法的算式中,乘号两边的数是积的因数,积是乘号两边数的倍数。读书上12页的红色段落。合作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解决办法全班交流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学生小结。完成作业:练习二的1、2题让学生掌握因数、倍数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展开,逐层渐进,让学生掌握因数的确定办法,能够正确有序地找出一个非0整数的所有因数,知道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特别重视学生有序思考习惯的培养。板书设计因数与倍数(一)26=12,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教学反思第 二 单元 第 一 课(小节) 一 课时教学课题因数与倍数(二)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进一步巩固掌握因数、倍数的概念;掌握倍数的确定办法,知道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习惯以及自主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掌握因数、倍数的概念;掌握倍数的确定办法。A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习惯。教具准备PPT课件。教 学 过 程活动内容活 动 方 式设计意图教 师补充与修改学 生一、复习因数和倍数。二、组织学生新知探究。三、练习运用。四、课堂练习:五、课堂总结六、独立作业:1、学生举出一个整数乘法算式,并指名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2、有序列出24的因数。3、填空: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最大因数是(),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 )。教学第14的例2。1、读题2、读题后想想自己的解决办法3、合作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解决办法4、全班交流达成共识,注意有序。5、介绍书上的两种表示方法让学生一一认识。教材14页的做一做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明确要求;独立完成;集体订正;问:3的倍数只有这些吗?你还能说出哪些?2、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明确要求;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观察2、3、5的倍数,说说自己的发现.:练习二的第3题、5题、6题。教材练习二的第4题。学生举例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解决办法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完成作业:教材14页的做一做课堂练习:练习二的第3题独立作业:练习二的第4题。开门见山进行新课。进一步巩固掌握因数、倍数的概念。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习惯以及自主探索的精神。板书设计因数与倍数(二)例2 你能找出多少个2的倍数。 2的倍数2、4、62的倍数有2、4、6、8、10教学反思第 二 单元 第 二 课(小节) 一 课时教学课题2的倍数的特征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使学生探索发现2的倍数的特征。2、掌握2的倍数特征,能正确的进行判断。3、掌握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能正确判断奇数和偶数。教学重点知道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能正确判断。教学难点掌握2的倍数的特征。教具准备PPT课件。教 学 过 程活动内容活 动 方 式设计意图教 师补充与修改学 生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探究偶数和奇数。三、课堂练习:情景引入:同学们去电影院看过电影吗?如果你手里拿的是5排12号,那你是从电影院的单号入口进,还是从双号入口进呢?为什么?问:还有那些座位号应该从双号入口进呢?(师板书这些数)现在我们来观察这些数:2、4、6、8、10、12、14、16、18你有什么发现?把这些发现和你的同桌交流。汇报发现情况,归纳2的倍数的特征这些与2有何关系?如:2=21 4=22 6=23 8=24 10=25 12=26这些数的个位数有什么特征:个位上是0、2、4、6、8。问:怎样的数才是2的倍数呢?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勾书读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这就是2的倍数的特征。3、举出不同位数的3个2的倍数,师问:是2的多少倍?1、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我们给取个名,叫什么,同学们知道吗?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什么呢?讨论:0是偶数吗?为什么?勾书,读书。2、请在草稿本上写出3个偶数,3个奇数。3、我们学习过自然数,哪些数是自然数呢?0是自然数吗?偶数和奇数合起来能组成什么数?1、判断:哪些是偶数,哪些是奇数。完成P17做一做。2、P201。学生回答学生举例同桌交流。交流汇报。分组讨论举例回答讨论独立写出讨论、交流。完成作业:课堂练习:1、判断:下列数中哪些是偶数,哪些是奇数。完成P17做一做。 2、P201。通过生活细节的引入,让学生知道了单数和双数。激励学生去探索发现2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的进行判断。板书设计2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自然数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0是偶数)教学反思第 二 单元 第 二 课(小节) 二 课时教学课题5的倍数的特征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使学生探索发现5的倍数的特征。2、掌握5的倍数特征,能正确判断。教学重点探索发现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PPT课件。教 学 过 程活动内容活 动 方 式设计意图教 师补充与修改学 生一、复习引入。 探索5的倍数的特征。拓展研究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的特征。课堂练习:2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什么叫偶数?什么叫奇数20以内的奇数有( ),20以内的偶数有( )。判断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不是?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16、241、7004、280、7694、奇数和偶数合起来就是( )。我们知道了2的倍数的特征,今天我们要来探索5的倍数的特征。引入:同学们知道自己的学号吗?问几个。现在,老师请学号是5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请站的同学说出自己的学号,同学判断这个数是5的倍数吗?是5的多少倍?教师写出这些数。在下表中找出5的倍数,圈出来。你发现5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写出3个不同位数的5的倍数。完成P18做一做。写出2的倍数,5的倍数,哪些既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你能得出既是2的倍数有是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吗? 补充: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P203。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最大两位数是( )。口答口答口答,说明理由。学生报数,听从老师安排。然后判断是不是5的倍数。举例来验证你的发现看是否正确?归纳得到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是0和5的数,都是5的倍数。勾书,读书。完成作业:练习:完成P18做一做。课堂练习:P203。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最大两位数是( )。课前复习铺垫,出示例题。激励学生去探索发现5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的进行判断。板书设计5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练习 课堂练习教学反思第 二 单元 第 二 课(小节) 三 课时教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探索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2、掌握3的倍数特征,正确判断。教学重点探索发现3的倍数特征。教学难点突破2和5的倍数特征的负迁移。教具准备PPT课件。教 学 过 程活动内容活 动 方 式设计意图教 师补充与修改学 生复习导入:揭示课题探索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课堂作业:说说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是2的倍数的最大两位数是(),是5的倍数的最大三位数是()。今天我们要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你们能作个猜想吗? 对吗?谁能举例反驳?3的倍数,到底又什么特征呢?我们要研究3的倍数特征,应该怎样做呢?写出一些3的倍数 如;3、6、9、12、15、18、21、105 、324观察发现这些数的特征。汇报发现情况,教师引导抽象。得到: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如:2712各位上的数的和:2+7+1+2=12,12是3的倍数,所以,2712就是3的倍数。问:怎样判断一个数能否是3的倍数?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P19做一做1。P19做一做2, P204。口答口答学生举例,集体判断学生判断学生分小组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归纳总结。勾书,读书学生任意说一个数,大家在草稿上计算后判断,一人板示。写出是3的倍数的不同的3个三位数。学生总结既是2、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个位一定是0,各位数之和是3的倍数。谈活引入,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进入新课。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激励学生去继续探索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正确的进行判断。板书设计3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能被3整除。2712271212 1234教学反思第 二 单元 第 二 课(小节) 四 课时教学课题2、5、3倍数的特征(练习)课型练习课学习目标1、进一步巩固2、5、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3的倍数。2、能运用2、5、3的倍数特征,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3、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2、5、3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具准备PPT课件。教 学 过 程活动内容活 动 方 式设计意图教 师补充与修改学 生一、基本练习。二、指导练习。三、查询并解决问题。四、学生作业。一、引导学生整理:1、说出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下面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72、168、317、2007、511、2、同时是2、5、3倍数的最小两位数是( )最小三位数是( )。二、指导学生练习:1、P215、6、读题,说题意。妈妈给的50元,阿姨找她13元对吗?为什么?需不需要知道妈妈买了多少马蹄莲和郁金香?这道题实际上要运用什么知识来解决?马蹄莲一枝10元,不管买多少都是整十元,而郁金香一枝5元,不管买多少钱的个位都是5或0元,加起来个位只能是0或5,补的钱只能是0或5,因此找回的钱不对。要把人正好分完,就要找3的倍数,22不是3的倍数,27是3的倍数,3的倍数还有很多,但题目要求至少再来几个人就正好分完,因此就只有一个答案。2、P217、8、在填数,使每个数都是3的倍数。请学生说怎样填。先请学生按要求写出来,汇报,再判断,写出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还是偶数。是不是5的倍数,还是奇数。三、总结:今天又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困难?四、布置作业:P229、10。五、拓展作业P2211,谈论用什么办法知道奇数与偶数的和,奇数与奇数的和,偶数与偶数的和,请学生利用举例的办法来解决。1、小组合作整理前面学习的知识,集体交流补充。2、找出自己在前面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掌握知识。1、先独立解答,再小组讨论解题,提出新问题并解决。2、独立完成,讨论汇报。3、合作解题,汇报思路,倾听老师讲解。4、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得到: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归纳总结、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训练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求商的近似数的技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养成作业习惯。板书设计2、5、3倍数的特征同时是2、5、3倍数:最小两位数是30;最小三位数是120。教学反思第 二 单元 第 三 课(小节) 一 课时教学课题质数和合数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2、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的、概括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认真审题习惯的培养。学会全面的看问题。教学重点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和数。教具准备PPT课件、数字卡片。教 学 过 程活动内容活 动 方 式设计意图教 师补充与修改学 生引入新课指导探索尝试讨论抽象概括反馈调节归纳质疑巩固练习全课总结(略)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因数、倍数,今天来研究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有什么规律呢?教师在投影仪上打出120各数提问:这些数是什么?(自然数)它们的因数各是什么?它们因数的个数有什么规律? 3、结合学生讨论情况,师生共同归纳填表:例:25的因数:1、5、25 (第三类)43的因数:1、43 (第二类)60的因数:1、2、3、4、5、6、10、12、15、20、30、60 (第三类)师指着分类后的2、3、5、7这些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请学生再观察:4、6、8、925、60这些数的因数有什么请同学们再举出只有一个因数的数,(没有),问:1不是质数,是合数吗?按因数个数自然数可以分成几类?师:判断质数、合数的方法是什么?下面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分别填在指定的圈里。(做一做)17、22、29、35、37、87、93、96质数有几个因数,(2个);合数至少有几个因数?(至少有3个)出示数字卡片,判断是质数,还是合数。17、22、34、37、87、19、1师质疑:怎样迅速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9680是质数还是合数? “1”到底是什么数?(自然数)最小的质数是几?(是2)最小的合数是几?(是4)师:为了今后迅速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我们还可以用查质数表的方法。出示例1:做一个100以内的质数表。划掉除2以外2的倍数,再划掉3、5、7、11的倍数,最后划掉1。请学生熟记100以内的质数。练习四第1题 讨论完成。第2题,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集体评议。每人制作一套20以内的质数卡片。分小组找出每个数的因数,并尝试分分类。学生总结归纳举质数合数的例子,并说明为什么?看一个数因数的个数回答:自然数可以分成三类, 自然数 质数、合数。讨论,怎样找出100以内的质数谈活引入,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进入新课。通过学生相互讨论、探索,让学生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在学生领会的基础上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板书设计质数和合数只有一个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两个以上因数12、3、5、7、11、13、17、194、6、8、9、10、12、14、15、16、18、20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1是自然数。自然数教学反思第 二 单元 第 三 课(小节) 二 课时教学课题质数和合数(练习)课型练习课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2、能较熟练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3、能较灵活的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教学重点正确熟练的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教学难点灵活的解决实际数学问题。教具准备PPT课件,数字卡片。教 学 过 程活动内容活 动 方 式设计意图教 师补充与修改学 生一、复习。二、学习分解质因数。三、综合练习。四、学生作业。一、引导学习:1、什么数叫质数,什么数叫合数?举例说明。2、填空。(1)自然数按是( )的倍数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按因数的个数可以分( )、( )和( )数。(2)( )的因数只有一个;( )数的因数只有2个;( )数的因数至少有3个。(3)20以内的质数有( ),合数有( )。(4)在20以内的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是( ),最小的偶数是( )最小的质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3、把7、9、16、1、57、79、86、97这些数分别填入合适的圈内。二、组织学生探究。1、师:12是质数还是合数?12能不能用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12223其它合数都可以用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吗?2、请学生自己试着写出几个合数,并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的形式。3、引导学生学习P24 你知道吗?象12223这样,把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叫做分解质因数。4、学生分小组讨论学习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分解法、短除法等。5、分解质因数。6、12、24、36、35、15。三、指导学生练习:1、你猜猜我是谁?练习四第3题。可采用分组比赛、抢答等形式进行练习。注意区别“和”与“积”。2、练习四,第4题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后,集体评议。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解答思路。 2 12 2 6 33、游戏:两人一组,可利用质数卡片进行该游戏。1、倾听老师的谈话,感受和理解知识。2、了解今天的学习内容。3、按老师要求四人小组讨论交流。4、展示交流,判断对错,集体订正。1、倾听讲解。2、观察、讨论,试着练习,再集体订正。独立完成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训练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能力。培养交流意识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类推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养成良好作业习惯。板书设计质数和合数(练习)12是质数还是合数?12能不能用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12223教学反思第 三 单元 第 一 课(小节) 一 课时教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形体特征。2、能熟练地确定长方体各面的长方形的长和宽。3、能根据长方体摆放位置的不同情况,正确说出它的长、宽、高。4、通过认识长方体,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形体特征。教学难点熟练说出长方体的形体特征。教具准备PPT课件,墨水瓶盒、罐头盒、魔方玩具、火柴盒、排球、台灯罩等实物,长方体框架教具和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折零面(六块)教 学 过 程活动内容活 动 方 式设计意图教 师补充与修改学 生、列举、观察导入。二、探究新知,促进理解。、三、巩固练习。四、总结与质疑1、让学生回忆平面几何图形,例举:2、师取出一副长方体纸盒的“折零部件”六块长方形纸板当场演示拼复一个长方体教具。随即,师示问:“认认这个图形,它还是长方形吗?为什么?”师继问:“与原材料的形状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师导:从平面图形组合出立体的图形,变成长方体。“形”与“体”只是一字之差,但是却从平面上的图形转化为占有空间的形体。(师可重新拆开,再复装一次;让学生再体验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质的差异。)3、师再出示墨水瓶盒、罐头盒、魔方玩具、球和台灯罩等物体,指出,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4、让学生从上物体中挑出长方体。师指出,这节课我们就要深入到长方体中,好好认识一下。1、长方体形体特征的认识。(1) (初识长方体,要求每位同学都自备长方体纸盒或其他长方体的实物,通过观察,找出它的特征。)(2)小组汇报成果(主要说明有哪些特点,你是怎样得到这个结果的),其他小组补充。得出长方体的基本特征。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对面向等;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3)总结归纳出长方体的基本形体特征:(4)师生共同进入长方体的盒子(即教室)中,说说所在盒子的特征。(1)先将一个长方体的盒子平放讲台桌面上,观察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2)在师指导下学会画草图。先画上面的平行四边形;从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向竖直方向画 4条等长的线段(为什么?) 顺次连结底面的4个顶点,注意背后一条棱看不到,还有底面的两条邻边也看不到,用虚线连结起来即可。(1)例2:下图是用细木条或铁丝做棱,用橡皮泥粘成的长方体框架,观察一下:(1)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引导观察: 一个长方体中的12条棱可以怎样分组?每组棱的长度有什么关系?长方体中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棱有几条?这几条棱的长度怎样?相交于其他各顶点的棱呢?师指出:由于长方体中有三组互相平行的棱,每组棱的长度相等,我们可以取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作代表,把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的大小是由长、宽、高决定的。这一点,师可以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长方体,使学生直观地看出。正确理解长宽高。师先指出,长、宽、高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随着摆放的位置不同而轮换。最后,师任指室内的长方体设施或粉笔盒等,让学生指明此时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哪一条棱。(1)长方体的特征是什么?(2)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1完成“做一做”的操作题。用硬纸做一个长方体,再量出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巡视,注意指导并针对性简评。2独立作业。完成课本练习五第14题。 通过这样的讲评,把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它每个面的长方形的长、宽联系起来,既加深学生对长方体特征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又为后继的表面积计算的学习做了有效的铺垫。学生回忆: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它们都是平面图形。学生识辨出,它是长方体。学生根据自己周围所见物,再举出其他的立体图形的实例。小组内合作完成小组汇报成果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直接在实物上指明),再读书。观察学生看着框架的实物教具不难分出:水平方向有4条,长度相等,互相平行, 竖直方向有4条,长度相等,互相平行,侧方向也有4条,长度相等,互相平行 相对的棱相等。针对自己手中的长方体再验证一下这一特征。学生通过量一量,可以确认相交于同一点的三条棱不一定都相等。学生把长方体横放、竖放再侧放,分别说出它的长、宽、高。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的操作题。独立作业:完成课本练习五第14题。初步感受形和体的概念通过激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学中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物体。使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能画出各种情况下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中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助。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形体特征的认识。 长方体长、宽、高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对面向等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教学反思第 三 单元 第 一 课(小节) 二 课时教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掌握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2、成良好的分析问题的习惯。3、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教学难点熟练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具准备PPT课件,长方体、正方体的模型教具,正方体实物,学生自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各一个,硬纸皮(课本面大小)一张、剪子。教 学 过 程活动内容活 动 方 式设计意图教 师补充与修改学 生一、复习二、新授3表面积的意义。4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六个面各有什么特征?2取出自备的长方体纸盒,量出它的长、宽、高的尺寸;说说这个长方体纸盒的上下面的尺寸相同吗?长、宽各为多少厘米?前、后面的长方形的尺寸呢?左、右侧面呢?3揭示新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如果要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的纸盒,就得考虑准备多大面积的纸皮,这就是(师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表面积的意义感知。 师生同取一个长方体的纸盒,一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表面各部分,说出所触摸的是什么面。2动手剪开长、正方体纸盒,认识长方体盒子的表面展开图的形状,建立表面积的概念。(1)把自备的长方体盒子和正方体盒子沿棱剪开,再展平,看一看纸盒展开的形状:(师将两个展开图都出示在黑板上) (2)在上面的展开图中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继续观察立体图与平面展开图的对应面的位置关系。 师指出: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表面积。继续观察展开图,想一想; (1)在长方体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