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测试卷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任选其中6句,不得多选)有弟皆分散,_。(杜甫月夜忆舍弟)_,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欲为圣明除弊事,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晨起动征铎,_。(温庭筠商山早行)_,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金樽清酒斗十千,_。李白行路难(其一)苏轼水调歌头中的“_,_”表达了词人在中秋月圆之时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2)默写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后四句。【答案】 (1). (1)无家问死生 (2). 三年谪宦此栖迟 (3). 肯将衰朽惜残年 (4). 客行悲故乡 (5). 野芳发而幽香 (6). 玉盘珍羞直万钱 (7). 但愿人长久, (8). 千里共婵娟(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解析】【详解】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题要注意“谪”“栖”“羞”“婵”等字的书写。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人的一生,就像一次旅行,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nng,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你不必羡m别人的成功,也不必灰心,丧失了自我。如果一个人的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复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那么,他的人生轨迹岂能美好?而如果你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即使身处逆境、四面楚歌,也一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泥nng羡m干涸(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3)“黯淡”的意思是_。“柳暗花明”的意思是_。(4)请把文中的画线句改为陈述句。【答案】 (1). (1)泥nng(泞) 羡m(慕) 干涸(h)(2)复盖 (2). 覆盖 (3). (3)昏暗,不明亮 (4). 比喻在困境中遇到转机(4)他的人生轨迹不会美好。【解析】【详解】(1)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如“泞”“慕”造字法都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涸”不能读成“g”。(2)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覆盖”:遮盖,掩盖。注意据义定形。(3)考查对词语的释义。答此题,没有什么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看学生平时的积累。对词语(成语)含义的把握。注意对词语的整体意义的理解和记忆。当然有的词语运用的语境不同,也会产生新的意义,这要根据情况而定。如“柳暗花明”的意思是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在选文中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4)考查句式变换的能力。“他的人生轨迹岂能美好?”是个反问句,要求改为陈述句。方法: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岂、难道等)去掉。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如此可将原句改为“他的人生轨迹不会美好”。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我等一百零八人,上应天星,生死一处。今者天子宽恩降诏,赦罪招安,大小众人,尽皆释其所犯。我等一百零八人,早晚朝京面圣,莫负天子洪恩。汝等军校,也有自来落草的,也有随众上山的,亦有军官失陷的,亦有掳掠来的。今次我等受了招安,俱赴朝廷。你等如愿去的,作速上名进发;如不愿去的,就这里报名相辞。我自赍发你等下山,任从生理。(1)文段中的“我”是_。(2)从上面文字中可知,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上梁山的具体原因各不相同,可以分为下列三种类型。请举出每种类型的一个代表人物。官逼民反型,代表人物是:_等。战败投降型,代表人物是:_等。自愿上山型,代表人物是:_等。【答案】 (1). (1)宋江(宋公明)。 (2). (2)官逼民反型,代表人物是:林冲(秦明)等。 (3). 战败投降型,代表人物是:卢俊义(关胜、呼延灼、董平、张清)等。 (4). 自愿上山型,代表人物是:武松(鲁智深、吴用、公孙胜、花荣)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对名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水浒传有关的重要人物。4.学校举行“好读书,读好书”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古人读书做学问特别强调勤奋多学。“悬梁刺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无一不强调勤奋、多读、多学。请你据此为班级辩论会的正反两方各拟一个题目。 (2)分析下表,说说你得出的结论(不得出现数字)。读书现状调查表 年级调查项目 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1.5小时1.2小时0.5小时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27.8%35.8%45.6%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要学思结合,讲究方法。下面是云云为大家摘录的读书方法,但是其中有几个问题,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阅读方法有很多,这里重点给大家介绍SQ3R阅读法。SQ3R是英语Survey、Question、Read、Recite、Review五个词的第一个字母,分别代表“浏览、发问、阅读、复述、复习”五个学习阶段。浏览:读书的第一步,当拿到一本书后,A首先应概要地读一读该书的提要、目录,以便对该书有个大概的基本的了解。发问:读书中各章节的标题以及章节承上启下的内容,一边粗读一边提问。阅读:从头到尾细读,对重要、难解部分反复读,边读、边思考、边圈点,还要写眉批写心得,做读书笔记。B复述:回忆书中的内容,看自己发问的内容是否获得了正确的理解?复习:一般在复述后一两天内进行,隔一段时间再重复一次,温故知新,从中获得新的体会。A处画线句子语义重复,应删去“_”或“_”。B处画线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应将“_”改为“_”。(4)在探讨中学生应该阅读哪些书时,同学们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应该多读流行作品,因为它读起来轻松省力,吸收快;还有人认为应该多读经典名著,因为它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对此,你更赞同哪一种看法?请说明理由。【答案】 (1). (1) 示例正方:知识源于书本,学问在于勤奋。反方:知识源于实践,学问在于探索。(2)初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但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3分。意思对即可)(3) “大概的” (2). 或“基本的”。 (3). “问号” (4). 改为“句号”。(4) 示例一我更赞同第一种观点。流行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当代人的思想情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具有实用价值,读起来既轻松,又快速,而且有些流行作品还可以为写作提供素材。示例二我更赞同第二种观点。因为经典作品经过了时间的淘洗,内涵更丰富,文化底蕴更深厚,能够开阔视野,陶冶人的情操。(3分。只表明观点没有说明理由不得分)【解析】【详解】(1)要求为班级辩论会的正反两方各拟一个题目。首先题目的题意必须明确。其次逻辑要互斥。反方立场是对正方立场的简单否定,这类辩题双方逻辑上一般都是互斥的。如“知识源于书本”与“知识源于实践”在逻辑上就是互斥的。(2)此题属于分析统计图表的题目,分析统计表注意统计表的名称,表头列出的项目,表格中的极值和表现出来的趋势等。通过表格中的数字和所给的题干要求得到判断,如此题以“读书现状调查”为陈述对象。找到“年级”和“调查项目”栏目,通过对数字的比较可分析出初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但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结论。(3)修改病句和标点。“以便对该书有个大概的基本的了解”成分赘余,可去掉“大概的”或“基本的”。“回忆书中的内容,看自己发问的内容是否获得了正确的理解”是个陈述句,所以要把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4)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题目。也就是说是开放性题,针对“多读流行作品”还是“多读经典名著”这两种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读书的收益说出相应的理由。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来谈依据。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人生需要一把剪刀马祖云刘邦入关后来到秦皇宫,禁不住金银财宝、香车美女的诱惑,在纵情享受中把军中大事置之脑后。大将樊哙忠言劝之:“主公,你不能住在此处。这是何地?是以前暴君秦王享乐的地方。你如果想得天下,就得赶快离开这迷人之地!”经多人劝说,刘邦幡然醒悟,立即搬离秦宫,屯军灞上,厉兵秣马,最终打败项羽。由此可见:制欲止奢,才能成就一番大业。人生在世,皆有七情六欲。何谓欲?先贤曰:“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可见,欲是人们生存的一种需求和欲望。积极合理的欲求,是进取之基、事功之梯、动力之源;非分的欲望,是健康之害、事业之敌、人生之祸。古人往往把后者专指为贪欲,是修身修为的必然课题。所以,古训道:见欲而止为德。今天,追求高质量的物质文化生活,本无可厚非。然而,倘若人生观扭曲,贪欲膨胀不止,以致欲而无度、望而无底、求而作恶,势必自焚欲火、身败名裂。对此,一首古代民谣鞭辟入里:“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饱来便思衣;衣食两般俱丰足,房中又少美貌妻;娶得娇妻并美妾,出入无轿少坐骑;骡马成群轿皆备,田地不广用难支;买得良田千万顷,又无官职被人欺;七品五品犹不足,四品三品仍嫌低各种妄想无止息,一棺长盖抱恨归。”世事证明,贪得无厌,欲壑难填,必自取灭亡。哲人说:“人生需要一把剪刀,合理正确剪裁,方可裁出美丽的生活。”人如树,欲似杈,人的一生需要拿起剪刀不断地裁去横生的枝杈,除去旁出的枯枝,修出亮丽的身姿。特别是精神家园中,良莠混杂,美丑并存,只有用“见欲而止”这把剪刀,剪除失志之念、失德之欲、失格之为,才能让生命之树长青,使人生绚丽出彩。现实中,有的人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渐被失控的欲望拉入歧途而不能自拔。有的人在享乐中,玩物丧志,昏沉迷失,醉生梦死。有的人不为物喜、不以己悲,还自己一个纯洁空明的精神世界。这才是自身之福、家庭之幸、事业之利。托尔斯泰在一个人一生需要多少土地中描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位地主终生皆在挖空心思地“跑马圈地”。有一次他向一位头领买地。头领说他可以以1 000卢布买他一天所走过的土地,但若当天不能返回起点,他将失去1 000卢布。他拼命地跑,占了很大一片地,最后回到起点时却累死了。他的仆人挖坑把他埋了。他最后需要的土地只有从头到脚六英尺那么一小块。这个故事,值得我们深思。(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5. 文章第段由刘邦搬离秦宫谈起,有什么作用?6. 第段和第段中的画线句子分别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指出其中一种论证方法的作用。7. 第段引用的民谣属于什么论据?有什么作用?8. 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9. 文章结尾说“这个故事,值得我们深思”,根据文章内容你想到了什么?【答案】5. 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中心论点;作为事实论据。(4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6. 分别运用了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中,将积极合理的欲求和非分的欲望进行比照,强调追求积极合理的欲求的重要性。(或:比喻论证中,将“人”比作“树”,将“欲”比作“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见欲而止”的重要性。) 7. 道理论据;有力地证明了“贪得无厌,欲壑难填,必自取灭亡”的道理。 8. 制欲止奢,才能成就一番大业。 9. 示例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如果欲望失控,就会步入歧途而不能自拔;见欲而止为德;受欲望操控,终将被欲望所累。(4分。言之有理即可)【解析】【5题详解】考查由刘邦搬离秦宫谈起的作用,要考虑到故事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故事正好是文章的开头,所以就有引出中心论点、吸引读者的作用。并可作为论证论点的事实论据。注意,只要是议论文中的事实或道理材料,都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选取这些材料的目的就是用来证明论点的。即使用在开头,也不例外。【6题详解】考查论证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积极合理的欲求,是进取之基、事功之梯、动力之源;非分的欲望,是健康之害、事业之敌、人生之祸”属于典型的对比论证的方法。“人如树,欲似杈,人的一生需要拿起剪刀不断地裁去横生的枝杈,除去旁出的枯枝,修出亮丽的身姿”明显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前者论证了“见欲而止为德”,后者论证了“见欲而止”。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论证方法就是为证明观点和中心论点服务的。【7题详解】考查论据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第段引用的民谣“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饱来便思衣;衣食两般俱丰足,房中又少美貌妻各种妄想无止息,一棺长盖抱恨归”属于道理论据;作用有力地证明了语段末的观点句“贪得无厌,欲壑难填,必自取灭亡”的道理。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8题详解】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答此题前一定要看懂文章内容,把握好文章中心后再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如可提取第1段末的“制欲止奢,才能成就一番大业”一句作为答案。【9题详解】考查对文句“这个故事,值得我们深思”含意的理解。要求根据文章内容来谈。首先要读懂这个故事的内容。这个故事具有一定的讽刺意义。贪图土地的他“最后需要的土地只有从头到脚六英尺那么一小块”,这是欲望失控的结果,说明人为财死有多么的不值。所以人不应为欲望所累,应见欲而止,做一个精神生活的富翁。【点睛】议论文主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结合原文分析使用。留守乡村的爷爷蒋 曼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洪亮,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他似乎从未有退休打算,每天都很忙碌,忙着照顾他的鸡、鸭、蔬菜和庄稼。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菜该灌肥,该撒点草木灰;寄养在邻居家的看门狗还是天天回来睡;水沟要刨刨,不然树苗的根要烂了;母鸡们都下蛋在山上,便宜了黄鼠狼。在他的土地上,有太多需要他的物和事,从未有被生活丢弃的感觉。从孩子的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菜长出来了,鸡长大了,就在它们之间编一道竹篱笆;赶场时,买点不常见的菜苗,种出来,看着都感觉稀奇。天燥地旱,他不着急:“没啥,油菜今年长得好,天干油分足。”如有阴雨,他也会安慰家里人:“稻子灌浆的时候,雨水多,不空壳。”某年洪水来犯,他也如此淡定:“这土肥沃啊,明年又种嘛。”数十年与土地亲密相守,其经验足够让他从容不迫。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豁达,生死本是自然轮回,荣衰不只是庄稼和草木。爷爷能在一岁一枯荣的山野田间洞悉生命秘密。在乡村,死亡从来不是禁忌,到了高龄岁数,他们会早早地请来风水先生,选好墓地,准备好寿木,放在堂屋里,每年会亲自刷一遍漆,红色的或者黑色的,平时用来储存需要干燥的粮食,最后,存放自己。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我老公考上大学,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现在还都郁郁葱葱,生长在已被废弃的小学校里。我们结婚时,他建议我们种一棵树,然而在水泥森林的城里,连人都难以安顿,我们在哪里可以种下属于自己的树呢。有了小孙女,爷爷说:“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了。”爷爷说不来动听的话,小孙女却记住了爷爷的礼物。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有一次,我们回老家时,女儿终于见到了这世界上属于她的那一棵树。爷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自家的土地上,满怀一个勤劳庄稼人的自豪感,大声地告诉孙女:“这地是我的,也是你的,小池塘是你的,大公鸡是你的,坡上的柏树全是你的,那只叫团团的狗也是你的”我不由得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豁然开朗,哀而不伤。(选自长春日报,有改动)10. 文中的爷爷做了那几件事?请简要概括。(说出三件即可)11. 结合全文,回答问题。(1)从孩子的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镌刻”有什么含义?) (2)我不由得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豁然开朗,哀而不伤。(为什么说爷爷给孙女的故乡是“广袤而丰盈”的?)12. 结合全文,谈谈标题“留守乡村的爷爷”的作用。13. 请简要概括文中爷爷的形象特点。14. 爷爷为什么要在乡下给孙女种一棵香樟树?【答案】10. 仔细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从容安排后事。儿子考上大学时,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种一棵香樟树当作礼物送给孙女。领着孙女看自家的土地。(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11. (1)镌刻,原指雕刻。在文中指爷爷与大自然、与土地不可分离的紧密关系。(2)因为爷爷在广阔的故乡留给孙女的一切都是丰富的,他希望孙女能同样感受到他的自豪和眷恋。 12. 交代文中的主要人物;点明文章主旨。 13. 年龄大但身体硬朗;热爱乡村生活;有豁达从容的人生态度。 14. 爷爷把香樟树当作礼物送给孙女;让孙女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心灵相通的所在:香樟树,和她一起成长;爷爷送给孙女的不仅仅是一棵树,也是告诉孙女,她与故乡、与土地血脉相连,故乡和土地是我们心灵的起点和归宿。(每点2分)【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事件的概括。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准事件,并用简洁的语句概括作答。文章按顺序依次写了爷爷仔细安排家里地里活计,从容安排身后事,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给孙女种一棵香樟树当礼物,领孙女看自家的土地五件事。【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句子的理解。第(1)小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联系作品内容和作者感情去推断其语境义。“镌刻”,原指雕刻,在文中指爷爷与大自然、与土地的关系密切;第(2)小题考查学生对句子含义的理解。结合文中爷爷与孙女的话,可以看出,爷爷认为故乡的一切都是孩子的,他是希望城居的孙女能感受到他留守乡村,留守在土地的那种自豪和对土地的眷恋之情,这种情感的是丰富的,所以说是“广袤而丰盈”的。据此分析作答即可。【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标题在小说中的一般作用,主要有: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作用;设置悬念;指明文章线索;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转折,化解人物矛盾冲突。结合本文内容来看,标题一是交代了本文的主要人物,二是点明其“留守”的快乐与意义,即点明了文章主旨。【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从第段可见,他“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从第段“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可见,他热爱乡村生活;从第段内容可以看出,他有豁达从容的人生态度。点睛: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及文章主旨去判断。从文中爷爷带孙女参观故乡时所说的话可以看出,爷爷为女儿种树的目的,不仅是当成一件出生的礼物,更多的是希望用树将城里的孙女与故乡联系到一起,让孙女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心灵相通的所在。文中也有表述的句子“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根据这一理解整理作答即可。【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节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注释】 愀:容色变得忧惧。15.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予观夫巴陵胜状 (2)朝晖夕阴 (3)迁客骚人 (4)亭午风渐劲 (5)泫然不能自已也16. 翻译下列句子。(1)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2)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17. 【甲】【乙】两文写的都是游览者在岳阳楼的所见所感。【甲】文中,_等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悲苦之情,沙鸥、锦鳞、芷兰等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喜悦之情。【乙】文中,_等景物触发了作者的愉悦之情,浓云、狂风、巨浪等景物触发了作者的_之情。18. 【甲】文中的“迁客骚人”和【乙】文作者袁中道都没有达到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为什么?【答案】15. (1)胜:美好(2) 晖:日光(3) 迁:贬谪、降职(4) 亭午:正午(5)已:停止 16. (1)这样来说在朝廷上做官也担忧,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2)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撼城郭。 17. (1). 淫雨、阴风、浊浪 (2). 清风、湖水、小船 (3). 悲伤之情。 18.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不因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迁客骚人”是带着自身的情感去看待眼前的景物,袁中道由景生情,因此都未能达到此境界。【解析】【15题详解】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胜”:美好。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1)注意“是”“进”“退”“然则”等字词的翻译。(2)注意“猛风”“起”等字词的翻译。特别是“雪山”比喻句的翻译。【17题详解】考查根据题干要求提取所描写的景物的能力及对抒发情感的把握。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甲文触发“迁客骚人”的悲苦之情的景物可提取“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中的“淫雨、阴风、浊浪”作答;乙文触发作者的愉悦之情的景物可提取“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分析,可概括为“清风、湖水、小船”。而“浓云、狂风、巨浪”等景物触发了作者的情感可从“悲伤”的角度作答,要注意“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道理。【18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题干上说,甲文“迁客骚人”和乙文作者都没有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要求探究其原因。首先要理解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是什么,然后分析两文中的人物或作者没有达到这种境界的原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没有达到这种境界的原因:“迁客骚人”带着情感去赏物,袁中道由景生情,为外物所影响。【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一)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二)译文:我们游览的这一天,风和日丽,湖面像被熨烫过一样平坦。不时有小船来来往往,如蝇头小字写在白色溪水的绢上。举酒同饮,意趣闲淡。正午时分,风渐渐大起来,湖水有汩汩的声音。很多船只排阵而来,很是快捷。傍晚,如炮车般的云升腾,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撼城郭。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1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确实,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没有一个扎实的沉潜过程,就不可能有一飞冲天的时刻。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除了一些必要的客观条件外,还离不开自己后天的主观努力。请以“在_中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1)除诗歌外,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答案】在磨练中成长“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在生活中人人都会经历困惑、困难和失败,每个人都要在磨练中成长。“叮当,叮当”伴随着下课铃声,数学测试也落下帷幕。安静的教室里传出压抑已久的叫声:“耶!考试结束了。”接着,我直奔“数学讨论组”,讨论试题答案,结果才发现自己的答案错误百出,我灰溜溜的退回到自己的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难点解析公务员考试《常识》同步测评试题(解析版)
- 辽宁沈阳盛京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沈阳市煤气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难点解析公务员考试《常识》专题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年事业单位笔试-湖南-湖南泌尿外科(医疗招聘)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企业沟通会议纪要模板
- 2025年事业单位笔试-河北-河北儿科学(医疗招聘)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笔试-山东-山东西药学(医疗招聘)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笔试-安徽-安徽骨外科(医疗招聘)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粪污资源化市场推广-洞察及研究
- 2025年事业单位笔试-吉林-吉林药学(医疗招聘)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现场仪表知识培训课件
- 教师招聘会计试题及答案
- 苏教译林版英语二年级上册教案
- 2025四川建筑安全员C证(专职安全员)考试题库
- 车间安全隐患课件
- 供应链绿色转型策略分析-全面剖析
- 假体隆胸手术课件
- 水泵房设备安装施工方案
- 90题性格测试题及答案
- 酒店茶叶知识培训
- 2025年腾讯云从业者基础认证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