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蜡烛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蜡烛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蜡烛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蜡烛课题: 蜡烛课型新知预展学习目标: 1、谈谈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和通讯的特点,说出故事内容 。2、找出文中人物动作描写,体味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3、品味重点语句并说出其的含义,谈谈文章思想感情。4、谈谈对战争的看法。学习重点:1、 找出文中人物动作描写,体味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2、 品味重点语句并说出其的含义,谈谈文章思想感情。学习过程:【知识储备】1、时代背景: 1944年9月中,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贝尔格莱德战役的企图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级集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前往到驻希腊的“E”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半岛南部退却。这样就构成了苏南军队统一的作战正面,并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尔后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2、介绍作者及本文体裁:作者简介:西蒙诺夫,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作品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金,生者与死者获列宁奖金。本文是一篇通讯:通讯是记叙文文体的又一实用文体,也是报纸常用的文章样式之一,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通讯注意人和事的典型性,善于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通讯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叙事,也常用描写、抒情、议论,以使人物更加鲜明,事件更加生动。【自主学习】自读课文,标段序,圈生字注音。再读课文,明确故事内容。复述课文内容。(学法指导:复述时应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预习检测】给下列生字注音并解释下列词语烧灼( ) 拂( )晓 腋( )窝 匍匐( )瓦砾( ) 地窖( ) 颤( )巍巍 桥头堡( )鞠( )躬 僵( )硬 肃穆( )精疲力竭:名副其实:永垂不朽:拂晓:匍匐:【合作探究】1、这篇战地通讯非常感人,请谈谈哪些地方感动你。2、谈谈你对老妇人形象的理解,体会老妇人的思想感情。 3、文中的老妇人始终未说一句话,作者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内心世界。展开想像,推想文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