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版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第1课时地球的内部圈层学案中图版.docx_第1页
2017_2018版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第1课时地球的内部圈层学案中图版.docx_第2页
2017_2018版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第1课时地球的内部圈层学案中图版.docx_第3页
2017_2018版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第1课时地球的内部圈层学案中图版.docx_第4页
2017_2018版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第1课时地球的内部圈层学案中图版.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时地球的内部圈层学习目标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地球的内部圈层1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在不同物质中的_不同,其中A为_,B为_,其特点列表对比如下:项目内容概念地震的能量以_的方式向外传播分类B(P波)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_A(S波)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_传播共性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反射或折射现象特性B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A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地质学家利用这一规律进行油气资源的勘探2.分界面:D为_,F为_。3内部结构:C为_,E为_,G为_,H为_。4圈层特点(1)地壳:由岩石组成,厚度不一,大陆部分_,大洋部分_。(2)地幔:分为_和_两部分,其中上地幔上部的_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3)地核:由_和_组成。(4)岩石圈:由地壳和_(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组成。基础达标练考查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46,日本本洲岛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并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露危机。地震发生后,国际社会纷纷向日本伸出援助之手。据此完成12题。1此次地震发生时,地面上人们的感觉是()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只有上下颠簸D只有左右摇晃2这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A地幔B地壳C地核D软流层3为了探测莫霍面的情况,在图中的A、B、C、D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面传来地震波的地点是()4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A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B温度的垂直变化C内部压力的变化D物质温度的变化5下图中甲、乙、丙三个圆依次代表的地理概念是()A岩石圈、地幔、地壳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C岩石圈、地幔、地核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方法技巧练方法图示分析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别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壳中有软流层,出现岩浆B地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C只有地壳是固态物质,其他均为液态D地幔物质为液态方法技巧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岩石圈所包含的范围大,平均厚度70千米100千米。如下图所示: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地球内部软流层以上的圈层。一、选择题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变化图”,完成12题。1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面以下()A5千米B17千米C33千米D400千米2该地可能是下列哪个地方()A非洲东非大裂谷B青藏高原C吐鲁番盆地D太平洋32010年5月7日,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火山剧烈爆发,炽热的岩浆涌出,火山灰腾空而起,使欧洲航空业再度受到威胁。这些炽热的岩浆可能来源于()A地壳B下地幔C岩石圈D上地幔中的软流层4地球内部由外向里的分层依次是()A地幔、地壳、地核B地核、地幔、地壳C地壳、地幔、地核D地壳、地核、地幔5下列地区中,地壳最薄的是()A印度半岛B亚马孙平原C印度洋洋底D青藏高原6下图为“地球号”研究船钻探示意图,此船值得期待的科技成果是:钻探到地幔。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钻探到地幔过程中,钻头将经过岩石圈B钻探到地幔过程中,可能接触到变质岩C钻头钻探过程中将受高温高压的考验D钻探的最小深度应为35千米7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幔的厚度最大B地震波在地壳的传播速度比在地幔快C莫霍面位于地核与地幔之间D地核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的构造图”,完成810题。8图中表示()A地幔B地壳C地核D软流层9岩石圈位于()A顶部B的全部C的全部和的顶部D外部10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说明了()A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B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D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题号12345678910答案二、综合题11读“地球内部圈层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圈层名称为:A_;C_;E_;F_。(2)界面名称:B_;D_。(3)A层的平均厚度为_千米。(4)_(填字母)层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是_的主要源地。(5)岩石圈是指_层(填字母)和_顶部(软流层以上),由_构成。(6)从A到F,压力越来越_,温度越来越_,密度越来越_。(7)人类对地球内部的认识,主要是通过测量_而得到的。答案知识清单 传播速度横波纵波波动一致垂直莫霍面古登堡面地壳地幔外地核内地核较厚较薄上地幔下地幔软流层铁镍上地幔顶部基础达标练1A2.B由于纵波传播速度快,先传到地面,引起上下颠簸,然后是横波引起的左右摇晃。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震源深度可知,该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中。3A地壳的厚度与露出地表的部分高度呈正相关,大陆上海拔越高,地壳越厚,地震波从莫霍面传播到测定点的时间越长。4A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是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5D由图可知,甲、乙、丙三个地理概念存在包含关系,即甲包含乙,乙包含丙。方法技巧练B地球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其中上地幔中存在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它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部分是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岩石圈,但软流层以下除外核为液态外,其他均为固态物质。综合提升1A2.D从图中可知,此地震波传播速度在36千米/秒之间,速度较慢,为横波。此波在5千米深度波速突然加快,说明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5千米处;这种深度说明地壳较薄,应属于大洋地壳。3D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物质为熔融状态,人们认为这里是岩浆的发源地。4C结合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可知,地球内部由外向里依次为地壳、地幔和地核。5C一般情况下,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6D大洋地壳平均厚度约7千米,大陆地壳平均约35千米,所以钻探最小深度应为7千米左右。7D8B9.C10.A由图中信息可知,分别是地壳、地幔和地核。岩石圈位于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地震波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11(1)地壳地幔外地核内地核(2)莫霍面古登堡面(3)17(4)C岩浆(5)A上地幔岩石(6)大高大(7)地震波传播速度在地球内部有规律的变化解析本题以地球内部圈层剖面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相关知识。地球内部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可以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核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外核和内核。故A为地壳,B为莫霍面,C为地幔,D为古登堡面,E为外核,F为内核。其中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在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越往地球内部压力越大,温度越高,密度也越大。教材P24探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这样的经验,当你拿起一个瓷碗或瓦罐想要检验有没有裂纹时,只要轻轻一敲,便能从它发出的声音判断是否完好;同样的方法也可以检验出西瓜是生还是熟。装在密封小盒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