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西花园详细规划说明.doc_第1页
湖西花园详细规划说明.doc_第2页
湖西花园详细规划说明.doc_第3页
湖西花园详细规划说明.doc_第4页
湖西花园详细规划说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密市湖西花园详细规划 说明书 梁山县山水家园详细规划说明书一、项目概况1. 区位本案位于梁山县城南部,梁山风景区西侧;基地东为水泊南路、南侧有条小路,南北最大距离390米,东西最大间距340米,总用地面积11.2公顷。规划用地内有村居、加油站、住宅楼、商业服务设施,主要集中在基地沿水泊南路一侧,其余用地以耕地和果园为主。山水家园交通联系较为便捷、离梁山县城中心较近。小区东为梁山景区,生态环境优越,空气清新,是风景宜人的居住佳地。2现状分析小区东侧为水泊南路、为交通性城市主干道,规划确定红线宽度为40米,建筑红线后退道路红线5米,南侧小路道路红线拓宽为24米,建筑红线后退道路红线10米。二、规划设计依据1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2002年版)3潍坊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41:1000现状地形图及其电子文件。5国家和省相关的标准、规范。三、规划设计目标和原则(一)规划目标1高度和谐的人文环境创造有现代生活气息和人文情调的住区文化。紧密依托规划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充分利用技术、艺术手段,建构人性化的人文住区环境。 2高质量的生态环境 加强绿化和水体保护,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达到高质量的居住环境标准。3高品质的物质环境功能与形态并重,合理进行功能组合与用地布局,塑造富有特色的形态环境,构造一个空间层次丰富的居住小区环境。4超前的公共服务设施和高效能的基础设施市政基础设施规划配套齐全,而且做到安全、高效、经济、耐久。高效能的、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建设现代化居住小区的基石。(二)规划原则1重视与城市自然环境的融合及社区人文环境的营造 小区规划力求建构与自然环境、历史文脉相谐调的居住空间环境,使小区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规划重视建筑体量、色彩及空间关系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充分结合原有地形、地貌等自然景观要素,创造出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相和谐的居住环境和健康社区。2注重规划设计的经济可行性提高居住环境的宜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现代居住社区。住宅设计充分考虑到各种不同的开发要求,设计出多系列、多户型住宅类型,以满足多样性的居住需求。3符合均好性规划原则规划精心考虑每一户住宅,使其均具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并方便利用绿化景观和水体景观,力争达到“均好”。具体体现在中心绿地景观带对各组团、院落的渗透以及分布均匀的组团绿地、带状绿地等;服务设施配套齐全,符合现代居民生活需求,并为物业管理提供便利条件,降低管理成本。4加强空间领域限定,增强居住环境的归属感规划考虑人车局部分流,按照空间的不同属性,将小区空间分成不同等级的公共活动空间,并组成富有情趣的序列空间。通过小区入口标志性建筑以及社区中心、组团中心的识别设计等,进一步加强空间的领域感和归属感,从而提高居住环境的安全感。5坚持以人为本和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创造舒适、优美、卫生、安宁的满足当地居民生活特点的环境。规划用地布局及空间组织以人的需求为依据,充分考虑人的可达性及舒适性,做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在满足日照、采光和通风的基础上,着重进行绿地、水系统规划,使居民最大程度接近自然、享受自然,保证居民的身心健康。 6统一规划、分期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按照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原则进行合理分区和功能布局,正确处理社会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超前性与操作性之间的关系,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时代特色与地方特色、近期与远期的有机结合。四、规划布局1规划结构根据小区所处整体环境和现状条件,规划采用小区组团住宅院落三级结构模式,建构了“一区六团碧水连,五心三轴曲路环”的规划结构格局。l “一区六团碧水连”- “一区”指本案整个片区,“六团”是指由小区环路及三条景观轴线所分隔形成的六个居住组团。“碧水”指基地中部结合现状水面规划形成的水面。 l “五心三轴曲路环”-一“五心”为小区主次入口2个对景节点以及小区环路外3个主要居住组团中心景观节点,“曲路环”为小区级环状主路。“一区六团碧水连,五心三轴曲路环”的规划结构,突出了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在开发土地资源、保护生态资源与利用自然景观三者中,找到了完美的结合点,也赋予湖西花园以充分的文化性、特色性和生态性特征,使其真正成为居民的温馨家园。公共设施规划 超前性与便捷性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结合总体规划及现状特点,以符合居民的活动规律和日常使用为原则,以适应家务劳动的社会化趋势和市场需求。同时所配置的功能内容要避免与周边地区已有设施形成重复,兼顾其经营管理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商业服务密水大街与昌安大道均为城市主干道,本次规划在此二路交叉口东南布局弧形商业设施,建筑形式为下店上宅。底层为三层商店,对内对外方便居民购物,上落3幢板式小高层,共同构筑城市道路开敞空间。另在小区东北角结合小高层设3层沿街商业用房。()教育设施基地北为高密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文教中心,完全能满足住区内教育需求,故本案未另规划中小学用地,仅在南部次入口处紧靠小区环路内侧规划一处班幼儿园,方便家长接送学生。()文化娱乐设施在小区北主入口处紧靠小区环路内侧规划小区会所,负责整个住区的物业管理,并设置娱乐以及部分设施用房。建筑形式注重与周边环境的融合,与滨水广场结合共同构建小区主入口景观中心。( 4)其他服务设施小区垃圾实行袋装化收集管理,住宅组团设垃圾收集点。结合会所、托幼规划两处公厕。 、 住宅布局识别性和认同感本规划在住宅建筑布置上强调整体组织和空间塑造。小区住宅在建筑高度上高低结合,空间层次丰富。住宅以五层为主,在北部沿密水大街设板式小高层,使小区轮廓线起伏有致,富有变化,标志性强,便于识别。在平面布局上通过住宅建筑错落、围合等手法及住宅单体的造型和空间限定,避免形成千片一律的兵营式布局,创造亲近自然且具有人情味的居住空间环境,形成错落有致、收放有序、形式多样的住宅建筑组团。小区住宅用地按区位分为6个居住组团, 各组团由12种户型构成,并设置不同主题的景观中心。五、道路交通规划整体性与高效便捷结合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重点加强各组团相互贯连并便利内外交通联系。同时道路设计强调形成步移景移的空间变化,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空间景观。整体道路交通系统以车行系统和步行系统为主。1、出入口根据小区的外围交通条件和居民出行方向,沿密水大街设小区主入口,沿和平路设次入口,结合南湖水库风景区沿永安路设步行出入口。三入口均面对小区中心绿地设广场、绿化景观带,使外围环境与住区内景观相互渗透,融为一体。2、道路网规划环路为小区内部车行交通的主体,再通过组团级和宅间小路将车行交通引入各户;步行则主要通过小区内部滨水步行道联系各住宅组团、绿地等,避免人车混行给居民带来的干扰,保证居住环境的宁静和舒适。在小区公共空间规划设置残疾人坡道,实现小区无障碍设计。 小区道路分小区路、组团路、宅间路三级:小区路红线宽11米,车行道7米,人行道各2米;组团路宽4米,宅间路宽2.5米,小区道路顺而不穿、通而不畅。 3停车场库规划静态交通规划也是本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方面,以适应私人小汽车的迅猛增长。参考潍坊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确定小区停车库(场)设置标准:按每户0. 5个停车位进行规划布置,共774个停车位。停车方式主要有地面停车、住宅底层停车和地下停车库3种。地下停车库主要结合北部小高层设置,建筑面积共17000平方米,车位550个,并设2处车行出入口和3处人行出入口;室外停车场采用孤植大树和植草砖相结合,以丰富小区景观,停车位224个。规划区内自行车按每户2部计,采取与住宅相结合的半地下和住宅底层停车方式。4、消防、紧急救援系统机动车在小区内部形成的交通网可以便捷的到达每幢住宅的入口,同时也为消防车辆及紧急救援车辆提供了必要的通道。端部建筑周边场地设置回转场地,以满足消防要求。六、绿地系统规划系统性与生态性规划以步行绿化景观带为设计重点,结合步行系统规划,有机联系各组团绿地,使各个组团绿地连为有机整体,增强公共空间连续性。将小区中心滨水绿地、组团中心绿地、宅间绿地和沿街绿地相结合,使之成为统一绿地系统。1、绿地系统小区绿地采用核与轴、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形成小区中心滨水绿地组团中心绿地宅间绿地三级绿地,从而使绿地更均匀地接近居民。各级绿地内布置硬地广场,包括各种活动场地、娱乐设施及喷泉、凉亭、架空柱廊等建筑小品,使建筑、绿化、娱乐设施与居民的活动行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小区居民最适宜的娱乐、休息和交往场所。1)小区中心滨水绿地。位于小区中部,规划结合现状水面,做适当扩大,形成滨水游园,中心绿地以水面、硬地、草坪、树木为主,结合步行系统,配以少量石桌、石凳等休息设施。它是本居住区空气清新的“绿肺”、客厅,结合小区主次入口设两处主题广场,广场内设喷泉及雕塑,周围配以活动场地、休息亭、花坛、桌椅、健身器材、雕塑小品等设施,是本小区的主要公共场所及景观中心。2) 组团绿地。组团绿地尽可能与中心绿地和外围景观进行沟通,可直接和中心绿地进行链接,适合少年儿童游戏。小区共设三大两小五处组团绿地,形成组团绿心和公共活动中心,同样起着生态调节、美化景观的作用,是绿地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3)宅间绿地。重点为儿童及老年居民服务,内设儿童和老人活动及休憩设施。绿化以草坪为主,配以灌木、少量造型优美的乔木。规划设计上考虑为年长的老人和儿童设置专用场地,与穿插到绿荫间的坐凳、石桌、沙坑、铺地等设施成为一体,有着亲切宜人的生活氛围。 2、植物配植小区内绿化对外部环境的作用至关重要。作为面广量大的小区绿化,不应追求名贵的花木树种,树种选择应以适合当地自然条件、价廉、易长、易管、四季常青为原则,少量采用一些形态优美、具有色、香、味的花木。道路绿化以乔木为主,可搭配低矮的灌木和花卉;提倡运用墙面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的手法,既起到隔音效果,又能减少外墙吸热,美化城市环境。绿化环境设计在强调组团空间个性化塑造的同时,更注重整体环境意境,将小区户外环境书写成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诗篇。七、景观系统规划景观规划尊重城市自然和人文环境特点,力图体现小区与城市环境的密切联系。运用对景、借景等手法将公共建筑、住宅、公共绿地、道路广场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变化的景观序列组织,形成空间丰富、个性鲜明的景观风貌。 1、景观框架小区景观规划以丁字相交的“绿化景观轴”和“滨水景观轴”为骨架,以步行绿带为纽带,构筑有机、和谐的生态景观系统。在“轴线”方向安排绿地、雕塑及小品,再由一系列的空间变化及景观序列的推进,将小区内部的绿化景观与外部城市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同时也将东部水库公园的美景引入小区,加上景观轴两侧建筑高低错落,绿树掩映,亭台楼阁穿插其中,从而共同形成了一幅别有风韵的风景长廊。2、景观组织小区环状道路自由曲折,形成丰富的道路景观,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沿路建筑错落有致,广场、建筑空间开合有序,形成小区主要景观界面。各组团的中心绿地通过绿化、小品、铺砌和花木合理组织搭配,形成开阔、明快、活泼的组团公共空间,吸引居民前来休憩娱乐。此外,以住宅院落为单位,构筑不同主题的活动场地,以花坛、树木分隔空间,形成各具特色的半公共空间。 3、住宅群体组织在住宅单体设计中,建筑形式以坡屋顶为主,利用坡顶的大小不同,长短变化或互相穿插的组合,错落有致地勾勒出丰富的“天际轮廓线”。同时院落间也应采用相互变化的色调,配以装饰处理和绿色的树木、蔚蓝的天空、共同形成统一变化的有机整体。4、环境设计环境设计以“水和绿”为背景展开。将建筑空间、道路空间、步行空间和水体空间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多样性、连续性的空间体系,构筑富有生机、韵律的现代居住小区景观形象。环境小品内容广泛,从指示标牌、休息亭廊、水池、雕塑、灯柱、灯具、围墙、花坛、座椅、儿童游戏器械等,设计融功能性、装饰性、趣味性为一体,对小区景观的形成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八、住宅单体设计 1、 户型设计(1) 保证朝向和良好通风,窗户及入口设计与景观环境紧密结合,保证户户有阳光、窗窗见美景。 (2),住宅套型设计注重实用性,考虑住户多样性的需求,结合现代居住特点,设计具有时代感的平面户型,如玄关及储物间的配置使住户的居住生活更加方便。(3) 结合不同的面积标准设置不同的开间,最大限度地保证可使用面积。厨卫设计简洁,比例适度,考虑厨、洁具的布置,使住户使用便利。 (4) 多层利用屋顶平台设置阁楼,提高建筑的利用率,改善热环境,同时也丰富了建筑的外观。2、 立面造型风格 (1) 本设计采用的立面形体构成和色彩构成兼具时代特点及环境特色,以简洁、清新、自然的风格形成独特的小区整体建筑形象。(2)立面设计简洁亲切。立面设计在比例、尺度设计上注重均衡性,造型简洁明快,顶部采用坡屋顶,既与城市环境和谐,又为创造特色空间提供有利条件。(3)色彩活泼丰富,整体形象古扑典雅,所有房间均保证足够的窗地比,结合景观及水景,使整个小区的亲和力增强。九、竖向规划1、地形现状本案规划范围内地势较为平坦,基地内最高海拔31.9米,最低海拔29.30米,总体地形趋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规划在原有地形的基础上,依据周围道路现状标高,在保证地面和路面排水所要求的最小坡度的前提下,结合现状地形尽量减少填挖土方量,以降低工程造价。2、竖向设计规划范围内场地排水方向为由北向南,由东向西。依据国家规范,竖向设计规划道路纵坡0.2%,规划场地坡度0.3 %,场地标高高于道路路面标高0.15-0.20 m。室内标高高于相应场地标高0.30-0.45m。各地块详细规划标高、道路标高及场地排水方向等见竖向规划图。十、市政管线规划(一)给水规划1、规划依据的规范(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注准GB5749-85;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4)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用水量确定(1)生活用水量依据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确定居住生活综合用水标准为200升/日.人,新区规划人口规模为5068人。时变化系kh=2.2,则最高日生活用水量应为1020米3/日。(2)未预见用水量规划未预见水量包括浇洒道路、绿地及管网漏失水量,按生活、公建总用水量的15%考虑,则最高日未预见用水量为150米3/日。(3)规划总用水量规划居住小区总用水量为1170米3/日。3、水源、水质、水压根据甲方提供的资料,规划小区的供水水源由城市管网统一供给,来水能够满足规划区用水量的需求。水质需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供水水压分高低两个区,高区利用设在小区内部给水加压泵房供给,以满足高层住宅的生活、消防要求。低区利用城市管网供水水压供给,供水水压须满足规划范围内最不利点0.28Mpa的水压要求。4、消防消防水量按同一时间发生火灾的次数为一次,每次消防用水量10升/秒考虑,并用消防水量与规划区最高时用水量之和校核管网。消防用水采用与生活用水管道混合供水方式。在高层住宅区内,设加压泵房一座,设一个300400米3的消防蓄水池一座,与满足高层住宅火灾发生时用水需要,火灾发生时,最不利点应满足0.1Mpa充实水柱。消防栓布置间距不大于120米,在主要交叉路口必须设置消防栓,消防栓采用地上式消防栓。本小区共设置消防栓10个。5、管网布置小区用水由敷设在密水大街和小区西路上的两条市政给水管线供给, 两个进水口的供水管径为DN150;在小区南部和平路上预留一个进水口管径为DN100。小区内部给水管线采用环状网与枝状网相结合的供水方式,以提高小区供水的安全可靠性。管网布置详见给水排水规划图。(二)排水规划1、排水体制本规划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2、污水量污水量按给水量的85%计,则规划区污水排放总量应为1000米3/日。3、污水管线布置除因高层地下为停车场外,每栋楼前均设化粪池,污水通过管道有组织的汇入设在小区内部主要道路上污水管道中,然后送入城市污水管网,通过污水管道送入污水处理厂。小区内共设置化粪池29座。污水管道出口设在和平路上。4、雨水量雨水量的计算采用潍坊市暴雨强度公式. 4091.17 (1+0.824LgP)i= (升/秒公顷)(t+16.7)0.87 雨水量 Q=.q.F (升/秒) 其中: 重现期P=1年 t=t1+mt2 地面集水时间t1=10分钟 延缓系数 m=2.0 径流系数=0.5 汇水面积 F(公顷)(三)电力规划1、用电指标 本小区电力规划用指标按规划提出的住宅户数。公建建筑面积用地等规划指标确定: 住宅为:6KW/每户公共建筑:30W/平方米2、负荷计算根据本小区规划指标及电力规划用电指标计算:住宅负荷: 1468户X6KW/每户=8808(KW)公共建筑用电为:18900平方米X30W/平方米=567(KW)3、变配电(10/0.4千伏)变压器容量选择住宅计算负荷为: 8808X0.3=2643 (KW) (同时系数取0.3) 商业建筑用电为: 567X0.8=453 (KW) (同时系数取0.8) 总计算负荷为: 3096(KW) 变压器总容量为: 南变电所3X630KVA 北变电所3X630KVA 4、电力规划 本电力规划在小区内设10/0.4千伏变电所两座(详细位置见规划图)。 变配电室根据规划建设需求实施. 本小区内电力管线规划为VV22(ZRVV22)型电力电缆穿保护管地下直埋.(四)电信规划1、电信指标 本小区电信规划电话安装指标按规划提出的住宅户数。公建建筑预留确定: 住宅为:1468部电话/每户,公建预留200部电话 2、电话安装部数(户/部) 1468+200=1668(部) 3、电信规划 本电信规划在小区会所内设电话线路控制室电话总对数为1800对(位置见规划图)与本地电话网交接。本小区内电话管线规划为HYA型通信电缆穿保护管(预留1根PVC110的7孔梅花管)地下直埋。有线电视及网络预留2根PVC110的7孔梅花管由主管部门确定。(五) 热力规划1、热源热源是由密水大街城市热力蒸汽管网接入。2、热交换站热交换站设在区域中西部,位置见“热力规划平面图”。3、 供热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