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生物考前限时提分练0题4练(B)(含解析).docx_第1页
2019高考生物考前限时提分练0题4练(B)(含解析).docx_第2页
2019高考生物考前限时提分练0题4练(B)(含解析).docx_第3页
2019高考生物考前限时提分练0题4练(B)(含解析).docx_第4页
2019高考生物考前限时提分练0题4练(B)(含解析).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30题4练(B)1.(2018云南毕业生统测,30)为探究桑叶提取液对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浓度的效果,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材料与药剂】糖尿病诱导剂(可损伤胰岛B细胞),血糖测定仪,注射器,生理状况相同的同龄健康大鼠30只,桑叶提取液,蒸馏水。(1)实验步骤:将30只实验鼠随机均分成A、B、C三组,给A组和B组大鼠。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记录为数据一(见下表);在相同且适宜饲养条件下,给A组每只大鼠灌喂,给B组每只大鼠灌喂,给C组每只大鼠灌喂蒸馏水2mL/d;连续灌喂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记录为数据二(见下表)。组别大鼠数量(只)数据一血糖浓度(mmol/L)数据二血糖浓度(mmol/L)A1018.623.0810.122.65B1019.463.9819.002.70C103.851.283.942.20(2)实验结论:。(3)由此推测,桑叶提取液能糖尿病诱导剂对胰岛B细胞的损伤,或能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2.(2018福建福州模拟,30)狗的胃液分泌受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胃液中H+的浓度远高于血浆,生理条件下胃壁细胞分泌H+,能量来源于(生理过程)。胃酸能杀灭随着食物进入的细菌,说明胃液具有免疫作用。胃液中H+浓度达到一定水平后,能抑制胃酸的分泌,这调节机制称为。(2)从摄食开始至食物进入小肠,摄食、吞咽动作及食物初步消化的产物都通过不同调节途径影响胃液的分泌。对实验动物施行食管切断术,使得食物从口腔进入食管后,从食管的切口流出体外(这种喂食方式称作假饲),当切断支配胃的迷走神经后,假饲就不再引起胃液分泌。说明假饲促进胃液分泌是属于调节方式,判断的理由是。(3)食物进入胃后,胃液分泌进一步增多,有推测认为,食物初步消化的产物能刺激胃壁细胞分泌某种激素,促进胃液分泌,请写出验证该推测的实验思路。3.(2018广东惠州模拟,30)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神经性疾病,患者由于运动神经细胞受损,肌肉失去神经支配逐渐萎缩,四肢像被冻住一样,俗称“渐冻人”。如图是ALS患者病变部位的有关生理过程,NMDA为膜上的结构,为兴奋传导过程。请回答:(1)据图判断谷氨酸是(兴奋/抑制)性神经递质,判断理由是。(2)图中过程与膜的有关。(3)据图分析,NMDA的作用有。(4)ALS的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引起Na+过度内流,神经细胞渗透压,最终水肿破裂。某药物通过作用于突触来缓解病症,其作用机理可能是。4.(2018广东湛江二模,30)某研究小组为探讨某种水稻种子萌发速率与植物激素间的关系,用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GA、乙烯利、ABA等)在相同条件下处理后对比其萌发速率(萌发速率用从开始吸水到最终萌发率的50%所需时间表示),以下为实验结果:浓度(mmol/L)萌发速率(t)植物生长调节剂00.0010.010.112.510GA(赤霉素)48.350.650.247.346.141.740.9乙烯利48.346.446.945.843.841.8不萌发ABA(脱落酸)48.349.472.0不萌发不萌发不萌发不萌发(1)植物生长调节剂是通过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具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2)据表分析,GA对萌发速率的影响是:。(3)据实验数据可知,低浓度的乙烯利对水稻种子萌发具有作用。乙烯利含量到达10 mmol/L出现种子不萌发,而ABA含量到0.1 mmol/L后种子不萌发,可见水稻种子萌发对ABA的敏感度较乙烯利。(4)依据实验结果,用一句话阐述植物生长与植物激素之间的关系:。答案全解全析1.答案(1)注射适量且等量糖尿病诱导剂桑叶提取液2 mL/d蒸馏水2 mL/d(2)桑叶提取液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浓度,但不能降到正常水平(3)降低提高解析(1)分析表格,C组数据一血糖浓度最低,而A、B组都很高,说明A、B组是糖尿病大鼠,是给正常小鼠注射适量且等量糖尿病诱导剂产生的。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C组每只大鼠灌喂蒸馏水2 mL/d,且A组数据二血糖浓度降低,B组变化不大,说明A组注射的是桑叶提取液2 mL/d,B组注射的是蒸馏水2 mL/d。(2)由于表格中A组血糖比B组低,但是仍然高于C组,说明桑叶提取液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浓度,但不能降到正常水平。(3)桑叶提取液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浓度的原因可能是桑叶提取液能降低糖尿病诱导剂对胰岛B细胞的损伤,也可能是提高了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2.答案(1)细胞呼吸(有氧呼吸)非特异(负)反馈调节(2)神经切断支配胃的迷走神经,调节无法完成,说明该调节过程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所以该调节过程是神经调节(神经兴奋需要通过反射弧传导和传递,切断支配胃的迷走神经,调节无法完成,说明该调节过程是神经调节)(3)将狗的胃壁细胞(将接受过食物初步消化产物刺激的胃壁细胞)研磨,制成提取液后注射入狗血液中,记录胃液的分泌量。若分泌量增多,则证明该推测成立。解析(1)胃液中H+的浓度远高于血浆,所以胃壁细胞分泌H+属于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来自细胞呼吸,通常来自有氧呼吸。胃酸杀灭随着食物进入的细菌,属于非特异免疫。胃液中H+浓度达到一定水平后,能抑制胃酸的分泌,以维持胃酸含量的相对稳定,这种反应的结果对反应本身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2)依题意,切断支配胃的迷走神经后,假饲不再引起胃液分泌,说明假饲促进胃液分泌的调节需要神经系统参与,属于神经调节。(3)实验目的是探究食物初步消化的产物能刺激胃壁细胞分泌某种激素,促进胃液分泌,所以先要获得胃壁细胞的分泌物,然后将分泌物注射到血液,收集胃液的分泌量,若分泌量增多,则证明推测成立。3.答案(1)兴奋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NMDA结合后,促进Na+内流,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下一个神经元兴奋(2)流动性(3)识别谷氨酸;运输Na+(4)升高抑制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抑制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后膜Na+内流、促进突触前膜回收谷氨酸解析(1)神经细胞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导致Na+的内流,形成动作电位。分析图示可知,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NMDA结合后,促进Na+内流,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导致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因此谷氨酸是兴奋性神经递质。(2)图中过程表示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进而将谷氨酸释放到突触间隙,此过程与膜的流动性有关。(3)题图显示,谷氨酸与NMDA结合后,促进Na+内流,可见NMDA的作用有:识别谷氨酸、运输Na+。(4)ALS的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于后膜上的受体引起Na+过度内流,而Na+过度内流,会使神经细胞的细胞质浓度增大,渗透压升高,最终使神经细胞因吸水过多而水肿破裂。某药物通过作用于突触来缓解病症,结合ALS的发病机理可推知,该药物的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抑制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后膜Na+内流、促进突触前膜回收谷氨酸,使突触间隙谷氨酸的含量减少。4.答案(1)人工(2)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种子萌发速率随GA溶液浓度升高而加快,但浓度过高会降低其萌发速率(3)抑制高(4)植物生长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解析(1)植物生长调节剂是通过人工利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具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2)分析图示,一定浓度范围内,随GA溶液浓度升高而种子萌发速率增大,但浓度过高会降低其萌发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