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项目规划说明.doc_第1页
海南项目规划说明.doc_第2页
海南项目规划说明.doc_第3页
海南项目规划说明.doc_第4页
海南项目规划说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沐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南十栋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中国海南龙沐湾南十栋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项目开发单位以十数年的成功营城造市的经验,以卓越而超前的眼光,以国际化的建设标准,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在世界范围内整合规划、建筑设计、策划、酒店管理、景观设计等专业咨询与设计团队,通过共同的协调沟通和设计形成本次规划。本次规划的目的是打造世界一流的独具海南西海岸特征的休闲综合度假区。建造一座面向全世界的全新旅游度假圣地,高层度假公寓、独栋别墅和配套会所为一体,使其具有特定地域历史传承和浓郁热带休闲风情。多个专业团队经过多轮严谨和缜密的思考和推敲设计,按照规划目拟出以下规划设计说明书。一、 规划依据、指导思想与原则1、规划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日);(2)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3) 海南省规划技术管理的相关规定;(4)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指标();(5) 龙沐湾国际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6) 龙沐湾国际旅游度假区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7) 国家相关建筑、场地和市政设计规范及海南省相关地方法规;(8) 业主提供的任务书及其它协调沟通文件。2、规划编制的原则按照龙沐湾控规与总体规划的内容和业主的要求,协调安排规划区内各项用地布局,合理确定各项建设用地,在规划中遵循以下原则:(1) 以龙沐湾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充分结合该区建设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建立功能完善合理的现代化、生态型、风情化、地域化度假区。(2) 度假区建设与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与自然环境及用地特征相吻合的生态模式,控制环境污染,优化景观,形成与度假区人口容量相适宜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3) 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广场设计、绿地空间、院落空间、步行空间和滨海度假空间的综合配置和协调,创造特征明显、环境宜人的新型度假区。(4) 注重规划的超前性,强调和谐发展理念。(5) 体现建筑的美学原则,通过设计元素精确而合理的安排,以及富有想象力的创造,创造出优秀的环境景观。3、规划策略(1) 海陆一体的空间,创造相互交融的环境;(2) 游居特色的产品,创造多元的度假方式;(3) 功能设施的联动,创造丰富多样的交往。二、 规划发展目标规划发展目标是建造一座多功能高品质的独具海南西海岸特征的滨海度假区。强调丰富、多元、浪漫的区域特性,突出多样性的活动选择。与此同时,本项目的开发将会竭尽全力保护现有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我们将规划发展目标具体为人性化、生态化、形象化、多元化、现代化、整体化、地域化。1、人性化维持并强化原有地形格局,建筑组团与绿色步行空间进行最大程度的契合,创造与自然生态环境共生、共荣、共雅、共乐的新社区,实现功能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社区环境。2、生态化度假区建设与世界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潮流同步,用鲜明的视觉形象强调生态环境,保证有足够的绿化与广场空间供群体大众使用,建设以环境生态为导向的新型休闲度假区。3、形象化通过对入口区、中心景观轴、主要中心绿地、椰林、海岸、热带建筑等一系列场景营造,创造卓越的热带滨海度假区形象。5、现代化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机制,保障人流、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高效运作,做到内在整体结构的现代化。6、整体化在设计理念上将功能、景观、生态、人性化创造等多种价值取向纳入统一的规划设计框架之中,在设计对象上使每一个建筑与周围的建筑群,每个建筑群与整个的度假区环境都处于一种合乎逻辑的文脉关系之中。同时各个设计、咨询团队形成的自上而下的整体系统,从概念规划到建筑、景观、室内设计等各个设计层次贯彻执行同一设计理念。7、地域化以纯正而专业的国际化团队打造地中海西班牙式的国际化度假区,其正统而清晰的地域化规划、建筑和景观设计语言将赋予本区浓郁的风情和特色。三、 现状矛盾与特点:1、基地地理位置龙沐湾位于海南岛西端,乐东县尖峰岭山脚下,北距海口市278公里,东南距三亚市88公里,东距乐东县城约70公里,距三亚凤凰国际机场约80分钟车程 。邻近的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现为8万吨级的邮轮码头,邮轮港二期正在加紧规划建设之中,即将打造亚洲最大最好的邮轮母港之一。西线高速公路和225国道从基地东面穿过。建设中的西线轻轨在度假区东侧经过,并设有龙沐湾站。2015年即将建成西线高铁,尖峰站距离基地约2公里,届时从三亚到达基地只需25分钟。规划地块总用地面积约为14.4公顷,南北进深约为640米,东西宽约280米。2、基地周边环境(1)基地北侧为南五栋高尔夫公寓,西北为五星酒店。(2)基地西侧为滨海酒店用地。(3)基地东临规划的高尔夫用地和商业用地。(4)基地南侧为规划的龙沐湾商业核心区及中心湖。3、气象特征本区气期,6-12月为西南季风期,气候特征可以总结为:长夏无冬,秋春紧接,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干湿各半,雨骤旱酷;台风较多,雨急风大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1-6月份为东北季风。4、地形地貌规划范围内大部分区域地形较为平缓,地势自东向西倾伏,东部最高处海拔7.98m,南部最低处海拔为3.72m。5、基地自然资源基地西侧距离生态绿化带和自然沙滩约400米。基地内部无现状构筑物,有4个虾塘。6、基地交通概况及特色(1)以公路、航运、轻轨为主体,多种交通方式相互衔接,形成多元化的对外交通体系。(2)现状场地对外交通主要依托陆路交通。(3)未来西线高速将成为龙沐湾度假区的重要对外联系通道。四、 主要规划理念与对应策略1 组团式的建筑布局,保证了空间的疏与密、绿地的集中与分散变化。2 绿地系统充分结合功能布局与路网布局,并与总体发展相适合。3 主路为缓和的曲线形,支路为直线尽端形,具有合适的路网密度。保证了安全通顺与空间乐趣,功能与景观俱佳,与社区整体空间格局相适应。尽端式与通过式道路相结合,能够保证对外交通畅通,对内社区私密。4 与地形结合的道路竖向设计,节省土石方和挡土墙建设投入。5 模块化标准化的建筑单体序列,适应快速发展和功能更替。6 新颖并带有明显热带建筑特点的建筑空间布局和造型,同时保证功能实用和造价经济。10建筑强调群落共同总体特征,尊重统一的整体规律,对环境限定和环境品质的提升做出重要贡献,对营造度假区整体气氛,创造出度假区特有文化有重要作用。11环境景观设计强调将风情的、地域化的规划和建筑设计理念深入和继续,结合地形、水体构成元素简洁明了,环境自然亲和的特点。12. 海景资源的高效充分利用。五、 功能布局规划1、 功能布局规划的原则A、结合场地特征、交通条件及景观条件;B、滨海景观生态资源的高效充分利用与合理共享,以及近海项目的合理配置;C、生态化的组团式绿地空间结构;D、艺术的、风情的、地域化的、大气的空间构成。3、规划布局本方案注重度假区品质及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以“望海”作为场所特征的本质诉求,通过空间的层层递进,景观的逐级展开,为人们展现一个融富丽奢华集生态自然于一身的滨海度假区。用地为二线海景用地,形状近似矩形, ,用地被运河划分为三个大地块和两个河中小岛,人工运河南北向流过用地中央。规划有高层公寓、别墅和会所配套。主入口设置于地块北侧和西侧,次入口设置于用地东侧。主要道路由北向南贯穿,有机连接三个地块。六栋高层均衡分布在三块用地,使高层公寓有良好视线,还使高层对别墅视线的遮挡降到最小。别墅为沿河布局的手指状组团,组团内部有良好的景观视野及私密性。各功能用地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 独栋别墅沿运河布置,人工河环绕别墅,环境优美。运河的两个中心小岛上分别布置了八栋和六栋临河别墅,岛上别墅可游艇入户,四面环水,徜徉其中,乐而忘返。有机手指状的步行支路从主要道路伸出,别墅步行入户,组团间的相互干扰降到了最低。2) 高层公寓由6栋27层的建筑组成,两栋成一组团,分布在三个组团中。地块内高层公寓为二线海景房,均与海岸线垂直。在景观布局中大量使用中国古典园林中因借的手法,将西侧的海景巧妙引入社区,形成“望海”的社区氛围。3) 公寓配套会所位于中间半岛的组团中,到各个组团交通便利,与出入口联系方便,便于人流疏散。会所为面积约600平方米的一层建筑,其西班牙风格与地块内部的高层公寓和别墅统一。会所内部有接待、洽谈和餐饮等功能,并且设有出口通往样板房。会所还设有1200平米室外泳池,营造出舒适、安逸的度假环境。4. 建筑退界要求1) 沿观霞大道道路退界20米绿化隔离带;2) 沿紫霞大道道路退界30米绿化隔离带;3) 依据控规要求退界建筑控制线。六、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1、 道路交通规划的原则:A在遵从控规的基础上对内部进行合理调整;B合理的路网密度;C便捷通顺地服务于各功能区和建筑群;D造就空间艺术感;E 尽端式与通过式道路相结合,尽量保证社区私密性;F能降低车速,充分照顾人行安全;G充分结合地形,减少对土地侵扰;H道路相交尽可能垂直相交,加强交通安全与地块完整性和宜建性;I 内部绿色交通优先考虑。2、 车行道路系统缓和的曲线形主干道加上尽端式分枝的道路骨架。社区车行道路系统分为3个等级:社区主干道6米、社区次干道4米,社区入户步行道2.4米。社区支路及人行道紧急时可供消防扑救使用,消防道路红线宽度为4米。3、 人行道路系统在地块的内部都有完整的步行区域,别墅设计为步行道入户。步行道与车道形成了互相补充,互相镶套的格局,车行道对步行道的影响降到了最低。4、 静态交通系统停车场规划结合道路网络及土地利用规划进行,机动车停车位按控规指标共设置约540个。地下停车场位于中间的半岛,地下停车位400辆,地面停车位140辆。消防通道:主干道宽6米,尽端式道路均设有12m12m回车场地,单车道为4米宽消防通道,并结合景观设置消防扑救场地。小区内的车道均充分考虑消防车的转弯半径及桥梁的承载力。七、 竖向规划设计1、 设计原则(1) 将度假区景观设计与用地竖向工程设计充分结合。(2) 参考自然地面高程和道路高程,结合用地性质,地块大小,相邻地块间高差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设计。(3) 综合考虑景观、环境、完全、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2、 道路竖向设计道路竖向设计充分结合场地处理与排水需要,利用有利地形条件做因地制宜的处理。规划范围内道路最大坡度为1.0,最小坡度为0.2。道路分为: 6米、4米、2.4米三个等级。最小转弯半径为6米。八、 绿地系统规划1、 绿地系统的设计原则(1) 绿地系统应结合现状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特征,进行系统设计,努力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网络系统,维持较高的形状指数。(2) 绿地系统应作为城市空间界面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绿化构成软质界面和渗透型界面,丰富社区空间层次。(3) 绿地系统的规划设计应形成新区独特的社区风貌和鲜明的城市视觉形象,通过特色绿地设计,创造良好的社区氛围。(4) 用有限的土地投入增大绿色量。2、 绿地系统设计布局规划区绿地由小规模的建筑组团绿地、街头绿地、道路绿地和大规模的集中绿地及用地周围分隔绿带组成,各类绿地以点、线、面的形式连成鱼骨状和网络状结构,构成富于层次的体系。这种绿地体系感强,控制全局,并充分结合功能分区,形成边界和屏障。它能展现空间的气势,突出现代大气、大方的规划理念,而且分布较为合理,使更多人可得到绿色享受。绿地和建筑相互渗透,形成大实大虚的有机整体,也达到了艺术化的空间效果。(1) 公共绿地:分别布置在三个公寓组团用地中央,它是社区景观与绿化质量的总结。绿地内安排游泳池、步行散步道和广场、庭院、廊和水景。绿地内可以视情况修建一些体量较小的游憩设施,但是要保持整体布局的协调与视线的通畅。(2) 人工运河:运河从用地西北角开始,在地块内部蜿蜒而过,流入南部商业中心的人工湖。运河宽约20m,长约1000m,常水位高程为1m。河中有两个小岛,岛上各规划有八个和六个独栋别墅,岛上别墅风景优美。南北两个地块沿河布置别墅组团,与河岸过渡自然,别墅与运河互相借景,营造出浓郁的休闲度假氛围。(3) 防护绿地:强化了度假区生态绿地网络,并将社区内各功能单元与主次干道路隔离,减少噪声污染,并提供了街道游憩空间。3、 环境空间设计手法公共空间设计采用热带风情地域主义风格和地中海风格相结合的方式,与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和谐一致。设计形式自然感、地域感强,不仅硬质地面与软质地面设计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植物本身的配置通过树种的高低与颜色的变化也营造了强烈的风情效果。建筑周围和建筑内部的环境另外采用自然主义风格,以坡、坎、石、水等仿自然的元素进行搭配,形成返璞归真的山水效果,清闲静雅,充满了诗情画意,为休闲度假提供优美的环境。九、 环境景观设计1、 环境景观设计的出发点: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在景观设计上体现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并注意布局的疏密有致以作为建筑的背景和衬托,同时又在构图和尺度上分别与各种类型建筑相融合。在景观上与建筑布局的角度相配合,给人以景观与建筑的统一感。而在架空层的处理上则强调内外空间的渗透感,让人在社区内能将海岸、自然河岸尽收眼底。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采用“相地构形”的规划布局手法,有机组织景观及视线通廊、相互间对景和借景,丰富景观层次,创造鲜明的景观特色和收放有序的开放式景观格局,创造具有特色的度假区景观形象。环境设计风貌取向与地形特征充分结合,充分保护原貌的景观和植被特点。2、景观规划设计原则旅游度假区体现着新时代的城市形象,而未来的城市社区竞争不仅仅是现代化程度的竞争,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竞争、特色的竞争和环境的竞争。新度假区的建设更应该是面向未来,突出体现自然生态与现代化开发相结合,延续地域文化内涵。(1) 环境设计应顺应自然,创造社区建设与自然生态和谐关系。(2) 全局一体化景观理念,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突出系统性、序列感和整体感。(3) 以人为本,突出场所感,综合提高度假区环境品质,创造怡人空间。(4) 景观设计强调多样性,以满足人们的不同活动需求,同时环境设施的安排充分注重人员的可达性。(5) 景观设计形式与开发规模很好地结合,使景观设计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3、总构思:深入执行规划思想并配合建筑群的空间造型特征,通过地域风情化、生态化、人性化的合理设计,创造与规划、建筑设计一致的独特园林风貌,使特有的文化气氛深入到每一个环境空间细节。4、实现总构思的理念与策略:空间组织以灵活多变的自由模式与理性严谨的古典主义模式两种形式之对比作为景观的基调。(1) 步行空间:突出宜人的环境和对人的关怀,建筑与空间相得益彰,人行道与广场、水景以及周边建筑有机衔接,建筑与步行空间关系比例适当,给人以鲜明、安全、愉悦、流畅和丰富之感。(2) 水景:水景在本区中是重要的特色之一。一条人工运河由北向南贯穿整个社区,运河中有两个小岛,分别布置了水上别墅,游艇直接入户。并且设置各种水上娱乐设施,如水上餐厅,划船等,营造亲水公共空间,创造出一个与大自然相结合的休闲社区。(3) 环境地形:充分保护原貌的景观、植被特点。强调用标高不同的台地和不同的植被嵌块来形成景观的表现力。(4) 绿化配置:绿化鼓励选用本地本土优质植物,形成地面绿化、屋顶绿化、立面绿化为一体的空间绿化构架。植物采取乔木、灌、花草相搭配,形成不同主题的绿化空间,并注意常绿、落叶植物的搭配,绿色植物和有色植物的搭配,观叶、观花、观果植物的搭配。组团绿化营造回归自然的氛围,应以大面积的草坪、高大的常绿乔木为主,并在局部根据选景要求铺以灌木和鲜花。对于人流活动集中地段宜采用耐践踏、四季常青的草种。街道绿带宜以常绿灌木为主,并辅以鲜花,局部选用较大树冠的乔木作为点缀,从而创造新切宜人的尺度和氛围。行道树应用树冠大、树杆高的常绿树种,以避免对道路车辆通行的影响。道路分隔带绿化采用低、密、几何性形体的树种,以常绿为宜,要求有较强的抗污能力。建议树种为冬青、小叶贞、侧柏等。步行系统、林荫道、户外休闲场所等地段宜采用阔叶落叶树种,夏季可形成大面积遮阴树冠,冬季不防碍人们活动和享受阳光。对于地面停车需种植加网盖的草皮。(10)环境设施:各类环境设施应统一布置,色彩、形式及风格需统一协调,并与周边环境及整个地区环境相和谐。地面上尽量减少立杆数目,强弱电管线均应埋入地下。公共汽车候车亭、电话亭、小卖亭、垃圾筒,其形式和色彩应简洁、优雅。其布置位置应统一综合考虑。各种标识牌设计,有特色、外形简洁精致、色彩协调。休憩广场空间以及步行系统中,特别强调结合绿化小环境的营造,提供较充足的座椅和避雨棚架设施。雕塑应根据表达内容,放置在广场、步行区、开敞绿地空等,造型和体量与周边环境、建筑相协调,雕塑设计应充分注重多样化。4、低层区域景观(1)组团景观以花园式景观均匀分布在各组团中,使各户都能就近享受到绿化景观带来的清新和景色。(2)景观视线在主要道路的端头位置放大设置公共景观节点,即避免了住户直接面对道路又使主要道路有了绿化对景。同时在适当的位置保留了景观通道,使外界的自然景观融入其中。4、 高层区域景观(1) 景观视线社区的主要入口和重点区域的视线都朝向景观开阔的区域,别墅布置在西侧靠海,高层布置在东侧,并且做到让每户的阳台都可以看海。为了保证所有房间均能直接看海,公寓露台错落布局。(2) 组团景观以滨海度假特色为主题,提供丰富多样的水上活动场所。由南北贯穿的人工河有机连接各组团绿化,形成完整的景观系统。(3) 步行系统步行系统独立于车行系统,步行道路简单明确,实现别墅组团内部机动车的零出入。十、 环境保护、环境卫生规划1、 环境保护总目标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切实保障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使各类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城市生态良性循环,创造滨海生态度假区。2、 各项处理措施(1)水:加强绿化和处理好场地平整,减少土壤的裸露,减少水土流失。地表径流排入城市雨水系统,生活污水经初步处理达标后排入城市污水系统,有严重污染的废水经专门处理达标后排入城市污水系统。(2)大气污染:锅炉采用燃气或电锅炉,烟气按要求处理后高空排放。(3)噪声:主要的建筑均远离城市主干道,建筑于城市之间以不小于20米宽度的防护绿地隔离。(4)环卫:实现全区内的垃圾分类,完善环卫设施、环卫作业机械化、自动化。十一、 建筑形象设计:建筑形象为地中海西班牙风格。1、总构思:通过风情化、人性化的合理设计,创造明朗夺目、风格独特、群体协调一致,能够反映文化气息的建筑聚落。在建筑风格的选择上实现艺术性、实用性与象征性,经济性与高雅性的和谐统一。2、实现总构思的理念与策略:(1)整体一致性与单体特性的协调统一。(2)经济的装修材料和建筑造型。运用精细的构思通过“精致细作”的设计,在不过多花钱的情况下,创造精彩的设计效果。3、单体设计本项目户型新颖多样,空间丰富,各户型平面各具特色,力求功能合理,面积紧凑,有效合理利用景观资源为居者提供舒适、健康、怡人的居住场所。(1)独栋别墅:分为两种户型,大户型为亲水别墅,小户型为朝向内部组团的独栋别墅。在户型设计上注意动静分区,避免过多交通面积,在功能合理的情况下尽可能扩大视觉空间。别墅分为两种户型,100平米别墅都为滨河别墅,前二后三;80平米别墅为二层别墅,景观朝向以内庭院为主。每栋别墅都设有私人花园和宽敞露台,功能分区明确,动静分明,营造出浓郁的休闲度假氛围。(2)高层公寓:满足大家庭短时或长时间生活的需要。虽然是常规住宅模式设计,但是体现“望海”的特征,宽窗、大露台,注重度假含义的体现。完备的设施和良好的景观条件给使用者带来身心愉快的运动体验和别具一格的消费理念。公寓户型以80平米户型为主,靠海的前端户型为130平米三方一厅大户型。公寓顶部为退台设计,在顶部四层设有巨大观海私人泳池。(3)会所:定位高端,通过会所提高服务档次,并体现别墅的尊贵性。4、建筑风格本项目的外立面设计采用了充满阳光气息的地中海式西班牙风格,筒瓦铺就色彩斑斓的屋顶,STUCCO、石材相交错的外墙面,高低错落的屋面形成丰富、有层次的天际线,并不时被形式各异的烟囱、塔楼打断,大量运用木门窗套、木窗楣、木构架,墙面点缀以各类装饰小构件,演绎出简朴、大气而精致的地中海度假城镇建筑特征。5、 空间层次在空间层次的布局中,力求室内空间的独立性与私密性及室内与室外环境的交融。晒台、过街楼、组团门廊、变幻的屋顶等等,共同营造出一个生动、亲切的度假区氛围。6、建筑装饰用材材料和色彩的选择方面,遵循与人亲近、与自然和谐的原则,突出材料的原生性和色彩的亲和力,以达到“回归”自然的视觉效应。其中:高层建筑选用主材料:石材、面砖或仿石材,金属百叶,乳胶漆,铝合金门窗,清玻璃,少量木材或面砖或仿石材。低层建筑选用主材料:石材,文化石,木材,乳胶漆,铝合金门窗,清玻璃。十二、 夜间景观照明设计1、 指导思想:以建设特征鲜明,国内一流的风情度假区夜景照明为目标,把搞好重点区域的夜景照明作为突破口,将夜景照明和度假区建设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处理好整体和局部,长期和近期的关系,实现夜景照明和度假区建设协调统一的同步持续发展。2、 基本原则:(1) 规划应紧扣地域化、风情化、地中海的固有特色,按地区形象设计模式,创造个性鲜明的城市夜景照明体系。(2) 规划的起点要高,应具有良好的前瞻性。(3) 应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综合考虑构景元素的特征和照明要求,注重夜景照明总体效果的塑造。(4) 应充分体现城市建筑总体规划的要求和国家照明委员会(简称CIE)的城市夜景照明标准,规范与技术文件规定的精神。(5) 应远近结合,分步实施。3、 城市夜景照明规划构思:以各公共入口建筑物为中心,以人工河的照明为主轴,有主有次,把建筑物和各景点的照明、道路照明和有关的构景元素的照明有机地结合起来,分高、中、低三个层次规划布置,高低错落,点线面兼顾,构成一幅庄重大方、亮丽壮观、简洁明快并富有生机活力和时代精神的夜景照明系统。4、 夜景照明建设措施:(1) 实施范围是,该工程将采用统一灯控系统,实施的主体有重要建筑物、建筑物之间的过渡、高大护坡、山体、桥以及步行廊道上的绿色景观。(2) 展示全新、富有特色的城市夜景,在原有的技术手段上增添了激光、探照灯等照明设施,动感强烈。(3) 道路两侧的树木在灯光照射下凸现出来,形成一条条“绿色长廊”。(4) 突出建筑物的立体感和层次感。利用灯光表现建筑物的主体轮廓、标志、特征、重要通道和入口等部位,灯光基本色调以低色温暖色调为主。(5) 注重高层轮廓线的勾勒,突出建筑的精美细部结构。高层建筑立面泛光照明以白光或暖色光为主,其它彩色光只能用于点缀性装饰。(6) 设计时注意节能和避免光污染。夜景灯饰照明设计应兼顾白天的建筑景观,其外型支架结构不得影响建(构)筑物白天的景观效果。(7) 夜景灯饰按照重大节庆日、一般节假日及平时三种控制模式设计控制系统,充分体现地域特征、本土文化且具有显著可识别性。十三、 结构设计规划本工程结构设计是以现行国家和海南省有关规范条文,结合本工程特点和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修建性详规设计的。根据结构专业的技术特点和工程特征,确定合理的结构方案,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表现建筑的空间形体,为使用者提供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的结构设计。1、设计依据根据国家地震局批准的地震烈度区划图,基本烈度为6度。以此作为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防。本工程结构设计所依据的现行国家规范、规定、技术措施及软件有: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建筑结构可靠度统一设计标准(GB50068-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 J186-2002)钢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GBJ 7-91)冷轧带肋钢筋技术规程(JGJ 95-200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结构设计软件: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PKPM系列结构设计软件和广厦结构CAD软件理正结构计算工具箱软件,探索者结构计算软件钢网架、钢桁架等专业设计软件2、活荷载取值设计荷载(楼面均布荷载标准值):大厅、消防疏散楼梯 3.5 KN/起居室 2.0 KN/走廊,门厅,餐厅 2.5 KN/盥洗室,厕所 2.5 KN/不上人屋面 0.7 KN/上人屋面 2.0 KN/屋顶花园(土、石另计) 3.0 KN/阳台 2.5 KN/3、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海南岛西南部的乐东黎族自治县境内,靠山临海。当地工程设计自然条件为:50年一遇基本风压w0=0.85 kNm2;不考虑雪压。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4、结构选型及要求(1)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该建筑为一般的民用建筑,其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2)根据业主要求及该建筑的重要性,建筑结构的耐久性按50年设计,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基准期为50年。(3)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设计抗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本工程的设防烈度为6度。(4)根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95)该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按本地区设防烈度设计。(5)场地自然条件:场地的基本风压值按50年一遇取W0 =0.85KN/m2 ; 建筑场地类别为类,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风振系数及体形系数等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的有关规定取值。5、结构设计(1)各部分工程的结构选型:l 高层公寓,26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l 会所及别墅等1-2层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含异形柱)。地基基础: 根据当地乐东县政府网上发布的龙沐湾总体规划说明,规划区属于滨海沉积平原地区,地势平缓,自东北向西南方向倾斜。规划区标高大致为0.4815m左右(本期工程地面标高约为49m)。地质基本上以砂层为主,-5.5m至-6.0m为地基很松软的淤泥层,-6.0m至-7.0m为淤泥质粘土层及粘土层。对此基础结构设计必须注意。对中低层建筑,利用上层近约10米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