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灾有大爱汶川地震德育工作汇报.doc_第1页
大灾有大爱汶川地震德育工作汇报.doc_第2页
大灾有大爱汶川地震德育工作汇报.doc_第3页
大灾有大爱汶川地震德育工作汇报.doc_第4页
大灾有大爱汶川地震德育工作汇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育教学管理大灾有大爱为期3天的纪念四川汶川地震死难同胞的全国哀悼日结束后的第二天,校长和老师们都表现得特沉重。放学后,校长立即组织校务会议,谈了一些心得和感想。林校长说:“最近大家都有关心到新闻,相信5月12日的汶川地震给大家带来的伤感不会少。可以这么说,就算不是灾区里的子弟,眼泪也流了不少。毕竟瞬间时间,房倒屋塌,山崩地裂,昔日美丽的城市在那一刻成为废墟,看着那么多痛失亲人的同胞肝肠寸断,欲哭无泪,尤其是看到废墟中伸出的求生的手人却早以死去,看到人间地狱的场面,就禁不住眼里充满泪水,心里盈满悲痛。我这一辈子,整天看着电视流泪,这或许是第一次”说到动容时,林校长也不禁哽咽,眼睛里泪水打滚的。顿了一下,他接住说:“但悲痛的同时,一些感人的场面却让我也印象深刻,同时也让我深感震撼与惭愧。让我感动的是救灾的场面,那种自发的仁道精神和舍己救人的事迹感动着数以亿计的人,但看到那些相互救助的学生,看到那些英雄教师,我着实感到惭愧。抚心自问,在座有哪位同仁有谁能想象,面对生与死的抉择下,谁有必然的勇气站出来,告诉人,我义无返顾呢?尤其是看到那些指挥和协助学生逃亡的老师,那些地震中多次进出现场的小学生,他们却最终未能回来的,面对着他们的勇敢,我们除了深深的仰视,我们都自觉不如。我的惭愧源于此,但更惭愧的是,做了学校行政有十多年了,看着一辈又一辈的学生成长,我心里老觉得为什么现在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越来越坏,越来越难教,思想品行与我们读书的年代简直天和地。但看到灾难中的英雄小年,看到灾难中那救人的主力军-80后的解放军战士,我知道我错了。错在两方面,一,没看到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其闪光点;二,人本善,我们为师的就是要鼓励和开发他们这点善良和爱心,而不是去怀疑它。”大家听到这里都不禁给校长轻轻地拍掌,不是高兴,而是一种源于内心的赞同。于是,这次的会议,也变成了一个关于如何启发学生的善良和关爱的会议。林校长给了我们他的想法:“很高兴大家都这么想,事实上我们学校教育质量并不比其它兄弟学校差,我们学校的孩子主要由三种学生构成,一是当地的孩子,但他们很多是留守儿童,二是渔民的孩子,三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这是我们学校生源的特色,但我们的学生升入初中后却经常给老师和镇上的孩子诟病,说我们纪律性差、野蛮。说到底其实是说我们的孩子思品不够好。这点作为学校领导的我以前一直都很沉默,但现在我很反感。但仅仅反感是不行的,我们需要有用行动去告诉别人,我们的孩子不论读书还是做人一样优秀。我想让各位同事出点意见,看如何组织和以什么形式开展一次或者一系列的活动,对全校师生进行一次爱和道德的教育。”大家都赞成校长的主张,并提出了各自的意见。许主任主张通过主题校会,播放地震和救灾的剪辑,让学生体验那份震撼和感动,然后由老师作感想,引导学生理解他们要学习和感受的内容。宋老师提出可以通过主题墙报或者手抄报比赛,让学生以班或者小组的形式自己动手去找那些灾难中的感人事迹和英雄小年事迹,发现感动,并且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在找材料的时候,也可以让他们和家长、同学一起分享自己的心情。平时就给人慈善的感觉的危老师提出,要学生在灾难触动心灵的呼唤亲人的痛哭声中,体验到孝顺与爱。她说:“一些剪影和片段,往往比教科书来得震撼心灵,我们可以通过做一期主题墙报,在学校门口的两个黑板上,让学生、老师甚至是家长常常感动、时时铭记,日常生活总有爱”(陈秀莲)思考:1随着时代的变迁,孩子的成长环境和精神、物质条件都在改变,孩子都变得越来越不懂事、思品越来越差了吗?2大灾难虽然不是发生在身边,但它的影响却是巨大的,那到底灾难后的教育意义何在?3灾难带给每个学生的感受和认知是不同的,所以,我们的教育和引导也应该不同,如何去认清这种不同,并分别进行教育,收到各自的教育目的? 4你怎么看待林校长的讲话? 5如果你是该校校长,你认为如何组织和实施这次的灾难教育活动才能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案例分析如果有看过四川地震系列报道的朋友就不会忘记这些事迹,一位普通的十二岁的学生,为了给同学让路,不惜拽断了自己细小的胳膊;面部被擦破却用身体为同学撑起生命的空间的小学生;废墟下11岁的小伙子伸出仅能活动的右手,后仰为斜下方约1米处的同学喂水;11岁的哥哥背着3岁的妹妹徒步10多个小时走出灾区;只有十九岁的解放军小兵,不顾体力严重透支,不停的恳求着战友:“求求你们,让我再救一个!”所有这些实实在在的真实故事,胜比一切的理论,她们都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字情。没错,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和恐怖,我们无能为力,但本能之下,我们还是可以看到这些闪光的灵魂,她们告诉我们,无论哪个年代,也无论社会和意识形态如何变化,人本善良,人的心中都装载着一片情的天空。通过这次灾难,我们是否也应该让我们重新思考一些问题,并尝试去自我拷问:是否我们的思想教育出现根本性的问题了,导致我们老是觉得现在的孩子一代不如一代,过分物质化和无精神化。笔者并不认同这种观点。无庸置疑,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几个突出的问题:在一个意识形态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比较缺乏有效的公民素质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在一个教育资源无法实现社会化、平等化、均衡化的前提下,精英教育导致弊病,太多人被过早定义为非精英而自我淘汰,同时也使得教育的功利化,读书为考试,德育教育往往是这种功利化教育的牺牲品之一,因为德育教育并非精英与否的考核对象。这些固然是弊病,但基于国情也非一日能完善和改变。我们却不能因此把物质相对富足的一代称之为“垮掉的一代”,认为他们是温室里长大的花朵,不能抵挡风雨,自私、不懂得关爱别人,更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我们的德育教育。除了人本善良这点外,我们必须看到,在我们现行的德育教育中,在民风民俗中,在家庭教育中,在师生的日常课外接触中,发达的地区在网络的自由教育中,仍然隐含地传承了许多优秀的精神文化和道德风尚,只是这些深存在学生骨子里的精神,平时隐而不显、或表现的形式我们隔代的人却无法理解,无法觉察罢了,然而在危难时刻却骤然展现出来,迸发出惊人力量。虽然经历过种种的文化浩劫,应接不暇的理论主义、铺天盖地的物质侵蚀、虚不设防的网络冲击,但我们的新生代仍然有着向善的天性,仍然深深地扎根在他自己的优秀精神土壤之中。成长的环境不同,导致大家对一些优良的道德、精神文化和“仁”“义”等高尚情操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表现,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老师,尤其是我们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就应该在课堂内外更好地去讲授和推广这些美好的东西。在这次灾难中,人们的舍身忘死、救死扶伤的事迹正表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道主义精神,也正体现了我国传统的“恩义”、“帮扶”精神及“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不朽情操;“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体现了“一体同仁、万民同悲”精神,“地震无情人有情”体现出“人间情义”的精神,“是人民养活你们,你们看着办”正体现了 “民本”、“仁者之兵”的精神,“哪一个人的妈妈都是我们的妈妈,哪一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孩子”正体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传统,“人们说的那个英雄,是你”等伟大老师身上体现出来的是“无私奉献”的为人师表精神以及高尚的职业操守行;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用自己的身躯为自己爱婴换来生命的妈妈,同样年轻另一位妈妈用生命的最后乳液保护住她的小生命,才十一岁的哥哥背着3岁的妹妹徒步10多个小时走出灾区,这些都体现了亲情与爱在生命面前的张力。这些都是我们在这次四川地震的大灾难中所能真切看到的情景和我们被感动的精神,这些也正是我们德育教育更为人性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诚然,上面所提到的几个老师都提出了他们的一些想法和不错的建议。但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让全体学生参加一样的活动,学或者感受到同样的东西,这有点不切实际。当然,一样的学习,不同的收获这是允许的,但问题是这种效果。笔者建议是否可以把这种学习分成几个层面的对象进行:一,低年级的学生,对于他们,很多的道理和感受通过我们的这些形式,估计都难以凑效。但这个年纪的学生是对英雄和大人有着极强的模仿和崇拜的,所以,我觉得可以给他们播放和讲授一些关于解放军叔叔的现场救灾的事迹,小同学参与救灾的事迹,我们的党和国家给予帮助的一些大概情况。(详细的数据对于他们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们没有很强的数和量的概念。)通过这些教学,让他们认识灾难的同时,知道解放军叔叔的好,知道我们党的好,知道当自己有困难的时候,身边会有热心的人帮助,心怀对英雄小年的崇敬。汶川大地震中有着很多为救学生而英勇献身伟大的人民教师事迹,如用身体挡住水泥板,拯救了教案下的四个学生生命的谭千秋;将三名学生紧紧抱在自己的胸前,用自己的死换来了学生的生的向玉老师;救出13个学生,却让自己的女儿成了没妈的孩子的严蓉老师;为保护39名一年级的小学生将自己的青春永远的定格在了26岁的袁文婷老师。这些感人的事迹在日常的思品课中也应该被重视,因为这些视频和资料既渲染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消除学生对教师的逆反心理,同时还使学生对教师油然而生敬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够给学生留下一个英雄和积极的榜样作用,笔者以为这已经很足够了,这比很多教科书单纯的说道的方式都更加印象深刻,更有意义。中年级的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这个阶段的学生也开始有了好与不好,优秀和差劣的认识。但这种源自自我的理解却不见得就是对的。比方说,他们容易因为自己的成绩不好,或者别人对他的评价而对自身下标签,或者通过一些出人意料甚至惹人不满的表现去吸引家长和老师、同学们的关注,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开始有了明显的逆反心理,我们大人所以为正确的道理和方向,她们并不买账,对于老师来说,这个阶段的学生天不怕地不怕,各方面的工作并不好开展。不过,笔者以为,总的来说,他们的所有这些表现源于一点,渴望被认可。于是我们针对这个群体的灾难后教育上应该更倾向于告诉他们,面对这样的灾难,我们的英雄小年,他们为什么值得大家尊重,为什么赢得赞誉,为什么被称为真正的男子汉、坚强女子,他们都做了什么和他们平时都做了什么平凡事和好人好事,要救助别人需要有怎样的精神和知识等等。我们可以通过就地截肢的小女孩、王亮、马健、何亚军、甯加驰、张吉万等小朋友的事迹,在讲授她们在危急时刻如何表现出沉着冷静、临危不惧、互助和无私的同时,告诉我们的学生真正的勇者、真正的男子汉、坚强女子是在危难时能相互帮扶救助、平时助人为乐的平凡学生,是一个懂得关心家人、照顾幼小的好哥哥、好姐姐。高年级的学生已经能明白很多大人的道理了,笔者也亲眼见到很多高年级的学生看着电视里的新闻直播而哭得呛鼻子的,就算是男生也有不少偷偷拭眼泪和强忍眼泪的,可见动之于情,晓之于理,在这个阶段是可以的了。但除了那份感动和悲伤外,我们希望能灌输给他们更加多,其中包括学会感恩,知道亲情可贵,学会孝顺,及时对身边的人表达你的关爱;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同时,正确认识生与死,不轻生,知道生命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和社会责任,同时也不能过分恐惧生命,毕竟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注意自己去思考一些问题,认识一些常识和自救的方法和技巧。这些问题包括,面对同样的灾难,我是夺门就跑得那个,还是无畏危惧救助需要帮助的同学的那个?而这些小英雄的伟大在于什么?当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无论是灾区的人民还是全国上下,都积极参与到救灾中去,当中有很多可爱的人,他们为什么可爱?生命是脆弱的,生命又是坚强的。我们应该怎样珍爱生命、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为什么年轻的武警战士面对困难和危险,血与累都不怕,但当余震再来必须撤离现场时,他们会哭着喊 “求求你们,让我再救一个!”?为什么每有成功拯救一个废墟中的生命时,现场的所有人以及电视机旁的人都开心得边流眼泪边拍手掌呢?为什么有些国外的支援队员为没有成功在瓦砾中拯救倒生命而嚎啕大哭?如果瓦砾下的一个是我,意志还清醒的情况下,如何自救和帮助身边的人?这些问题老师可以边给学生看短片,边和同学分享和探讨。通过这种真实的感动和老师的诱导,能真正地唤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也引起了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体会到生命的可贵。警示了学生不能轻易地放弃生命,再通过提问让学生感受生命奇迹与生命的韧性和弹性,感受求生意志的重要,通过课上来看,学生已从心底发出了“永不放弃生命”的呼声并掌握一定求生知识和技巧。林校长的行动,除了积极运用身边的人与事加入到学校和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去,用更为人性的方式去思考德育的教育方式,用情理结合的方式去引导和开展工作。同时校长意识到我们生源的特点,家长都在外或者大多是生活压力大的社会低下收入人群,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很多学生缺乏关爱和正确的指导和榜样,通过感动和触动,唤醒他们心灵深处的美与善。这些都值得我们教学管理人员学习的。不过有两点思考上,我以为可以做得更多:德育工作不是一种比较,而是一份对学生必须尽的责任,是我们作为老师的天职。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显然,传道是首,也就是说,树人立人是重中之重。根据目前的教学环境,一般的农村小学,最终读完高中以上,靠学历找一份好工是很多读书人的梦想,古往今来也如此,但古人读书强调修身,现在不也应该如此吗?毕竟前面所提到的梦想只是极少数人能实现的,更多的人都只是过一些普通人的生活。但修身的意义在于,我们到底要做个怎样的普通人,是一个对社会对自己负责任的人,还是一个社会包袱甚至恶瘤,将来是一个能给下一代带来梦想还是导致下一代仍被社会抛弃的人呢?这些都源自一点,除了我们的家长外,我们作为老师,作为学生最重要的成人伙伴,我们给了他们多少向善的教育,给他们多少梦想和理想?林校长注意到运用身边的事去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这点很好,但更应该向老师告诫一点,德育教育没有时间选择的,而是常常做,事事处处都是很好的例子,老师自己平时也应该注意利用身边的事物,及时教育。教育不是政绩工程,而是心灵工程,所以要用心,也要多留心。林校长可以把话题扩展一点,再谈到师德建设上,毕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我们作为老师最原始教给学生的东西。四川地震中那么多感人的事迹,但也不乏“范跑跑”事件。作为老师,我们是否也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