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讲义(含解析)湘教版.docx_第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讲义(含解析)湘教版.docx_第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讲义(含解析)湘教版.docx_第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讲义(含解析)湘教版.docx_第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讲义(含解析)湘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 情景导入先思考 思考探究:图中所表达的环境问题是什么?说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提示:水污染问题。其形成原因是片面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忽视长期的环境效益。 基础知识要记牢 1环境问题的概念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2环境问题的分类类型产生原因举例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起火山喷发造成的大气污染、地震引起的水体污染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由人类活动引起不适当的农业灌溉引起的土地退化,乱砍滥伐、过度放牧造成荒漠化,捕杀动物造成动物种群减少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工业生产导致人类索取资源日益增多,排放到环境中的“三废”迅速增加,造成部分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2)人口急剧膨胀对环境的冲击。(3)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4环境问题的危害(1)威胁生态平衡。(2)危害人类健康。(3)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重点难点掌握好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大多数环境问题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是由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而引起的。1工业生产的发展2世界人口高速增长3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提升环境问题产生的实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另一方面是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 应用体验不可少 读下列材料,完成12题。全家老少齐上阵更招呼左邻右舍雪亮的尖锄粗暴挺进而青草被蹂躏土地在呻吟那滴滴汗融进血痕风干后卷起飘飘沙粒那一双双眼却毫不在意。水源不足,是这地方唯一令人望而生畏的缺陷。地下水位相当的深,因此井就成了无价之宝。山下良田苦不多,耕来山顶做旋螺。1材料描述的人类行为,可能造成土地荒漠化的有()ABC D2材料描述的人类行为可能造成()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C土壤次生盐渍化 D地面塌陷解析:1.A2.B第1题,土地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是由于人类不当的活动破坏植被造成的,材料中的“卷起飘飘沙粒”和材料中的“水源不足”是关键词。第2题,“耕来山顶做旋螺”描述的是陡坡开垦梯田的景观。阅读下列诗句,完成35题。英国令人毛骨悚然的煤烟云飘然而至城市如同面对中世纪的教皇。(挪威易卜生)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李白秋浦歌)(注: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在唐代时是著名的银和铜的产地之一)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上述诗句描述的环境问题是生态破坏的是()A BC D4诗句描述的景色是与下列哪幅图片描述的一致()A甲 B乙C丙 D丁5诗句描述的景象不会带来的环境问题是()A植被破坏 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 D酸雨解析:3.C4.D5.B第3题,英国与挪威远隔北海 ,煤烟云中的SO2等酸性气体可随西风扩散,形成酸雨;银、铜等有色金属的冶炼需要大量的煤炭和木材,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和固体废弃物;诗句描述的是荒漠景观;诗句描述的是气候特征。第4题,诗句描述的是酸雨。甲图表示水资源短缺,乙图表示水污染,丙图表示毁林开荒,丁图表示酸雨。第5题,安徽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不会出现土地荒漠化。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情景导入先思考 海伦娜岬角位于智利南端。奇怪的是在那里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瞎子。猎人可以轻而易举地拎起瞎了眼的野兔,将其带回家去享口福;河里捕到的鱼多数是盲鱼;瞎了眼的野生鸟类常常飞进当地居民的院子里或房间里,成为人们的美味佳肴。下图为南极臭氧空洞变化示意图。思考探究: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出现动物“瞎眼”的原因?提示: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面积不断扩大,臭氧含量减少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对动物产生危害。 基础知识要记牢 1全球性的环境污染(1)全球气候变暖:原因:温室效应不断增强。危害:海平面上升。(2)酸雨污染:概念: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分布:世界上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洲和我国南方;我国主要分布在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市)。危害:危害水生生物、农作物、森林的生长发育腐蚀建筑物,并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损害。(3)臭氧层破坏:原因:向大气中排放过量的氟氯烃。危害:使其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大大减弱,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1)植被破坏:损坏区域自然景观,带来严重后果,如生态系统失衡、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2)生物多样性减少:是由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等原因引起。(3)水土流失: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养分损失,破坏土壤结构。(4)荒漠化:最严重的是非洲,其次是亚洲。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1)事故带有突发性。(2)事故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全球性的环境污染环境问题成因分布危害全球气候变暖毁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燃烧矿物燃料大量排放CO2等温室气体全球全球变暖,极冰融化,海水受热膨胀,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使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酸雨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出大量的SO2、NOx等世界:欧洲、北美洲;我国:主要在南方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农作物;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臭氧层破坏人类大量使用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南极臭氧空洞,北极臭氧层变薄,青藏高原上空臭氧层变薄速度加快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直接危害人类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业造成破坏二、大面积的生态破坏问题原因主要危害植被破坏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生态系统失衡、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部分物种减少水土流失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损失,破坏土壤结构荒漠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可利用土地面积缩小、土地产出减少、土地养育人口能力降低方法技巧很重要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区别与联系环境问题区别含义产生机制表现方式具体成因联系环境污染由于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的环境质量下降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自然环境的容纳和自净能力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任意排放工业“三废”和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农药都是环境问题的基本形式,环境污染往往会导致生态破坏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有害垃圾噪声污染建筑、娱乐、交通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滥伐森林导致森林面积锐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滥伐、滥垦、滥牧,使自然植被遭破坏土地盐碱化不合理的灌溉方式等大气增温、臭氧层破坏过量排放二氧化碳和氟氯烃等有害气体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被破坏和过度捕猎 应用体验不可少 阅读下列图片,完成12题。1图片中的环境问题属于生态破坏的是()ABC D2导致图片描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B人类不合理的活动C科学技术的进步D气候干旱解析:1.D2.B第1题,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均属于环境污染,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属于生态破坏。第2题,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结合甲、乙两幅图,回答34题。3两图反映出来的环境问题为()A资源短缺B生态破坏C环境污染 D全球环境变化4该类环境问题的形成主要与人类()A排放废弃物有关B获取自然资源有关C农业生产活动有关D交通运输的发展有关解析:3.C4.A第3题,甲图反映的为大气污染,乙图反映的为固体废弃物污染。第4题,环境污染主要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而导致的。5(山东高考)下图为我国华北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读图回答问题。(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2)近年来,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指出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解析:第(1)题,甲处植被位于山坡,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乙处植被位于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