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城市交通环境中的当代艺术设计以武汉地铁2号线艺术设计为例 IV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艺术设计在传统空间如居住空间、展示空间、商业办公等传统建筑环境中已发展的日趋成熟。与此同时,它正慢慢地向非传统的典型性过渡空间进行艺术渗透,并呈现出设计手法当代性的特征。如本文将提到的城市公共空间中具有强烈连系性的交通建筑环境。当代艺术设计呈现出多种学科、不同领域互相交叉的综合发展趋势,这种发展趋势将逐渐优化和提高城市生活环境的人文和艺术氛围,这种氛围又将引导当代艺术设计把设计的出发点回归到人。当代艺术在城市交通建筑空间中表现出公共艺术的特征并充分发挥着艺术的引导性,以期艺术在当今日渐漠然的社会中为千千万万的人呐喊出心中的情感。交通建筑作为城市环境中连接、中转、集散的流动空间,具有其特定的空间作用与传达意义。将具有当代性的艺术设计引入交通建筑空间以期达到:1.社会性用当代艺术设计的方式为公众服务;2.文化性区域文化的艺术性展示;3.艺术性全球化洪流中艺术的时代呐喊。武汉作为中部崛起的领航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又是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中连通三镇核心区域的主干线,选其作为研究实例,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以点带面的研究意义和实践意义。关键词:交通环境;当代艺术;地域文化;人性化AbstractAlong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with the time progress , art design in traditional space such as residential space, exhibition space, commercial offic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s has grown mature. At the same time, it is slowly to make the transition to non-traditional typicality space in art permeate, and presents the design methods of contemporary features. As mentioned in this article in the urban public space-with a strong link traffic building environment. The contemporary art design presents a variety of disciplines, different cross each other in the field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trend, this trend will gradually to optimize and improve the urban living environment of the humanities and art atmosphere, this atmosphere will guide the contemporary art design the design starting point back to the people.The contemporary art design in the urban traffic construction space show the characteristic of public art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leading of art. we hope that art could increasingly help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people in the indifferent society battle cry out feelings in peoples deep heart.Transportation building connection as an urban environment, transfer, collecting and distributing of flow space, has its specific spatial effect and convey meaning. Will have the contemporary art design is introduced into traffic in order to achieve architectural space : 1. Social - with the contemporary art design ways for the public services; 2. Culture - regional culture show in artistry; 3. Artistry - It is globalization process of an art battle cry in epochal character. As a pilot city in central China, Wuhan, rail transit Line 2 is core trunk and connected in three towns of Wuhan .Chosen it as a research instance could have positive effect to linking the west, connecting North and South, use the experience of one point to lead the whole area to the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 Transportation environment; contemporary art; regional culture; humanization 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目 录III第一章 绪论(1)1.1 研究综述(1) 1.1.1 研究的的对象和内容(1) 1.1.2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2)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3)1.2 主要研究方法(5)1.3 创新点(5)1.4 论文框架简介(6)第二章 概述(7)2.1 当代艺术(7) 2.1.1 当代艺术的概述(7) 2.1.2 当代艺术的公共性特征(7) 2.2 城市交通环境(7) 2.2.1城市交通环境的概述(7) 2.2.2 武汉市交通环境的特点(7)2.3 国内外优秀地铁公共艺术的区域特色.(8)2.3.1 区域文化的概述(7)2.3.2 湖北地区的文化特征(7) 2.4 人性化.(9)2.4.1 人性化的概述(9)2.4.2 人性化在设计中的表现(10)第三章 以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艺术设计为研究实例(11)3.1 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车站艺术设计.(11)3.1.1 背景与思路(11)3.1.2 汉口火车站站(12)3.1.3 中山公园站(13)3.1.4江汉路站(14)3.1.5 洪山广场站(16)3.1.6 宝通寺站(16)3.1.7 光谷广场站(17)3.2 辅助空间的艺术品陈设设计(18)3.3 辅助空间的公共设施的艺术化表现(19)3.4 艺术设计的主体思路.(20) 3.4.1 一线一景文化窗口.(21) 3.4.2 地铁空间中艺术设计的意义 .(21)3.5 艺术照明设计理念.(21)第四章 当代艺术设计介入城市公共交通环境.(23)4.1 区域文化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影响.(24)4.2 和谐的空间环境.(24)4.3 人性化的艺术表现.(24)4.4 武汉市交通环境中的当代艺术设计分析.(25)4.5 前景与展望.(26)第五章 当代艺术设计对城市公共交通环境的影响(27)致 谢(28)参考文献(30)附 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33)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综述 从进入研究生阶段公共课的学习,至明确专业研究方向建筑环境设计表现,然后结合跟随导师做科研课题和实际项目的经验,笔者把研究的范围做了进一步细化城市交通建筑环境中的当代艺术设计表现。 在面对武汉市大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期间的黄金时期,笔者本着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的学习原则,积极参与了“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艺术设计”的实际在建项目。主要研究过程如下简述: 2011年6月12月:主要查阅城市交通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相关文献资料;实际参与并跟进研究对象工程的工程进度方案初步设计阶段; 2012年1月6月:根据方案初步设计阶段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继续查阅大量综合性、跨学科的相关文献资料;并根据需要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主要是去国内已经开通地铁的城市,尤其是已经涉及到地铁艺术设计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同时实际参与并跟进研究对象工程的工程进度方案定稿设计阶段; 2012年7月11月:根据方案设计中的经验和感受,结合自身的兴趣特点确定毕业设计和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同时实际参与并跟进研究对象工程的制作与施工方案被实施的制作与施工阶段; 2012年122013年3月:在进一步明确毕业设计和论文的最终研究方向后,着手整理近两年来参与设计并跟进施工项目中的一手资料,进一步归纳、分析和筛选所掌握的项目现场资料和文献资料,最后撰写毕业论文和设计毕业设计。1.1.1 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本文以武汉市轨道交通中地下换乘站和地上附属设施作为城市交通建筑环境的研究对象;在研究中,主要通过项目实例分析论述当代艺术设计介入城市交通建筑环境中的方式与影响:1.社会性用当代艺术设计的方式为公众服务;2.文化性区域文化的艺术性展示;3.艺术性全球化洪流中艺术的时代呐喊。笔者有幸作为艺术设计创作团队的一员,全程参与了设计并施工的实际项目“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车站艺术设计”和“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地上附属设施艺术设计”。鉴于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意义,文中相关理论论述都将立足于此项目的实际实践。以期抛砖引玉,对“当代艺术设计介入通建筑环境”这个研究领域提供一些思路;对全国各大城市正在或者将要建设的轨道交通项目提供一些参考。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共有21个换乘车站。其中6个为特色车站,分别是:汉口火车站站、中山公园站、江汉路站、洪山广场站、宝通寺站、光谷广场站。此6个站根据各自的特色做艺术设计,其余15各站为标准站,为地铁装修单位统一设计。1.1.2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城市是现代都市生活的载体,交通则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口号“想致富,先修路”就可以感知千百年来交通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对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力。现代城市的发展与规划同样离不开交通,交通空间连系着城市的各个部分,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集散空间,汇集与分流着来往的人们。交通建筑是交通环境中的重要节点,而交通建筑对于城市的意义就犹如人体血管之于人的作用。从1863年伦敦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开始,放眼欧洲、美洲、亚洲的经济发达地区,轨道交通作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有效途径,在城市交通环境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纵观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它所涉及的学科和领域已表现出相互交叉,互相促进的综合性发展特征。当代艺术设计参与城市建设的的范畴也日益扩大和深入,并且更加趋向人性化和社会化;其姿态也更加开放和亲民;它与公众的互动性也更明显。面对不断加速的全球化进程,不论是艺术家、设计师或更广泛意义上的艺术工作者,更倾向于艺术大众化,期待公众的参与和乐于接受公众舆论。这种倾向性也表明了当代艺术设计不再是孤立存在于一隅,而更注重艺术设计对所处环境的正作用力,以及艺术设计介入社会生活环境后所引导的一种更美,更自由、更和谐的生活方式。 综述城市交通环境和当代艺术设计,在城市生活环境中,当建筑的基础建设设施发展成熟到一定程度后,人们就必然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环境。立足今日社会的发展现状,思及终日奔波在繁华都市中的人们,我们需要一个更加舒适、美观并且充满人情味的人性化交通建筑空间。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欧洲许多国家的城市规划和古城保护都走在世界前列,其城市化发展也较快,在其发展中各种矛盾激化也较很多发展中国家早。所以他们也较早的思考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设问题。一些人性化规划设计和先进技术与艺术设计相结合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优秀案例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应。1.世界上最早建设地铁的英国,其伦敦市整个公共交通枢纽在之前遇到巨大交通压力时所做出的对策,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枢纽建设与周边环境及历史文化和谐统一;重视硬件与艺术设计的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放大枢纽的作用。许多大城市在城市周围建绿带,在绿带内一般禁止修建以防止与周围地区连成一片。而最早是从伦敦城市规划中提出的。伦敦早在1938年制订的“绿化法”中就规定伦敦市周围有2000多平方公里的绿带,绿带属于国有的,法律规定,绿带内可从事农业,建设与人民生活有关的乳牛场以及游乐休息场所、墓地等等。1963年政府发表白皮书,决定动用一部分绿地解决住宅房荒问题。如在绿带内建部分住宅,可解决25万人的住的问题,但是最近又明确规定绿带要保护。1976年制订的大伦敦发展计划规定,不管国家、地方公共团体,以及任何人都不能动用绿地,所以这部分绿带只占了一部分,基本上保存下来了。但绿带周围扩展很快。 2.美国旧金山的港湾枢纽是21世纪现代化的集轨道交通以及长途汽车客运,城市道路交通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湾区快速交通轨道总长为104英里(167千米),设有43座车站。系统轨距为5.5英尺(1.676米),属于宽轨。采用宽轨的原由是为了提供更高的稳定性(部分因为计划中的金门大桥路线),使得由铝与玻璃纤维制成的轻质量列车能更平稳地行驶,另外的考量也包括了政治层面与经济层面。 3法国巴黎与德国汉堡的城市文化保护概念:1977年,巴黎土地利用规则出台,对老城中的街道走向,沿街建筑的样式,和新建楼房的高度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高于37米的楼房只能造在旧城之外。这部法规今天仍在实行,这也是为什么今天巴黎老城区内很少看到高楼的重要原因。而这种新老城区分开规划的思想,后来成为古城建设的经典模式;汉堡起源可以追溯到久远的渔村时代,传说汉堡的第一代市民是那些每天挑鱼到集市贩卖的渔民。一项城市设计方案通过城市议会表决:在城市中心的主要街道醒目地段,设置当年渔民挑鱼形态的1:1雕塑群像,形态各异。一方面以此标志性景点丰富城市景观,同时,也使人由此意识与回味城市历史的故事,基于城市街头生活阅读汉堡的历史。 4德国柏林的哈特枢纽是德国集轨道交通:从规划开始一直到运营管理,把多种形式的交通工具系统地统一起来。 充分改造和利用旧有交通系统,使新旧系统设备都能发挥作用。在多大范围内,保证乘车时间不超过多少,保证发车间隔在多少时间之内。由此制定实现总体目标的交通方式选择、线路位置设计、运营组织方案等等。我们认为这种规划方法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方法科学。地铁车站简易而方便,上车和出站都不用费很多时间,换乘大多也是在站台上进行,多条线路利用同一个站台,乘客下车以后,在站台上等待换乘的列车。 6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设计:新加坡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其良好的绿化环境,这已成为其重要的旅游吸引力之一。 新加坡享有“花园城市”的美誉,这不是自然的巧合,而是精心规划的结果。 城市规划中专门有一章“绿色和蓝色规划” 该规划为确保在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条件下,新加坡仍拥有绿色和清洁的环境,充分利用水体和绿地提高新加坡人的生活质量。在规划和建设中特别注意到建设更多的公园和开放空间;将各主要公园用绿色廊道相连;重视保护自然环境;充分利用海岸线并使岛内的水系适合休闲的需求。八十年代,新加坡的城市建设在规划指导下飞速发展,政府部门在着眼于未来的同时,意识到保护好宝贵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于是划定了需要保护的建筑和相关的区域,成立了国家保护局专门负责这方面工作。在这个蓬勃发展的城市是植物创造了凉爽遮荫的环境,弱化了钢筋混凝构架和玻璃幕墙僵硬的线条,增加了城市的色彩。新加坡城市建设的目标就是让人们在走出办公室、家或学校时,感到自己身处于一个花园式的城市之中。为此新加坡达到了如下指标:在公寓型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建筑用地应低于总用地的40%;在每个房屋开发局建设的镇区中应有一个10公顷的公园;在每个房屋开发局建设的楼房居住区,500米范围内应有一个1.5公顷的公园;在房地产项目中每千人应有0.4公顷的开放空间。1.2 主要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 通过国内外各种经典著作,最新的期刊、学位论文等学术资料,将进行尽可能广泛的收集,尽可能地做到对地铁艺术设计有深入而实际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之上将进行补充和再认识。借鉴已有的成果,结合实例,提出自己的观点。 真实个案研究法通过参与实际在建的项目,以此为研究对象,认真总结和探索。研究将理论分析、实际项目经验和调查研究相结合,以及对参与项目设计和施工的重要成员进行访谈,以期在设计上得到专业人士最客观的反馈信息;在地铁运行一段时间后,市民对地铁艺术设计也将有有实际感受,再进行随机访问,以期得到广大民众对交通建筑中艺术设计的直观感受。这样的反馈资料对于研究很有必要,也将体现公共交通空间的艺术设计为人服务,和推动更加人性化的艺术设计。1.3 创新点在课题研究中,笔者将对“当代艺术设计介入城市交通建筑环境”的主题放入到实际的市政重大建设项目中来。以实践检验和丰富理论的原则,全程参与了从工程初步方案设计阶段,直到工程的实施制作安装阶段的所有环节;研究范围包括车站的内环境和交通设施的外环境,全面而具有挑战性。文中所述这一切的项目实践,笔者亲身经历。并参与到母校科研和实践教学与城市建设合作的项目,多学科交互的社会实践对研究的强大作用力,也为可能的创新研究提供了可能性。实际项目的锻炼也让笔者从理论的泛泛而谈提升至结合区域实际情况,综合各方要素,求真、务实,坚持设计原则,回归到服务于人的高度。所以,在实践中学习,学会用事实说话,文中项目的分析和总结相对真实有效而有代表性。研究项目中用当代艺术设计的方式为公众服务表现社会性;区域文化的艺术性展示表现文化性;全球化洪流中艺术的时代呐喊表现城市的艺术性。这三种特性通过笔者的真实经历、感知和总结,去分析实际案例中的表现特征,或许可以看做对研究主题可能的创新点。1.4 论文框架简介第一章主要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论文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做简要综述;并理清全文的写作思路和说明研究的意义。第二章主要概述论文涉及的核心概念,明确研究范围。第三章根据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的原则,总结笔者参与的实际建设项目经验来进一步丰富论文主题。第四章根据项目实例的分析,结合设计学科的特点和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对论文主题做进一步的深化和升华。第五章结论部分,综述当代艺术设计介入城市交通建筑环境中的表现方式和综合影响力。第二章 概述2.1 当代艺术2.1.1当代艺术的概述所谓艺术设计,就是将艺术的形式美感应用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设计中,使之不但具有审美功能,还具有实用功能。换句话说,艺术设计首先是为人服务的(大到空间环境,小到衣食住行),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完美结合,是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2.1.2当代艺术的公共性特征当代艺术在发展到今天时已经逐渐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比如在城市环境中艺术设计对公共空间的介入,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围绕人。认定需求和感受是评判的标准。当代艺术设计呈现出公共性特征。 2.2 城市交通环境2.2.1城市交通环境的概述 建筑环境是人类生活的主要活动空间,交通是联系各个部分的发展的重点,交通建筑环境设计表现是现代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2.2武汉市交通环境的特点目前武汉地铁2号线、3号线和4号线都已开工建设,于2006年正式动工的2号线,是武汉市首条地铁路线,也将率先投入使用。按规划,“武汉轨道交通将由3条市域快线和9条市区线路构成,共设站309座。主城区线网规模将达到333公里,共有7条长江通道,其中6条位于主城区。”当整个系统完工后,在主城区承担的客流将达55%以上,武汉市66%的人口将在600米的步行范围内,就能找到地铁站,“60分钟穿城,30分钟到达中心城区”。2.3 国内外优秀地铁公共艺术的区域特色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已经有近40个城市开通地铁轨道交通。国内外不少优秀的地铁公共艺术都很好地利用了城市的区域特色,使城市的区域文化同地铁文化一起为世界所知。莫斯科共青团地铁站作为莫斯科的标志,素来有“地下宫殿”的称号,整个地铁空间以爱国主义为设计主题,透着帝俄时代宫殿的风格,采用了标志性的天然石材和配套设施,更以大量的名师雕塑和壁画装饰。大理石饰面的列拱和梁柱透露着庄严的气质,很好地体现出了地域文化和时代特征。 注释:图片来自百度巴黎的地铁文化则在其整个建筑设计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种崭新的艺术形态巧妙地与一新生的公共运输科技结合,在艺术史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风格,这种风格就是“地铁风格”。巴黎现有86座“新艺术”风格的地铁建筑,其中地铁二号线西终点站“皇太子妃门站”(PorteDauphine),蒙马特区十二号线“阿贝斯站”(Abbesses)和高耸的“埃菲尔铁塔”与“凯旋门”一样都是巴黎的地标性建筑。 注释:图片来自百度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地铁浪漫而富有想象力,旅客身处其中有一种在地下世界游览的奇异感受。地铁站表面都呈现出地下山洞的表面肌理,一体式结构的天花和梁柱使游客如在洞穴中穿行,富有传统风格的壁画在“自然”的环境中透露着一种原始、传统、淳朴的感觉。 注释:图片来自百度北京地铁的两条奥运支线,更是具有十足的东方古都特色。以空间艺术化为主题,以传统元素与现代结合的设计语言,大量采用了青花瓷,城墙砖等传统符号,使游客能充分感受到北京乃至中国的历史文化气息。“该设计打破了北京地铁设计的常规模式,促进了地铁设计的多元化,提升了地铁空间的文化内涵,使人们行走在地铁空间充分感觉出地域性和文化性。” 注释:图片来自百度2.4 人性化2.4.1人性化的概述 人性化是指让技术和人的关系协调,即让技术的发展围绕人的需求来展开。这里所指的技术是广义上的技术,不单单指的是某一领域。2.4.2人性化在设计中的表现 在现代的设计中,我们倾向于表现的主题和为之服务的主题都将围绕人来展开。 比如我们在设计中考虑到人的归属性,会将区域文化的重要因素融入到设计中去,使受众人对我们的设计产生亲切感,感受到作为主题的重要地位。第三章 以武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为研究实例即使在日益同化的社会环境中,当我们位于伦敦地铁时,也绝不会将其与欧洲其他地区的地域空间混淆。这是因为虽然同处欧洲地区,文化、艺术、设计也有一些相通之处,但是各个地区的交通空间却都打上了其各自独特的文化与艺术烙印,这是共性与个性的表现。这种特征是一个成熟的交通空间所必备的特质,也是趋同社会中极具魅力的文化识别性。本章节将立足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的艺术设计,分析当代艺术设计在城市交通建筑环境中的表现方式和综合影响力。区域文化的力量如何让武汉地铁成为武汉的地铁。武汉市作为九省通衢的交通咽喉要地和荆楚文化的聚集地,责无旁贷的承担着交通集散与文化传承的双重使命。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艺术设计,区域文化的选取原则:以荆楚文化为整体背景,在共性的指导下,因地制宜,根据所表现交通建筑环境、文化的特点,用当代艺术的设计手法突出其区域个性。3.1 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车站艺术设计3.1.1背景与思路目前武汉地铁2号线、3号线和4号线都已开工建设,于2006年正式动工的2号线,是武汉市首条地铁路线,也将率先投入使用。按规划,“武汉轨道交通将由3条市域快线和9条市区线路构成,共设站309座。主城区线网规模将达到333公里,共有7条长江通道,其中6条位于主城区。”当整个系统完工后,在主城区承担的客流将达55%以上,武汉市66%的人口将在600米的步行范围内,就能找到地铁站,“60分钟穿城,30分钟到达中心城区”。地铁建设是未来五年带动武汉城市建设发生革命性变化的重要工程,作为“大武汉复兴”的重要一步,武汉地铁对展示武汉历史文化和发展面貌有着重大的意义。武汉地铁2号线联接长江两岸,作为率先动工的重点工程,是贯穿武汉的“黄金交通走廊”。沿线经过不少武汉标志性的地区,如江汉路步行街,黄鹤楼,宝通寺等,针对这一情况,政府考虑在2号线一期的21个地铁站中打造6个特色地铁站,以异于标准化装修的形式将大武汉呈现在公众面前。对这6个特色站的设计,理念是植根与武汉的本土文化与生活,凸显武汉人、武汉城市的精神和灵魂。以艺术的手法展现武汉的历史变迁,体现楚风楚韵,展示武汉的科教人文特色。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共有21个换乘车站。其中6个为特色车站,分别是:汉口火车站站、中山公园站、江汉路站、洪山广场站、宝通寺站、光谷广场站。此6个站根据各自的特色做艺术设计,其余15各站为标准站,为地铁装修单位统一设计。3.1.2汉口火车站站本站艺术设计的主题是:“黄鹤归来”;表现方式是:当代雕塑装置和拼贴壁画。汉口火车站作为武汉乃至全国的重要铁路交通集散地,就如武汉的大客厅,在设计上应该表现出武汉市民热情好客、开放迎宾的大气魄。黄鹤楼作为武汉市的标志性代表已广为人知,在本站设计上,用黄鹤楼的传说以及反用诗歌“黄鹤一去不复返”,以“黄鹤归来”表达当代的武汉城市精神。本站艺术设计的区域主要为:a中厅,中厅上部为四只展翅飞翔的仙鹤;中厅地面是荷花、荷叶、莲蓬的铜雕,并用艺术壁材模仿波光粼粼的湖面;周围用一次绕弯成型的无缝钢化玻璃,丝网印湖岸芦苇迎风而立的图案。整个中厅区域营造出湖北是个物产丰饶和具有和谐生态的鱼米之乡。b墙面,中厅一侧将近六十米的墙面是一幅表现武汉城市风貌的“江城印象”壁画。此壁画用小于或等于1厘米的艺术玻璃马赛克手工剪拼而成。将达到现代工艺结合油画效果的震撼艺术表现力。“黄鹤归来”艺术装置和“江城印象”玻璃马赛克壁画;现场实景照片,自摄。3.1.3中山公园站本站艺术设计的主题是“幸福武汉”;表现方式是手工锻铜壁画。 中山公园作为居民的休闲空间,虽处于汉口最繁华的地段却独享着喧闹之中那份悠然自得。通过观察在园中年长者打拳散步,情侣携手相行,儿童在花间追逐嬉闹,一副幸福武汉的情景如画卷般在大家面前徐徐展开。我们有一次公开的向全市中小学生征集儿童画,主题是“把武汉画在地铁里”。本站艺术设计最终选择将征集而来的优秀儿童画镶嵌在壁画里。壁画表现内容为辽阔的蓝天、白云、四周是草长莺飞的花园景色和充满童趣的幸福树为画面主体。壁画的形态和色彩与儿童画相得映彰,以童真质朴的情感与市民作为设计的文脉。寓意武汉是一个宜居之城,幸福之城。“幸福武汉”壁画;现场实景照片,自摄。3.1.4江汉路站本站艺术设计的主题是“时尚江城”;表现方式是汉白玉壁画和360全息投影。1条 江汉路,百年奋进史。面对代表汉口商圈的地标性站点,分析它的受众人群,以及它所代表的意义,此站艺术设计表现形式为64m长的汉白玉浮雕壁画,壁画内容为反映江汉路地块从形成到当代的历史进程,截取各个时代的代表事件或人物,这种时代的典型人或事,是时尚更深层次的展示。以点成线,串活江汉路的前世今生,以期望用活波的艺术设计表现方式,传达历史的深蕴,从而让如今穿行于此的时尚年轻人进一步理解“时尚”的含义,增强其对所处城市的文化认同。中厅的全息投影:用极具时代感的高科技设备结合手工铜雕的锻造的艺术设计手法,表现江汉路这个商业中心地带。360全息投影除了前卫的艺术效果,它在地铁日后的运营期间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时尚江城”汉白玉壁画;现场实景照片,自摄。 360全息投影;现场实景照片,自摄。3.1.5洪山广场站本站艺术设计的主题是“书山有路”和“楚风古韵”;表现方式是壁画。洪山广场站位于武昌区中南商圈和水果湖行政区之间,有十几所中小学围绕左右,此站延续征集的优秀儿童画为主要表现内容,把儿童画用景德镇传统手工烧造工艺制成瓷板画,用法国木纹灰石刻上各个儿童画的作品信息,石材高低错落为三层,层层叠叠的表现“书山有路勤为径”的艺术效果“楚风古韵”是传统手工锻铜壁画,表现内容为楚文化的典型符号,以此切合行政区的文化底蕴。 “书山有路”壁画;现场实景照片,自摄。 壁画局部;现场实景照片),自摄。 3.1.6宝通寺站本站艺术设计的主题是“宁静致远”;表现方式是当代装置艺术结合传统壁画。 此站作为一个宗教场所占文化主导地位的站点,武汉地铁集团在设定2号线的特色站时,能让宝通寺站作为特色站点,本身就代表了时代的进步和思想的开放。在查阅宝通寺以及武汉地区相关宗教的文献资料后,我们的设计团队带着一系列设计思路去宝通寺拜访了寺内住持及相关人员,征求意见,以求解设计方案是否有不妥之处,经过双方的深入交流并反复修改,最终确定以佛教广义上的代表菩提树作为表征符号。壁画的背景山水画是采用宝通寺原来景色结合绘画创作,表现出温润秀丽的山水绕古寺的雅致景色,制作上以景德镇传统工艺手工烧制制成瓷板山水画。菩提树作为实体装置雕塑,制作工艺是用白铜手工锻造并干挂在瓷板画背景上。本站这样一个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艺术设计表现方式,在意见征集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艺术设计上也达到了宗教在现代社会中引导人积极向上、并寻求内心宁静的精神追求。 “宁静致远”壁画;现场实景照片,自摄。 壁画局部;现场实景照片,自摄。3.1.7光谷广场站本站艺术设计的主题是“科技之城”;表现方式是光电壁画和互动投影。 光谷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华中地区的比重和产值均处于首位,光谷消费的商圈也日益成熟壮大,众多大学的新区和不断建成的高新产业园皆落户于此,光谷,俨然成为武昌地区的一个科技和人文的新区。经过对光谷片区的综合分析,艺术设计团队一致认为,高新技术是一个朝阳产业,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人文的熏陶,所以此站壁画的表现内容为当代街头抽象的涂鸦绘画表现传统的楚文化内容,我们可以在壁画中找到传统楚文化中神似外星生物的人物形象,抽象后的凤鼓图、楚国的漆器、玉器、纹饰;也可以看到各国钱币趣味的符号变形。壁画倾向于用传统与现代对话的形式,让其产生巨大的艺术共振效果。用轻松又贴近大众的方式去表达原来高高端坐在博物馆、展览馆的文化形象或符号。本站壁画所有的图案皆采用铝板刻花雕刻的工艺,铝板外层是随刻花外置随图案起伏的喷漆亚克力板。壁画背部用可变色的LED灯照亮,这样从正面看到的就是层次丰富,并且能柔和变色发光的立体壁画。壁画全部的天花安装四部8000流明且具骨骼识别的互动投影机,投影机将影像投在壁画上,这样的设计手法和表现形式让壁画从形象生动达到真实与人互动的震撼表现力。“科技之城”壁画;现场实景照片,自摄。 “科技之城”壁画局部,未开互动投影的壁画效果;现场实景照片; 局部,开互动投影的壁画效果;现场实景照片,自摄。3.2 辅助空间的艺术品陈设设计2号线地铁除了六个特色站的艺术设计,纵观全线,还有一部分辅助空间,如位于站厅层的柱廊和艺术橱窗需做艺术品陈设设计。艺术品陈设设计拟采用的方法是,将地铁2号线21个站点以所处交通环境的片区为单位进行艺术设计,艺术品片区依次为:居住区、商业区、行政区、人文区,高新技术区。艺术设计原则:以楚文化为设计主线,民俗民风味表现点,贴近生活、雅俗共赏、因地制宜的设计和陈设小型艺术品。3.3 辅助空间的公共设施的艺术化表现涉及交通建筑中公共设施的艺术设计,本项目中表现在公共座椅的艺术设计。公共设施之公共座椅的艺术化表现为:汉口火车站切合“黄鹤归来”的主题,设计了“荷叶凳”;中山公园站用平易近人又充满童趣的三只戴眼镜的“生肖猪凳”,作为一个公共座椅的组合单位,符合“幸福武汉”的艺术设计主题;江汉路站用夸张又充满时尚感的“高跟鞋凳”表达“时尚江城”的主题;洪山广场站的“生肖龙凳”由玉龙形象的再次艺术创作而设计,切合“书山有路”寄望于龙的传人;宝通寺站是简洁的玉鼓形象抽象为“石鼓凳”,以简洁对应“宁静致远”的主题;光谷广场站的“键盘凳”形象的反映了“科技之城”的内涵。 荷叶凳 生肖猪凳 高跟鞋凳 生肖龙凳 石鼓凳 键盘凳 书本凳 3.4 艺术设计的主体思路艺术设计与建筑整体方案在色调、风格上整体协调统一;极大的体现出湖北地域文化、地铁文化及地铁地面附属建筑建筑独特的使用性质及艺术审美的特性。3.4.1一线一景文化窗口 在中国,地铁是一个新兴产物,它的出现将会为地铁沿线的工业,商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地铁是一个发达城市的象征,建设地铁也为提升城市形象,带动武汉市旅游行业的发展,使外来游客对本地印象更加良好,所以地铁建设是未来五年带动武汉城市建设发生革命性变化的重要工程,文化又是城市重要的软实力。所以当重点工程和反映江城印象的艺术相结合时,城市文化和城市的精神就跃然眼前了。并且整体的艺术设计思路紧跟政府打造“设计之城”,“创意之城”,“读书之城”,“文化之城”的号召。 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地铁艺术设计为目标,我们提出了地域性、民族性、国际性相结合的公共艺术题材选取原则;重点分级、功能优先、安全耐久、实用设施艺术化的设计原则。结合各站点地标建筑选题、挖掘武汉区域文化特色的地标功能原则,规划、设计、创意并重;设计与建筑整体方案在色调、风格上的整体协调统一;与轨道交通建筑同步设计,体现湖北地域文化、地铁文化及建筑的使用性质。地铁站出入口与相关设施充当着联系地铁空间与城市空间的关键角色,好的出入口设计对周边区域,甚至整个城市形象的提升都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过程中,我们谨遵武汉“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提出“一线一景,艺术介入,文化提升”的设计理念。将地铁基本功能,区域文化特征,艺术设计手法三者综合考虑,以求达到技术,文化与艺术共同促进与发展的共赢模式。探讨艺术介入城市,文化融入生活的可能性,寻找一条将人文景观,工程模式,艺术手法与现代社会发展向结合的有效途径。 在艺术化设计中我们突出“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将材料媒介的这种“物质性”转化为具有精神内涵的“文化属性”,真正体现材料媒介的自然美、生态美及带给公众视觉上与心理上的愉悦感;借助媒介语言来表达公共艺术品的语境与大自然的融合、艺术家或设计师与公众在思想上的交流与碰撞,体现艺术为人民服务,反应民生;提高艺术参与城建,参与生活的程度。3.4.2地铁空间中艺术设计的意义打造城市文化风景线 提出艺术化设计构想,形象把握城市精神精髓所在,展示现代城市面貌。研究各站点区域文化特征,提出一站一景的设计模式,打破传统工程式建设的老教条,形成新的景观形式,衍生出新的城市风貌。 探讨艺术介入城市,文化融入生活的可能性,寻找一条将人文景观,工程模式与艺术手法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通过科学的归纳与概括,为以后相关现代城市景观与工程的探索和发展开拓出新的设计思路。 艺术介入城市:提取周边文化元素,挖掘城市精髓,展现地域特色。 在地铁附属建筑中,运用声、光、电结合的现代科技手段,彰显武汉城市个性。3.5 艺术照明设计理念 项目实例中的灯光设计手法遵循以下照明设计理念。 一、见光不见灯:艺术照明设计一方面为艺术品设计区域根据国家照明标准达到适宜的照度;另一方面是通过科学而巧妙的灯光设计来烘托艺术品的艺术与人文氛围。让灯具隐藏,灯光外露,最大程度的保持艺术品画面的完整性和艺术性。 二、生态照明:运用LED灯具及相关技术来减少照明能耗,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生态照明。 三、可持续的照明设计:减少照明设备维护成本,达到减少设备的后期开支。 四、艺术化照明设计:根据照明设备安装后进行照明设备调整与测试验证使照明效果均匀美观照度达到预期设计目标。第四章 当代艺术设计介入城市公共交通环境地铁技术发展至今,地铁站已经随着城市的发展蔓延至世界角落。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工业化并没有用它冰冷的触角抵触世人,相反其中不凡有着很多优秀站点,他们以一种崭新的面孔重新代言了城市文化。我们对一个城市的了解不再仅限于地上空间的组团,地下空间也在黑暗中展现了它所处城市的区域特色。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的莫斯科共青团地铁站、美国的纽约市政厅地铁站、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地铁站、德国的慕尼黑城市地铁、朝鲜的平壤地铁等。这些地铁站都带有浓郁的区域特色,让人身处其中能深刻感受到与其他城市的不同,并且更加了解本地的文化特色。而我国当今城市发展迅速,作为城市公共道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快捷、环保,是加强城市功能的有效方法。从功能、环境和人流集散能力等各方面来看,其有运输承载力大、线路环境固定、人流集中密度大的特点。随着城市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单纯的路面道路交通开始面临迅速增长的城市人口等带来的巨大压力。所以发展地铁公共交通是当下国内越来越多城市的选择。地铁所面对的公众数量是极大的,并且可以在其工作时间内无时无刻不向公众潜移默化地传达信息。由此看来,地铁公共环境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可利用资源,可以通过好的艺术设计,改变其单纯的使用价值,使其成为代表城市形象、体现城市文化、提高市民修养的重要载体。但是,任何空间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地铁站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它既要满足使用的人性化要求,又要与周围空间环境相协调;并且,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和特点,正是这些不同的区域特色使城市有了生气、活力和性格,所以最重要的是能与当地区文化特点相结合。由此看来,对于地铁站的公共艺术的设计,应该摒弃千篇一律的样板式手法,要发掘并结合当地城市的区域文化特色,将地铁站变成有文化沉淀的城市特质。4.1 区域文化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影响将每个站的主题对象锁定于区域特色以及其历史文化。在不同的站点根据不同的情况将区域特色或历史文化符号化,与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相结合。对站点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人流特色等进行调查和分析,必要时候进行问卷调查,充分了解受众,再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可将公共艺术做成具有公益类宣传,或者历史文化知识传播等性质的艺术品。整条线路可在统一的大主题下,不同站点采用不同主题倾向,不同表现视角或不同风格手法,利用这些具体的设计手段来进行区分,形成反映区域文化信息、有识别性又能展示城市风貌的地铁站公共艺术环境。4.2 和谐的空间环境当代艺术设计是倾向于是把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回归到人,交通建筑环境的艺术设计更是如此。对于地铁站公共艺术的设计,不能脱离环境独立存在,在设计时要充分协调周围各方面环境因素,利用周围环境的同时,尽量保持环境的原生性和整体性,使地铁站能够融入其中,而不是突兀的、机械化的存在。这样也更加能够表现出一个城市的环境和公共意识。对于不同地铁站内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要将站点周围的建筑、广场、道路交通、绿化等全部考虑在内,力求能够与这些已有的环境和谐共生,相互映衬,共同构成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4.3 人性化的艺术表现作为城市中人流量最大的公共区域之一,地铁站面对的公众数量是极大的。因此在设计时也不能单方面只考虑环境,要综合考虑人文因素,作为武汉发展的重要部分,地铁站不能仅仅只满足公众需求,还要使公众具有互动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在这一点上,首先,地铁站公共艺术设计的风格形式要适应公众审美需求。通俗来讲,就是雅俗共赏,既不能落于俗套,也不能过于追求艺术高度。其次,地铁站公共艺术设计要体现其“公共性”。公共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公众对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江西南昌市青山湖区招聘社区工作者(专职网格员)45人模拟试卷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广东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区分局招聘辅警50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新)
- 2025届中铁一局高校毕业生春季招聘正式启动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江苏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招聘高层次卫生专业技术人才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年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公开招聘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湖北省通山县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引进60人模拟试卷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昆明市五华人民医院招聘派遣制工作人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吉林四平市悦萍水利管理有限公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3人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社招+校招开启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花卉种植专业户发展协议
- 2025年入团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职业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 破产重整程序中金融债权人保护问题研究
- 设备预防维护培训课件
- (2025秋新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
- 2024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
- 楼宇入驻管理办法
- 结肠息肉患者健康教育
- 核电运营数字化转型探索-中核集团 核电运行研究(上海)有限公司 2025
- Unit2RainorShine词汇与语法特训鲁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
- 学堂在线 如何写好科研论文 章节测试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