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docx_第1页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docx_第2页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docx_第3页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docx_第4页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清区2018-2019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高三地理试卷第卷(共50分)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5分。读某区域风向示意图,回答1-2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季节为北半球冬季B.此时,北冰洋极冰范围最广C.图中的风主要是来自南太平洋的东南信风D.图中海洋北部海区洋流为顺时针流向2此风能引起洋流运动,图中四海区中最可能出现上升流的是() A.海区 B.海区 C.海区 D.海区下图为某假想陆地的一部分,读图回答3-4题。3. 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 A. 热带季风气候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热带草原气候4. F为一小岛,1月份小岛西侧 A.月平均气温大于0,降水量较大 B.月平均气温小于0,降水量较大 C.月平均气温大于0,降水量较小 D.月平均气温小于0,降水量较小田晓同学在他的我的家乡作文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尽,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据此回答56题。5田晓的家乡位于下列哪个地区A黄淮海平原 B东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渭河平原6该地的气候类型和耕作土壤分别是A温带季风气候、黄壤 B温带季风气候、黑钙土C亚热带季风气候、红壤 D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土读“荒漠化效应和水气生相互作用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中数字的正确内容是A降水增加,蒸发减弱 B降水减少,蒸发加强C降水增加,蒸发加强 D降水减少,蒸发减弱8图中自然要素相互作用,其中居主导地位的是A植被 B水文 C地形 D降水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面貌的变化。读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1990年和2014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完成910题。9.近十几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被覆盖率上升 B年降水量增加C河流流量增加 D河流含沙量增加10近几十年来,导致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可能是耕地面积不断增加水库面积增加经济林面积增大灌溉面积增加A BC D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完成11-13题。11. 按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C.丙甲乙 D.甲丙乙 12. 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 B.水分 C. 热量D. 坡向13. 乙山所在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A. 地中海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下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15.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大气环流 甲图为某地海陆水循环示意图,乙图为该地 M 山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题。16该区域 亚热带湿润区 冰川侵蚀强烈 夏季降水多 径流季节变化小 北温带A B C D17若甲图 M 山森林大面积砍伐,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将主要有 坡面汇流速度加快 水汽输送量减少 地面蒸发量加大 地下径流减少A B C D18、读图3回答第18题18.结合图3判断,在澳大利亚,基本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是A.水系的分布特点 B.地形的东西差异C.热带荒漠的分布 D.矿产的分布特点水的社会循环是指在水的自然循环当中,人类不断利用其中的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满足生活与生产之需而产生的人为水循环。读下图,完成19-20题。19水的社会循环()A包含了水的自然循环 B加速了水的自然循环C对陆地水体有更新作用 D会对水的自然循环造成影响20污水再生回用()A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B只适用于城市C虽无经济效益但有环境效益 D彻底改变了水的自然循环下图根据我国某著名河流下游水文观测站多年观测数据统计绘制而成。读图,完成21-22题。我国某著名河流下游日平均流量补给类型结构图21.图中河流补给类型依次是()A.浅层地下水;永久性积雪冰川融水;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B.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永久性积雪冰川融水;浅层地下水C.永久性积雪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浅层地下水;雨水D.雨水;浅层地下水;季节性积雪融水;永久性积雪冰川融水22.图示河流最可能位于我国的()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的合理开发限度为40%。而当利用率超过40%时,即表明严重缺水,可能制约经济发展,并导致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问题。据材料完成23-24题。世界平均中国平均河西走廊塔里木河准噶尔盆地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30%20%92%79%80%95%23.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资源可利用量高于世界平均值 B.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准噶尔盆地C.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利用率 D.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调水24.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塔里木河流域的原因是()A.降水总量小B.降水年际变化大 C.浪费更严重 D.水资源需求量大右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读图回答25-26题。25图中过A地山脉的走向大致是( ) A东南一西北 B东西C东北一西南 D南北26影响该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河流 B地形 C交通 D气候全球气候变暖,将会给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据预测,因全球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据此回答27-28题27.读右图 “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来的影响有( )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滩涂面积减少淹没部分耕地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A BC D28.全球变暖可能给世界各国经济带来的影响有( )A中亚地区热量条件改善,粮食产量增加B北冰洋航线开通,巴拿马运河收入减少C喜马拉雅山地雪线将上升D美国电力需求减少,电力工业发展趋缓【2016上海卷】气候异常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严重威胁与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生活。29.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消失北美中高纬小麦减产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减少A. B. C. D.30.今年4月,太平洋周边某些国家出现异常高温干旱天气,有专家认为这与厄尔尼诺有关。根据厄尔尼诺影响的一般规律判断,发生干旱的国家可能是A.日本 B.泰国 C.智利 D.秘鲁读某国196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图,完成3132题。31.该国人口数量减少的时间大约是A19631972年 B19751986年 C19851990年 D20002010年32目前,该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就业压力大 B城市人口比重大 C国内人口迁移量大 D人口老龄化严重 读下面两幅人口统计图,回答33-34题。 33、对图甲中A、B、C三国的分析正确的是 A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30%BB国人口死亡率高于C国主要是因为其医疗水平比C国低C与B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非洲D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7年为5.1)相似的是C国34分析图乙中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图可以看出AA国人口问题主要是劳动力不足BB国人口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大CA国人口增长已完成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DB国1564岁人口比重大于A国【2016上海卷】(八)在经济开放的条件下,劳动力倾向于从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通过地区间观念、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促使地区间的经济差异逐渐缩小,劳动力流动减弱。35.2000年我国劳动力区域流动的特点是A.东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 B.西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C.中部地区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 D.全国平均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36.图中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省际经济差异变小 县内经济差异变小省际经济差异变大 县内经济差异变大A. B. C. D.2014年2月1日以来,新华网、凤凰网等多家媒体报道称:俄罗斯拟恢复征收无子女税,无子女家庭每月须上缴6%的薪水。读俄罗斯局部地区人口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7. 俄罗斯欲制定该项政策的目的是解决A人口增长过快问题B人口负增长问题 C移民迁入过多问题D就业率低问题38以下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与俄罗斯最相似的是A德国B美国 C中国D印度39影响该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降水B资源C气温D河流我国劳动力约是美国、欧盟、日本劳动力总和的2倍,因此成为“世界工厂”。但近些年来外商开始抱怨劳动力短缺、工资上涨过快,导致生产成本提高。据此完成40近二十年来,我国20-29岁的劳动力数量迅速减少,其原因主要是( ) A人口迁移 B人口老化 C出生率下降 D死亡率提高41若要从农业中释放更多劳动力到工业部门,我国的农业生产必须注重( ) A机械化 B水利化 C精耕细作 D出口创汇【2016全国丙卷】【2016新课标3】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l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42.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43.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服务设施齐全 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适宜就业机会多 生态环境较好A. B. C. D.44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 D.知识密集型产业读右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完成49-50题。45.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间为( )A. B. C. D.46.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基本一致的是( )20080812A.埃及 B.中国 C.新加坡 D.德国某城市是环形放射状道路,读下图回答47.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a曲线 B.b曲线 C.c曲线 D.d曲线48.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 A.住宅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文化区下图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读图,回答 豫西-天井窑院 东南亚-水屋 北非-碉堡式建筑 北欧-木屋49. 图示传统民居特点形成与当地环境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A. 下沉式窑院 - 黄土土质黏重 B. 房屋高架 - 风暴海啸多发C. 墙厚窗小 - 炎热干燥光照强 D. 顶尖坡陡 - 森林资源丰富50. 图示传统民居建筑体现 A. 地区之间文化交流与扩散 B地域文化内向含蓄的特点C. 人类对环境的利用和适应 D. 地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第二卷 简答题 (共50分)51.图一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二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 依据所给材料,判断甲地气候类型为 气候,乙地气候类型为 气候。(2分)(2)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点:(8分)气候特征 相同点不同点(3) 简述甲、乙两地夏季风的风向及成因的差异。(6分)52、城市是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不同。读“某城市示意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11分) (1)从城市功能区看,图中甲功能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用地,A处最有可能形成 区。(2分)(2)简析B处布局工业区的合理性。(6分)(3)随着城市的发展,该市准备在、两地建设卫星城,两卫星城的建设可以缓解主城区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哪些问题?(3分)53读“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分析回答问题:(8分)(1)此图反映了该地区的 过程,通过分析此图,试写出该过程有哪些特点?(4分)(2) 该过程中城市发展对郊区农业资源与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有哪些?(2分) (3) 如果你作为农民,可能在待开发土地上发展_、_等生产。(2分)54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学习方式之一。下图是浙江省某县级城市(图中甲处)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实地考察后绘制的区域略图,下表为他们统计的“1991年和2008年图示区域各类用地比重变化(%)”情况。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年份水田旱地林地草地园地城镇陆地水域滩涂未利用地199148.814.7418.720.340.219.657.960.350.22200841.879.8917.270.040.0323.916.350.630.01(1)简要分析影响甲与乙(乡镇驻地)两城镇规模差异的主要因素。(4分)(2)据表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最显著的是什么?这一变化会对城区热岛效应强度和水循环中主要环节分别带来哪些影响?(5分) (3)考察发现,近年来该区域的黄铜矿资源被大量开采。请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露天开采对矿区的生态环境主要造成哪些破坏。(3分) (4)为解决图示区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考察小组有成员提出可向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劳务输出。你赞同这种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3分)地理 答题纸第二卷 简答题 (共50分)51.(1) 气候 , 气候(2分)(2)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点:(8分)气候特征 相同点不同点(3)简述甲、乙两地夏季风的风向及成因的差异。(6分) 52 (1) 用地, 区。(2分)(2)简析B处布局工业区的合理性。(6分)(3)随着城市的发展,该市准备在、两地建设卫星城,两卫星城的建设可以缓解主城区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哪些问题?(3分) 53(1) 过程,通过分析此图,试写出该过程有哪些特点?(4分)(2) 该过程中城市发展对郊区农业资源与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有哪些?(2分) (3) _、_等生产。(2分)54 (1)简要分析影响甲与乙(乡镇驻地)两城镇规模差异的主要因素。(4分)(2)据表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最显著的是什么?这一变化会对城区热岛效应强度和水循环中主要环节分别带来哪些影响?(5分) (3)考察发现,近年来该区域的黄铜矿资源被大量开采。请用自然地理环境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