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成果报告-降低漏磁检测器数据失效率成果报告_第1页
QC成果报告-降低漏磁检测器数据失效率成果报告_第2页
QC成果报告-降低漏磁检测器数据失效率成果报告_第3页
QC成果报告-降低漏磁检测器数据失效率成果报告_第4页
QC成果报告-降低漏磁检测器数据失效率成果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C小组活动成果报告课题名称:降低漏磁检测器数据失效率小组名称: “蓝色生命线”QC小组发 表 人: 骆秀媛单位名称:中海油能源发展装备技术有限公司2015年7月 14 日目 录一、小组概况3二、小组成员情况4三、名词解释4四、选题理由5五、设定目标6六、目标可行性分析7七、原因分析7八、确定主要原因11九、制定对策22十、对策实施23十一、效果检查27十二、制定巩固措施32十三、总结和下一步打算33一、小组概况 “蓝色生命线 ”QC小组成立于2012年2月,由海管内检测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小组成立以后, 以安全生产为主线,以服务海底管线内检测为重点,积极开展活动。本小组的凭借活动成果“海洋平台漏磁检测器收发装置的研制”被命名为二零一四年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表1小组概况表小组名称蓝色生命线注册编号HYQC-2014-HYFZYJ002课题名称降低漏磁检测器数据失效率成立时间2012年2月课题类型现场型活动时间2014年2月-12月小组人数(10人)10当 年活动次数35图1 2014年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荣誉证书 表2 小组成员情况表二、小组成员情况序号姓名年龄文化程度职务、职称组内分工备注1骆秀媛34本科工程师组长、全面负责2蔡永桥32本科工程师副组长、方案策划3兰君33本科工程师组织协调4王鑫32本科工程师方案策划5唐建华30本科助理工程师现场实施6卢进29本科工程师现场实施7韩雪31本科助理工程师现场实施8刘建林32本科助理工程师现场实施9孙晨号23本科助理工程师统计整理10王莹23本科助理工程师统计整理三、名词解释(一)漏磁检测器(CDP)对管道进行金属损失检测漏磁场被位于两磁极之间,紧贴管壁的探头探测到,并产生相应的感应信号,这些信号经滤波、放大处理后记录到检测器携带的存储器中,经过检测后的数据回放处理,进行判断识别。(二)漏磁检测器的数据失效率 (PHH)漏磁检测过程中失效数据占总数据量的比例,使用ROSOFT软件分析计算。(三)海底管道漏磁检测利用在海底管道内运行的可实时采集并记录管道信息的漏磁检测器所完成的检测。图2 海底管道漏磁检测示意图四、选题理由(一)公司要求漏磁检测器数据失效率低于5.0%。(二)生产现状表3 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5条海管漏磁检测器数据失效率统计表2014年2月27日小组成员骆秀媛统计分析了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进行检测的5条海底管线的漏磁检测器数据失效率,如下:序号管道名称失效数据量(MB)数据量(MB)失效率1锦州25-1S WHPB 至 锦州25-1S CEP混输管线55 6459.5%2锦州9-4 A 至 锦州9-3 E混输管线181607.3%3旅大27-2 至 旅大32-2混输管线365566.5%4秦皇岛33-1 至 秦皇岛32-6混输管线201988.0%5锦州20-2MSW至锦州20-2MNW混输管线151957.5%漏磁检测器数据失效率均值7.8%制表人骆秀媛日期2014年2月27日 图3 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5条海管漏磁检测器数据失效率折线图制图:骆秀媛 日期:2014年2月27日结论:5条海底管道的漏磁检测器数据失效率均值为7.8%,与公司目标存在较大差异。(三)课题选定为达到公司要求,选定课题为“降低漏磁检测器数据失效率”。五、设定目标图4 设定目标值柱状图根据公司要求将目标值设定为5.0%。制图:骆秀媛 日期:2014年2月27日图4六、目标可行性分析(一)目前漏磁检测器数据的失效率情况表4 2014年3月至5月5条海管的漏磁检测器数据失效率统计表2014年5月30日小组成员王鑫统计2014年3月至5月5条海管的漏磁检测器数据失效率,如下:序号管道名称失效数据量(MB)数据量(MB)失效率1SZ36-1CEP平台至F平台混输管线4907.5%2BZ34-1B至BZ34-1CEPA混输管线151609.3%3BZ26-2至友谊号混输管线759078.5%4BZ28-2S CEP TO HYSY102混输管线4657.0%5WC-13-2平台海底管线121777.3%漏磁检测器数据失效率均值7.9%制表人王鑫日期2014年5月30日图5 2014年3月至5月5条海管的漏磁检测器数据失效率折线图 WC13-2平台海底管线BZ28-2S CEP 至HYSY102混输管线BZ26-2至友谊号混输管线BZ34-1B至BZ34-1CEPA 混输管线SZ36-1CEP至F平台混输管线制图:王鑫 日期:2014年5月30日结论:5条管线的平均数据失效率为7.9%,与以往的统计数据吻合,有开展活动的必要。(二)查找症结2014年6月4日骆秀媛组织小组成员对这5条海管的漏磁检测器数据失效的症结进行了查找,如下:表5 漏磁检测数据失效类型统计表 序号类型名称数量(MB)累计百分比1连续失效数据6760.9%2断续失效数据2079.1%3断点失效数据1290.0%4偶然失效数据897.3%5其他4100.0%制表人骆秀媛日期2014年6月4日图6 漏磁检测数据失效排列图制图:骆秀媛 日期:2014年6月4日结论:连续失效数据高达60.9%,因此是造成数据失效率高的症结所在。(三)可行性分析2014年6月6日小组成员卢进统计2012年海管的漏磁检测器数据失效率,其中有3条低于5.0%,如下:表6 2011年3条海底管线漏磁检测器数据失效率统计表序号管道名称失效数据量(MB)数据量(MB)失效率1BZ34-1至友谊号海底管道163554.5%2BZ28-2SNWHPA至BZ28-2SBOP海底管道185583.3%3文昌14-3至FPSO116管道内检测项目51603.5%制表人卢进日期2014年6月6日结论:历史上曾经达到过小于5.0%的目标值,所以经过小组分析活动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四)目标可行性测算1、差距7.9%-5%=2.9%2、如果全部消除主要症结,失效率将降低到: (1-60.9%)* 7.9%=3.1%3、根据目标值,只需要降低到5.0%以下,设解决症结的百分比为X,经计算:(1-60.9%*X)* 7.9%=5.0% X=60.3%结论:解决主要症结的60.3%就能解决问题,因此目标可行。七、原因分析针对以上症结,小组成员运用关联图深入地分析原因,寻找产生问题的末端原因。图7 连续失效数据关联图制图:骆秀媛 日期: 2014年6月9日通过关联图,得出九个末端因素如下:1、读取软件培训不合格2、数据传输丢失率高3、存储装置电池电量不足4、漏磁检测器运行速度超限5、磁铁磁化水平超限6、探头保护壳磨穿7、管道中存在阻碍8、收装球时不同轴9、漏磁检测器与球筒磁力吸引八、确定主要原因小组对9条末端因素制定了要因确认计划表,并逐一验证。表7 要因确认计划表序号末端原因确认内容确认方法标准负责人日期1读取软件培训不合格读取软件考核成绩调查分析成绩在90分以上孙晨号6.106.112数据传输丢失率高数据传输丢失率情况测试测量数据传输丢失率小于3%孙晨号6.126.133存储装置电池电量不足电池剩余电量值调查分析电池电量剩余值0.10kW.h孙晨号6.166.184漏磁检测器运行速度超限漏磁检测器的运行速度情况调查分析运行速度范围0.53.0m/s韩雪6.106.115磁铁磁化水平超限磁铁的磁化水平情况调查分析磁化水平范围1030KA/m韩雪6.126.136探头保护壳磨穿探头保护壳磨穿数量调查分析探头保护壳磨穿数量1韩雪6.166.187管道中存在阻碍管道中是否存在阻碍调查分析检测后测径板直径变化5.0%王鑫6.166.188收装球时球体不同轴收装球时球体是否同轴现场试验同轴率85%卢进6.126.139漏磁检测器与球筒磁力吸引漏磁检测器与球筒磁力吸引情况现场试验传感器碰撞概率10%。卢进6.166.18制表骆秀媛日期2014年6月9日(一)要因确认一:读取软件培训不合格确认内容:读取软件考核成绩确认方法:调查分析判别标准: 公司规定读取软件考核成绩90分达标。确认过程: 小组成员孙晨号于2014年6月10日对从事此项工作的所有人员的读取软件考核成绩进行了查阅,均达到90分以上,成绩优良。考核成绩,统计如下:表8 读取软件考核成绩统计表姓名孙晨号王鑫徐永杰徐龙王猛韩雪卢进薛申才王金榜成绩959896979698979997制表孙晨号日期2014年6月10日图8 读取软件考核成绩柱状图制图:孙晨号日期:2014年6月10日 成 绩(分)制图:孙晨号日期:2014年6月10日 制图:孙晨号 日期:2014年6月10 日结论:从事此项工作人员成绩均达到判别标准,因此为“非要因”。(二)要因确认二:数据传输丢失率高确认内容:数据传输丢失率情况确认方法:测试测量判别标准: 根据OCEC/QD-HG-002海底管线内检测作业指导书要求,数据传输丢失率小于3.0%。 表9 数据传输的丢失率统计表确认过程: 小组成员孙晨号于2014年6月12日进行了12次传输测试,统计并计算数据传输的丢失率,结果如下:序号试验名称平均传输数据量(MB)接收数据量丢失率1JCSJX0012402390.5%2JCSJX0022402400.0%3JCSJX0032402390.5%4JCSJX0042402400.0%5JCSJX0052402400.0%6JCSJX0062402400.0%7JCSJX0072402400.0%8JCSJX0082402390.5%9JCSJX0092402400.0%10JCSJX0102402400.0%11JCSJX0112402400.0%12JCSJX0122402400.0%制表孙晨号日期2014年6月12日 图9 数据传输的丢失率柱状图3.0% 3% 0.5%0.0%传输数据丢失率(%)0.0%0.0%0.0%0.0%0.0%0.0%0.0%0.0%0.5%0.5%制图:孙晨号 日期:2014年6月12日结论:12次数据传输丢失率都远远小于3.0%,因此为“非要因”。(三)要因确认三:存储装置电池电量不足确认内容:存储装置电池电量情况确认方法:调查分析判别标准: 根据OCEC/QD-HG-002海底管道内检测作业指导书要求,电池电量剩余值0.10kW.h确认过程: 小组成员孙晨号于2014年6月16日统计了5条管线现场漏磁检测后电池的剩余电量,结果如下:表10 电池剩余电量统计表序号管道名称施工前电池电量(kW.h)剩余电池电量(kW.h)1SZ36-1CEP至F平台混输管线1.451.322BZ34-1B至BZ34-1CEPA混输管线0.750.433BZ26-2至友谊号混输管线1.520.944BZ28-2S CEP 至 HYSY102混输管线1.441.235WC-13-2平台海底管线0.840.71制表孙晨号日期2014年6月16日制图:孙晨号 日期:2014年6月16日0.10 SZ36-1CEP平台至F平台混输管线BZ26-2至友谊号混输管线BZ28-2S CEP至 HYSY102混输管线WC13-2平台海底管线剩余电池电量(kW.h)BZ34-1B至BZ34-1CEPA混输管线 图10 电池剩余电量柱状图结论: 5条管线实施漏磁检测后的剩余电池电量均大于0.10 kW.h,达到判别标准,因此为“非要因”。(四)要因确认四:漏磁检测器运行速度超限确认内容:漏磁检测器的运行速度范围确认方法:调查分析 判别标准: 根据OCEC/QD-HG-002海底管线内检测作业指导书中,漏磁检测器性能参数要求,运行速度范围应在0.53.0m/s。表11 速度偏移统计表确认过程: 小组成员韩雪于2014年6月11日,统计现场记录中速度偏移情况,结果如下:序号管道名称速度上限(m/s)速度下限(m/s)最高速度(m/s)最低速度(m/s)1SZ36-1CEP平台至F平台混输管线3.00.51.70.62BZ34-1B至BZ34-1CEPA混输管线3.00.51.50.63BZ26-2至友谊号混输管线3.00.51.60.74BZ28-2S CEP至 HYSY102混输管线3.00.51.80.65WC13-2平台海底管线3.00.51.60.7图11 速度偏移折线图制表人韩雪日期2014年6月11日SZ36-1CEP平台至F平台混输管线BZ34-1B至BZ34-1CEPA混输管线BZ26-2至友谊号混输管线BZ28-2S CEP至 HYSY102混输管线WC13-2平台海底管线速度(m/s)3.00.5制图:韩雪 日期:2014年6月11日结论:5条管线实施漏磁检测时,漏磁检测器的运行速度均未超过速度上限和下限,达到判别标准,因此为“非要因”。(五)要因确认五:磁铁磁化水平超限确认内容:磁铁的磁化水平情况确认方法:调查分析判别标准: 根据OCEC/QD-HG-002海底管道内检测作业指导书中漏磁检测器性能参数要求,磁化水平范围应在1030KA/m表12 磁化水平记录统计表确认过程:小组成员韩雪于2014年6月12日,统计现场记录中的磁铁的磁化水平记录,结果如下:序号管道名称磁化水平上限(KA/m)磁化水平下限(KA/m)最大磁化水平(KA/m)最小磁化水平(KA/m)1SZ36-1CEP平台至F平台混输管线301029122BZ34-1B至BZ34-1CEPA混输管线301025153BZ26-2至友谊号混输管线301025144BZ28-2S CEP至 HYSY102混输管线301028125WC13-2平台海底管线30102511制表图12 磁化水平折线图韩雪日期2014年6月12日磁化水平(KA/m)SZ36-1CEP平台至F平台混输管线BZ34-1B至BZ34-1CEPA混输管线BZ26-2至友谊号混输管线BZ28-2S CEP至 HYSY102混输管线WC13-2平台海底管线制图:韩雪 日期:2014年6月12日结论:对5条管线进行内检测时,漏磁检测器的磁铁磁化水平均未超出上下限,达到判别标准,因此为“非要因”。SZ36-1CEP平台至F平台混输管线BZ34-1B至BZ34-1CEPA混输管线BZ26-2至友谊号混输管线BZ28-2S CEP至 HYSY102混输管线WC13-2平台海底管线(六)要因确认六:探头保护壳磨穿确认内容:探头保护壳磨穿情况确认方法:调查分析判别标准: 根据OCEC/QD-HG-002海底管线内检测作业指导书要求,漏磁检测器探头保护壳磨穿数量1确认过程: 小组成员韩雪于2014年6月18日调查分析了5条管线探头保护壳磨穿情况,结果如下:表14 探头保护壳磨穿情况统计表序号管道名称探头保护壳厚度(mm)最大磨损深度 (mm)探头数量磨穿数量1SZ36-1CEP平台至F平台混输管线1.21.52412BZ34-1B至BZ34-1CEPA混输管线1.21.12423BZ26-2至友谊号混输管线1.21.52414BZ28-2S CEP TO HYSY102混输管线1.21.62435WC-13-2平台海底管线1.21.4240制表韩雪日期2014年6月18日1磨穿数量(个)SZ36-1CEP平台至F平台混输管线BZ34-1至BZ34-1CEPA混输管线BZ26-2至友谊号混输管线BZ28-2S CEP至HYSY102混输管线WC13-2平台海底管线图13 探头保护壳磨穿数量柱状图 1.1 制图:韩雪 日期:2014年6月18日结论:5条管线中4条管线的探头保护壳磨穿数量不小于1,因此探头保护壳被磨穿是“要因”。(七)要因确认七:管道中存在阻碍确认内容:管道中是否存在阻碍确认方法:调查分析判别标准:根据OCEC/QD-HG-002海底管道内检测作业指导书,测径板直径变化率小于5.0%的情况下,漏磁检测器运行在管道内不会遇到阻碍。确认过程:小组成员王鑫于2014年6月16日至6月18日统计测径板直径变化率,结果如下:表14 测径板变化率统计表序号管道名称检测前测径盘直径检测后测径盘最小直径测径板变化是否存在阻碍1SZ36-1CEP平台至F平台混输管线2412400.4%否2BZ34-1B至BZ34-1CEPA混输管线1441430.6%否3BZ26-2至友谊号混输管线3383341.2%否4BZ28-2S CEP TO HYSY102混输管线2082041.9%否5WC13-2平台海底管线2592551.5%否制表王鑫日期2014年6月18日SZ36-1CEP平台至F平台混输管线BZ34-1B至BZ34-1CEPA混输管线BZ26-2至友谊号混输管线BZ28-2S CEP至 HYSY102混输管线WC13-2平台海底管线测径板直径变化率(%)5%图14 测径板变化率折线图制图:王鑫 日期:2014年6月18日结论:测径板直径的变化率都小于5%,管道中不存在阻碍,因此为“非要因”。(八)要因确认八:收装球时球体不同轴确认内容:收装球时球体是否同轴确认方法:现场试验判别标准:根据OCEC/QD-HG-002海底管道内检测作业指导书,收装球时球体同轴率大于85.0%。确认过程:小组成员卢进于2014年6月12日至6月13日组织收装球过程中的同轴试验,统计结果如下:表15 收装球同轴率统计表图15 收装球同轴试验同轴率柱状图序号球筒尺寸装球试验次数收球试验次数收装过程中同轴次数装球过程中同轴次数同轴率110”3030151753.3%212”3030131445.0%制表卢进日期2014年6月13日图15 收装球同轴率柱状图同轴率(%)85%制图:卢进 日期:2014年6月13日结论:从图表上可以看出10寸和12寸收装球过程中的同轴率分别为53.3%和45.0%,远远低于85.0%的标准要求,因此该末端因素为“要因”。图14 收装球同轴试验同轴率柱状图(九)要因确认九:漏磁检测器与球筒磁力吸引确认内容:漏磁检测器与球筒磁力吸引情况确认方法:现场试验判别标准:根据OCEC/QD-HG-002海底管道内检测作业指导书,收装球时传感器碰撞概率小于10%。确认过程:由于球筒内空间有限,球体形状特殊的原因,测量漏磁检测器与球筒磁力吸引情况存在很大困难,因为漏磁检测器与球筒磁力吸引会引“收装球时传感器碰撞”,因此小组成员卢进于2014年6月16日至6月18日组织验证收装球时传感器碰撞概率,为排除“收装球时球体不同轴因素”的影响,试验时采用传感器单节(其他节均无磁力),结果如下:表16传感器碰撞概率统计表序号类型试验次数碰撞次数碰撞概率1收球301653%2装球301860%制表卢进日期2014年6月18日传感器碰撞概率(%)10%图16传感器碰撞率柱状图制图:卢进 日期:2014年6月18日结论:从图表上可以看出有磁力条件下收装球时传感器碰撞概率为53%和60%,远远高于10%,因此该末端因素为“要因”。(十)最终确定“要因”1、探头保护壳磨穿2、收装球时球体不同轴3、漏磁检测器与球筒磁力吸引九、制定对策表16 对策表针对造成连续数据失效的要因,小组成员召开头脑风暴会,制定对策表:序号主要原因对策目标措施地点完成时间负责人1探头保护壳磨穿改用氧化锆作为探头保护壳材质100km内传感器探头保护壳磨穿小于11、设计绘制图纸2、创建探头保护壳模型3、加工氧化锆材质探头保护壳4、安装探头保护壳5、安装传感器6、验证对策目标车间及管线试验场2014年6月20日7月18日卢进2漏磁检测器与球筒磁力吸引制作漏磁检测球收装工具,利用装球盘(防磁材质)隔离检测器磁力使球体同轴漏磁检测器与球筒碰撞率低于10.0%1、设计绘制图纸2、切割下料3、组对焊接4、验证对策目标车间2014年6月20日7月18日王鑫3收装球时球体不同轴收装球时球体同轴率大于90.0%车间制表骆秀媛日期2014年6月19日十、对策实施(一)对策实施一1、设计绘制图纸 2、创建探头保护壳模型 图17 探头保护壳图纸 图18 探头保护壳3D模型3、加工氧化锆材质探头保护壳 4、安装探头保护壳 图19 探头保护壳加工现场 图20 安装保护壳后的探头5、安装传感器图21安装传感器后的漏磁检测器6、验证2014年7月11日至7月18日,小组成员卢进组织在管线模拟实验场进行了新探头保护壳的磨损现场试验。模拟实验条件:流量300m3/h;入口压力1.0Mpa,出口压力0.8Mpa;介质为水(保护壳磨损与介质相关性较小);管线外径:219.1mm,壁厚9.5mm。统计试验结果如下:表17 新探头保护壳的磨损试验的结果统计表序号实验名称累计公里数(km)传感器数量磨损传感器深度保护层深度磨穿数量1试验1100.3241.11.202试验2100.1241.01.204试验3100.2241.11.205试验4100.1241.11.20制表卢进日期2014年7月18日结论:100km内传感器探头保护壳磨穿数量小于1,达到对策目标,对策有效。(二)对策实施二1、设计绘制图纸和三维图形图22漏磁检测球收装工具设计图纸 图23 漏磁检测球收装工具3D模型2、切割下料 3、组对焊接图24 切割下料现场照片 图25 组对焊接现场照片4、验证对策目标(1)2014年7月16日小组成员王鑫组织进行了使用该装置后的漏磁检测器与球筒碰撞率试验,结果如下:表18 漏磁检测器与球筒碰撞率试验统计表 序号类型试验次数碰撞次数碰撞概率1收球3026.6%2装球3013.3%制表王鑫日期2014年7月16日漏磁检测器与球筒碰撞率(%)图26 漏磁检测器与球筒碰撞率试验柱状表对策目标10.0%制图:王鑫 日期:2014年7月16日结论:使用该装置后,漏磁检测器与球筒碰撞率分别为6.6%和3.3%,低于10%,对策有效。表19 球体同轴率试验结果统计表 (2)2014年7月17日小组成员王鑫组织进行了使用该装置后的漏磁检测器球体同轴率试验,结果如下:序号球筒尺寸装球试验次数收球试验次数装球过程中同轴次数收球过程中同轴次数同轴率110”3030293098.3%212”3030282995.0%制表王鑫日期2014年7月17日图27 球体同轴率试验结果柱状图 球体同轴率(%)对策目标90.0%制图:王鑫 日期:2014年7月17日结论:10寸和12寸球体对策实施后同轴率为98.3%和95.0%,高于目标90.0%,对策有效。(三)综合评价以上两个措施均不会对海管漏磁检测的工期和人工成本造成负面影响。十一、效果检查(一)现场效果检查 2014年9月26日小组成员骆秀媛对2014年7月9月使用措施后的5条管线的漏磁检测器数据失效率进行调查如下: 表20 2014年7月9月使用措施后漏磁检测器数据失效率统计表序号管道名称失效数据量(MB)数据量(MB)失效率1WZ11-1A平台至WZ12-1PAP平台海管7 1783.8%2辽东9-3WHPA至东区海底管道6 1653.4%3文昌14-3A至FPSO116海管6 1603.7%4锦州9-3WHPB至锦州9-3GCP海底管道2 593.5%5JZ20-2MSW至JZ20-2MNW混输管线7 1953.6%失效率均值3.6%制表骆秀媛日期2014年9月26日图28 2014年7月9月使用措施后漏磁检测器数据失效率折线图制图:骆秀媛 日期:2014年9月26日结论:使用措施后五条管线的漏磁检测器数据失效率数据达到了3.6%。(二)对比实施前后的失效率图30 对策实施前后失效率对比图制图:骆秀媛 日期:2014年年9月26日结论:对比对策实施前和对策实施后及目标值,可以看出该对策有效。(三)连续失效数据的解决程度为了检查实施效果,我们对这5条管线的漏磁检测失效数据进行了统计并绘制了排列图:表21 2014年7月9月使用措施后漏磁检测数据连续失效率统计表序号因素名称数量累计百分比1断续失效数据1947.5%2断点失效数据1277.5%3偶然失效数据692.5%4连续失效数据297.5%5其他1100.0%制表韩雪日期2014年9月26日图29 2014年7月9月使用措施后漏磁检测数据连续失效率排列图失效数据量(MB)1912621累计百分比制图:骆秀媛 日期:2014年年9月26日结论:连续失效数据已经变成次要缺陷。(四)统计巩固期间的漏磁检测失效率 巩固期:小组成员在2014年10月2014年12月底实施的10条管线漏磁检测中使用了以上措施,并统计了漏磁检测器数据失效率如下: 表22 2014年10月2014年12月10条管线漏磁检测器数据失效率统计表序号管道名称失效数据量(MB)数据量(MB)失效率1BZ34-1NWHPC至28-2SCEP海底管线6 1693.6%2CFD18-1至CFD18-2海底管线4 864.1%3CFD至112FPSO海底管线7 1893.6%4JX1-1WHPB至JX1-1CEPA海底管线4 1343.1%5涠洲11-1至涠洲12-1PAP海底管线3 673.8%6JZ9-3WHPB至JZ9-3GCP海底管线6 1773.2%7WC13-1平台海底管线6 1643.6%8JZ20-2NW至MUQ海底管线5 1603.1%9JZ21-1WHPA至JZ21-1BOP海底管线2 743.2%10WC8-3至WC14-3A海底管线3 684.2%失效率均值3.6%制表王鑫日期2014年12月30日34失效率(%)渤南34-1N WHPC至28-2SCEP海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