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报告》简介及征稿启事.doc_第1页
《中国传媒报告》简介及征稿启事.doc_第2页
《中国传媒报告》简介及征稿启事.doc_第3页
《中国传媒报告》简介及征稿启事.doc_第4页
《中国传媒报告》简介及征稿启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2年8月出版 中国传媒报告 China Media Report,ISSN 1682-33622002年总第1期 CHINA MEDIA REPORT Zhongguo Cuanmei Baogao,No.1,2002中国传媒报告简介一、宗旨与特色中国传媒报告(CHINA MEDIA REPORT)杂志是中国传媒报告杂志社与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一份面向海内外新闻与传播界的学术性的国际连续出版物(ISSN 1682-3362),旨在鼓励以人文的、文化的、思辨的学术精神和多元的、立体的、独特的理论视野进行传播研究,以学术交流的方式促进海内外华人传播研究社群之间的对话与联系,展示海内外华人传播学者的思想风采,繁荣和推进中国传媒的理论和实践。本刊以思想性、开创性、前瞻性、反思性为宗旨,以直面现代传播、容纳历史经验为主轴;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兼顾,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并举;立足中国传播与媒介本位,面向海内外传播理论界与实践界,聚焦中国传媒的建设与发展,关注全球传媒发展的新动态、新走向,追踪世界传播研究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反映海内外传播学界的最新成果,鼓励传播学与其它学科的对话与交流,不断开拓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学术视野。二、栏目与内容1、专题论文每期将选定或突出一个重点专题进行研讨,其形式可以是由三至四篇论文围绕一个中心构成的专题研讨,也可以是由一篇靶子论文引出相关议题而形成的一组专论。专题论文的组织与编辑将以相互独立、各有特色的环抱形式呈现和以对话、响应、再响应的互动形式呈现。每篇专题论文的篇幅可在800015000字之间。2、一般论文每期的一般学术论文均要求其内容与传播有关,篇幅原则上以40008000字为宜。3、论文选粹每期可以在导师的推荐下,精选发表一两篇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优秀论文的精彩部分。精选的博士论文一般不超过12000字,精选的硕士论文一般不超过10000字。4、传媒窗口设置此栏目的意图是开拓传播研究的视野,启迪传播学者的心智,其内容主要有:国内外传媒领域的新动态、新举措,世界传播学界的新思潮、新观点,传播科技的新发明、新创造对传播研究的新启迪,其它学科的新知识、新进展对传播研究的新贡献。5、书籍评介书籍评介的内容包括:最新出版的有一定社会影响和创新性的传播研究书籍的评介;与本期专题研讨有关的国内外重要书籍的介绍;新闻与传播研究经典书籍的重新阅读与评介等。书籍评介的文章一般不能太长,通常应控制在3000字以内。6、大事名人记录中国传媒和传播学界的重要事件,介绍传媒领域和传播学界的著名人物。三、论文评审专题论文与一般论文均须经由二至三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匿名评审。评审专家除了重点审查论文的学术规范和基本要求之外,还要评定其思想性、原创性和特色性等指针。论文评审时间(包括初审、作者修改、复审等)费时约需三个月。研究生论文选粹须经由论文指导老师推荐,并附论文答辩委员会的评审意见(复印件)。四、投稿须知1、投稿论文此前未曾在其它刊物发表。2、论文一律用电子邮件附件(Attachments)形式发送到: ;。翻译稿须附原作者同意翻译出版授权证明,以及原文。3、附件或软盘请用Word窗口文件或文字文件,并注明文件名。4、本刊对特约论文一律按千字40元人民币支付稿费,对其他论文则视情况确定稿费标准。来稿一经刊出,致赠当期三册。5、本刊不退稿,请自留原稿。投稿三个月后未得到录用通知者,可再向其它刊物投寄。6、论文格式依照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的论文发表样态,或详阅中国传媒报告约稿说明。网址:。7、联系地址:(1)香港湾仔卢押道20号其康大厦808室中国传媒报告杂志社。电话:00852-230403678(O);传真:00852-23040309(O);。(2)中国杭州天目山路148号,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电话:0086-571-88273003(O);E-mail: 。五、论文匿名评审专家: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张国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郭庆光教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陈昌凤教授清华大学传播系 李希光教授南京大学新闻传播系 丁柏铨教授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张昆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吴廷俊教授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 陈培爱教授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学院 郭镇之教授上海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新闻系 戴元光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张咏华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陈韬文教授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 朱立教授香港城市大学英语与传播学系 祝建华教授澳门大学人文学院传播学系 尹德刚教授台湾政治大学新闻学院 陈世敏教授台湾朝阳科技大学传播艺术系 林念生教授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邵培仁教授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李岩教授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张梦新教授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孙沛然教授2002年8月出版 中国传媒报告 China Media Report,ISSN 1682-33622002年总第1期 CHINA MEDIA REPORT Zhongguo Cuanmei Baogao,No.1,2002征稿启事本刊热忱欢迎中外传播学家、新闻学家、传媒业家和关注中国传媒的有识之士赐稿。一、来稿基本要求1.论文符合本刊范畴,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内容应涉及传播及相关领域。2.投稿论文此前未曾在其它刊物发表。3. 论文一律用电子邮件附件(Attachments)形式发送到: ;。翻译稿须附原作者同意翻译出版授权证明,以及原文。4.附件或软盘请用Word窗口文件或文字文件,并注明文件名。5.稿件字数参照中国传媒报告简介“栏目及内容”部分,篇幅原则上以4000-8000字为宜,专题论文的篇幅可在8000-15000字之间。6. 每期可以在导师的推荐下,精选发表一两篇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优秀论文的精彩部分。研究生论文选粹须经由论文指导老师推荐,并附论文答辩委员会的评审意见(复印件)。7.稿件应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详细通讯地址和联系电话、电子邮箱。二、关于来稿处理1本刊对来稿采用匿名审稿制,因编辑人手有限,一般不办理退稿,也不奉告评审意见,作者务请自留底稿,请勿一稿两投。2 稿件一经录用,即按本刊标准酌致稿酬,投稿后三个月仍未收到本编辑室处理意见者,可自行对稿件另作处理。三、关于文章的各项要素和编排格式要求1 篇首格式(1) 文章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和邮编;(2) 中文提要(300字以内)、3-8个关键词;(3) 英文题目、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2 首页页脚处应注明文章基金项目(若文章无此项目则省略)和作者(或使着文章的第一作者)的个人简介(50字以内),格式如下:(1)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2)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务、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并注明所在单位、电子邮件地址和详细通讯地址。3关于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写论文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请按在文稿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于文后,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参考文献的着录项目如下:a.主要责任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b.文献题名及版本;c.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d.文献出版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e请注明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标识如下:参考文献类型专着论文集报纸文章期刊文章学位论文报告标准专利文献类型标识MCNJDRSP例一:罗兰巴尔特.真实的效果J.外国文学报导,1987,(6):59-62例二:王国维.红楼梦评论A.王国维.王国维文集:第一卷Z.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4关于注释(1)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请用尾注。(2)注释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如1,2,以区别于参考文献)四、联系地址1、香港湾仔卢押道20号其康大厦808室,中国传媒报告杂志社。电话:00852-23040367(O);传真:00852-23040307(O);E-mail: 。2、中国杭州天目山路34号,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叶琼丰、樊葵老师。电话:0086-571-88273003(O);E-mail: 。中国传媒报告2002年第1期目 录发刊词传播学的世纪回望中国理论新闻传播学研究百年回顾 童兵 林涵论中国大陆传播学研究论文的时空分布与核心著者 许欣二十世纪舆论学研究回顾 张健康WTO与媒介全球化媒介全球化:是机遇还是挑战? 邵培仁加入WTO后中国传媒面临五大问题 戴元光加入WTO对中国影视业影响研究 金冠军、郑涵等试析我国传媒集团发展战略 吴飞文化社会传媒新闻事实论 李希光 新闻舆论引导方法论 丁柏铨媒介批评的解释与批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