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资料数据格式文档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doc_第1页
气象资料数据格式文档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doc_第2页
气象资料数据格式文档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doc_第3页
气象资料数据格式文档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doc_第4页
气象资料数据格式文档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一、自动气象站采集数据文件一、自动气象站采集数据文件格式格式 自动气象站采集数据文件是指由数据采集器处理后,存储到计算机硬盘中的数据文件。 它是自动气象站与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的接口数据文件。 1、组成、组成 自动气象站采集数据文件由以下文件组成: 文件名称文件说明内容 ZIIiiiMM.YYY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全月逐日每个正点的地面气象要素值 PIIiiiMM.YYY全月逐分钟本站气压值 TIIiiiMM.YYY全月逐分钟气温值 UIIiiiMM.YYY全月逐分钟相对湿度值 WIIiiiMM.YYY全月逐分钟 1 分钟平均风 RIIiiiMM.YYY 分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 全月逐分钟降水量值 ZZ.TXT实时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某分钟的地面气象要素值 FJ.TXT大风数据文件 达到大风标准的数据,只保留最近 40 次的大风数据 HIIiiiMM.YYY正点气象辐射数据文件全月逐日每个正点的辐射要素值 HH.TXT实时气象辐射数据文件某分钟的辐射要素值 2、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 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为 ZIIiiiMM.YYY,简称 Z 文件,文件名中,Z 为指示符; IIiii 为区站号;MM 为月份,不足两位时,前面补 “0” ;YYY 为年份的后 3 位。 Z 文件为随机文件,每月一个,记录采用定长类型,每一条记录 218 个字节,记录尾 用回车换行结束,ASCII 字符存盘,每个要素值高位不足补空格。 Z 文件第一次生成时应进行初始化,初始化的过程是:首先检测 Z 文件是否存在,如 无当月 Z 文件,则生成该文件,将全月逐日逐时各要素的位置一律存入相应字长的“-”字符 (即减号) 。 Z 文件按北京时计时,以北京时的 00 分数据作为正点定时数据。 Z 文件的第 1 条记录为本站当月基本参数,每项参数长为 5 个字节,内容如下表: 序号参数字长序号参数字长 1. 区站号5 字节19.雨量传感器标识5 字节 2. 年5 字节20.感雨器标识5 字节 3. 月5 字节21.草面温度传感器标识5 字节 4. 经度5 字节22.地面温度传感器标识5 字节 5. 纬度5 字节23.5cm 地温传感器标识5 字节 6. 观测场拔海高度5 字节24.10cm 地温传感器标识5 字节 7. 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5 字节25.15cm 地温传感器标识5 字节 8. 风速传感器距地(平台) 高度 5 字节26. 20cm 地温传感器标识5 字节 9. 平台距地高度5 字节27.40cm 地温传感器标识5 字节 10. 人工定时观测次数5 字节28.80cm 地温传感器标识5 字节 11. 干湿表通风系数 Ai 值5 字节29.160cm 地温传感器标识5 字节 12. 自动站型号标识5 字节30.320cm 地温传感器标识5 字节 2 13. 气温传感器标识5 字节31.日照传感器标识5 字节 14.湿球度传感器标识5 字节32.蒸发传感器标识5 字节 15. 湿敏电容传感器标识5 字节33.能见度传感器标识5 字节 16.气压传感器标识5 字节34.保留 48 字节, 用“-”填 充 17. 风向传感器标识5 字节35.版本号5 字节 18. 风速传感器标识5 字节36.回车换行2 字节 存储规定: 经度和纬度的分保留两位,高位不足补“0” ,如北纬 32 度 02 分存“3202” 。 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观测场拔海高度:保留一位小数,扩大 10 倍存入。 自动站型号标识:I 型自动站存入“1” 、型自动站存入“2”,milos 系列自动站存 入“3” 。 各传感器标识:有该项目存“1” ,无该项目存“0” 。 干湿表通风系数 Ai 值:扩大 107倍后存入。例如 Ai=0.000667,则存入 6670。 版本号:在第一条记录的最后 5 个字节中写上 V3.00,以便版本升级和功能扩展。 Z 文件中每一时次为一条记录,每日 24 条记录。记录号的计算方法: N=D24+T-19 式中,N:记录号;D:北京时日期(月末一天 2123 时的日期 D 取 0) ;T:北京时。如每 月 1 日第 2 条记录应为北京时的上月最后一天的 21 时的数据,这时 N=2,如 4 日 23 时,则 N=100。 Z 文件中第 1 条后的每一条记录,存 54 个要素的正点值,以 ASCII 字符写入,除能见度 和最小能见度为 5 个字节外,其它每个要素长度为 4 字节,最后两位为回车换行符。分配如 下表: 序号要素名字长序号要素名字长 1.日、时(北京时)4 字节29.最高本站气压出现时间4 字节 2.2 分钟风向4 字节30.最低本站气压4 字节 3.2 分钟平均风速4 字节31.最低本站气压出现时间4 字节 4.10 分钟平均风向4 字节32.草面(雪面)温度4 字节 5.10 分钟平均风速4 字节33.草面(雪面)最高温度4 字节 6.最大风速的风向4 字节34.草面(雪面)最高出现时间4 字节 7.最大风速4 字节35.草面(雪面)最低温度4 字节 8.最大风速时间4 字节36.草面(雪面)最低出现时间4 字节 9.瞬时风向4 字节37.地面温度4 字节 10.瞬时风速4 字节38.地面最高温度4 字节 11.极大风向4 字节39.地面最高出现时间4 字节 12.极大风速4 字节40.地面最低温度4 字节 13.极大风速出现时间4 字节41.地面最低出现时间4 字节 14.小时累积降水量4 字节42.5cm 地温4 字节 15.气温4 字节43.10cm 地温4 字节 16.最高气温4 字节44.15cm 地温4 字节 17.最高气温出现时间4 字节45.20cm 地温4 字节 18.最低气温4 字节46.40cm 地温4 字节 19.最低气温出现时间4 字节47.80cm 地温4 字节 20.湿球温度4 字节48.160cm 地温4 字节 3 21.湿敏电容湿度值4 字节49.320cm 地温4 字节 22.相对湿度4 字节50.小时累计蒸发量4 字节 23.最小相对湿度4 字节51.小时累计日照4 字节 24.最小相对湿度出现时间4 字节52.能见度5 字节 25.水汽压4 字节53.最小能见度5 字节 26.露点温度4 字节54.最小能见度出现时间4 字节 27.本站气压4 字节55.回车换行2 字节 28.最高本站气压4 字节56. 存储规定: 正点值的含义是指北京时正点采集的数据。 “日、时”作为记录识别标志用,日、时各两位,高位不足补“0” ,其中“日”是 按北京时的日期;“时”是指正点小时。 日照采用地方平均太阳时,存储内容统一定为地方平均太阳时上次正点观测到本次 正点观测这一时段内的日照总量。 各种极值存上次正点观测到本次正点观测这一时段内的极值。 小时累计降水量是从上次正点观测到本次正点观测这一时段内的降水量累计值。 数据记录单位:数据的记录单位按规范规定执行,存储各要素值不含小数点,具体 规定如下表: 要素名记录单位存储规定 气压0.1hPa扩大 10 倍 温度0.1扩大 10 倍 相对湿度原值 水汽压0.1hPa扩大 10 倍 露点温度0.1扩大 10 倍 降水量0.1mm扩大 10 倍 风向原值 风速0.1/扩大 10 倍 日照1 分钟原值 蒸发量0.1mm扩大 10 倍 能见度1m原值 时间月、日、时、分各取二位,高位不足补 0 当气压值1000.0hPa 时,先减去 1000.0,再乘以 10 后存入; 若要素缺测,除有特殊规定外,则均应按约定的字长,每个字节位均存入一个“/” 字符; 对于降水量,无降水时存入空格(4 位) ,微量降水存入“0000” ,雨量缺测或雨量传 感器停止使用期(含冬季停用或长期故障停用)一律存“-” 。 当使用湿敏电容测定湿度时,除在湿敏电容数据位写入相应的数据值外,同时应将 求出的相对湿度值存入相对湿度数据位置,在湿球温度位置一律存“*”作为识别标志。 3、实时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实时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 实时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为 ZZ.TXT,简称 ZZ 文件。 ZZ 文件为随机文件,存入 54 个要素的每分钟瞬时值,以 ASCII 字符存入,共 218 个字 节,要素分配如下表: 序号要素名字长序号要素名字长 1.时分(北京时)4 字节28.最高本站气压4 字节 2.2 分钟风向4 字节29.最高本站气压出现时间4 字节 3.2 分钟平均风速4 字节30.最低本站气压4 字节 4 4.10 分钟平均风向4 字节31.最低本站气压出现时间4 字节 5.10 分钟平均风速4 字节32.草面(雪面)温度4 字节 6.最大风速的风向4 字节33.草面(雪面)最高温度4 字节 7.最大风速4 字节34.草面(雪面)最高出现时间4 字节 8.最大风速时间4 字节35.草面(雪面)最低温度4 字节 9.瞬时风向4 字节36.草面(雪面)最低出现时间4 字节 10.瞬时风速4 字节37.地面温度4 字节 11.极大风向4 字节38.地面最高温度4 字节 12.极大风速4 字节39.地面最高出现时间4 字节 13.极大风速出现时间4 字节40.地面最低温度4 字节 14.降水量4 字节41.地面最低出现时间4 字节 15.气温4 字节42.5cm 地温4 字节 16.最高气温4 字节43.10cm 地温4 字节 17.最高气温出现时间4 字节44.15cm 地温4 字节 18.最低气温4 字节45.20cm 地温4 字节 19.最低气温出现时间4 字节46.40cm 地温4 字节 20.湿球温度4 字节47.80cm 地温4 字节 21.湿敏电容湿度值4 字节48.160cm 地温4 字节 22.相对湿度4 字节49.320cm 地温4 字节 23.最小相对湿度4 字节50.蒸发量4 字节 24.最小相对湿度出现时间4 字节51.日照4 字节 25.水汽压4 字节52.能见度5 字节 26.露点温度4 字节53.最小能见度5 字节 27.本站气压4 字节54.最小能见度出现时间4 字节 存储规定: 时间中的时、分各两位,高位不足补“0” 。 若要素缺测或无记录,除有特殊规定外,则均应按约定的字长,每个字节位均存入一 个“/”字符; 各要素极值应是从上次正点后到本次采样这一时段内的极值。 降水量是当前时刻的分钟降水量,存储规定同 Z 文件。 当使用湿敏电容测定湿度时,除在湿敏电容数据位写入相应的数据值外,同时应将求 出的相对湿度值存入相对湿度数据位置,在湿球温度位置一律存“*”作为识别标志。 所有要素位数不足的,在前面用空格填充。 数据记录单位规定同 Z 文件的规定。 4、分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分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 分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包括本站气压、气温、相对湿度和 1 分钟平均风向风速等,其文 件分别为 PIIiiiMM.YYY、TIIiiiMM.YYY、UIIiiiMM.YYY、WIIiiiMM.YYY、RIIiiiMM.YYY。文件名 中,P、T、U、W、R 分别为本站气压、气温、相对湿度、 1 分钟平均风向风速和降水量 的指示符;IIiii 为区站号;MM 为月份,不足两位时,前面补 “0” ;YYY 为年份的后 3 位。 分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为随机文件,每月一个,记录采用定长类型,其中本站气 压、气温的每一条记录 246 个字节,相对湿度、降水量的每一条记录 126 个字节,十分钟平 均风向风速每一条记录 366 个字节,记录尾用回车换行结束,ASCII 字符存盘,每个要素值 高位不足补空格。 5 分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第一次生成时应进行初始化,初始化的过程是:首先检测 分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是否存在,如无当月分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则生成该文件, 要素位置一律存相应长度的“-”字符(即减号) 。 分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按北京时计时。 分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的第 1 条记录为本站当月基本参数,每项参数长为 5 个字 节,内容如下表: 序号参数字长序号参数字长 1.区站号5 字节7.人工定时观测次数5 字节 2.年5 字节8.干湿表通风系数 Ai 值5 字节 3.月5 字节9.观测场拔海高度5 字节 4.经度5 字节10.自动站型号标识5 字节 5.纬度5 字节11. 保留内容,用“-”填充,当为 P、T 时 194 字节,为 W 时 314 字节,为 U、R 时 84 字节。 6.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5 字节12.回车换行2 字节 存储规定: 经度和纬度的分保留两位,高位不足补“0” ,如北纬 32 度 02 分存“3202” 。 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观测场拔海高度:保留一位小数,扩大 10 倍存入。 自动站型号标识:I 型自动站存入“1” 、型自动站存入“2”,milos 系列自动站存 入“3” 。 分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中每小时一条记录,每日 24 条记录。记录号的计算方法: N=D24+T-19 式中,N:记录号;D:北京时日期(月末一天 2123 时的日期 D 取 0) ;T:北京时。如每 月 1 日第 2 条记录应为北京时的上月最后一天的 21 时的数据,这时 N=2,如 4 日 23 时,则 N=100。 分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中第 1 条后的每一条记录,存 1 小时内每分钟的要素值, 以 ASCII 字符写入,每条记录的第 14 个字节为日时,从第 5 位开始: 本站气压和气温每分钟 4 个字节,即 58 位为第 1 分钟的记录,912 为第 2 分钟的记 录,如此类推,241244 位为第 60 分钟的记录;当气压1000.0hPa 时,先减去 1000.0,再乘以 10 后存入; 相对湿度每分钟 2 个字节,即 56 位为第 1 分钟的记录,78 为第 2 分钟的记 录,如此类推,123124 位为第 60 分钟的记录;当相对湿度为 100 时,以%存入; 1 分钟平均风向风速每分钟 6 个字节,前三位为风向,后三位为风速,即 510 位为第 1 分钟的记录,1116 为第 2 分钟的记录,如此类推,359364 位为第 60 分钟的记录; 降水量每分钟 2 个字节,即 56 位为第 1 分钟的记录,78 为第 2 分钟的记录, 如此类推,123124 位为第 60 分钟的记录;无降水时存入“00” ,微量降水存入“,” ,当 分钟降水量10.0mm 时,一律存入 99。 记录缺测时,用相应位长的“/”填充。 5、大风数据文件、大风数据文件 大风数据文件为 FJ.TXT,简称 FJ 文件。存放供记录大风天气现象、编发危险天气报告、 重要天气报告用的大风风速和对应风向及出现时间。 FJ 文件数据存入标准 按照危险天气报告电码(GD-22II) 和重要天气报告电码(GD-11II) 规定的瞬时 风速的发报标准为: 风速17m/s; 风速20m/s; 6 风速24m/s; 风速达到 17m/s 大风后又小于 17m/s 并已持续 15 分钟; 达到以上标准之一时存入有关数据,FJ 文件内各条记录采用滚动方式存贮,最新一次数 据放在第一条记录。 FJ 文件数据存入格式 FJ 文件为随机文件,以 ASCII 字符存盘,共 40 条记录,每条记录 22 个字节,包括年月 日时分 12 个字节、风向 4 个字节、风速 4 个字,最后为回车换行 2 个字节。风速是指达到 大风时到调用数据时,该时间区段内的极大风速,风向与之相对应。年月日时分是指风速到 达上面条所规定标准的时间。 6、正点气象辐射数据文件、正点气象辐射数据文件 正点气象辐射数据文件 HIIiiiMM.YYY,简称 H 文件,文件名中,H 为指示符;IIiii 为 区站号;MM 为月份,不足两位时,前面补 “0” ;YYY 为年份的后 3 位。 H 文件为随机文件,每月一个,记录采用定长类型,每一条记录 112 个字节,记录尾 以回车换行结束,用 ASCII 字符存入,每个要素值高位不足补空格。 H 文件第一次生成时应进行初始化,初始化的过程是:首先检测 H 文件是否存在,无 当月 H 文件,则生成该文件,将全月逐日逐时的要素存放位置一律存入“-”字符(即 4 个减号) 。 H 文件的日界为地方平均太阳时的 24 时 00 分。 H 文件的第一条记录为本站月基本参数,每项参数长为 5 个字节,高位不足补空,记 录尾以回车换行结束,存储内容如下表: 序号参数存储规定 1.区站号5 位数字 2.年份5 位数字 3.月份5 位数字 4.经度 5.纬度 度保留三位,分保留两位,高位不足补“0” , 如北纬 32 度 02 分存“03202” 6.辐射站级别1:一级站;2:二级站;3:三级站 7.总辐射传感器标识 8.净全辐射传感器标识 9.直接辐射传感器标识 10.散射辐射传感器标识 11.反辐射传感器标识 有该传感器存“1” ,无该传感器存“0” 12.曝辐量累积时间1 小时存“60” ,半小时存“30” 、20 分钟存 “20” 13.保留内容用“-”填充,共 45 个 14.版本号当前版本号为 V3.00 H 文件中第 1 条后的每条记录存记录的时间(日、时)和总辐射曝辐量、总辐射辐照 度、总辐射最大辐照度、总辐射最大辐照度出现时间、净辐射曝辐量、净辐射辐照度、净辐 射最大辐照度、净辐射最大辐照度出现时间、净辐射最小辐照度、净辐射最小辐照度出现时 间、直接辐射曝辐量、直接辐射辐照度、直接辐射最大辐照度、直接辐射最大辐照度出现时 间、水平面直接辐射曝辐量、散射辐射曝辐量、散射辐射辐照度、散射辐射最大辐照度、散 射辐射最大辐照度出现时间、反射辐射曝辐量、反射辐射辐照度、反射辐射最大辐照度、反 射辐射最大出现时间、日照、大气浑浊度、计算大气浑浊度时的直接辐射辐照度共 27 个要 素的正点值,以 ASCII 字符存盘,除时间为 6 字节外,其它每个要素为 4 字节,记录尾以回 车换行结束。 记录号的计算方法: 7 B=60 / 曝辐量累积时间24 N=(D-1) B + T+1 式中,B:每天记录条数;N:记录号;D:日期(131) ;T:地方平均太阳时(023) 。 曝辐量记录单位为 MJm-2(取两位小数) ,扩大 100 倍后存入,存储值不含小数点。 根据 H 文件的第一条记录第 13 项“曝辐量累积时间”各定时可以为 1 小时,30 分钟、 20 分钟等,当定时为 1 小时时,总辐射曝辐量、净辐射曝辐量、直接辐射曝辐量、散射辐射 曝辐量、反射辐射曝辐量存的是每小时辐照度的总量,当定时为 20 分钟时,则总辐射曝辐 量、净辐射曝辐量、直接辐射曝辐量、散射辐射曝辐量、反射辐射曝辐量存的是 20 分钟辐 照度的总量,以此类推。 要素的最大值存指定时段内出现的最大辐照度。 时间中日、时、分各两位,高位不足补“0” ;最大出现时间中的时、分各两位,高位 不足补“0” 。 7、实时气象辐射数据文件、实时气象辐射数据文件 实时气象辐射数据文件 HH.TXT,简称 HH 文件。 HH 文件为随机文件,存入时间(时、分,地方平均太阳时)和总辐射曝辐量、总辐射 辐照度、总辐射最大辐照度、总辐射最大辐照度出现时间、净辐射曝辐量、净辐射辐照度、 净辐射最大辐照度、净辐射最大辐照度出现时间、净辐射最小辐照度、净辐射最小辐照度出 现时间、直接辐射曝辐量、直接辐射辐照度、直接辐射最大辐照度、直接辐射最大辐照度出 现时间、水平面直接辐射、散射辐射曝辐量、散射辐射辐照度、散射辐射最大辐照度、散射 辐射最大辐照度出现时间、反射辐射曝辐量、反射辐射辐照度、反射辐射最大辐照度、反射 辐射最大出现时间、日照、大气浑浊度、计算大气浑浊度时的直接辐射辐照度共 27 个要素 的正点值,以 ASCII 字符存盘,时间和每个要素为 4 字节。 时间中的时、分各两位,高位不足补 0,时、分指地方平均太阳时的实际时间。 所有要素位数不足的,高位不足补空格。 8 二、气象站实时地面气象数据传输文件格式二、气象站实时地面气象数据传输文件格式 1、组成、组成 气象站实时地面气象数据传输文件是指气象站通过自动气象站或人工观测的地面气象记 录实时形成的数据文件,该文件可用做实时上传的地面气象报告。它由以下文件组成: 文件文件名说明 正点地面气象要 素数据文件 FIIiii-YYYYMMDDHH.TXT 正点的地面气象要素值,包 括人工观测项目 加密地面气象要 素数据文件 DIIiii-YYYYMMDDHHmm.TXT 某分钟地面气象要素值 正点气象辐射数 据文件 RIIiii-YYYYMMDDHH.TXT 正点的辐射要素值 日数据文件BIIiii-YYYYMMDD.TXT 状态信息文件SIIiii-YYYYMMDDHH.TXT 文件名中 F、D、R、B、S 是指示符,YYYY 表示年份,4 位;MM 表示月份,2 位,位 数不足高位补零;DD 表示日,2 位,位数不足高位补零;HH 表示小时,2 位,位数不足高 位补零;mm 表示分钟,2 位,位数不足高位补零。YYYYMMDDHHmm 表示文件生成的时 间。 对于人工观测的气象站,实时上传的地面气象数据文件仅有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 和日数据文件。 2、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 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为顺序数据文件,共 2 条记录, 第 1 条记录 40 个字节,第 2 条记录共 261 字节,各记录尾用回车换行结束,ASCII 字符存盘, 每个要素值高位不足补空格。文件名中的时间按北京时确定。 第 1 条记录为本站基本参数,包括区站号、年、月、经度、纬度、观测场拔海高度、 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和观测方式共八组,每组数据定长为 5 个字节。 存储规定: 经度和纬度的分保留两位,高位不足补“0” ,如北纬 32 度 02 分存“3202” 。 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观测场拔海高度:保留一位小数,扩大 10 倍存入。 观测方式:当器测项目为人工观测时存入=0,器测项目为自动站观测时存入 1。 第 2 条记录存 67 个要素的正点值,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如下表: 序号要素名长度说明 1.时间4 字节日、时(北京时) 2.2 分钟风向3 字节正点 2 分钟风向 3.2 分钟平均风速3 字节正点 2 分钟平均风速 4.10 分钟风向3 字节正点 10 分钟风向 5.10 分钟平均风速3 字节正点 10 分钟平均风速 6.最大风速的风向3 字节1 小时内 10 分钟最大风速的风向 7.最大风速3 字节1 小时内 10 分钟最大风速 8.最大风速出现时间4 字节1 小时内 10 分钟最大风速出现时间 9.瞬时风向3 字节正点瞬时风向 10.瞬时风速3 字节正点瞬时风速 9 11.极大风速的风向3 字节1 小时内的极大风速的风向 12.极大风速3 字节1 小时内的极大风速 13.极大风速出现时间4 字节1 小时内极大风速出现时间 14.小时降水量4 字节1 小时内的雨量累计值 15.气温4 字节正点空气温度 16.最高气温4 字节1 小时内的最高气温 17.最高气温出现时间4 字节最高气温出现时间 18.最低气温4 字节1 小时内的最低气温 19.最低气温出现时间4 字节最低气温出现时间 20.相对湿度3 字节正点相对湿度 21.最小相对湿度3 字节1 小时内的最小相对湿度值 22.最小相对湿度出现时间4 字节最小相对湿度出现时间 23.水汽压4 字节正点的水汽压值 24.露点温度4 字节正点的露点温度值 25.本站气压5 字节正点的本站气压值 26.最高本站气压5 字节1 小时内的最高本站气压值 27.最高本站气压出现时间4 字节最高本站气压出现时间 28.最低本站气压5 字节1 小时内的最低本站气压值 29.最低本站气压出现时间4 字节最低本站气压出现时间 30.草面(雪面)温度4 字节正点的草面(雪面)温度值 31.草面(雪面)最高温度4 字节1 小时内的草面(雪面)最高温度 32.草面(雪面)最高出现时间4 字节草面(雪面)最高温度出现时间 33.草面(雪面)最低温度4 字节1 小时内的草面(雪面)最低温度 34.草面(雪面)最低出现时间4 字节草面(雪面)最低温度出现时间 35.地面温度4 字节正点的地面温度值 36.地面最高温度4 字节1 小时内的地面最高温度 37.地面最高出现时间4 字节地面最高温度出现时间 38.地面最低温度4 字节1 小时内的地面最低温度 39.地面最低出现时间4 字节地面最低温度出现时间 40.5 厘米地温4 字节正点的 5 厘米地温值 41.10 厘米地温4 字节正点的 10 厘米地温值 42.15 厘米地温4 字节正点的 15 厘米地温值 43.20 厘米地温4 字节正点的 20 厘米地温值 44.40 厘米地温4 字节正点的 40 厘米地温值 45.80 厘米地温4 字节正点的 80 厘米地温值 46.160 厘米地温4 字节正点的 160 厘米地温值 47.320 厘米地温4 字节正点的 320 厘米地温值 48.蒸发量4 字节1 小时内的蒸发累计量 49.海平面气压5 字节正点的海平面气压值 50.能见度3 字节正点的能见度,由人工输入 51.总云量3 字节正点的总云量,由人工输入 52.低云量3 字节正点的低云量,由人工输入 10 53.编报云量3 字节正点的低云状或中云状云量,由人工输 入 54.云高4 字节正点的低(中)云状云高,由人工输入 55.云状24 字节最多 8 种云,按简码编 56.云状编码3 字节正点的云状编码,由人工输入 57.天气现象编码4 字节正点的天气现象编码,由人工输入 58.积雪深度3 字节8 时或 14、20 时的观测值,由人工输入 59.雪压3 字节8 时或 14、20 时的观测值,由人工输入 60.冻土深度3 字节8 时最大下限值,由人工输入 61.地面状态2 字节14 时观测值,由人工输入 62.重要天气极大风速3 字节2、8、14、20 时定时天气报中,编报的 重要天气组值 63.重要天气极大风速之风向3 字节同上 64.重要天气尘(龙)卷1 字节同上 65.重要天气尘(龙)卷之方 位 2 字节同上,编电码值。 66.重要天气雨凇3 字节同上 67.重要天气冰雹直径3 字节同上 数据记录单位:遵守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规定,存储各要素值不含小数点,具体规 定如下表: 要素名记录单位存储规定 气压0.1hPa扩大 10 倍 温度0.1扩大 10 倍 相对湿度原值 水汽压0.1hPa扩大 10 倍 露点温度0.1扩大 10 倍 降水量0.1mm扩大 10 倍 风向原值 风速0.1/扩大 10 倍 日照0.1 小时扩大 10 倍 蒸发量0.1mm扩大 10 倍 存储要求: 若要素缺测或无记录,除有特殊规定外,则均应按约定的字长,每个字节位均存入 一个“/”字符; 所有要素位数不足的,在前面用空格填充。 3、加密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加密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 每个加密时段一个加密地面气象数据文件(文件名中 “D”为指示符、mm 为时间分钟,其余同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 ,数据按右对齐排列, 每个要素值高位不足补空格。 存 48 个要素的实时值,以 ASCII 字符存盘共 187 个字节,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如下表: 序号要 素 名长度存储规定 1.时间6 字节日、时、分 2.2 分钟风向3 字节 3.2 分钟平均风速3 字节 4.10 分钟平均风向3 字节 11 5.10 分钟平均风速3 字节 6.最大风速时风向3 字节 7.最大风速3 字节 8.最大风速时间4 字节 9.瞬时风向3 字节 10.瞬时风速3 字节 11.极大风向3 字节 12.极大风速3 字节 13.极大风速的时间4 字节 14.小时降水量4 字节1 小时内的雨量累计值 15.气温4 字节瞬时值 16.最高气温4 字节加密时段内出现的极值 17.最高气温出现时间4 字节极值出现时间 18.最低气温4 字节加密时段内出现的极值 19.最低气温出现时间4 字节极值出现时间 20.相对湿度3 字节瞬时值 21.最小相对湿度3 字节加密时段内出现的极值 22.最小相对湿度出现时间4 字节极值出现时间 23.水汽压4 字节计算值 24.露点温度4 字节计算值 25.本站气压5 字节瞬时值 26.最高本站气压5 字节加密时段内出现的极值 27.最高本站气压出现时间4 字节极值出现时间 28.最低本站气压5 字节加密时段内出现的极值 29.最低本站气压出现时间4 字节极值出现时间 30.草面(雪面)温度4 字节瞬时值 31.草面(雪面)最高温度4 字节加密时段内出现的极值 32.草面(雪面)最高出现时间4 字节极值出现时间 33.草面(雪面)最低温度4 字节加密时段内出现的极值 34.草面(雪面)最低出现时间4 字节极值出现时间 35.地面温度4 字节瞬时值 36.地面最高温度4 字节加密时段内出现的极值 37.地面最高出现时间4 字节极值出现时间 38.地面最低温度4 字节加密时段内出现的极值 39.地面最低出现时间4 字节极值出现时间 40.5 厘米地温4 字节瞬时值 41.10 厘米地温4 字节瞬时值 42.15 厘米地温4 字节瞬时值 43.20 厘米地温4 字节瞬时值 44.40 厘米地温4 字节瞬时值 45.80 厘米地温4 字节瞬时值 46.160 厘米地温4 字节瞬时值 12 47.320 厘米地温4 字节瞬时值 48.海平面气压5 字节计算值 记录存储和数据记录单位与 的规定相同。 4、正点气象辐射数据文件、正点气象辐射数据文件 正点气象辐射数据文件每正点一个,共 2 条记录。第 1 条 记录 25 个字节,第 2 条记录 110 个字节,记录尾用回车换行结束,ASCII 字符存盘,每个要 素值高位不足补空格。文件名中的日时按地方时确定。 第 1 条记录为本站当月基本参数,包括区站号、年、月、经度、纬度共 5 组,每组 数据定长为 5 个字节。 第 2 条记录存 28 个要素的正点值,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如下表: 序号要 素 名长度存储规定 1.日时4 字节日、时各 2 位(地方时) 2.总辐射4 字节瞬时值 3.净辐射4 字节瞬时值 4.直接辐射4 字节瞬时值 5.散射辐射4 字节瞬时值 6.反射辐射4 字节瞬时值 7.总辐射曝辐量4 字节一小时总辐射辐照度的总量 8.总辐射最大值4 字节瞬时值 9.总辐射最大出现时间4 字节极值出现时间 10.净辐射曝辐量4 字节一小时净辐射辐照度的总量 11.净辐射最大值4 字节瞬时值 12.净辐射最大出现时间4 字节极值出现时间 13.净辐射最小值4 字节瞬时值 14.净辐射最小出现时间4 字节极值出现时间 15.直接辐射曝辐量4 字节一小时直接辐射辐照度的总量 16.直接辐射最大值4 字节瞬时值 17.直接辐射最大出现时间4 字节极值出现时间 18.散射辐射曝辐量4 字节一小时散射辐射辐照度的总量 19.散射辐射最大值4 字节瞬时值 20.散射辐射最大出现时间4 字节极值出现时间 21.反射辐射曝辐量4 字节一小时反射辐射辐照度的总量 22.反射辐射最大值4 字节瞬时值 23.反射辐射最大出现时间4 字节极值出现时间 24.紫外辐射曝辐量4 字节一小时紫外辐射辐照度的总量 25.紫外辐射最大值4 字节瞬时值 26.紫外辐射最大出现时间4 字节极值出现时间 27.日照2 字节用直接辐射计算 28.大气浑浊度4 字节用本站气压计算 说明: 曝辐量记录单位为 MJ m-2 (取两位小数) ,扩大 100 倍后存入,存储值不含小 13 数点;日照记录单位为 1 分钟,扩大 10 倍,存储值不含小数点。 总辐射曝辐量、净辐射曝辐量、直接辐射曝辐量、散射辐射曝辐量、反射辐射曝 辐量存的是每小时辐照度的总量。 要素的最大值是指 1 小时内出现的最大辐照度,它是一个瞬时值。 最大出现时间中的时、分各两位,高位不足补 0。 所有要素位数不足的,在前面用空格填充。 5、日数据文件、日数据文件 日数据文件每日一个,仅 1 条记录,记录至少 46 个字节。 数据按右对齐排列,除天气现象外,其他每个要素值高位不足补空格。要素 排列顺序及长 度分配如下表: 序号要素名长度存储规定 1.20-8 时人工降水量5 字节 2.8-20 时人工降水量5 字节 3.蒸发量3 字节 4.电线积冰-现象4 字节 5.南北方向直径3 字节 6.南北方向厚度3 字节 7.南北方向重量3 字节 8.东西方向直径3 字节 9.东西方向厚度3 字节 10.东西方向重量3 字节 11.电线积冰-温度4 字节 12.电线积冰-风向3 字节 13.电线积冰-风速3 字节 14.天气现象不定长最少 1 个字节 6、状态信息文件、状态信息文件 状态信息文件每小时一个,记录长 34 个字节。每一组数 据长度分配如下: 序号内容长度说明 1计算机与子站的通信状态1 个字节0 不正常,1 正常 2传感器是否开通参数27 个字节 3是否有大风1 个字节0 无,1 有 4是否有强降雨1 个字节0 无,1 有 5子站是否修改了原始数据1 个字节0 未修改,1 修改 6子站是否修改了时钟1 个字节0 未修改,1 修改 7该时次子站是否编报1 个字节0 不编报,1 编报 8子站是否加密观测1 个字节0 否,1 是 14 三、中心站上传地面气象数据文件格式三、中心站上传地面气象数据文件格式 1、组成、组成 中心站上传地面气象数据文件是指自动气象站组网后,中心站对各子站的实时地面气象 数据文件进行汇总,形成的包含各子站实时地面气象数据的文件。它由以下文件组成: 文件文件名说明 正点地面气象要 素数据文件 FYYYYMMDDHH.CCC 正点的地面气象要素值,包 括人工观测项目 加密地面气象要 素数据文件 DYYYYMMDDHHmm.CCC某分钟地面气象要素值 正点气象辐射数 据文件 RYYYYMMDDHH.CCC正点的辐射要素值 日数据文件BYYYYMMDD.CCC 文件名中 F、D、R、B 是指示符,YYYY 表示年份,4 位;MM 表示月份,2 位,位数 不足高位补零;DD 表示日,2 位,位数不足高位补零;HH 表示小时,2 位,位数不足高位 补零;mm 表示分钟,2 位,位数不足高位补零。YYYYMMDDHHmm 表示文件生成的时间。 扩展名 CCC 是各中心站的省区台字母代码的后三位。如湖北省的省级中心站,编码为 FWH。 2、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 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包括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和加密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即 FYYYYMMDDHH.CCC 和 RYYYYMMDDHH.CCC。 每个子站 2 条记录,各记录尾用回车换行结束。第 1 条记录为子站参数行,111 个字节, ASCII 字符存盘,每个要素值高位不足补空格,要素之间用“#”分隔。要素排列顺序及长度 分配如下: 序号要素名 长度 (字节) 说明 1.区站号5 子站的区站号 2.经度5 3.纬度4 4.观测场拔海高度5 5.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5 6.要素观测方式索引63 第 2 条的记录 63 个要素对应的采集方式,当 为人工观测时置 0,自动站采集时置 1。 7.定时/加密观测标志2 D0 表示定时观测 M1M3。1 代表 10 分钟加密观测,2 代表 20 分钟加密观测,3 代表 30 分钟加密观测。 8.观测时间 12 定时观测 (YYYYMMDDHH00) ,加密观测 (YYYYMMDDHHSS) 第 2 条记录为 66 个要素值,共 327 个字节,ASCII 字符存盘,每个要素值高位不足补空 格,要素之间用“#”分隔。要素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如下: 序号要素名 长度 (字节) 说明 15 1.2 分钟风向3 2 分钟风向 2.2 分钟平均风速3 2 分钟平均风速 3.10 分钟风向3 10 分钟风向 4.10 分钟平均风速3 10 分钟平均风速 5.最大风速的风向3 10 分钟最大风速的风向 6.最大风速3 10 分钟最大风速 7.最大风速出现时间4 10 分钟最大风速出现时间 8.瞬时风向3 瞬时风向 9.瞬时风速3瞬时风速 10.极大风速的风向3 极大风速的风向 11.极大风速3极大风速 12.极大风速出现时间4 极大风速出现时间 13.小时降水量4小时降水量 14.气温4 气温 15.最高气温4最高气温 16.最高气温出现时间4 最高气温出现时间 17.最低气温4最低气温 18.最低气温出现时间4 最低气温出现时间 19.相对湿度3相对湿度 20.最小相对湿度3 最小相对湿度 21.最小湿度出现时间4最小相对湿度出现时间 22.水汽压4 水汽压 23.露点温度4露点温度 24.本站气压5 本站气压 25.最高本站气压5最高本站气压 26.最高气压出现时间4 最高气压出现时间 27.最低本站气压5最低本站气压 28.最低气压出现时间4 最低本站气压出现时间 29.草面(雪面)温度4草面(雪面)温度 30.最高草面(雪面)温度4 最高草面(雪面)温度 31.最高草面(雪面)出现时间4最高草面(雪面)温度出现时间 32.最低草面(雪面)温度4 最低草面(雪面)温度 33.最低草面(雪面)出现时间4最低草面(雪面)温度出现时间 34.地面温度4 地面温度 35.最高地面温度4最高地面温度 36.最高地面出现时间4 最高地面温度出现时间 37.最低地面温度4最低地面温度 38.最低地面出现时间4 最低地面温度出现时间 39.5 厘米地温45 厘米地温 40.10 厘米地温4 10 厘米地温 41.15 厘米地温4 15 厘米地温 42.20 厘米地温4 20 厘米地温 16 43.40 厘米地温4 40 厘米地温 44.80 厘米地温4 80 厘米地温 45.160 厘米地温4 160 厘米地温 46.320 厘米地温4 320 厘米地温 47.蒸发量4 蒸发量 48.海平面气压5海平面气压值 49.能见度3 能见度 50.总云量3总云量 51.低云量3 低云量 52.低(中)云状云量3低(中)云状云量 53.云高5 低(中)云状云高 54.云状24最多 8 种云,按简码编 55.云状编码3 云状编码 56.天气现象4天气现象编码 57.积雪深度3 8 时或 14、20 时的观测值 58.雪压3 8 时或 14、20 时的观测值 59.冻土深度3 8 时最大下限值 60.地面状态2 14 时观测值 61.重要天气极大风速3 2、8、14、20 时定时天气报中,编报的 重要天气组值 62.重要天气极大风速之风速3 同上 63.重要天气尘(龙)卷1同上 64.重要天气尘(龙)卷之方位2同上,编电码值。 65.重要天气雨凇3同上 66.重要天气冰雹直径3同上 67.=1表示一条记录结束 3、正点气象辐射数据文件、正点气象辐射数据文件 每个子站 1 条记录,各记录尾用回车换行结束。记录长 150 个字节,ASCII 字符存盘, 每个要素值高位不足补空格,要素之间用“#”分隔。要素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如下: 序号要素名 长度(字节) 说明 1.区站号5子站的区站号 2.观测时间10年月日时 3.总辐射辐照度4瞬时值 4.净辐射辐照度4瞬时值 5.直接辐射辐照度4瞬时值 6.散射辐射辐照度4瞬时值 7.反射辐射辐照度4瞬时值 8.总辐射曝辐量4一小时总辐射辐照度的总量 9.总辐射最大值4瞬时值 10.总辐射最大出现时间4极值出现时间 11.净辐射曝辐量4一小时净辐射辐照度的总量 17 12.净辐射最大值4瞬时值 13.净辐射最大出现时间4极值出现时间 14.净辐射最小值4瞬时值 15.净辐射最小出现时间4极值出现时间 16.直接辐射曝辐量4一小时直接辐射辐照度的总量 17.直接辐射最大值4瞬时值 18.直接辐射最大出现时间4极值出现时间 19.散射辐射曝辐量4一小时散射辐射辐照度的总量 20.散射辐射最大值4瞬时值 21.散射辐射最大出现时间4极值出现时间 22.反射辐射曝辐量4一小时反射辐射辐照度的总量 23.反射辐射最大值4瞬时值 24.反射辐射最大出现时间4极值出现时间 25.紫外辐射曝辐量4一小时紫外辐射辐照度的总量 26.紫外辐射最大值4瞬时值 27.紫外辐射最大出现时间4极值出现时间 28.日照2用直接辐射计算 29.大气浑浊度4用本站气压计算 30.=1表示一条记录结束 4、日数据文件、日数据文件 每个子站 1 条记录,记录至少 75 个字节,各记录尾用回车换行结束。ASCII 字符存盘, 除天气现象外,其他每个要素值高位不足补空格,要素之间用“#”分隔。各字段定义下: 序号要素名长度(字节)说明 1.区站号5子站区站号 2.观测时间8年月日 3.20-8 时人工降水量5 4.8-20 时人工降水量5 5.蒸发量3 6.电线积冰-现象4 7.南北方向直径3 8.南北方向厚度3 9.南北方向重量3 10.东西方向直径3 11.东西方向厚度3 12.东西方向重量3 13.电线积冰-温度4 14.电线积冰-风向3 15.电线积冰-风速3 16.天气现象不定长至少有一结束符“.” 17.=1表示一条记录结束 18 四、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格式四、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格式 1、总则、总则 1.1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是认识和预测天气变化、探索气候演变规律、进行科学研究和提 供气象服务的基础,是我国天气气候监测网收集的最重要的资料之一。为适应地面气象观测 业务的发展,有必要对 2001 年版的“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 (简称 2001 年版 A 格式) 进行补充、修改。 1.2 本格式以中国气象局 2003 年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的“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 为依据,对 2001 年版 A 格式作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并将格式命名为“地面气象观测数据 文件格式” ,作为原“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的 2003 年版。 1.3 本格式由一个站月的原始观测数据、数据质量控制标识及相应的台站附加信息构成, 包括 A 文件和 J 文件两个文件,附加信息即 2001 年版的“气表-1 封面、封底 V 文件” ,作为 A 文件的一部分。因此本格式涵盖了气表-1 的全部内容。 1.4 根据 2003 年版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本格式在 2001 年版 A 格式基础上增加了 相关的要素项目;为了更好地表述数据质量,增加了数据质量控制标识。观测数据部分历史 资料中的技术规定可参照“全国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基本模式暂行规定”和“补充规定” , 本格式不再赘述。 1.5 根据 2003 年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规定,本格式将 2001 年版单要素分钟降水 量 J 文件更改为多要素分钟观测数据文件,作为 A 文件的补充,简称 J 文件。 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