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态环境局2018年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市生态环境局2018年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市生态环境局2018年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市生态环境局2018年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市生态环境局2018年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市生态环境局2018年工作总结2018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沧州市环保局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围绕改善环境质量这一核心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和过程管理,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严格环境执法监管,积极推进督察问题整改,各项重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一、突出科学施治,深化大气治理据初步测算,2018年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6.18,同比下降11.1%,在全国169城市倒排第30位;pm2.5平均浓度为5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6%,超额完成省定下降9%的米目标要求;全年平均优良天数188天,占比51.5%,重污染天数15天,同比减少10天。一是推进燃煤治理,省定855台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任务已全部完成;35-65(含)蒸吨的22台已全部达到特别排放限值要求;19台65蒸吨以上的全部完成提标改造。省定18台10蒸吨以上燃气锅炉低氮改造任务已完成12台。二是开展涉气企业治理。我市166家省重点深度治理项目已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完成168家重点企业vocs在线监测设备或超标报警传感装置安装工作。稳步推进企业退城搬迁,沧州百利塑胶有限公司已完成搬迁,3家省定企业全完成搬迁或取缔任务。三是建设涉农区域红外视频监控系统。充分发挥网格监管作用,将秸秆焚烧工作列入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监管内容,在19个县(市、区)重点涉农区域安装了497个秸秆禁烧高清热成像摄像头,提高了秸秆焚烧管控能力。四是开展机动车治理,新购置机动车尾气移动遥感检测车6辆,与公安部门联合开展路检路查,出动6825人次,处罚重柴车3169辆,罚金316900元。加强机动车尾气检测机构监督管理,严格落实月督查、季比对制度,发现问题立即责令整改。加大重型柴油车监管力度,对用车大户主动上门检测,已对31家用车大户的578辆重型柴油车开展了检测。五是开展恶臭气体治理。我市重点工业企业、污水处理厂和其他恶臭污染源共157家,目前已完成治理150家,剩余均为污水处理厂,均已开工正在治理中。六是积极推进问题整改。6月份生态环境部开展重点区域强化督查以来,生态环境部组织12个督查组正式进驻我市开展2018-2019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工作,现已正式交办我市12轮共1300个问题,目前所有问题全部整改完成,完成率100%。七是科学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完成沧州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及减排清单编制工作,按照企业污染排放绩效水平、所处的区域区位、行业类型特点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实施分类管理,严禁重污染天气停产限产一刀切。今年以来,已启动三级应急响应1次、二级应急响应14次、一级应急响应1次,累计停止施工工地6666个次,累计停产企业43492家次,限产企业4592家次,错峰生产企业1150家,累计减少排放烟粉尘6409.9吨、二氧化硫2875.7吨、氮氧化物9282.5吨、vocs4310.3吨,达到了预期减排效果。二、突出重点治污,改善水环境质量2018年,全市13个国省考河流断面中,劣类控制比例为53.85%,超额完成76.9%的年度目标任务;近岸海域水质达到一类水平,较2017年实现跨越提升;集中式饮用水大浪淀水库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类标准,达标率100%。一是狠抓近岸海域治理。成立近岸海域综合治理指挥部,制定实施沧州市近岸海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方案,24个沿海村庄(居委会)中,22个已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1个正在进行整体拆迁,其余1个开展了卫生清扫活动。二是强化重点河流污染治理。增设18条河流65个监测断面,加密水质监测,每周开展一次。严格实施重点河流生态补偿考核,已扣缴相关县(市、区)生态补偿金6420万元。开展全市河流断面和近岸海域水环境排查整治,已清理河道垃圾6万立方米,拆除沿河违建1600平方米。引调3000万方生态水修复任文干渠生态,利用“引滦入津”解决黑龙港河和南运河断流问题恢复生态,投资300余万元实施石碑河清淤工作、投资1118万元实施石碑河中捷段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清理漳卫新河挖塘19家、网箱295箱。三是推进饮用水源地保护。目前,已完成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24个,剩余未划分的1个为海兴县扬程水库,目前已完成专家评审。完成大浪淀水库引水渠两侧防护栏和监控系统安装。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问题整改,2014年中央巡视反馈的65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生态环境部专项督查反馈的37个违规项目已全部完成整改。四是强化污染源治理。加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沧东污水处理厂于5月份建成,全市18个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全部实现污水集中处置。新建沧州市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目前已进水调试;新建南大港东兴园区污水处理厂和盐山县正港污水处理厂,目前已建成准备试运行;实施青县城东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排水提标到河流水质考核标准,目前已建成正进水调试;实施泊头市污水处理厂扩容建设,目前已建成验收。推进实施“十大”重点行业中六个行业11家企业的专项治理与清洁化改造,目前已全部完成。五是加快重点工作进度。对全市164个纳污坑塘逐一建立档案,定期抽查核实整治情况,对进展缓慢、整治不彻底的通报督办,并组织开展再检查、再复核工作,确保整治效果,目前全部完成整治。全市749家加油站已全部完成防渗改造或拆除单层油罐。三、突出风险管控,全面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一是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详查。制定沧州市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沧州市土壤污染防治三年作战计划2018年度沧州土壤污染工作落实方案,配合省生态环境厅对全市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所涉及的384家企业和1568个点位进行现场核实。二是加强建设用地土壤管控。对我市459家企业开展调查,建立调查企业名单,对全市疑似地块实施动态管理,年内完成吴桥县双盛纤维素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完成场地初步调查,其他场地调查正在积极推进中,在未完成之前一律不能开发利用。三是开展农村固体废物集中整治。通过排查发现固体废物堆放倾倒点41个,其中农村工业固体废弃物倾倒点38个,合计占地804平方米,总重量155.5吨;工厂(产业园区)垃圾堆存点3个,总重量22.5吨,目前41个堆存点的固体废物已全部清理完毕。开展固体废物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共排查工业企业1550家,对发现的50家企业固体废物堆存不规范问题进行了限期整改,目前已全部完成。四是加强危废监管。开展全市危险废物企业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加快危险废物智能监控体系建设,目前已有48家企业完成了智能监控设备安装和联网工作,2家单位因停产整治暂缓安装。四、突出铁腕执法,保持问题整改和环境监管高压态势一是积极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成立了沧州市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出台了沧州市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及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方案,针对21个问题提出72条措施,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坚持周调度,扎实推动问题整改。涉及我市的22个问题中,5个个性问题已完成整改2个,取得阶段性成果的1个,其余2个正按计划抓紧推进;17个共性问题已完成9个,取得阶段性成果的4个,其余4个正按计划抓紧推进。二是加大执法监管力度。2018年,全市共办理环境行政处罚案件1971件,处罚金额11166.10万元。全市环境保护配套办法共实施229件,其中按日连续处罚4件,罚款204万元、查封扣押93件、限产停产11件、移送拘留80件、涉嫌污染犯罪移送公安41件。三是开展专项执法行动。相继开展了2018年第二季度大气执法暨“碧水2018”执法检查专项行动、中心城区高速合围区内重点涉气单位环境监管、料场专项执法检查及大气环境执法检查等专项行动。期间,全市共出动检查互查5602余人次,检查企业3252余家次,发现问题86个,取缔关停1家,移送行政拘留案件7件,移送行政拘留1人,对中心城区7家重点企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监测4轮,对中石化沧州分公司超标排污环境违法行为处罚20万元。四是开展“散乱污”企业再排查再整治。对原“散乱污”清单内确不属于“散乱污”企业的进行剔除,对新排查出的“散乱污”企业重新纳入清单。全市共排查梳理“散乱污”企业2244家,其中关停取缔类991家,提升改造类1248家,整合搬迁类5家,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治。五是联合开展“利剑斩污”专项行动。全市环保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4992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937台次,检查企业4917家,发现并查处违法企业651家,其中取缔关停90家,责令整改357家,行政处罚484家,处罚金额2973万元。移送公安案件54件,公安部门立案99件,抓获133人,刑事拘留95人,批准逮捕68人。六是开展白洋淀上游及周边生态环境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联合任丘市、河间市、肃宁县对白洋淀上游及周边生态环境进行专项执法检查,行动中共检查发现各类环境问题60个,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五、突出改革引领,深化环保领域制度改革一是深化环评制度改革。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在原来下放的基础上将所有报告表项目和开发区(产业园区、工业聚集区)内的项目环评审批权限下放至所在县(市、区)环保局。积极开展规划环评,南皮乌马营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和沧州渤海新区核心区总体规划(港城、港区部分)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书已通过省厅审查,河北黄骅经济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书已进行备案。二是积极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出台沧州市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实施意见,按照“事前严防、事中严管、事后奖惩”的全过程管理思路,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体系。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市、县(市、区)环保部门将生态保护红线数据应用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建设项目环评等有关工作。三是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制定了沧州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改革实施方案,继续推进全市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2018年,全市共有663家企业录入到河北省企业信用评价系统,其中绿标企业175家,黄标企业476家,红标标企业1家,黑标企业11家。四是开展环境责任保险试点工作。明确专人负责、全面摸排,认真对照环责险投保企业范围,完成参保企业43家。六、突出固本强基,提升环境保障支撑能力一是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我市169个乡镇小型空气站项目全部建成并实现联网运行,全市1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港口作业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全部建成,对重点排污企业加装了188台(套)远程质控装置,出台了沧州市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实施方案,进一步提高全市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二是充实人员力量。市政府决定为市环保局及中心城区“一县四区”招聘环保辅助工作人员210名,目前人员已到位,进一步增强了全市环保队伍力量。三是推进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完成83336家工业源、369台生活源锅炉、60个入河(海)排污口、8535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145家集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