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及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乐于借助网络平台发表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事务的看法,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媒体得以迅猛发展,网民的数量及言论的活跃程度已达到空前庞大,对热点及重大事件,能马上形成有巨大影响的网络舆论,进而产生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与传统媒体舆论相比,网络舆论具有其自身的特点。1.1网络舆论的理论诠释1.1.1网络舆论的概念关于舆论,中外学者有不同角度的界定。辞海中对舆论解释为众人的意见。美国新闻评论家和作家李普曼在舆论学中对舆论下的定义是“他们头脑中的想象,包括对于他们自己、别人、他们的需要、意图和关系等等,都属于他们的舆论。假如这些想象为集体或集体代言人所使用,就是大写的舆论”。(李普曼:公共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3页)美利坚百科全书对舆论的解释是:“舆论是群众就他们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公开表达出来的意见综合。”(廖永亮:舆论调控学,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第29页)刘建明指出,“舆论,是显示社会整体知觉和集合意识,具有权威性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刘建明:基础舆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1页)孟小平将舆论定义为:“舆论是公众对其关切的人物、事件、现象、问题和观念的信念、态度和意见的总和,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并对有关事态发展产生影响。”(孟小平:揭示公共关系的奥秘舆论学,中国新闻出版社1989年版,第36页)李广智在舆论学通论中指出,“舆论是社会公众对涉及个人利益事件的意见的自由表达和传播而形成的共同趋向。”时蓉华在现代社会心理学中指出,“社会舆论是公众的意见与看法,是社会全体成员或大多数人的共同信念,也可以说是信息沟通后的一种共鸣。” 马乾乐、陈渭在舆论概论中指出,“舆论,是再现社会集合意识并对社会某一事态有影响力的多数人的倾向性意见。”沙莲香在社会心理学中指出,“舆论是指大家共同关心的有争议的问题上多数人意见的总和,是社会上的众人对某些社会事件的一致反应和判定,是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性的意见。”看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舆论的定义也不一样。但总的来说,从以上定义中看舆论大致包含以下五层意思 :第一、舆论是多数人的意见和看法;第二、舆论是带倾向性的共同意见或言论;第三、舆论是经过公开的形式表达的意见;第四、舆论针对的对象为公众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公共事务。第五、舆论能对公共事务的进程产生影响。通过对舆论的定义,网络舆论的概念也就清晰了很多。我们可以将网络舆论定义为:公众在网络上传播或发表的,对公共事务的进程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倾向性的共同意见或言论。1.1.2 网络舆论的特点网络指的是“互联网”,网络舆论与传统媒体舆论一样,都是源于现实生活,只是人们将表达和传播舆论的场所扩展到了互联网上。由于互联网传播有其自身的特性,网络舆论就有了一些区别于传统媒体舆论的特点。和传统媒体舆论相比,网络舆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匿名性美国纽约人(new Yorker)杂志上曾经刊登过一个漫画,两个小狗坐着电脑前上网,漫画说明为“On the interner,nobody knows youre a dog.”意即“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只狗。”在互联网上,大大小小的网站、论坛、微博、博客等,网民只需完成简单的id注册,便可以虚拟的身份在网络世界中游走,互联网无疑成为了最能充分体现公众言论自由的平台。由于身份的虚拟性,网民在网络世界中便可以自由地畅所欲言,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传统媒体舆论有严格的审核机制,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传播信息的真实性,而在网络世界里,匿名的网民们发布的信息有时并不真实,有些人在并没有经过实际调查和思考的情况下,就在网络上一时冲动地有感而发,有些人甚至散步虚假新闻或信息,有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利用网络媒体造势炒作。另一方面,有些网络媒体为了吸引公众眼球,追求自身经济利益,在内容把关、信息发布等环节上问题不少,也为虚假信息的产生和泛滥提供了条件,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失真的信息在网络上蔓延,由此而引发的网络舆论很难保证客观公正,因此需谨慎地辨别网络舆论的真实性。二、大众性网络舆论与传统媒体舆论一样,都具有大众性,但程度会有所不同。舆论是多数人的意见和看法。传统舆论主要通过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来传播,传统媒体经过多年的运作,管理机制成熟且完善,公众意见的发表,需要经过传统媒体的过滤与选择,这种过滤后的舆论,俨然是经过了传统媒体改良后的舆论,在反应公众意见的程度上肯定会打折扣。根据2011年1月我国互联网络中心(CNNIC)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0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4.57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从网民结构来看,网民主体也越来越接近于社会主体。由此可见,网络舆论因为其参与者众多且人员主体范围广泛,而网民在网上发表意见和观点的时候又没有严格的审核机制,网民的意见很容易就能在网络上表达和传播,从这个层面上将,网络舆论虽然不能反应所有人的观点,但已能最大限度反应社会大众的意见。所以说,网络舆论具有大众性。但是,网络舆论的主体也有它的局限性,不是所有使用网络的人都能成为网络舆论主体,能够成为网络舆论主体的人,必然是那些能够使用网络并乐于在网络上发表自己观点和意见的人,这种人在网民整体数量中可能只占一定的比例,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讲,不能因为网络舆论具有大众性,我们就能简单地认为网络舆论完全代表了大众的意见,只能理解为,相比传统媒体舆论而言,网络舆论更大限度地代表了大众的意见。正因为如此,网络舆论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网络舆论使得社会舆论监督的功能逐渐强势,在近几年发生的重大法治事件中,比如著名的“沈阳黑社会犯罪集团刘涌案”、“孙志刚案”、“许霆案”、“邓玉娇案”,网络舆论都以它强大的力量对司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三、情绪化与非理性舆论是由人表达出来的,人在表达观点的时候,总是会倾注自己的情感和认识等主观因素。目前我国正处在转型期,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贫富差距加大、就业困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使得许多人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由此会产生对社会不满的一些负面情绪。但是,这些种种不满的情绪往往难以找到适当的渠道进行排解,网络因为其匿名性和自由性的特点,恰恰成为了人们宣泄自己各种情绪的最佳渠道。于是,在网络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偏激的、不负责任的、甚至是违法的言论,在论坛中,经常可以到网民之间激烈的争论,甚至相互侮辱和谩骂。这些非理性的言论一旦形成规模,就会误导公众对事物的理性判断,从而产生舆论影响,甚至会对社会稳定带来威胁。因此,引导网络舆论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工作。四、道德化和多变性网民在发表观点时多是以朴素的正义观为评判标准,所以在网络舆论中总是包含着诸如“父债子还”、“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等极强的道德观念。大众往往选择同情弱者,一旦在司法行为中涉及到弱势群体时,往往会激发大众的道德神经。如在“邓玉娇案”中,舆论将邓玉娇描述为“烈女”、“巾帼英雄”,认为其无罪的呼声很高。虽然许多法学专家在网上发表了以法律观点来看邓玉娇是否构成犯罪、罪轻罪重的评论文章,但大部分的民众并非法律专业人士,不清楚法律逻辑推理,他们对于司法的判断依然是依据道德的认识。因此,网络舆论的“感性”与司法的“理性”之间存在冲突无法避免。正因为网络舆论是感性的,所以它也是多变的。在“哈尔滨警察打死大学生”事件中,网络舆论这种多变性尤为明显。这个事件首先以“警察打死大学生”为标题发布出来,网络上立刻对警察的声讨声此起彼伏。但是,当另一则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自考行政管理科技运用试题及答案
- 管理学素质教育试题及答案
- 团队协作心理学的管理应用试题及答案
- 公文写作与业务逻辑试题及答案
- 自考行政管理本科真题解析与试题及答案
- 公司开除解聘合同范例
- 行政管理的职能性分析试题及答案
- 掌握建筑设计原理的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中的合作治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建筑工程考试实战模拟练习试题及答案
- 7.4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课件 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 HACCP计划培训课件
- 2025年中国交流阻抗测试仪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土木工程专业外文文献及翻译
- 2025年驾照C1证考试科目一必考题库740题及答案(包过版)
- 完整版小儿急性喉炎
- 【营销方案】2025小红书平台营销通案
- 应急疏散的标识与规范
- 非油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 2025年月度工作日历含农历节假日电子表格版
- 《儿科护理》 课件 22.3.1婴儿沐浴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